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攀钢石灰石矿中深部开拓运输方式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车奕成[1](2020)在《包钢烧结用铁矿石的配矿性能与成本分析》文中提出我国高炉炼铁的大多数炉料结构以高碱度烧结矿为主,因此,烧结矿质量对高炉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烧结工艺所使用的铁矿石原料。钢铁行业是我国作为制造业的第一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市场竞争和钢铁生产规模的扩大,促使各个钢铁企业千方百计降低生铁成本,其中降低烧结配矿成本是首选措施之一,使用低价矿替代高价矿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褐铁矿价格比赤铁矿较低,在不影响烧结矿质量的前提下,在烧结矿中配加成本较低的褐铁矿,是目前各大钢厂降低烧结配矿成本的主要思路。目前包钢采用“4321”的烧结配矿思路,白云鄂博自产精矿4,进口矿3,区内矿2,蒙古矿1。由于区内矿和蒙古矿采购存在困难,进口矿的用量逐渐增加,而随着普氏指数的持续上涨,进口矿价格较高,使得烧结成本较高。本论文提出了用FMG混合粉替代杨迪粉和毛塔粉部分替代澳粉来降低配矿成本。FMG混合粉和杨迪粉同为褐铁矿,性能相近,价格上FMG混合粉比杨迪粉更便宜。毛塔粉因其Si O2含量较高,价格较澳粉略便宜,一直作为配Si剂用于实际生产中,用其部分替代澳粉也是想研究在增加毛塔粉的用量是否能够在保持原有冶金性能的基础上,降低配矿成本。论文通过烧结杯实验,分别对不同配比的烧结矿的冶金性能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目前市场情况,以矿石普氏指数价格计算各配矿方案的矿石价格,最终用冶金性能评分与价格进行计算,寻找性价比较高的配矿方案。通过实验可知,FMG混合粉替代杨迪粉后,烧结矿还原性改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无变化;软熔性能熔融区间较配加杨迪矿有所变窄。毛塔粉部分替代澳粉后,烧结矿软熔区间大幅度缩窄,经济性能大大提高,同时烧结矿配矿成本相应降低。因此,可以确定在保证烧结矿质量指标及高温冶金性能指标稳定的前提下,FMG混合粉替代杨迪粉用于烧结生产,毛塔粉部分替代澳粉,可以有效降低烧结矿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陈峰[2](2019)在《蒙育瓦铜矿露天开采半连续开拓运输工艺多目标模糊决策分析》文中指出露天开采矿石运输成本在开采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随着露天开采深度的延深,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选用高效、低成本的矿石运输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影响露天开采开拓运输方式的主要因素包括:台阶高度、运距、非工作时间、基础设施设备、系统生产管理等。本文以蒙育瓦铜矿露天采场的运输系统现状为工程背景,在分析现状开拓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构建了四种矿石运输的半连续开拓运输方案,分别为:方案1,公路+固定破碎站+胶带运输联合开拓运输方案;方案2,公路+半固定破碎站+胶带运输联合开拓运输方案;方案3,公路+半固定破碎站+斜井胶带联合开拓运输;方案4,公路+场内溜井、坑内破碎站+斜井胶带运联合开拓运输,为解决大件设备运输问题,该方案也派生出两个子方案,分别为:方案4-1,回风系统兼作大件道;方案4-2,无轨斜坡道兼作大件道。针对提出的四种方案,本文开展系统的分析研究,以确定最终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首先采用NPV分析法,建立技术经济分析模型,综合各方案投资、成本、效益等因素,对各方案进行单独评价,以NPV最佳确定为最优方案。2)结合各个技术方案采用多目标模糊决策法建立数据模型,通过模拟运输过程,取得影响方案决策的各个指标,如:投资、破碎站移设、距离、破碎运输方式、环境、管理等因素,采用多目标模糊决策分析的计算方法确定最优方案。3)将多目标模糊决策法与NPV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探索“多目标模糊决策法”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4)综合上述不同方案的计算分析,最终确定最优方案。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最终确定列举的四种半连续开拓运输方案中方案4-2为矿山矿石运输的最优方案。
熊奇凯,罗华平,张云[3](2018)在《优化石灰石采场铲装方式 降低矿石损失贫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石灰矿矿床地质结构、矿体赋存条件,结合矿岩互层分布情况,对石灰石采场生产过程中原铲装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矿岩三角体的地段铲装方式措施,以利减少围岩贫入,减少矿石损失。
朱亲州[4](2018)在《攀钢朱家包包铁矿南帮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攀枝花铁矿床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变动,断层发育,岩体破碎,不同时期的岩脉相互穿插,地质结构复杂。虽然经历了多次的地质勘察以及不同深度的边坡科研工作,但对矿区内的许多断层和岩层界面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本次研究的着重点就是首先要弄清这些起着控制边坡破坏作用的内在因素。本文主要通过野外勘查手段和现场研究,查明了攀钢朱家包包铁矿南帮边坡的分布、规模、主要诱发因素、稳定性及发展变化趋势、危害特征等。攀钢朱家包包铁矿南帮边坡,顺坡向断层是影响其稳定性最主要的因素,尽管与边坡斜交,仍易形成歪斜的楔型滑体。流层面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形成相对完整的滑面,这种滑面对边坡的稳定性整体将会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岩性的接触面,因其为弱接触,所以易形成滑动面。露天开采时将使用爆破作业,这将会引起边坡岩体整体强度降低,产生更多的的松散结构面,从而加大了滑坡发生的可能。因此在进行产爆破时应该采取控制爆破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抵抗线、炸药类型、孔口余高、填塞、装药密度、孔距、和爆破孔直径、高度来实现,以期将生产爆破是对边坡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降雨所形成的地表水在冲刷表层岩体的同时也在渗入岩体的不连续的软弱结构面,这种渗入的地下水会使岩体沿软弱带的有效抗剪强度大幅度的降低,从而导致不稳定岩体产生滑动引发灾害。同时,由于矿区岩体主要以辉长岩为主,辉长岩渗透系数很低,进行边坡的排水工程相对比较困难,进一步加剧了矿区边坡的不稳定因素,通过数值模拟等计算得出该区域边坡的稳定性与地下水相当大的关系。
常帅[5](2013)在《西石门铁矿复杂多空区矿体综合开采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西石门铁矿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床,是我国冶金系统有名的难采矿山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遭到民采矿点的严重破坏,遗留大量复杂空区,其中大部分已冒落,部分空区随时可能冒落。由于空区对矿体完整性的破坏、冒落空区引起的岩移、以及未冒空区的安全危害,使这类原本难采的矿体更加难采。如何安全高效地开采这类复杂多空区矿体,成为西石门铁矿急需解决的重大生产技术难题。为此,本文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复杂多空区矿体的综合开采技术,完成了以下4方面内容的研究工作:(1)通过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及其相关变形采矿方法适应性的分析,依据多空区矿体分类的不同特点,在考虑岩体可冒性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多种新型采矿方法。针对复杂空区破坏矿体,提出斜进路与平底堑沟底部结构有机结合的新型开采方案,并针对不同的矿体倾角与厚度条件,提出双侧堑沟、串联堑沟、单堑沟及其与出矿巷道的不同联接方式,形成了适合复杂空区破坏矿体开采的新型采矿方法;针对民采区域内未被破坏矿体,依据矿体厚度变化以及底板出露厚层矽卡岩的矿岩条件,分别提出了单堑沟平底结构方案以及上盘侧堑沟落矿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改进方案;针对残矿的不同类型,提出采用进路式回收以及堑沟系列方法等多种回采方案。这三类多空区矿体的开采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缓倾斜软破复杂多空区矿体的低损失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2)在分析岩体可冒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岩体持续冒落临界值的崩落法上、下分区同步开采方案,使上部多空区矿体与下部原生矿体“贫富兼采”,以此达到提高生产能力与出矿品位的目的。同时,采用FLAC 3D软件分析验证了分区界限的合理性以及分区开采方案的安全可靠性。(3)在分析复杂开拓系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考虑施工便利性以及快速施工要求,研究了深部开拓工程的快速施工方法,提出利用现有工程分段掘进井筒的技术措施和快速形成深部开拓系统的技术方案。此外,优化了浅部矿、岩的运输提升线路,较好地解决了浅部生产与深部开拓相互干扰的矛盾。(4)本着顺应地压显现规律和安全、实用的原则,提出由螺纹钢焊接可缩性金属拱架形成的整体拱棚过冒顶区技术,解决了冒顶区安全快速修复的技术难题。同时,在研究采准巷道地压显现规律及散体巷道特殊性的基础上,采用喷锚网+U型可缩性金属拱架支护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破碎矿体及地压显现较大部位的巷道稳定性问题;采用超前锚杆+U型可缩性金属拱架支护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西石门铁矿多空区软破矿体条件下的散体巷道的成巷难题,从而保障了高度难采矿段采矿生产的正常进行。理论研究与在西石门铁矿的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复杂空区破坏矿体斜进路+平底出矿系列回采方案、民采区域内未被破坏矿体单堑沟以及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改进方案、上、下分区同步开采技术、提升系统改进及分段掘进加快深部开拓的快速施工方法、整体拱棚过冒顶区技术,高度适应了西石门铁矿复杂多空区矿体的开采条件,由此形成的复杂多空区矿体综合开采技术,可实现该类矿体低损失、安全、高强度开采的目标。
郝红兵[6](2011)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及治理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攀枝花市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城市和重要的钒钛磁铁矿基地,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资源配套较好。由于大规模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突出,而攀枝花铁矿区、巴关河石灰石矿区和宝鼎煤矿区为其中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矿区。本文结合攀枝花市矿山地质环境的控制和影响因素以及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危害性等,确定了矿山基本情况、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破坏问题等五类共20项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其指标权重,建立了攀枝花市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3个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据评价结果,3个矿区均属矿山地质环境较差的类型,根据隶属度的差异,其中又以宝鼎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巴关河石灰石矿区次之,攀枝花铁矿区相对较好。采用所建立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取得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在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各典型矿区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各典型矿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建议。在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法规政策和保证金制度等基础上,攀枝花铁矿区应重点加强各采场、排土场地质灾害的治理,巴关河石灰石矿区则应重点加强西采场滑坡的治理,宝鼎煤矿区则应在重点做好采煤沉陷区和地下水疏干区搬迁安置和综合治理基础上,进一步改良采选工艺,进一步加强弃碴综合利用和矸石山综合治理。
吕洪斌[7](2011)在《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研究》文中认为攀枝花市是我国着名的矿业城市,城市建设具有“矿在城中,城中有矿”的特殊布局,在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同时,造成较为严重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三废”污染、水均衡破坏等矿山环境问题,对攀枝花市人居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对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日益重视,我国中央财政逐年加大投入,用于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各级政府制定了规划,矿山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工作力度将大大提高。本次研究在对攀枝花市自然地理和地质背景条件、社会经济、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主要矿山环境问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根据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区结果,结合矿山环境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及矿山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按照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划分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4个不同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其中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划分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巴关河石灰石矿区、宝鼎煤矿区、红格钒钛磁铁矿北矿区和米易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为5个亚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划分为龙洞石灰石矿区、红坭煤矿区、红格钒钛磁铁矿南矿区、大龙潭-平地苴却砚石矿区、平地石膏矿区、白马钒钛磁铁矿区为6个亚区;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划分为西北部片区、东北部片区、东部片区、西部片区和南部片区5个亚区;攀枝花市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划分为盐边县西北部(包括格萨拉地质公园、择木龙四川山鹧鸪自然保护区、岩口—洼落生态自然保护区、箐河自然保护小区)、苏铁自然保护区、龙洞石林风景区、大黑山森林公园、米易海塔—晃桥麝自然保护区、大田—平地猕猴自然保护区(包括阿喇白尾梢红雉保护区)、攀枝花城市规划中心城区、成昆铁路视野区、217省道和规划108国道公路视野区、312省道和规划攀宜、攀大铁路视野区、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二滩库区(包括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白坡山自然保护区、二滩国家湿地保护区等)、红格温泉度假区、米易县龙潭溶洞风景区14个亚区。在分区的基础上,通过对4个分区共计30个亚区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进—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治理对策。
鞠崇文[8](2011)在《发展矿山产业的实践与任务——学术交流主题发言》文中认为(2011年9月)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地处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的攀西地区(攀枝花—西昌),这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钒钛磁铁矿储量近100亿吨,远景储量达200亿吨左右,占全国铁矿石总储量的20%;二氧化钛储量约8.7亿吨,占全国储量的90.54%,居世界第一位;五氧化二钒储量970.4万吨,占全国储量的77.12%,居世界第三位。钒钛磁铁矿中,除铁、钒、钛外,还伴生有钪、镍、铬、镓、锰、铜、铅、锡等几十种贵重或稀有金属。
虞海燕[9](2011)在《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较少,由于历史、环境等因素,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属于欠发达地区。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快速发展。我国西北地区的钢铁工业虽然起步晚,但在其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有效利用西北地区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西北地区钢铁工业的科学发展,是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基于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围绕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以西北地区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酒钢)为重点对象开展研究,以期为西北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咨询依据。全文主要内容如下:(1)在综合评述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现代钢铁工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从矿山资源利用、选矿、冶炼以及轧钢等工艺设备情况、生产现状、综合能耗水平、环保和清洁生产水平等方面入手,总结提出了酒钢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2)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论证了酒钢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通过物质流、能量流、水资源流的减量化和再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能源消耗降低、产品档次质量提高、污染物以及碳排放减少、经济效益增加、竞争能力增强,使企业步入“资源效率提高—能耗降低—环境改善—成本降低—竞争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3)基于剖析酒钢生产设备、产品、能源、资源等的现状,结合酒钢“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以低成本、高效益、全方位、综合发展的思路来提升酒钢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酒钢铁前、炼钢、轧钢等主要工序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实施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策略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论证了酒钢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并对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4)基于西北地区的特点和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对酒钢钢材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目前产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酒钢在经历了由棒线材到扁平材、由普碳钢到不锈钢的二次重大产品结构调整后,今后必须由注重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转移到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轨道上。逐步形成普碳钢的拳头产品,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扩大不锈钢的品种、产能和产量,是酒钢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5)西北地区钢铁工业下一步发展,要贯彻“依靠科技,重视创新,人才为本”的思想;通过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科研开发平台,汇聚多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使酒钢等西北地区钢铁企业的科技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为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本文完成之时,适逢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即将启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希望本文对西北地区钢铁产业的分析和建议能够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张云,熊奇凯,沈玉明[10](2008)在《对石灰石采场南部境界外矿石进行开采研究的构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攀钢集团矿业公司把关河石灰石矿南帮补勘地址报告》和《攀钢集团矿业公司把关河石灰石矿中深部开采初部设计》,针对现南部境界外矿石储量较大和矿区开采实际,提出了对南部南部境界外进行开采研究的构想,以期为中深部开采、后备矿山选择及实施资源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二、攀钢石灰石矿中深部开拓运输方式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攀钢石灰石矿中深部开拓运输方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包钢烧结用铁矿石的配矿性能与成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铁矿石烧结发展现状 |
1.1.1 国内铁矿石烧结配矿发展现状 |
1.1.2 铁矿石资源状况 |
1.2 铁矿石基础性能 |
1.2.1 物理性能 |
1.2.2 化学性能 |
1.2.3 矿物组成及微观结构 |
1.2.4 铁矿石高温性能 |
1.3 我国铁矿石进口现状 |
1.4 包钢集团公司简介 |
1.4.1 包钢(集团)公司战略目标 |
1.4.2 白云鄂博铁矿生产与供应情况 |
1.4.3 包钢集团降本增效的措施 |
1.5 包钢集团使用的海外进口铁矿石 |
1.6 存在的问题 |
1.7 选题背景 |
2 包钢集团公司使用的海外进口矿石的冶金性能研究 |
2.1 FMG混合粉和毛塔粉的基础性能 |
2.1.1 FMG混合粉基础性能 |
2.1.2 毛塔粉基础性能 |
2.2 配加FMG混合粉试验 |
2.3 配加毛塔粉的烧结矿试验 |
2.4 两种配矿试验小结 |
2.4.1 烧结配加FMG混合矿试验 |
2.4.2 配加毛塔粉的烧结矿试验 |
3 包钢使用的海外进口矿石的价格分析 |
3.1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
3.2 铁矿石市场情况分析 |
3.3 包钢使用的海外经铁矿石价格计算方式 |
3.3.1 进口铁矿石价格计算涉及名词解释 |
3.3.2 澳粉的价格计算方式 |
3.3.3 FMG混合粉的价格计算方式 |
3.3.4 毛塔粉的价格计算方式 |
4 包钢使用的海外进口矿石综合性价比分析 |
4.1 包钢集团公司铁矿石进口经济效益测算实例 |
4.2 烧结矿冶金性价比的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研究成果 |
致谢 |
(2)蒙育瓦铜矿露天开采半连续开拓运输工艺多目标模糊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
1.1.1 露天矿开拓运输的发展现状 |
1.1.2 露天矿运输系统影响因素 |
1.1.3 露天开采半连续开拓运输工艺 |
1.1.4 多目标模糊决策法发展现状 |
1.2 研究对象简介—蒙育瓦铜矿概况 |
1.2.1 矿山现运输系统现状 |
1.2.2 矿山现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多目标决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基本概念 |
2.2 决策方法 |
2.2.1 化多目标为单目标的方法 |
2.2.2 重排次序法 |
2.2.3 分层序列法 |
2.3 多目标风险决策分析模型 |
2.4 有限个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
2.4.1 基本结构 |
2.4.2 决策矩阵的规范化 |
2.4.3 确定权的方法 |
2.5 小结 |
第三章 多因素方案的构建 |
3.1 评价方案优选指标的构建原则 |
3.2 多方案比选范围确定 |
3.2.1 运输节点划分 |
3.2.2 比选范围及条件 |
3.3 可比部分台阶矿岩量分析 |
3.4 多方案选择 |
3.4.1 公路+固定破碎站+胶带运输联合开拓运输方案 |
3.4.2 公路+半固定破碎站+胶带运输联合开拓运输方案 |
3.4.3 公路+半固定破碎站+斜井胶带联合开拓运输 |
3.4.4 公路+场内溜井、坑内破碎站+斜井胶带运联合开拓运输方案 |
3.5 多方案计算 |
3.5.1 设备配置 |
3.5.2 材料消耗 |
3.5.3 工程量 |
3.6 小结 |
第四章 NPV法分析 |
4.1 NPV法基本理论 |
4.1.1 NPV的概念 |
4.1.2 现金流的计算 |
4.2 投资分析 |
4.2.1 编制范围和估算投资 |
4.2.2 编制依据 |
4.2.3 投资估算分析 |
4.3 净现值NPV分析 |
4.3.1 净现值NPV计算依据 |
4.3.2 多方案成本计算 |
4.3.3 多方案净现值NPV比较结果 |
4.4 小结 |
第五章 多目标模糊决策分析 |
5.1 模糊多属性决策指标体系 |
5.2 多目标模糊决策理论与方法 |
5.3 Delphi法权重系数确定 |
5.3.1 Delphi法权重系数a_i的确定过程 |
5.3.2 权重系数a_i的确定 |
5.4 多目标模糊决策结果 |
5.5 决策结果评价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攀钢朱家包包铁矿南帮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特征 |
2.1 地形地貌特征 |
2.2 交通位置 |
2.3 矿区南帮边坡岩组划分 |
2.4 矿区南帮边坡软弱结构面 |
2.4.1 断层 |
2.4.2 矿岩界面 |
2.4.3 节理裂隙 |
2.5 矿区南帮边坡岩体风化及蚀变特征 |
2.5.1 岩体风化特征 |
2.5.2 岩体蚀变特征 |
2.6 矿区南帮边坡岩体结构特征 |
2.7 水文地质 |
2.7.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
2.7.2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
2.7.3 矿区水文地质 |
2.8 地震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边坡水文地质特征与边坡渗流场分析 |
3.1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
3.2 矿区边坡含水层特征 |
3.3 边坡渗流场有限元分析 |
3.3.1 渗流有限元计算原理 |
3.3.2 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有限元法求解 |
3.3.3 坡渗流场计算的边界条件和参数 |
3.4 边坡渗流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爆破振动测试 |
4.1 爆破振动测试原理 |
4.2 爆破振动测试仪器 |
4.3 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 |
4.3.1 测试数据采集 |
4.3.2 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 |
4.4 爆破对矿山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4.5 临近边坡爆破的生产最大段药量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边坡岩体物理力学性能 |
5.1 概述 |
5.2 岩石中型直剪试验 |
5.2.1 试验方法 |
5.2.2 试验资料整理与统计计算 |
5.3 岩石三轴试验 |
5.3.1 试验方法 |
5.3.2 试验资料整理与统计计算 |
5.4 各类岩体历次试验成果汇总 |
5.5 边坡岩土体力学推荐指标 |
第6章 边坡应力场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6.1 有限元计算理论及方法 |
6.1.1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6.1.2 四节点四边形单元结构矩阵的形成和计算 |
6.1.3 岩体材料的本构关系 |
6.1.4 材料的屈服准则 |
6.2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西石门铁矿复杂多空区矿体综合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多空区矿体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
1.2.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多空区矿体的形成与矿山生产现状 |
2.1 矿床地质及开采概况 |
2.1.1 矿床地质及稳定性分析 |
2.1.2 开采概况 |
2.2 多空区矿体的形成及危害 |
2.2.1 多空区矿体的形成 |
2.2.2 空区危害分析 |
2.3 生产现状 |
第3章 复杂多空区矿体采矿方法研究 |
3.1 民采区域内未被破坏矿体采矿方法 |
3.1.1 原有采矿方法适应性分析 |
3.1.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改进及单堑沟方案 |
3.2 复杂空区破坏矿体采矿方法 |
3.2.1 双堑沟底部结构 |
3.2.2 单堑沟底部结构 |
3.2.3 堑沟平底结构方案特点分析 |
3.3 残矿回收方法 |
3.3.1 残矿资源分布、分类及残采现状 |
3.3.2 有底柱采场残留矿量 |
3.3.3 边角矿量 |
3.3.4 残矿回收效果 |
3.4 多空区矿体回采辅助措施 |
3.4.1 悬顶的预防和处理 |
3.4.2 降低损失贫化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崩落法上、下分区同步开采方案研究 |
4.1 开采方案研究 |
4.1.1 矿体开采条件分析 |
4.1.2 分区开采方法 |
4.1.3 分区原则与方法 |
4.2 分区同步开采方案 |
4.2.1 冒落参数确定 |
4.2.2 分区方案 |
4.2.3 分区开采的岩移影响分析 |
4.3 分区开采产能分析 |
4.4 分区开采的优越性及适用条件分析 |
4.4.1 分区开采的优越性 |
4.4.2 崩落法上、下分区开采的适用条件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开拓系统改进与快速施工方法研究 |
5.1 开拓系统现状 |
5.2 开拓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
5.3 开拓系统改进及快速施工方法 |
5.3.1 深部开拓的快速施工方法 |
5.3.2 提升系统改进 |
5.3.3 深部开拓探空防水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复杂多空区矿体采准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
6.1 原支护形式及适应性分析 |
6.2 软破岩体巷道支护技术 |
6.3 散体巷道支护技术 |
6.4 整体拱棚过冒落区技术 |
6.5 回采工艺优化对支护技术影响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情况 |
(6)四川省攀枝花市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及治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
2.1 位置与交通 |
2.2 社会经济条件 |
2.3 地质环境条件 |
2.3.1 地形地貌条件 |
2.3.2 气象水文条件 |
2.3.3 地质环境条件 |
第3章 矿产开发现状和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
3.1 矿产资源种类和储量 |
3.1.1 矿产资源种类 |
3.1.2 矿产储量 |
3.2 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 |
3.2.1 主要矿种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
3.2.2 矿山企业概况 |
3.3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 |
3.3.1 基本概念 |
3.3.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的划分 |
3.4 攀枝花市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分布 |
3.4.1 攀枝花市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 |
3.4.2 攀枝花市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 |
3.4.3 攀枝花市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 |
3.4.4 本次研究的主要矿山环境问题 |
第4章 攀枝花铁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
4.1 矿区概况 |
4.1.1 矿区地质概况 |
4.1.2 矿山开采情况 |
4.2 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
4.2.1 地面变形问题 |
4.2.2 矿山“三废”污染问题 |
4.2.3 水土流失问题 |
4.2.4 地下水均衡破坏问题 |
4.3 典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
4.3.1 兰营徐采场高边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
4.3.2 尖山排土场滑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
第5章 巴关河石灰石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
5.1 矿区概况 |
5.1.1 矿区地质概况 |
5.1.2 矿山开采情况 |
5.2 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
5.2.1 地面变形问题 |
5.2.2 矿山“三废”污染问题 |
5.2.3 水土流失问题 |
5.2.4 地下水均衡破坏问题 |
5.3 西采场滑坡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
5.3.1 滑坡基本情况 |
5.3.2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
5.3.3 滑坡稳定性分析 |
5.3.4 滑坡整治措施和效果 |
第6章 宝鼎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
6.1 矿区概况 |
6.1.1 矿区地质概况 |
6.1.2 矿山开采情况 |
6.1.3 工程地质条件 |
6.1.4 水文地质条件 |
6.2 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
6.2.1 地面变形问题 |
6.2.2 矿山“三废”污染问题 |
6.2.3 矿山水土流失问题 |
6.2.4 矿山地下水均衡破坏问题 |
6.2.5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现状 |
6.3 矿区地面塌陷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
6.3.1 矿区地面塌陷概况 |
6.3.2 地面塌陷的理论计算和评价 |
6.3.3 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
第7章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
7.1 评价原则和方法 |
7.1.1 评价原则 |
7.1.2 评价方法 |
7.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7.3 评价指标因素分析 |
7.3.1 矿山基本情况 |
7.3.2 矿区地质环境条件 |
7.3.3 地质灾害问题 |
7.3.4 环境污染问题 |
7.3.5 资源破坏问题 |
7.4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
7.4.1 评价因素集和评语集 |
7.4.2 评价因素的评定标准 |
7.4.3 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计算 |
7.4.4 典型矿区矿山环境评价 |
7.4.5 评价结果合理性分析 |
第8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
8.1 保护与治理主要措施 |
8.2 各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
8.2.1 攀枝花铁矿区 |
8.2.2 巴关河石灰石矿区 |
8.2.3 宝鼎煤矿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调查评估与规划研究现状 |
1.2.2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现状 |
1.2.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研究现状 |
1.2.4 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和地质背景条件 |
2.1.1 位置与交通 |
2.1.2 自然条件 |
2.1.3 地质背景条件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2.3 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
2.4 主要矿山环境问题现状与预测 |
第3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 |
3.1 分区原则 |
3.2 分区依据 |
3.3 分区方法 |
3.4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 |
第4章 重点治理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4.1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4.1.1 分区位置、范围、地质条件和开采情况 |
4.1.2 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4.1.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 |
4.2 巴关河石灰石矿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4.2.1 分区位置、范围和矿山开采情况 |
4.2.2 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4.2.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 |
4.3 宝鼎煤矿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4.3.1 分区位置、范围和矿山开采情况 |
4.3.2 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4.3.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 |
4.4 红格钒钛磁铁矿北矿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4.4.1 分区位置、范围和矿山开采情况 |
4.4.2 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4.4.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 |
4.5 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4.5.1 分区位置、范围和矿山开采情况 |
4.5.2 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4.5.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建议 |
第5章 一般治理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5.1 龙洞石灰石矿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5.1.1 分区位置、范围和矿山开采情况 |
5.1.2 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5.1.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 |
5.2 红坭煤矿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5.2.1 分区位置、范围和矿山开采情况 |
5.2.2 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5.2.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 |
5.3 红格钒钛磁铁矿南矿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5.3.1 分区位置、范围和矿山开采情况 |
5.3.2 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5.3.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 |
5.4 大龙潭—平地苴却砚石矿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5.4.1 分区位置、范围和矿山开采情况 |
5.4.2 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5.4.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 |
5.5 平地石膏矿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5.5.1 分区位置、范围和矿山开采情况 |
5.5.2 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5.5.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 |
5.6 白马钒钛磁铁矿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治理对策 |
5.6.1 分区位置、范围和矿山开采情况 |
5.6.2 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5.6.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 |
第6章 重点预防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对策 |
6.1 分区位置、范围及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6.2 矿山环境保护对策 |
第7章 重点保护区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保护对策 |
7.1 分区位置、范围及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分析 |
7.2 矿山环境保护对策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现代钢铁工业的特点 |
1.2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及现状 |
1.2.1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
1.2.2 世界钢铁工业现状 |
1.3 国内钢铁工业发展及现状 |
1.3.1 国内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
1.3.2 国内钢铁工业现状 |
1.4 国内钢铁工业存在的问题 |
1.5 国内钢铁工业发展趋势 |
1.6 我国西北地区钢铁工业概况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西北地区钢铁企业现状分析 |
2.1 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现状分析 |
2.1.1 矿山资源及开采现状 |
2.1.2 选矿设备及生产能力 |
2.1.3 铁前设备及生产能力 |
2.1.4 炼铁设备及生产能力 |
2.1.5 炼钢设备及生产能力 |
2.1.6 热轧设备及生产能力 |
2.1.7 冷轧设备及生产能力 |
2.1.8 能耗、环保、资源水平 |
2.2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
2.3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西北地区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
3.1 西北地区能源资源禀赋特点 |
3.1.1 资源分布总体情况 |
3.1.2 铁矿资源分布及特点 |
3.2 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
3.2.1 煤资源梯度利用 |
3.2.2 铁矿资源开发利用 |
3.2.3 钢铁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
3.3 钢铁生产资源优化配置 |
3.3.1 物质流 |
3.3.2 能源流 |
3.3.3 水资源流 |
3.4 小结 |
第4章 酒钢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战略 |
4.1 低成本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
4.2 钢铁主业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战略 |
4.2.1 铁前发展战略 |
4.2.2 炼钢发展战略 |
4.2.3 轧钢发展战略 |
4.3 关联产业整合优化发展战略 |
4.3.1 铬、镍、钨、钼资源开发 |
4.3.2 伴生铜矿资源开发 |
4.3.3 电解铝及铝合金产业发展 |
4.4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
4.5 小结 |
第5章 酒钢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策略 |
5.1 产品结构现状分析 |
5.1.1 碳钢产品结构 |
5.1.2 不锈钢产品结构 |
5.2 产品结构调整思路 |
5.2.1 指导思想 |
5.2.2 产品发展方向 |
5.3 产品结构调整内容 |
5.3.1 不锈钢产品 |
5.3.2 棒线材产品 |
5.3.3 板材产品 |
5.4 小结 |
第6章 酒钢科技与人才发展战略 |
6.1 科技发展现状分析 |
6.1.1 科技工作体系 |
6.1.2 科技工作现状 |
6.1.3 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 |
6.2 科技发展外部环境 |
6.2.1 钢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6.2.2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导向 |
6.3 科技发展战略 |
6.3.1 基本思路 |
6.3.2 科技发展目标 |
6.3.3 科技发展着力点 |
6.4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
6.4.1 人力资源现状 |
6.4.2 人力资源开发指导思想 |
6.4.3 科技队伍建设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作者简介 |
四、攀钢石灰石矿中深部开拓运输方式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包钢烧结用铁矿石的配矿性能与成本分析[D]. 车奕成.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2]蒙育瓦铜矿露天开采半连续开拓运输工艺多目标模糊决策分析[D]. 陈峰.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3]优化石灰石采场铲装方式 降低矿石损失贫化[A]. 熊奇凯,罗华平,张云. 第二十五届粤鲁冀晋川辽陕京赣闽十省市金属学会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 2018
- [4]攀钢朱家包包铁矿南帮边坡稳定性研究[D]. 朱亲州.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5]西石门铁矿复杂多空区矿体综合开采技术研究[D]. 常帅. 东北大学, 2013(03)
- [6]四川省攀枝花市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及治理措施研究[D]. 郝红兵.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5)
- [7]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研究[D]. 吕洪斌.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4)
- [8]发展矿山产业的实践与任务——学术交流主题发言[A]. 鞠崇文. 第十八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1
- [9]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虞海燕. 东北大学, 2011(07)
- [10]对石灰石采场南部境界外矿石进行开采研究的构想[A]. 张云,熊奇凯,沈玉明. 冀晋琼粤川鲁六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