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n Tune or Not(高一适用)(论文文献综述)
暴聪聪[1](2021)在《读后续写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影响》文中指出
贺文鑫[2](2021)在《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 ——以《矛盾的互联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网络语言泛指互联网载体下使用的交际语言,其简洁幽默与背后蕴含的社会因素呈现出当代网络文化特色。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语言在日常语言交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部分规范正向且广为流传的英汉网络语言被收录到权威词典中,成为通用词汇。本次翻译实践基于美国作家瑞安·M·米尔纳与惠特尼·菲利普斯共同撰写的《矛盾的互联网:网络上的恶作剧、古怪与敌对》(The Ambivalent Internet:Mischief,Oddity,and Antagonism Online)一书,该书运用网络语言词句撰写和举例,深入探讨了国外网络表达中暗藏的矛盾性特征。国内外网络与社会文化内核相通,但不同语言在构词表意方面微妙的差异为不断涌现的网络新词语构筑了理解门槛。按照传统翻译方法可能难以将国外网络文化还原给对其缺乏了解的目标读者,这为笔者提供了结合中文网络表达进行翻译的思路。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英汉网络语言都具有简洁通俗、创新善变和社会性特征,其构词上也都表现出明显的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社会文化等多重理据。时下很多英文网络语言缺乏精准汉译,而针对这一问题,学界中仍然缺乏深入的讨论和翻译策略研究。本文通过理据分析抽丝剥茧,以选书翻译实例为基础,提出了保留性、可读性、灵活性三大翻译原则,与追根溯源、增补删改、变音对译、同化迁移、情景补充五大翻译策略,尽可能还原文本特色,提供符合中文网络表达习惯的译文。经问卷验证,各译例在读者间取得了较高认可,展示出理据视角下翻译原则与策略的可行性。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英文网络语言的汉译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为网络语言翻译研究添砖加瓦。选书中涉及到的各类网络语言现象也可为网络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案例与素材。
冯婷[3](2021)在《目的论视角下的马林巴发展简史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在行动哲学等众多思想的影响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产生于德国。该理论注重功能及社会文化因素,将翻译看作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视文本为世间万物的一部分。它对对等翻译观束缚的摆脱,对二元对立翻译标准藩篱的打破,以及较强的实用价值,使之成为了当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翻译理论之一。同世纪初,现代马林巴形态统一。之后,短短百年,该乐器的使用不再受限于地域,演奏形式不再局限于合奏,其发展遍及全球,应用于各类音乐,在我国也同样如此。但是,如今我国马林巴的发展存在着不充分、不对等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研究少、普及低等方面。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了翻译目的论作为指导理论,依据此次翻译实践目的选择了十篇文本,并根据乐器发展、演奏技法、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四个主题选择了翻译内容进行翻译实践。翻译实践期间,笔者在分析翻译目的、源文文本后,结合同语境翻译成果,依据弗米尔“三原则”理论提出了此次翻译中名称及句子的翻译策略;实践完毕之后,还从翻译目的论的基本思想与本次实践的经验出发,试图对目的论指导下的乐器类文本翻译过程及译者素养进行总结。
覃献莹[4](2020)在《《闲情偶寄·演习部》(节选)翻译报告》文中提出本篇翻译报告选用的翻译文本为清代人李渔重要着作之一——《闲情偶寄》中的第二部分,即《演习部》。《闲情偶寄》共有八大部分,分别阐述了戏曲、园林、建筑、花卉、饮食等方面。在《演习部》中,李渔对戏曲中的剧本、唱戏、说白、伴奏以及服饰等等方面表达了自己鲜明的观点,所触之处可谓是一针见血,头头是道,令人连连称赞。源文本包含了许多有关中国文化的信息,如何将这些深厚的信息呈现给目标读者是一大难题。为了探究如何翻译文化负载信息,本报告将根据奈达的文化负载词分类对翻译难点进行了分类,并尝试使用阿皮亚的深度翻译去分析其在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指导作用。阿皮亚的深度翻译认为要将译文置于丰富的文化与语言语境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可添加相应的注释与术语表来帮助目标读者更好地掌握文化信息。本次翻译任务中的源文本包含了许多在源语文化中找不到对等词的文化负载词,因此译者认为需要通过各种翻译方法来向目标读者提供文化信息,比如直译加脚注,直译加尾注,意译,音译加图片等方式。本次翻译任务不仅对弘扬中国戏曲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出深度翻译在典籍翻译中的可行性。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钟俊璇[6](2020)在《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强化,帮助其树立对英语学习的自信,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二者成为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文献表明,国内学者对从多角度对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进行了研究,但是对高中生英语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献还不多。因此,本研究者开展了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究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量表和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某中学22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研究:1.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整体情况如何?2.高中生学习效能感的整体情况如何?3.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若存在,存在何种相关?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1.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m=3.47)。其中,努力程度的动机最强(m=3.76),学习价值的动机最弱(m=3.22)。2.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为处于中等水平(m=3.43)。其中努力维度的效能感最高(m=3.82),能力维度的学习效能感最低(m=3.14)。3.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成绩之间两两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英语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89**);英语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92**);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30**)。此外,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其中英语学习动机可以预测34.7%的学习成绩,学习效能感可以预测47.9%的学习成绩,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二者联合复相关时可以对预测51.8%的学习成绩。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结论,结合理论基础和切身实践,从教师、学生这两个视角出发提出了三方面可行性建议,以期提高教师及学生对情感因素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其学习外语的信心,进而提升外语课堂教学效率。
吴楠楠[7](2020)在《过程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众所周知,英语写作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强调的一个核心技能,它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掌握这项技能,写作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词汇、句法、逻辑思考能力。然而,学生面对写作时,主要存在两大困难:一是方法缺失,即不知道怎么分析。二是内容匮乏,即不知道所写内容应该包括哪些语义成分。就写作教学而言,主要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重语言、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而且,英语写作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法,不仅耗时费力,且收效甚微。因此,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不是令人很满意。面对上述状况,为了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有效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本文根据高中英语课堂写作训练的实际情况,将过程体裁教学法具体运用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巧妙地融合了一些主要的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法的优势。本文以体裁分析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过程体裁法怎样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2)过程体裁法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全文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引言,四章正文和结论。首先是引言部分,阐述了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论文结构。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修订和完善,英语写作也与时俱进,因此,教育工作者在为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而不断努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法更多地强调机械性的反复记忆和练习,重视写作结果而忽视过程,忽视对语篇体裁图示的输入。对学生来说,这种被动地吸收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第一章是文献综述。分别概述了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中的主要方法: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并指出其应用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随之介绍了2000年R.Badger&G.White提出的一种综合的写作教学模式—过程体裁法。包括其发展历程、优越性和国内外的实践应用,并指出前人研究中的局限。第二章介绍体裁及体裁分析理论。探讨了过程体裁教学法在规定情境下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并对文章进行体裁和结构分析,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特点,进而掌握不同体裁的语篇特征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第三章进行研究设计,由研究假设、研究主体、实验工具和步骤组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在高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共100名学生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实验班,用过程体裁法授课,另一个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前,对两个班统一测试,证明两个班的英语写作水平基本相同。实验后,进行一次测试,目的是检验过程体裁法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写作能力。而且,实验前后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证明实验班对体裁的认识以及写作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第四章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对测试成绩、问卷调查结果以及随机采访5位同学的反馈进行对比和分析,实验数据显示:实验前两个班处于同一写作水平,但实验后,实验班的进步更明显。从而验证了过程体裁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是有效的。最后是实验结论。研究证明过程体裁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语篇分析及应用写作能力,合作精神得到强化。诚然,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出几条建议。
王萍萍[8](2020)在《非文学文本英汉翻译错误分析 ——以《拿索斯的故事》(节选)翻译为例》文中认为本文是关于尼古拉斯·索拉姆(Nicolas Soames)所着《拿索斯的故事》一书的翻译实践报告以及相关翻译错误分类与分析。拿索斯是德国商人克劳斯·海曼(Klaus Heymann)于1987年在香港成立的唱片品牌,该品牌一改当时唱片巨头的普遍作风,以平价而质优的产品取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拿索斯的故事》英文原版于2012年5月出版,作者详细描述了拿索斯的创立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拿索斯关系密切且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的艺术家们。本文正文共18章,由包括作者在内的六人组成翻译小组合作完成。作者负责本书第一章与第九章的翻译工作。其中,第一章记录的是拿索斯的创立对当时唱片行业的影响,第九章则介绍了一些为拿索斯的发展做出显着贡献的杰出音乐家们。通过本次实践报告,作者试图从自身的翻译文本出发,对译文中的错误进行分类统计和系统分析。首先,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作者选择了美国翻译协会针对其自主创办的翻译认证考试制定的翻译错误分类标准,该标准将翻译错误分为了24类,基本涵盖了翻译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错误类型,是目前权威性较高的一种分类标准。其次,作者将翻译文本以句为单位进行了错误类型标记,因为出现了在一个句子中有多个相同或不同类型错误的情况,作者分别对出现错误的句子数量、错误总量以及各类错误的数量比例都做出了统计,通过具体数据体现出译者在本次翻译工作中的能力表现。本次翻译项目中共出现了10种错误类型。数据统计显示,对原文的理解错误是作者出现最多的错误类型,占所有错误的58%,其次是漏译,占比18%,出现的其他错误类型还包括增译、歧义、衔接、忠诚度、术语、其他、句法及用法8种。在案例分析中,作者针对各个错误类型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分析,并提出了适当的解决方法。通过本次研究,作者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错误标记及统计分析方法,这有助于译者进行自我翻译能力剖析,并从中找出自身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在分析过程中,作者发现翻译错误的成因大多来自于两种:理解和表达,即对原文的理解能力和对目的语的表达能力。同时,作者也对ATA错误分类标准应用于英中翻译错误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
陈雨静[9](2020)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英语新课程的不断改革,阅读对学生越来越重要。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基本途径,还是学生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它既是获取思想的社会实践,也是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手段。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阅读教学,取得的效果却差强人意。主要原因如下:一,教师在备课时仍然主要以“备教材”为主,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仍放在文本内容和语法规则的讲解上,没有让学生真正了解文章本身,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二,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授课,缺乏师生、生生交流和互动的有效机制。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听取并做笔记,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中心”,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这种阅读教学方式的指导下,虽然学生的词汇量有所增加,也能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学生缺乏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加强课堂交流,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为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采用不同的节点、分枝、颜色、图标、代码等来生动地描述课文,是辅助开展课堂英语阅读教学的优良工具,也是促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借助客观测量与主观评定相结合的测评方式,对H市高一两个班共10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研究内容是:(1)思维导图与高中学生英语阅读学习心向的关系;(2)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步骤;(3)思维导图教学对提高高中生英语成绩方面的影响。在实验开始时,笔者把这100名学生分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学生采取思维导图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对照班学生采取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并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前测,前测数据表明两个班的英语阅读水平基本相同。所以,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实验中后期,笔者收集并整理了实验班和对照班期中和期末阅读成绩,并借助SPSS对其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积极的学习心向,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成绩,从而提升阅读素养。
刘绿[10](2020)在《新闻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郑州W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随着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传媒迅速抢滩主流媒体。同时,人们生活在一种碎片化阅读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了解世界的渠道日益多样化,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速度愈来愈快,传统的纸书阅读遭受着巨大冲击,人们通过app、公众号、网站等途径可迅捷地知晓国内外大事。此外,高考命题的语篇更具时效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选材大多是外刊,除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外,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思维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双重背景使新闻阅读教学成为可能。论文通过在郑州W学校应用新闻阅读教学来研究新闻阅读是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可操作性,是否能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图式理论、心理语言阅读模式和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新闻阅读教学的应用研究设计,首先确定郑州W学校高二年级的241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118人,控制组123人,实验组使用新闻阅读教学,控制组不使用,课程持续近四个月。授课完成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均参加四级词汇测试和月考测试,通过对学生词汇和月考测试的总分、阅读理解、书面表达部分的成绩进行汇总,并使用SPSS 21.0软件作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的高分层学生数量明显高于控制组,新闻阅读教学明显提升了实验组学生的词汇、阅读理解、写作、语言能力等。之后,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非常认同筛选的新闻材料,整体非常满意新闻阅读教学。最后,对执课教师、指导教师和实验组的12名学生进行访谈,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研究了新闻阅读教学的影响、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基于调查数据和研究结果分析,发现新闻阅读教学是可行的,不仅能提升学生成绩,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值得推广。同时,研究还发现,多种权威报刊或杂志的新闻材料组合可以作为优质的课程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丰富了新闻素材的来源渠道。期望该研究对希望执行新闻教学的教师某种借鉴意义,并促使更多的教师将新闻阅读教学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中。
二、In Tune or Not(高一适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 Tune or Not(高一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2)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 ——以《矛盾的互联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翻译书籍 |
1.4 翻译工具 |
1.5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网络语言研究 |
2.1.1 网络语言及其定义 |
2.1.2 网络语言的特征 |
2.1.3 网络语言翻译研究 |
2.2 理据研究 |
2.2.1 理据的定义 |
2.2.2 理据的分类 |
2.2.3 理据与翻译 |
2.3 网络语言的理据 |
第三章 翻译原则与翻译策略 |
3.1 翻译原则 |
3.1.1 保留性原则 |
3.1.2 可读性原则 |
3.1.3 灵活性原则 |
3.2 翻译策略 |
3.2.1 追本溯源 |
3.2.2 增补删改 |
3.2.3 变音对译 |
3.2.4 同化迁移 |
3.2.5 情景补充 |
第四章 可行性调研 |
4.1 调研设计 |
4.2 调研结果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选书网络语言词汇列表 |
附录 B 英文网络语言汉译接受度调查问卷 |
附录 C 调查问卷数据补充 |
附录 D 原文及译文 |
致谢 |
(3)目的论视角下的马林巴发展简史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翻译实践任务描述 |
第一节 实践背景 |
第二节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翻译实践指导理论 |
第一节 翻译目的论简述 |
第二节 翻译目的论的实践指导理论 |
第三章 翻译实践源文本 |
第一节 源文本的背景及选择 |
第二节 源文本的类型及特点 |
第四章 翻译实践任务过程 |
第一节 实践准备与分析 |
第二节 实践过程与审校 |
第五章 翻译实践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具体翻译策略 |
第二节 词汇翻译 |
第三节 句子翻译 |
第六章 翻译实践总结思考 |
第一节 翻译实践总结 |
第二节 译者素养思考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一)专着 |
(二)译着 |
(三)期刊论文 |
(四)学位论文 |
二、外文文献 |
(一)专着 |
(二)学位论文 |
(三)词典中的词条 |
附录 |
附录一 部分原文 |
附录二 部分译文 马林巴发展简史 |
附录三 汉英名称对照表 |
致谢 |
(4)《闲情偶寄·演习部》(节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Abbreviations |
Chapter1 Task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
1.2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and the Author |
1.3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1.3.1 Main Idea of the Source Text |
1.3.2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Source Text |
1.4 Requirements for the Task |
Chapter2 Procedure Description |
2.1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
2.2 Translation Procedure |
2.3 Proofreading |
Chapter3 Case Study |
3.1 Thick Translation |
3.2 Culture-loaded Terms |
3.3 Case Study with Thick Translation Strategy |
3.3.1 Ecological Culture-loaded Terms |
3.3.2 Material Culture-loaded Terms |
3.3.3 Social Culture-loaded Terms |
3.3.4 Religious Culture-loaded Terms |
3.3.5 Linguistic Culture-loaded Terms |
Chapter 4 Conclusion |
4.1 Report Overview |
4.2 Reflections |
Bibliography |
Glossary |
Appendix |
(6)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课题来源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外语学习动机 |
二、学习效能感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人本主义理论 |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
一、国外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
二、国内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
第四节 国内外关于学习效能感的研究述评 |
一、国外关于学习效能感的研究述评 |
二、国内关于学习效能感的研究述评 |
第五节 国内外对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述评 |
一、国外对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述评 |
二、国内对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量表 |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量表 |
三、英语测试卷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一、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
二、英语测试成绩的收集 |
三、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描述性统计 |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描述性统计 |
三、英语成绩描述性统计 |
第二节 不同组别间差异检验 |
一、英语成绩高低分组 |
二、英语学习动机水平高低分组 |
第三节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一、相关分析 |
二、回归分析 |
三、路径分析 |
第四节 讨论 |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整体情况 |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的整体情况 |
三、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本研究的发现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调查问卷 |
附录3 高中英语测试卷一 |
附录4 高中英语测试卷二 |
附录5 高中英语测试卷三 |
附录6 高中英语测试卷四 |
附录7 英语测试成绩平均分汇总 |
致谢 |
(7)过程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
1.3 Research Questions |
1.4 Research Methods |
1.5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
2.2 Main Approaches i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
2.2.1 Product Approach |
2.2.2 Process Approach |
2.2.3 Genre Approach |
2.3 Review of 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 |
2.3.1 Related Studies Abroad |
2.3.2 Related Studies at Home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Definition of Genre |
3.2 Genre Analysis Theory |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 |
4.1 Research Hypotheses |
4.2 Research Subjects |
4.3 Research Instruments |
4.4 Research Procedures |
4.4.1 Pre-test |
4.4.2 Pre-questionnaire |
4.4.3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in CC |
4.4.4 Application of 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 in EC |
4.4.5 Post-test |
4.4.6 Post-questionnaire |
4.4.7 Interview |
4.5 A Teaching Sample |
Chapter Five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
5.1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Writing Test |
5.1.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 and CC in Pre-test |
5.1.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 and CC in Post-test |
5.1.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C in Pre-test and Post-test |
5.1.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 in Pre-test and Post-test |
5.2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
5.2.1 Students’View on English Writing |
5.2.2 Students’Awareness of Genre Analysis |
5.2.3 Students’Major Barriers to Writing |
5.2.4 Students’Attitude towards Revision |
5.3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Interview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
6.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
6.3 Research Limitations |
6.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Ⅰ Pre-test |
Appendix Ⅱ Post-test |
Appendix Ⅲ Questionnaire |
Appendix Ⅳ Scoring Standard |
Appendix Ⅴ Students' Scores in Pre-test and Post-test |
(8)非文学文本英汉翻译错误分析 ——以《拿索斯的故事》(节选)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1 Introduc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project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
1.3 Main research objectives |
1.4 Layout of the report |
2 Introduction to the ATA Error Categories |
2.1 Background of the ATA error categories |
2.2 The ATA error categories |
3 Statistic and Analytic Process |
3.1 Introduction to the text type |
3.2 Marking method of error categories |
3.3 Data statistics |
3.4 Case analysis |
3.4.1 Meaning transfer or strategic errors |
3.4.2 Mechanical errors |
3.5 Statistical analysis |
4 Conclusion |
4.1 Findings |
4.2 Limitat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
(9)思维导图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论文发表数量及研究趋势 |
(二)思维导图研究涉及的领域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新课标规定的中学英语教学目标 |
(二)学习心向 |
(三)图式理论 |
(四)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
三、概念解释 |
(一)思维导图 |
(二)阅读和阅读素养 |
第三章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设计 |
一、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的目标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实验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测评方法 |
(一)成绩指标 |
(二)问卷和访谈指标 |
五、研究步骤 |
(一)文献研读阶段 |
(二)实验前调查阶段 |
(三)实验阶段 |
(四)论文撰写阶段 |
第四章 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导图引导策略及原则 |
一、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导图引导策略 |
(一)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积极的心向 |
(二)培养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意识和能力 |
(三)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文本的题材和体裁 |
二、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的原则 |
(一)因材施教 |
(二)注重知识内化,升华主题,实现教育功能 |
第五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英语阅读教学实验过程 |
一、调查阶段 |
二、应用阶段 |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 |
第六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英语阅读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
一、思维导图能促进学生学习心向发展 |
二、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性和发散性思维 |
三、思维导图教学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提高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2 研究前问卷调查 |
附录3 研究后期问卷调查 |
附录4 访谈 |
附录5 前测阅读题目 |
附录6 期中测试阅读题目 |
附录7 期末测试阅读题目 |
后记 |
(10)新闻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郑州W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述评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第一章 新闻阅读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及意义 |
第一节 新闻阅读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图式理论 |
二、心理语言阅读模式 |
三、元认知理论 |
第二节 新闻阅读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意义 |
一、新闻阅读教学能够增进学生的语法理解 |
二、新闻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
三、新闻阅读教学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和塑造其文化品格 |
四、新闻阅读教学能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五、新闻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第二章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目的、设计和实施 |
第二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第三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第四节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
一、学校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需要阅读资源的补充 |
二、师生不重视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教学质量不佳 |
三、学生阅读习惯较差,自我能力认识不足 |
四、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依然占主导地位 |
第五节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
一、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 |
二、教师工作倦怠心理凸显,群体合力不足 |
三、学生对英语阅读的认识有偏差,忽略思维能力的训练 |
四、学校给予教师的支持不够充分 |
第三章 新闻阅读教学在郑州W学校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筹备阶段 |
二、授课阶段 |
三、验收阶段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一、测试 |
二、调查问卷 |
三、访谈 |
第四节 新闻阅读教学的模式探索 |
一、筛选合适的新闻素材 |
二、读前热身,激活背景知识 |
三、盲听并阅读新闻内容 |
四、小组讨论 |
五、课堂评价 |
六、课后自主研究和课后写作 |
第四章 新闻阅读教学的应用研究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一节 成绩数据结果和分析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四节 新闻阅读教学的改进对策 |
一、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的学习,积极开展相关活动 |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指导和学生管理不断深入 |
三、加强学科组内合作,做好新闻材料的筛选工作 |
四、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学生能力发展更加可视化 |
五、尽早在高中阶段应用英语新闻阅读教学 |
结语 |
一、研究的主要发现 |
二、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二:高中生英语学习和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三:学生作品和活动展示 |
附录四:四级词汇测试题(部分) |
附录五:月考阅读理解(部分)和书面表达试题 |
附录六:英语新闻阅读教学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七:英语新闻阅读教学应用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八:英语新闻阅读教学应用学生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In Tune or Not(高一适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读后续写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影响[D]. 暴聪聪.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 ——以《矛盾的互联网》为例[D]. 贺文鑫. 北京大学, 2021(12)
- [3]目的论视角下的马林巴发展简史翻译实践报告[D]. 冯婷. 四川音乐学院, 2021
- [4]《闲情偶寄·演习部》(节选)翻译报告[D]. 覃献莹. 暨南大学, 2020(04)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钟俊璇.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过程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吴楠楠. 河南大学, 2020(02)
- [8]非文学文本英汉翻译错误分析 ——以《拿索斯的故事》(节选)翻译为例[D]. 王萍萍.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9]思维导图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应用研究[D]. 陈雨静. 湖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新闻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郑州W学校为例[D]. 刘绿. 郑州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