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些玩家表现得像小丑? (针对高二学生)

为什么这些玩家表现得像小丑? (针对高二学生)

一、Why Do These Players Act Like Clowns?(高二适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达[1](2021)在《目的论指导下的Distributed Creativity-How Blockchain Technology Will Transform the Creative Economy(Chapters 1-5)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时代已经来临,区块链技术与经济发展联系愈加紧密。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但随着发展,已经不是单一的货币应用,它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做好区块链经济翻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原材料属于科技文本的一种,具有客观、准确的特点,有一定的专业术语。译文一般要求语言简洁、规范,通俗易懂,具有可读性。目的论的核心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符合源文本翻译特点。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本研究根据源文本特点,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次出发,分析具体实例,探讨如何准确翻译区块链经济文本,论述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翻译技巧。通过此次翻译实践和总结,译者对科技文本的翻译技巧有所掌握,同时,希望为区块链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徐婉莹[2](2021)在《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鸡西市第十九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标准》(2017)对英语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英语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词汇、具体信息、主旨要义、作者观点态度等。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策略,不仅要全面理解语篇内容,也要对会话信息有所掌握。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在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领域,由于支架式教学法相对比较完善,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并在研究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本次研究中,选择的中心研究对象为鸡西市第十九中学的两个班级,这两个班级我们称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比分析两个班取得的问卷调查结果与阅读成绩,通过进行访谈与数据分析之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即:(1)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发挥出支架式教学的作用?(2)采用此种教学方式是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成绩?(3)学生对于支架式教学有何反馈?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即问卷调查、测试以及访谈等。查找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总结,利用两个班的调查结果作为研究数据,采用SPSS分析数据信息,期望可以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参考。结果表明:历经8周的实验研究之后,实验班相较于对照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可以得出,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会得到很好的反响,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显着提升。在完成实验之后,实验班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策略的应用也更加熟练,可以快速完成阅读任务,所产生的阅读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这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孩子们就会越来越喜欢学习,并产生更多的自信心。基于本实验的实施,笔者得出了一些启示。第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采用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深入了解。第二,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第三,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采用不同种类的支架,由此一来,方可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冷双彤[3](2021)在《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作为一种理解性技能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文本内容等问题。这需要学者们继续探索,寻找更好的适合中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内容教学是一种以某一学科或主题为基础进行语言教学的教学模式,它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水平的提高。许多学者开展实证研究,证明了内容依托式教学能够对第二语言学习起积极作用。然而,大部分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缺乏对阅读微技能的研究。结合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斯温纳的输出假说以及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本研究将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探讨其对三个高级阅读微技能的影响,分别是推测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文章大意以及推断词义。本研究以山东青岛胶州市第三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班的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验。在实验班采用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控制班则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研究使用测试和访谈两种研究工具,旨在发现在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指导下,高中生在英语阅读中推测作者观点和态度、深刻理解文章主旨以及推测词义的微技能是否能得到提高。测验数据借助SPSS 23.0进行分析,并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的六名学生进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将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中,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以上三种阅读微技能的水平。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够丰富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对高中英语阅读的研究,并且能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和老师的阅读教学产生指导意义。

斯燕梅[4](2020)在《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及其变化研究 ——以宜宾市四中2018级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对英语阅读中的元理解监测水平的研究进入了大众视线。英语阅读中的元理解监测水平主要指英语阅读中读者对自身阅读状态的评估判断水平。在英语阅读中,精确的元理解监测可以有效的辅助英语阅读,提升阅读者的整体阅读效果。就目前研究而言,虽然元理解监测水平研究对象扩大到各个年龄段,但是仍主要局限于对汉语元理解监测水平研究,而且对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针对性的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及其变化研究比较少。本研究根据学生、学校实际,综合采用了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以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1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现状是怎样的?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是否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是否存在不同年级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第一,高中阶段师生缺乏对元理解的认知。对此,英语教师们应该加强学习元理解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学科综合素养,提升自己的知识广度与深度,从而更好的助力于教学,进而提升学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第二,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较低。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值为0.260。第三,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整体而言,男生的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比女生低,就显着性来讲,P值为0.045,P<0.05,可以得出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第四,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存在不同年级的变化。高一年级的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比高二年级低,也就是说随着年级的增长,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变高了。本次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研究的相关成果,尤其较早的提出了高中阶段对同一批学生进行追踪式研究,促进了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精确水平的相关领域研究,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数据,让师生能更好的了解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现状,对教师教学给予了启示,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性学习提供了努力方向。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宋雯雯[6](2020)在《高中英语阅读课问答式互动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21世纪各国重要的教育研究问题。在高中阶段,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英语阅读课上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式互动来实现。高效的问答式互动不仅能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探查与思考的能力,从而提升其思辨能力。为探究高中英语阅读课问答式互动的现状,本论文针对问答式互动中的“提问-应答-反馈”的基本模式,对Z高中高二年级的英语阅读课堂的问答式互动中教师所提问题的类型和分布,教师的互动能力和教师的反馈,进行了课堂观察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总结出了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在问答式互动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存在的特点和问题,以期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教学建议。本文在社会互动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前人提出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课例分析法,对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问答式互动及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分别是: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答互动中教师所提问题的类型和分布是什么?2.在问答式互动中,教师的课堂互动能力在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3.在问答式互动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在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方面有什么特点?基于这三个问题,笔者根据相关的观察量表和编码表,对20节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进行了课堂观察,之后对5名教师进行了结构性访谈,并对所教班级的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笔者得出如下结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问答式互动中:教师问题密集,但处于低认知水平的问题比较多,而对与学生思辨能力相关的高认知水平的问题重视不够;各类型问题的分布不能很好地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匹配;因追求效率,教师的等待时间不充足;教师有一定的互动技巧,如支架式,但教师使用较少;教师在反馈时较少使用评论和询问,而倾向使用简单赞扬。基于以上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可行性建议:教师课堂提问应改进,包括应在上课前设计问题,尤其是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并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遵循“低-高-低”的认知模式,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高其思辨能力;教师应注重使用多种互动策略,如支架式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高认知水平问题;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给出不同的等待时间,避免无效等待和等待时间过短,且等待时间平均应在5秒以上;教师应注重使用询问和评论等反馈方式,扩展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式互动,促进学生思辨能力。

钟俊璇[7](2020)在《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强化,帮助其树立对英语学习的自信,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二者成为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文献表明,国内学者对从多角度对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进行了研究,但是对高中生英语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献还不多。因此,本研究者开展了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究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量表和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某中学22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研究:1.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整体情况如何?2.高中生学习效能感的整体情况如何?3.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若存在,存在何种相关?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1.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m=3.47)。其中,努力程度的动机最强(m=3.76),学习价值的动机最弱(m=3.22)。2.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为处于中等水平(m=3.43)。其中努力维度的效能感最高(m=3.82),能力维度的学习效能感最低(m=3.14)。3.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成绩之间两两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英语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89**);英语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92**);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30**)。此外,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其中英语学习动机可以预测34.7%的学习成绩,学习效能感可以预测47.9%的学习成绩,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二者联合复相关时可以对预测51.8%的学习成绩。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结论,结合理论基础和切身实践,从教师、学生这两个视角出发提出了三方面可行性建议,以期提高教师及学生对情感因素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其学习外语的信心,进而提升外语课堂教学效率。

王艳青[8](2020)在《基于英语报纸阅读的“以读促写”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作作为语言的基本技能之一,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佳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一个难题。此外,阅读,作为另一项语言的基本技能,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与写作,作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环节,在英语学习中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常被分开教学,且普遍存在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本研究以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为理论基础,将结合英语报纸阅读的“以读促写”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来探讨英语报纸阅读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供更真实的语言输入,本次研究将《21世纪英语报》引入了课堂作为写前的阅读材料。《21世纪英语报》不仅具有报刊所特有的时效性,且题材广泛,语言地道,难度适中,在中国中学中被使用广泛。本次研究中,作者选取了成都市某中学高二年级一个班的同学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基于报纸阅读的“以读促写”的应用研究。具体围绕以下两个问题:(1)高中生英语写作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基于报纸阅读的“以读促写”对高中生写作的内容,结构,语言有什么影响?为了探究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写作测试和访谈三种工具来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有以下发现:基于报纸阅读的“以读促写”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文章结构组织更合理和连贯,语言上更加多样和准确。本次研究证实了基于报纸阅读的“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具有可行性。英语报纸阅读作为一种可理解的输入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报纸阅读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通过英语报纸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的提高篇章组织能力,词汇,句式的运用能力和语法知识等。

袁巧一[9](2020)在《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阅读是语言的四种重要技能之一,对高中生来说很重要。近年来,阅读理解题占高考的最大份额,共40分。因此,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然而,部分高中生在阅读方面有困难,这是因为我们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寻求一种更好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合作学习起源于70年代的美国,是以学生为中心,小组成员相互合作的小组学习活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充当导师和合作伙伴。作者以社会互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实验性尝试。本文从实证角度来验证作者以下两个观点:1.合作学习,能够提高生的英语阅读成绩。2.合作学习,能提现在高中生的阅读兴趣的。该研究在一个学年的时间内进行。实验对象是作者高二年级的学生,在四川省九襄中学就读。其中,11班是控制班,有60名学生,作者采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2班是实验班,也有60名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在实验班中,学生被分成10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进步。为了检验合作学习对学生英语阅读成绩的影响,作者在实验前、中、后都进行了测试,并对三个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作者又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是否有所改变。通过对调查结果和测试结果的分析比较,作者得出以下结论:1.与控制班相比,实验班的阅读成绩有明显提高。2.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非常有效。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帮学生们提高了阅读兴趣。最后,经过大量查阅文献以及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具有可行性,并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建议广大高中英语教师都能把合作学习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并且笔者今后还会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与实践。同时,作者反思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践、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并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启示。

林玲[10](2020)在《高中英语新手与熟手教师课堂模糊限制语的类型与形式使用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模糊限制语在人们的交际用语中和书面用语中都广为存在,是交际中的普遍现象。Lakoff(1972)将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何自然(1985)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并且模糊限制语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如形容词或副词、词缀、方式或程度状语以及句子等(Zadeh,1971)。在语言教学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能够减少教师表达的武断性,增强课堂话语传达的准确性,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因此,本研究主要调查并对比研究高中英语课堂中新手与熟手教师模糊限制语使用的类型及形式,以及使用的频率,从而帮助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更有效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以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面子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了课堂录音与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高中英语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哪些类型与形式的模糊限制语?使用的频次如何?(2)高中英语新手与熟手教师课堂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有何异同?本研究以伊宁市X中学高二年级的4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新手教师2名,熟手教师2名。作者对每名教师各随堂录音2节课,共录音8节课。接着对收集的语料进行转写和归类,分析并比较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课堂模糊限制语使用的类型与形式及其频次。此外,笔者对这4位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质性分析,以进一步佐证数据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讨论,得出的结论如下:(1)首先,根据本文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分类,四种模糊限制语类型均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被使用了,包括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以及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其中,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被使用的频率最高(36.67%),使用频率最低的是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18.75%)。在形式上,模糊限制语的四种形式都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被使用了,包括形容词和副词、构词词缀、方式或程度状语与句式结构。其中,形容词和副词的形式的使用频率较高(45.80%),使用最少的是构词词缀的形式(7.08%)。(2)相似之处在于,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使用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都比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频率高;在形式中,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都是形容词或副词,使用频率最低的都是构词词缀。不同之处在于,四种类型中,熟手教师的使用频率都比新手教师的使用频率高;新手教师对形容词或副词形式的使用频率高于熟手教师,其余三种形式的使用频率均低于熟手教师。通过该研究得到的教学启示有以下几点:(1)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重使用模糊限制语辅助课堂教学,尤其是新手教师,应当提升运用模糊限制语的能力,实现高效的课堂交际,提高课堂效率。(2)教师们在使用模糊限制语时,应该注意使用的多样性,充分运用到模糊限制语的各种类型与形式,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3)教师们在课堂中使用模糊限制语时,要注意在合适的语境中使用;使用的数量要适量;要多使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模糊限制语,比如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二、Why Do These Players Act Like Clowns?(高二适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hy Do These Players Act Like Clowns?(高二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1)目的论指导下的Distributed Creativity-How Blockchain Technology Will Transform the Creative Economy(Chapters 1-5)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ⅠINTRODUCTION
    1.1 Source Text Introduction
    1.2 Significance
CHAPTER ⅡTHEORY FOUNDATION AND TRANSLATION PROCESS
    2.1 Literature Review of Skopos Theory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2.1 Pre-translation
        2.2.2 In-translation
        2.2.3 Post-translation
CHAPTER Ⅲ CASE ANALYSIS
    3.1 Vocabulary Translation
        3.1.1 Amplification
        3.1.2 Omission
        3.1.3 English collocations
    3.2 Sentence Translation
        3.2.1 Converting long to short sentences
        3.2.2 Converting passive to active voice
        3.2.3 Converting static to dynamic
        3.2.4 Restructuring
    3.3 Text Translation
CHAPTER Ⅳ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4.2 Limita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ⅠSOURCE TEXT
APPENDIXⅡ TARGET TEXT

(2)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鸡西市第十九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论文基本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英语阅读与阅读教学的研究
        (一)英语阅读的研究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二、支架式教学的相关概念
        (一)支架的种类
        (二)支架的定义
        (三)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四)支架式教学的实施环节
    三、支架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支架式教学国外研究概况
        (二)支架式教学国内研究概况
    四、支架式教学在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最近发展区
    二、元认知策略
        (一)元认知计划策略
        (二)元认知监控策略
        (三)元认知调节策略
    三、建构主义
        (一)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二)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第四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一)实验法
        (二)问卷调查
        (三)访谈
    四、数据收集
    五、研究过程
        (一)实验前测阶段
        (二)实验阶段
        (三)实验后测阶段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关于学生阅读成绩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阅读成绩前测的相关分析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阅读成绩后测的相关分析
        (三)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阅读成绩前后测的相关分析
        (四)讨论
    二、有关学生阅读策略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阅读策略前问卷结果分析
        (二)实验班阅读策略前后问卷结果分析
        (三)对照班阅读策略前后问卷结果分析
        (四)实验班和对照班阅读策略后问卷结果分析
    三、访谈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
    一、对本研究的总结
    二、教学启示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发展方向
        (一)实验时间较短,实验人数较少
        (二)最近发展区的不确定性
        (三)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
        (四)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学习者自主性问卷调查
    附录B 期中考试阅读试题(前测)
    附录C 期末考试阅读试题(后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 List of Abbreviation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questions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1.4 Thesis framework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es on English reading and reading teaching
        2.1.1 Researches on English reading skills
        2.1.2 Researches on reading teaching models
    2.2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2.2.1 Definitions of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2.2.2 Models of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2.2.3 Principles of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2.2.4 Requiremen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2.3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2.3.1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2.3.2 Swain's Output Hypothesis
        2.3.3 Hymes'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2.4 Researches on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broadand in China
        2.4.1 Researches on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abroad
        2.4.2 Researches on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China
    2.5 Summary
Chapter 3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hypotheses
    3.2 Research subjects
    3.3 Research instruments
        3.3.1 Test
        3.3.2 Interview
    3.4 Research procedure
        3.4.1 Pre-experiment
        3.4.2 While-experiment
        3.4.3 Post-experiment
    3.5 A sample lesson plan with CBI in senior high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4.1 Students' skill of speculating on the author's view and attitude in readingimproved with CBI
        4.1.1 Results of speculating on the author's view and attitude of pre-test inEC and CC
        4.1.2 Results of speculating on the author's view and attitude of post-test inEC and CC
        4.1.3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on speculating on the author's view andattitude in EC
        4.1.4 Discussion
    4.2 Students' skill of understanding the main idea improved with CBI
        4.2.1 Results of understanding the main idea of pre-test in EC and CC
        4.2.2 Results of understanding the main idea of post-test in EC and CC
        4.2.3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on understanding the main idea in EC
        4.2.4 Discussion
    4.3 Students' skill of inferring the word meaning improved with CBI
        4.3.1 Results of inferring the word meaning of pre-test in EC and CC
        4.3.2 Results of inferring the word meaning of post-test in EC and CC
        4.3.3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on inferring the word meaning in EC
        4.3.4 Discuss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Bibliography
Appendices
    Appendix 1 阅读测试题(前测·上篇)
    Appendix 2 阅读测试题(前测·下篇)
    Appendix 3 阅读测试题(后测·上篇)
    Appendix 4 阅读测试题(后测·下篇)
    Appendix 5 访谈提纲
Acknowledgements

(4)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及其变化研究 ——以宜宾市四中2018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元认知的研究概述
        2.1.1 元认知的概念
        2.1.2 元认知的构成
    2.2 元理解的研究概述
        2.2.1 元理解的概念
        2.2.2 元理解监测的影响因素
        2.2.3 元理解监测的研究方法
    2.3 英语阅读的元理解研究的概述
        2.3.1 英语阅读的元理解能力发展研究
        2.3.2 英语阅读的元理解个体差异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线索通达假设
    3.2 情景模型假设
    3.3 适当迁移监测假设
    3.4 易得性假设
    3.5 锚定与调整模型假设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和工具
        4.3.1 访谈法
        4.3.2 观察法
        4.3.3 问卷调查法
        4.3.4 教育实验法
    4.4 研究过程
        4.4.1 文献查阅研究阶段
        4.4.2 调查测试研究阶段
        4.4.3 数据分析研究阶段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5.1 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现状
    5.2 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的性别差异
    5.3 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的年级变化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发现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与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2 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及其变化测试材料
附录3 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自评测量表
致谢

(6)高中英语阅读课问答式互动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0.1 Research Background
    0.2 Research Significance
    0.3 Literature Review
        0.3.1 Previous Study on Q&A Intera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0.3.2 Previous Study on Critical Thinking At Home and Abroad
    0.4 Definitions
Chapter On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1.1 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
    1.2 Constructivism Theory
    1.3 Analytical Framework
Chapter Two Research Design
    2.1 Research Questions
    2.2 Participants
    2.3 Research Instruments
        2.3.1 Classroom Observation
        2.3.2 Interview
        2.3.3 Questionnaire
        2.3.4 Lesson Analysis
    2.4 Research Procedures
Chapter Three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3.1 Finding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3.1.1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Teachers'Questions
        3.1.2 Teacher's CIC in Q&A Interaction
        3.1.3 Teacher's Feedback on Students'Answers
    3.2 Findings of Interview
        3.2.1 Teachers'Viewpoints on Question
        3.2.2 Teacher's Question Preparation and Design
        3.2.3 Teacher's Interactional Strategies
    3.3 Findings of Questionnaire
        3.3.1 Students'Expected Wait Time
        3.3.2 Students'Views on Teacher's Feedback
    3.4 Lesson Analysis:The Power of Nature
        3.4.1 Overall Teaching Process
        3.4.2 Analysis of Teaching Fragment
    3.5 Discuss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3.5.1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Questions in Q&A Interaction
        3.5.2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CIC in Q&A Interaction
        3.5.3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 Feedback in Q&A Interaction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4.2 Implications
    4.3 Limitations
    4.4 Prospects for Future Study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Sample of Recording Transcripts
Appendix Ⅱ Observation Scale
Appendix Ⅲ Interview
Appendix Ⅳ Questionnaire
Acknowledgement

(7)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课题来源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外语学习动机
        二、学习效能感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二、国内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第四节 国内外关于学习效能感的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学习效能感的研究述评
        二、国内关于学习效能感的研究述评
    第五节 国内外对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述评
        一、国外对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述评
        二、国内对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工具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量表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量表
        三、英语测试卷
    第五节 研究过程
        一、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二、英语测试成绩的收集
        三、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描述性统计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描述性统计
        三、英语成绩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不同组别间差异检验
        一、英语成绩高低分组
        二、英语学习动机水平高低分组
    第三节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一、相关分析
        二、回归分析
        三、路径分析
    第四节 讨论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整体情况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的整体情况
        三、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发现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调查问卷
附录3 高中英语测试卷一
附录4 高中英语测试卷二
附录5 高中英语测试卷三
附录6 高中英语测试卷四
附录7 英语测试成绩平均分汇总
致谢

(8)基于英语报纸阅读的“以读促写”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A Review on Reading and Writing
        2.1.1 The Definition of Reading
        2.1.2 The Definition of Writing
        2.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nd Writing
    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Newspaper Reading and Writing
        2.2.1 The Features of English Newspaper reading
        2.2.2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Newspaper Reading on Writing
    2.3 Reading-to-Write Approach
        2.3.1 Definition of Reading-to-Write Approach
        2.3.2 Process of Reading-to-Write Approach
        2.3.3 Research on Reading-to-Write Approach Abroad and at Home
    2.4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Research
        2.4.1 Input Hypothesis
        2.4.2 Output Hypothesis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Research Subjects
    3.3 Research Instruments
        3.3.1 Questionnaire
        3.3.2 Writing Tests
        3.3.3 Interview
    3.4 Reading Materials
    3.5 Research Procedure
        3.5.1 Pre-experiment Stage
        3.5.2 While-experiment Stage
        3.5.3 Post-experiment Stage
    3.6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Analysis
Chapter Four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4.1 The Main Problems in English Writing
    4.2 Effects of Reading-to-Write Approach on Students’Writing
        4.2.1 Improvement in Content
        4.2.2 Progress in Organization
        4.2.3 Changes of Languag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 of the Research
    5.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5.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Appendix Ⅱ
Appendix Ⅲ
Appendix Ⅳ
Appendix Ⅴ
Appendix Ⅵ
Acknowledgements

(9)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1.2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2.1 English Reading
        2.1.1 Definition of Reading
        2.1.2 Models of Reading
        2.1.3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2.1.4 Research on Specific Strategies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2.2 Cooperative Learning
        2.2.1 Defini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2.2.2 Five Basic Elemen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2.2.3 Method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2.3 Relevant Researches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2.3.1 Researches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Abroad
        2.3.2 Researches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hina
Chapter Ⅲ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Social Constructivism Theory
    3.2 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
    3.3 Group Dynamic Theory
    3.4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hapter Ⅳ Research Design
    4.1 Research Hypotheses
    4.2 Research Subjects
    4.3 Research Instruments
        4.3.1 Pre-test,Intermediate-test and Post-test
        4.3.2 Questionnaire
        4.3.3 Interview Outline
    4.4 Research Methods
        4.4.1 Literature Analysis
        4.4.2 Comparative Analysis
        4.4.3 Class Observation
        4.4.4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4.4.5 Interview Method
    4.5 Procedure
        4.5.1 The Division of Study Groups
        4.5.2 Role Assignment
        4.5.3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tudents’Seats
    4.6 The Teaching Cases and Teaching Design
        4.6.1 Overview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cess
        4.6.2 A Teaching Case in the EC
        4.6.3 A Teaching Case in the CC
    4.7 A Summary of the Cases
        4.7.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Samples
        4.7.2 Teaching Reflection
Chapter Ⅴ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5.1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Reading Achievement
        5.1.1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Pre-test
        5.1.2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Intermediate-test
        5.1.3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Post-test
        5.1.4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C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5.1.5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C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5.1.6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C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5.1.7 Summary
    5.2 Results of the Interview
    5.3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5.3.1 Analysis and Test of Reliabil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5.3.2 Validity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5.3.3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5.4 Analysi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Results
Chapter Ⅵ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of this Research
    6.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x
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Acknowledgements

(10)高中英语新手与熟手教师课堂模糊限制语的类型与形式使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2.1 Academic Significance
        1.2.2 Practical Significance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levant Concepts
        2.1.1 Hedges
        2.1.1.1 Definition of Hedges
        2.1.1.2 Types of Hedges
        2.1.1.3 Linguistic Forms of Hedges
        2.1.2 Novice Teachers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2.2 Theoretical Basis
        2.2.1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2.2.2 Face Theory
    2.3 Researches on Hedges Abroad and at Home
        2.3.1 Researches Abroad
        2.3.2 Researches at Home
        2.3.3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Researches
Chapter Three Research Design
    3.1 Research Aim
    3.2 Research Questions
    3.3 Research Subject
    3.4 Research Instruments
        3.4.1 Classroom recording
        3.4.2 Interview
    3.5 Research Procedure
        3.5.1 Recording
        3.5.2 Transliteration
        3.5.3 Interview
        3.5.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Analysis on the Types and Forms of Hedges Used in English Classroom Discour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4.1.1 Analysis on the Types of Hedges
        4.1.1.1 Types of Hedges Used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Discourse
        4.1.1.2 Frequency of Different Types of Hedges Used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Discourse
        4.1.2 Analysis of the Forms of Hedges Used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Discourse
        4.1.2.1 Forms of Hedges Used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Discourse
        4.1.2.2 Frequency of Different Forms of Hedge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Discourse
        4.1.3 Summary
    4.2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Types and Forms of Hedges Between Novice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4.2.1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Types of Hedges Between Novice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4.2.2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Forms of Hedges Between Novice and Experienced Teacher
        4.2.3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of Research
    5.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Reference
Appendix 1 Interview for teachers
Appendix 2 Interview corpus
Appendix 3 Class recording corpus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Why Do These Players Act Like Clowns?(高二适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目的论指导下的Distributed Creativity-How Blockchain Technology Will Transform the Creative Economy(Chapters 1-5)汉译实践报告[D]. 赵达.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鸡西市第十九中学为例[D]. 徐婉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冷双彤.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中生英语阅读元理解监测水平及其变化研究 ——以宜宾市四中2018级为例[D]. 斯燕梅. 西南大学, 2020(05)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高中英语阅读课问答式互动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D]. 宋雯雯.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7]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钟俊璇.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于英语报纸阅读的“以读促写”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D]. 王艳青.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9]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 袁巧一.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10]高中英语新手与熟手教师课堂模糊限制语的类型与形式使用对比研究[D]. 林玲.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为什么这些玩家表现得像小丑? (针对高二学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