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吉县农技推广的对策与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杜慧彬[1](2021)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利于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增长。本文致力于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宁夏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对宁夏地区农业生产的作用。论文首先回顾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研究,梳理了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的理论背景,并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对空间治理的要求,提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格局会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因此将工业化、城市化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框架中。其次,是对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宁夏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其次用stata13.1软件检验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性、收敛性和空间相关性;再运用Geoda一阶Rook相邻建立权重矩阵,进一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建立了模型理论,借助分工理论模拟了工业化、城市化的演变,得出工业化通过扩大迂回生产程度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有效节约劳动力成本;其生产组织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特征,对农业的生产理论与方式提供参考,提高生产效率;由市场导向的城市化会伴随工业化相伴相生,一方面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部门,改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也有助于先进的技术、产品、知识扩散到农村地区及农业生产,有利于形成农村人力资本,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当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结构不匹配时,城市化对良田、农业劳动力和资金的挤占会降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外部性理论解释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如何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的。最后在索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农业-生态两部门生产模型,采用面板数据的线性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检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劳动力、资金投入,技术水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根据以上检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2007-2017年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4%,但增速逐年递减;技术进步是决定性因素,并且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趋势吻合。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地区差异主要集中在劳动力较密集的中部地区,表明该区域的资源配置比较不合理。3、依据不同地势和生态条件划分的宁夏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趋异的趋势,但增速在逐渐收敛,其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分别对应的收敛速度为-0.06211,-0.0721和-0.06287。4、2007-2017年间,只有2017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空间相关性,而2008-2017年的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具有显着的空间相关性。5、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发展,对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着的负向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力投入具有显着的负向作用,但资本投入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综上所述,本文提出推动宁夏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加大科研投入,持续提升科技水平;通过加强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发挥正的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中部地区的牵制作用和负的溢出效应;从教育、资源配置、规模经济、资本、经济和资源环境等方面提高农业技术效率。二、改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人力资本的投入结构,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协调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降低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作用;借助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黄靖雯[2](2020)在《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基层腐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间节点的临近,国家扶贫工作也有条不紊逐步推进。基层作为扶贫政策执行的最终落实单位,承担着扶贫工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任。但与此同时总有不法分子在扶贫资金诱惑下选择贪污腐败,不仅损害人民利益,还污染政治环境、阻碍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央纪委在2018年开展的专项调查展示国家对腐败问题的重视和治理扶贫领域基层腐败的决心,为扶贫领域基层反腐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人民主体理论及中国共产党人治腐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案例汇总、整理和剖析七省扶贫腐败专项治理曝光案例,总结现象规律,寻求扶贫领域基层腐败产生原因,并以此思考预防治理基本对策。整理发现,当前扶贫领域基层腐败主要表现为厚亲待友、挪用资金、侵占骗取以及收费受贿等类型,体现出腐败主体集中于村级干部、牵涉领域范围较为广泛、分布地区差距较大、涉案金额数目差距较大且小额居多等特征。扶贫中基层腐败的主要原因在思想素质层面主要表现为思想腐朽落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政治和文化素质水平有待提高等;政治层面主要表现为监督以及公开制度不够明确、法律法规设计留白、基层扶贫的管理体系设计有待完善等;经济层面主要表现为薪酬及激励体制设计有待改进等。针对扶贫领域基层腐败问题,基于以上观察结果和原因分析,本文从思想素质、政治体制设计、经济激励三个维度构建预防和治理扶贫领域基层腐败对策体系。首先在思想素质层面主要建议提高干部党性修养和思想素质、弘扬民主法治思想;其次在基层反腐机制层面主要建议健全扶贫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公开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最后在经济激励层面主要建议科学设计薪酬体系和激励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及管理。
黄晓慧[3](2019)在《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黄土高原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多方面和深远的,甚至可能是不可逆的。实践表明,水土保持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能够改善农户生产和生活环境,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在黄土高原区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对于提升土地的生产能力、减少洪涝等灾害的发生,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户是水土保持技术的终端采用者,其采用行为不仅有利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还可以获得增产增收回报,同时提供了具有正外部性的环境产品。然而,当前农业生产中,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行为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采用率不高,使得水土保持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主要受到农户本身及其环境两大因素的影响,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作为农户自身及其环境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资本禀赋作为家庭成员及整个家庭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对于个人行为的选择和决策具有显着的影响。农户行为通常会面临着一定的资本禀赋约束,农户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自身和家庭的资本禀赋状况,如果自身资本禀赋不足,农户可能就不会采用水土保持技术,因此会表现出较低的采用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水土保持技术是一项具有正外部性的技术,水土保持技术不仅能够给农户带来经济效应,同时能够给农户自身和社会带来生态效应,而且有些水土保持技术投资比较大,因此,需要政府对具有良好性能的水土保持技术进行有效的推广、宣传、投资、组织与补贴,激励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此外,农户在根据自身的资本禀赋做出决策的同时,会根据政府支持政策对其行为进行调整。那么,在我国现行制度下,资本禀赋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有何影响?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有何影响?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政策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关系?水土保持技术具有怎样的效应?本研究旨在解答上述问题。因此,本文基于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双重视角,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地综述的基础上,基于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态补偿理论等相关理论,展开以下系列的研究。首先,梳理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进展,描述了样本农户的情况;其次,构建资本禀赋与政府支持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资本禀赋进行测度,运用加权平均法对政府支持进行测度;再次,运用Order Probit模型、双变量Probit模型、二元Logistic模型、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二元Probit模型等计量模型分别实证分析两者对认知、决策、选择、程度的影响,利用内生转换模型考察了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经济效应,利用Order Probit模型考察了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生态效应,利用调节效应模型探究了政府支持的调节作用;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相关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黄土高原区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现状。对调研数据加以分析发现,在1152户农户当中,65.19%的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生态环境改善价值有一定的认知,53.56%的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增产价值有一定的认知,48.78%的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增收价值有一定的认知。可见,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价值认知并不是很高。采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的农户比例分别为63.63%、54.08%、20.92%,总体而言,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率并不是很高。45.75%的农户只采纳一种水土保持技术,29.34%的农户采纳了两种水土保持技术,11.37%的农户采纳了三种水土保持技术,13.54%的农户一种水土保持技术都没有采纳,可见,采用整套水土保持技术的农户比例很低,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程度比较低。(2)农户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测度及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关于资本禀赋。整体来看,农户的资本禀赋水平差异较大,资本禀赋总指数均值为5.666,而最低值为3.461,最高值为9.041,相差近6个单位。就五大资本禀赋的均值比较而言,社会资本(1.622)>人力资本(1.215)>物质资本(1.213)>金融资本(0.809)>自然资本(0.805),农户之间分化比较大。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总体上来说,采纳水土保持技术的农户资本禀赋高于未采用水土保持技术农户的资本禀赋。关于政府支持。46%的农户表示政府开展过水土保持技术相关的宣传活动,38%的农户表示政府开展过水土保持技术相关的推广活动,65%的农户表示政府对水土保持技术进行过投资,64%的农户表示政府组织过实施水土保持技术,64%的农户表示政府对采纳水土保持技术进行补贴。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总体上来说,采纳水土保持技术的农户的政府支持高于未采用水土保持技术农户的政府支持。(3)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认知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增产价值认知具有重要影响。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增收价值认知具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生态价值认知具有重要影响。(4)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决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物质资本、自然资本、政府支持、技术认知正向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决策。金融资本负向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决策。政府支持对资本禀赋与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决策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5)资本禀赋与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实际采用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社会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影响农户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的关系中政府支持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资本禀赋、金融资本对农户采用水土保持生物技术具有负向作用。物质资本、政府支持对农户采用水土保持生物技术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对农户采用水土保持生物技术的影响中政府支持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资本禀赋、自然资本、金融资本、政府支持对农户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对农户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影响中政府支持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可见,在农户选择采用不同水土保持技术中资本禀赋具有异质性。资本禀赋、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程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程度的影响中政府支持具有正向调节效应。(6)资本禀赋与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持续采用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资本中总收入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持续采用意愿具有负向作用。资本禀赋、社会资本中相互信任、自然资本、自然资本中耕地面积和政府支持具有促进作用。(7)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平均处理效应在1%的水平上显着。从平均期望农业产出来看,在考虑反事实假设下,当采用水土保持技术的农户未采用水土保持技术时,亩均农业产出将下降0.1433(2.01%),当未采用水土保持技术的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时,亩均农业产出将增加0.9068(12.12%)。同时,水土保持技术的生态效应明显。(8)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第一,加强水土保持技术宣传,强化农户生态绿色教育;第二,丰富农户的资本禀赋,突破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的禀赋约束。促进土地流转,增加自然资本,加强培训,提高农户人力资本,加强金融支持,提高农户金融资本,丰富农户物质资本,加强社会网络,增加农户社会资本;第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综合运用技术补贴、宣传、推广等多种形式,逐步强化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进行一定的政府投资以此吸引社会投资,不断完善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加大补偿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的积极性。
马玉鹏,王尚萍[4](2019)在《西吉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提出玉米是西吉县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随着本县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持续稳定增长,对玉米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促进西吉县玉米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对保障本县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王玲[5](2019)在《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与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引入非期望产出,构建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uper-SBM模型,对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的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构建农户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西吉县西滩乡西滩村和火石寨乡沙岗村农户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从时间上看,2008-2017年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中缓慢上升的趋势,农业生态效率的平均值为0.677,未达到农业生态有效的状态。从空间上来看,处于低效率水平的地区逐渐减少,处于中等效率水平和相对有效水平的地区逐渐增加;处于中等效率水平的地区在空间上不断向东北部土石山区转变;处于高水平效率和相对有效水平的地区不断向葫芦河流域和葫芦河川道平原区转变;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态效率随着时间的演变也在不断的提高。从2017年投入产出冗余来看,西吉县各乡镇的投入和污染物排放量均存在一定程度冗余。造成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农膜使用量、化肥使用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2)采用因子探测器探测影响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其中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最大,排在后面的是农业播种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等因素;利用交互作用探测器识别所有影响因素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且所有因素交互后增加了解释力。(3)在第三阶段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之后,农户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都上升了。从村域角度看,西滩乡西滩村的效率始终高于火石寨乡沙岗村的效率,回族村比回汉混居村农户的农业生态效率值高。(4)针对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的建议。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技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加强宣传等方面给出建议。
张治华,李振永[6](2019)在《合作共赢,打造科技助推乡村振兴实践平台——以宁夏农林科学院院地合作基地为例》文中指出文章阐述了宁夏农林科学院通过建立院地科技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对接机制、创新模式从而打造院地合作平台的实践经验。分析了院地合作基地建设5年来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坚持互利双赢,增强院地合作的动力机制;完善制度,建立院地合作的长效机制;注重科技需求、供给的有效对接,提高院地合作技术推广的实效性等建议。
王佳友,梁镜财,李湘妮,曹健,方伟,李强,段洪洋,何裕志,江彪,徐扬[7](2018)在《院地合作:践行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院地合作的探索、实践与思考》文中指出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对院地合作模式的探索实践为例,探讨其在管理模式上采取的创新思路和做法,总结院地合作模式取得的新成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在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分院建设进行简要概括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创新机制、项目合作、人才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佛山分院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与做法,从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管理效能等角度梳理了佛山分院建设进展与成效,并从物、事、人、制度4个层面探讨了佛山分院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包括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完善网络信息化手段等促进佛山分院管理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韩钊,庞顺家[8](2015)在《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确保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西吉县农技人员需求状况的调研》文中提出西吉县是农业生产县,农技人员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科研成果能否从试验室走向大田生产的关键因素。确保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待遇是笔者这次调研的最终目的。通过调研发现,农技人员迫切希望从职称评聘、医疗保险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关注,并能够有所提高和改善。
梁宁[9](2012)在《西吉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栽培模式的推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回顾了西吉县农业科技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效。按照创新科技发展的思路,从发展节水农业、支撑特色优势产业、服务对象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培训体系网络化、服务队伍扩大化等方面提出了西吉县农业科技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王荣华,苏存录,单海波[10](2011)在《西吉县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出通过分析西吉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基本情况,围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从政策、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等层面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服务于现代农业的途径,以期推动西吉县尽快步入现代农业发展快车道。
二、西吉县农技推广的对策与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吉县农技推广的对策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述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二节 宁夏农业单要素生产率与生产要素禀赋 |
第三节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与变量选取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 |
第一节 差异性分析 |
第二节 收敛性分析 |
第三节 空间自相关检验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生态文明建设投入要素对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第一节 理论分析 |
第二节 宁夏农户生态文明认知 |
第二节 模型构建 |
第四节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
第五节 估计结果与分析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
(2)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基层腐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3.1 思路与方法 |
1.3.2 创新点与难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贫困与基层扶贫工作 |
2.1.2 基层腐败与腐败治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理论与人民主体理论 |
2.2.2 中国共产党治腐基本理论 |
第3章 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中基层腐败现状分析 |
3.1 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中基层腐败基本状况及案例选取说明 |
3.1.1 基层腐败基本状况 |
3.1.2 案例数据选取说明 |
3.2 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中基层腐败问题分类 |
3.2.1 精准扶贫中厚亲待友的腐败 |
3.2.2 精准扶贫中挪用资金的腐败 |
3.2.3 精准扶贫中侵占骗取的腐败 |
3.2.4 精准扶贫中收费受贿的腐败 |
3.3 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中基层腐败问题的特征 |
3.3.1 腐败主体趋于村级干部 |
3.3.2 腐败涉及领域较为广泛 |
3.3.3 腐败分布地区差距较大 |
3.3.4 小额资金腐败较为频发 |
3.4 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中基层腐败危害性分析 |
3.4.1 腐败频发危害基层政治建设 |
3.4.2 腐败问题制约基层经济发展 |
第4章 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中基层腐败原因 |
4.1 基层扶贫领域文化及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
4.1.1 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有所欠缺 |
4.1.2 部分基层工作人员文化及民主法治素养有待提高 |
4.2 基层权力运行过程中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
4.2.1 基层权力运行过程中内部监督有待完善 |
4.2.2 基层权力运行过程中外部监督有待加强 |
4.3 基层扶贫工作中法律与公开制度有待完善 |
4.3.1 基层扶贫工作中法律与查处机制有待改进 |
4.3.2 基层扶贫工作中信息公开和管理有待增强 |
4.4 基层扶贫工作中薪酬与激励方式尚有欠缺 |
4.4.1 基层扶贫工作中薪酬设计造成失衡心理诱发腐败 |
4.4.2 基层扶贫工作中保障与激励措施的效力有待提升 |
第5章 治理扶贫工作中基层腐败的对策 |
5.1 提高文化及政治素养 |
5.1.1 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素质 |
5.1.2 提高文化和民主法治素养 |
5.2 健全权力运行中的监督体系 |
5.2.1 完善基层扶贫工作内部监督 |
5.2.2 增强基层扶贫工作外部监督 |
5.3 完善扶贫相关法律体系和公开制度 |
5.3.1 加强扶贫领域法治建设和查处力度 |
5.3.2 优化扶贫工作信息公开和跟踪管理 |
5.4 改进基层扶贫工作人员薪酬及激励设计 |
5.4.1 合理设计基层扶贫工作人员薪酬标准 |
5.4.2 科学设计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激励方式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3)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黄土高原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 |
1.1.2 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
1.1.3 水土保持技术是应对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
1.1.4 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在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中扮演重要角色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水土流失 |
2.1.2 水土保持技术 |
2.1.3 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 |
2.1.4 资本禀赋 |
2.1.5 政府支持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理论 |
2.2.2 可持续生计理论 |
2.2.3 外部性理论 |
2.2.4 公共产品理论 |
2.2.5 生态补偿理论 |
2.3 影响机理分析 |
2.3.1 资本禀赋与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认知的影响 |
2.3.2 资本禀赋与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决策的影响 |
2.3.3 资本禀赋与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程度的影响 |
2.3.4 资本禀赋与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持续采用的影响 |
2.3.5 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效应 |
2.3.6 理论分析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黄土高原区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现状分析 |
3.1 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进展 |
3.1.1 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现状 |
3.1.2 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危害 |
3.1.3 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进展 |
3.1.4 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
3.2.1 数据来源 |
3.2.2 样本描述 |
3.2.3 样本农户认知情况 |
3.2.4 样本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情况 |
3.2.5 样本区域政府支持情况 |
3.3 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
3.3.1 农户对水土流失的风险感知不足 |
3.3.2 农户水土保持技术价值认知有待提高 |
3.3.3 农户生态补偿政策认知有待提高 |
3.3.4 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率有待提高 |
3.3.5 政府支持程度不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户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指标测度及特征分析 |
4.1 农户资本禀赋的测度 |
4.1.1 数据说明 |
4.1.2 指标设计原则 |
4.1.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4 测度方法 |
4.2 农户资本禀赋特征分析 |
4.2.1 农户资本禀赋原始表征指标特征分析 |
4.2.2 农户资本禀赋及其构成特征分析 |
4.3 政府支持测度及特征分析 |
4.3.1 政府支持的测度 |
4.3.2 政府支持特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认知的影响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5.3 变量选择和模型设置 |
5.3.1 变量选择 |
5.3.2 模型构建:Ordinal Probit模型 |
5.4 资本禀赋与政府支持影响农户水土保持技术认知实证结果与分析 |
5.4.1 资本禀赋及其构成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认知的影响 |
5.4.2 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认知的影响 |
5.4.3 其他变量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认知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采用决策的影响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3 变量选择和模型设置 |
6.3.1 变量选择 |
6.3.2 模型方法 |
6.4 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采用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
6.4.1 资本禀赋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决策的影响 |
6.4.2 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决策的影响 |
6.4.3 其他变量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决策的影响 |
6.5 政府支持对资本禀赋与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决策的调节效应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实际采用的影响 |
7.1 问题的提出 |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3 变量选择和模型设置 |
7.3.1 变量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
7.3.2 模型构建 |
7.4 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选择影响的实证分析 |
7.4.1 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影响结果分析 |
7.4.2 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采用水土保持生物技术影响结果分析 |
7.4.3 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影响结果分析 |
7.4.4 政府支持对资本禀赋与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选择行为的调节效应 |
7.5 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程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
7.5.1 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程度影响结果分析 |
7.5.2 稳健性检验 |
7.5.3 政府支持对资本禀赋与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程度的调节效应检验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持续采用的影响 |
8.1 问题的提出 |
8.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8.3 数据说明、变量选择、模型构建 |
8.3.1 数据说明及样本特征 |
8.3.2 变量选择 |
8.3.3 模型方法 |
8.4 资本禀赋与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持续采用意愿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8.4.1 资本禀赋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持续采用的影响 |
8.4.2 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持续采用的影响 |
8.4.3 其他变量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持续采用的影响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效应分析 |
9.1 问题的提出 |
9.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9.3 数据说明、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
9.3.1 数据及样本基本情况 |
9.3.2 变量选择及说明 |
9.3.3 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 |
9.4 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经济效应结果与分析 |
9.4.1 农业产出方程回归结果分析 |
9.4.2 处理效应分析 |
9.4.3 经济效应稳健性检验 |
9.5 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生态效应结果与分析 |
9.6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10.1 研究结论 |
10.1.1 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情况 |
10.1.2 农户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特征 |
10.1.3 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认知的影响 |
10.1.4 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决策的影响 |
10.1.5 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实际采用的影响 |
10.1.6 资本禀赋和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持续采用的影响 |
10.1.7 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的效应 |
10.2 政策建议 |
10.2.1 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农户水土保持意识 |
10.2.2 提高农户的资本禀赋 |
10.2.3 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
10.2.4 加强水土保持技术推广服务 |
10.2.5 完善农户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监督机制 |
10.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西吉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吉县玉米生产现状 |
1.1 产量稳定提高 |
1.2 畜牧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日渐增大 |
1.3 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玉米生产发展 |
1.4优新技术应用不断扩大 |
1.5 新品种推广成效显着 |
1.6 新型专业合作服务增强 |
2 玉米生产存在问题 |
2.1 自然灾害频繁,耕地质量差 |
2.2 缺乏用途广的优新品种 |
2.3 现代化水平不高,加工能力低 |
3 对策与建议 |
3.1 加大玉米秸秆利用 |
3.2 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 |
3.3 严格技术规程,确保技术到位,提高玉米单产 |
(5)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生态效率 |
2.2 生态效率评价方法 |
2.3 农业生态效率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3.1 农业生产环境概况 |
3.2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
3.3 农业环境污染现状 |
第四章 县域农业生态效率评价 |
4.1 农业生态效率测度模型 |
4.2 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 |
4.3 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典型农户农业生态效率评价 |
5.1 农户农业生态效率测度模型 |
5.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
5.3 典型农户农业生态效率研究 |
第六章 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建议 |
6.1 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
6.2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
6.3 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
6.4 加大农业扶持力度 |
6.5 加大宣传,提高意识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合作共赢,打造科技助推乡村振兴实践平台——以宁夏农林科学院院地合作基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合作机制, 打造院地合作实践平台 |
1.1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建立院地科技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 |
1.2 强化协作, 建立院地合作对接机制 |
1.3 多方联动, 创新院地合作基地建设模式 |
2 院地合作基地建设实践取得的成效 |
3 院地合作基地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3.1 市 (县) 级政府及农技推广机构配合力度不一 |
3.2 科研院所成果储备积累还不够, 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高 |
3.3 院地合作运行机制尚不够完善 |
3.4 基层技术人员匮乏, 影响技术推广效果 |
4 对策建议 |
4.1 坚持互利双赢, 增强院地合作的动力机制 |
4.2 完善制度, 建立院地合作的长效机制 |
4.3 注重科技需求、供给的有效对接, 提高院地合作技术推广的实效性 |
(7)院地合作:践行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院地合作的探索、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广东省农科院分院 (促进中心) 建设概况 |
2 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管理模式创新思路与做法 |
2.1 强化保障, 做实基础 |
2.1.1 搭架构 |
2.1.2 定政策 |
2.1.3增投入 |
2.1.4 定目标 |
2.2 创新机制, 做活模式 |
2.2.1 探索建立院地合作、产研直联的创新管理机制 |
2.2.2以佛山市农科所为依托单位, 深化科技合作 |
2.3 突出重点, 做优项目 |
2.3.1 着力建设院地合作现代农业产业园 |
2.3.2 启动产研合作科研与推广项目 |
2.3.3 建立百位专家服务团队 |
2.3.4 开展研企项目合作 |
2.4 培养人才, 提升能力 |
2.4.1 创新科技人员驻点模式 |
2.4.2 建立佛山分院人才保障机制 |
2.4.3 开展相关人员定向培养服务 |
2.4.4 建立考核激励制度 |
3 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建设进展与成效 |
3.1 农业科技创新 |
3.1.1 项目申报 |
3.1.2 科技创新与成果孵化平台建设 |
3.1.3 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和农业园区建设 |
3.2 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
3.2.1 院地对接 |
3.2.2 技术服务 |
3.2.3 成果宣传推介 |
3.2.4 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
3.2.5 科技合作 |
3.3 人才培养 |
3.3.1 开展培训活动 |
3.3.2 人员互访进修交流 |
3.3.3 专家受聘 |
3.4 管理效能 |
3.4.1 调研考察 |
3.4.2 宣传报道 |
4 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
4.1 物的层面 |
4.2 事的层面 |
4.3 人的层面 |
4.4 制度的层面 |
5 促进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管理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顶层设计 |
5.2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
5.3 壮大农业创新人才队伍 |
5.4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
5.5 完善网络信息化手段 |
(8)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确保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西吉县农技人员需求状况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吉县概况 |
2 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 |
3 基层农技人员现状及需求 |
3.1 乡 (镇) 人员身份复杂, 结构不合理 |
3.2 工作待遇偏低, 难以提高工作积极性 |
3.3 农技人员老龄化严重, 人才断层 |
4 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对策 |
4.1 调整职称评聘方式, 提高工作积极性 |
4.2 提高医保待遇, 保障农技人员的身心健康 |
4.3 提高农业科研创新能力, 扩大农业示范效应 |
(9)西吉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十一五”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效 |
1.1 研发推广了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作物栽培技术与模式, |
1.2 引进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农作物新品种, 实现了主要粮 |
1.3 开展了农业基础数据调查及灾害预警系统的应用, 为 |
1.4 加强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推进了新型农民技术 |
1.5 建立县、乡、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推进了农业科 |
2“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和任务 |
2.1 针对干旱少雨、丘陵坡地占耕地面积大的农业生产条 |
2.2 立足特色优势产业, 创新农业科技发展技术体系 |
2.3 适应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2.4 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
2.5 开展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农业技术培训, 强化新型 |
2.6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手段, 强化科技服务意识 |
3 结语 |
(10)西吉县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
2 围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服务 |
3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
4 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 |
5 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
四、西吉县农技推广的对策与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宁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 杜慧彬. 宁夏大学, 2021(02)
- [2]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基层腐败问题研究[D]. 黄靖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0(06)
- [3]资本禀赋、政府支持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黄土高原区为例[D]. 黄晓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 [4]西吉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马玉鹏,王尚萍. 中国农技推广, 2019(10)
- [5]西吉县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 王玲. 宁夏大学, 2019
- [6]合作共赢,打造科技助推乡村振兴实践平台——以宁夏农林科学院院地合作基地为例[J]. 张治华,李振永. 宁夏农林科技, 2019(03)
- [7]院地合作:践行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院地合作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 王佳友,梁镜财,李湘妮,曹健,方伟,李强,段洪洋,何裕志,江彪,徐扬. 广东农业科学, 2018(11)
- [8]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确保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西吉县农技人员需求状况的调研[J]. 韩钊,庞顺家. 吉林农业, 2015(21)
- [9]西吉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 梁宁. 宁夏农林科技, 2012(08)
- [10]西吉县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J]. 王荣华,苏存录,单海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