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勘察设计行业资质与注册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孙骏伟[1](2021)在《基于牵头单位视角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成员选则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自我国政府规定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必须经过咨询公司评估后,工程咨询行业已经历30多年的发展,随着我国工程咨询行业高速发展,以往各个业务环节互相割裂,项目全过程缺少统一计划与控制的问题逐渐显露,因此,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前期决策至运营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提供组织、管理、经济、技术和法务等各方面集成式工程咨询服务的模式应运而生,但目前我国除部分大型咨询企业外,能独立承担全过程咨询工作的单位较少,组建联合体参与项目全过程咨询工作是目前企业参与项目的主要模式之一。A企业作为全国首批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正在积极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作。目前A企业需对自身是否具备牵头单位能力进行分析,且确定企业在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方面的相对弱势之处,以此为视角寻找能力互补的联合体成员,因此,建立联合体成员选取评价体系来辅助A企业选取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成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概念,并阐述目前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三种模式,对联合体的定义及组成联合体参与项目投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联合体牵头单位的定义及责权,并简述了文章中所运用的三种理论方法;之后,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六个阶段: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招标采购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的主要业务进行总结,并依据全过程工程咨询1+N模式区分项目管理与专业技术咨询主要工作任务,本文认为项目管理能力为牵头单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因此采用三维结构模型对项目管理进行解析,并对设计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监理单位作为牵头单位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所体现出的专业咨询能力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其核心技术能力及相对不足之处;接着,结合A企业现状进行项目管理能力与专业咨询能力分析,通过分析得出A企业作为牵头单位需要联合体成员能力互补的维度,并以此为视角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及硕博论文等文献,构建基于A企业的联合体成员选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方法对指标进行优化,并对所选取的指标含义进行解释;最后,选择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与物元可拓方法对联合体成员选择模型进行构建。分析A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开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背景及主要潜在联合体合作伙伴,结合所建立的联合体成员选取模型,对潜在合作伙伴选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相同,证明本文构建的针对A企业能力联合体成员选取综合评价体系的可靠性。
广州市人民政府[2](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文中研究表明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2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化"放管服" 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政府决定取消和重心下移2597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其中取消269项,实行重心下移、改由区(含功能区,下同)就近实施2328项。各区、市有关部门要做好落实和衔接工作,细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推进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樊莹莹[3](2021)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和转型升级需求不断增强的市场环境下,全过程工程咨询开展地如火如荼。《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重点培育发展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可发挥自身服务优势,提升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拓展企业咨询业务。现阶段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对自身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的自我评估未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因此,有必要构建出适用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首先,识别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指标。基于业主对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的视角,本研究通过对政策文件、专业文献、招标文件和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识别出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初始能力需求清单。进而,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初始能力需求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构建出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准能力需求清单。其次,基于成熟度模型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进行评价。为较好地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本研究基于成熟度等级、服务周期和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构建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某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为例,对其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价,以验证该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提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提升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的对策。本研究应用PDCA循环理论分析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的持续改进过程,并提出了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指标的改善路径,指出了不同服务能力的改进措施。本研究构建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对自身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进行准确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处于不同能力评价等级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服务能力提升路径和改进措施,对提升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2020)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筑管理条例》等6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文中研究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三十三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筑管理条例>等6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20年6月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冯琪[5](2020)在《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行业在国家发展及其在国际化进程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国内建筑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竞争与考验,传统的运作模式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作为覆盖工程建设从策划阶段至设计施工运营的一体化管理咨询服务,通过对各阶段的产业链整合,构建一体化技术和管理咨询服务,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碎片化管理等弊病,提升项目整体价值,近年来被国家大力推广,为建筑类企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出台了大量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政策文件,并选取试点企业来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普及,许多政策文件和专家都重点提出设计企业在其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设计院也响应号召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但是企业本身却无法精确得知自己所处的水平和企业方向。所以本文以设计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进行评价,促进设计企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对国内外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概念、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理论研究,归纳其全过程工程咨询业的现状;选取国际标杆设计企业,分析出其发展阶段和特征;明确我国设计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必要性;对比国内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国内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的特征,以此作为主要指标来源,结合相关政策和文献归纳,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对常见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筛选,选取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本文的评价计算方法,指标权重的确定是由专家打分得出,为增加客观性,在运用层次分析法时选取多位专家的打分取平均值的方法;综合评价的后期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能力进行计算,得到评价结果。首次提出了针对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的评价体系。最后,选取S设计院进行实证研究,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定性指标的等级,并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根据评价计算结果对S设计院从基础条件方面给出了巩固自身核心技术、拓宽各阶段业务,完善激励机制和员工体系建设,建立和研发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建议;从交互能力方面给出了提高资本运营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市场范围的建议;从结果质量方面提出提高项目完成水平,增强顾客满意度的建议。为设计行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供借鉴意义。
周长安[6](2020)在《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重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的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工程勘察作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工程勘察质量关乎整个工程质量,加之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过程不可逆”的工程勘察工作决定了其质量受岩土变化多、波动大、过程短、检验困难等影响,同时,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工勘察质量管理相融合,如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充分应用到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如何有效地推进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进而探索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运行与实证分析已迫在眉睫。首先,研究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与问题。从企业管理、政府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现状,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机制、效能等方面剖析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构建与运行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思路。其次,构建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论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提出了由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标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平台、工程勘察地质数据中心来共同构建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梳理分析了工程勘察相关企业、相关人员、项目内容以及管理环节、主体工作职责、各环节等信息化管理的重点,研究制定了工程勘察项目建设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等6类相关勘察企业及10类勘察人员信息采集标准、4个阶段工程勘察项目质量信息采集标准、5个方面工程勘察质量管理信息采集标准、4个环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成果格式标准以及工程勘察地质数据成果入库标准,明确了工程勘察地质的数据格式、数据标准和采集标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探讨了工程勘察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总体设计、需求分析、流程分析、功能分析等,分析了系统结构、技术方法、开发工具、数据库环境、运行环境、信息传递、系统构建等技术路线;结合工程勘察地质数据的多样性、特殊性,分析了基于多元数据和多方法集成的模型构建策略,探讨了采用C/S模式、B/S模式、Sky Line 6.5平台软件以研发工程勘察地质信息数据中心,从信息化标准、信息化管理平台、地质数据中心等方面确认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有效性。第三,探索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论文分析了在工程勘察项目如何执行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标准、如何有效运行工程勘察项目管理平台、如何发挥工程勘察地质信息数据中心的作用等问题;分析了系统运行组织结构、运行流程、运行机制等,提出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的保障措施;从三个层级研究了系统运行的监管主体、责任主体、运行对象,分析了系统运行的组织结构和模型框架;研判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外业勘探、试验测试、资料整理、报告编制、审核审查等阶段,研究分析了“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等运行机制,解决数据和信息采集缺乏长效保障机制;梳理了工程勘察各阶段各环节的主要工作以及工作成果,设立了“外业申报采集”、“试验报告扉页打印采集”、“见证登记采集”、“勘察报告在线审查采集”等数据采集环节,从组织结构、运行流程、运行机制等方面确认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证。选取重庆为例,构建了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了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通过地质数据采集、工程地质选址、工程地质走廊线路等3个方面的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重庆市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实践;采集了重庆市勘察行业全部的勘察企业、勘察人员和勘察项目的基础数据,实时采集了勘察外业申报、勘察外业见证登记、勘察试验报告打印、勘察报告在线审查等四个环节的项目基础数据,采集了全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监项目数量、抽查项目数量、抽查比例以及违规项目、违规企业、违规人员数量与查处、通报情况等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数据,分析了全市6类589家勘察企业构成、勘察资质与类别、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市内外对比等,分析了全市10类15062名勘察人员构成、年龄结构、男女占比、注册多少、职称关系、专业比例、专业搭配、工龄长短以及市内外对比等,基本改变了工程勘察质量“无法监管”状态,通过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达到了动态抽查管控的预期目的,并分析了全市勘察质量发展、勘察行业发展的态势;从住建部质安司组织上海等省市调研考察、中勘协勘察分会专题评价、主要专家学者点评分析等社会综合评价中确认了实证效果,从而验证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乔松[7](2020)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传统的工程咨询模式越来越难满足业主的多元化需求,为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促进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提出将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工程咨询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此推动工程咨询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决策科学性、提高工程质量及工程投资收益。全过程工程咨询具有业务范围广、持续周期长、开展难度大等特点,对咨询企业的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目前相关政府机构及行业协会等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尚未建立较为完整的评价机制及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因此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进行信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全过程工程咨询及信用评价的相关理论做了阐述,在传统静态信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动态评价理论及激励理论,构建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动态评价模型。首先,利用ANP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企业在某一时刻的静态信用评价值。其次,为了弥补静态信用评价对历史信用信息利用不充分的不足,本文在考虑历史信用信息对当前决策的影响逐渐变弱的特点基础上,引入“时间度”进行时间权重的确定,将企业各个时段的静态信用评价值进行集结,得到企业的信用动态评价值。再次,考虑到信用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对企业信用进行信用等级划分及排名,更重要的是信用评价对企业信用发展趋势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因此本文引入双激励控制线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值进行正负激励,通过多时段的信用信息集结得到基于激励的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值。最后,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验证了本文构建的信用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并针对评价结果及模型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静态信用评价的不足,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进行信用动态评价研究,并引入激励机制能更好地区分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实现对企业信用发展的良性引导作用。
马小军[8](2020)在《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工程咨询行业实施了多项政策指引,通过深化工程领域咨询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行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转型,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地处西北甘肃区域市场的国有工程咨询企业,在近年内部体制改革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如何明晰自身的资源优势及外部市场机遇,找准公司的目标市场及定位,制定科学化的市场营销策略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本文以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分析工程咨询行业的工程咨询服务类产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到的行业及企业相关统计资料,综合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对公司所在行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及公司内部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其次通过SWOT分析找准企业发展症结及优势资源,为营销策略的制定找准切入点;最后以STP理论定位目标市场,提出基于公司业务特征的服务营销和关系营销为主的7P组合营销策略。其中,营销策略研究从目标市场及客户需求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市场定位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以及通过维持客户关系培养客户忠诚度营销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打破企业传统以技术产品为导向的思想,从客户需求角度定位产品的功能与特征;二是结合不同的目标市场定位及客户定位,从价格、营销渠道、促销过程、有形展示等几个方面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结合关系营销的理念,通过打造企业产品系列的产业链理念,激发顾客的潜在需求,引导顾客成为具有忠诚度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实际案例,为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地位具有现实研究意义,并且对甘肃省内其他工程咨询类企业在明确目标市场,找到市场定位,制定企业营销策略方面具备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赵锋[9](2020)在《勘察设计行业基于“互联网+”人力资源整合平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近几年勘察设计行业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全行业的格局迈向深度重组洗牌,重组的分化程度在不断加剧。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监管政策落实不够、行业与技术的融合不够紧密、行业的人才供给与需求失去平衡。本文以大型国有勘察设计企业Y设计院集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究论证,提出勘察设计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整合不充分的问题。然后以解决勘察设计企业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基于“互联网+”的思维,结合勘察设计行业特点,探索并提出利用互联网人力资源整合平台从提高勘察设计行业资源整合效率层面来解决勘察设计企业问题的方案,并对该方案提出初步构想。最后基于构想对人力资源整合平台展开详细的需求分析,并简要介绍人力资源整合平台基于需求进行设计、实现、测试的过程与成果,最后通过案例进行实效评估。
杨洋[10](2020)在《购买服务模式下第三方企业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工作事关国计民生,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休戚相关,一直是政府建设工程安全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革命与产业创新的蓬勃发展,建筑业设计建造能力不断增强,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无法与日趋复杂的建筑施工安全形势相匹配,给政府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购买服务模式作为国家相关部门创新安全治理方式,构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在建筑施工安全监管领域逐步发展起来,该模式下第三方代替政府进行安全监管,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破解政府安全监管能力不足的难题。市场上第三方企业众多,基于何种标准对这些企业监管能力进行评价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课题以购买服务模式下第三方企业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能力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安全监管成熟度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该模型,为政府选择第三方企业提高参考标准,同时为企业提高安全监管能力提供努力路径和改进方向。论文首先对购买服务模式内涵、特征、适用性等相关概念,第三方企业特征、分类及服务内容,监管范围、深度、频率、目标等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行为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分析。然后基于已完成的基础研究,分析第三方企业监管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文献计量和专家访谈方法初步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及显着性检验,最终确定了以第三方企业综合实力、安全监管综合资质、安全监管计划、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安全监管体系运行和安全监管保障6个维度,共2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借鉴OPM3理论建立了由安全监管成熟度等级维度、评价指标维度和服务对象维度构成的成熟度评价模型,确定成熟度测评原理和思路,设计成熟度评价流程和方法。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已构建的模型,对企业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成熟度等级,为企业提高安全监管能力提供努力的方向和改进建议。
二、关于勘察设计行业资质与注册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勘察设计行业资质与注册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牵头单位视角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成员选则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内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成员选取研究现状分析 |
1.3.2 国外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成员选取研究现状分析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创新点 |
1.5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概述 |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概念 |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 |
2.1.2 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组织模式 |
2.2 联合体概述及优缺点 |
2.2.1 联合体定义 |
2.2.2 联合体承包优点 |
2.2.3 联合体承包缺点 |
2.3 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牵头单位概述 |
2.3.1 牵头单位定义与特点 |
2.3.2 牵头单位责权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牵头单位能力分析 |
3.1 全过程工程咨询各阶段分析 |
3.1.1 决策阶段 |
3.1.2 勘察设计阶段 |
3.1.3 招标采购阶段 |
3.1.4 施工阶段 |
3.1.5 竣工阶段 |
3.1.6 运营阶段 |
3.2 全过程工程咨询牵头单位项目管理能力分析 |
3.2.1 三维结构模型的搭建 |
3.2.2 三维结构模型的解析 |
3.3 各咨询企业作为牵头单位专业技术能力特点分析 |
3.3.1 设计单位分析 |
3.3.2 造价咨询单位分析 |
3.3.3 监理咨询单位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牵头单位联合体伙伴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A企业现状描述 |
4.2 A企业作为牵头单位能力分析 |
4.2.1 A企业作为牵头单位项目管理能力分析 |
4.2.2 A企业作为牵头单位专业咨询能力分析 |
4.3 联合体伙伴选取指标设计思路 |
4.3.1 选取指标体系原则 |
4.3.2 指标选择体系步骤 |
4.4 联合体伙伴选取评价指标筛选 |
4.4.1 A企业选择联合体成员视角 |
4.4.2 联合体伙伴选取指标识别 |
4.4.3 问卷发放与数据获取 |
4.4.4 数据分析与指标优化 |
4.4.5 联合体伙伴选取评价指标体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联合体合作伙伴选取案例分析 |
5.1 常用指标赋重方法评析 |
5.1.1 指标赋权常用方法 |
5.1.2 层次分析法 |
5.1.3 熵权法 |
5.1.4 综合赋权法 |
5.2 物元可拓模型 |
5.2.1 确定指标评价等级 |
5.2.2 确定经典域与节域 |
5.2.3 待评物元的确定 |
5.2.4 关联度计算 |
5.2.5 综合评价计算 |
5.3 联合体项目案例 |
5.3.1 项目背景 |
5.3.2 基于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确定 |
5.3.3 基于熵权法指标权重确定 |
5.3.4 指标组合权重确定 |
5.4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综合评价 |
5.4.1 确定经典域与节域 |
5.4.2 待测物元赋值 |
5.4.3 二级指标关联度计算 |
5.4.4 综合评价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问卷调查 |
附录:层次分析法调查表 |
(3)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外部环境推动新咨询的发展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转型 |
1.1.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转型的优选 |
1.1.3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需明确能力短板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
1.2 问题提出 |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2 现实问题的提出 |
1.2.3 科学问题的凝练 |
1.2.4 关键问题的解构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解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2.1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文献研究 |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
2.1.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 |
2.2 咨询服务能力文献研究 |
2.2.1 服务能力的概念分析 |
2.2.2 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 |
2.2.3 服务能力的运行机制 |
2.2.4 相关业务的服务能力 |
2.3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
2.3.1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思想基础 |
2.3.2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种类划分 |
2.4 研究述评 |
2.4.1 识别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能力需求补短板势在必行 |
2.4.2 准确定位提升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至关重要 |
第三章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识别 |
3.1 能力需求识别方法综述 |
3.1.1 CEO-EIM模型 |
3.1.2 QFD工具 |
3.1.3 WBS方法 |
3.1.4 原型逼近法 |
3.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初始能力需求识别 |
3.2.1 基于政策文件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识别 |
3.2.2 基于文献分析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识别 |
3.2.3 基于招标文件与案例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需求 |
3.2.4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初始能力需求清单确立 |
3.3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确能力需求识别 |
3.3.1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确能力需求识别流程 |
3.3.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确能力需求清单调整 |
3.3.3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精确能力需求清单确立 |
第四章 基于成熟度模型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 |
4.1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内涵界定 |
4.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结构维度分析 |
4.2.1 能力成熟度等级 |
4.2.2 咨询服务周期 |
4.2.3 评价指标体系 |
4.3 评价指标标准和权重的确定 |
4.3.1 评价指标标准 |
4.3.2 评价指标权重 |
4.4 评价方法的确定和案例分析 |
4.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4.2 评价对象的确定 |
4.4.3 成熟度评价计算 |
第五章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
5.1 基于PDCA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改进 |
5.2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指标提升路径 |
5.2.1 企业基础资源改善路径 |
5.2.2 专业技术能力提升路径 |
5.2.3 组织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
5.2.4 服务产出质量提升路径 |
5.2.5 综合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6.1.1 研究结论 |
6.1.2 研究创新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5)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国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分析 |
2.1 国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相关概念 |
2.2 国外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概况 |
2.3 国际标杆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3 国内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分析 |
3.1 国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现状 |
3.2 国内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必要性 |
3.3 国内外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特征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4 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
4.1 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收集 |
4.2 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4.3 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
5.1 设计企业的选取及评价计算 |
5.2 评价结果分析与发展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Ⅱ S设计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调查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重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3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 |
2.1.4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质量管理理论 |
2.2.2 信息技术理论 |
2.2.3 系统控制理论 |
2.3 概念界定与管理系统构建的理论框架 |
2.3.1 概念界定 |
2.3.2 管理系统构建的理论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3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与理论分析 |
3.1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
3.1.1 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
3.1.2 政府管理现状分析 |
3.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
3.2.1 管理机制问题分析 |
3.2.2 管理应用问题分析 |
3.2.3 管理效能问题分析 |
3.2.4 管理理论问题分析 |
3.3 基于系统控制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利益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
3.3.1 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
3.3.2 基于前景理论的利益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
4.1 总体设计 |
4.1.1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基本原理 |
4.1.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主要目标 |
4.1.3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功能分析 |
4.1.4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模型框架 |
4.1.5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关键模块的数学模型 |
4.2 信息化数据标准构建 |
4.2.1 工程勘察信息数据采集标准 |
4.2.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成果格式标准 |
4.2.3 工程勘察地质数据成果入库标准 |
4.3 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 |
4.3.1 总体分析 |
4.3.2 需求分析 |
4.3.3 技术路线 |
4.3.4 功能分析 |
4.4 地质信息数据中心构建 |
4.4.1 需求分析 |
4.4.2 技术路线 |
4.4.3 功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 |
5.1 运行组织结构分析 |
5.1.1 组织构架分析 |
5.1.2 模型框架分析 |
5.2 运行流程分析 |
5.2.1 工程勘察外业申报采集流程 |
5.2.2 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登记采集流程 |
5.2.3 试验报告打印采集流程 |
5.2.4 勘察报告在线审查采集流程 |
5.3 运行机制分析 |
5.3.1 工程勘察外业见证机制 |
5.3.2 工程勘察外业见证抽查机制 |
5.3.3 外业抽查工作通报督促机制 |
5.3.4 工程勘察岩土试验测试管理机制 |
5.3.5 工程勘察文件签章管理机制 |
5.3.6 工程勘察文件审查机制 |
5.3.7 工程勘察信息共建共享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6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证研究-以重庆为例 |
6.1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
6.1.1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实现 |
6.1.2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
6.2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 |
6.2.1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流程分析 |
6.2.2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
6.2.3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功能分析 |
6.3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践与效果分析 |
6.3.1 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
6.3.2 勘察企业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
6.3.3 勘察人员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
6.3.4 勘察项目质量信息管理效果分析 |
6.3.5 勘察质量发展效果分析 |
6.3.6 勘察行业发展效果分析 |
6.3.7 社会综合评价效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成果 |
7.2 主要结论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7)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研究现状 |
1.2.2 信用评价的研究现状 |
1.2.3 动态评价的研究现状 |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信用动态评价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相关理论 |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内涵辨析 |
2.1.2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服务范围 |
2.2 信用的相关理论 |
2.2.1 企业信用的内涵 |
2.2.2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分析 |
2.3 企业信用动态评价的相关方法 |
2.3.1 信用评价 |
2.3.2 动态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信用评价指标构建 |
3.1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分析 |
3.1.1 信用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3.1.2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
3.2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初步构建 |
3.2.1 信用评价指标分析 |
3.2.2 评价指标初选 |
3.2.3 评价指标初步确立 |
3.3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修正及确立 |
3.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
3.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3.3.4 评价指标的最终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构建 |
4.1 信用评价方法的选择 |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
4.2.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
4.3 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1 确定评价因素集 |
4.3.2 确定评语集 |
4.3.3 确定隶属度矩阵 |
4.3.4 确定指标权重 |
4.3.5 确定时间权向量 |
4.3.6 模糊运算 |
4.3.7 评价结果确定 |
4.4 信用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确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双激励控制线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信用动态评价 |
5.1 双激励控制线模型的构建思路 |
5.2 双激励控制线的设置 |
5.2.1 双激励控制线原理 |
5.2.2 正负激励控制线的设置 |
5.3 多阶段信用评价信息集结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证分析 |
6.1 评价对象基本信息 |
6.2 信用动态评价应用 |
6.2.1 确定评价因素集和评语等级 |
6.2.2 计算指标隶属度 |
6.2.3 时间权重及指标权重 |
6.2.4 进行模糊运算 |
6.2.5 动态评价结果 |
6.2.6 结果分析 |
6.3 基于双激励控制线的信用动态评价应用 |
6.4 评价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8)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3 研究方法和工具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2.1 工程咨询相关概念界定 |
2.2 工程咨询行业具体营销策略理论 |
2.3 工程咨询行业市场营销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甘肃省城乡规划院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企业概况 |
3.2 甘肃省城乡规划院业务现状分析 |
3.3 客户需求的调研和分析 |
3.4 甘肃省城乡规划院营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甘肃省城乡规划院的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4.2 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分析) |
4.3 企业SWOT分析 |
第五章 甘肃省城乡规划院STP分析及营销策略的制定 |
5.1 甘肃省城乡规划院的STP分析 |
5.2 甘肃省城乡规划院组合营销策略的制定 |
第六章 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6.1 人力资源和客户信息保障 |
6.2 产品创新的保障 |
6.3 管理制度的保障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勘察设计行业基于“互联网+”人力资源整合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和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勘察设计企业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及分析 |
2.1 企业情况介绍 |
2.2 企业现存人力资源问题的表现 |
2.3 人力资源问题分析 |
2.3.1 问题产生原因的推导 |
2.3.2 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论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的探索、构想与分析 |
3.1 行业层面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可能性 |
3.2 “互联网+”的现状与特点 |
3.3 基于“互联网+”人力资源整合平台的构想 |
3.4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需求分析 |
3.4.1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需求概述 |
3.4.2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前端界面需求 |
3.4.3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后端功能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4.1 人力资源整合相关的设计介绍 |
4.1.1 用户设计 |
4.1.2 项目设计 |
4.2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的业务流程设计 |
4.2.1 用户注册及实名认证流程设计 |
4.2.2 项目发布流程设计 |
4.2.3 项目匹配流程设计 |
4.2.4 合同签订流程设计 |
4.2.5 合同履约流程设计 |
4.2.6 项目收尾流程设计 |
4.3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的实现 |
4.3.1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架构 |
4.3.2 前端门户网站的实现 |
4.3.3 后端服务的实现 |
4.4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的测试 |
4.4.1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的部署环境 |
4.4.2 测试用例集以及结果 |
4.5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的效果评估 |
4.6 人力资源整合平台总结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购买服务模式下第三方企业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模式研究现状 |
1.3.2 企业安全监管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
1.3.3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能力评价相关研究现状 |
1.3.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购买服务模式下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基础研究 |
2.1 购买服务模式相关概念分析 |
2.1.1 购买服务模式下安全监管的内涵 |
2.1.2 购买服务模式下安全监管的特征 |
2.1.3 购买服务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
2.2 第三方企业分析 |
2.2.1 第三方企业的分类及特点 |
2.2.2 第三方企业安全监管与监理工作对比分析 |
2.2.3 购买服务模式下第三方企业服务内容 |
2.3 购买服务模式下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行为分析 |
2.3.1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范围和深度分析 |
2.3.2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频率分析 |
2.3.3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目标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
3.1 安全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3.1.2 影响第三方企业监管能力的指标分析 |
3.1.3 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
3.1.4 评价指标的检验和优化 |
3.2 安全监管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 |
3.2.1 成熟度评价模型维度划分 |
3.2.2 评价模型成熟度等级划分 |
3.2.3 评价模型构成要素及框架结构 |
3.3 安全监管成熟度评价方法设计 |
3.3.1 编制成熟度提问单 |
3.3.2 成熟度评价原理确定 |
3.3.3 成熟度评价流程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安全监管能力评价模型实证分析 |
4.1 安全监管成熟度评价准备工作 |
4.1.1 哈尔滨市某监理公司概况分析 |
4.1.2 安全监管评价指标的提取方法 |
4.2 第三方企业安全监管成熟度实际评价 |
4.2.1 安全监管成熟度评价步骤 |
4.2.2 安全监管成熟度提问单数据统计 |
4.2.3 安全监管成熟度计算及评价结果 |
4.3 安全监管成熟度评价结果分析及改进路径 |
4.3.1 安全监管成熟度评价结果分析 |
4.3.2 安全监管成熟度改进路径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关于第三方企业安全监管能力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调查问卷 |
附录Ⅱ: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成熟度提问单结果统计表 |
附录Ⅲ:对建设单位的安全监管成熟度提问单结果统计表 |
附录Ⅳ:对监理及勘察设计单位的安全监管成熟度提问单结果统计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四、关于勘察设计行业资质与注册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牵头单位视角全过程工程咨询联合体成员选则问题研究[D]. 孙骏伟.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2]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1)
- [3]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樊莹莹.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9)
- [4]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筑管理条例》等6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0(19)
- [5]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冯琪.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6]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重庆为例[D]. 周长安. 重庆大学, 2020
- [7]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评价研究[D]. 乔松. 东南大学, 2020(01)
- [8]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马小军. 兰州大学, 2020(01)
- [9]勘察设计行业基于“互联网+”人力资源整合平台研究[D]. 赵锋. 云南大学, 2020(08)
- [10]购买服务模式下第三方企业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能力评价研究[D]. 杨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