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对外传播中国际受众心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昆,蒲蕤[1](2022)在《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战略与实践策略刍议》文中指出新冠疫情增加了逆全球化趋势,疫情防控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成为当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是提升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改善国家形象的重要机遇。基于此,结合当前全球疫情背景,从国际关系、国际舆论、国内发展状况等角度综合分析了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国际传播战略和国际传播实践策略两个层面出发,提出战略规划和策略实施的具体路径,以期提高体育国际传播效果,增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
马志霞[2](2022)在《新时代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路径探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在多重努力下得到不断提升,但"西强中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并未真正扭转,好在"局部破局"甚至"于我向好"的传播局面已逐步出现。当下正是更新和改善世界对中国认知的重要契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就要充分利用开始向中国倾斜的国际舆论天平,找准对外传播中的问题并尝试创新以改善传播效果。本文试图从传播理念、传播话语、传播渠道、传播受众、评估体系五个方面出发,针对现存问题寻求创新路径以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更进一步发展。
侯迎忠,玉昌林[3](2021)在《2021年中国对外传播实践创新与未来展望》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我国对外传播实践创新的重中之重。回溯2021年的对外传播,来自各方的多元行动者共同在国际上发声,进一步丰富了对外传播的主体构成。全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受疫情影响的人际交往场域普遍由"面对面"的线下转移到"在云端"的线上,对外传播的渠道与途径亦呈现出多元与融合之势,更加注重采用正确的话语表达与叙事策略、依托传统精粹打造优质文化内容。在数字叙事的传播逻辑下,技术赋能对外传播的数字叙事景观。同时,通过主持人实地探访、打造央媒"网红"工作室等方式对我国对外传播实践新路径进行了优化。未来,应在回顾与反思中汲取养分,吸纳有益经验,不断借助前沿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传播话语创新,探寻全媒体语境下中华文化与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可行进路。
徐屹丰,姜智彬[4](2021)在《国家广告传播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通过梳理国家广告含义、功能、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构建我国国家广告传播体系意义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治理领域的主体—对象—过程模型,从主体互动、信息分析、传播流程三个层面构建能够适应新时期国际环境和媒介技术环境的中国国家广告传播体系。
刘英才[5](2021)在《主流媒体短视频对外传播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短视频契合了互联网快餐式的阅读体验,获得了全球互联网用户的青睐。运用短视频开展对外传播活动成为主流媒体吸引海外用户的重要方法。短视频具备轻量化内容、多模态话语和感性化语言等优势,使得媒介文本能够从内容、画面与情感三重维度助力中国声音的对外传播,有助于缩减语境差异,有效拓展对外传播的受众市场。基于短视频对外传播优势的分析,本文探究了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对外传播创新和趋势,以期对主流媒体开展对外传播活动起到启示作用。
李玉洁[6](2021)在《中国国际传播的逻辑转向与话语升级》文中研究指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与新媒介引发的国际舆论场变革,亟待中国国际传播实现逻辑转向与话语体系升级。跳出中国国际传播的初级目标、追求与中国"发展优势"匹配的"话语优势"成为国际传播转向的内部诉求,世界局势的极速变动与国际传播新态势为话语体系变革提供了外部动力。中国国际传播逻辑转向的完成,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开展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升级,包括直面中国和全球热点议题,突破抽象国家形象塑造,给出自主性的"中国方案";立足中国独特文化基因,跳出西方固有话语体系,进行新知识的生产;重视新媒介生态,抓住技术红利,创新国际传播的文本形式;关注个人媒介系统,研究受众心理动机与选择机制,追求平衡的国际传播秩序;建构国际舆论场的强势框架,打破西方媒体的冲突框架,参与国际话语权竞争。
胡娟,王灿发,王森[7](2021)在《党媒对外报道中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开展对外传播的重要任务。作为重要国际传播主体的党媒,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要实现中国话语的认知、认同,依旧面临话语价值、话语主体、话语内容三方面的困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党媒对外报道要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引领,把握传播规律、适应平台逻辑、利用好技术手段,提升社交账号影响力、优化自有客户端建设,做好话语叙事的创新,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为中国和世界的融通发展作出贡献。
戴定华,项毅[8](2021)在《安徽亳文化对外传播策略探析》文中指出安徽亳文化是我国淮河流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该文首先确立了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对亳文化对外传播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由于亳州位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文化对外传播中面临着对外传播压力较大、文化传播意识相对匮乏和亳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的困境。为了更好地实现亳文化的对外传播,该文从树立文化对外传播的理念、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传播主体、整合多样化的文化传播内容、运用多重传播媒介这4个方面对亳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进行了策略探析。
陈涛,岳爱武[9](2021)在《加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维度及向度研究——基于高校实践探索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统筹推进"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和加强海外统战工作意义深远。新时代高校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此,高校应从理念、载体、方法、受众等维度树立差异化传播理念、建立多元化传播载体、创新传播话语体系、做好海外受众群体分类,并以塑造传播品牌融合多元传播媒介、提升传播技巧、打造高素质传播队伍等为着力点,有效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效果。
赵娟[10](2021)在《英语广播新闻对外传播效果提升策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之间的文化互动交流越发紧密。英语广播新闻在对外传播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国推进国际化进程、树立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提升英语广播新闻的传播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处于国际话语权的领导地位,影响着世界对我国的看法。因此,提高英语广播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对我国国际化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我国英语广播新闻对外传播的意义及特点、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我国英语广播新闻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提升对外传播力的创新策略。
二、我国对外传播中国际受众心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对外传播中国际受众心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战略与实践策略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1.1 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 |
1.1.1 新冠肺炎疫情给体育赛事带来的叠加影响 |
1.1.2 冰雪运动在我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
1.1.3 “西强东弱”世界传播格局,新型国际传播秩序还未形成 |
1.1.4 东西文化差异,传统宏大叙事缺乏吸引力 |
1.1.5 大国博弈,美欧传统强国以冬奥会为契机遏制中国 |
1.2 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的机遇 |
1.2.1 北京冬奥会可以成为疫情之下大众情绪释放的窗口 |
1.2.2 国家发展为推广冰雪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与物质条件 |
1.2.3 新媒介技术助力国际传播 |
1.2.4 作为全球大国,中国承办冬奥会必然会引起世界的关注 |
2 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战略 |
2.1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擘画体育强国战略 |
2.2 调整体育国际传播战略,加速战略转型 |
2.3 深化国际媒体的交流合作,提升我国体育话语权体系表达 |
2.4 改变我国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机制,探索培养新路径 |
2.5 促进体育、传播与公共外交的融合,发掘体育国际传播潜力 |
3 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的实践策略 |
3.1 兼容不同文化,消除文化壁垒 |
3.2 增加传播主体的多元性,打造立体的传播体系 |
3.3 用新技术、新内容丰富国际传播内容形态 |
3.4 充分利用外媒外脑,建立强大的国际传播统一战线 |
4 结语 |
(2)新时代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革新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理念 |
(一)传播理念从“拱手相让”转向“先声夺人” |
(二)传播理念从“内外有别”转向“统筹内外” |
(三)传播理念从“流于形式”转向“稳扎稳打” |
二、塑造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话语 |
(一)打造学术话语改变“跟着说”实现“自己说” |
(二)彰显中国特色扭转“无力说”实现“自信说” |
(三)注重国际表达转变“对着说”实现“一起说” |
三、优化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渠道 |
(一)全球传播基础上推进本土传播 |
(二)综合传播基础上打造品牌传播 |
(三)媒体融合基础上发挥多样传播 |
四、关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受众 |
(一)传者本位转向受众本位 |
(二)大众传播转向分众传播 |
(三)精准传播代替粗泛传播 |
五、改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评估标准 |
(一)传播广度由求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
(二)传播深度由求外延向重内涵转变 |
(三)传播效度由求认可向重认同转变 |
(3)2021年中国对外传播实践创新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体创新:公共外交理念下的多元行动者协同参与 |
(一)外国人体验党员生活:“他者叙事”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
(二)百万网民联署公开信:聚合民意扩大国际发声“总音量” |
二、渠道创新:全媒体格局下对外传播样态的多样与融合 |
(一)海外“云展演”:歌剧舞剧搭载传统文化进行对外传播 |
(二)纪录片出海:政策助推中国纪录片开拓对外传播渠道 |
(三)大国重器展科技实力:融媒矩阵全方位优化际传播效果 |
三、内容创新:故事叙述策略下的跨文化传播话语表达 |
(一)分享脱贫智慧:扶贫纪录片的个体叙事与生活实景描绘 |
(二)云南“萌”象集体迁移:以动物保护为内容形塑中国良好形象 |
(三)国风视听盛宴: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并举呈现中华文化精粹 |
四、形式创新:技术赋能下对外传播的数字叙事新景观 |
(一)图形动画(MG)形式:2035年远景目标讲述“动”起来 |
(二)歌词改编形式:中美两国间疫情防控差距“唱”出来 |
五、策略创新:多措并举共同优化对外传播实践新路径 |
(一)主持人实地探访:《欣疆之行》还原新疆社会生活实况 |
(二)打造“网红”工作室:培养有全球影响力国际舆论意见领袖 |
六、结语 |
(4)国家广告传播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广告发展的战略转向 |
(一)我国国家广告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
(二)进行国家广告体系化建设的意义 |
二、国家广告传播体系的现实性 |
(一)政策层面:我国对外传播力度持续加大 |
(二)环境层面:全媒体时代话语垄断被打破 |
(三)技术层面:人工智能赋能广告传播 |
三、国家广告传播体系的系统性 |
(一)国家广告主体互动系统的构建 |
(二)国家广告信息分析系统的构建 |
1. 环境监测系统的运作机制 |
2. 受众分析系统的运作机制 |
3. 效果评估系统的运作机制 |
(三)国家广告传播流程系统的构建 |
1. 广告策略的形成机制 |
2. 依托传统媒体的传播流程 |
3. 依托网络媒体的传播流程 |
四、结语 |
(5)主流媒体短视频对外传播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短视频的对外传播优势 |
(一)轻量化内容:短小精悍适应碎片化阅读 |
(二)多模态话语:多元符号组合优质化影像 |
(三)感性化语言:视觉叙事激发共情化心理 |
二、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对外传播创新实践 |
(一)因地制宜,细分区域形成分众传播 |
(二)丰富画面,具象视听建构动态形象 |
(三)以小见大,个人叙事唤醒情感共鸣 |
三、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对外传播趋势 |
(一)个性化传播:精准定位目标受众,促成语境共通 |
(二)沉浸式传播:多模态增强画面感,促成感官沉浸 |
(三)共情化传播:小切口展现大故事,促成情感认同 |
四、结语 |
(6)中国国际传播的逻辑转向与话语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中国国际传播转向的学理书写 |
二、推动中国国际传播转向的内外力量 |
(一)内部诉求:跳出国际传播的初级目标与话语优势的追求 |
(二)外在力量:世界局势变动与国际传播新态势 |
三、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升级的多维指向 |
(一)直面中国和全球热点议题,突破抽象国家形象塑造,给出自主性的“中国方案” |
(二)立足中国独特文化基因,跳出西方固有话语体系,进行新知识的生产 |
(三)重视新媒介生态,抓住技术红利,创新国际传播的文本形式 |
(四)关注个人媒介系统,研究受众心理动机与选择机制,追求平衡的国际传播秩序 |
(五)建构国际舆论场的强势框架,打破西方媒体的冲突框架,参与国际话语权竞争 |
(7)党媒对外报道中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媒对外报道的中国话语说服力困境 |
(一)话语价值困境 |
(二)话语主体困境 |
(三)话语内容困境 |
二、党媒对外报道中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的路径 |
(一)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重塑 |
(二)平台语境下的传播深耕 |
1. 强化社交媒体账号影响力 |
2. 优化党媒外宣客户端 |
(三)技术驱动下的叙事创新 |
三、结语 |
(8)安徽亳文化对外传播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安徽亳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
1.1 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
1.2 亳文化主要内容 |
2 亳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主要挑战 |
3 亳文化对外传播具体路径 |
3.1 树立对外传播理念,加强区域交流 |
3.2 构建多元传播主体 |
3.3 整合多样传播内容 |
3.3.1 内容深刻多样化 |
3.3.2 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特色 |
3.4 塑造品牌效应 |
3.5 运用多重传播媒介 |
4 结语 |
(9)加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维度及向度研究——基于高校实践探索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高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新时代提出的新命题 |
(一)加强高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之举 |
(二)加强高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 |
(三)加强高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的应然选择 |
(四)加强高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现实考量 |
二、高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维度构建 |
(一)理念维度:准确把握传播定位,形成高校间差异化传播矩阵 |
(二)载体维度:构建多元化高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平台,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 |
(三)方法维度:塑造新型话语体系,筑牢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意识 |
(四)受众维度:实施受众群体分类策略,精准把握受众心理 |
三、高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向度分析 |
(一)树立文化传播品牌意识,彰显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 |
(二)多维融合传播媒介,建立全景式传播载体 |
(三)提升对外文化传播技巧,加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能力 |
(四)强化思想引领,夯实海外文化传播的人才基础 |
(10)英语广播新闻对外传播效果提升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英语广播新闻对外传播的意义及受众特点 |
1.1 受众具有跨国性和跨文化性 |
1.2 受众对中国的认识不全面 |
2 目前我国英语广播新闻对外传播的现状和问题 |
2.1 新闻信息量不足导致受众群体容易流失 |
2.2 政府对英语广播新闻的发展不够重视 |
2.3 英语广播新闻从业者专业能力较低 |
2.4 我国英语广播新闻的竞争力低下 |
2.5 国际环境对我国英语广播新闻不友好 |
3 我国英语广播新闻进一步发展的路径 |
3.1 需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追求新闻时效性 |
3.2 结合政府引导,建立优良的产业形象 |
4 英语广播新闻对外传播的创新策略 |
4.1 创新新闻报道方式,提高新闻公信力 |
4.2 利用谈话的形式,提供更有深度的新闻内容 |
4.3 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 |
4.4 落地海外,降低文化差异干扰 |
5 结语 |
四、我国对外传播中国际受众心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战略与实践策略刍议[J]. 张昆,蒲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2(01)
- [2]新时代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路径探析[J]. 马志霞. 学理论, 2022(01)
- [3]2021年中国对外传播实践创新与未来展望[J]. 侯迎忠,玉昌林. 对外传播, 2021(12)
- [4]国家广告传播体系构建研究[J]. 徐屹丰,姜智彬. 新闻爱好者, 2021
- [5]主流媒体短视频对外传播创新研究[J]. 刘英才. 传播与版权, 2021(12)
- [6]中国国际传播的逻辑转向与话语升级[J]. 李玉洁.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7]党媒对外报道中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路径探析[J]. 胡娟,王灿发,王森. 新闻爱好者, 2021(10)
- [8]安徽亳文化对外传播策略探析[J]. 戴定华,项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28)
- [9]加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维度及向度研究——基于高校实践探索的视角[J]. 陈涛,岳爱武.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4)
- [10]英语广播新闻对外传播效果提升策略分析[J]. 赵娟. 西部广播电视, 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