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病的防治

姜黄病的防治

一、生姜姜瘟病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吴岩松,赵伟,檀根甲,赵凤梅,陈爱红,牛永胜,刘玉玲,陈金[1](2021)在《生姜生态栽培与施药对姜瘟病防控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噻森铜悬浮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8亿个/g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等5种对生姜姜瘟病有防治作用的杀菌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效。结果表明:在生态栽培条件下,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噻森铜悬浮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沟施+叶面施药第4次喷药后15 d对生姜姜瘟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均在99%以上,为生姜姜瘟病防治的优选药剂;8亿个/g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沟施+叶面施药第4次喷药后15 d对生姜姜瘟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77.90%~79.14%,可以作为生姜姜瘟病防控的补充药剂。在生态栽培条件下,不同处理对生姜姜瘟病的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露天栽培,防效增加率在12.11%~42.88%;生态栽培生姜的产量为62 897.55~130 732.05 kg/hm2,明显高于露地栽培生姜的产量(22 049.85~46 988.40 kg/hm2)。

刘燃,杨静,贾切,刘奕清,周弦[2](2021)在《网隔栽培法对生姜姜瘟病防治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姜瘟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被称为生姜种植产业的"癌症".本试验设计了一种"网隔栽培法",并探索其对土传姜瘟病发病率和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连续3年的田间验证,相比传统栽培法,"网隔栽培法"种植可显着降低姜瘟病的发病率,平均减少了6.08个百分点,平均防治效果达到了48.33%;同时,生姜产量平均增加了13.21%.这种"短行播种、纵横开沟、深沟隔病"的"网隔栽培法"为姜瘟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新方案,也为其他蔬菜、中药材等植物的土传病害防治提供了新的借鉴思路.

张瑞华,刘振龙,王承香,田洪霞,丁美丽,王效华[3](2021)在《不同时期用药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文中提出以安丘大姜为试材,研究姜瘟病不同发病时期施用5种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姜姜瘟病发病初期用药防治效果优于发病高峰前用药,发病初期施用姜瘟净水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 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9%、54.7%、66.7%、76.4%、72.6%;发病高峰前用姜瘟净水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 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49.4%、63.4%、73.3%、68.7%。

刘莉颍,韦士成[4](2020)在《阜阳市生姜姜瘟病防治试验》文中提出为防治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和蔓延,在阜阳市临泉县单桥镇任楼村种植大户生姜栽培区,用氯溴异氰尿酸防控姜瘟病。结果表明,用氯溴异氰尿酸防控姜瘟病,灌根次数与叶面喷雾次数越多,效果越好;使用松脂酸铜、喹啉铜及克菌丹+芽孢杆菌处理的防控效果差于使用氯溴异氰脲酸的处理。由此可见,采用氯溴异氰脲酸防控姜瘟病的效果优于国内其他现有药剂。

李祝青[5](2020)在《生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研究》文中提出现阶段,随着生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障种植产量及品质成为思考的重点。在生姜种植的过程当中,极易发生病虫害,影响到生姜产品及品质,严重的会导致绝产,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生姜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其次探讨了生姜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胡洪涛,朱志刚,杨靖钟,曹坳程,颜冬冬[6](2020)在《不同处理对高山凤头姜姜瘟病的防效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凤头姜是湖北西部山区来凤县着名的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但由于姜瘟病的流行且无经济有效的防控方法,导致其播种面积和总产值急剧下滑,姜瘟病已成为制约凤头姜产业振兴的关键因子。【目的】研究高山凤头姜姜瘟病防控技术及其对高山土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棉隆土壤消毒(T1)、生防菌34107灌根(T2)、棉隆土壤消毒联合生防菌34107灌根(T3)、中生菌素灌根(T4)、对照(T5)等5种处理对高山凤头姜姜瘟病的防控效果。同时,提取了上述处理土壤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结果】在所有处理中,以T3处理对凤头姜姜瘟病的防效最好(96.1%),高于T1(86.5%),且显着高于T2(75.2%)和T4(54.8%)(P<0.05)。产量和纯收入以T3为最高,其次为T1、T2和T4,而T5产量和纯收入最低且纯收入为负值。高通量测序共获得608 070条高质量的16S rRNA基因序列,简并后得到9 243个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各处理土壤细菌在门水平群落结构与对照非常相似,但部分分类单元丰度发生较大改变。土壤细菌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T1-T4处理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显着高于T5 (P<0.05),而除T2处理外,其余3个处理Chao1指数均显着高于T5(P<0.05);ACE指数以T3处理最高,高于T1和T4处理、显着高于T2和T5处理(P<0.05)。相比T5,总共25个门水平的OTU丰度发生显着改变(P<0.05),且大部分丰度有所增加;总共有159个属水平的OTU发生显着性改变(P<0.05),其中50.9%在4个处理中均发生显着性改变,仅有少数OTU在单个处理中改变显着性。丰度前10的属中,植物病原菌所属的雷尔氏菌属(Ralstonia)和软腐菌属(Pectobacterium)丰度在T1-T4中均显着下调(P<0.05),而有益菌,如芽孢杆菌属(Gemmatimonas)、放线菌(Jatrophihabitans)等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细菌OTU共映射到6 055个KEGG功能通路,其中与亚硝酸盐还原酶相关的通路在4处理中均显着下调(P<0.05),与氮固定相关的通路则不同程度上调,与一氧化二氮还原酶相关的通路在T3和T4处理中下调而在T1和T2处理中上调。KEGG功能通路富集到41个代谢通路模块,其中与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丰度最高,且大部分在T3处理中丰度最高。【结论】棉隆土壤消毒联合生防菌34107处理能有效控制高山凤头姜姜瘟病,同时能增加土壤细菌微生态多样性和有益菌丰度,本研究为高山土壤微生态修复及重建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杨凌云,谭辉[7](2019)在《农药领域发明专利中“简单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和证明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化学领域发明技术效果的确认通常需要依赖于实验数据,而实验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会影响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和证明力。本文从农药领域发明专利具体情况出发,阐述了农药专利一般需要证明的技术效果种类,并结合农药实验所具有的特点和一般的要求,进一步分析了实验条件和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再依据案例分析了农药领域"简单实验数据"的表现形式,以及不同类型"简单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和证明力的差别。最后,总结了农药领域基于"简单实验数据"进行事实认定和创造性评价的不同观点和建议。

王永存,王向东,付丽军,闫红波,高桂芹[8](2019)在《田间筛选防治姜瘟病的药剂与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分析姜瘟病发生时间与当时气候因素(温度、降雨量)的相关性,确定姜瘟病防控关键时期。选取市场上常用于防治姜瘟病的几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最佳药剂。经多年的试验示范,筛选出了对姜瘟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20%噻菌铜悬浮液、46%氢氧化铜分散剂。并提炼出一套较完整的姜瘟病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效果显着。

柳听辉[9](2019)在《硒等矿物元素对临泉县生姜姜瘟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生姜姜瘟病在生姜的生产中一直都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病害,且一旦发生稍有不慎,即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是一种较难防治的经由土壤传播的细菌病害。硒虽不是植物所必需的元素,但作为有益元素已被广泛认可;硼是植物正常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锰作为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锌也是植物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近些年来,通过世界各地诸多学者的研究,它们对于提高植物的抗性,或者促进植物的生长等都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探究调控临泉县生姜姜瘟病的方法,本文以临泉县当地发生姜瘟病的生姜为样本进行生姜姜瘟病原菌的分离,并探究使用不同浓度硒硼锰锌对病原菌的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安全有效低毒低残留绿色防控技术,调控临泉县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为临泉县生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硒浓度小于1.0×10-3mol/L时,对姜瘟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缓慢增加,当硒的浓度达到1.5×10-3mol/L时抑制作用开始趋于稳定。锰和锌对姜瘟病原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增加浓度抑制效果增强,当锰的浓度增加到2.5×10-3mol/L时抑制作用开始趋于稳定,之后增加锰的浓度抑制率只有小幅度的增长。锌对姜瘟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提升而缓慢增强,当浓度达到5.0×10-3mol/L时抑制率达到24.41%,锰和锌姜瘟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元素浓度,抑制效果也只有小幅度的上升。硼对姜瘟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强而加强,当浓度为2.0×10-3mol/L时抑制效果提升最明显,在2.5×0-3mol/L时的抑制效果与3.0×10-3mol/L时接近,硼对姜瘟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相对于锰和锌强。(2)经300mg/kg锰、500mg/kg的锌处理后,对姜瘟病原菌细胞内的POD、SOD、CAT的活性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姜瘟病原菌的生长,低浓度的锰会促进孢子的萌发,使病害发生更严重,而当其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会破坏细细胞内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酶活性;而经过3mg/kg的硒、90mg/kg的硼处理后,姜瘟病原菌细胞内的POD、CAT、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表明锰硼锌硒可以通过降低细菌胞内POD、CAT、SOD的活性,从而影响姜瘟病原菌的活性氧代谢系统,加强了膜脂过氧化,从而达到了抑制姜瘟病原菌生长的效果可见硼、硒对姜瘟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较明显。

杜海霞[10](2019)在《汉中盆地生姜发展现状及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发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陕西汉中的南郑、勉县、城固等县生姜种植现状及姜瘟病发生情况调查,对当前本地区生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化肥的施用量过大,增加了姜瘟病的发病率,导致了生姜产量的降低,严重制约了生姜产业发展。总结了当地生姜生产中能增加生姜产量、降低姜瘟病发病率的施肥方式,在南郑县开展了有机肥不同用量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影响、不同有机肥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影响两个肥效试验。通过有机肥不同用量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增施100%复合微生物肥对生姜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33.9%,对姜瘟病防效最好,平均病株率最低为0.47%。通过不同有机肥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比不施肥生姜平均出剑数多1.7个、平均发病率低8.3%、亩增产857.6kg,增产率为60.1%。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有机肥、农家肥,都能够增加生姜产量,减轻姜瘟病发病率,但复合微生物肥对生姜的增产效果最好,对姜瘟病的防效也最强。综合认为,汉中地区生姜种植中化肥施用量过大,减少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生姜产量,降低姜瘟病发病率,即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增施100%复合微生物肥,生姜增产最高,姜瘟病发病率最低,经济效益最好。因此,在汉中种植生姜,建议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选择增施100%复合微生物肥作为最佳施肥方式。该施肥方式下种植效益达到最佳。

二、生姜姜瘟病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姜姜瘟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生姜生态栽培与施药对姜瘟病防控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姜地基本情况及气象资料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施药方法和时间
    1.5 栽培管理
        1.5.1 生态栽培管理。
        1.5.2 露天栽培管理。
    1.6 调查统计内容及方法
        1.6.1 药效调查。
        1.6.2 产量调查。
    1.7 对生姜安全性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2.2 防效
    2.3 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2)网隔栽培法对生姜姜瘟病防治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数据调查和测定
    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网隔栽培法”对生姜姜瘟病发病率的影响
    2.2“网隔栽培法”对生姜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不同时期用药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3.1 发病初期用药。
        1.3.2 发病高峰期用药。
    1.4 调查方法
        1.4.1发病初期用药效果调查。
        1.4.2 发病高峰期用药效果调查。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初期用药效果
    2.2 发病高峰前用药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4)阜阳市生姜姜瘟病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4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姜瘟病的防控效果
    2.2 对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严格选地,实施轮作
    3.2 土壤处理,姜种消毒
    3.3 科学施肥,合理灌溉
    3.4 适时搭架,控制温光
    3.5 选准药剂,提前预防

(5)生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姜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分析
    1.1 姜瘟病
        1.1.1 发生症状
        1.1.2 防治药剂
    1.2 姜炭疽病
        1.2.1 发生症状
        1.2.2 防治药剂
    1.3 生姜斑点病
        1.3.1 发生症状
        1.3.2 防治药剂
2 生姜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探讨
    2.1 姜螟
        2.1.1 发生症状
        2.1.2 防治药剂
    2.2 甜菜夜蛾
        2.2.1 发生症状
        2.2.2 防治药剂
    2.3 小地老虎
        2.3.1 发生症状
        2.3.2 防治药剂
3 结语

(6)不同处理对高山凤头姜姜瘟病的防效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试验处理
    1.4 结果调查
    1.5 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
    1.6 数据分析
    1.7 土壤细菌多样性计算
    1.8 土壤细菌功能预测
    1.9 统计学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生姜青枯病防效、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2.2 高通量测序与OTU划分与鉴定
    2.3 不同处理对土壤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功能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7)农药领域发明专利中“简单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和证明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农药生物活性实验的特点和要求
    1.1 农药生物活性实验的特点
        (1)实验对象为生物体,容易产生误差
        (2)可重复性差,难以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
    1.2 农药生物活性实验的要求
2 农药领域“简单实验数据”的表现形式和证明力分析
    2.1 断言性数据
    2.2 实验条件和方法严重缺失,仅给出实验结果
    2.3 记载了部分实验条件和方法,但是缺乏其他必要的实验信息
3 如何基于“简单实验数据”进行事实认定和创造性评价
4 总结

(8)田间筛选防治姜瘟病的药剂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1.2.2 姜瘟病防控关键时期的确定
        1.2.3 防控姜瘟病生物制剂的筛选
        1.2.4防控姜瘟病化学药剂的筛选
        1.2.5 综合防治方法示范
2 结果与分析
    2.1 姜瘟病防控关键时期的确定
    2.2 不同生物菌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
    2.3 不同化学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
    2.4 示范结果
3 小结

(9)硒等矿物元素对临泉县生姜姜瘟病原菌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生姜
        1.1.1 生姜简介
        1.1.2 主要功效
        1.1.3 生姜姜瘟病
        1.1.3.1 病原菌的致病机理
        1.1.3.2 防治方法
    1.2 硒
        1.2.1 硒在自然中的分布
        1.2.2 硒元素在植物体内分布规律的研究
        1.2.3 硒肥
        1.2.4 硒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3 硼
        1.3.1 提高抗病性机理
        1.3.1.1 参与生物膜的形成
        1.3.1.2 诱导细胞产生抗性
        1.3.1.3 诱导细胞产生抗性内含物
        1.3.2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1.4 锰
    1.5 锌
2 引言
    2.1 临泉县生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2 硒、硼、锰、锌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样本的采集、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3.2.2 硒、硼、锰、锌对生姜姜瘟病原菌在NA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影响
        3.2.3 硒、硼、锰、锌对生姜姜瘟病原菌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3.2.3.1 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
        3.2.3.2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3.2.3.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
        3.2.4 大田生姜施硒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生姜姜瘟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
    4.2 硒、硼、锰、锌对生姜姜瘟病原菌在NA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影响
    4.3 硒、硼、锰、锌对生姜姜瘟病原菌细胞内POD、CAT、SOD的影响
    4.4 大田生姜施硒试验
5 讨论
    5.1 硒、硼、锰、锌对姜瘟病原菌在NA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影响
    5.2 硒、硼、锰、锌对姜瘟病原菌细胞内POD、CAT、SOD的影响
    5.3 大田生姜施硒试验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汉中盆地生姜发展现状及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世界生姜发展概况
    1.2 我国生姜发展概述
        1.2.1 生姜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2.2 国内生姜发展现状
        1.2.3 国内生姜的生产现状
        1.2.4 国内生姜发展前景
    1.3 生姜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价值
        1.3.1 生姜的生物学特征
        1.3.2 生姜的营养学价值
    1.4 姜瘟病对生姜的影响
        1.4.1 姜瘟病概述
        1.4.2 姜瘟病的危害
        1.4.3 目前国内对姜瘟病的研究
        1.4.4 减量施肥对生姜产量及对姜瘟病的影响
    1.5 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汉中盆地生姜生产现状调查
    2.1 汉中生姜发展历史
    2.2 汉中盆地生姜基本现状
        2.2.1 汉中盆地生姜生产现状
        2.2.2 汉中盆地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2.3 汉中盆地生姜地域生产环境特点
        2.3.1 气候条件温和
        2.3.2 生态环境较好
        2.3.3 土质适宜,排灌方便
    2.4 汉中盆地生姜生产存在的问题
        2.4.1 生姜种植水平参差不齐,产量较低
        2.4.2 品种混杂无更新,被外地生姜品种冲击
        2.4.3 姜瘟病发生严重,导致生姜产量严重减产
        2.4.4 价格高低起伏,严重影响了姜农的积极性
    2.5 汉中盆地生姜发展建议
        2.5.1 积极开展本地生姜品种组培研究,发展壮大本地生姜品种
        2.5.2 加大姜瘟病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培训
        2.5.3 规范化种植,提高生姜产量
        2.5.4 加强市场流通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章 有机肥施用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的影响
    3.1 试验区概况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点
        3.2.2 品种选择
        3.2.3 苗田选择
        3.2.4 试验设计
    3.3 试验管理
        3.3.1 选种
        3.3.2 播种
        3.3.3 肥料管理
        3.3.4 病虫害防治
        3.3.5 采收
    3.4 测定项目及方法
        3.4.1 生姜株高的测定
        3.4.2 生姜出箭数测定
        3.4.3 生姜姜瘟病发病率的测定
        3.4.4 生姜死亡率的测定
        3.4.5 生姜产量的测定
    3.5 数据处理
    3.6 结果与分析
        3.6.1 有机肥不同用量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的影响的试验
        3.6.2 不同有机肥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的影响的试验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有机肥不同用量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的影响的试验
        4.1.1 不同施肥量对生姜出箭率、病株数、病株率、产量的影响
    4.2 不同有机肥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的影响的试验
        4.2.1 不同有机肥对生姜株高、出箭数的影响
        4.2.2 不同有机肥对生姜姜瘟病发病率、植株死亡率、产量的影响
    4.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生姜姜瘟病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生姜生态栽培与施药对姜瘟病防控效果研究[J]. 吴岩松,赵伟,檀根甲,赵凤梅,陈爱红,牛永胜,刘玉玲,陈金. 现代农业科技, 2021(19)
  • [2]网隔栽培法对生姜姜瘟病防治及产量的影响[J]. 刘燃,杨静,贾切,刘奕清,周弦. 植物医生, 2021(01)
  • [3]不同时期用药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J]. 张瑞华,刘振龙,王承香,田洪霞,丁美丽,王效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1(04)
  • [4]阜阳市生姜姜瘟病防治试验[J]. 刘莉颍,韦士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7)
  • [5]生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研究[J]. 李祝青. 农家参谋, 2020(15)
  • [6]不同处理对高山凤头姜姜瘟病的防效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 胡洪涛,朱志刚,杨靖钟,曹坳程,颜冬冬.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6)
  • [7]农药领域发明专利中“简单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和证明力分析[J]. 杨凌云,谭辉.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9(S2)
  • [8]田间筛选防治姜瘟病的药剂与方法[J]. 王永存,王向东,付丽军,闫红波,高桂芹. 农业灾害研究, 2019(03)
  • [9]硒等矿物元素对临泉县生姜姜瘟病原菌生长的影响[D]. 柳听辉.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10]汉中盆地生姜发展现状及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生姜产量及姜瘟病发生的影响[D]. 杜海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标签:;  ;  ;  

姜黄病的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