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雉蛋受精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雉蛋受精率的技术措施

一、提高雉鸡种蛋受精率的技术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1](2018)在《蛋重对青脚麻鸡孵化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蛋重对青脚麻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300枚青脚麻鸡种蛋,按重量大小分为3组:Ⅰ组蛋重为48. 62~55.99 g,Ⅱ组蛋重为56.00~59.92 g,Ⅲ组蛋重为59.93~69.99 g。入孵后第6、12和18天分别从各组取10枚发育正常的种蛋,分离出蛋壳、蛋白、蛋黄和胚胎,计算各组种蛋重量的变化,并对其孵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Ⅱ组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最高,分别为95.59%和93.00%,Ⅱ组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比Ⅰ组、Ⅲ组高12.05%和14.81%(P<0.05),出雏率为93.00%。雏鸡初生重随蛋重的增加而显着增大。[结论]蛋重56.00~59.92 g的青脚麻鸡种蛋的孵化效果较好。

李海各,袁方[2](2018)在《雉鸡的饲养与管理》文中认为1卫生消毒与疾病防治措施做好卫生消毒与疾病防治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雉鸡疾病发生,减少鸡只死亡,提高养殖综合效益的根本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要始终贯彻于整个养殖工作之中。1.1卫生消毒1.1.1种蛋消毒。采用熏蒸法,具体做法是按7g/m3高锰酸钾和14ml/m3的福尔马林,密闭门窗,熏蒸20~30min,温度为16~17℃,相对湿度65%~70%。

张玲[3](2017)在《肉种鸡饲用甘氨酸铎的母体营养效应及分子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研究了饲用甘氨酸锌对肉用母种鸡及其后代肉鸡的生物学效应,并探讨了不同类型母源锌对鸡胚发育各阶段死亡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对鸡胚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旨在获得甘氨酸锌的适宜用量,并揭示不同锌源差异性调控鸡胚发育的分子机理。试验一甘氨酸锌对母种鸡繁殖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600只39周龄岭南黄肉用母种鸡随机分为6个组,设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组含锌24 mg/kg)、无机ZnSO4组(基础日粮+80 mg Zn/kg)和有机Zn-Gly组(基础日粮+20、40、60、80mgZn/kg),每组含5个重复,每重复20只。预试4周,种母鸡饲喂基础日粮以耗竭体锌,然后正试为期8周。常规饲养管理。收集最后1周种蛋贮存于18℃环境中,常规孵化。种鸡饲养试验结束后,每重复选体重相近母种鸡3只共90只,屠宰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基础日粮添加80mg/kg Zn-Gly组效果最佳,主要表现在:(1)比对照组提高了产蛋率、蛋重、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降低了料蛋比和破蛋率(P<0.05);比ZnSO4组也提高了蛋重、种蛋受精率、出雏率和健雏率,降低了破蛋率(P<0.05)。(2)比对照组增高了蛋黄和蛋清、血清、肝脏和肌肉锌含量(P<0.05);比ZnS04组也增高了蛋清、肝脏和肌肉锌含量(P<0.05)。(3)比对照组升高了血清和肝脏T-AOC水平、T-SOD和CuZn-SOD活性、肝脏MT水平,降低了肝脏MDA含量(P<0.05);比ZnS04组升高了血清T-SOD和 CuZn-SOD 活性、肝脏 CuZn-SOD 活性和 MT 含量、MT 和 CuZn-SOD mRNA丰度(P<0.05)。此外,基础日粮加锌对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及蛋形指数均无显着影响(P>0.05)。基础日粮加锌能提高母种鸡组织及种蛋锌沉积量,改善鸡体的抗氧化状态,而提高母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的孵化性能,其中以80mg/kgZn-Gly效果最佳。试验二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发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一种蛋孵化过程中,第7、17d照蛋和22d解剖死胚蛋,根据鸡胚发育形态统计分析孵化前(1-6d)、中(7-16d)、后期(17-21d)死胚率,第9、14、19和21d每组每重复选取6个活胚,解剖采集肝脏和肌肉,于-20℃或-80℃保存后分析。结果显示基础日粮添加80mg/kgZn-Gly效果最佳,主要表现在:(1)比对照组降低了种蛋孵化后期和全期死胚率(P<0.05);比ZnSO4组也降低了后期死胚率(P<0.05)。(2)比对照组提高了 9、14、19、21d肝脏和肌肉锌含量(P<0.05);比ZnSO4组也提高了 9、19、21d肝脏和9、14、21d肌肉锌含量(P<0.05)。(3)比对照组增高了 14d肝脏T-AOC水平和CuZn-SOD活性,19dT-SOD和 CuZn-SOD 活性,21dT-AOC 水平、T-SOD 和 CuZn-SOD 活性,以及 9、14、19和21dMT含量,而降低了 9d和19dMDA含量(P<0.05);比ZnSO4组也提高 了肝脏 19d CuZn-SOD 活性、21d T-SOD 和 CuZn-SOD 活性,以及 9、14、19和 21dMT 含量(P<0.05)。(4)比对照组升高了肌肉9dT-AOC水平和CuZn-SOD活性,14、19和21d T-AOC水平、T-SOD和CuZn-SOD活性,而降低了 9、19和21dMDA含量(P<0.05);比 ZnSO4组也提高 了肌肉 19、21dT-SOD 和 CuZn-SOD 活性(P<0.05)。母种鸡基础日粮加锌能提高鸡胚组织锌沉积量,增强鸡胚的抗氧化能力,而降低鸡胚发育死亡率,其中以80mg/kgZn-Gly的效果最佳。试验三母源锌对后代肉鸡生产性能、组织锌沉积以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根据前期试验获得了母种鸡饲用Zn-Gly效果最佳的80mg/kg组为试验组,以母源80 mg/kg ZnS04组为对照组,选取这2组后代健康雏鸡各400只,开展2(母源锌处理)×2(后代日粮添加0、80 mg Zn/kg ZnSO4处理)因子试验设计的饲养试验,共计4组,每组含5个重复,每重复40只。第21d和60d每组每重复选取3只公鸡共计60只,给水禁食12h后屠宰取样分析。结果显示:(1)母源Zn-Gly比ZnSO4提高了肉鸡后期和全期日增重并降低了死亡率(P<0.05),同时升高了以下指标:①21d肝脏、60d血清和肝脏锌含量(P<0.05);②21d和60d血清T-AOC水平,T-SOD活性及21d血清CuZn-SOD活性,21d和60d肝脏T-SOD、CuZn-SOD活性和MT水平及60d肝脏T-AOC水平,21d和 60d 肌肉 T-AOC 活性(P<0.05);③ 60d 血清 IgM 和 HSP70 水平(P<0.05),而降低了以下指标:①21d、60d血清、肝脏和肌肉MDA水平(P<0.05);②60d 血清 IL-1、TNF-α 水平和 CORT 浓度(P<0.05)。(2)后代日粮加锌比不加锌处理提高了肉鸡日增重并降低了后期和全期死亡率(P<0.05),同时升高了以下指标:①21d、60d血清和肝脏锌含量(P<0.05);②21d、60d血清和肝脏及21d肌肉T-AOC水平、T-SOD和CuZn-SOD活性,21、60d肝脏MT水平及60d肌肉T-AOC水平(P<0.05);③21d血清IgA和IgM水平,60d血清IgG、IgM和HSP70水平(P<0.05),而降低了以下指标:①21d、60d血清和肝脏及21d肌肉MDA水平(P<0.05);②21和60d血清 CORT、60dIL-1 和 TNF-α 水平(P<0.05)。(3)母体锌源与后代日粮锌处理对以下指标存在交互作用:①肉鸡后期和全期死亡率;②21d血清、肝脏和肌肉MDA浓度;③60d血清T-SOD活性和肝脏 T-AOC、T-SOD、CuZn-SOD 活性;④ 60d 血清 IL-1、TNF-α、CORT 和HSP70 水平(P<0.05)。母源Zn-Gly同比ZnSO4能增加后代组织锌沉积量,增强抗氧化、抗应激和免疫功能,而提高增重,并降低死亡率。试验四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保护作用的研究在本课题组多年来研究建立的种蛋孵化后期偏高温度处理诱导鸡胚氧化应激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300只36周龄的岭南黄肉用种母鸡随机分为3个组,设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组,含锌24 mg/kg)、无机ZnSO4组(基础日粮+80 mg Zn/kg)和有机Zn-Gly组(基础日粮+80 mg Zn/kg),每组含5个重复,每重复20只。预试4周,种母鸡饲喂基础日粮以耗竭肉种鸡体内锌,然后正试为期8周。收取各组最后一周的种蛋存放于18℃环境中,随后常规孵化管理。第17d各重复选取种蛋40枚置于另一孵化箱中,给予6h的39.5℃刺激。随机选取高温刺激组、常温孵化组每重复中活胚蛋14枚,共计420枚,解剖采集肝脏样品,部分用2.5%戊二醛、4%多聚甲醛分别固定,剩余的迅速置于液氮中,后转至-20℃或-80℃冰箱保存。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和ZnS04组比,Zn-Gly组降低了种蛋孵化后期和全期死胚率(P<0.05)。氧化应激处理及其与母源锌互作对上述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2)鸡胚氧化应激提高了肝脏ROS、MDA、蛋白质羰基、8-OHdG和HSP70水平(P<0.05)。同比,母源Zn-Gly较ZnSO4降低了正常和氧化应激鸡胚肝脏中的上述指标(P<0.05),其中肝脏MDA和HSP70水平存在母源锌与氧化应激的交互作用(P<0.05)。(3)鸡胚氧化应激降低了(P<0.05)肝脏T-AOC、T-SOD、CuZn-SOD、GSH-Px和CAT活性及MT水平。同比,母源Zn-Gly较ZnS04提高了(P<0.05)正常和氧化应激鸡胚肝脏中的上述指标,其中肝脏MT水平存在母源锌与氧化应激的交互作用(P<0.05)。(4))鸡胚氧化应激明显损伤了肝细胞线粒体形态,降低了线粒体膜电位(P<0.05),升高了 UCP基因表达(P<0.05)。母源日粮加锌处理减缓了氧化应激对鸡胚肝线粒体形态的损伤程度,提高了线粒体膜电位和UCP基因表达(P<0.05),母源Zn-Gly效果明显优于ZnS04(P<0.05)。母源锌与氧化应激对鸡胚肝脏UCP基因表达存在交互作用(P<0.05)。(5)鸡胚氧化应激提高了肝细胞Nrf2和Bax基因表达、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指数(P<0.05),而降低了 CuZn-SOD和MT基因表达(P<0.05)。母源日粮加锌处理增高了 Nrf2、CuZn-SOD和MT基因表达(P<0.05),减弱了 Bax基因表达、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指数(P<0.05)。母源锌与氧化应激对鸡胚肝细胞CuZn-SOD和Bax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存在交互作用(P<0.05)。母源锌能通过激活发育鸡胚Keap1-Nrf2信号通路,增强其抗氧化功能并降低了凋亡效应酶caspase-3活性,减缓组织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进而降低死胚率。Zn-Gly的作用效果显着优于ZnS04。

余飞[4](2016)在《浦东鸡种蛋保质技术参数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蛋保存期间,其内部品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种蛋抵抗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又因自身特性不同而各异。当前在种蛋保质过程中外观选择指标、保存环境、消毒方法以及综合管理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没有一套可供参考和执行的标准参数,不利于浦东鸡种蛋保质工作和种质资源特性的系统评价与开发。为此,开展相关试验,对种蛋外观选择指标、保存环境、种蛋消毒等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对于研究科学的浦东鸡种蛋保存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本试验选取30/45/60/75周龄四个年龄组浦东鸡所产种蛋各150枚,每组分别按蛋重划分为:<56 g、56-60 g、>60 g三个区间。对每个区间的数量、受精率、孵化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浦东鸡在30-75周龄期间所产种蛋重多在56-60 g之间,>60 g的数量最少,且二者之间差异显着。不同周龄间种蛋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差异不显着。2.本试验选取50-55周龄的浦东鸡所产种蛋,并按颜色深浅分为深、中、浅三组。试验重复4次。对每组的受精率、孵化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浦东鸡种蛋中深色的具有更高的孵化品质,但无法判断深色蛋是否更利于种蛋长期保存。3.本试验选取浦东鸡种蛋分别保存在11℃和16℃环境中10/13/16/19/22 d。每个条件下重复4次。对每组的受精率、孵化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浦东鸡种蛋保存10-22 d时,随着保存期的增加,种蛋的孵化率逐渐降低。但保存在11℃环境时的效果总体好于16℃。浦东鸡种蛋在16℃环境下保存时间不宜超过13 d。4.利用厌氧袋制造:氧含量极低/较低/稍低/正常的保存小环境。种蛋分别置入以上四种小环境中保存7/14/21 d。每个条件下重复4次。对每组的受精率、孵化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气体变化影响孵化率。保存21 d时,较低氧含量的环境更利于种蛋的保存,且差异显着;保存7 d时,正常氧含量的环境更合适,差异极显着。5.在种蛋入库保存前,分别采用熏蒸、浸泡、喷雾等消毒处理。每个条件下重复4次。对每组的受精率、孵化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不同消毒方法的对比发现,潮湿高温的夏季,要长时间储存种蛋,应首选喷雾消毒。其次是浸泡消毒,不同浸泡消毒液的效果差异不显着。综上所述,根据不同的生产计划或保存需求,依据种蛋外观选择指标及保存环境参数来管理种蛋对提高生产效率有帮助。

何松[5](2016)在《营养、光照对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人工繁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研究光照制度和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的采食量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从机理上探讨光照制度和饲料营养水平改善绿尾虹雉繁殖性能(开产期、产卵期、蛋重、蛋壳质量、卵受精率等)的可行性。选择体重大小相近的成年个体8只(4♂、4♀),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2♀),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2只(1♂、1♀)。对照组为自然光照组,试验组为人工补充光照组。试验组非繁殖期人工光照周期为8L:16D(L:Light;D:Dark),繁殖期的人工光照周期为16L:8D。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饲料营养水平分别参照我国雉鸡(环颈雉)的种雉休产期和种雉产蛋期的营养需要标准。结果表明:一、在本试验条件下,非繁殖期采用8L:16D的光照制度,试验组采食量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液生理指标差异不大;试验组血液生化指标的葡萄糖含量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垂体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在繁殖期采用16L:8D的光照制度,试验组采食量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生理指标差异不大;试验组血液生化指标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钙、无机磷、铁、镁、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液性激素E2、T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LH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FSH、PRL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雄鸟的求偶行为较对照组出现的时间更早、频率更高;试验组比对照组开产期提前了26天,产卵期延长了2天,受精率提高了80%,首枚卵重增加了3.1g,平均卵重增加了2.0g,蛋壳密度增加了0.88mg/cm2,产卵数增加了1枚。二、本试验在非繁殖期的饲料(饲料II)营养水平高于试验前饲养场所使用的饲料(饲料I)。绿尾虹雉在非繁殖期饲喂饲料II采食量极显着(P<0.01)小于试验前饲料I的采食量;饲喂饲料II的血液生理指标中的血液白细胞数极显着低于试验前饲料I(P<0.01),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均高于试验前饲料I;饲喂饲料II的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显着高于试验前饲料I(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葡萄糖、尿酸、钙、无机磷、甘油三脂均高于试验前饲料I;饲喂饲料II后血液激素指标中FSH、LH、PRL、T比试验前饲料I均有所升高。繁殖期饲喂的饲料III的营养水平高于非繁殖期饲料II。繁殖期的采食量低于非繁殖期;繁殖期血液生理指标的白细胞数极显着(P<0.01)高于非繁殖期,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着(P<0.05)高于非繁殖期,其它指标差异不大;繁殖期血液生化指标中铁含量显着(P<0.05)高于非繁殖期,其它指标差异不大;繁殖期血液激素指标中FSH、E2极显着(P<0.01)高于,LH、PRL、T比非繁殖期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上升;在本试验饲料营养条件下,绿尾虹雉2016年与2015年比较首枚卵重增加了5.4g,总产卵数增加了1枚,平均卵重增加2.2g,产卵天数增加了3天,蛋壳厚度增加了0.01mm,蛋壳密度增加了0.89mg/cm2。三、在本试验条件下,繁殖期既增加人工光照又改善饲养营养水平的试验组,比2015年开产期提前了20天,产卵期增加了9天,总产卵数增加了1枚,首枚卵重增加了5.9g,平均卵重增加了0.6g,蛋壳厚度增加了0.01mm,蛋壳密度增加了1.77mg/cm2。本试验组卵受精率为80%,2015年卵受精率为0。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光照调节,结合合理的饲料营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绿尾虹雉的繁殖性能。本试验研究光照和饲料营养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性激素水平的的变化,可为进一步探究提高绿尾虹雉繁殖性能建立适宜的光照制度以及合适的营养水平研究提供参考。

甘建伉,詹勋,刘雄,罗庆斌[6](2012)在《黄羽肉种鸡主要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正大肉鸡发展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共计8批父母代黄羽肉种鸡孵化生产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对种蛋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4个繁殖性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计算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个指标两两间均呈较强正相关。

李中利[7](2011)在《提高种雉鸡繁殖力的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雉鸡繁殖率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养殖者经济效益的好坏。由于雉鸡人工驯化的历史比较短,所以雉鸡场普遍存在繁殖率低的情况。影响雉鸡繁殖率的主要因素包括产蛋量、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和育雏成活率等。因此,在饲养管理工作实践中,只有针对上述因素,并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实现提高繁殖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刘楠楠[8](2009)在《雉鸡的养殖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从雉鸡生活习性、繁殖技术、育雏期、育成期及种雉鸡的饲养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雉鸡养殖技术,以期为提高雉鸡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马玉胜,李中利[9](2009)在《提高种雉鸡繁殖力的技术措施》文中研究说明雉鸡由于人工驯化的历史比较短,目前雉鸡场普遍存在着繁殖力低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严重阻碍着养雉业的普及和发展。影响雉鸡繁殖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产蛋量、种蛋

马玉胜,孙科业[10](2007)在《提高雉鸡种蛋受精率的几种措施》文中研究表明雉鸡种蛋受精率的高低,则直接影响到饲养雉鸡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抓好雉鸡种蛋受精率,这是确保饲养户实现高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笔者现将有关提高雉鸡种蛋受精率的有效措施介绍如下:

二、提高雉鸡种蛋受精率的技术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雉鸡种蛋受精率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蛋重对青脚麻鸡孵化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种蛋来源。
        1.1.2 孵化设备。
        1.1.3 试验器材。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2蛋重的测定与试验分组。
        1.2.3 孵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1.2.4 孵化期间种蛋的剖检。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种蛋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
    2.2 各组种蛋在孵化期间胚胎重量的变化
        2.2.1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湿重变化。
        2.2.2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干重变化。
        2.2.3 蛋重对雏鸡初生重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蛋重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3.2 不同蛋重对胚胎重量的影响
4 结论

(2)雉鸡的饲养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卫生消毒与疾病防治措施
    1.1 卫生消毒
        1.1.1 种蛋消毒。
        1.1.2 场舍消毒。
        1.1.3 进入生产区人员的消毒。
        1.1.4 装运工具的消毒。
    1.2 切实做好免疫工作。
    1.3 常见病的预防
        1.3.1 啄癖。
        1.3.2 慢性呼吸道病。
        1.3.3 大肠杆菌。
        1.3.4 白痢。
        1.3.5 球虫。
2 种雉鸡的管理
    2.1 种雉鸡的选择与繁殖
    2.2 种雉鸡的饲养管理
        2.2.1 免疫程序。
        2.2.2 育雏与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2.2.3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3 种蛋的选择、储存与孵化
4 商品雉的饲养管理
    4.1 商品雉的免疫。
    4.2 商品雉的营养标准。
    4.3 商品雉的饲料消耗及逐周增重见表3。
    4.4 雏雉鸡的饲养管理。
        4.4.1 温度。
        4.4..2湿度。
        4.4..3初饮与开食。
        4.4..4光照。
        4.4.5 密度与断喙。
        4.4.6 分级与淘汰。
        4.4.7 搞好卫生管理, 坚持“五定”原则。
        4.4.8 饲喂全价饲粮。
        4.4.9 切实做好免疫工作。
    4.5 育成、成雉的饲养管理

(3)肉种鸡饲用甘氨酸铎的母体营养效应及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主要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锌的简介
        1.1.1 锌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和分布
        1.1.2 锌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
        1.1.3 锌的分类
        1.1.4 锌在鸡上的应用
    1.2 甘氨酸锌
        1.2.1 甘氨酸锌简介
        1.2.2 甘氨酸锌在生产上的应用
    1.3 母体效应
        1.3.1 母体效应
        1.3.2 种鸡母体效应的影响因素
    1.4 种蛋孵化和雏鸡的早期营养
        1.4.1 鸡胚发育
        1.4.2 种蛋孵化的影响因素
        1.4.3 早期营养
    1.5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背景
        1.5.2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5.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繁殖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地点和时间
        2.2.2 主要试验仪器
        2.2.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2.2.4 样品采集与保存
        2.2.5 指标检测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2.4.2 甘氨酸锌对种蛋质量的影响
        2.4.3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组织和种蛋锌含量的影响
        2.4.4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4.5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肝脏MT含量的影响
        2.4.6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肝脏MT和CuZn-SOD mRNA丰度的影响
    2.5 讨论
        2.5.1 甘氨酸锌对母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2.5.2 甘氨酸锌对种蛋质量的影响
        2.5.3 甘氨酸锌对种蛋及组织锌沉积的影响
        2.5.4 甘氨酸锌对种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6 小结
第三章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发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3.2.2 主要试验仪器
        3.2.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3.2.4 样品采集与保存
        3.2.5 检测方法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发育阶段性死亡率的影响
        3.4.2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肝脏和肌肉锌含量的影响
        3.4.3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肝脏和肌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5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肝脏MT含量的影响
        3.4.6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肝脏MT和CuZn-SOD mRNA丰度的影响
    3.5 讨论
        3.5.1 母源甘氨酸锌对种蛋孵化不同阶段鸡胚死亡率的影响
        3.5.2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组织锌沉积的影响
        3.5.3 母源甘氨酸锌对鸡胚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母源锌对后代肉鸡生产性能、组织锌沉积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4.2.2 主要仪器
        4.2.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4.2.4 样品采集与保存
        4.2.5 检测指标与方法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母源锌及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4.2 母源锌及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血清和组织锌含量的影响
        4.4.3 母源锌及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血清和组织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4.4 母源锌和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免疫指标的影响
        4.4.5 母源锌和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抗应激指标的影响
    4.5 讨论
        4.5.1 母源锌与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5.2 母源锌与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组织锌沉积的影响
        4.5.3 母源锌与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4.5.4 母源锌与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4.5.5 母源锌及后代日粮锌处理对肉鸡抗应激功能的影响
    4.6 小结
第五章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保护作用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5.2.2 主要仪器
        5.2.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5.2.4 样品采集与保存
        5.2.5 检测指标与方法
    5.3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死亡率的影响
        5.4.2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肝脏氧化指标和HSP70的影响
        5.4.3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肝脏抗氧化指标和MT含量的影响
        5.4.4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肝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
        5.4.5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肝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5.4.6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肝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5.5 讨论
        5.5.1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死亡率的影响
        5.5.2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氧化功能的影响
        5.5.3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5.5.4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肝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5.5.5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抗氧化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5.5.6 母源锌对氧化应激鸡胚细胞凋亡的影响
    5.6 小结
第六章 小结、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6.1 小结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浦东鸡种蛋保质技术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保种现状
        1.1.2 浦东鸡保种历程
        1.1.3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种蛋保质的生物学基础
        1.2.1 壳上膜
        1.2.2 蛋壳
        1.2.3 蛋白
    1.3 种蛋保存期间各种变化对品质的影响
        1.3.1 化学变化对种蛋品质的影响
        1.3.2 物理变化对种蛋品质的影响
    1.4 影响种蛋品质的管理因素
        1.4.1 现代化的种蛋管理
        1.4.2 种蛋自动收集
        1.4.3 种蛋筛选
        1.4.4 剔除坏蛋
        1.4.5 温度控制
        1.4.6 环境气体调节
        1.4.7 消毒管理
        1.4.8 其他因素
第二章 浦东鸡种蛋观测指标观测分析
    2.1 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设备及用具
    2.2 试验方法
        2.2.1 鸡龄及蛋重对浦东鸡种蛋保质的影响与分析
        2.2.2 蛋壳颜色对种蛋保质的影响与分析
        2.2.3 种蛋管理
        2.2.4 测定指标
        2.2.5 数据处理
    2.3 试验结果
    2.4 结果分析
        2.4.1 鸡龄对种蛋品质的影响
        2.4.2 蛋重对种蛋品质的影响
        2.4.3 蛋壳颜色对种蛋品质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浦东鸡种蛋保质参数检测分析
    3.1 材料与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设备及用具
    3.2 试验方法
        3.2.1 保存时间与温度对种蛋保质效果的影响
        3.2.2 厌氧密封环境对种蛋保质效果的影响
        3.2.3 不同消毒方式对种蛋保质效果的影响
        3.2.4 测定指标
        3.2.5 数据处理
    3.3 试验结果
    3.4 结果分析
        3.4.1 不同保存温度对种蛋保质效果的分析
        3.4.2 不同厌氧密封环境对保质效果的影响
        3.4.3 不同消毒方法对种蛋保质效果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
    4.1 种蛋观测指标分析
    4.2 种蛋保质参数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营养、光照对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人工繁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绿尾虹雉的研究进展
        1.1.1 野外生物学研究
        1.1.2 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研究
    1.2 人工饲养绿尾虹雉繁殖率低的可能原因
        1.2.1 自身因素
        1.2.2 外界因素
    1.3 提高绿尾虹雉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分析
        1.3.1 野外引种
        1.3.2 调节光照制度
        1.3.3 调节饲料营养水平
        1.3.4 温、湿度
        1.3.5 其他措施
    1.4 本试验的内容以及意义
        1.4.1 试验的内容
        1.4.2 试验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场地
        2.2.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2.2.3 饲料及饲料配制
        2.2.4 光照制度
        2.2.5 饲养管理
    2.3 数据的采集及指标的测定
        2.3.1 饲料样品采集及营养成分测定
        2.3.2 饲料采食量及测定
        2.3.3 血液的采集以及血液指标的测定
        2.3.4 繁殖性能数据的采集以及测定
    2.4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自然光照条件下,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采食量、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液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3.1.1 自然光照条件下,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采食量的影响
        3.1.2 自然光照条件下,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1.3 自然光照条件下,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对绿尾虹雉血液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3.2 自然光照条件下,不同生理时期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的采食量、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液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3.2.1 自然光照条件下,不同生理时期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的采食量的影响
        3.2.2 自然光照条件下,不同生理时期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2.3 自然光照条件下,不同生理时期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血液性激素指标的影响
        3.2.4 饲料营养水平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3.3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采食量、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液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3.3.1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采食量的影响
        3.3.2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3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血液性激素指标的影响
    3.4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繁殖期采食量、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液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3.4.1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繁殖期采食量的影响
        3.4.2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繁殖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4.3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繁殖期血液性激素指标的影响
        3.4.4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繁殖性能的影响
    3.5 人工光照和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繁殖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的影响
        4.1.1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采食量的影响
        4.1.2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1.3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血液性激素指标的影响
        4.1.4 人工光照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4.2 自然光照条件下,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的影响
        4.2.1 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采食量的影响
        4.2.2 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2.3 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血液性激素指标的影响
        4.2.4 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繁殖性能的影响
    4.3 人工光照和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繁殖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人工光照对绿尾虹雉繁殖的影响
    5.2 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繁殖的影响
    5.3 人工光照和饲料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繁殖的影响
第六章 创新与不足
    6.1 创新
    6.2 不足
        6.2.1 光照
        6.2.2 饲料营养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7)提高种雉鸡繁殖力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产蛋量的措施
    1.1 严格选种选配, 培育高产种雉鸡
    1.2 改良地产山鸡的生产性能
    1.3 掌握适宜的交尾年龄及利用年限
    1.4 加强种雉营养, 精心管理
2 提高种蛋受精率的措施
    2.1 雄雌雉鸡合群时间及比例要适当
    2.2 保护王子鸡和设置保障
    2.3 注意防暑降温
    2.4 加强种雉的饲养
    2.5 整群替换种雄雉
    2.6 防止或减少应激因素的影响
3 提高种蛋合格率的措施
    3.1 严格选择种蛋
    3.2 设置产蛋箱
    3.3 铺垫河砂
    3.4 断喙
    3.5 勤集蛋
    3.6 戴眼罩矫正啄蛋癖
    3.7 采用假蛋矫正啄蛋癖
    3.8 科学搭配饲料, 满足种雉鸡的营养需要
    3.9 减少应激和降低密度
4 提高育雏成活率的措施
5 减少产蛋雌雉死亡率的措施
    5.1 加强野性驯化
    5.2 改换棚网, 降低高度
    5.3 及时调整雄雌比例
    5.4 断趾
    5.5 断喙
    5.6 预防接种

(8)雉鸡的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活习性
2 雉鸡的繁殖技术
3 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3 周龄起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周减少5只, 到7周龄时每平方米为15只。
4 雉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5 种用雉鸡的饲养管理
6 雉鸡场卫生消毒措施

(9)提高种雉鸡繁殖力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雉鸡产蛋量的措施
    1.1 严格地选种选配,培育高产种雉鸡
    1.2 采用导入杂交的繁殖方式改良地产山鸡的生产性能
    1.3 掌握适宜的交尾年龄及利用年限
    1.4 加强种雉鸡营养,精心管理
2 提高雉鸡种蛋受精率的措施
    2.1 雄雌雉鸡合群时间及比例要适当
    2.2 保护王子鸡和设置屏障
    2.3 搞好防暑降温
    2.4 加强种雉鸡的饲养
    2.5 整群替换种雄雉鸡
    2.6 防止或减少应激因素
3 提高种蛋合格率的措施
    3.1 严格按种蛋标准选择种蛋
    3.2 设置产蛋箱
    3.3 铺垫河沙
    3.4 断喙
    3.5 勤集蛋
    3.6 戴眼罩矫正啄蛋癖
    3.7 采用假蛋矫正啄蛋癖
    3.8 满足种雉鸡营养需要,合理搭配各种饲料比例
    3.9 减少应激和降低饲养密度
4 提高孵化率的措施
    4.1 遗传因素
    4.2 环境因素
5 提高育雏成活率的措施
6 减少产蛋雌雉死亡率的措施
    6.1 加强野性驯化
    6.2 改换棚网,降低高度
    6.3 及时调整雄雌比例
    6.4 断趾
    6.5 断喙
    6.6 预防接种

四、提高雉鸡种蛋受精率的技术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蛋重对青脚麻鸡孵化效果的影响[J]. 李慧. 安徽农业科学, 2018(33)
  • [2]雉鸡的饲养与管理[J]. 李海各,袁方. 现代农业, 2018(07)
  • [3]肉种鸡饲用甘氨酸铎的母体营养效应及分子机理研究[D]. 张玲. 浙江大学, 2017(12)
  • [4]浦东鸡种蛋保质技术参数优化研究[D]. 余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5]营养、光照对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人工繁殖的影响[D]. 何松. 西华师范大学, 2016(02)
  • [6]黄羽肉种鸡主要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甘建伉,詹勋,刘雄,罗庆斌.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6)
  • [7]提高种雉鸡繁殖力的措施[J]. 李中利.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1(10)
  • [8]雉鸡的养殖技术[J]. 刘楠楠.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Z2)
  • [9]提高种雉鸡繁殖力的技术措施[J]. 马玉胜,李中利.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9(10)
  • [10]提高雉鸡种蛋受精率的几种措施[J]. 马玉胜,孙科业. 中国禽业导刊, 2007(19)

标签:;  ;  ;  ;  ;  

提高雉蛋受精率的技术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