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mas系统的在用汽油车排放暂态加载简易工况检测方法

基于Vmas系统的在用汽油车排放暂态加载简易工况检测方法

一、基于Vmas系统的在用汽油车排放检测瞬态加载简易工况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丹婷[1](2020)在《基于多源数据的小客车空气污染排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客车因快捷、舒适、私人化,能够实现门到门出行的特点,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替代。伴随着不断增长的非营运小客车(私家车、公务车等)使用需求,与私家车购车摇号、限行政策实施、避免特殊时期(雾霾、疫情等)长时间户外暴露等健康因素考虑而诱导的营运小客车(出租车、网约车等)出行需求的增长,小客车总出行量将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由此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不可忽视。非营运小客车,由于数量多、不可避免的通勤需求使之成为交通污染排放的主要车型;营运小客车,由于日均行驶里程明显高于其他车型,频繁加减速及无运营效益的空驶状态,使其人均空气污染排放很高。因此,控制小客车排放成为减少交通排放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空气污染,提升环境质量的有效方法。控制小客车空气污染排放的首要问题是测算小客车排放水平,其次是探索排放及变化的深层原因。早期小客车排放测算采用小样本车辆进行实验室或道路运行测试,直接监测运行状态与污染物排放。随着监测仪器及测量方法的更新,加之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兴起,基于小客车轨迹大数据的出行研究迅速发展,并结合图像可视化,为小客车排放研究创造了基础数据与视觉平台,使排放测算更加准确且能表征整体排放水平,不因样本容量及抽样问题而产生误差。对于排放的深层原因,现有研究主要针对运行工况等微观影响因素,与出行者感受最直接的宏观因素——交通状态涉及很少。因此,论文围绕小客车空气污染排放问题,以多源数据驱动为导向,采用软件模拟、道路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方法,重点研究营运与非营运小客车的运行特性、污染物排放因子及排放总量的测算,并挖掘排放及其变化的深层原因,即交通状态与排放的关系。研究工作主要包括:首先,研究小客车出行需求及空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人口、经济、能源及交通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模型,建立小客车与空气污染的关系,刻画小客车数量对环境空气污染的贡献因子。研究表明,小客车数量对空气污染的贡献程度仅次于经济影响,揭示小客车排放的严重性与测算的必要意义。然后,针对营运小客车与非营运小客车的运行及排放差异,论文分别对其进行排放测算研究。对于营运小客车,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轨迹数据刻画运行状态,并以平均速度为纽带,使用MOVES(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软件进行本地化排放模拟,建立基于GPS原始数据的MOVES中观平均速度排放测算法与微观平均速度测算法。研究结果证实了载客状态与空驶状态的运行特性及排放水平存在差异,且存在显着的工作日-非工作日模式差异。其次,对营运小客车GPS原始数据进行速度重建,以获取逐秒速度,构建基于GPS速度重建的MOVES微观工况排放测算法和机动车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VSP)分布排放测算法。研究表明,车辆排放有明显的高峰时段,晚高峰排放水平高于早高峰,且不同状态不同日期类型的排放因子有所差异。上述四种营运小客车排放测算方法所得结果各不相同,其中中观测算排放因子最高,微观平均速度法高于微观工况法。针对非营运小客车,进行城市隧道测试,通过实测隧道出入口的污染物浓度反推混合车辆排放水平,进而推算各车型排放因子。同时,使用基于底盘测功机的简易瞬态加载法对试验车辆进行排放监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K-平均聚类进行车辆分类,分别对低排放、中排放与高排放非营运小客车进行微观运行工况与排放特性研究。并且,进行基于隧道测试结果的简易瞬态加载法相对误差的分析。研究发现,营运小客车的排放因子显着高于非营运小客车,验证了分别测算两类车型的必要性。车辆在加速阶段排放急剧增加且波动性强,与运行工况息息相关;简易瞬态加载法聚类的中排放车辆更接近于本地道路实际运行车辆。综上,两种方法的融合能够较全面地揭示排放的中观与微观特征。最后,对比分析各测算方法,提出基于GPS重建速度、隧道测试、交通路边站、道路信息等多源数据的小客车排放总量测算法。通过环城南路路段的案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研究对象、交通运行数据等情况综合运用各方法,基于多源数据类型,耦合多元信息,进行更为准确的本地化交通排放测算。同时,以平均速度为纽带,考虑交通状态指标,通过排放因子-平均速度关系建模、交通状态改善的减排效益测算、排放量与交通运行指数(Traffic Performance Index,TPI)趋势分析,揭示交通状态对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污染物排放因子随速度增加,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至逐渐平稳,高速区又逐渐增长的趋势。并且,交通状态改善具有显着的减排正效益,小客车排放量也随TPI增加而增大,上述结果均表明缓解交通拥堵有利于减少小客车污染物排放,揭示了排放及其变化的驱动影响及交通管控的必要性。

李东江[2](2019)在《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简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内外汽车燃料资源日益枯竭和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逐渐开始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汽车,如氢发动机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等,以期能够降低对燃油的消耗和减少尾气排放。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铅化合物、二氧化碳(CO2)、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及颗粒物等,会对人体及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目前,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检测标准,如果采用的尾气检

刘嘉[3](2017)在《中国在用车排放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我国的机动车排放控制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机动车的排放控制,除不断提高排放标准,降低新生产车辆的排放外,对在用车的排放控制更不容忽视。有效的在用车排放测试方法是发现高排放车辆,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基于我国正在实施的在用车排放标准,结合各地方各省市检测结果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出了在用车检测标准的修改建议。同时根据我国机动车发展现状、技术水平和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现状,提出了新增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的建议,以更好的满足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要求。通过对ASM和VMAS法检测结果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对于国Ⅰ前车辆,VMAS检测法对高排放车的识别率略高于ASM检测法。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趋于相同,两种方法对识别高排放车辆具有相同的效果。ASM方法中的两个测试工况ASM5025和ASM2540的测试结果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因此两个测试工况可以简化为一种工况——ASM5025工况,以提高ASM法的检测效率。研究发现,使用遥感法测量实际道路上车辆VSP位于[-5,14]区间内时,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相对稳定,这与美国EPA标准中推荐的[3,22]有着相同的范围宽度,但对中国实际道路车辆,该范围比[3,22]的区间范围涵盖更多的车辆,拓宽了遥测车辆的适用范围。满足不同排放标准的车辆所对应的不同排放污染物,其VSP总排放稳定区间略有差异。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总排放稳定VSP区间逐渐增加。根据研究结果,对遥感测量标准提出两种建议方案。一是对于所有待检车辆,采用统一的新VSP区间,即[-5,14]。这种方案不需要更改遥感设备,适用性强。二是对于满足不同排放标准的车辆和污染物种类,采取差异化的VSP判定区间,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化的提高遥感排放测试数据得有效性。实际道路驾驶排放测试(RDE)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汽油车,与实验室内测量相比,实际道路驾驶条件下的CO、NOx排放高于实验室认证实验结果,部分PFI发动机汽油车在实际道路条件下的PN排放高于认证实验结果,轻型柴油车实际道路驾驶条件下NOx排放与实验室测量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我国轻型车和重型车OBD系统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已经基本具备将OBD测试纳入到在用车排放检测的条件,对210辆国Ⅲ国Ⅴ排放标准的在用轻型车,进行OBD检测结果和新车I型检测结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OBD检测结果与新车I型检测结果相同的车辆数为174次,占总样本数的82.8%,目前的OBD系统信息基本能够反映出在用车的排放水平,可作为在用车排放检测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在用柴油车实际NOx排放严重的现实,提出了对在用柴油车实施NOx排放检测的建议。柴油车整车实验和柴油机台架模拟实验结果都表明:在用柴油车加载减速测量工况适合进行在用柴油车的NOx排放检测。综合柴油机排放认证工况数据、检测场加载减速工况实测数据以及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排放的NOx测试结果,建议将国IV(及以上)柴油车的NOx排放限值设定在800-1000ppm左右。提出了对进行DPF改造后柴油车排放控制效果的检测方法和评价体系建议,提出采用功效系数法评价改造后的减排效果,无需对各项污染物指标分别制定限值,以便于进行测试和评价。

胡鸿飞[4](2017)在《南京市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与检测标准工况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动车的行驶工况对机动车的排放特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对比南京市市区道路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与检测标准工况在工况特征和排放特性上的差异水平,以南京市轻型汽油车为对象,采用车载排放测试技术和底盘测功机测试对南京市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和检测标准工况进行排放测试,深入分析了实际行驶工况和检测标准工况的排放特征差异。首先,本文利用SEMTCHE-DS搭建车载道路测试系统,对南京市区内不同等级道路上高峰和平峰时轻型车的行驶工况进行实测,得到44186组数据,利用这些工况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快速聚类分析法构造了一个总时间长为1172s的南京市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行驶速度在0~76.28km/h内,加速度在-2.72~2.05m/s2内,合成的行驶工况与道路实际工况特征参数的总平均相对误差为19.75%,在20%以内,基本可以代表南京市轻型车的实际运行状况。其次,将构造出的南京市实际行驶工况与检测标准工况进行对比,在基于工况过程和特征参数的对比中发现:在实际工况与检测工况对比中,实际行驶工况的工况时间和行驶里程最长,速度和加速度最大,加、减速次数频繁,ASM工况和VMAS工况均为匀加速和匀减速,整体工况过程较为简单,其中VMAS工况的行驶距离最短;在实际工况与标准工况对比中,WLTC工况的工况时间和行驶里程最大,速度分布范围最广也最均匀,而实际行驶工况与NEDC工况的持续时间和行驶里程相差不大,同时,实际行驶工况的平均速度最小但加速度最大,WLTC工况和实际行驶工况的加减速变化无规律,而NEDC工况的速度和加速度都呈线性变化。最后,利用底盘测功机测试技术对轻型车在实际行驶工况和检测标准工况进行尾气排放测试,对各工况下的排放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从整体工况、行驶模式、速度和加速度等因素深入剖析了 CO2、CO、NOx和HC四种污染物气体在各类工况下的排放特性:三类工况下的排放速率随着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相似,在加速模式下CO2、CO和NOx的排放速率最大,怠速模式下最小,而在实际行驶工况和NEDC工况下HC的排放速率在怠速模式下最大,在实际行驶工况下CO2、CO和NOx的排放速率比检测工况的高1.1~2.2倍,CO2和CO的排放因子是检测工况的0.3~0.8倍;NEDC工况下CO2、CO、和HC的平均排放速率和排放因子是实际行驶工况的1.8~2.75倍,但实际行驶工况下NOx的平均排放速率和排放因子是NEDC工况下的1.25~1.5倍。

张雪莉,蔺宏良[5](2013)在《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放监控方法及分析比较》文中指出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汽车保有量已达1.2亿辆。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长给国家的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实行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于机动车污染治理、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要求,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放监控采用双怠速法,在机动车保有量大、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也可采用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及简易瞬态工况法这三种简易工况法之一。各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在用汽车排放监控方

朱传勇[6](2012)在《点燃式发动机在用轻型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在用轻型汽车排放标准严重落后于新车排放标准的发展,不利于我国防治日趋严重的机动车排放污染。开展点燃式在用轻型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分析研究,可以了解我国点燃式在用轻型汽车的排放现状,促进我国在用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以HJ/T240-2005《确定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原则和方法》为基础,以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放的实测数据为重要参考,分析了简易工况法下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与累积频率的关系,利用数理统计改进和创新了我国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方法,提出了我国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修订建议,并分析了不同车龄的车辆对排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简易工况法测试中车辆的NO排放浓度从低到高的分布相比CO和HC分布较为均匀,而CO和HC排放浓度大多集中在低浓度区,表明测试车辆的NO排放浓度对于简易工况法排放检测合格与否起到主导作用。(2)对于国1前车辆,建议在曲线斜率为1的切点对应的累积频率与其减10%的区间内确定CO和HC排放限值;对于国1~国4车辆,建议在曲线斜率为1的切点对应的累积频率与其加10%的区间内确定CO和HC排放限值。(3)对于重点地区,建议将国1前、国1/国2和国3/国4车辆的简易工况法排放达标率分别设定为45%、75%和90%;对于一般地区,建议将国1前、国1/国2和国3/国4车辆稳态工况法排放达标率分别设定为65%、85%和94%。(4)基于上述结论,建议在先确定CO与HC排放限值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排放阶段不同基准质量分类的车辆简易工况达标率来确定NO排放限值的方法,研究制定在用轻型汽车的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5)对于重点地区,推荐的国1前、国1/国2和国3/国4车辆简易工况法NO排放限值相比HJ/T240-2005中对应的排放限值分别降低了40%、40%和50%左右;对于一般地区,推荐的国1前、国1/国2和国3/国4车辆简易工况法NO排放限值相比HJ/T240-2005中对应的排放限值分别降低了5%、10%和30%左右。(6)国1前车辆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随车龄变化较稳定,车龄为9-21年的国1前车辆CO、HC和NO平均排放浓度变化区间分别为0.9%~1.3%、115ppm~165ppm和890ppm~1450ppm;而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车龄为2-11年的国1/国2车辆的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随车龄的增长呈指数增长趋势。

吴晓林[7](2012)在《在用汽油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检测和标准修订》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汽车正在迅速的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但是,汽车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机动车污染越来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为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各国不断对在用汽车的排放限值加严,并逐步研究更为有效的排放检测和控制方法。简易工况法是一种新的科学有效的在用汽车排放检测方法,其检测识别率是无负荷检测法的45倍,有利于环保部门对机动车排放定期检测实施有效监管。简易工况法是机动车排放污染定期检测的一次重大技术升级,应该积极推广实施。本文以全面掌握陕西省各地在用汽车排放检测和控制基本情况,推广和完善陕西省在用汽车排放污染物简易工况法检测为研究目标。在收集和分析咸阳市1092辆汽油车HC、CO和NO简易工况法检测数据的基础上,使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Service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统计分析软件挖掘出CO、HC、NO的排放平均值和合格率与车龄等数据中的信息,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并用Origin绘制出相应的回归曲线,然后通过陕西省地方标准预测出汽油车污染物排放超标的年限及所对应年限汽油车排放合格率,并提出了陕西省地方标准中限值的合理性。为便于地方标准的修订,本文将被检车辆按基准质量不同分析其排放检测结果,并根据排放限值的修订方法提出ASM5025工况下部分限值的修订结果,旨在为地方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机动车简易工况法排放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检测机构、车主、维修站、环保及监督管理部门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推进简易工况法排放检测不断完善的建议。

林峰,严瑾,王凯[8](2011)在《检测标准对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介绍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严重危害和国内外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标准的发展历程,分析几种不同检测标准的原理、优缺点,阐述了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标准的发展对控制机动车排放的作用。

周菊,闵永军[9](2010)在《在用轻型汽车燃油消耗测试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碳平衡法和Vmas系统的汽车燃油消耗测试方案,即通过Vmas系统测得汽车尾气中CO2、CO和HC的排放质量,再根据碳平衡原理计算消耗的燃油量;根据这一方案设计和开发了汽车燃油消耗测试系统,并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测试系统软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在用车燃油消耗量非嵌入检测的目标,满足在用车燃油消耗测试要求。

李允平,刘泽砚,梅家强[10](2008)在《在用汽油车排放检测方法及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在用汽车排放污染物现行的几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所需要的检测设备进行了论述,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二、基于Vmas系统的在用汽油车排放检测瞬态加载简易工况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Vmas系统的在用汽油车排放检测瞬态加载简易工况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源数据的小客车空气污染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小客车GPS数据应用综述
        1.2.2 小客车排放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3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客车排放与空气污染
    2.1 小客车出行需求与排放
        2.1.1 小客车数量与需求
        2.1.2 小客车空气污染排放
    2.2 小客车与空气污染关系模型
        2.2.1 基于STIRPAT的基础模型
        2.2.2 模型求解方法
        2.2.3 模型指标选取
    2.3 案例分析
        2.3.1 研究区域
        2.3.2 空气污染指标
        2.3.3 空气污染影响分析数据来源
        2.3.4 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
        2.3.5 模型估计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PS平均速度的营运小客车排放测算研究
    3.1 基于GPS平均速度与MOVES的营运小客车排放测算思路
        3.1.1 研究思路
        3.1.2 MOVES核心理论
    3.2 GPS数据处理
        3.2.1 预处理过程
        3.2.2 预处理方法
        3.2.3 运行特征计算
        3.2.4 案例分析
    3.3 基于GPS平均速度的营运小客车MOVES中观排放测算
        3.3.1 中观排放测算
        3.3.2 中观排放测算结果
    3.4 基于GPS平均速度的营运小客车MOVES微观排放测算
        3.4.1 微观平均速度法排放测算
        3.4.2 微观平均速度法排放测算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PS速度重建的营运小客车排放测算研究
    4.1 研究思路
    4.2 GPS数据速度重建
        4.2.1 速度重建模型
        4.2.2 速度重建模型标定
        4.2.3 模型验证
    4.3 基于GPS速度重建的MOVES微观运行工况法排放测算
        4.3.1 微观工况法排放测算
        4.3.2 微观工况法排放测算结果
    4.4 基于速度重建的营运小客车VSP分布排放测算
        4.4.1 营运小客车VSP分布
        4.4.2 基于速度重建与VSP分布的排放测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隧道测试和简易瞬态加载的非营运小客车排放测算研究
    5.1 研究思路
    5.2 隧道测试法
        5.2.1 隧道测试原理
        5.2.2 测试方法
        5.2.3 测试结果
        5.2.4 对比分析
    5.3 简易瞬态加载试验
        5.3.1 试验原理
        5.3.2 试验方法
        5.3.3 试验结果
        5.3.4 结合隧道测试结果的试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小客车排放与交通状态关系研究
    6.1 研究思路
    6.2 交通状态计算
        6.2.1 交通状态等级
        6.2.2 道路交通运行指数
    6.3 基于多源数据的小客车排放计算
        6.3.1 本地隧道测试有效性验证
        6.3.2 各排放测算方法对比
        6.3.3 基于多源数据的小客车排放总量测算与验证方法
        6.3.4 案例分析
    6.4 小客车排放与交通状态
        6.4.1 排放因子与平均速度关系
        6.4.2 排放因子与交通状态关系
        6.4.3 排放量与TPI关系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2)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实施情况
2 常用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方法解析
    2.1 无负荷检测法
        2.1.1 怠速法
        2.1.2 双怠速法
        2.1.3 怠速法和双怠速法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1.4 自由加速法
    2.2 有负荷检测法
        2.2.1 稳态工况法 (ASM)
        2.2.2 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
        2.2.2. 1 IM240瞬态工况法和IG240简易瞬态工况法
        2.2.2. 2 IM195瞬态工况法和IG195简易瞬态工况法
        2.2.3 ASM和VMAS的比较
        2.2.4 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 (Lug Down) 法
        2.2.5 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工况法
    2.3 遥感检测法

(3)中国在用车排放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在用车排放检测技术现状
        1.2.1 怠速法与简易工况法
        1.2.2 遥感测试法
        1.2.3 实际道路排放(RDE)测试法
        1.2.4 车载诊断系统(OBD)测试法
    1.3 在用高排放车辆改造现状
        1.3.1 国外高排放柴油车改造
        1.3.2 我国高排放柴油车改造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在用汽油车简易工况法研究
    2.1 简易工况检测方法
        2.1.1 稳态工况法(ASM)
        2.1.2 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
    2.2 ASM方法的改进研究
        2.2.1 ASM测试工况改进研究
        2.2.2 ASM限值改进研究
    2.3 ASM和 VMAS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研究
        2.3.1 合格率分析
        2.3.2 排放均值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动车道路遥感检测法的应用研究
    3.1 遥测法原理及采集数据方案
        3.1.1 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原理
        3.1.2 北京市遥测数据采集
    3.2 北京市道路行驶车辆遥测法评估
        3.2.1 机动车比功率
        3.2.2 基于实际道路遥测结果的VSP分析
    3.3 遥感法与简易工况法的相关性研究
        3.3.1 遥测法与简易工况法合格率判别对比试验
        3.3.2 遥测法平均值与简易工况法对比
    3.4 遥感检测法的改进建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轻型车实际道路排放(RDE)研究
    4.1 RDE实验的基本要求
    4.2 RDE测试设备条件
    4.3 RDE测试车辆
    4.4 RDE的数据处理方法
        4.4.1 窗口划分
        4.4.2 窗口正常性的判定
        4.4.3 行程完整性和正常性判定
        4.4.4 排放因子的确定
    4.5 汽油车气态污染物排放结果分析
    4.6 柴油车气态污染物排放结果分析
    4.7 颗粒物数量排放结果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在用车OBD系统现状和应用研究
    5.1 OBD检测及排放测试设备
        5.1.1 OBD检测设备及测试方法
        5.1.2 整车排放测试设备及方法
    5.2 轻型车OBD应用状况
        5.2.1 轻型车样本情况
        5.2.2 轻型车OBD结果分析
    5.3 重型车OBD系统应用现状
        5.3.1 重型车样本情况
        5.3.2 重型车结果分析
    5.4 基于OBD信息进行检测排放的可行性研究
        5.4.1 OBD检测和新车I型检测合格率对比研究
        5.4.2 基于OBD信息进行排放检查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在用柴油车NO_χ排放检测的可行性研究
    6.1 在用柴油车NO_χ排放测量设备
        6.1.1 设备基本要求
        6.1.2 在用柴油车NO_χ排放测量设备可行性
    6.2 检测场的实际柴油车NO_χ排放测量研究
    6.3 柴油机台架模拟实验的柴油车NO_χ排放研究
        6.3.1 使用老化后的SCR催化器的实验
        6.3.2 使用新的SCR催化器的实验
    6.4 在用柴油车NO_χ排放检测限值研究
    6.5 重型柴油车OBD系统监督检查建议
    6.6 重型柴油车SCR系统尿素水溶液监管建议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在用柴油车DPF改造后的评价方法研究
    7.1 柴油车颗粒物减排技术
    7.2 基于PEMS的在用改造柴油车排放测试
        7.2.1 PEMS测试系统及评价方法
        7.2.1.1 PEMS测试系统
        7.2.1.2 在用改造柴油车改造效果评价方法
        7.2.2 公交车改造试验
        7.2.2.1 试验车辆及方案
        7.2.2.2 CDPF改造方案
        7.2.2.3 DOC+CDPF改造方案
        7.2.2.4 Burner+DPF改造方案
        7.2.2.5 总功效系数评价
    7.3 在用改造柴油车改造效果评价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南京市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与检测标准工况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机动车行驶工况
        1.2.2 机动车排放测试技术
        1.2.3 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概况
        1.2.4 小结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方案设计与数据预处理
    2.1 城市道路车载排放测试
        2.1.1 SEMTECH车载排放测试系统
        2.1.2 实验数据采集
        2.1.3 道路车载排放测试方案
        2.1.4 实验数据预处理
    2.2 底盘测功机排放测试
        2.2.1 底盘测功机测试方案
        2.2.2 实验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南京市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的合成
    3.1 短行程和运动段的描述
        3.1.1 短行程和运动段的定义
        3.1.2 短行程的特征参数
    3.2 主成分分析
        3.2.1 主成分分析原理
        3.2.2 主成分分析结果
    3.3 聚类分析
        3.3.1 聚类分析原理
        3.3.2 快速聚类分析结果
    3.4 实际行驶工况的合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京市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与检测标准工况差异水平对比
    4.1 南京市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与检测工况对比
        4.1.1 工况过程对比
        4.1.2 工况特征参数对比
    4.2 南京市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与标准工况对比
        4.2.1 工况过程对比
        4.2.2 工况特征参数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南京市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与检测标准工况的排放特性对比
    5.1 整体工况的排放特性对比
        5.1.1 排放速率和排放因子
        5.1.2 基于排放速率的对比
        5.1.3 基于排放因子的对比
    5.2 基于行驶模式的排放特性对比
        5.2.1 南京市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的行驶模式与排放
        5.2.2 基于行驶模式下实际行驶工况与检测工况的排放特性对比
        5.2.3 基于行驶模式下实际行驶工况与标准工况的排放特性对比
    5.3 基于速度和加速度的排放特性对比
        5.3.1 南京市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的速度、加速度与排放速率
        5.3.2 基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实际行驶工况和检测工况的排放特性对比
        5.3.3 基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实际行驶工况和标准工况的排放特性对比
    5.4 各工况下的排放与各标准中排放限值的比较
        5.4.1 与检测工况排放限值的比较
        5.4.2 与标准工况排放限值的比较
    5.5 各工况下的排放因子与CMEM模型中的排放模拟值比较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行驶工况相关理论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所参加项目及发表论文

(5)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放监控方法及分析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双怠速法
    1)测量程序
    2)设备及检测参数、适用范围
2简易工况法
    1)稳态工况法(ASM)
        ①测量程序
        ②设备及检测参数、适用范围
    2)简易瞬态工况(VMAS)
        ①测量程序
        ②设备及检测参数、适用范围
3三种方法的分析比较
    1)双怠速法
    2)简易工况法
    3)简易工况法无法检测的点燃式发动机车辆
4结论

(6)点燃式发动机在用轻型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机动车的污染现状及其影响
    1.2 轻型汽车污染特点
    1.3 目前我国轻型汽车排放标准存在的问题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简易工况与新车认证工况相关性研究
        1.4.2 简易工况法排放特性及应用
        1.4.3 I/M项目环境效益分析
        1.4.4 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
    1.5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6 研究工作的意义
第二章 车辆测试工况与排放限值分析方法
    2.1 简易工况法
        2.1.1 稳态工况法(ASM)
        2.1.2 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
    2.2 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分析方法
        2.2.1 车辆车型分类
        2.2.2 车辆及排放限值排放阶段分类
        2.2.3 车辆基准质量分类
        2.2.4 不同排放阶段车辆达标率分析
        2.2.5 污染物排放浓度频数计算
        2.2.6 污染物排放浓度累积频率计算
        2.2.7 排气污染物相对浓度与累积频率关系
        2.2.8 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分析方法
第三章 ASM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3.1 ASM调研数据信息汇总
    3.2 ASM5025与ASM2540达标率与总达标率关系
    3.3 国1前车辆ASM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3.3.1 国1前车辆排气污染物相对浓度与累积频率关系
        3.3.2 国1前车辆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分析举例
        3.3.3 国1前车辆排气污染物推荐排放限值
    3.4 国1/国2车辆ASM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3.4.1 国1/国2车辆排气污染物相对浓度与累积频率关系
        3.4.2 国1/国2车辆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分析举例
        3.4.3 国1/国2车辆排气污染物推荐排放限值
    3.5 国3/国4车辆ASM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3.5.1 国3/国4车辆排气污染物相对浓度与累积频率关系
        3.5.2 国3/国4车辆排气污染物推荐排放限值
    3.6 降低CO和HC排放限值对NO排放限值的影响分析
    3.7 ASM推荐排放限值相比HJ/T240-2005限值降低比例
        3.7.1 国1前车辆ASM推荐排放限值降低比例
        3.7.2 国1/国2车辆ASM推荐排放限值降低比例
        3.7.3 国3/国4车辆ASM推荐排放限值降低比例
第四章 VMAS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4.1 VMAS车辆信息汇总
    4.2 国1前车辆VMAS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4.2.1 国1前车辆VMAS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分析方法
        4.2.2 国1前车辆VMAS排气污染物推荐排放限值
    4.3 国1/国2车辆VMAS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4.3.1 国1/国2车辆VMAS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分析方法
        4.3.2 国1/国2车辆VMAS排气污染物推荐排放限值
    4.4 国3/国4车辆VMAS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4.4.1 国3/国4车辆VMAS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分析方法
        4.4.2 国3/国4车辆VMAS排气污染物推荐排放限值
    4.5 VMAS推荐排放限值相比HJ/T240-2005限值降低比例
        4.5.1 国1前车辆VMAS推荐排放限值降低比例
        4.5.2 国1/国2车辆VMAS推荐排放限值降低比例
        4.5.3 国3/国4车辆VMAS推荐排放限值降低比例
第五章 不同车龄的车辆排放分析研究
    5.1 ASM检测车辆车龄信息
    5.2 国1前车辆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与车龄变化关系
        5.2.1 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与车龄变化关系
        5.2.2 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与车龄定量分析
    5.3 国1/国2车辆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与车龄变化关系
        5.3.1 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与车龄变化关系
        5.3.2 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与车龄回归分析
    5.4 国3/国4车辆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与车龄变化关系
        5.4.1 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与车龄变化关系
        5.4.2 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与车龄定量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7)在用汽油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检测和标准修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排放检测方法及发展历程
        1.2.1 国外排放检测方法及发展历程
        1.2.2 国内排放检测方法及发展历程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第二章 在用汽车排放检测方法研究
    2.1 在用汽油车排放检测方法研究
        2.1.1 无负荷法
        2.1.2 有负荷法
        2.1.2.1 稳态工况法(ASM)
        2.1.2.2 瞬态工况法
        2.1.2.3 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
    2.2 在用柴油车排放检测方法研究
        2.2.1 自由加速烟度法
        2.2.2 加载减速 LUGDOWN 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在用车排放污染检测系统
    3.1 陕西省排放检测基本情况分析
    3.2 汽车排放检测系统
        3.2.1 汽油车 ASM 排放检测系统
        3.2.2 柴油车 LUGDOWN 排放检测系统
    3.3 检测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3.3.1 底盘测功机
        3.3.2 五气分析仪
        3.3.3 不透光烟度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在用汽油车排放特性研究
    4.1 实验组织
        4.1.1 数据来源
        4.1.2 试验车辆
        4.1.3 检测设备
        4.1.3.1 硬件系统
        4.1.3.2 软件系统
    4.2 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4.2.1 在用车排放检测数据的预处理
        4.2.2 回归分析
        4.2.3 回归方程的显着性检验
    4.3 在用汽油车排放特性研究
        4.3.1 排放合格率分析
        4.3.2 排放检测结果与排量的关系分析
        4.3.3 排放与车龄关系的回归分析
        4.3.3.1 ASM5025
        4.3.3.2 ASM2540
        4.3.3.3 排放超标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方标准限值修订
    5.1 排放限值的确定方法
    5.2 不同基准质量车辆排放检测结果分析
    5.3 标准限值的修订
        5.3.1 合格率与限值分析
        5.3.2 标准修订思路
        5.3.3 标准限值的修订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简易工况法执行中的常见问题及建议
    6.1 检测中的常见问题
    6.2 建议
        6.2.1 建立完善的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管理机构体系
        6.2.2 建立完善的 I/M 制度
        6.2.3 建立城市机动车排放检测数据控制管理系统
        6.2.3.1 网络结构拓扑图
        6.2.3.2 检测
        6.2.3.3 分析
        6.2.3.4 管理
        6.2.4 加大宣传力度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检测标准对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危害
二、国内外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标准的发展过程
三、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方法介绍
    1. 怠速检测法
    2. 双怠速检测法
    3. 简易工况法
        (1) 稳态工况法 (ASM)
        (2) 瞬态工况法 (IM240)
        (3) 简易瞬态工况法 (VMAS)
四、几种主流排放测试方法的对比
五、浙江省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控制
六、结论

(10)在用汽油车排放检测方法及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检测方法
    1.1 双怠速检测法
    1.2 稳态加速模拟工况 (ASM)
    1.3 瞬态加载工况 (IM240)
    1.4 简易瞬态工况法 (VMAS)
2 各种方法的设备
    2.1 双怠速检测所需要的设备比较简单, 只需要分析仪、转速计、温度计等。
    2.2 稳态工况法 (ASM)
    2.3 简易瞬态工况检测法 (VMAS)
    2.4 瞬态工况检测法 (IM)
3 几种测试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3.1 双怠速法
    3.2 稳态工况法 (ASM)
    3.3 简易瞬态工况法 (VMAS)
    3.4 瞬态工况法 (IM)
4 结束语

四、基于Vmas系统的在用汽油车排放检测瞬态加载简易工况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源数据的小客车空气污染排放研究[D]. 赵丹婷. 长安大学, 2020(06)
  • [2]机动车尾气检测方法简析[J]. 李东江.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09)
  • [3]中国在用车排放检测方法研究[D]. 刘嘉.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4]南京市轻型车实际行驶工况与检测标准工况比较研究[D]. 胡鸿飞. 东南大学, 2017(04)
  • [5]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放监控方法及分析比较[J]. 张雪莉,蔺宏良. 汽车与安全, 2013(12)
  • [6]点燃式发动机在用轻型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D]. 朱传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2(02)
  • [7]在用汽油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检测和标准修订[D]. 吴晓林. 长安大学, 2012(08)
  • [8]检测标准对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作用研究[J]. 林峰,严瑾,王凯. 质量与标准化, 2011(09)
  • [9]在用轻型汽车燃油消耗测试系统设计与开发[J]. 周菊,闵永军. 公路与汽运, 2010(03)
  • [10]在用汽油车排放检测方法及相关性分析[J]. 李允平,刘泽砚,梅家强.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8(12)

标签:;  ;  ;  ;  ;  

基于Vmas系统的在用汽油车排放暂态加载简易工况检测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