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G与业务支撑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冠全[1](2013)在《某电信企业面向3G的网络支撑管理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业务的增长,网络运行故障告警信息规模与频度也相应增长,使得引发设备告警的故障原因判断更加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监控和分析。所以合理有效的管理网络通信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这意味着运营商不仅需要向客户提供全业务的通信解决方案,同时竞争更加激烈的电信市场给运营商的网络运维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目前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支撑系统下一步的如何建设和完善,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研究和探讨网络支撑系统新的体系架构设计,提出了基于SOA架构的网络支撑管理平台。SOA架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系统解决模式,它在以往面向对象、面向架构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面向服务的思想。本文将采用基于SOA的软件架构对面向3G的网络支撑系统进行设计和实施。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方向,以及论文结构章节的安排,最后说明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研究采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对网络支撑系统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3G网络的相关规范和技术。第三部分主要对面向2.5G的网络支撑系统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3G的客户、业务、网络等特点提炼出了面向3G的网络运维的需求。第四部分为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对在3G时代,电信运营商的支撑系统采用SOA架构的可行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面向3G的网络支撑系统架构模型。第五部分本文从系统服务部署,流程设计和新功能的开发三个方面对面向3G的网络支撑系统进行了实施。第六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创新点和不足,展望了电信企业网络支撑系统建设的发展前景。本论文有两个主要创新点。一是借鉴国际上网络支撑系统技术发展的最新技术,深入研究目前网络支撑系统的体系架构,结合现有系统实际,以面向服务架构作为网络支撑系统架构实现方式,将企业服务模型转化为企业的系统架构。是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原有系统的SOA改造完成面向3G的网络支撑系统的建设。
宋刚[2](2012)在《某通信公司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的发放,各电信服务运营企业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强大而有力的业务支撑运营系统,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对这类软件项目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运行水平,控制项目风险,把握项目进度。本文结合本公司企业的自身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索,并选择运用现代移动通信服务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利用成熟的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风险控制管理软件和每个不同通信企业自主开发的统一通信软件等工具,实现了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本文还详细分析了类似软件项目的特点,相关问题进行筛选,形成了适用于这类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并采用实际工作案例,诠释了如何运用这一套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指导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支撑类软件项目的管理运行工作。本文在分析某通信公司现有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上,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和视野,对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组织架构、信息沟通、目标控制、计划进度、风险控制、质量控制等管理方法进行研究,理清了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基本脉络。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总结经验和提出建议。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对项目管理中进度管理、沟通管理和风险管理,这三个关键点上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案例说明,明确的指出了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点,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侯蒙[3](2012)在《IT支撑网建设和运维系统规划》文中指出随着3G时代的到来,电信运营商重组的结束和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制定。电信新格局即将形成,移动、新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市场将进一步进行细分。广电企业,甚至是电力企业均有可能进入电信市场,形成激烈的竞争环境。各运营商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其网络结构、IT支撑、运维管理等系统进行深入的改造,变被动为主动,适应新业务和三网融合的发展,使企业的运作效率更高、更快。本课题研究以A局电信和B局电信五年规划为基础数据,在对3G无线技术、三网融合、多业务传输、IT支撑系统建设、运维等新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3至5年内中国电信网络建设重点和技术发展,在IT支撑系统建设和网络运维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对中国电信所处环境进行SWOT战略分析。充分论证技术、人员、方法、投资、质量、风险、时间等管理学因素在网络规划和网络运维中的作用。IT支撑系统预期建设目标,包括MSS、BSS、OSS和EDA系统发展和建设方向。对商务、个人、无线和三网融合等业务的支持。交换网络、无线市话网、IP城域网、传输网和接入网等网络目前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建设发展方向建议。三网融合后电信企业战略格局分析和电信发展分析。
惠友为[4](2011)在《面向3G的业务支撑系统建设技术方案》文中指出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时到今日,业内对3G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如何建设、运维以及业务计费的细节上,如何建设面向3G的业务支撑系统涉及3G的网络建设、3G的业务发展以及3G的市场发展及推广等各个环节,更是业内关注的热点。本论文主要目的是建设符合国情要求的TD-SCDMA业务支撑系统模型。首先可以为各大业务支撑系统提供商在完善业务支撑系统时提供某些方面的解决方案,其次本系统可以为面向3G的业务提供一定的支撑。本系统是在原有的业务支撑系统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同时支撑现有的和未来的3G业务。在开发时按照软件开发的总过程进行设计,经历定义和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等过程。业务与市场的发展和通信网的技术可以相对分离地考虑,业务的发展,业务支撑网的建设,不应局限在3G上,而要将业务需求和业务功能通盘地考虑。本论文强调要以现有的业务为基础,从目前的支撑网为出发点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3G对业务支撑系统的主要影响的几个方面包括计费,结算,数据采集,账务等进行研究。但是本论文并没有对客户管理系统做出相应的研究。客户管理系统主要完成统一客户接触平台、客户管理、客户服务、工作流管理、营销管理、经营分析结果的反馈应用、客户管理系统统计、系统管理等功能。
付继光[5](2011)在《内蒙古联通全业务支撑系统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中国联通公司成立以来,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与业务增长相适应,中国联通综合电信业务支撑系统(以下简称BSS系统)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单一业务到综合业务的发展,比较好的支撑了联通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随着电信运营商重组方案的落定,三大运营商业务从过去的单一业务竞争转向全业务竞争,全业务融合已成为运营商吸引客户、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发展策略。面向全业务打造新一代的电信行业业务支撑系统是各个运营商面临的共同问题。特别是3G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新技术的应用和个性化业务不断涌现,三大运营商之间基于3G业务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为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需求将越发迫切。本文通过内蒙古联通公司新一代全业务融合支撑系统(以下简称BSS系统)建设过程管理,阐述系统体系研究,工程施工管理,功能测试方案,工程建设总结,为今后工程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李铁钢[6](2011)在《基于SOA的内蒙古联通业务支撑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信业务支撑系统(BSS, Business Support System)是运营生产的核心支撑系统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面向客户服务能力的高低。3G时代,建设新一代的全业务支撑系统是运营商走向成功的关键。通过在运营支撑系统上快速的配置和组装来适应新产品的推出和业务流程的改变快速开展固网与移动业务的捆绑组合营销,采用SOA (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构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回顾了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发展历程,然后结合当前全业务运营背景分析了业务支撑系统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通过引入SOA理念,以标准化、松耦合方式提高系统应用层面的功能重用性,提高流程编排灵活性,缩短为满足新功能的软件开发周期,构建业务敏捷的业务支撑系统,突出面向服务的功能。本文就内蒙联通BSS项目提出解决方案。在比较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和结合BSS本身的特点的基础上,并结合内蒙联通BSS的设计和实现,论述了基于服务总线的SOA架构整合应用方案。最后初步探讨了SOA的发展空间。论文给出了基于SOA架构的业务支撑系统较为完整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对业务支撑系统总体架构及功能进行简要说明,重点阐述了SOA在业务支撑系统应用中的相关技术研究与实现,阐述要点如下:1.给出了SOA的一种基本架构模型和在业务支撑系统上可实现技术方案,并就系统架构各层次功能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2.如何实现业务流程集成,进一步增加业务流程的灵活性,提高支撑能力。3.如何通实现统一接口,从而达到降低系统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性能,保证系统稳定性的效果。作者在内蒙古联通现行业务支撑系统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对新旧系统进行了比较,对新系统的高性能、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了实际测试,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李文[7](2011)在《中国移动3G业务支撑系统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移动TD-SCDMA、中国联通WCDMA、中国电信CDMA2000第三代通信网络的正式商用,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从2.5G正式进入3G时代。面对3G时代革命性的产品和服务、新的业务模式冲击,业务支撑能力将成为移动运营商用来获取客户、保留客户并实现客户利润最大化的有力武器。运营商需要用更高效、支撑全业务运营的新一代支撑系统来支撑3G业务的开展,并赢得新的竞争优势。随着运营商3G网络的覆盖、3G业务逐步深化,对运营商3G业务支撑系统支撑能力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首先对3G时代的产品和服务、业务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在3G时代新的业务模式下运营商不同业务运营模式的分析比较。接着,通过对3G时代业务支撑系统的核心业务功能需求(如产品管理、资源管理、订单管理、服务配置与开通、数据采集、计费、QoS与SLA及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等)、业务能力及3G时代业务支撑系统技术要求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通过前面几章对3G时代产品服务、业务模式特征、3G支撑系统核心业务能力需求与技术要求,提出了满足3G时代业务能力要求的支撑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并对总体框架中所包含的重点功能域与相关系统进行了功能及系统间关系的细化研究。最后,本文结合在第5章提出的3G业务支撑系统总体能力框架,对中国移动目前支撑系统业务能力、功能框架进行了差距分析,并给出了向3G业务支撑系统演进的路径建议。
陈殿友[8](2011)在《3G时代运营支撑系统方案》文中指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应用开始了一个移动新时代,移动宽带应用无所不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随着3G商用的不断深入,业务的快速发展使支撑系统的压力骤增,技术创新就成了缓解压力的利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现状,分析3G业务运营支撑系统面临的压力,阐述联通在3G支撑系统建设上的成果和创新,最后探讨3G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下一步方案规划。
林曙光[9](2009)在《3G与固网融合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2008年5月24日中国电信业重组和2009年1月7日中国3G牌照发放后,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拥有3G移动业务和固网业务,都成为全业务运营商,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充分利用3G和固网资源,整合3G和固网业务,快速推出新产品,以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差异化经营,从而占领先机,赢得市场。本文就是围绕这个问题,从技术的角度进行探讨。3G与固网的融合,包括了网络融合、业务融合、运营支撑融合等多方面。论文融入了作者亲身参与的3G与FMC项目的研究、规划、建设、运营的亲身工作经历,提出了自己对3G业务技术、固移融合的观点。此项研究借鉴并吸收了3GPP、3GPP2、IMS、FMCA、FMCA、SIP、Paralay/OSA、智能网、NGN、WCDMA、WLAN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和协议,讨论3G和固网融合的实现方法。在网络融合方面,先介绍了3G接入、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等接入方式,再讨论接入网的融合方案;接着从核心网讨论了软交换、IMS等组网方式,最后阐述核心网的融合方案。在业务融合方面,从语音业务、视频业务、增值业务三方面论述其业务方式,最后讨论实现固定、移动网络的互通与融合方案。在业务支撑系统融合方面,介绍了当前BOSS的现状,提出了融合解决方案和下一代BOSS应用。文章最后一章举例说明了3G与固网融合的应用和案例。即时通信是当前3G(或移动网)与固网融合的业务雏形,统一通信将成为未来融合的发展方向。在人们刚步入3G时代的时候,可视电话还不是3G的主要应用,而是视频监控,文中以视频监控融合为案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参照性。此项研究有助于电信企业理清融合思路,减少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产生经济效益。本文内容全面又突出重点,能帮助电信企业把握3G与固网融合的整体方向;论文角度独到并具前瞻性,能帮助电信企业规划未来固移融合的发展方向;文中关于融合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可为电信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对于研究B3G/4G业务、三网融合等也具有参考价值。
明宁昌[10](2009)在《S省新联通企业信息系统融合方案研究》文中指出近期中国电信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原来的六家运营商合并成立了具有全业务运营资质和3G牌照的三家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根据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形势和企业不同的资源优势,三家运营商确立了不同的竞争战略和业务发展战略。企业信息系统,必须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一个由原网通和联通融合合并成立的S省新联通公司,企业的融合随之带来企业信息系统的融合改造。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论述了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原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的理论和国际最新的规范eTOM流程,分析原来两个公司企业信息系统的现状,制定了分阶段分系统实施系统融合的方案,并分析了方案实施效果。本文第一章介绍了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最新进展,以及三家运营商面临的竞争形势和竞争策略,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主要的内容和框架。第二章研究了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的原则和目标,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用波特的三个理论分析了如何运用企业信息系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论述了信息系统规划和开发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以及eTOM模型和理论。第三章介绍了S省原网通和原联通企业信息系统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异同点,从支撑新联通公司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制定企业信息系统融合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第四章在分析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确立了制定企业信息系统融合的原则、目标,根据业务需求的迫切性和系统融合的复杂度,应分系统分阶段实施信息系统融合,并重点介绍了MSS和OSS系统及呼叫中心的融合方案和实施效果。第五章重点分析了支持3G业务和融合业务,分两个阶段对融合业务支撑系统、BSS 3.0系统及一卡充系统进行融合改造的方案和实施效果。第六章分析了新联通企业信息系统完成前两个阶段的融合后依然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竞争形势,以及与其他运营商比较的优劣势,按照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法,给出了下一步BSS 4.0的整体规划。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分析总结了S省原网通和原联通几十个企业信息系统的现状,新联通的企业战略和迫切的业务需求,按照信息系统的理论框架研究设计了主要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架构,及时总结分析了新联通企业信息系统融合改造的实践,为类似的企业融合提供了借鉴意义。
二、3G与业务支撑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G与业务支撑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某电信企业面向3G的网络支撑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和应用综述 |
2.1 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
2.1.1 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划分标准 |
2.1.2 3G网络与2.5G网络的区别 |
2.1.3 3G网络业务种类 |
2.1.4 3G网络建设情况 |
2.2 网络支撑系统应用综述及发展方向 |
2.3 SOA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分析 |
2.3.1 SOA概念 |
2.3.2 SOA包含的角色 |
2.3.3 SOA的基本特征 |
2.3.4 SOA服务模型架构 |
2.3.5 SOA架构实现技术 |
2.3.6 实施SOA架构带来的优势 |
2.4 企业服务总线简介 |
2.4.1 ESB的功能 |
2.4.2 ESB的内部视图 |
第3章 网络支撑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
3.1 面向2.5G的网络支撑系统背景概括 |
3.2 面向2.5G的网络支撑系统现状分析 |
3.2.1 监控功能 |
3.2.2 流程管理功能 |
3.2.3 信息安全功能 |
3.2.4 而向2.5G的支撑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 面向3G的网络支撑系统需求分析 |
3.3.1 3G客户特点分析 |
3.3.2 3G业务特点分析 |
3.3.3 3G网络特点分析 |
3.3.4 3G网络运维工作特点分析 |
3.3.5 总结 |
第4章 面向3G的网络支撑系统架构模型的设计 |
4.1 网络支撑系统设计规划 |
4.1.1 设计目标 |
4.1.2 设计原则 |
4.1.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规划 |
4.2 SOA适于面向3G的运维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4.2.1 SOA适于3G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4.2.2 网络支撑系统适于作为企业应用SOA的切入点 |
4.2.3 企业的发展需要搭建SOA |
4.3 基于SOA的网络支撑系统架构模型的设计 |
4.3.1 新网络支撑系统的开发 |
4.3.2 系统服务划分设计 |
4.3.3 系统服务粒度确定 |
4.3.4 服务层 |
4.3.5 服务组件层 |
4.3.6 关于应用系统架构其他层的设计 |
4.3.7 网络支撑系统架构前后对比 |
4.4 新的系统模型设计对原有系统的改进 |
4.4.1 原有系统组件的重用 |
4.4.2 与其他系统组件的集成 |
4.4.3 新应用服务的集成 |
4.4.4 业务流程的重新构建 |
第5章 面向3G的网络支撑系统的实现 |
5.1 构建基于SOA的应用系统的技术准备 |
5.1.1 项目开发环境分析 |
5.1.2 Eclipse的SOA工具平台分析 |
5.2 系统部署及实现 |
5.2.1 创建JAVA接 |
5.2.2 从Java接口生成WSDL |
5.2.3 自定义服务的实现 |
5.2.4 服务的部署 |
5.3 系统流程设计 |
5.3.1 安全管理流程设计 |
5.3.2 公告通知流程设计 |
5.3.3 服务管理流程设计 |
5.3.4 大客户虚拟监测派单流程设计 |
5.4 专线业务电子工作流的分析与设计 |
5.4.1 专线业务工作流程分析 |
5.4.2 专线业务电子工作流的开发 |
5.4.3 SOA服务与专线业务工作流的整合 |
5.5 统计报表功能的开发与集成 |
5.5.1 统计报表功能分析 |
5.5.2 统计报表系统设计 |
5.5.3 统计报表流程设计 |
5.5.4 统计报表存储过程的实现 |
5.5.5 报表统计算法设计展示 |
5.5.6 报表功能的集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某通信公司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运作状况 |
2.1 项目背景 |
2.1.1 外部特征 |
2.2 项目管理状况 |
2.2.1 项目管理模式分工 |
2.3 工程项目中的三个核心问题 |
2.3.1 进度管理 |
2.3.2 沟通管理 |
2.3.3 风险管理 |
第三章 影响因素分析 |
3.1 进度管理中考虑的因素 |
3.1.1 进度计划分析 |
3.1.2 关键支撑节点分析 |
3.2 沟通管理中考虑的因素 |
3.2.1 沟通制度分析 |
3.2.2 沟通形式分析 |
3.2.3 沟通方式分析 |
3.3 风险管理中考虑的因素 |
3.3.1 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
3.3.2 风险管理过程分析 |
3.3.3 风险特征分析 |
3.3.4 风险类别分析 |
3.3.5 风险应对分析 |
第四章 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优化 |
4.1 项目进度管理的优化 |
4.1.1 项目团队管理 |
4.1.2 进度计划管理 |
4.1.3 关键节点管理 |
4.2 项目沟通管理的优化 |
4.2.1 沟通制度及计划 |
4.2.2 沟通方式及手段 |
4.3 项目风险管理的优化 |
4.3.1 风险管理机制 |
4.3.2 风险识别方法 |
4.3.3 风险分析方法 |
4.3.4 风险软件应用 |
4.3.5 风险应对措施 |
4.3.6 项目管理软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IT支撑网建设和运维系统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文献综述 |
1.1.2 研究体会 |
1.2 主要研究工作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主要研究成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项目整体安排和运营商战略分析 |
2.1 项目整体范围管理规划 |
2.1.1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 |
2.1.2 项目范围控制 |
2.2 项目整体时间进度安排 |
2.2.1 项目进度计划 |
2.2.2 项目进度控制 |
2.3 项目成本管理 |
2.3.1 项目成本估算 |
2.3.2 项目成本预算 |
2.3.3 项目成本控制 |
2.4 SWOT分析 |
2.4.1 中国电信优势分析 |
2.4.2 中国电信劣势分析 |
2.4.3 中国电信的机会(opportunity)分析 |
2.4.4 中国电信威胁(threat)分析 |
第三章 IT支撑系统的发展及建设目标 |
3.1 IT支撑系统变化趋势 |
3.1.1 中国电信转型概述 |
3.1.2 电信转型时代的IT支撑系统 |
3.1.3 未来IT支撑系统的建设目标 |
3.2 五年规划期间的IT支撑系统 |
3.2.1 战略目标 |
3.2.2 阶段性要求 |
3.2.3 采用的方法 |
第四章 IT支撑系统的建设方案 |
4.1 MSS系统 |
4.1.1 实现的目标 |
4.1.2 面临的问题 |
4.1.3 措施 |
4.1.4 预计达到的效果 |
4.2 BSS系统 |
4.2.1 实现的目标 |
4.2.2 面临的问题 |
4.2.3 措施 |
4.3 OSS系统 |
4.3.1 实现的目标 |
4.3.2 面临的问题 |
4.3.3 措施 |
4.4 EDA系统 |
4.4.1 实现的目标 |
4.4.2 措施 |
4.5 基础平台 |
第五章 转型业务的IT支撑 |
5.1 针对转型业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5.1.1 业务的订购方式和渠道 |
5.1.2 确定业务的计费方式和收账渠道 |
5.1.3 明确业务在企业中的运转流程 |
5.2 IT系统对3G业务的支撑 |
5.2.1 发展策略方面 |
5.2.2 IT支撑系统的功能 |
5.2.3 体系结构方面 |
5.3 IT系统对综合信息业务(ICT)的支撑 |
5.3.1 ICT业务的发展策略 |
5.3.2 IT系统对ICT业务支撑 |
5.4 IT系统对信息家同的支撑 |
5.4.1 家庭网关网络配置 |
5.4.2 开通业务流程 |
5.4.3 计费 |
5.4.4 措施 |
5.5 IT系统对商务领航的支撑 |
5.6 IT系统对个人传媒的支撑 |
5.7 IT系统对IPTV的支撑 |
5.7.1 IPTV业务系统架构 |
5.7.2 IPTV业务对承载网络的要求 |
5.7.3 措施 |
第六章 网络的现状分析和规划思路 |
6.1 网络发展总体思路 |
6.1.1 目标 |
6.1.2 网络发展总体思路 |
6.2 交换网 |
6.2.1 交换网现状 |
6.2.2 交换网存在问题 |
6.2.3 交换网络规划思路 |
6.3 无线市话网 |
6.3.1 无线市话网现状 |
6.3.2 无线市话网存在问题 |
6.3.3 无线市话网规划思路 |
6.4 IP城域网 |
6.4.1 IP城域网现状 |
6.4.2 IP城域网存在问题 |
6.4.3 IP城域网规划思路 |
6.5 传输网(含光缆) |
6.5.1 传输网现状 |
6.5.2 存在问题 |
6.5.3 传输网规划思路 |
6.6 接入铜缆及驻地网 |
6.6.1 接入铜缆—资源现状及问题 |
6.6.2 驻地网—资源现状及问题 |
6.6.3 接入网规划思路 |
第七章 运维系统规划 |
7.1 运维现状 |
7.1.1 运维系统规划主要举措 |
7.1.2 运维系统现状分析 |
7.1.3 人力结构现状分析 |
7.1.4 成本结构分析 |
7.1.5 公司运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7.1.6 公司运维体系发展需求分析 |
7.2 三种业务模式对运维的要求 |
7.3 五年规划期间的运维方案 |
7.3.1 总体思路 |
7.3.2 面向客户运维体系建设规划 |
7.3.3 面向产品的运维体系规划 |
7.3.4 面向网络的运维体系规划 |
第八章 结束语 |
8.1 论文工作总结 |
8.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面向3G的业务支撑系统建设技术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建设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研究内容 |
1.3.1 系统方案选择 |
1.3.2 系统设计原理 |
1.4 本系统研究方法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 |
2.1 系统开发工具 |
2.2 相关技术的介绍 |
2.2.1 多进程、多线程技术 |
2.2.2 内部进程间通信(IPC)技术 |
2.2.3 组件技术 |
2.2.4 分布式并行处理 |
第三章 面向 3G 的业务支撑系统需求分析 |
3.1 3G 的相关介绍 |
3.2 面向 3G 的业务 |
3.2.1 3G的业务介绍 |
3.2.2 3G网络与2G网络 |
3.2.3 3G业务的特点 |
3.3 系统需求 |
第四章 TD-SCDMA支撑系统体系架构 |
4.1 业务支撑网体系架构 |
4.2 BOSS 系统改造建设 |
4.3 BASS系统改造建设 |
第五章 业务支撑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融合计费 |
5.1.1 系统结构 |
5.1.2 改造内容 |
5.2 综合账务 |
5.2.1 系统架构 |
5.3 客户服务 |
5.3.1 系统架构 |
5.3.2 改造内容 |
5.4 综合采集 |
5.4.1 系统架构 |
5.4.2 改造内容 |
5.5 服务开通 |
5.5.1 系统架构 |
5.5.2 改造内容 |
5.6 一级 BOSS(包括营业前台受理新业务) |
5.6.1 系统架构 |
5.6.2 改造内容 |
5.7 BASS 系统改造建设 |
5.7.1 数据模型改造 |
5.7.2 数据处理过程改造 |
第六章 经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6.1 系统逻辑架构 |
6.2 TD-BASS 业务分析功能 |
6.2.1 KPI |
6.2.2 主题分析 |
第七章 系统测试与维护 |
7.1 系统测试的原则 |
7.2 测试过程及方法 |
7.3 系统业务功能测试 |
7.3.1 Video Share业务功能测试 |
7.3.2 视频留言业务功能测试 |
7.3.3 多媒体彩铃业务功能测试 |
7.3.4 视频会议业务功能测试 |
7.3.5 BASS分析报表的测试 |
第八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内蒙古联通全业务支撑系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项目情况介绍 |
1.3 项目建设的目标及论文的工作内容 |
1.3.1 项目目标 |
1.3.2 本文的工作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内蒙古联通业务支撑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内蒙古联通业务支撑系统建设情况概述 |
2.2 内蒙古联通业务支撑系统现状 |
2.2.1 营帐系统介绍 |
2.2.2 计费系统介绍 |
2.2.3 营分析系统介绍 |
2.2.4 原固网业务支撑系统介绍 |
2.3 内蒙古联通业务支撑系统建设问题分析 |
2.3.1 系统规范缺失 |
2.3.2 系统建设分散,信息共享难以实现 |
2.3.3 系统基础框架陈旧,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
2.3.4 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及需求管理不足 |
第三章 BSS系统方案研究 |
3.1 原联通及原网通IT支撑系统规范体系 |
3.1.1 原联通IT支撑系统规范体系 |
3.1.2 原网通IT支撑系统规范体系 |
3.2 系统建设"四统一"管控 |
3.2.1 统一需求 |
3.2.2 统一版本 |
3.2.3 统一规范 |
3.2.4 统一工程实施管控 |
3.3 系统功能简介及规范列表 |
3.3.1 客户关系管理、综合计费帐务系统支撑能力 |
3.3.2 经营分析系统支撑能力 |
3.4 OCS系统介绍 |
3.4.1 OCS定义 |
3.4.2 OCS在3GPP中位置 |
3.4.3 OCS在IT支撑系统中定位 |
3.4.4 OCS系统建设的驱动力 |
3.4.5 与OCS系统关联的四项工程 |
3.4.6 计费域:OCS+综合计费帐务 |
3.4.7 OCS系统架构 |
第四章 内蒙古联通BSS系统工程建设 |
4.1 BSS工程总体建设目标 |
4.2 核心子系统建设目标 |
4.2.1 CRM系统建设目标 |
4.2.2 BILLING系统建设目标 |
4.2.3 BAS系统建设目标 |
4.2.4 PRM系统建设目标 |
4.3 BSS系统设计原则 |
4.3.1 实用、先进、可持续发展 |
4.3.2 面向市场与客户 |
4.3.3 模块化、规范化、标准化 |
4.3.4 面向3G业务 |
4.3.5 处理好系统间建设不同步的问题 |
4.3.6 明确总部与省分的架构关系 |
第五章 BSS工程实施管控 |
5.1 项目组织机构建立及职责分工 |
5.2 项目计划管理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5.3.1 组织方式 |
5.3.2 测试计划 |
5.3.3 割接前关键时点测试内容目标 |
5.4 系统割接管理 |
5.4.1 系统割接原则 |
5.4.2 系统割接方案 |
5.4.3 割接回退方案 |
5.4.4 割接后新系统优越性 |
5.5 需求管理 |
5.5.1 需求管理总体目标 |
5.5.2 需求管理复杂性分析 |
5.5.3 需求管理策略 |
5.5.4 需求管理人员配置 |
5.5.5 需求管理文档要求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总结 |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SOA的内蒙古联通业务支撑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课题背景 |
1.1.1 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发展历程 |
1.1.2 全业务支撑系统的开发方法演进 |
1.1.3 业务支撑系统所采用的架构技术 |
1.2 课题任务 |
1.2.1 需求分析 |
1.2.2 全业务运营对BSS提出的支撑需求 |
1.2.3 解决方案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全业务系统支撑分析 |
2.1 系统现状分析 |
2.2 固网业务支撑和移动网业务支撑 |
2.3 融合业务支撑 |
2.3.1 融合产品 |
2.3.2 组合产品 |
2.3.3 统一服务 |
2.4 3G业务支撑 |
2.5 融合计费 |
第三章 业务平台实现技术 |
3.1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
3.1.1 SOA的基本概念 |
3.1.2 SOA模型结构 |
3.1.3 SOA模型释义 |
3.1.4 实现操作 |
3.2 SOA的实现技术 |
3.2.1 企业服务总线技术 |
3.2.2 业务流程执行语言 |
3.2.3 网络服务 |
3.3 系统架构设计 |
3.3.1 SOA与00的主要区别 |
3.3.2 SOA编程模型 |
3.4 SOA与业务流程管理 |
3.5 SOA、WEB服务与业务流程管理的集成 |
第四章 业务支撑系统的设计 |
4.1 BSS4.0系统简要介绍 |
4.1.1 BSS系统体系结构 |
4.1.2 BSS系统功能 |
4.1.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
4.2 基于SOA原理BSS系统设计 |
4.2.1 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SOA切入点 |
4.2.2 系统架构设计需求 |
4.2.3 基于SOA的系统架构设计策略 |
4.3 系统架构总体设计 |
4.3.1 SOA分层架构 |
4.4 SOA架构下基于BPEL的业务流程集成 |
4.4.1 原子流程设计 |
4.4.2 业务流程编排与实现 |
4.5 统一接口 |
4.5.1 粗粒服务划分 |
4.5.2 细粒度服务划分 |
第五章 业务支撑系统的实现 |
5.1 业务支撑系统SOA的实施策略 |
5.2 技术框架实现方案 |
5.2.1 STRUTS MVC模式 |
5.2.2 企业服务总线ESB |
5.2.3 Web Service组件 |
5.2.4 EJB组件 |
5.2.5 iBatis映射框架 |
5.3 系统主体功能实现 |
5.3.1 基于SOA的J2EE体系结构 |
5.3.2 软件体系结构 |
5.3.3 具体系统Web服务实现 |
5.3.4 业务流程的技术实现 |
5.4 新一代BSS移动固网业务融合 |
5.5 业务系统部署 |
5.6 应用实践 |
5.6.1 SOA服务调用的实践 |
5.6.2 典型案例分析 |
5.7 新老系统比对 |
5.7.1 系统应用情况 |
5.7.2 系统目标验证 |
5.7.3 系统性能分析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国移动3G业务支撑系统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2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3G时代产品服务与运营模式分析 |
2.1 3G产品/服务特点分析 |
2.1.1 产品/服务类型 |
2.1.2 产品/服务的价值定位 |
2.1.3 服务平台特点 |
2.1.4 关键服务支撑能力 |
2.2 3G时代业务模型分析 |
2.2.1 3G价值链分析 |
2.2.2 接入和通讯服务商 |
2.2.3 内容和服务集成商 |
2.2.4 收款代理商 |
2.2.5 内容和服务的全运营商 |
2.2.6 移动办公服务提供商 |
2.2.7 商务交易服务提供商 |
2.2.8 应用系统提供商 |
2.2.9 业务模式对比 |
2.3 3G时代产品和服务、运营模式的特点总结 |
第三章 3G时代核心业务支撑能力分析 |
3.1 产品管理 |
3.2 资源管理 |
3.3 定单管理 |
3.4 服务配置和开通 |
3.5 数据采集 |
3.6 计费 |
3.7 QoS与SLA |
3.8 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
第四章 3G业务支撑系统技术分析 |
4.1 系统可用性 |
4.2 系统性能 |
4.3 系统可扩展性 |
4.4 系统协同性 |
4.5 系统安全性 |
4.6 系统集成与接口 |
第五章 3G业务支撑系统总体能力架构研究 |
5.1 3G支撑能力分析 |
5.2 一级业务支撑系统 |
5.3 3G业务支撑总体架构 |
5.3.1 总体功能架构 |
5.3.2 系统部署架构 |
5.4 支撑系统功能总体要求 |
5.4.1 经营分析 |
5.4.2 BOSS网管 |
5.4.3 BOSS功能模块总体描述 |
第六章 中国移动当前业务支撑系统差距 |
6.1 总体架构差距分析 |
6.2 功能差距分析 |
第七章 系统演进路径 |
7.1 演进原则 |
7.2 演进路径的基本假设 |
7.3 3G时代业务支撑网演进路径图 |
第八章 结束语 |
8.1 结论 |
8.2 本研究未考虑到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3G与固网融合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2 FMC的定义和标准化 |
1.3 3G的定义和解释 |
1.4 3G与固网的融合发展 |
第二章 3G与固网的网络融合 |
2.1 3G网络技术 |
2.1.1 CDMA2000 |
2.1.2 WCDMA |
2.1.3 TD-SCDMA |
2.1.4 WiMax |
2.2 有线宽带接入技术 |
2.2.1 xDSL技术 |
2.2.2 PON技术 |
2.2.3 HFC和Cable Modem |
2.2.4 以太网技术 |
2.3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
2.3.1 无线局域网WLAN |
2.3.2 无线个域网WPAN |
2.3.3 无线城域网WMAN |
2.3.4 无线移动网MBWA |
2.3.5 无线区域网WRAN |
2.4 接入网融合技术 |
2.4.1 Cellular/UMA双模技术 |
2.4.2 FemtoCell(毫微微蜂窝)技术 |
2.4.3 家庭网关 |
2.4.4 小结 |
2.5 NGN与软交换技术 |
2.5.1 NGN |
2.5.2 软交换 |
2.6 IMS技术 |
2.6.1 IMS概念 |
2.6.2 IMS标准化的进展 |
2.6.3 IMS提供的业务 |
2.6.4 软交换与IMS技术的比较 |
2.7 核心网融合技术 |
2.7.1 IMS融合方案 |
2.7.2 IMS融合网络层次结构 |
2.7.3 IMS在融合中的应用 |
2.7.4 基于IMS融合的特点 |
第三章 3G与固网的业务融合 |
3.1 话音业务融合 |
3.1.1 话音编码 |
3.1.2 话音数据的封装 |
3.1.3 基于H.323协议的VoIP |
3.1.4 基于SIP协议的VoIP |
3.1.5 基于传统Internet的Web电话 |
3.1.6 话音业务的互通与融合 |
3.2 视频业务融合 |
3.2.1 视频编码 |
3.2.2 3G-324M的基本原理 |
3.2.3 视频互通 |
3.3 增值业务融合 |
3.3.1 传统增值业务网络结构 |
3.3.2 增值业务融合过程 |
第四章 3G与固网的业务支撑系统融合 |
4.1 业务支撑系统的现状 |
4.2 业务统一鉴权中心 |
4.1.1 UAC系统架构 |
4.1.2 UAC与产品业务系统的关系 |
4.1.3 UAC与SCP的关系 |
4.1.4 UAC与CP/SP的关系 |
4.3 运营支撑系统融合 |
4.2.1 合作伙伴管理系统 |
4.2.2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
4.2.3 计费系统 |
4.4 统一用户数据 |
4.3.1 两种现网用户数据模式 |
4.3.2 网络融合对于用户数据管理的需求 |
4.3.3 统一用户数据库的架构与功能 |
4.5 下一代网络业务支撑环境 |
4.4.1 下一代网络支撑环境总体结构 |
4.4.2 业务执行环境 |
4.4.3 业务生成环境 |
4.4.4 业务管理环境 |
第五章 3G与固网融合的应用与案例 |
5.1 统一通信 |
5.1.1 统一通信开发背景 |
5.1.2 统一通信业务功能与业务系统架构 |
5.1.3 统一通信基本架构与主要接口、协议 |
5.1.4 统一通信面临的问题 |
5.1.5 统一通信分类和产品定位 |
5.1.6 托管式统一通信实现方式 |
5.1.7 统一通信业务实现建议 |
5.2 XX省视频监控系统的融合案例 |
5.2.1 符号和缩略语定义 |
5.2.2 系统现状 |
5.2.3 融合方案 |
5.2.4 实施建议 |
5.2.5 融合演进方向 |
5.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S省新联通企业信息系统融合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电信业体制改革近况 |
1.1.2 新电信格局下三家运营商的竞争形势和策略 |
1.1.3 新运营商争先实施支撑系统融合 |
1.2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
1.2.1 研究的意义 |
1.2.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章 理论与应用综述 |
2.1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
2.1.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
2.1.2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2.1.3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
2.2 企业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关键 |
2.2.1 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
2.2.2 按照科学规范组织信息系统规划和开发 |
2.2.3 梳理业务流程创新系统设计 |
2.3 eTOM是构建企业信息系统的规范 |
2.3.1 原有的企业信息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 |
2.3.2 电信领域的标准化发展及融合 |
2.4 企业重组与信息系统整合 |
第3章 S省原网通和联通企业信息系统现状及分析 |
3.1 S省原网通企业信息系统现状及分析 |
3.1.1 S省原网通企业信息化管控体系 |
3.1.2 S省原网通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
3.1.3 S省原网通主要BSS系统 |
3.1.4 S省原网通主要OSS及MSS系统 |
3.1.5 S省原网通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
3.2 S省原联通企业信息系统现状及分析 |
3.2.1 S省原联通企业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
3.2.2 S省原联通主要BSS系统 |
3.2.3 S省原联通主要OSS及MSS系统 |
3.2.4 S省原联通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
3.3 S省原网通和联通企业信息系统的对比分析 |
3.3.1 两个公司企业信息系统的共同点 |
3.3.2 两个公司企业信息系统的不同点 |
3.4 企业信息系统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
第4章 S省新联通企业信息系统融合方案设计 |
4.1 信息系统融合的总体方案 |
4.1.1 融合的目标 |
4.1.2 融合的原则 |
4.1.3 融合总体方案分析 |
4.2 S省新联通MSS(协同办公系统)融合方案 |
4.2.1 OA系统融合方案 |
4.2.2 门户系统融合方案 |
4.2.3 邮件系统融合方案 |
4.3 S省新联通OSS系统融合改造方案 |
4.3.1 网管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
4.3.2 OSS系统融合方案 |
4.4 呼叫中心(原网通10060和原联通10010)系统融合方案 |
4.4.1 统一阶段方案 |
4.4.2 整合阶段方案 |
4.4.3 升级阶段方案 |
4.5 S省新联通信息系统融合效果 |
第5章 S省新联通BSS系统融合方案设计 |
5.1 融合业务支撑系统第一阶段方案设计 |
5.1.1 业务需求分析 |
5.1.2 CRM支撑方案设计 |
5.1.3 计费系统支撑方案设计 |
5.2 融合业务支撑系统第二阶段方案设计 |
5.2.1 业务需求分析 |
5.2.2 系统改造目标 |
5.2.3 系统改造方案设计 |
5.3 BOSS 3.0系统改造方案设计 |
5.3.1 业务需求分析 |
5.3.2 系统改造目标 |
5.3.3 改造方案设计 |
5.4 一卡充系统新建方案设计 |
5.4.1 业务需求分析 |
5.4.2 系统改造方案 |
5.4.3 改造方案说明 |
5.5 S省新联通BSS系统融合效果 |
第6章 S省新联通BSS系统进一步规划方案设计 |
6.1 BSS系统融合后的现状 |
6.1.1 BSS系统融合成果 |
6.1.2 BSS在系统融合后存在的问题 |
6.1.3 BSS主要系统存在的差距 |
6.1.4 S省新联通BSS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分析 |
6.2 BSS系统发展目标 |
6.3 BSS系统规划 |
6.3.1 BSS规划指导原则 |
6.3.2 应用系统架构图 |
6.3.3 客户接触类系统 |
6.3.4 客户关系管理类系统 |
6.3.5 计费结算类系统 |
6.3.6 分析型系统 |
6.3.7 OSS域相关系统 |
6.3.8 BSS数据规划组成 |
6.3.9 集成架构—BSS与外部的关系 |
6.3.10 基础设施架构 |
第7章 结束语与展望 |
7.1 结束语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8章 参考文献 |
第9章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3G与业务支撑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某电信企业面向3G的网络支撑管理系统的设计[D]. 李冠全. 山东大学, 2013(11)
- [2]某通信公司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优化研究[D]. 宋刚.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6)
- [3]IT支撑网建设和运维系统规划[D]. 侯蒙.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4]面向3G的业务支撑系统建设技术方案[D]. 惠友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2)
- [5]内蒙古联通全业务支撑系统建设研究[D]. 付继光.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8)
- [6]基于SOA的内蒙古联通业务支撑系统研究[D]. 李铁钢.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7]中国移动3G业务支撑系统能力研究[D]. 李文.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8]3G时代运营支撑系统方案[J]. 陈殿友. 信息通信技术, 2011(02)
- [9]3G与固网融合技术的研究[D]. 林曙光.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10]S省新联通企业信息系统融合方案研究[D]. 明宁昌. 山东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