终端设备及显示设备

终端设备及显示设备

一、终端设备与显示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谢欢悦[1](2021)在《面向光纤时频传递中继的智能值守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科研设备远程控制智能化指明了发展方向。研究人员在实际光纤链路中进行科研实验时,各个设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机房里,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地域障碍、实时获取设备工作状态及各种重要参数(如进入设备前的功率,当前信号质量,波形图,温度等)。因此,设计和研发适用于光纤时频传递中继的智能化系统对高效管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针对传统设备控制智能化程度低和成本高等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语音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光纤时频传递中继的智能值守系统。系统以物联网技术感知机房设备实时信息为基础,着力于解决智能化控制问题,设计实现了设备终端控制平台、数据服务中心平台和设备远程控制平台三个部分。该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设备工作状况等信息,并可以在设备终端直接对设备进行手动操作和管理、或者通过Web控制系统、微信小程序、语音交互系统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管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所做的工作如下:1.设备终端控制平台的设计实现。该平台集成了设备信息采集系统和设备控制系统。其中设备采集系统主要是驱动传感器和各种功能模块对设备机箱内部和链路信息进行采集,核心器件是树莓派,驱动华为4G模块,结合贴片天线来搭建无线网络,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数据服务中心,网络部分包括开机自动连网,断网检测和断网自动重连等功能;设备控制系统主要是将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展示于界面上,界面采用PyQt开发的,可以直接通过触摸设备界面对设备进行控制。同时,系统具有短信预警功能,当设备出现温度过高或与数据服务中心断开连接的情况时,工作人员将会收到预警短信。2.系统数据服务中心平台的设计实现。该平台在系统设计过程中经历了借助阿里云物联网平台、自定义搭建Socket服务器和MQTT服务器三个阶段,逐个阶段递进,经长时间测试比较后,最终决定采用MQTT物联网协议搭建服务器来作为数据服务中心平台。数据服务中心平台运行于腾讯云服务器中,向系统设备控制终端和远程控制平台部分提供接口服务,处理来自系统控制终端、Web控制界面、微信小程序和语音交互系统平台的请求服务,收发各平台数据,并将关键性数据信息存储于Mysq1数据库中。3.设备远程控制平台的设计实现。该平台主要分为Web控制系统、系统微信小程序及语音交互系统三个部分。Web控制系统部分是基于PHP、HTML、CSS、JavaScript程序语言实现的,前端采用Ajax技术、表单等方式与后端接口进行数据交互,系统对用户登录、登录拦截、免输入登录、实时检测、设备控制、操作提示、高温及连接断开预警等功能进行了设计实现。系统微信小程序部分使用微信官方的微信开发者工具开发设计的,设计了微信小程序端各控制功能页面,来实现对终端设备实时控制。语音交互系统部分是借助语音识别模块和语音合成播报模块实现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模块的功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智能值守系统,最终可通过下达语音指令对设备进行控制,并且具有语音询问功能,可询问设备的工作状态等参数。设计的智能值守系统已经在实验室中投入使用,基本满足实际需求,系统运行稳定,工作人员反馈良好。

高伟峰[2](2021)在《低功耗物联网的资源分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无线感知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低功耗物联网被广泛地部署以采集或监测环境数据。多样的应用场景和不断增加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对低功耗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性能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物联网终端设备被部署到环境中,爆炸式增长的终端设备与有限的无线资源之间冲突越来越明显,并成为影响低功耗物联网性能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如何通过高效的资源分配机制,支持大量终端设备的可靠数据传输是低功耗物联网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其中,可分配的资源主要包括无线信道资源(通过为物联网终端设备分配不同的发射信道,避免设备之间的信号冲突)、终端设备的能量资源(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不同发射功率,从而实现不同的信号传输可靠性和能量消耗速度,并影响低功耗终端设备的工作时间)以及时隙资源(将时间切分为小的时隙,为物联网终端设备分配不同的信号发射时隙,避免信号冲突)和硬件资源(作为计算资源的终端设备或辅助终端设备进行计算的边缘服务器)等。另一方面,由于实际环境与应用需求的多样性,低功耗的物联网络可能被部署到拥有不同特点的场景中。例如,在城市区域中,楼房等密集的障碍物会遮蔽无线信号的传输,物联网终端设备往往密集地部署在建筑物内,且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有较高要求;而野外环境空旷,对物联网终端设备进行人工更换电池的成本往往较高,因此更加看重网络的生命周期,期望网络可以运行较长的时间而无需更换电池。为此,本论文针对不同的场景和需求,研究了不同的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下,影响低功耗物联网性能(例如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网络的吞吐量与资源的利用率等)的主要因素,并基于该性能分析研究相应的低功耗物联网的资源分配技术。具体来说,本文针对广域网和个域网两类低功耗物联网系统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低功耗广域网Lo Ra网络由于其超远的信号传输距离和较低的终端设备能耗,往往被部署在覆盖范围较广的区域,终端设备人工部署和更换电池的开销较大,因此网络的生命周期是低功耗广域网Lo Ra中最重要的设计与部署参数之一。现有工作主要通过物理层的技术手段允许Lo Ra的接收端解析多个冲突的Lo Ra信号,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降低数据重传的能量消耗。本论文研究Lo Ra网络中的资源分配,通过为物联网终端设备分配无线信道、扩频因子以及信号发射功率等,实现终端设备之间能量消耗的公平性,提高低功耗广域网Lo Ra的生命周期。更进一步地,本论文考虑无线链路的动态性对能量公平性的影响,研究动态的资源分配,以适应动态的Lo Ra网络并提高其生命周期。本论文在该方面相关的论文发表在CCF B类会议IEEE ICDCS 2019和IEEE ICNP 2020上。(2)低功耗个域网是由一组物联网终端设备组成的自组织的低功耗无线网络,设备感知到的环境数据以多跳的方式传输到汇聚节点和远端的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由于物联网终端设备的信号发射距离较短,且部署较为密集,低功耗个域网通常为终端设备分配不同的信道以避免信号之间的冲突。另外,低功耗个域网可以采用时分多路复用TDMA(Time Divided Multiple Access)技术,将时间切分为多个小的时隙,为数据传输的无线链路分配不同的时隙与信道资源,提高无线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现有工作往往假设无线链路在一个时隙中可以传输成功,然而无线信号在实际传输中具有不可靠的特性,丢失的数据包只能在下一个传输周期进行重传,大大增加数据传输的时延。本论文在保证数据传输截止时间的前提下,考虑数据传输的不可靠性以及多跳网络拓扑下的链路干扰情况,基于不同数据进行链路传输的紧迫性,对时隙和信道资源进行分配,减少网络中的干扰并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本论文在该方面相关的工作发表在JCR一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20、SCI检索期刊Pervasive and Mobile Computing 2017和国际会议IEEE INFOCOM Workdshop Mise Net 2018上。(3)由于低功耗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计算资源和能量受限,为了应对日渐复杂的物联网任务例如数据与图像分析等,低功耗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将复杂的任务卸载到附近的边缘服务器上进行处理。边缘服务器可以是低功耗物联网附近的基站、无线接入点等,计算能力远超低功耗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部署多个边缘服务器同时为低功耗物联网服务,以提高数据传输和任务处理的效率。由于终端设备与边缘服务器之间通过无线连接,边缘服务器作为硬件资源,其位置的分配会对物联网卸载任务时数据传输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现有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低功耗个域网中汇聚节点的位置分配,然而在对边缘服务器资源的位置进行分配时,低功耗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异构性和无线链路的不稳定性都会影响任务数据卸载的效率,降低边缘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针对该问题,本论文综合考虑异构的低功耗物联网设备与无线链路质量的影响,研究边缘服务器作为硬件资源的分配机制,有效地提高网络吞吐量与资源利用率。本论文在该方面的相关工作发表在JCR一区期刊IEEE Internet-of-Things Journal 2018上。(4)低功耗物联网系统可以在边缘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上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例如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等,联邦学习由于其不需要物联网终端设备上传采集到的数据、在本地进行模型训练,被广泛用于以工业物联网为例的面向数据私密性的物联网应用。现有研究工作主要在无线移动网络中降低联邦学习的训练时延,往往忽略了工业物联网场景下终端设备部署密集、无线链路之间干扰严重的情况,导致的数据丢包反而可能增加训练时延。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无线资源与终端设备硬件资源的分配策略,综合考虑工业物联网中上述两种资源对联邦学习训练时延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全局模型的训练时延。本论文在该方面的相关工作投稿在JCR一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21上(Major Revision)。

王力立[3](2020)在《基于NB-IoT的天然气井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天然气管网的建设也进入新阶段。针对天然气井因数量多且管理部门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安全问题,我国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来解决,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全天候、全方位、实时地对天然气井进行监管,因此开发一套天然气井监测系统,对天然气井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天然气井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检查井监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天然气井监测设备的工作环境,对常用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明确了采用窄带物联网(NB-IoT)作为天然气井监测系统采集终端与云平台之间的无线传输方式。对天然气井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以NB-IoT技术为核心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从数据采集终端、服务器端、管理平台、手机客户端四个部分进行设计。数据采集终端以低功耗芯片STM32为主控制器采集天然气井的环境参数,通过以BC26模组为核心的NB-IoT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平台,服务器通过北向数据查询接口获取平台上的数据。服务器端和管理平台结合前后端分离技术,分别采用SpringBoot框架与Vue.js框架来完成搭建。针对数据采集终端数据量大、高并发以及权限管理等问题,采用MySQL作为数据库并设计了权限管理关系表,采用单容器单服务的微服务策略部署服务器,同时本文采用Element-UI作为前端组件,完美兼容不同分辨率PC端。为了方便巡检员管理终端设备,设计了手机客户端,完成了实时查看、定位导航、实时告警等功能。最后对天然气井监测系统进行联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天然气井的监测与管理,达到了预期目的。本文从数据采集终端、服务器端、管理平台、手机客户端四个方面对天然气井监测系统进行设计,实现了对城市天然气井的智能化管理,减轻了管理人员和检修人员的工作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吴衡兵[4](2020)在《基于蓝牙BLE的船舶下水拉力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船舶在下水过程中,需要实时不间断的进行拉力数据监测,因为在牵引过程中,拉力值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数据不及时反馈,会造成船舶下水安全隐患。传统船舶下水拉力测量方法一般通过人工读取船舶拉力计,该方法存在读取数据量小、施工人员安全性低、人工记录误差大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蓝牙BLE技术的船舶下水监测系统,通过在多个关键点的牵引处布置拉力采集节点,利用蓝牙BLE无线技术把牵引点的拉力数据传输给基于Qt技术开发的手机移动客户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移动客户端实时去监测拉力数据变化,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船舶下水拉力测量带来的问题。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根据具体的系统功能需求确定系统整体框架,然后分别对各个模块进行方案设计与选型。整个系统主要是由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电路和基于CC2541芯片的无线通信模块电路设计,软件部分主要有基于蓝牙BLE协议栈的无线传输程序设计和基于Qt开发的移动客户端程序设计。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概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来源。对国内外的工业监测技术与蓝牙BLE的发展现状做了相关的介绍。(2)系统涉及的相关技术原理分析。主要对物联网技术、蓝牙BLE技术以及Qt技术做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与研究。(3)确定系统方案的总体设计。从系统的需求与功能出发,然后通过分模块的设计思想,分别从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可视化设备模块等三个方面进行方案的论证与分析,最后确定“LDF物联网传感采集模块+蓝牙BLE通信模块+基于Qt开发的手机移动客户端”的系统整体架构模型。(4)系统的硬件设计。完成了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基于CC2541芯片的BLE无线通信主控模块电路设计。(5)系统的软件设计。完成了BLE无线通信程序设计以及基于Qt开发的移动客户端软件设计。(6)系统测试。完成了系统的相关模块测试,并对测试做了相应的分析与说明。(7)最后对整个系统设计做了总结,阐述了系统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孙俊杰[5](2020)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表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水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在我国缺水问题一直很明显,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许多地区对于水资源的管理比较混乱,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较低,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于水资源规范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我们需要对地区水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传统的远传水表,对于水流量统计数据一般几天甚至几周时间上传一次,对于用水量大的用户,无法实现水流量数据实时上传。同时传统的无线远传技术,存在覆盖能力、丢包率、安全性、信号穿透力等问题。针对传统水表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采取了NB-Io T(窄带物联网技术)与One NET物联网云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并搭建了基于One NET平台的监控系统,实现了三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本次设计的系统主要包括水表终端、One NET云平台和水表监控平台三个子系统。其中水表的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了对微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水流量传感器、电池以及马达驱动芯片等的选择和设计。并用C语言对其软件部分进行编程,实现其数据采集上传和阀门控制功能。构建了基于LWM2M协议的数据传输程序,将数据传送至One NET物联网云平台。One NET云平台主要作为设备与后台监控系统信息传递的桥梁,通过提供API以及数据推送等功能实现监控平台对于设备以及数据的管理,缩短开发周期,降低了系统维护难度。水表监控平台采用B/S结构,后端开发基于Spring Boot框架,前端基于Layui框架,数据库存储选用My SQL数据库。通过HTTP推送获取水流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可视化显示,并通过One NET平台提供的API实现与One NET平台的交互,通过API接口调用可以在监控系统中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控制和查询。整个系统实现了设备控制、数据采集上报、监控、存储、可视化的一体化功能。达到了用户对于设备和数据管理控制的需求从而帮助用户对用水量实时进行监控,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更好的水资源分配。最后通过系统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联合测试,终端设备与云平台监控平台之间能够正常通讯,监控平台能够准确地监测到远程水表的数据,并且可以通过监控平台向水表发送命令控制电动阀门状态,整个系统运行良好,达到设计要求。

付文杰[6](2020)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运维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从计算机技术开始发展到现如今,智能化办公已经成功融入了各个行业当中。随着企业工作内容的不断变化,企业内部系统的功能模块不断增加,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系统进行监控的难度也开始递增。为了保障系统业务正常运行,各业务部门都有自己不同的监控管理手段。然而,监控手段的繁杂并不能有效的减少系统运行时出现的问题。与之相反,过多的运维监控管理方式,使得各个部门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交流,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的信息被隐去,并不能有效解决系统运行维护困难的局面。考虑到繁杂的监控和管理方法会使跨部门平台的整体维护成本越来越高,当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时,即便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解决,仍不可避免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本文阐述了一个可以将不同类型设备对象进行统一监控的运维监控平台。使用Spring和Spring MVC框架完成模块的开发工作,实现平台功能需求。利用SNMP协议统一多种类型的设备进行监控管理,通过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整合资源、流程、信息以及关系映射,构建运维监控平台的基础。结合随机森林算法,使用监控数据进行训练得到故障预测模型,为平台中设备可能产生的故障进行预测,将警告数据发送到平台。本人参与完成了拓扑管理的实现工作,独立完成了运维监控平台中设施监控管理模块、设备信息管理模块、终端管理模块、部件管理模块、设备配置管理模块、文档管理模块以及告警管理模块的功能设计与研发实现工作。该项目完成的运维监控平台,实现了对不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的目标,对企业中常使用的操作系统、网络设备、中间件以及虚拟机等设备提供了统一的协议支持,改善了设备监控的环境,提高了运行维护的效率。利用随机森林训练并生成出故障预测模型,对系统可能产生的系统故障等问题进行预警,降低了企业的损失。

王蒙[7](2020)在《一种具有温度补偿和低功耗的无线压力监测系统》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决压力监测系统信息采集终端在有线连接时存在的成本过高、部署和维护困难等问题,如今普遍采用以电池方式供电的无线终端,因此低功耗技术成为了保障电池寿命的关键。另外,由于系统使用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具有的温度漂移和零点漂移特性会给测量结果引入严重误差,在测量终端数量较多情况下,进行温度补偿的同时还需要兼顾传感器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因此温度补偿算法同样成为研究重点。为了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结合当今前沿的物联网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温度补偿和低功耗的无线压力监测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目前和未来行业需求。无线压力监测系统包含信息采集终端和数据监测平台,其中,信息采集终端由六个模块组成,它们分别为主控模块、NB-Io T模块、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485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使用电池供电,为了尽可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终端采用低功耗设计,并对NB-Io T模块和主控模块中微控制器的功耗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其他模块和所需功能制定了最佳方案,最大化降低了终端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功耗。数据监测平台负责数据处理、展示和控制等,数据处理方面针对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特性提出了DE-SVM温度补偿算法模型,其中支持向量机(SVM)为机器学习领域经典算法,在小样本、非线性问题上具有突出的优势,能较好地解决传感器之间随机性差异,而差分进化(DE)算法则能够解决SVM参数选取问题,二者结合可以快速找到最优参数以保证算法模型的准确度。在最后,针对无线压力监测系统的温度补偿和低功耗特点,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测试和验证,根据实验结果,使用DE-SVM温度补偿算法模型对单个传感器压力值进行校正,最大误差和均方误差分别下降了93.87%和99.89%;在七块硅基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构成的多传感器情况下,最大误差和均方误差分别下降了93.17%和99.27%,平均相对误差由14.06%下降至1.20%;此外,选取训练数据不包含的温度点使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测试,模型仍能够较好地进行温度补偿。信息采集终端的功耗测量实验显示,在休眠模式下终端平均电流值仅为4.16μA,在每10分钟为一个周期进行一次采集和上传的情况下,平均电流仅为0.5813m A,用规格为14500m Ah的电池供电,则电池寿命约为2.84年;周期增加到半小时,则寿命理论值能达到8年以上,满足低功耗的设计要求。

延毓[8](2019)在《面向客户侧能源互联的即插即用技术与接入终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储能系统等智能供用能设备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能源产业的供需界限,用户由电能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消费者。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其大规模的接入会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冲击。相关研究表明,在需求侧能源互联的角度可以有效抑制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功率,使之满足预期值,同时负荷的峰谷差也能明显减小。本文依托国家电网科技项目“面向客户侧能源互联的智能用电灵活接入与互动服务技术研究(YDB17201700249)”,构建了客户侧家庭能量管理系统,并设计开发了即插即用接入终端,实现客户侧的需求响应。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家庭能量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对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储能系统、热水器和电动汽车进行数学建模。以4种典型的供用能设备为对象,采用粒子群算法,得出日前优化用电方案。利用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当实际光伏出力与日前预测存在偏差时,通过模型预测,以蓄电池的充放电功率为控制变量,使得被控制量尽可能的追踪日前预测。结果表明,用电习惯、供用能设备的互联互通等因素都可以降低用户的运行成本,用户参与需求响应业务既可以缓解用电高峰时期的供电压力,同时多余的电能也可以向电网售电,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然后,用户参与需求响应业务需要在电网侧和客户侧建立交互通道,鉴于此,分析了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功能定位,并对即插即用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终端作为外接设备与电网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桥梁,主要实现设备的协议识别、协议库的建立、需求响应命令的管理与执行等功能。基于此,本文研究了 3种即插即用的关键技术,分别是多协议自动识别柔性匹配技术、基于HeartBeat信息的实时监测技术以及基于XML的可扩展电子表单的设计方法。最后,本文完成了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并进行试验验证。硬件方面,设计了终端的系统结构图,采用模块化和嵌入式的设计理念,模块间功能独立,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且方便后期维护。软件方面,对系统的应用层进行研究,采用面向连接的socket编程建立通信线程,开发系统的上行通信、下行通信以及人机交互模块,实现外接设备和管理平台的双向互动。通过调研选择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热水器、光伏逆变器作为试验对象,接入中国电科院供需互动实验室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验证电网管理平台可以通过此终端实现客户侧的需求响应业务,证明本文所设计开发系统的有效性与可实施性。

景皛皛[9](2019)在《低压电网在线监测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电力用户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和用电设备多样性,使得电力部门更加注重用电安全性及供电可靠性。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受低压电网直接影响,如何实现低压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成为电力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低压电网状态监测的实际需求,针对科研项目低压电网状态监测系统进行了低压电网在线监测终端研究设计,研制了一套实时监测终端设备,重点对设备进行了硬件设计和软件程序编写。该实时监测终端设备作为低压电网在线监测终端的一个组成部分,布置于在配电房中,主要实现低压电网用户侧配电系统多种参数的实时监测与传输,包括三相电压、电流等。实时监测终端设备采用以Cortex-M3为内核的STM32F103VCT6增强型32位芯片,利用STM32自带的ADC对输入信号进行多通道同步模数转换,实现待测信号的采集处理;采集单元与主控单元间通过RS-485总线进行数据传输,自定义编写通讯协议,并配备10寸显示触摸屏进行数据显示。在研制实时监测终端设备的过程中,按照用户需求,同时研发了一套用户侧预检设备,并针对预检设备进行了硬件设计及软件程序编写。该用户侧预检设备主要应用于新建或改造过的用户配电系统,在用户侧电力设备安装完成后,并且在低压总电源合闸通电之前,预先对用户供电线路进行预检,包括短路、漏电等情况的预检。做到线路故障预先知道,进一步提高用电安全性。用户侧预检设备同样采用STM32系列处理器作为主控制器,且配备10寸显示触摸屏用于预检结果显示。通过对实时监测终端设备及用户侧预检设备软硬件设计,并经过反复调试,完成了预期设计目标。用户侧预检设备可实现对用户侧线路进行预先检测。实时监测终端设备能够实现低压电网运行在线监测,并将数据实时准确上传及显示;运维人员可通过人机界面查看低压电网运行状况,同时也可为供电部门了解低压电网运行状况提供数据支撑。

黄秦[10](2019)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物流管理、智能家居和交通控制等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当前,视频监控系统处于智能高清视频监控时代,实现了高清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本学位论文来源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空港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终端研制”项目,针对目前机场特种车辆精确管控的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本文首先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的总体方案,该终端包括嵌入式平台、显示屏用户界面、无线路由器和摄像头,实现信息采集统计、监控调度、实时跟踪、状态查询、视频传输和历史轨迹存储回放等多种功能。其次,设计并实现了车载视频监控终端硬件系统,终端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以Hi3520D处理器为核心的主控制器模块、4G通讯模块、WIFI通讯模块、视频AD模块、定位模块和电源模块。接着,在搭建好交叉编译环境的基础上,进行U-Boot移植、Linux内核移植、根文件系统构建和通讯模块的移植,实现了嵌入式监控平台的搭建。设计并实现了车载视频监控终端应用软件,包括视频采集与显示和图形用户界面交互,将采集与处理的车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终端界面,实现了车辆情况的可视化显示、视频的播放控制和对车辆的实时管理。同时,为了提高传输效率与统一数据格式,设计了数据通信协议。最后,对各个模块进行功能测试,并实现了模块之间的联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论文设计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运行稳定,播放视频速率可达25帧/秒,视频播放实时性很高,人机交互界面友好,满足设计要求。

二、终端设备与显示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终端设备与显示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光纤时频传递中继的智能值守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智能值守系统的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智能值守系统的总体方案
        2.2.1 系统设计原则
        2.2.2 智能值守系统的需求分析
        2.2.3 智能值守系统的总体架构
    2.3 系统关键技术
        2.3.1 数据传输协议
        2.3.2 插值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值守系统的控制终端设计
    3.1 引言
    3.2 数据中继模块的设计
        3.2.1 光电检测电路模块的设计
        3.2.2 树莓派的选型与设计
        3.2.3 温度传感器模块的选型与设计
    3.3 数据控制模块的设计
    3.4 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
        3.4.1 功率采集模块的选型与设计
        3.4.2 信号采集模块的选型与设计
    3.5 网络传输模块的选型与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值守系统的数据中心及控制平台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数据服务中心的程序设计
        4.2.1 数据服务中心的服务器搭建
        4.2.2 数据服务中心的接口程序设计
    4.3 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4.4 系统控制平台的程序设计
        4.4.1 Web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4.2 微信小程序程序设计
        4.4.3 语音交互程序设计
    4.5 短信预警功能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值守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5.1 引言
    5.2 系统的控制终端部分可用性测试
    5.3 系统的数据中心及控制平台部分可用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低功耗物联网的资源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低功耗广域网物联网系统
        1.1.2 低功耗个域网物联网系统
        1.1.3 边缘计算辅助的低功耗物联网系统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2.1 低功耗广域网物联网系统的资源分配
        1.2.2 低功耗个域网物联网系统的资源分配
        1.2.3 边缘计算辅助的低功耗物联网系统资源分配
        1.2.4 面向联邦学习的物联网系统资源分配
    1.3 论文组织
第二章 相关工作
    2.1 低功耗广域网中的资源分配
    2.2 低功耗个域网中的资源分配
    2.3 边缘计算辅助的物联网系统资源分配
        2.3.1 低功耗物联网系统中边缘资源的位置分配
        2.3.2 基于联邦学习的物联网系统资源分配
第三章 低功耗广域网物联网系统静态资源分配
    3.1 需求与挑战
    3.2 设计与实现
        3.2.1 系统建模与问题描述
        3.2.2 复杂度分析
        3.2.3 EF-LoRa的资源分配算法
    3.3 性能评估
        3.3.1 性能评价指标
        3.3.2 LoRa网络中的能量公平性
        3.3.3 EF-LoRa的性能解析
        3.3.4 算法收敛时间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功耗广域网物联网系统动态资源分配
    4.1 需求与挑战
    4.2 设计与实现
        4.2.1 问题描述
        4.2.1.1 符号级别的LoRa网络模型
        4.2.1.2 改进的纠错机制
        4.2.1.3 模型修正
        4.2.2 资源分配方式的动态调整
        4.2.2.1 调整资源分配方式的步骤
        4.2.2.2 保持当前资源分配方式的网络生命周期
        4.2.2.3 更改资源分配方式的网络生命周期
    4.3 性能评估
        4.3.1 性能评估实验设置
        4.3.2 网络性能评估
        4.3.3 细粒度的性能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功耗个域网物联网系统资源分配
    5.1 需求与挑战
    5.2 设计与实现
        5.2.1 整体设计概述
        5.2.2 边缘服务器上的链路质量预测
        5.2.3 基于路径调度的资源分配机制
        5.2.3.1 路径调度的优先级
        5.2.3.2 考虑链路质量的链路资源分配
        5.2.4 面向数据重传的资源分配机制
        5.2.5 分布式的资源分配算法
    5.3 性能评价
        5.3.1 性能评价指标
        5.3.2 仿真实验结果
        5.3.3 基于Testbed的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边缘计算辅助的低功耗物联网系统资源分配
    6.1 需求与挑战
    6.2 设计与实现
        6.2.1 系统模型
        6.2.2 面向多样性的边缘服务器位置资源分配
        6.2.2.1 总体设计
        6.2.2.2 区域离散化
        6.2.2.3 备选位置的效用指标
        6.2.2.4 边缘服务器的位置资源分配算法
    6.3 性能评价
        6.3.1 实验设置
        6.3.2 仿真实验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面向联邦学习的低功耗物联网系统资源分配
    7.1 需求与挑战
    7.2 设计与实现
        7.2.1 系统模型
        7.2.1.1 联邦学习中的模型更新
        7.2.1.2 云端服务器的数据收集时延
        7.2.2 资源分配问题描述
        7.2.3 Lafed algorithm
    7.3 性能评价
        7.3.1 实验设置
        7.3.2 性能验证实验结果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8.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基于NB-IoT的天然气井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NB-IoT技术概述
        1.3.1 NB-IoT概念
        1.3.2 NB-IoT特点
        1.3.3 NB-IoT技术发展历史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章节安排
2 天然气井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2.1 数据采集终端
        2.2.2 服务器
        2.2.3 管理平台
        2.2.4 手机客户端
    2.3 无线传输方案选择
        2.3.1 无线通信技术选择
        2.3.2 通信协议选择
        2.3.3 CoAP协议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数据采集终端设计
    3.1 主控制模块设计
        3.1.1 主控制器选型
        3.1.2 主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3.2 传感器模块设计
        3.2.1 天然气检测模块
        3.2.2 压力检测模块
        3.2.3 位移检测模块
        3.2.4 水位检测模块
    3.3 蓝牙模块设计
        3.3.1 蓝牙模块需求分析
        3.3.2 蓝牙模块电路设计
    3.4 NB-IoT模块设计
        3.4.1 NB-IoT模块选型
        3.4.2 NB-IoT模块电路设计
    3.5 数据采集终端软件设计
        3.5.1 主应用程序
        3.5.2 数据采集模块程序
        3.5.3 NB-IoT模块程序
        3.5.4 蓝牙模块程序
    3.6 本章小结
4 服务器平台设计
    4.1 服务器设计
        4.1.1 服务器系统架构设计
        4.1.2 MySQL数据库表设计
        4.1.3 微服务部署策略
    4.2 管理平台设计
        4.2.1 管理平台架构设计
        4.2.2 平台与服务器通信接口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手机客户端开发
    5.1 安卓操作系统
    5.2 客户端开发架构设计
    5.3 客户端软件设计
        5.3.1 客户端软件总体设计
        5.3.2 登录模块
        5.3.3 列表显示模块
        5.3.4 导航定位模块
        5.3.5 报警模块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功能测试
    6.1 数据采集终端功能测试
    6.2 管理平台测试
        6.2.1 登录功能测试
        6.2.2 列表显示测试
        6.2.3 权限管理测试
        6.2.4 地图显示测试
        6.2.5 用户公告测试
        6.2.6 消息推送测试
    6.3 手机客户端测试
        6.3.1 登录注册功能测试
        6.3.2 添加设备功能测试
        6.3.3 列表显示功能测试
        6.3.4 导航定位功能测试
        6.3.5 告警功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基于蓝牙BLE的船舶下水拉力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业监测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1.2.2 蓝牙研究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析
    2.1 物联网技术
        2.1.1 物联网通信技术概要
        2.1.2 物联网体系结构
    2.2 蓝牙BLE技术
        2.2.1 蓝牙BLE技术概要
        2.2.2 蓝牙BLE的协议栈
        2.2.3 GAP、GATT原理
        2.2.4 BLE网络拓扑结构
    2.3 Qt技术
        2.3.1 Qt技术概要
        2.3.2 Qt的信号与槽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功能与要求
    3.2 方案选择分析
        3.2.1 拉力采集节点方案选择
        3.2.2 无线通信方案选择
        3.2.3 可视化设备选择
    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相关芯片与元器件说明
        4.1.1 蓝牙BLE芯片CC2541
        4.1.2 稳压芯片FAN4855
        4.1.3 电源管理芯片BQ24072
        4.1.4 接口芯片ZT13085e
        4.1.5 升压芯片MP1540
        4.1.6 降压芯片REG1117-3.3
        4.1.7 LDF力传感器
    4.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2.1 整体系统硬件框架设计
        4.2.2 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电路设计
        4.2.3 BLE模块电路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蓝牙BLE开发环境与平台
        5.1.1 程序开发环境
        5.1.2 BLE协议栈开发平台配置
        5.1.3 BLE协议栈执行流程
        5.1.4 OSAL运行机理
        5.1.5 OSAL任务添加
    5.2 蓝牙BLE无线通信设计
        5.2.1 蓝牙设备建立连接流程设计
        5.2.2 蓝牙应用数据无线传输设计
        5.2.3 显示模块设计
    5.3 手机客户端软件设计
        5.3.1 Qt开发环境搭建
        5.3.2 手机客户端软件的总体方案设计
        5.3.3 手机客户端功能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6.1 主控模块的测试
        6.1.1 锂电池充电时长测试
        6.1.2 蓝牙BLE协议数据测试分析
        6.1.3 终端设备连接与距离测试
    6.2 手机客户端测试
    6.3 系统的整体测试与分析
    6.4 本章总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致谢

(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课题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外智能水表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NB-Iot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NB-Iot技术
        2.1.1 NB-Iot技术概括
        2.1.2 NB-Iot应用层协议概括
    2.2 Spring系列框架技术概括
第3章 物联网技术智能水表系统总体设计
    3.1 物联网技术智能水表系统的总体设计
    3.2 智能水表系统NB-IoT终端的硬件组成
        3.2.1 硬件电路整体设计
        3.2.2 微控制器的选型
        3.2.3 NB-IoT通信模组的选型
        3.2.4 脉冲检测模块的选型
    3.3 智能水表系统物联网云平台选择
    3.4 智能水表系统Web端的设计
第4章 物联网水表系统终端硬件设计
    4.1 水表系统终端的总体硬件设计
    4.2 电源模块电路
    4.3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4.4 流量脉冲检测电路
    4.5 阀门控制电路
    4.6 NB-IOT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
        4.6.1 BC20的介绍
        4.6.2 SIM接口电路
        4.6.3 天线电路
        4.6.4 模块供电电路
    4.7 存储电路
    4.8 硬件PCB与实物设计
第5章 基于云平台的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终端主程序设计
        5.1.1 开发环境介绍
        5.1.2 系统终端主程序流程
    5.2 脉冲信号采集程序设计
    5.3 BC20通信程序设计
        5.3.1 LWM2M协议介绍
        5.3.2 LWM2M协议对象资源模型的建立
        5.3.3 BC20初始化程序
        5.3.4 BC20数据上传程序
        5.3.5 BC20数据接受程序
    5.4 OneNET云平台的接入
        5.4.1 OneNET云平台介绍
        5.4.2 OneNET云平台的设备接入
        5.4.3 OneNET的触发器编辑
        5.4.4 OneNET的数据推送
第6章 物联网水表系统监控平台设计
    6.1 监控平台的总体设计
        6.1.1 监控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6.1.2 监控平台的开发环境
    6.2 系统数据接受存储功能的实现
        6.2.1 系统数据接收
        6.2.2 系统数据接收程序的改进
        6.2.3 系统数据存储
        6.2.4 系统历史数据导出
    6.3 系统主要业务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6.3.1 用户登录
        6.3.2 用户权限管理
        6.3.3 业务数据监控
        6.3.4 数据可视化展示
        6.3.5 水费估算
        6.3.6 数据源监控
    6.4 OneNET云平台API调用
    6.5 系统数据库主要表设计
第7章 物联网水表系统测试
    7.1 系统终端通信测试
    7.2 OneNET平台测试
    7.3 监控平台功能测试
        7.3.1 用户权限功能测试
        7.3.2 数据接收功能测试
        7.3.3 数据监控功能测试
        7.3.4 系统业务功能测试
        7.3.5 系统业务功能测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运维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作者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技术概述
    2.1 决策树
        2.1.1 构建决策树的方法
    2.2 随机森林算法
    2.3 SPRING框架
        2.3.1 SPRING框架的控制反转(IOC)
        2.3.2 SPRING框架的面向切面编程(AOP)
    2.4 SPRING MVC
    2.5 MYSQL
    2.6 本章小结
3 运维监控平台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需求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设施监控模块需求分析
        3.2.2 设备配置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3.2.3 设备监控信息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3.2.4 终端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3.2.5 部件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3.2.6 文档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3.2.7 基于随机森林的告警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3.3.1 性能要求
        3.3.2 故障处理要求
    3.4 本章小结
4 运维监控平台概要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架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
        4.3.1 设施监控模块
        4.3.2 设备配置模块
        4.3.3 设备监控信息管理模块
        4.3.4 终端管理模块
        4.3.5 部件管理模块
        4.3.6 文档管理模块
        4.3.7 基于随机森林的告警管理模块
    4.4 数据库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运维监控平台详细设计
    5.1 详细设计
        5.1.1 设施监控管理详细设计
        5.1.2 设备配置管理详细设计
        5.1.3 设备监控信息管理详细设计
        5.1.4 终端管理详细设计
        5.1.5 部件管理详细设计
        5.1.6 文档管理详细设计
        5.1.7 基于随机森林的告警管理详细设计
    5.2 功能实现
        5.2.1 设施监控管理实现
        5.2.2 设备配置管理实现
        5.2.3 设备监控信息管理实现
        5.2.4 终端管理实现
        5.2.5 部件管理实现
        5.2.6 文档管理实现
        5.2.7 基于随机森林的告警管理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测试
    6.1 测试环境与配置
    6.2 系统功能性测试
        6.2.1 测试方案
        6.2.2 设施监控管理测试结果
        6.2.3 设备监控配置管理测试结果
        6.2.4 设备监控信息管理测试结果
        6.2.5 终端管理测试结果
        6.2.6 部件管理测试结果
        6.2.7 文档管理测试结果
        6.2.8 基于随机森林的告警管理测试结果
    6.3 非功能性测试
        6.3.1 测试方案
        6.3.2 测试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工作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一种具有温度补偿和低功耗的无线压力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
    2.1 系统需求及功能
    2.2 系统架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DE-SVM的压力传感器温补算法研究
    3.1 传感器及材料特性
    3.2 补偿方案及机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NB-IoT的系统低功耗设计
    4.1 NB-IoT功耗分析
    4.2 终端低功耗设计
        4.2.1 主控模块
        4.2.2 NB-IoT模块
        4.2.3 传感器模块
        4.2.4 显示模块
        4.2.5 电源模块
        4.2.6 485模块
    4.3 NB-IoT系统的数据通信
        4.3.1 数据格式
        4.3.2 消息处理
        4.3.3 应用对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监测平台及系统测试
    5.1 监测平台设计
        5.1.1 平台架构
        5.1.2 界面及功能
    5.2 DE-SVM温度补偿模型测试
        5.2.1 单传感器温度补偿实验
        5.2.2 多传感器温度补偿实验
        5.2.3 任意温度点补偿性能验证实验
    5.3 系统测试
        5.3.1 测试平台
        5.3.2 终端入网测试
        5.3.3 终端功耗测试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面向客户侧能源互联的即插即用技术与接入终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客户侧能量管理系统
        1.1.2 即插即用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客户侧能量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2.2 即插即用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研究
    2.1 概述
    2.2 家庭能量管理系统结构分析
        2.2.1 功能与需求
        2.2.2 组成部分
    2.3 客户侧供用能设备的数学建模
        2.3.1 光伏发电模型
        2.3.2 储能系统模型
        2.3.3 电热水器模型
        2.3.4 电动汽车模型
    2.4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日前优化运行
        2.4.1 目标函数
        2.4.2 约束条件
        2.4.3 求解算法
    2.5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实时优化运行
        2.5.1 预测模型
        2.5.2 滚动优化
        2.5.3 反馈校正
    2.6 算例分析
        2.6.1 算例参数
        2.6.2 优化结果
    2.7 本章小结
3 客户侧能源互联的即插即用技术
    3.1 功能分析
    3.2 多协议自动识别柔性匹配技术
    3.3 基于HeartBeat信息的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技术
    3.4 基于XML的可扩展电子数据表单的设计方法
        3.4.1 xTEDS的设计
        3.4.2 XML的安全技术
    3.5 本章小结
4 客户侧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设计与开发
    4.1 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硬件系统设计
    4.2 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软件系统开发
        4.2.1 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
        4.2.2 面向连接的socket编程
        4.2.3 下行通信模块
        4.2.4 上行通信模块
        4.2.5 人机交互模块
    4.3 本章小结
5 客户侧即插即用接入终端的试验验证
    5.1 客户侧能源互联系统组成
    5.2 试验验证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低压电网在线监测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论文主要结构安排
2 低压电网在线监测终端总体设计
    2.1 终端需求分析
    2.2 终端总体设计方案
    2.3 主控制器的选择
    2.4 信号采样处理
    2.5 终端通信方式
    2.6 本章小结
3 低压电网在线监测终端硬件设计
    3.1 用户侧预检设备硬件设计
        3.1.1 预检设备整体设计方案
        3.1.2 预检核心控制器外围电路
        3.1.3 预检电源模块电路
        3.1.4 继电器驱动电路
        3.1.5 预检调理电路
        3.1.6 RS-232 接口电路
    3.2 实时监测终端设备硬件设计
        3.2.1 实时监测终端设备整体设计方案
        3.2.2 实时监测电源模块
        3.2.3 电压电流采样调理电路
        3.2.4 漏电流采样调理电路
        3.2.5 RS-485 接口电路
        3.2.6 拨码开关电路
    3.3 终端硬件电路设计注意事项
    3.4 本章小结
4 低压电网在线监测终端软件设计
    4.1 软件程序设计原则
    4.2 软件开发环境
        4.2.1 主控制器软件开发环境
        4.2.2 人机界面开发环境
    4.3 用户侧预检设备软件设计
        4.3.1 预检主程序设计
        4.3.2 预检通道选择程序设计
        4.3.3 预检信号采样处理程序设计
        4.3.4 预检数据通信程序设计
    4.4 实时监测终端设备软件设计
        4.4.1 实时监测主程序设计
        4.4.2 实时监测信号采样处理程序设计
        4.4.3 实时监测数据通信程序设计
    4.5 终端人机界面设计
    4.6 软件设计注意事项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低压电网在线监测终端硬件测试
        5.1.1 电气性能测试
        5.1.2 电源测试
    5.2 低压电网在线监测终端功能测试
        5.2.1 Keil软件调试下载说明
        5.2.2 显示屏串口通讯测试
        5.2.3 预检功能测试
        5.2.4 实时监测功能测试
    5.3 系统测量误差分析
    5.4 终端实际应用平台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1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总体方案
    2.1 车载视频监控终端设计
        2.1.1 系统设计需求
        2.1.2 系统总体方案
        2.1.3 终端总体方案
    2.2 系统关键技术
        2.2.1 物联网技术
        2.2.2 嵌入式系统
        2.2.2.1 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2.2.2.2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2.2.2.3 嵌入式驱动
        2.2.3 视频监控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载视频监控终端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硬件平台总体设计
    3.2 系统处理器选型
    3.3 微处理器
        3.3.1 Hi3520D处理器
        3.3.2 ARMCortex-A9 处理器子系统
    3.4 视频采集模块
    3.5 存储模块
        3.5.1 内存芯片
        3.5.2 存储器接口
    3.6 电源模块和时钟模块
        3.6.1 电源电路设计
        3.6.2 复位电路设计
        3.6.3 时钟电路设计
    3.7 通讯模块与定位模块
        3.7.1 4G通讯模块设计
        3.7.2 WIFI通讯模块设计
        3.7.3 定位模块设计
    3.8 接口电路设计
        3.8.1 网络接口设计
        3.8.2 USB接口设计
        3.8.3 CAN接口设计
        3.8.4 调试接口电路设计
        3.8.4.1 串口电路设计
        3.8.4.2 JTAG接口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视频监控终端应用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设计架构及工作流程
    4.2 软件环境搭建
        4.2.1 软件平台MPP
        4.2.2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4.2.3 Bootloader的移植
        4.2.3.1 U-Boot的启动
        4.2.3.2 U-Boot的移植
        4.2.4 Linux内核配置与移植
        4.2.5 根文件系统构建
        4.2.6 通讯模块的移植
        4.2.6.1 4G模块移植
        4.2.6.2 WIFI模块移植
    4.3 GUI交互设计
        4.3.1 嵌入式平台交互系统
        4.3.2 GUI界面交互
        4.3.3 流媒体服务器
    4.4 视频采集与显示
    4.5 数据通信协议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联调与测试
    5.1 终端功能测试
    5.2 系统联调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终端设备与显示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光纤时频传递中继的智能值守系统设计与研究[D]. 谢欢悦.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低功耗物联网的资源分配研究[D]. 高伟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NB-IoT的天然气井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力立.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基于蓝牙BLE的船舶下水拉力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吴衡兵.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表系统设计[D]. 孙俊杰.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6]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运维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付文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一种具有温度补偿和低功耗的无线压力监测系统[D]. 王蒙. 长安大学, 2020(06)
  • [8]面向客户侧能源互联的即插即用技术与接入终端研究[D]. 延毓.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低压电网在线监测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景皛皛.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1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视频监控终端设计与实现[D]. 黄秦. 东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终端设备及显示设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