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米“A04”香味的遗传研究

香米“A04”香味的遗传研究

一、香稻“A04”香味的遗传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于深州,赵一洲,王绍林,张战,倪善君,郭素华,屠欢,刘琳琳,纪薇薇,张丽丽[1](2021)在《不同育种方法对粳型香稻早世代外观品质性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旨在探讨杂交育种和辐射诱变育种2种方法对粳型香稻早世代香型株系外观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探讨香型后代外观品质性状的选择。【方法】以香稻品种盐粳939、非香稻品种福响组配的F2代群体、香稻品种盐粳939 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的M2代群体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香味性状、外观品质性状分析。【结果】盐粳939香味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盐粳939×福响的F2群体中香型株系占群体总数的25.7%。盐粳939的辐射诱变M2群体中香型株系占群体总数的64.5%。在粒长、粒宽、粒厚、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度性状上F2群体中香型株系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在3.45%~90.81%、0.343~0.457,平均值分别为28.28%和0.426。M2群体中香型株系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在2.66%~81.36%、0.389~0.438,平均值分别为27.80%和0.409。主成分分析表明,与M2代香型株系相比,F2代香型株系间外观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典型相关分析表明,香型株系可通过对粒型的综合选择达到改善垩白和透明度目的。【结论】杂交育种、辐射诱变在选育香稻品种性状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杂交、辐射诱变的早世代香型株系外观品质性状受亲本的影响表现相应的变化趋势。结果可为香稻品种选育过程中育种方法的选择和外观品质性状的改良提供依据。

向贤[2](2018)在《靶向水稻BADH2和GL7NR基因的CRISPR/Cas9修饰及遗传分析》文中指出为了改善东北大米的香味与粒长,增加其推广度,本文以水稻香味基因BADH2和水稻粒长基因GL7负调控基因GL7NR为研究对象,利用编辑技术CRISPR/Cas9定向编辑水稻BADH2和GL7NR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得到一系列转基因植株。通过传统的PCR技术、测序检测到靶位点存在一个或多个碱基的替换、插入,同时并未检测到脱靶现象的存在。本研究为水稻优良农艺性状的改良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农杆菌工程菌的构建:将通过生物信息学与PCR检测的重组载体电转入农杆菌体中,通过鉴定及检测得到含有pCAMBIA1301-fgr-sgRNA-Cas9和pCAMBIA1301-g17nr-sgRNA-Cas9载体的农杆菌工程菌株。(2)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pCAMBIA1301-fgr-sgRNA-Cas9重组农杆菌转化到三个种不同的水稻品种松B12早齐,松B12早大,YYG-10中,并采用常规的PCR技术检测转基因水稻品种中的阳性株系,松B12早齐有18株,松B12早大有14株,YYG-10有21株。将pCAMBIA1301-g17nr-sgRNA-Cas9 重组农杆菌转到入 YYG-22 中,YYG-22 阳性植株有15株。(3)靶位点检测:提取水稻DNA利用常规PCR技术和测序技术检测水稻品种中的突变位点。结果发现松B12早齐有4株,其突变率为22.2%松B12早大有5株其突变率为35.7%,YYG-10有5株其突变率为23.8%,YYG-22有4株其突变率26.6%。(4)T1代香味基因修饰水稻遗传分析:T1代共有25株两人鉴定都香的植株,测定当中无hpt标记植株有13株。测定当中20株的靶位点,结果发现均发生纯合插入突变,当中T碱基插入有15株,C碱基插入有5株。(5)T1代粒长基因修饰水稻遗传分析:T1代的种子长度在突变型与未突变型中大小无显着差异。检测了8株粒长较长的植株,当中2株多位点发生变化,4株是T碱基插入纯合体,2株为发生突变。

雷舜[3](2017)在《香稻增香栽培技术的地区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探明香稻增香栽培技术(IAC)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为华南双季稻区进行香稻增香栽培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本论文选用华南地区代表性香稻品种象牙香占、桂香占和美香占,通过在广州、罗定和中山地区按香稻增香栽培技术进行栽培,观测香稻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品质、生理特征与香气含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IAC条件下,早季广州地区的桂香占和中山地区的美香占产量较当地常规栽培技术(CK)显着提高,晚季广州地区的桂香占、罗定地区的美香占以及中山地区的香稻品种产量较CK显着提高。除了罗定地区的美香占外,增香栽培显着降低了各地区香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表明增香栽培对香稻稻米的外观品质具有显着改良作用。(2)IAC能够提高各地区香稻品种各时期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期,早季广州地区的象牙香占和桂香占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较CK显着增加分别达到13.77%和21.55%。抽穗期,早季广州地区的桂香占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显着增加,达到18.86%;成熟期,早季除罗定地区的桂香占和中山地区的美香占,其余处理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较CK均显着提高,增幅达到6.49%27.91%;晚季除罗定地区的桂香占,其余处理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显着提高,增幅达到6.58%16.88%。(3)IAC提高了早晚季抽穗期和成熟期香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增幅分别为6.70%23.12%和8.91%21.26%。孕穗期,早季广州和罗定地区的香稻品种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显着提高,增幅达到4.07%8.16%;抽穗期和成熟期,早晚季广州地区的象牙香占叶绿素a含量较CK显着增加。增香栽培技术保证了香稻叶片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4)与CK相比,IAC能够提高香稻孕穗期、抽穗期及成熟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孕穗期和成熟期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抽穗期,早晚季广州地区的象牙香占叶片POD活性较本地区CK显着提高,分别达到5.25%和6.00%;成熟期,早晚季广州地区的象牙香占叶片SOD活性较本地区CK显着提高,分别达到5.44%和6.72%。(5)在IAC条件下,早季广州地区的象牙香占和中山地区的美香占以及早晚季罗定地区的桂香占籽粒香气含量较高且增香效果也最显着,而其它处理香气含量不高且增香幅度相对较小。综合可知,广州地区适宜栽培象牙香占,中山地区适宜种植美香占,罗定地区适合栽培桂香占。

王明月[4](2016)在《利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改良北方粳稻香味品质》文中指出稻米的香味品质是稻米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稻米品种的香味品质改良,有利于增加其市场经济价值。研究表明,稻米的香味性状主要由水稻第8染色体上的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OSBadh2)控制。该基因失活使芳香物质2-乙酰基-1-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2AP)在稻米中大量积累,产生香味。本研究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介导的基因组定点修饰技术,以一个优良北方粳稻品系H506为改良对象,通过失活该材料基因组中OSBadh2基因,改良基因香味品质。具体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了具有基因组定点修饰功能的TALEN载体。2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TALEN载体,获得了1000个独立抗性愈伤,从中分化出732个独立的转基因植株。3通过对TALEN修饰的OSBadh2目标位点处的序列进行测序分析,从中获得了两株发生了基因编辑。目标基因经修饰后产生了移码突变,经加代纯合后,产生了香味表型。

沈建凯,谢振宇,贺治洲,尹明,易俊良[5](2015)在《香稻成香研究及其发展前景》文中提出香稻稻米自身含有较高量香味物质且在食用口感、营养等品质方面优于非香水稻品种。香稻香味物质主要成分是2-乙酰-1-吡咯啉(简称2-AP),不同的品种2-AP含量不同。稻米2-AP含量多少不仅受到自身遗传物质的影响,还与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土壤水分管理、环境温度、贮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2-AP合成与调控可能与脯氨酸及其酶有关。

刘化龙,张宇,邹德堂,赵宏伟,王敬国,孙健[6](2014)在《香稻种质资源筛选及香味基因遗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采用KOH浸泡法和香味功能标记对144份水稻品种进行香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同时以2个杂交组合平粳11/黑香稻、吉林日落/黑香稻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对黑香稻香味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用KOH浸泡法筛选时,有20个水稻品种产生香味;用香味基因功能标记GRFM04筛选时,仅有17个含有香味基因。黑香稻、SY-香-7、清香糯用KOH法筛选产生香味,但用功能标记GRFM04检测为不含有香味基因。黑香稻的香味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在纯合基因型中水稻叶片的香味与米粒的香味呈高度一致性,但在杂合的基因型中,叶片无香的单株,其米粒有无香与有香的分离。

张宇[7](2014)在《香稻种质资源筛选及香味基因的遗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香稻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特种稻资源,不仅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还有某种滋补和药用效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开展香稻种质资源筛选、遗传规律及基因定位研究,对充分发掘、利用香稻种质资源以及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推进优质香米产业化,提高我国香米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以144份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KOH浸泡法和香味功能标记法分别对香稻种质资源进行筛选;选取20份香稻和20份非香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品质性状比较分析,并对黑香稻香味基因进行遗传研究。本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香稻种质资源的筛选结果表明:用KOH浸泡法筛选时,有20个水稻品种产生香味,124个水稻品种不产生香味;用香味基因功能标记GRFM04筛选时,有17个含有香味基因,127个不含有香味基因。在这些筛选出的品种中,黑香稻、SY-香-7、清香糯用KOH法筛选产生香味,但用功能标记GRFM04检测为不含有香味基因。2、20个香稻和20个非香稻品种的品质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香稻品种整精米率平均值比非香稻小5.8%,胶稠度比非香稻大14.0%,垩白粒率比非香稻大5.0%,蛋白质含量比非香稻品种高3.0%。同时,香稻种质资源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粒型因子、碾米品质因子和蒸煮食味品质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占65.4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个香稻品种可以分为三类:第Ⅰ类群中的8个品种碾米品质和营养品质较好,第Ⅱ类群的中的6个品种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相对较差,第Ⅲ类群的6个品种外观品质好,但是蒸煮食味品质较差。3、以2个杂交组合平粳11/黑香稻、吉林日落/黑香稻衍生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对黑香稻香味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的F1代叶片和籽粒均无香味,其F2群体叶片无香与有香的单株分离比为3:1,籽粒无香、杂合与有香单株分离比为1:2:1,说明叶片和籽粒香味都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在叶片有香味的单株上,籽粒表现为全香,与叶片香味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而叶片无香的单株上的籽粒则表现出有香、杂合和无香的分离。4、利用吉林日落/黑香稻的F2群体对黑香稻的香味基因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有136对SSR引物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进一步采用SSR标记结合隐性群体分离分析(BSA)法,将黑香稻的香味基因初步定位在第1染色体,与RM5和RM56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9cM和7.3cM,暂命名为fghxd。

卢倩[8](2014)在《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空育131香味品质及PgRab7转基因水稻耐盐碱功能验证》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的食味品质等方面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稻米的香味是水稻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香的稻米做成饭不仅芳香可口,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然而,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的限制,在全世界水稻种植区的香稻的产量和种植面积较少,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有必要培育新的香稻品种。在转移优质基因时多采用杂交与回交相结合的方法,但是,传统的回交育种很难将与优质基因连锁的累赘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手段,寻找与优质基因紧密连锁的或者开发并发展优质基因内的分子标记用于跟踪目标优质基因的流向,可以有效地去除连锁累赘,从而加快培育新品种的进程。本研究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回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优质水稻品种稻花香2号的香味基因OsBadh2以及新品种空育131(Pi9)材料中的Pi9基因分别导入到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空育131中,获得除OsBadh2基因位点外所有标记位点的基因型均是空育131的植株。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通过序列比对分析,明确了位于水稻第8染色体上的香味基因OsBadh2在供体亲本稻花香2号和受体亲本空育131之间的具体多态性。2.建立了香味基因的基因内分子标记鉴定系统,用于目的基因的前景选择。3.筛选到了位于香味基因两侧的,且在香味基因供体亲本稻花香2号和香味基因受体亲本空育131之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RM515、RM1109、RM23126和RM284,用于去除与目标基因连锁的累赘。4.进行了香味基因供体亲本稻花香2号和受体亲本空育131之间的一次杂交,得到了F1代群体。空育131做轮回亲本与F,代真杂种回交得到BC1F1代,BC1F1代自交得到BC1F2代群体。在BC1F2代利用OsBadh2基因内分子标记进行前景选择和OsBadh2基因两侧SSR标记进行交换单株的筛选,一侧交换的阳性单株自交得到BC1F3代群体。在BC1F3代应用相同的分子标记筛选两侧交换单株,两侧交换的阳性植株与空育131回交得到BC2F1代。在BC2F1代利用香味基因内标记和21个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分别进行前景选择和背景选择,前景选择入选的阳性植株作为母本与轮回亲本空育131回交得到BC3F1代群体。BC3F1代同样应用基因内标记和38个SSR标记进行前景选择和背景选择。5.实施了BC2F1代前景选择入选的阳性植株与空育131(Pi9)之间一次复合杂交,获得了复合杂交F,代群体。在复合杂交F1代利用OsBadh2基因内共显性分子标记和与Pi9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前景选择。土壤的盐、碱胁迫破坏植物体细胞内的离子平衡和水分平衡,导致细胞毒性、渗透胁迫和氧化胁迫等危害,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作物产量潜力无法正常发挥。水稻是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属于对盐碱胁迫中度敏感的一类农作物,抗盐碱性较差。因此,培育抗盐碱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水稻品种龙稻3号具有分蘖能力强、抗倒伏、耐冷能力强和抗病能力强等特征特性,但对盐碱比较敏感,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PgRab7基因导入龙稻3号中,以期获得耐盐碱的转基因水稻。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克隆自印度生长的粮食作物珍珠栗的抗旱PgRab7基因转入水稻品种龙稻3号中,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和抗性,获得了具有抗盐碱能力的转化植株,并得到PgRab7基因种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前期成功构建了含有Ubi启动子的PUR植物表达载体,并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水稻品种龙稻3号进行了转化,获得了转基因植株。2.通过对转基因植株进行PCR分析,初步证实了PgRab7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3.通过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耐盐碱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及耐盐碱表型的分析,结果证明转PgRab7基因水稻的耐盐碱性有所提高。

马利奋,李培富,高颖银,杨淑琴,马宏玮[9](2013)在《京香2号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与SSR标记定位》文中研究指明以优良香稻品种京香2号为香味供体亲本,宁夏当地品种宁粳38号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杂交后代植株香味的表现,对京香2号水稻品种香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水稻香味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水稻京香2号的香味性状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将香味基因Jx2(t)初步定位于水稻第8染色体,位于SSR标记RM339和RM6948之间,与2个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6cM和9.4cM。该结果将有助于香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高珍珠,傅军如,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欧阳林娟,滕林娟,贺浩华[10](2011)在《水稻优质恢复系昌恢121香味基因的遗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水稻香型恢复系昌恢121分别与非香稻品种大粒稻、9311、02428、R527、C418、明恢63配制杂交组合,并采用KOH法对其后代的香味进行鉴定,研究分析了昌恢121的香味的遗传模式。并利用昌恢121与现有的香稻材料粤香占、苏香晚占杂交配成香/香组合,并进行香味基因的等位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香稻品种昌恢121的香味是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抑制基因所控制,且与粤香占、苏香晚占的香味基因不等位,因此,昌恢121的香味涉及2对以上基因的控制,且不等位间的基因存在互作效应。

二、香稻“A04”香味的遗传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稻“A04”香味的遗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育种方法对粳型香稻早世代外观品质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处理方法
    1.2 田间试验及数据测定
        1.2.1 稻米香味性状测定
        1.2.2 稻米外观品质性状测定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1.3.1 多样性指数
        1.3.2 主成分分析
        1.3.3 典型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F2、M2代香型株系外观品质性状变异比较
    2.2 F2、M2代香型株系外观品质性状变化趋势
    2.3 F2、M2代香型株系外观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
    2.4 F2、M2代香型株系外观品质性状典型相关
3 讨 论
4 结 论

(2)靶向水稻BADH2和GL7NR基因的CRISPR/Cas9修饰及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基因编辑技术原理及发展
        1.1.1 基因编辑技术原理
        1.1.2 基因编辑技术发展
        1.1.3 CRISPR/Cas9与TALEN、ZFN的比较
    1.2 CRISPR/Cas技术概述
        1.2.1 CRISPR/Cas原理
        1.2.2 CRIPSR/Cas在水稻中研究进展
        1.2.3 CRISPR/Cas9靶点专一性影响因素
    1.3 水稻香味基因概况
        1.3.1 水稻香味物质
        1.3.2 香味基因研究
    1.4 水稻粒型基因的概况
    1.5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
    1.6 技术路线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与载体质粒
        2.1.3 主要的工具酶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1.5 引物
    2.2 实验方法
        2.2.1 pCAMBIA1301-frg-sgRNA-Cas9和pCAMBIA1301-g17nr-sgRNA-Cas9质粒提取与检测
        2.2.2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与转化
        2.2.3 水稻遗传转化
        2.2.4 T_0转基因水稻检测
        2.2.5 T_1代植株检测
        2.2.6 转基因水稻T_1代的农艺性状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重组质粒的鉴定
    3.2 水稻的遗传转化
    3.3 BADH2基因编码植株T_0和T_1代转基因检测
        3.3.1 BADH2修饰水稻植株DNA提取及PCR检测
        3.3.2 T_0代香稻靶位点分析
        3.3.3 T_1代水稻香味检测
        3.3.4 T_1代水稻DNA提取及PCR检测
        3.3.5 T_1代靶位点酶切检测
        3.3.6 T_1代靶位点测序结果及分析
        3.3.7 脱靶位点的检测
        3.3.8 T_1代农艺性状考察
    3.4 GL7NR基因编码植株T_0和T_1代转基因检测
        3.4.1 粒长T_0代植株检测
        3.4.2 T_0代粒型基因的检测
        3.4.3 T_0代粒长测定
        3.4.4 T_1代粒长分析
        3.4.5 T_1粒长突变分析
        3.4.8 粒型T_1代农艺性状考察
4 讨论
    4.1 香味成分测定选择
    4.2 CRISPR/Cas9水稻中脱靶效应
    4.3 GL7NR对粒长基因GL7的影响
    4.4 水稻抗病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课题及作者基本信息
致谢

(3)香稻增香栽培技术的地区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意义
    1.2 香稻香气 2-AP的合成途径
    1.3 香稻香气 2-AP的形成与积累
        1.3.1 营养元素对香稻香气 2-AP形成的影响
        1.3.2 其他影响香气合成的因素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区及供试品种
    2.2 试验田概况
    2.3 试验设置
    2.4 样品采集与保存
    2.5 测定指标
        2.5.1 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2.5.2 生理指标的测定
        2.5.3 光合特性的测定
        2.5.4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5.5 稻米品质的测定
        2.5.6 香气 2-AP含量的测定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增香栽培对香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1.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3.1.2 稻米品质
    3.2 增香栽培对香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 增香栽培对香稻光合特性等的影响
        3.3.1 净光合速率
        3.3.2 SPAD 值的变化
        3.3.3 叶绿素含量
    3.4 增香栽培对香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3.4.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3.4.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3.4.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3.4.4 脯氨酸含量
    3.5 增香栽培对香稻香气 2-AP含量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增香栽培对香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4.1.2 增香栽培对香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4.1.3 增香栽培对香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4.1.4 增香栽培对香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4.1.5 增香栽培对香稻香气 2-AP含量的影响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4)利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改良北方粳稻香味品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香味水稻概述
        1.1.1 香稻米的定义、类型及分布
        1.1.2 香味的遗传及形成机制
        1.1.3 香味鉴定方法
    1.2 TALEN技术概述
        1.2.1 TALEN切割和修复原理
        1.2.2 TALEN靶向基因敲除基本流程
        1.2.3 TALEN技术的展望
    1.3 试验目的及意义
    1.4 试验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水稻材料
        2.1.2 转化相关试剂
        2.1.3 PCR鉴定分析所用试剂
        2.1.4 试验引物
        2.1.5 试验相关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水稻转化体系建立与再生转基因苗的建立
        2.2.2 转基因苗鉴定分析
        2.2.3 水稻香味的鉴定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H506 香味基因的序列分析
    3.2 载体的构建及分析
    3.3 H506 水稻愈伤细胞的诱导、分化
    3.4 转基因阳性植株筛选
    3.5 转基因植株的香味鉴定
        3.5.1 KOH浸泡法鉴定
        3.5.2 咀嚼法鉴定
    3.6 转基因植株农艺性状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选择TALEN技术构建载体
    4.2 基因定点编辑技术
    4.3 实验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香稻成香研究及其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香稻品种类型
2香稻香味物质及其途径
3影响香稻香味品质的因素
    3.1营养元素
    3.2水分
    3.3温度
    3.4光照
    3.5其它因素
4应用前景

(6)香稻种质资源筛选及香味基因遗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香稻种质资源筛选
        1.1.2 香稻香味基因遗传分析
    1.2 试验方法
        1.2.1 香稻种质资源筛选
        1.2.2 香稻香味基因遗传分析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稻种质资源筛选
    2.2 香味基因遗传分析
3 结论和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3.2.1 香稻种质资源筛选
        3.2.2 香稻香味的遗传研究

(7)香稻种质资源筛选及香味基因的遗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香稻的概况
        1.1.1 香稻的渊源
        1.1.2 香稻地理分布
        1.1.3 水稻香味的成分及类型
    1.2 香味的鉴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1.2.1 香味的鉴定方法
        1.2.2 香稻香味的影响因素
    1.3 香稻品质性状研究
        1.3.1 品质评价指标
        1.3.2 香稻的品质研究
    1.4 香味遗传研究
        1.4.1 水稻香味遗传分析
        1.4.2 香味基因的定位研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香稻种质资源的筛选
        2.1.2 品质性状测定
        2.1.3 水稻香味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
    2.2 试验方法
        2.2.1 香稻种质资源筛选
        2.2.2 品质性状测定
        2.2.3 水稻香味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
3 结果与分析
    3.1 香稻种质资源筛选
    3.2 香稻品质性状分析
        3.2.1 香稻和非香稻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3.2.2 香稻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2.3 香稻品种的聚类分析
    3.3 香味基因遗传分析
    3.4 香味基因的定位研究
        3.4.1 亲本间SSR引物多态性筛选
        3.4.2 香味基因的初步定位
4 讨论
    4.1 香稻种质资源筛选
    4.2 香稻品质性状研究
    4.3 水稻香味基因遗传分析
    4.4 水稻香味基因的定位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空育131香味品质及PgRab7转基因水稻耐盐碱功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空育131香味品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香稻的研究进展
        1.1.1 香稻的定义及香味类型
        1.1.2 香稻品种稻花香2号
        1.1.3 香米香味的化学成分
        1.1.4 水稻香味的鉴定方法
        1.1.5 水稻香味基因的遗传调控分析
        1.1.6 水稻香味基因的定位研究
        1.1.7 水稻香味形成机制
        1.2 水稻品种空育131
        1.3 水稻稻瘟病研究进展
        1.3.1 稻瘟病的危害
        1.3.2 稻瘟病抗性基因
        1.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1.4.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及优点
        1.4.2 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
        1.4.3 分子标记技术的类型
        1.5 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条件
        1.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1.6.1 构建水稻分子遗传图谱
        1.6.2 转移野生种质有利基因和改良水稻栽培品种
        1.6.3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1.7 基因芯片辅助育种技术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水稻材料
        2.1.2 用于前景选择的引物
        2.1.3 OsBadh2基因两侧的SSR标记
        2.1.4 用于背景选择的SSR标记
        2.1.5 用于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的引物
        2.1.6 相关试剂及配方
        2.1.7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水稻基因组的分子检测方法
        2.2.2 电泳结果分析
        2.2.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2.2.4 水稻香气(味)的鉴定方法
        2.2.5 水稻田间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案
        2.2.6 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数据收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香味基因在空育131和稻花香2号之间的序列比对
        3.2 OsBadh2基因内分子标记鉴定系统的建立
        3.2.1 显性标记
        3.2.2 dCAPS标记
        3.2.3 共显性标记
        3.3 与Pi9基因连锁的标记
        3.4 OsBadh2基因两侧分子标记鉴定系统的建立
        3.5 改良型空育131背景选择的SSR标记
        3.6 空育131与稻花香2号的回交后代鉴定选择
        3.6.1 BC_1F_1代前景选择
        3.6.2 BC_1F_2代前景选择及OsBadh2基因一侧交换单株筛选
        3.6.3 BC_1F_3代前景选择及OsBadh2基因两侧交换单株筛选
        3.6.4 BC_2F_1代前景选择及背景选择
        3.6.5 BC_3F_1代前景选择及背景选择
        3.7 氢氧化钾法和咀嚼法鉴定回交后代单株香味表型
        3.8 BC_2F_1代农艺性状表现
        3.9 AFLP技术分析空育131与稻花香2号之间的遗传多样性
        3.10 BC_2F_1代前景选择入选的植株与空育131(Pi9)复合杂交F_1代的鉴定
    第4章 讨论
        4.1 用于跟踪OsBadh2基因的前景选择标记
        4.2 OsBadh2基因两侧分子标记鉴定系统的建立
        4.3 空育131与稻花香2号回交后代的鉴定选择
        4.4 从BC_1F_2代开始筛选交换单株的必要性
        4.5 下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
    第5章 结论
第二部分: PgRab7转基因水稻耐盐碱功能验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1.2 植物耐盐碱的作用机理
        1.2.1 离子调节和离子区隔化
        1.2.2 有机渗透调节机制
        1.2.3 活性氧清除机制
        1.2.4 植物激素调节机制
        1.3 植物转基因技术
        1.3.1 植物转基因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流程
        1.3.2 植物转基因的方法
        1.4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
        1.4.1 抗逆转基因水稻
        1.4.2 改良品质转基因水稻
        1.4.3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
        1.4.4 抗虫转基因水稻
        1.5 水稻耐盐碱性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水稻材料
        2.1.2 转基因阳性植株检测引物
        2.1.3 仪器设备
        2.1.4 试验所需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2.2.2 水稻种子的组织培养
        2.2.3 转基因植株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2.4 转基因水稻芽期耐盐碱鉴定
        2.2.5 水稻苗期盐碱地表型调查
        2.2.6 水稻叶片耐盐碱持绿性鉴定
        2.2.7 室内盐碱土水稻苗期抗性鉴定
        2.2.8 室内盐碱培养基水稻苗期抗性鉴定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3.2 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的PCR分析
        3.3 水稻苗期盐碱地表型分析
        3.4 室内盐碱土鉴定水稻耐盐碱性
        3.5 室内盐碱培养基鉴定水稻耐盐碱性
        3.5.1 盐碱培养基最适盐碱浓度的筛选
        3.5.2 转基因水稻在盐碱培养基中耐盐碱鉴定
        3.6 水稻芽期耐盐碱鉴定
        3.7 转基因水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3.8 水稻叶片耐盐碱持绿性鉴定
        3.8.1 水稻叶片耐盐碱性表型分级
        3.8.2 转基因水稻叶片耐盐碱表型分析
        3.8.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第4章 讨论
        4.1 转PgRab7基因水稻耐盐碱性差异分析
        4.2 盐碱胁迫下测定脯氨酸含量
        4.3 盐碱培养基最适盐碱浓度的筛选
        4.4 室内盐碱土鉴定水稻幼苗抗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京香2号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与SSR标记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研究方法
        1.2.1 香味鉴定
        1.2.2 SSR标记引物合成
        1.2.3 水稻基因组DNA提取
        1.2.4 PCR扩增
        1.2.5 等基因池构建
        1.2.6 电泳检测
        1.2.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京香2号品种香味性状的遗传分析
    2.2 京香2号香味基因的初步定位
        2.2.1 基因组DNA品质检测
        2.2.2 多态性SSR引物的筛选
        2.2.3 与香味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
        2.2.4 京香2号品种香味基因的标记定位
3 讨论
    3.1 香味性状的遗传分析
    3.2 香味基因的分子标记
    3.3 对今后的研究展望

(10)水稻优质恢复系昌恢121香味基因的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1.3 香味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味基因遗传模式
    2.2 香味基因等位性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四、香稻“A04”香味的遗传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育种方法对粳型香稻早世代外观品质性状的影响[J]. 于深州,赵一洲,王绍林,张战,倪善君,郭素华,屠欢,刘琳琳,纪薇薇,张丽丽. 西南农业学报, 2021(05)
  • [2]靶向水稻BADH2和GL7NR基因的CRISPR/Cas9修饰及遗传分析[D]. 向贤. 海南大学, 2018(08)
  • [3]香稻增香栽培技术的地区适应性研究[D]. 雷舜.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4]利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改良北方粳稻香味品质[D]. 王明月. 黑龙江大学, 2016(05)
  • [5]香稻成香研究及其发展前景[J]. 沈建凯,谢振宇,贺治洲,尹明,易俊良. 热带农业科学, 2015(08)
  • [6]香稻种质资源筛选及香味基因遗传研究[J]. 刘化龙,张宇,邹德堂,赵宏伟,王敬国,孙健. 作物杂志, 2014(06)
  • [7]香稻种质资源筛选及香味基因的遗传研究[D]. 张宇. 东北农业大学, 2014(01)
  • [8]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空育131香味品质及PgRab7转基因水稻耐盐碱功能验证[D]. 卢倩. 黑龙江大学, 2014(05)
  • [9]京香2号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与SSR标记定位[J]. 马利奋,李培富,高颖银,杨淑琴,马宏玮. 西北农业学报, 2013(10)
  • [10]水稻优质恢复系昌恢121香味基因的遗传分析[J]. 高珍珠,傅军如,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欧阳林娟,滕林娟,贺浩华.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5)

标签:;  ;  ;  ;  ;  

香米“A04”香味的遗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