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汇率: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

均衡汇率: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

一、均衡汇率: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论文文献综述)

高楠[1](2021)在《后发经济体汇率调整的增长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在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劳动、技术常常是作为非常重要的控制变量来构建模型,而其他因素如:汇率、经济波动等也会间接影响经济增长,但是在早期的模型中却没有考虑进去。通过对后发经济体汇率调整的增长效应进行研究,横向比较后发经济体长期汇率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寻找成功实现赶超的各后发经济体汇率调整和经济增长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一般规律,为汇率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有助于更客观地看待汇率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未来各后发经济体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首先基于微观主体——家庭与企业建立其行为模式,通过汉密尔顿函数实现效用的最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消费与资本的相位图,寻找稳态点的同时分析其稳态路径。然后将封闭经济扩展至开放经济,在生产端引入汇率,分析稳态路径下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此构建一个完整的汇率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检验理论模型的现实解释力度,利用73个后发经济体197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回归、拟合出均衡汇率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模型的SYS-GMM估计法对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并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最后得出了与理论模型一致的结论。对于后发经济体而言,要重视汇率低估与高估对经济的不同影响。应基于自身的要素禀赋、结合当下的经济政治环境选择合适的汇率政策。在经济赶超起步阶段通过调整汇率可以使经济实现快速增长,而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体即将或已经实现赶超时,之前的汇率有可能不再适用现行的经济发展状况,应及时把握调整的时点、力度和速度,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货币政策的配合。

陈瑶雯[2](2020)在《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文中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优化升级是新时代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榜样、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中国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需要我们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两种资源,不断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要素市场化和全球化配置、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和优化升级进程。从历史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幅度以及速度明显高过以往。聚焦当前实体经济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从出口产业、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层面观察,都有待加速推动产业高级化进程。特别就出口产业层面而言,我们目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低端出口产能过剩、优势产能面临竞争、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高端出口产业链不够完备和在出口产业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占有份额不足等方面问题。因此在新一轮全球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中,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有待提高,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带动力量之一,出口产业结构有待高级化。“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全产业链亟待从低附加值的传统生产贸易链环节向高附加值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环节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利润空间,提高出口竞争力。向未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早已指出:产业结构转型、调整、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出口产业,淘汰落后产业,转移国内优势产能走出去,深入推进先进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出口产品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出口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围绕“出口”构建现代化知识产业发展新体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与全球经济多维融合速度的不断加快,国际与国内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引起的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深化与格局重塑、国际贸易与投资新格局的重塑或变动,对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整体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影响将愈发明显。我们知道,实际汇率发生变动,以外币计价的一国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相对价格必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贸易规模和进出口结构的变化,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会引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生产结构的变化,并最终引导出口产业结构的整体性改变。因此,汇率作为沟通各个国家市场之间最为重要的经济变量,在普遍推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情况下,汇率对各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愈加重要。从现有的研究看,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将促使企业利用市场价格手段推动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提升出口产业结构高度化和推动贸易结构优化,使其盈利增长模式更加合理。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行、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格局重塑的现实下,一个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与支撑作用,出口产业链地位更加重要。就我国来说,随着“一带一路”进程和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我国与全球经济频繁互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影响的复杂性及其双向波动的不确定性(幅度与方向)已经成为“新常态”。在此背景下,研究和利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方向与幅度)以优化我国的出口产业结构愈发重要。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切入,结合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了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基础支撑理论,建立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微观机制与宏观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剖析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论证得出汇率变动主要通过价格传导与进出口贸易竞争力改变、国际资本流动(FDI与OFDI)与全球生产要素重整等渠道,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整体产业结构优化。作为经验借鉴,本文考察了美国、日本、中国的出口产业结构升级与汇率的关系及其汇率政策经验,然后建立计量模型进一步验证出口产品质量与汇率的关系及其对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并基于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一个标准的CGE模型来模拟汇率波动对我国各经济和产业变量的影响,从而为构建汇率走廊边界以实现汇率波动的区间管理提供实证支持,最终对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汇率政策及其政策实施环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政府引导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重视汇率政策工具。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既有市场的主导作用,也有政府的行政干预。汇率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政策工具之一,就要使“两只手”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尊重市场主导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政策工具或措施使生产要素和生产力资源从低效率的出口行业或产业向高效率出口行业、产业流动,从而提高整体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水平,让“结构红利”成为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汇率作为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调节变量之一,能够凭借汇率价格信号的传递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内在动力机制促进出口产业结构的充分调整,导致出口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升级或者反过来恶化。尤其在中国开放大门不断敞开的现实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发挥调节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显着,必将成为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价格机制,即通过汇率的变化引导进出口价格、进出口规模和国内总体物价水平的改变,实现对出口产业结构各个相关经济变量的深入调节。因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国汇率政策的适当调整、方向与幅度的适度管控,不仅能够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出口企业寻找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生存空间,还能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内需和外需之间相机转换,从而对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程,特别是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在生产要素导向的出口产业发展中,应对汇率风险的是出口产业的高度化及在此基础上的出口产业结构优化。一国的出口产业结构整体状态可以通过该产业的相关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重塑中的动态位置及其竞争优势来评估。企业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真正的生存能力体现于其在全球价值链形成中的增加值权重及其竞争优势,而这种生存能力更多的表现于企业出口产品的高科技附加值或生产要素禀赋、企业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运营和管理能力、拥有的相关人才数量和技术资源以及技术更新能力、获取知识产权的能力、应对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应对汇率大幅度波动风险的能力等,正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出口产业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讲,我们考虑的是一个企业或者行业的全要素竞争能力。因此,政府部门想依靠一时的环境改变或者政策保护来引导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是不可能有效的。与此相反,主要依靠廉价生产要素并处于初级要素导向和资源禀赋依赖阶段的产业,产业发展空间产品的低价格扩张将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导致需求受到抑制。形成持续和有竞争力的出口产业结构状态离不开技术进步作为支撑。外部压力可以促使企业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促使出口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而非在低水平上简单地扩大再生产。政府应该通过改变出口产业所在环境的政策背景,改善竞争环境,发挥市场的作用,借以促进更高级别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推动出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改造进程。研究认为,利用汇率政策促进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要把握好汇率波动的方向,管理好汇率波动的幅度,实现区间管理。我国过去奉行的汇率政策倾向于低估人民币汇率,采取相对严格的外汇管制,通过净出口的增加来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国家外汇储备。但是,这一政策也使得形成了初级产业层面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应限制了我国出口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我们希望借助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水平,逼迫出口企业淘汰低附加价值行业产品,释放生产要素发展高知识技术、高科技附加价值产业,推进出口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汇率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毕竟只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面,其他政策亦可能改变因为汇率变动而形成的优势或劣势。因此,汇率政策引导出口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国内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积极配合。在汇率波动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受到挑战,企业就要积极推进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适应汇率波动和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行业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相关行业的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到考虑汇率因素,我们既要利用好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也要通过构建汇率走廊确定政府干预的边界,实现汇率波动的区间管理,让出口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

董晨君[3](2019)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预期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已然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peicial Drawing Right,SDR),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要进展。另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亦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趋向成熟。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渐深入,人民币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开始显现,在国际计价、结算、交易和储备等方面产生影响。各货币职能的实现,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民币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继而塑造不同的汇率预期,影响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反过来又将推动或阻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实现。本文以人民币国际化为背景,着重研究了货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问题,从汇率预期管理切入,寻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汇率预期管理方式。研究汇率预期管理的效果及其工具的影响,是进行有效汇率管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汇率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枢纽,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探讨汇率预期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研究汇率预期与货币国际化的双向联系和互动影响,可以发展当代货币国际化理论;其次,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探讨汇率预期管理,可以丰富人民币汇率管理理论;最后,可以加强和指导汇率管理实践,在货币国际化背景下探讨人民币预期管理实践,更有助于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稳步推进汇率体制改革。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首先说明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预期管理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然后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最后指出了研究内容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本章首先依次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理论、汇率理论、理性预期理论等,然后分专题进行文献梳理和评述,揭示已有研究的问题及不足,阐释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章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阶段特征及其属性。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着重介绍了汇率预期的度量方法,然后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优缺点;第二节采用计量模型研究汇率预期动态,分阶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为人民币汇率预期分类和验证,实证检验汇率预期的类型。第三章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预期管理的需求、目标和效果分析。首先分析了汇率预期管理的需求,包括汇率形成机制对直接干预形成的监督和约束、预期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国际经验以及汇率预期管理对缓解国际经贸摩擦的可行性。明确阐释汇率预期管理目标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然后,采用VAR模型、TVP-SV-VAR模型和混合创新TVP-SV-VAR模型研究了汇率预期管理对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增速的影响。第四章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工具及其效果。首先,着重分析汇率沟通对汇率预期的影响,具体包括汇率沟通度量、作用渠道和汇率沟通对汇率水平和波动的影响;其次,研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汇率预期的影响;最后,实证分析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对汇率预期的影响。第五章为汇率预期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本章先后归纳和总结了国际化进程中美元、马克和日元的汇率预期管理经验,以期为中国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第六章为结论和加强汇率预期管理的建议。首先归纳总结前文各章节的研究结论,然后基于本文研究结果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多样化汇率预期引导方式和加强内外部政策协调与跨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出汇率预期管理建议。

胡君[4](2019)在《两部门视角下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放环境下实际汇率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在汇率与增长的研究中,存在着两个富有争议的典型事实:一方面,部分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实际汇率低估以及不断积累的经常账户顺差”,而另一方面,通过跨国比较发现,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实现实际汇率低估,甚至一些拉美国家出现了持续的汇率高估,从而形成了不同国家的“汇率低估之谜”。以上两种典型事实发生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成为讨论实际汇率与增长问题的现实基础,贸易开放通过促进一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快速扩张,推动一国工业化的进程。因此,本文从两部门视角出发,研究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并试图回答三个重要问题,即“什么是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为何有些国家不能实现汇率条件”以及“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能否持续”。此外,在贸易与金融双重开放的背景下,实际汇率的稳定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本文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围绕研究的主要目标,本文基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两部门模型,研究汇率条件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汇率条件的内生化决定与汇率条件的动态化过程,从而形成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研究探讨:(1)通过典型事实的跨国比较,是否实现实际汇率低估似乎成为了工业化成功的必要条件。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过程面临着协调失灵与市场失灵的问题,劳动力的跨部门转移不足、幼小工业部门的资本短缺以及先进部门的技术外部性都成为工业化水平不足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的分析框架,解释实际汇率低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包括三个部分,其一,实际汇率低估通过“工资溢价”促进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其二,实际汇率低估可能通过一种“补贴机制”,弥补工业部门资本短缺的问题;其三,实际汇率低估能够形成一种对技术外部性的差异化补偿,从而使得贸易部门生产率快速提高,最终带动经济体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2)从汇率条件的内生性出发,研究实际汇率低估的形成机理。研究巴萨效应的传统观点认为伴随着经济增长,部门间生产率差异导致了非贸易部门工资水平的大幅上升,推动实际汇率升值。但本文通过构建两部门框架下拓展的汇率条件内生性模型,发现两部门结构转型一方面会释放大量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这会通过降低非贸易部门的价格上升来削弱巴萨效应,继而维持实际汇率低估,具体研究为:一方面构建基于要素禀赋影响实际汇率变动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劳动力剩余与高储蓄率将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与资金成本,实现实际汇率的低估;另一方面,基于劳动力市场管制与金融抑制的制度变量,研究发现,两者都通过政府干预要素市场,同样成为导致实际汇率低估的重要原因。(3)从汇率条件的动态化出发,基于发展中国家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的三种路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会经历“巴萨效应—反巴萨效应—巴萨效应”的动态过程。依赖要素禀赋与制度变量成功实现“反巴萨效应”是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但随着要素条件的恶化与制度约束的加强,实际汇率的“过早高估”又使一国重新回到“巴萨效应”的实际汇率升值的路径上来,导致“过早去工业化”现象,这意味着一国在中等收入阶段工业增加值占比出现过早的下降。未来需要通过进一步促进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与促进非贸易品部门的技术进步来创造实际汇率低估的持续性汇率条件。(4)在双重开放背景下,通过实际汇率低估形成竞争性的汇率已不再是唯一的政策目标,汇率的稳定性是需要关注的补充性汇率条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向的,且在金融开放的经济体中更为明显,这些结果对发展中国家汇率政策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国际贸易和投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些国家必须努力实行一种主要旨在稳定汇率的汇率政策。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与启示:(1)实际汇率低估通过促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增长。东亚国家的快速工业化与拉美国家的工业化停滞与各国实际汇率条件紧密相关。当前,中国需要警惕实际汇率的“过早高估”导致“过早去工业化”现象。(2)一国能否实现实际汇率低估是内生决定,要素禀赋与制度变量都能够通过降低要素市场的成本,抑制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维持实际汇率低估。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与“高利率水平”阻碍了实际汇率低估的实现。(3)实际汇率低估的增长效应取决于工业化阶段,当跨过工业化水平的临界值,实际汇率低估将阻碍经济增长。但多数国家出现“过早高估”与“过早去工业化”,这主要来源于要素禀赋条件的快速恶化,以及制度变量所带来的效率损失。劳动力剩余与高储蓄率是支撑实际汇率低估的重要条件,将会带来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即“好的低估”;但长期依赖制度约束将降低要素配置效率,带来“坏的低估”。未来随着要素禀赋条件的恶化,一国需要破除制度约束,并通过促进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强金融深化与加快非贸易品部门的技术进步来实现实际汇率低估的持续。(4)考虑到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的双重背景,高度的资本流动会带来汇率的大幅波动,以实际汇率低估为目标的竞争性实际汇率政策,将向竞争性与稳定性兼顾的目标转变。未来还需要加强资本账户的管理,促进汇率的稳定性。

刘洋[5](2017)在《多目标条件下人民币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均衡汇率是个很重要的经济学研究课题,它的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在学术界,均衡汇率的理论研究已经有多年,在实践中,多数国家都对汇率进行干预,但到目前为止,人们的研究多数都侧重于长期均衡汇率,短期均衡汇率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还不成熟。在学术研究中,很少有文献讨论短期均衡汇率的测算。在实践中,各个国家的汇率决策主要是短期决策,特别是当各个国家汇率变动不一致时,国内多个目标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汇率的内外均衡和协调是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在短期均衡汇率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设计一套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然后将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得到一套在理论上有支撑,在方法上有合理性、在实践中有可行性,可用于实证计算的人民币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本文包括相互联系的几个主要部分:短期均衡汇率的理论探讨。在本文的第1章和第2章,主要对现有的均衡汇率理论以及测算方法进行了回顾,界定了汇率的相关概念,基于现代均衡汇率模型,提出关于测算均衡汇率方法的一些质疑,并分别进行讨论。继而重新定义了短期均衡汇率的概念,认为不仅能够反映双向决定的数学均衡,还能反映国内国外经济均衡的可用于决策的多目标协调的最优化汇率即为短期均衡汇率。这个新概念是全文的立论基础,用于指导本文的理论体系和模型框架的设计。短期均衡汇率方法设计。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理论核心,第3章主要用来阐述本文多目标最优化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MOER模型)的设计思想、原理及其特征和功能。该套模型包括三层,第一层是目标最优化模型(ERO模型),以双离差平方乘积形式作目标函数,第二层是汇率决定的计量模型(ERF模型),其中设计了一套参照国指数,用来构造相对指标,反映国内和国外某个变量的相对水平。第三层是一组经济目标模型(ERT模型),它可以嵌套于第二层模型中,共同反映汇率双向决定的数学均衡关系。三个模型组合起来,加入约束条件,得到多目标约束的优化模型。该套模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短期均衡汇率的特点,同时能够协调多目标冲突的问题。主要变量之间的短期数学均衡关系估计。该部分是实际测算均衡汇率的第一步,为后文优化做准备。第4章设计的模型中包含三类变量,分别为国内经济变量,参照国一篮子指数,以及国内经济变量与对应参照国一篮子指数所构造的相对比率指数。本章运用各变量1999Q1-2015Q4的数据,首先按照不同的标准选取参照国,并以此确定相应的权重,计算参照国一篮子指数,然后,将各变量数据带入状态空间模型,得到了模型的主要经济变量和汇率之间的动态影响参数,这些参数反映了各经济变量与汇率之间的数学均衡关系,最后,对主要参数的变动进行分析。MOER模型构建与应用。该部分是本文短期均衡汇率的实际测算部分,第5章以第4章测算的汇率和经济变量之间的数学均衡关系为基础,将这些动态参数带入MOER模型中,从经济均衡的角度入手,对模型中涉及到的经济变量加入约束条件。测算过程分两种模拟方案进行,一种是在无预期的条件下,对国内主要经济变量加入约束,包括国内经济增长率、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相对出口等变量分阶段进行约束,然后在多目标共同约束的条件下测算我国2001-2015年各季度的短期均衡汇率;另一种主要是加入国外预期,从国外总指数和分国别两个方案分别进行,依据国际形势设定预期条件,进而测算我国2016年4个季度的预期均衡汇率。最后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和建议。第6章主要依据前文的研究,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论部分指出本文的整体理论设计、模型和方法构造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测算的结果也具有实际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将本文设计的方法进行推广,并继续开展对短期均衡汇率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本文的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首先提出了一个短期均衡汇率理论的新概念,在坚持政府干预的条件下,明确将多目标协调状态下双向决定的,既满足数学均衡,又符合经济均衡的最优化汇率定义为均衡汇率。其次,在这个新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短期均衡汇率(MOER)决策模型,该模型将多边国际综合指数、计量模型与多目标规划模型相结合。最后,依照本文设计的模型,测算出我国短期均衡汇率,并为政府干预提供依据。

陈学彬,李华建[6](2017)在《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与调整机制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有效汇率双双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用现行的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难以做出很好的解释。本文的研究发现其原因在于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缺乏透明、有效地灵活反映宏观经济变动的汇率调整机制。本文在深入分析汇率与宏观经济变动关系的基础上,探讨设计了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灵活反映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变动的汇率调整机制。该机制采用贸易差占比和通胀率两项指标作为衡量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指标,并参考资本流动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目标做长期趋势调整。文章利用中国汇改以来的数据模拟检验了该汇率调整机制的有效性,并指出近期人民币的大幅贬值源于前期人民币的过度升值,贬值是对汇率失衡的反应。

邓黎桥[7](2016)在《中国外汇干预:动因与策略 ——基于维护汇率稳定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后危机时期,不平衡经济基本面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分化,跨境资本流动对各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提出了挑战。鉴于金融危机期间的教训,外汇干预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长期以来,中国央行外汇干预的目的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然而,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干预政策付出代价越来越大,已经不再适合逐步开放的市场环境。当前,中国央行外汇干预存在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外汇干预扭曲了均衡价格,主张扩大汇率弹性,减少外汇干预;还有学者认为人民币已经实现长期均衡,应保留外汇干预,稳定汇率预期,避免超调风险。重新审视中国外汇干预并不是否定干预的必要性,而是要改善现有的不当干预行为。伴随我国汇率、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的逐渐开放,合理、有效的外汇干预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诉求。深入分析中央银行外汇干预区间、方式以及目标的协调,对于中国制定合理的汇率制度和采取有效的外汇措施以降低汇率波动对经济金融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外主要经济体的外汇干预经验,然后详细剖析人民币汇率动态与外汇干预实践,测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失调程度、外汇市场压力指数,以及外汇干预指数,建立计量模型论证了我国外汇干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梳理了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干预产生的问题,接着提出了基于维护汇率稳定视角的开放条件下中国外汇干预优化策略,分别构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外汇干预时机选择、评估外汇干预方式效果,并阐述了外汇干预方式与干预目标之间的协调,最后提出外汇干预管理完善对策,为中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为:第一,从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的国际经验借鉴来看,合理的外汇干预具有维护经济安全的作用。中央银行正向外汇干预对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均有减缓波动的作用,达到了稳定汇率的效果,且资本市场波动越大,对汇率带来的波动就越大,贸易越不平衡、利差越大、通胀越高,汇率也越不稳定。第二,从人民币汇率动态来看,如果当前汇率失调,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使得汇率回到均衡水平调整时间太长,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外汇干预的成本,需要外汇干预使其尽快回归均衡;若当前汇率处于均衡状态,则需要外汇干预的预期引导优势稳定其波动,降低超调风险,因而外汇干预是有必要的。第三,从中国外汇干预实践来看,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并非持续有效,有时候干预效果不甚理想。非有效的外汇干预不仅会加剧汇率价格扭曲、削弱货币政策独立性,还会放大投机资本冲击风险、加速外汇储备流失,改善不当的干预行为势在必行。第四,我国中央银行要实现合理的干预行为,需要有恰当的干预时机、灵活的干预方式以及与之协调的干预目标,还需要有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逐步完善的市场环境。中央银行进行外汇干预时,采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对汇率波动程度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基于规则的干预对汇率的调整过程更为平缓稳健,且成本比任意干预更小。在应对冲击方面,基于规则的干预也具有较强的稳定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面板工具变量法,对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干预有效性进行实证,为中国外汇干预操作提供经验参考;构建TVP-VAR模型验证短期冲击引致人民币名义汇率超调,论证外汇干预必要性;测算我国外汇干预指数,建立DCC-GARCH模型实证检验外汇干预指数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关联程度,论证外汇干预有效性;在三部门局部均衡模型框架下,搭建汇率干预目标区间,探讨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时机抉择;扩展NOEM-DSGE模型,将外汇干预、资本管制、货币政策转型纳入到理论模型框架中,引入风险规避的外汇交易者,修正非抛补利率平价表达,加入内生风险溢价和资本管制因素,更加拟合中国的现实情况,研究不同类型冲击、不同外汇干预情景下宏观经济的反应,评估外汇干预方式效果。提出基于维护汇率稳定视角的开放条件下中国外汇干预优化策略,从中国外汇干预时机选择、外汇干预方式以及外汇干预目标协调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中国外汇干预策略的内容,完善了外汇干预的政策框架,为外汇干预政策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唐琳[8](2016)在《开放经济下中国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的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10%的高速增长已经超过了30年。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正逐渐减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约束日益增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低于8%,我国经济正处于从10%的高速增长阶段向7%的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增长阶段转换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关键阶段,我国金融体系面临新的调整,市场需要在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中发挥作用,建立一个高效开放的金融制度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转换阶段的关键。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资本账户开放、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一系列改革。根据“三元悖论”理论,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经济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可以根据本国宏观经济目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作为有着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其“三元悖论”宏观政策目标组合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冲击的机制及理论是怎样的?我国的汇率制度安排是否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汇改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开放环境下,国内外货币政策和经济形势对中国进出口以及产出、消费、物价的冲击及响应机制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本论文要系统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开放经济“三元悖论”理论、开放经济下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以及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结构计量经济模型(具体包括: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马尔科夫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开放经济新凯恩斯DSGE模型),采用贝叶斯参数估计、脉冲分析等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经济转轨的要求,提出货币政策、汇率制度、资本账户开放、经济结构优化的建议。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了中国的“三元悖论”政策组合及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在“三元悖论”的框架下,通过构建MS-VAR模型,研究了我国“汇率稳定性、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开放”三个政策目标的组合,并研究了政策目标组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三元悖论”的政策目标体系中,汇率稳定仍然是首要目标。汇改后,汇率制度的灵活性有所增强,三元悖论目标对经济增长开始产生显着影响,这说明灵活的汇率机制是有助于各项目标传导的。现阶段资本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的,因而,文章提出金融改革应该有序逐步推进,特别要注意开放资本市场的步骤和速度,在汇率弹性和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后,再实行资本开放更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二、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本文采用修正的BGT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央行在面对股市、房市波动、国外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国内金融体系变迁下,货币政策实施方式以及对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以及汇率稳定目标的效果。结果显示,随着意愿结售汇制度的实行和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央行的货币自主性并没有减弱;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本国的经济状况、利率、汇率、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都将影响到国际资本的流动;面对这些国内外冲击,央行进行了央票冲销或调整准备金率等的反向货币政策操作,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三、研究了经济结构、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选择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开放经济DSGE模型及含汇率偏好的Taylor规则,运用贝叶斯估计模型的参数,考察了中国在汇率改革前后的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经济开放度及产出、消费和价格的冲击反应。结果显示:(1)中国经济结构在汇率改革后更加开放;(2)货币政策在汇改后从稳定汇率为首要目标过渡到稳定产出和物价;(3)灵活的浮动汇率制能吸收部分冲击;(4)汇率传导机制要发挥稳定器的作用离不开中国开放经济环境的支持;(5)放开人民币浮动区间有助于改善贸易条件。

卜国军[9](2015)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的决定和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7月,中国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工作,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启动。2010年6月,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2011年至2012年,跨境人民币结算从地域到项目全面放开,跨境收支中人民币结算比例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7.6万亿元,人民币收支占全部跨境收支的比重接近25%,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同时,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推进。人民币名义汇率决定已处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所带来的新环境:跨境收支中人民币占比不断提高,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且与境内人民币汇率互相影响,资本流动规模快速扩大且顺差和逆差转化加快,我国已成为直接投资资本净输出国,境外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等。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不仅取决于国际收支状况、经常项目差额与GDP之比、劳动生产率变化,也取决于跨境收支中人民币对外汇的替代、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境内外汇差)、境内外利差的影响。那么,哪些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具有决定性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如何更好的管理人民币汇率,使其基本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促进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些已成为货币政策制定者在新环境下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商品贸易总额已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世界第二大对外净债权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不断扩大,外汇敞口规模随之不断增长,因此汇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在跨境人民币收支规模占跨境收支比例不断上升,境外人民币规模不断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开放力度加大等背景下,汇率波动更为频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更加显着。所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的决定及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按照“人民币国际化以来汇率决定处于新环境—人民币国际化对汇率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外汇供求的影响渠道-人民币汇率决定的计量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是否均衡—人民币汇率管理的策略和措施”这一主线,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的决定和管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决定产生了显着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采取“分阶段实施不同浮动幅度管理”的策略;人民币汇率的管理目标和操作目标存在不匹配问题,应通过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来实现二者的匹配;现阶段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年度波幅可确定在和境内人民币与境外美元利差基本一致的水平上。本文包括6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目标、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汇率的相关概念及研究时间段的界定。第二章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汇率的影响。首先,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及其发展情况,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以来汇率变化的特点。其次,对跨境人民币净支付对境内外汇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需求和套利需求进行了分解。最后,分析、比较了美元、德国马克、日元在国际化时期汇率变化的特点,得出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期间汇率变化的启示。第三章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名义汇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对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进行评述。其次,根据人民币名义汇率由国际收支基础上的外汇供求决定这一理论依据,全面分析了国际收支各项目、跨境人民币收支、境内市场主体外汇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央行干预等影响外汇供求的渠道。最后,对这些渠道背后的实体经济因素和市场因素进行了归纳,并定量分析了各渠道对外汇供求的影响程度,为下一章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决定实证分析中的变量选择提供依据,也为实证分析的结果解释提供依据。第四章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名义汇率的决定进行了计量分析。首先,根据第三章研究结果选择解释变量,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样本区间。其次,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盯住美元式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决定模型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跨境人民币净支付、境内外利差、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决定,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美元指数决定的结论。第五章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失调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首先,介绍了均衡汇率的测算方法和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沿革。其次,根据行为均衡汇率理论,选择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贸易开放度、政府支出作为基本经济变量,并根据第四章人民币名义汇率决定实证分析的结论,增选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代表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和境内外利差两个基本经济变量,构建行为均衡汇率模型,测算人民币汇率的失调程度。结果显示,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产生显着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以来实际有效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水平。第六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多项标准做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水平的判断,提出了人民币汇率管理的意义、目标、策略、措施。提出通过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来解决人民币汇率管理目标和操作目标不匹配的难题,在人民币国际化不同阶段对人民币汇率采取按不同浮动幅度管理的策略,以及对人民币汇率管理应采取的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第一,根据名义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的本质,分析了国际收支基础上影响银行间外汇市场供求的各项因素,挖掘出跨境人民币净支付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重要因素。利用2010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最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测算了跨境人民币净支付对名义汇率变化的显着影响程度,发现跨境人民币净支付增加1000亿元,将使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升值0.58%。第二,根据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发展并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的实际情况,将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纳入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测算的模型之中,并利用2005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产生显着影响,离岸人民币资产规模每扩大1%,将带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0.02%。第三,根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阶段性,明确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对人民币汇率实施“分阶段按不同浮动幅度管理”的策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采取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稳定、逐步放宽汇率波动幅度的策略,并将人民币汇率年度波动幅度确定为和境内人民币与境外美元利差基本一致的水平上,以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资本流动影响逐渐增强的现实,解决人民币汇率操作目标与管理目标不匹配的难题。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应采取自由浮动策略,但仍应对汇率超调适时进行管理,防范大规模投机交易对汇率产生的异常波动风险。本文研究中的难点:如何更准确的区分跨境人民币净支付中的交易需求和套利需求;是否有更适合中国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模型;如何寻找更合适的人民币汇率预期的代表变量,或剔除人民币兑美元远期汇率中利差因素的影响。笔者将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一步探索相关问题。

林震庆[10](2014)在《台湾地区货币当局流动性冲销研究》文中指出台湾地区货币当局经济体面临全球化、自由化下,冲销政策是货币政策执行上所面临的重要环节。由于台湾属贸易出口导向的经济体,经济循环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息息相关。在面临全球贸易竞争、资本自由流动与金融自由化的环境下,当局如何对外创造良好的贸易竞争优势与对内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一再考验着当局政策执行能力。根据弗莱明—蒙代尔说明,一地区内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汇率可控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仅存在其二可为当局作为调控策略目标。而自2003年以来,尽管在经常帐收支上持续维持着顺差,与近期欧美日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资金外溢导致“热钱”涌入,台币存在越来越大升值的压力;当局却依然保持着资本自由流动、汇率可控的“动态稳定”及同时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台湾地区货币当局之所以突破此“三难选择”,其中主要的关键因素是成功的执行了冲销政策。弗莱明一蒙代尔模型关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无效说的立论,只有在当局不从事冲销操作下才能完全成立。事实上,台湾地区货币当局实行“管理浮动(Dirty Price)"的汇率制度,辅以逐日实行盘中顺市、尾盘逆市的“柳树理论”对汇率进行买汇干预,此即等同投放干预的台币于货币市场而使得准备货币发生变化,通过冲销的过程以保持区域内准备货币不发生太大的变化,透过冲销的过程的调节部位进而使地区内的货币政策产生不同松紧程度的变化,此即为理解中的干预冲销(Sterilized Intervention)政策。2003年前,由于当局干预汇率系属间歇性、低频的,对货币机构以吸收一年期转存款为主来冲销干预外汇市场所注入之流动性。2003年后,当局干预汇率系属常态性、高频的,由于台湾市场金融深度不足并无法自行吸收过多流动性,于是2003年3月开始对外宣布以常态性、高频的发行“存单券(CDs)”进行流动性冲销,其发行一年期以内计价利率系由当局定价,一年期以上方采定期标售进行。自此,开启了通过短期存单券对冲干预汇市流动性,时至今日仍在实践中。伴随实践过程,当局存单券部位的日益增大与其冲销的部位及定价的动因、有效性与否及存单冲销存在的风险,直至今日都备受讨论与定价上道德的质疑。本文在干预方程与冲销方程中,从当局独占市场下意图追求经营目标使命的损失函数,以消费者物价价指数年增率、信贷利率变动与波动的程度,汇率收盘偏离动程度及产出缺口与波动为损失函数变因。其中,由于信贷利率波动对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因子,此不确定性使信贷利率下滑;此外产出缺口波动对产出缺口存在周期性的正向循环。经由最小损失极值运算后,发现货币当局初期以部份冲销方式发行存单,观察期间冲销系数系采时间换取空间的方式已逐渐垫高到75%而反馈的抵销系数亦以来到34%,台湾当局货币政策独立性仍在唯渐减弱。存单发行与当局定价间变化,显示当局升息过程会降低发行以求利息支付的降低达成利润目标。为维持信贷利率及产出缺口稳定运行,存单发行会随着两者的波动增加而增加。由于市场对信贷利率波动存在不对称偏好,前期信贷利率的超调弹将引发本期相对较多的存单发行,货币机构在升息过程存在较大的“金融反中介”的观望现象。在前瞻泰勒规则推导过程中,以Linex不对称损失偏好的损失优化点订立均衡目标利率,以前瞻通膨缺口、前瞻产出缺口为当局偏好变因,以30天期存单定价利率变动及预期实质利率为二次对称假设变因。其中,前瞻产出缺口波动对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因子,此不确定性使前瞻产出缺口下滑,此外,前瞻通膨缺口波动对前瞻通膨缺存在正向预期。优化点可求出存单均衡目标利率,而该目标利率与前期利率定价之利差受因子影响程度依序为:前瞻产出缺口之波动>前瞻通膨缺口之波动>前瞻通膨缺口=预期实质利率>前瞻产出缺口。并据以存单冲销牌告利率平滑调整,来向前瞻均衡目标利率学习,且在高频的逐日被动式存单申购下缩短学习期间达成管控货币冲销之预期目标。由Linex优化损失函数中明白了,当局利率调整过程中是以稳定前瞻产出缺口为首要考虑,而后三者因子影响程度是符合当局政策最终目标实践的顺序:首重物价稳定、而金融稳定次之,之后才是成长。动态分析下,前瞻均衡目标利率的变动面对以僵固平滑常数冲销存单的牌告利率调整,将导致当局受道德风险的质疑。本文从其量、价出发进行探讨关于当局存单券为冲消工具有效性问题,并以2003年3月作为节点针对前后期进行对比分析。得到2003年3月以前,台湾地区当局的存单券采间歇、一次性冲销,冲销目标系针对货币总计数M2,使其成长控制于年度目标一定区间内;2003年3月以后,当局的存单券采常态、高频冲销,系针对准备货币变动冲销目标,期间存在货币总计数的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表达了存单券冲销使得准备货币变动存在动态长期均衡收敛的状态。透过脉冲分析,2003年3月以后,高频与即时冲销,使得面对存单冲击下会使得操作目标更快地达到收敛。经由方差分解分析,亦可说明当局的存单券是目前为止是相对较好的货币操作工具。更进一步分析,对台湾地区当局法定目标而言,以货币成长仍是中介目标最佳选择。冲销存单定价对市场利率引导方面,当局存单冲销在定“价”方面自主性及对市场引导性高。冲销存单利率调整以自我前一期学习为主、1个月(含)期内“本期”目标利差为辅。单定价利率除了前述前瞻泰勒规则的总体数据外,是仍需考虑市场接受度的。当局存单券操作风险,可从客观期望下风险值折现与中立测度下的双币期权观点作讨论。两者相较前者存在较高的负债预期与较少的经济资本提拨。在违约距离的测量确认了若无准备金制度限制保护下,当高于负债上限的现象发生将让当局冲销存单面临到期支付的违约压力。目前短期存单冲销尚能维持货币冲销调节功能,但长期面对金融国际化开放竞争制度解禁下,存单冲销是不能长久的。当局实行“柳树理论”方式干预汇率,使当局海外资产价格实际复合成长率与台币汇率呈现高度负相关,岛内测度下海外资产价格联合月度方差波动反变小,使预期到期或清算偿还负债上限目标增加,但随着冲销存单的积累已使负债部位自2011年起开始受反向束缚。道德风险的阴影因当局办演着投资人兼管理者角色而存在着。因此基于上述,本文最终对当局存单冲销在短、中长期提出以下建言:短期方面,当局应开放的建立起冲销存单次级市场,让市场自行发现价格与调节供需,创造市场流动性并以微调方式发行存单冲销。资产操作方法应改变为与台币汇率正相关海外资产配置,期减少汇率干预后能下调海外资产曝显部位与负债上限目标提升。面对双币期权的四种样态的选择应建立表外规范,并应开拓跨境货币调期协议。调长冲销存单发行的到期日与扩大存单购买者对象,分散过于集中下负债到期解约支付的压力。中长期方面,在货币及财政当局共同合作下应采取“适当”的紧缩财政政策及“适当”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其回归到非干预冲销轨道上来,一则可降低存单利息支出、二则可减少财政赤字负担。长远来说,面对国际资本冲击下非干预冲销的政策才是可长可久的因应之道。

二、均衡汇率: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均衡汇率: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1)后发经济体汇率调整的增长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四、主要创新点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主要创新点
        (二)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
        二、经济增长的制度性根源
    第二节 汇率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汇率
        二、汇率调整
    第三节 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一、次优调整机制
        二、剩余劳动力动员机制
        三、资本积累机制
        四、全要素生产率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后发经济体汇率调整的典型化事实
    第一节 实现赶超的经济体
        一、日本
        二、韩国
        三、中国香港
        四、中国台湾
    第二节 赶超过程中的经济体
        一、泰国
        二、马来西亚
        三、巴西
        四、墨西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封闭经济下的模型构建
    第一节 模型构建
        一、家庭
        二、企业
    第二节 均衡
    第三节 稳态
        一、稳态点
        二、鞍形路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开放经济下的模型构建
    第一节 模型构建
        一、家庭
        二、企业
    第二节 均衡
    第三节 稳态
    第四节 稳态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检验
    第一节 模型和方法
        一、模型
        二、方法
        三、研究思路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指标计算
        一、数据来源
        二、指标选取及计算
        三、统计描述
    第三节 实证分析结果
        一、实证分析
        二、检验
    第四节 结论及解释
        一、基本模型经济意义解释
        二、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总结
        二、不足与展望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汇率政策的合理性
        二、汇率调整的力度和时点
        三、汇率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相结合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目的
        1.1.1 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及其波动区间管理已是趋势必然
        1.1.2 汇率灵活管理有利于改善我国出口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1.1.3 研究汇率和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愈发重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层面
        1.2.2 实践意义
    1.3 基本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3.3 基本框架图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现实与发展相结合的观察方法
        1.4.2 主要实证和计量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本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汇率变动与出口产业结构关系理论与文献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厘定
        2.1.1 关于汇率
        2.1.2 关于出口产业结构优化
    2.2 汇率变动与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理论
        2.2.1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的解释
        2.2.2 汇率传递理论的解释
    2.3 文献综述
        2.3.1 关于汇率变动与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影响及其路径
        2.3.2 汇率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价格传导机制
        2.3.3 汇率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国际贸易传导机制
        2.3.4 汇率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国际资本流动传导机制
        2.3.5 汇率变动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2.3.6 文献综述
第三章 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3.1 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
        3.1.1 价格替代—资源要素配置—出口产业结构
        3.1.2 收入效应—产业溢出—出口产业结构
        3.1.3 国际资本流动—出口产业结构
    3.2 微观机理:基于价格穿越模型的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机理
        3.2.1 价格不完全穿越模型与出口产业结构
        3.2.2 价格不完全穿越模型与出口产业结构改革
        3.2.3 利润最大化模型、企业经济行为与出口产业结构调整
    3.3 宏观过程:汇率引致出口产业结构变迁的宏观解释
        3.3.1 汇率制度选择与出口产业结构变迁的互动机理
        3.3.2 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的价格渠道
        3.3.3 汇率变动引致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外贸易途径
        3.3.4 汇率变动引致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国际资本流动途径
第四章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产业升级
    4.1 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
        4.1.1 理论基础及测算公式
        4.1.2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行业层面有效汇率测算
    4.2 行业出口质量测度分解和汇率指标构建
        4.2.1 出口质量指数的测度及分解
        4.2.2 经验回归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管理与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5.1 汇率目标区模型构建
        5.1.1 汇率目标区模型
        5.1.2 汇率目标区的边界CGE模型构建
    5.2 CGE模型实证与结论
        5.2.1 数据与情景模拟
        5.2.2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六章 汇率政策与出口产业结构变迁的实践考察
    6.1 汇率波动与美日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1.1 汇率波动与美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1.2 汇率波动与日本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2 汇率波动与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2.1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发展
        6.2.2 人民币汇率政策配合产业政策以促进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七章 利用汇率政策工具推进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7.1 以汇率制度改革推进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7.1.1 关于汇率制度安排
        7.1.2 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7.2 利用汇率变动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7.2.1 充分发挥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
        7.2.2 利用汇率变动调整贸易与投资结构
    7.3 构建人民币汇率走廊加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管理
        7.3.1 关于构建人民币汇率走廊
        7.3.2 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廊的区间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预期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证分析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创新与未来展望
        (一)创新点
        (二)未来展望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汇率理论
        二、预期管理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汇率预期是否为理性预期判定
        二、汇率预期的异质性
        三、汇率预期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联系
        四、外汇市场干预和汇率预期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测度、阶段特征及其属性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测度
        一、汇率预期的测度方法
        二、汇率预期度量方法对比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预期阶段特征的比较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阶段性分析
        二、实证研究方法介绍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统计
        四、本节结论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预期验证
        一、静态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二、外推型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三、适应性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四、回归型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五、理性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六、本节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预期管理需求、目标和效果分析
    第一节 汇率预期管理的需求
        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直接干预汇率形成监督与约束
        二、预期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国际经验
        三、汇率预期管理是缓解国际经贸摩擦的可行方式
    第二节 汇率预期管理的目标
        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于常态
        二、避免单边贬值预期
        三、稳定币值,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第三节 汇率预期管理的预期效果分析
        一、传统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二、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三、混合创新模型(Mixture Innovation Model)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工具及其效果
    第一节 汇率沟通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分析
        一、汇率沟通的度量
        二、汇率沟通的作用渠道
        三、汇率沟通对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的影响
    第二节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汇率预期的影响
        一、“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其影响
        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汇率预期的影响
    第三节 广义外汇管理政策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分析
        一、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影响汇率预期的方式
        二、外汇管理政策调整下的汇率预期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汇率预期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联储的汇率预期管理经验及启示
        一、美元汇率管理的制度
        二、美元汇率预期管理的历史经验
        三、美元汇率预期管理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
    第二节 德国央行的汇率预期管理经验及启示
        一、二战后德国马克汇率的总体走势
        二、德国应对汇率变化的措施和政策
        三、德国马克国际化过程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节 日本央行的汇率预期管理经验及启示
        一、日元的国际化过程
        二、日元国际化过程中汇率的表现
        三、国际化进程中日元汇率的变化特点
        四、日元汇率预期管理的经验总结
        五、日元汇率管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汇率预期管理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汇率预期管理研究结论
        一、人民币汇率预期阶段特征及属性研究结论
        二、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需求、目标与效果研究结论
        三、汇率预期管理工具效果研究结论
        四、汇率预期管理国际经验借鉴结论
    第二节 关于汇率预期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二、多样化汇率预期引导方式
        三、加强内外部政策协调与跨市场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两部门视角下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第一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二、均衡汇率与汇率偏离
        三、实际汇率高估与实际汇率低估
        四、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
    第二节 实际汇率偏离的理论来源与内生性决定
        一、实际汇率偏离的理论来源:一价定律偏离与相对价格变动
        二、部门异质性与实际汇率偏好理论
        三、两部门结构转型与BS效应
    第三节 两部门视角下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一、两部门资源重置机制
        二、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影响机制
        三、促进结构调整的影响机制
    第四节 实际汇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检验
        一、实际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二、实际汇率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变量测度与国际比较
    第一节 指标测度
        一、基于Rodrik法的测算
        二、基于BEER法的测算
        三、实际汇率条件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国际比较
        一、实际汇率低估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
        二、发展中国家实际汇率低估并不常见
        三、各国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的三种发展路径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际汇率低估为何是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第一节 典型事实:工业化进程中的东亚奇迹与拉美陷阱
    第二节 为什么需要实际汇率低估:两部门框架下的理论分析
        一、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
        二、实际汇率低估、工资溢价与劳动力转移
        三、实际汇率低估、资本积累与贸易部门扩张
        四、实际汇率低估、技术外部性补偿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实际汇率低估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二、实际汇率低估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三、实际汇率低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渠道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为何部分国家不能实现实际汇率低估:汇率条件的内生性
    第一节 汇率条件内生性的典型事实
    第二节 实际汇率低估的形成条件:基于两部门巴萨效应的分析
        一、要素禀赋与实际汇率低估
        二、制度变量与实际汇率低估
    第三节 实际汇率低估形成条件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与数据选取
        二、劳动力剩余与高储蓄率影响实际汇率低估的实证分析
        三、劳动力市场管制与金融抑制影响实际汇率低估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是否可以持续:基于中国情景的分析
    第一节 当前对实际汇率低估的争议:是否应该持续?
    第二节 实际汇率条件能否持续取决于工业化阶段
        一、实际汇率低估的增长效应具有阶段性
        二、部分国家出现实际汇率的“过早高估”
    第三节 “过早高估”与“过早去工业化”:中国案例
        一、实际汇率低估与中国经济增长
        二、过早去工业化中的要素禀赋
        三、过早去工业化中的制度变量
    第四节 好的低估与坏的低估:汇率条件转型与工业化推进
        一、劳动力灵活性与实际汇率低估
        二、金融深化与实际汇率低估
        三、不可贸易部门生产率收敛与实际汇率低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双重开放下汇率条件再审视:由竞争性导向到稳定性兼顾
    第一节 贸易和金融开放与实际汇率波动
    第二节 实际汇率政策的演变:从竞争性导向到稳定性兼顾
    第三节 实际汇率波动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实际汇率波动的测度
        二、汇率波动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一些数据的补充说明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多目标条件下人民币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经久不息的世界汇率大战
        1.1.2 简单而又复杂的汇率之谜
        1.1.3 汇率操纵与汇率干预
        1.1.4 各不相同的均衡汇率理论
        1.1.5 形式多样的均衡汇率计算方法
        1.1.6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1.7 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汇率理论研究
        1.2.2 均衡汇率测算方法研究
        1.2.3 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本文的预期目标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的理论探讨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汇率
        2.1.2 有效汇率
        2.1.3 有效汇率指数
        2.1.4 均衡汇率
    2.2 均衡汇率理论模型的简要回顾
        2.2.1 传统均衡汇率理论模型
        2.2.2 现代均衡汇率理论模型
    2.3 对现有均衡汇率模型的质疑与讨论
        2.3.1 单一视角的理论模型是否与现实吻合
        2.3.2 实际有效汇率是否优于名义有效汇率
        2.3.3 数学意义上的均衡是否等同于经济均衡
        2.3.4 用实际变量值代入模型测算的汇率是否等同于均衡汇率
        2.3.5 用变量趋势值代入模型测算的汇率是否可看作均衡汇率
        2.3.6 外部均衡应该是单边均衡还是多边均衡
        2.3.7 影响汇率的变量是单纯直接影响还是包含路径传导影响
        2.3.8 均衡汇率是双向决定还是单向决定
        2.3.9 固定参数的均衡汇率模型是否能代表现状
        2.3.10 市场汇率是否需要政府干预
        2.3.11 政府干预是否等同于汇率操纵
        2.3.12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均衡条件是否相同
    2.4 本文的核心观点
        2.4.1 均衡汇率应该重新定义
        2.4.2 均衡汇率测算方法应该改进
        2.4.3 短期均衡汇率模型应该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模型
        2.4.4 政府不应操纵汇率但应对汇率加以干预
第3章 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的方法设计
    3.1 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的设计思想
        3.1.1 短期均衡汇率既要追求数学均衡更要保证经济均衡
        3.1.2 应该结合短期均衡汇率的特殊性构建模型
        3.1.3 要考虑汇率的双向影响
        3.1.4 模型设计要考虑路径传递关系
        3.1.5 需要将优化方法引入均衡汇率的测算
        3.1.6 应该体现多目标及能够在多目标之间加以均衡协调
        3.1.7 应该考虑均衡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关系
        3.1.8 应该考虑多国汇率的同步性及多边均衡
    3.2 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总模型设计
        3.2.1 MOER模型的设计原理
        3.2.2 MOER模型的逻辑表达式
        3.2.3 MOER分层模型及一篮子指数
        3.2.4 MOER总模型表达式
    3.3 MOER模型的特征与功能
        3.3.1 MOER模型的特征
        3.3.2 MOER模型的功能
第4章 主要变量间的数学均衡关系估计
    4.1 模型变量和数据说明
        4.1.1 模型变量分类
        4.1.2 数据来源及说明
    4.2 参照国一篮子指数的计算
        4.2.1 参照国一篮子汇率指数
        4.2.2 参照国一篮子贸易增速指数
        4.2.3 参照国一篮子利率指数
        4.2.4 参照国一篮子经济增速指数
        4.2.5 参照国一篮子价格指数
    4.3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ERF模型实证分析
        4.3.1 ERF模型的设定
        4.3.2 时变参数估计
    4.4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ERT模型的实证分析
        4.4.1 ERT模型设定
        4.4.2 时变参数估计
第5章 短期均衡汇率总模型:MOER模型构建与应用
    5.1 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的构建与仿真模拟
        5.1.1 经济均衡及其优化标准
        5.1.2 ERO模型与ERF、ERT模型的关系说明
        5.1.3 ERO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确定
        5.1.4 不同条件下的仿真模拟
    5.2 多目标约束下的短期均衡汇率测算
        5.2.1 多目标优化的约束条件讨论
        5.2.2 多目标约束的短期均衡汇率方案模拟
    5.3 增加预期条件下的短期均衡汇率测算
        5.3.1 国外总指数加国内预期条件下的短期均衡汇率测算
        5.3.2 国外分国别加国内预期条件下的短期均衡汇率测算
    5.4 模拟结果分析
        5.4.1 多目标约束下短期均衡汇率结果分析
        5.4.2 增加预期条件下短期均衡汇率结果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表1 我国国内各经济变量季度数据表
    附表2 参照国一篮子指数汇总表
    附表3 相对指数实际值汇总表
    附表4 ERF模型变系数表
    附表5 ERT模型变系数表
    附表6 国内各经济变量均衡值
    附表7 相对指数均衡值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6)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与调整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的理论模型
    (一) 盯住名义有效汇率
    (二) 盯住实际有效汇率
        1. 购买力平价与实际汇率
        2. 盯住实际有效汇率原理
    (三) 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优点与缺点
    (四) 可调整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
四、宏观经济变动与汇率关系分析
    (一) 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衡的调整
    (二) 贸易收支账户、资本账户与国际收支平衡
        1. 经常账户的平衡是决定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进行趋势性调整的基础
        2. 长期资本流动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进行趋势性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
五、参考一篮子货币下有效汇率的调整机制
    (一) 以外部均衡状况为依据的调整机制
        1. 根据贸易差的调整
        2. 根据直接投资变动的调整
    (二) 以内部均衡状况为依据的调整机制
    (三) 内部与外部均衡调整的权衡
六、参考一篮子货币下人民币汇率走势模拟分析
    (一) 无趋势调整下人民币汇率走势模拟分析
        1. 基期选择
        2. 盯住一篮子货币下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走势比较
    (二) 有趋势调整下人民币汇率走势模拟分析
        1. 不考虑长期资本流动调整的趋势模拟
        2. 考虑长期资本流动调整的趋势模拟
七、结语

(7)中国外汇干预:动因与策略 ——基于维护汇率稳定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外汇干预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2.1 外汇干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均衡汇率相关研究综述
        2.1.2 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综述
        2.1.3 文献评述
    2.2 汇率决定基础上的外汇干预理论
        2.2.1 流量模型中的外汇干预
        2.2.2 资产市场模型中的外汇干预
        2.2.3 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与外汇干预
    2.3 中央银行外汇干预行为理论
        2.3.1 中央银行外汇干预影响渠道
        2.3.2 中央银行外汇干预反应函数
        2.3.3 中央银行外汇干预行为的微观策略
第3章 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策略国际借鉴
    3.1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外汇干预经验
        3.1.1 哥伦比亚的外汇干预
        3.1.2 南非的外汇干预
        3.1.3 马来西亚的外汇干预
        3.1.4 经验小结
    3.2 发达经济体的外汇干预经验
        3.2.1 日本的外汇干预
        3.2.2 新西兰的外汇干预
        3.2.3 新加坡的外汇干预
        3.2.4 经验小结
    3.3 基于面板工具变量法的外汇干预有效性实证
        3.3.1 模型设计
        3.3.2 数据选取与处理
        3.3.3 模型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3.3.4 实证结论
第4章 人民币汇率动态与中国外汇干预动因
    4.1 人民币汇率动态分析
        4.1.1 人民币汇率改革历程
        4.1.2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失调程度测算
    4.2 中国外汇干预实践
        4.2.1 中国外汇干预运行机制
        4.2.2 中国外汇干预特征
        4.2.3 中国外汇干预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困境
    4.3 中国外汇干预必要性实证分析
        4.3.1 TVP-VAR模型
        4.3.2 数据选取与统计检验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3.4 外汇干预必要性实证结论
    4.4 中国外汇干预有效性实证分析
        4.4.1 外汇市场压力指数
        4.4.2 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指数
        4.4.3 外汇干预指数与实际有效汇率的DCC-GARCH检验
        4.4.4 外汇干预有效性实证结论
第5章 开放条件下中国外汇干预优化策略
    5.1 开放条件下外汇干预时机选择
        5.1.1 人民币汇率干预区间设定
        5.1.2 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时机抉择
    5.2 开放条件下外汇干预方式选择与评估
        5.2.1 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方式
        5.2.2 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
        5.2.3 模型校准与贝叶斯估计
        5.2.4 动态模拟分析
        5.2.5 模型评估结论
    5.3 中国外汇干预目标与干预方式协调
        5.3.1 外汇干预短期目标与适应性干预
        5.3.2 外汇干预长期目标与修正性干预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中国外汇干预完善对策
        6.2.1 逐步减少中央银行常态化外汇干预
        6.2.2 提高中央银行外汇干预透明度
        6.2.3 构建外汇干预事前事后评估标准
        6.2.4 完善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8)开放经济下中国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增速换挡期的宏观经济环境
        1.1.2 我国金融体系变迁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资本流动和汇率政策理论综述
    2.1 “三元悖论”理论渊源
        2.1.1 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冲突——米德冲突
        2.1.2 浮动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斯旺模型
        2.1.3 蒙代尔有效市场分配法则
        2.1.4 蒙代尔-弗莱明(Mundell-Fleming)模型
        2.1.5 多恩布什汇率超调模型
        2.1.6 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的“三元悖论”
    2.2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综述
        2.2.1 经常项目影响因素理论
        2.2.2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理论
        2.2.3 汇率制度、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
    2.3 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理论综述
        2.3.1 OR模型
        2.3.2 OR模型的扩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综述
    3.1 联立方程模型
        3.1.1 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
        3.1.2 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
    3.2 MSVAR模型
        3.2.1 VAR模型及其扩展
        3.2.2 MSVAR模型的基本形式及估计
    3.3 开放经济新凯恩斯DSGE模型
        3.3.1 开放经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微观主体
        3.3.2 模型线性化
        3.3.3 模型求解
        3.3.4 数据预处理
        3.3.5 参数估计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元悖论”约束及对经济影响——基于MSVAR模型的研究
    4.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4.2 中国“三元悖论”指标体系的变迁
        4.2.1 中国汇率自由化的衍变
        4.2.2 中国资本开放的进程
        4.2.3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转变
    4.3 中国“三元悖论”政策指标体系
    4.4 中国“三元悖论”指标计量模型构建
    4.5 实证分析和结果
        4.5.1 中国“三元悖论”指标的组合策略
        4.5.2 “三元悖论”与经济增长
        4.5.3 分区制脉冲响应分析
    4.6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修正BGT模型的分析
    5.1 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制度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综述
        5.1.1 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研究框架
        5.1.2 国际资本控制、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
    5.2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及货币政策现状
        5.2.1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现状
        5.2.2 中国的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开放改革
        5.2.3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反映
    5.3 修正的BGT实证模型
    5.4 数据来源和变量构造
    5.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5.1 资本流动方程的估计结果
        5.5.2 货币政策反应方程的估计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开放经济下经济结构、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选择-基于DSGE模型的研究
    6.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6.2 开放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6.2.1 总需求函数
        6.2.2 总供给函数
        6.2.3 开放经济四部门宏观经济均衡
    6.3 小国开放经济模型
        6.3.1 家庭
        6.3.2 物价指数、消费、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的关系
        6.3.3 厂商
        6.3.4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6.3.5 劳动市场均衡(NKPC曲线)
        6.3.6 货币政策当局
    6.4 基本参数的校准及贝叶斯估计数据描述
    6.5 参数的贝叶斯估计结果
        6.5.1 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
        6.5.2 中国货币政策特征
    6.6 动态分析
        6.6.1 外国技术冲击
        6.6.2 本国技术冲击的效果
        6.6.3 外国利率冲击的效果
        6.6.4 本国利率冲击的效果
        6.6.5 贸易条件冲击的效果
    6.7 本章结论及建议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货币政策的选择——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培育市场基准利率
        7.2.2 汇率制度的选择——保持汇率相对稳定,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7.2.3 资本开放政策的选择——资本部分管制,有序资本开放
        7.2.4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9)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的决定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标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人民币国际化对汇率的影响
        二、汇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三、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
        四、对现有研究文献的评述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可能创新点、难点
        一、本文的可能创新点
        二、本文研究中的难点和不足
    第五节 相关概念和研究时间段界定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时间段的界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进展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几个特点
        一、人民币存在持续升值趋势,且汇率波动程度有所加大
        二、人民币净支付替代净售汇,增加了汇率的波动性
        三、资本和金融项目对外汇供求差额的影响日益显着
        四、境外离岸市场对境内人民币汇率产生明显影响
        五、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具顺周期性
    第三节 跨境人民币净支付对境内市场外汇供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人民币净支付对外汇供求的替代效应
        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需求和套利需求分解
    第四节 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期间汇率变化特点及启示
        一、美元汇率的变化特点
        二、德国马克汇率的变化特点
        三、日元汇率的变化特点
        四、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时期汇率变化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名义汇率的决定因素分析
    第一节 汇率决定理论及评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二、利率平价理论
        三、国际收支说
        四、汇兑心理说
        五、资产市场说
    第二节 人民币名义汇率决定的理论依据和市场框架
        一、人民币名义汇率决定的理论依据
        二、人民币名义汇率决定的市场框架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
        一、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分析
        二、直接投资收支的影响分析
        三、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收支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跨境人民币收支替代结售汇的影响分析
        一、跨境人民币收支的构成和决定因素
        二、跨境人民币收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第五节 市场主体外汇资产负债调整和央行干预的影响分析
        一、外汇存贷款变化的影响分析
        二、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变化的影响分析
        三、央行干预的影响
    第六节 外汇供求各渠道影响程度分析和汇率决定因素提炼
        一、外汇供求各渠道的影响程度
        二、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的提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名义汇率决定的计量分析
    第一节 变量的选择和样本的时间区间
        一、被解释变量
        二、解释变量
    第二节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决定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设定
        二、模型的计量分析
        三、结论
    第三节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决定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设定
        二、模型的计量分析
        三、回归结果分析
        四、盯住美元式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模型的计量分析
        五、结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失衡分析
    第一节 均衡汇率测算方法及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沿革
        一、均衡汇率的测算方法
        二、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的沿革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时期均衡汇率的测算
        一、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的变量
        二、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计量分析
    第三节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失调程度分析
        一、人民币当前汇率失调程度
        二、人民币长期汇率失调程度
        三、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程度分析
        四、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误差修正模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管理的意义和目标
        一、人民币汇率管理的意义
        二、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总体判断
        三、人民币汇率管理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匹配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管理的策略
        一、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汇率管理策略
        二、人民币国际化高级阶段的汇率管理策略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管理的措施
        一、编制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二、推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动态趋近均衡汇率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的币种和结构管理
        四、积极、有序、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五、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六、进一步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七、加大汇率政策的国际协调力度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10)台湾地区货币当局流动性冲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1.1.1 选题背景
    1.1.2 那只受到道德质疑的手
    1.1.3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方法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体系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创新之处与困难点
    1.4.1 研究创新之处与目的
    1.4.2 研究之困难点 第二章 冲销操作回顾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冲销操作回顾
    2.1.1 国际间不同货币政策的思维
    2.1.2 台湾面对国际资本冲击的进程
    2.1.3 台湾货币传导机制的改变
    2.1.4 当局发行单券功能
第二节 冲销理论概述
    2.2.1 货币冲销的前题环境
    2.2.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法
    2.2.3 BGT“干预冲销”模型的抵消系数与冲销系数
    2.2.4 非对称目标偏好损失函数设定
    2.2.5 货币当局指标利率订价策略
第三节 文献回顾
    2.3.1 货币冲销的动因文献
    2.3.2 货币冲销的效度文献
    2.3.3 货币冲销的风险文献
第四节 文献评论
    2.4.1 对资产组合分析法的评价
    2.4.2 货币冲销的动因文献的评价 第三章 存单冲销的动因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3.1.1 存单券冲销“量”的动因模型设计
    3.1.2 冲销存单券“价”的动因模型设计
第二节 研究样本
    3.2.1 变量的构造和数据来源
    3.2.2 变量ADF稳定性检定与因果关系
第三节 存单券冲销量、价动因实证
    3.3.1 存单冲销动因—量的实证
    3.3.2 存单冲销动因—价的实证
第四节 小结
    3.4.1 冲销量价动因的启发
    3.4.2 存单冲销订价动因的启发 第四章 存单冲销调控的“量与价”效度
第一节 理论模型与设计
    4.1.1 VAR模型分析
    4.1.2 货币传递模型设计
    4.1.3 广义动态学习模型设计
第二节 存单冲销对操作及中间目标的可控
    4.2.1 “操作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的关联均衡判别
    4.2.2 “操作工具—利率—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可测性预估
    4.2.3 “操作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的可控效度
第三节 “中间目标—最终目标”可控的效度
    4.3.1 中间目标及最终目标之关联有效性
    4.3.2 “中间目标—最终目标”之有效度
第四节 存单定价利率对市场的学习与引导
    4.4.1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4.4.2 存单冲消定价动态简单式与均衡推广式
第五节 小结
    4.5.1 准备货币实际值与目标值仍有误差原因
    4.5.2 操作工具与中间目标目前的最佳的选择 第五章 存单冲销的风险
第一节 模型说明
第二节 违约风险推论
    5.2.1 “较长”期间变量呈对数正态分布
    5.2.2 海外资产价格之风险值(Var值)的运用
    5.2.3 海外资产期权到双币期权的转换
    5.2.4 双币期权价格在当局的资产负债表的运用
    5.2.5 资产动态方差估计
第三节 实务验证
    5.3.1 取样分析
    5.3.2 海外资产复合成长率、汇率报酬的动态方差及相关系数
    5.3.3 台湾地区测度的负债测试
    5.3.4 经济资本提拨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6.1.1 存单冲销调控的“量与价”动因
    6.1.2 存单冲销调控的“量与价”效度
    6.1.3 存单冲销调控的风险
第二节 冲销政策的困境
    6.2.1 流动性冲消的目标冲突
    6.2.2 中间与操作目标选择的困境
    6.2.3 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选择困境
第三节 政策建议
    6.3.1 资产负债表的审视
    6.3.2 政策开放来“积极疏导”超额流动性
    6.3.3 多样化冲销操作“消极围堵”超额流动性
第四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均衡汇率: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论文参考文献)

  • [1]后发经济体汇率调整的增长效应研究[D]. 高楠.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D]. 陈瑶雯. 广西大学, 2020(07)
  • [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预期管理研究[D]. 董晨君.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4]两部门视角下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研究[D]. 胡君. 云南大学, 2019(09)
  • [5]多目标条件下人民币短期均衡汇率决策模型研究[D]. 刘洋. 山西财经大学, 2017(09)
  • [6]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与调整机制研究[J]. 陈学彬,李华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7]中国外汇干预:动因与策略 ——基于维护汇率稳定的视角[D]. 邓黎桥. 天津财经大学, 2016(06)
  • [8]开放经济下中国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的选择[D]. 唐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9]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的决定和管理研究[D]. 卜国军. 中央财经大学, 2015(12)
  • [10]台湾地区货币当局流动性冲销研究[D]. 林震庆. 南开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均衡汇率: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