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耿淑琴[1](2021)在《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水平及谱效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天然抗氧化剂因其安全无毒的特点备受人们青睐。传统蒙药短瓣金莲花(Trollius ledebouri)具有抗氧化活性,常被用于临床和日常保健中。本论文对短瓣金莲花进行了如下研究:1.利用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离线筛选技术筛选短瓣金莲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色谱峰,并应用UPLC-MS方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对短瓣金莲花提取物的部分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荭草苷、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藜芦酸、牡荆苷、田蓟苷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荭草苷含量最多,抗氧化活性不是最强的。2.对短瓣金莲花进行黄酮、酚酸、糖和木质纤维素含量的测定,并利用三级红外光谱技术对化学成分相似的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进行鉴别和区分,实现了对短瓣金莲花质量的快速评价。3.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甲醇和超纯水提取物的黄酮含量和酚酸含量与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均成正相关关系,说明短瓣金莲花中的黄酮和酚酸对其抗氧化活性有贡献作用。4.将不同溶剂体系的总黄酮含量与红外光谱建立合理模型,实现了利用数学模型对短瓣金莲花总黄酮含量进行预测。在抗氧化模型中,所建数据模型不是很理想,需要进一步优化。本研究对短瓣金莲花的抗氧化水平及抗氧化谱效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分析及相关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撑。
王玮,吴萌,司明东,马东来[2](2020)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不同产地金莲花药材品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采用HPLC法测定16批不同产地金莲花中有效成分荭草苷、槲皮素、金丝桃苷、藜芦酸的含量,通过UV-Vis法测定金莲花中的总黄酮和多糖,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项下测定金莲花中油脂含量。以荭草苷、槲皮素、金丝桃苷、藜芦酸、黄酮、总多糖和油脂作为评价金莲花品质指标,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不同产地金莲花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金莲花药材中荭草苷、槲皮素、金丝桃苷、藜芦酸、黄酮、总多糖和油脂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产地金莲花的综合品质有显着差异,其中内蒙古乌兰浩特、河北省沽源县和黑龙江加格达奇区的金莲花品质较好。
希力阿扎提·阿不力米提[3](2020)在《阿尔泰金莲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阿尔泰金莲花(Trollius altaicus Bunge)为毛茛科金莲花属植物阿尔泰金莲花的干燥花,是新疆阿勒泰地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感染炎症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应用历史非常悠久,以荭草素为代表黄酮碳苷类成分是该植物主要的标识性化合物。本课题以总黄酮和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OGA)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酶辅助超声法提取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和OGA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进一步建立了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46.7模型对总黄酮提取物(TATFEE)和OGA进行了抗炎活性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简述如下:(1)建立了OGA和荭草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了几种金莲花中OGA和荭草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阿尔泰金莲花中OGA含量较高,最高含量可达25.07?0.39 mg/g;来源于河北承德的金莲花中荭草素含量为最高,含量为16.97?0.20 mg/g。(2)采用超声酶辅助提取法对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和OGA进行提取工艺的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p H=4,料液比1:40,超声功率90W,酶添加量1.4%,乙醇浓度47.0%,提取时间38 min,提取温度39℃,在此工艺条件下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率可达17.90?0.33%,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0.26%,OGA提取率可达2.79?0.03%,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0.2%。(3)通过大孔树脂吸附与解吸实验,从D101、AB-8、NKA-9、NKA、H1020、X-5六种树脂中筛选出来的D101树脂对金莲花OGA具有较好富集性能(静态吸附量达12.7mg/g树脂),且易于解吸(解吸率为97.8%)。动态解吸实验结果显示,最大上样量为6.3 mg/g,上样质量浓度为0.2790 mg/m L,上样速率为8BV/h,除杂用水量为8 BV,洗脱剂用量为6 BV,洗脱剂为30%乙醇,洗脱流速为4 BV/h,所得阿尔泰金莲花提取物(TATFEE)中总黄酮含量在58.34?1.30%以上,OGA的含量在21.62?0.47%以上。TATFEE继续经MCI gel CHP 20p色谱纯化分离得到纯度可达95.14%的OGA单体化合物。(4)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及其有效成分OGA小于等于125μg/m L的浓度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无毒性作用。与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的炎症模型组比较,总黄酮有效部位和OGA能显着抑制NO的释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分泌,且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此外,TATFEE和OGA对COX-1和COX-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TATFEE对COX-1、COX-2酶的IC50分别为103.66和6.94μg/m L;OGA对COX-1、COX-2的IC50为122.9和5.01μg/m L。结果说明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TATFEE及其有效成分OGA均具有显着的抗炎活性。
杨宇阁[4](2019)在《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成分的研究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以短瓣金莲花为原料,以抗氧化活性及荭草苷与牡荆苷提取率为指标,对抗氧化成分进行提取、纯化、分离和结构鉴定。通过生化水平对所得活性物质进行抗氧化评价,将所得活性物质添加至膏霜基质中,通过人体功效法评价抗衰老方面的功效。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大孔树脂法、聚酰胺色谱法,羟丙基葡聚糖凝胶色谱法等对短瓣金莲花中的抗氧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进行结构推测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荭草苷、牡荆苷、槲皮素、木犀草素,以所得化合物的量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为指标,最终确定荭草苷和牡荆苷为短瓣金莲花的最佳指标成分。(2)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究短瓣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33,提取时间为140 min。最佳纯化工艺为:AB-8型大孔树脂为最优树脂,最佳实验条件为:上样浓度为10 mg/m L,上样p H为4,上样流速为10 m L/min。(3)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力三种体外检测体系,发现短瓣金莲花抗氧化能力较强。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当样品浓度为0.038 mg/m L时,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50%,其效果与VC相当,较纯化前提高了2.4倍;在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中,各浓度的样品对ABTS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较纯化前提高了4倍;在铁离子还原力实验中,在1 mg/m L时,较纯化前提高了接近3倍,表现出很好的铁离子还原力。(4)通过对化妆品配方和制备工艺研究,将短瓣金莲花提取物添加至膏霜护肤品,探究在抗氧化方面的功效。结果显示,在使用膏霜两月后,人体皮肤水分、皱纹、厚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抗衰老作用。
李洪涛,樊锐锋,赵金椽,苏连杰[5](2020)在《金莲花属植物研究概况》文中提出我国金莲花属(Trollius)药用植物有16种,7个变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慢性支气管炎和尿路感染等疾病。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学术和Pub Med等多个数据库中关于金莲花属植物从1972年到2019年的文献资料,整理归纳了我国金莲花属药用植物的栽培种植、质量控制方法、提取纯化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动和代谢等方面的内容。栽培种植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处理和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质量控制方面,主要以荭草苷和总黄酮为指标;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主要为总黄酮类成分的提取纯化;化学成分方面,目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有100多个,包括黄酮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和苯乙素类等,其中黄酮类单体80个,有机酸类单体12个,生物碱类单体3个,香豆素类单体4个,苯乙素类单体14个;药理作用方面,主要为药材粗提物的体外实验;药动和代谢方面的资料主要集中在黄酮单体成分的研究。
孙艳,李茜,张群[6](2019)在《不同产地金莲花中荭草苷、牡荆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用于金莲花药材质量评价的含量测定方法,对药材质量进行初步评价,优化金莲花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金莲花中荭草苷、牡荆苷和总黄酮的含量。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4 mL·L-1磷酸溶液(14∶86);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40 nm。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优化金莲花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荭草苷、牡荆苷和总黄酮分别在15.92~95.55,16.98~101.91和8.128~48.76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分别为0.999 8,0.999 7和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0%,100.81%和100.17%;RSD值分别为1.69%,1.46%和1.60%(n=6);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的RSD值均小于2.0%,样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加10倍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0 h。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金莲花药材的质量评价和控制;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李德利,方明月,王青青,刘双月,赓迪,王如峰,马超[7](2018)在《金莲花不同花部提取物的抗炎活性》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金莲花花萼、花冠、花蕊群、子房、花柄5个花部提取物的抗炎活性,探讨抗炎活性与其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体外炎症模型,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细胞的NO释放量,考察不同花部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采用硝酸铝比色法测定各花部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结果:金莲花各花部提取物均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抑制率顺序为子房和花蕊群>花萼和花柄>花冠;各花部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顺序为花柄>花萼>花冠>子房>花蕊群。结论:金莲花各花部提取物均有抗炎作用,且抗炎活性的强弱与其总黄酮含量不成正比。
霍潘峰[8](2018)在《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对阿尔泰金莲花进行系统化学成分研究基础上,优选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AJTF)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标准和抗炎镇痛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备阿尔泰金莲花70%乙醇提取物,运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2:1:3,V:V:V)为溶剂系统,分离纯化阿尔泰金莲花中的活性成分,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质谱分析;2)以提取物中的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orientin-2"-O-β-L-galactopyranosylide,OGA)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 L9(34)重复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合适的OGA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提取液在6种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与解吸附特性,优选合适的吸附纯化用树脂,考察OGA在选定大孔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液浓度、吸附流速、除杂溶媒用量等参数对大孔树脂纯化效果的影响,优选OGA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最后采用MCI柱对OGA单体进行制备。3)以总黄酮含量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重复正交试验设计优选AJTF的提取工艺:采用大孔树脂法纯化AJTF,通过对6种大孔树脂的吸附-洗脱能力进行考察,筛选出适宜的大孔树脂型号,通过对上样液浓度、吸附流速、除杂溶媒用量等因素进行考察,优选AJTF大孔树脂纯化工艺;4)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AJTF的质量标准和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5)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对AJTF和OGA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1)从阿尔泰金莲花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Ⅰ)、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Ⅱ)、荭草素(Ⅲ),其中化合物(Ⅰ)和(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阿尔泰金莲花OGA的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30(g·ml-1),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2次;该工艺得到阿尔泰金莲花中OGA的含量为29.02±0.46mg·g-1;优选出的D101型大孔树脂对提取液的平衡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低温有利于吸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由液膜扩散和颗粒扩散共同控制;OGA优选纯化工艺为将6BV的0.2779mg.mL-1提取液,以2mL·min-1的流速过D101型大孔树脂,加水5BV除杂,30%乙醇7BV富集OGA,洗脱流速1mL·min-1,得到浸膏中OGA的质量分数为33.20%,转移率为90.23%,经过MCI柱制备出含量为968.9437mg·g-1的OGA。3)AJTF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30(g·mL-1),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2次;该工艺得到的总黄酮含量为170.53±3.30mg.g-1;优选AJTF纯化工艺为将3BV的1.47mg·mL-1 AJTF的提取液,以2mL·min-1的流速过D101型大孔树脂,加水4BV除杂,加30%乙醇7BV富集总黄酮,洗脱流速2mL.minin。所得浸膏中总黄酮平均质量分数为76.52%,平均转移率66.49%;4)建立了 AJTF的理化鉴别、薄层色谱、HPLC鉴别方法;依据试验结果初步限定AJTF中水分不得超过5%,炙灼残渣不得超过1%,重金属不得超过20ppm,砷盐不得过0.5ppm,干燥失重不得过1%,总黄酮含量不得低于624mg·g-1;其中标识性成分OGA含量不得低于236mg·g-1;高温和强光对AJTF外观、色泽和总黄酮含量及标识性成分含量均无明显影响,高湿对AJTF稳定性有影响,因此AJTF应该置干燥处,密封保存。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的AJTF(125、250、500mg·kg-1)及OGA(25、50、100mg.kg-1)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发生(p<0.01),其抑制率分别为:AJTF(25.52%、40.61%、48.34%),OGA(33.77%、43.11%、50.16%);AJTF及OGA各剂量组能显着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结论:对阿尔泰金莲花进行了系统化学成分研究,优选AJTF制备工艺,初步建立了 AJTF质量标准,药理试验提示AJTF及OGA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以上研究为阿尔泰金莲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师朵芝,李德利,方明月,刘双月,王青青,赓迪,马超,王如峰[9](2018)在《外翻肠囊法研究金莲花总黄酮的吸收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金莲花总黄酮的吸收特征,为确定金莲花的主要药效物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外翻肠囊模型,浴槽中给予Tyrode液配置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6、10 mg/m L的金莲花总黄酮溶液,分别在给药后15、30、45、60、90、120、150、180 min从肠囊内取样100μL,补以相同体积的空白Tyrode液,样品经处理后作为供试品溶液;以荭草素为对照品,应用酶标仪测定供试品在341 nm下的吸光度(A)值,计算总黄酮含量、单位面积累积吸收量(QS)和药物吸收率(V)。结果浴槽中给予低、中、高浓度的总黄酮溶液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肠囊内V逐渐增加,但均较小,最大吸收率分别为8.74%、8.15%、8.7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0180 min内,低、中、高浓度QS持续增加,最大值分别为32.00、63.49、115.29μg/cm2,45180 min高浓度组显着大于低浓度组(P<0.01)。结论金莲花中的总黄酮不易被机体吸收,其吸收特征与其单体化合物一致。
赵美,曾亚,周晓英[10](2017)在《阿尔泰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确定阿尔泰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荭草苷为对照品,采用紫外直接测定法、三氯化铝比色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方法测定的含量结果差异大。紫外直接测定法测得阿尔泰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为7.36%,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得阿尔泰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为3.76%,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得阿尔泰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为6.09%。结论以荭草苷为对照品,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含量最高,该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加标回收率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二、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水平及谱效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药抗氧化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短瓣金莲花概述 |
1.2.1 短瓣金莲花研究背景 |
1.2.2 短瓣金莲花的化学成分 |
1.2.3 短瓣金莲花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1.3 中药有效成分的红外光谱快速分析 |
1.3.1 中红外光谱技术概述 |
1.3.2 红外光谱数据分析方法 |
1.3.3 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LC/MS技术筛选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活性成分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2.2.2 短瓣金莲花提取物的制备 |
2.2.3 HPLC最优色谱条件及UPLC-MS/MS条件 |
2.2.4 数据分析 |
2.2.5 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活性比较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性成分筛选 |
2.3.2 短瓣金莲花中的部分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鉴定与分析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 |
3.2.2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提取物的制备 |
3.2.3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提取物的红外光谱 |
3.2.4 短瓣金莲花化学成分的测定 |
3.2.5 短瓣金莲花提取物的三级红外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短瓣金莲花萼片的红外光谱鉴定 |
3.3.2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的重量比较 |
3.3.3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总黄酮、酚酸和糖含量的测定 |
3.3.4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药渣中木质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3.4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的三级红外鉴别 |
3.4.1 红外光谱对短瓣金莲花不同花部位的一级鉴定 |
3.4.2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的SD-IR二级鉴定 |
3.4.3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的2D-IR三级鉴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短瓣金莲花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4.2.2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提取物的制备 |
4.2.3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提取物的红外光谱鉴定 |
4.2.4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4.2.5 数据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成分含量的测定 |
4.3.2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
4.3.3 短瓣金莲花不同部位的成分含量与各抗氧化性指标的相关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短瓣金莲花抗氧化谱效关系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5.2.2 短瓣金莲花提取物的制备 |
5.2.3 红外光谱测试 |
5.2.4 短瓣金莲花不同溶剂体系的总黄酮含量 |
5.2.5 短瓣金莲花不同溶剂体系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5.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红外光谱分析 |
5.3.2 短瓣金莲花不同溶剂体系的总黄酮含量比较 |
5.3.3 短瓣金莲花不同溶剂体系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
5.3.4 短瓣金莲花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与红外光谱之间谱-物关系的建立 |
5.3.5 短瓣金莲花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红外光谱之间谱-效关系的建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不同产地金莲花药材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材料与仪器 |
1.1.1 材料 |
1.1.2 仪器 |
2 金莲花药材品质测定方法 |
2.1 液相含量测定 |
2.1.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1.2 线性关系实验 |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2] |
2.1.4 精密度实验 |
2.1.5 稳定性实验 |
2.1.6 重复性实验 |
2.1.7 加样回收率实验 |
2.2 金莲花油脂的测定[1] |
2.3 金莲花总黄酮的测定[13] |
2.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2 线性关系实验 |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4 精密度实验 |
2.3.5 稳定性实验 |
2.3.6 重复性实验 |
2.3.7 加样回收率实验 |
2.4 金莲花多糖的含量[14] |
2.4.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4.2 线性关系考察 |
2.4.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2.4.4 精密度实验 |
2.4.5 稳定性实验 |
2.4.6 重复性实验 |
2.4.7 加样回收率实验 |
2.5 金莲花药材品质变量相关性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液相含量分析 |
3.1.1 色谱条件 |
3.1.2 线性关系 |
3.1.3 精密度实验 |
3.1.4 稳定度实验 |
3.1.5 准确性实验 |
3.1.6 加样回收率实验 |
3.1.7 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4种药效成分含量 |
3.2 金莲花油脂的测定[1] |
3.3 金莲花总黄酮的测定[13] |
3.3.1 线性关系 |
3.3.2 精密度实验 |
3.3.3 稳定度实验 |
3.3.4 重复性实验 |
3.3.5 加样回收率实验 |
3.3.6 金莲花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3.4 金莲花多糖的含量[14] |
3.4.1 线性关系 |
3.4.2 精密度实验 |
3.4.3 稳定度实验 |
3.4.4 重复性实验 |
3.4.5 加样回收率实验 |
3.4.6 金莲花多糖含量的测定 |
3.5 金莲花药材品质变量相关性分析 |
3.6 不同金莲花综合品质的主成分分析[16] |
4 结论 |
(3)阿尔泰金莲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序言 |
1.1 金莲花的研究概况 |
1.1.1 化学成分 |
1.1.2 药理作用 |
1.2 黄酮类成分提取方法研究概况 |
1.2.1 煎煮提取法 |
1.2.2 有机溶剂提取法 |
1.2.3 微波提取法 |
1.2.4 超声波提取法 |
1.2.5 酶辅助提取法 |
1.2.6 酶辅助超声法 |
1.3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技术研究概况 |
1.3.1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 |
1.3.2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 |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5 创新点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HPLC测定金莲花中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和荭草苷含量 |
2.1 仪器和试药 |
2.1.1 仪器 |
2.1.2 试药 |
2.2 试验方法 |
2.2.1 HPLC测定不同来源金莲花中荭草苷含量 |
2.2.2 方法学考察 |
2.2.3 HPLC测定不同来源金莲花中OGA含量 |
2.3 实验结果 |
2.3.1 HPLC测定不同来源金莲花荭草苷含量 |
2.3.2 方法学考察 |
2.3.3 OGA色谱条件 |
2.3.4 不同来源金莲花荭草苷含量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声酶辅助提取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和OGA工艺研究 |
3.1 仪器与试药 |
3.1.1 仪器 |
3.1.2 试药 |
3.2 实验方法 |
3.2.1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3.2.2 OGA的HPLC含量测定 |
3.2.3 单因素试验 |
3.2.4 响应面试验设计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总黄酮标准曲线的绘制 |
3.3.2 单因素试验结果 |
3.3.3 响应面试验结果 |
3.3.4 验证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阿尔泰金莲花OGA的纯化工艺研究 |
4.1 仪器与试药 |
4.1.1 仪器 |
4.1.2 试药 |
4.2 试验方法 |
4.2.1 OGA的含量测定 |
4.2.2 色谱条件 |
4.2.3 阿尔泰金莲花提取液的制备 |
4.2.4 大孔树脂预处理 |
4.2.5 大孔树脂筛选 |
4.2.6 大孔树脂的动态吸附试验 |
4.2.7 正交试验设计 |
4.2.8 验证试验 |
4.2.9 MCI gel CHP20p纯化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4.3.2 色谱条件 |
4.3.3 树脂筛选 |
4.3.4 大孔树脂的动态吸附试验 |
4.3.5 正交试验结果 |
4.3.6 验证试验 |
4.3.7 OGA的MCI gel CHP 20P树脂纯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和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抗炎活性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1.1 仪器 |
5.1.2 样品 |
5.1.3 细胞株 |
5.1.4 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2.1 细胞培养 |
5.2.2 细胞活力检测 |
5.2.3 NO含量检测 |
5.2.4 细胞因子含量检测 |
5.2.5 COX酶活性的检测 |
5.2.6 统计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TATFEE和OGA对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5.3.2 TATFEE和OGA对LPS刺激条件下RAW264.7细胞分泌NO的影响 |
5.3.3 TATFEE和OGA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产生TNF-α和IL-6的影响 |
5.3.4 TATFEE和OGA对COX酶活性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HPLC测定金莲花中OGA和荭草苷含量 |
6.2 超声波酶辅助提取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及OGA的工艺研究 |
6.3 阿尔泰金莲花OGA的纯化工艺研究 |
6.4 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和OGA的抗炎机制的初步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成分的研究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皮肤衰老与抗衰老 |
1.1.1 皮肤衰化的表现 |
1.1.2 抗氧化是抗衰老的基础和根本 |
1.1.3 化妆品中抗氧化剂的应用现状 |
1.1.4 抗衰老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
1.2 短瓣金莲花的概述 |
1.2.1 短瓣金莲花的概况 |
1.2.2 短瓣金莲花的药理活性 |
1.2.3 短瓣金莲花的现代研究进展 |
1.3 中草药植物原料的提取方法与分离纯化技术 |
1.3.1 提取工艺 |
1.3.2 分离纯化工艺 |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1.4.1 立题依据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成分的确立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短瓣金莲花中抗氧化成分提取方法的筛选 |
2.2.1.1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 |
2.2.1.2 微波辅助萃取法 |
2.2.1.3 索氏提取 |
2.2.1.4 加热回流提取法 |
2.2.2 短瓣金莲花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
2.2.2.1 短瓣金莲花提取物的预制备 |
2.2.2.2 大孔树脂法纯化 |
2.2.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2.2.4 荭草苷和牡荆苷的含量测定 |
2.2.5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短瓣金莲花中抗氧化成分提取方法的比较 |
2.3.2 短瓣金莲花中抗氧化成分的鉴定 |
2.3.3 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成分的确定 |
2.3.4 荭草苷和牡荆苷的含量测定结果 |
2.3.4.1 色谱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
2.3.4.2 荭草苷和牡荆苷的线性 |
2.3.4.3 分析方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短瓣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短瓣金莲花提取工艺单因素实验 |
3.2.2 短瓣金莲花提取工艺正交实验 |
3.2.3 短瓣金莲花提取工艺验证实验 |
3.2.4 大孔树脂的测定方法 |
3.2.5 短瓣金莲花纯化工艺单因素实验 |
3.2.6 短瓣金莲花纯化工艺验证实验 |
3.2.7 抗氧化活性的检测 |
3.2.8 稳定性能研究 |
3.2.9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短瓣金莲花荭草苷和牡荆苷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 |
3.3.2 短瓣金莲花荭草苷和牡荆苷提取工艺正交实验结果 |
3.3.3 提取工艺验证实验结果 |
3.3.4 大孔树脂的筛选 |
3.3.5 纯化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 |
3.3.6 验证实验 |
3.3.7 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
3.3.8 稳定性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包油膏霜的工艺设计及人体功效实验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短瓣金莲花抗衰老润肤霜体系和工艺的评判方法 |
4.2.2 短瓣金莲花抗衰老润肤霜配方设计 |
4.2.2.1 配方设计原则 |
4.2.2.2 工艺设计流程 |
4.2.3 膏霜的感官理化指标检测 |
4.2.3.1 感官理化指标评价 |
4.2.3.2 重金属检测 |
4.2.4 抗衰老润肤霜的人体功效实 |
4.2.4.1 斑贴实验 |
4.2.4.2 皮肤含水量和经皮水散失率的测定 |
4.2.4.3 皮肤弹性的测定 |
4.2.4.4 皮肤纹理和粗糙度的测定 |
4.2.4.5 皮脂厚度的测定 |
4.2.5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抗衰老润肤霜的最佳配方体系确认 |
4.3.1.1 感官理化指标 |
4.3.1.2 最佳配方体系正交实验结果 |
4.3.1.3 重金属检测结果 |
4.3.2 抗衰老润肤霜的人体功效实验结果 |
4.3.2.1 斑贴试验结果 |
4.3.2.2 皮肤含水量和经皮水散失率测定结果 |
4.3.2.3 皮肤弹性的测定结果 |
4.3.2.4 皮肤皱纹和粗糙度测定结果 |
4.3.2.6 皮脂厚度的测定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图 |
(5)金莲花属植物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种植 |
1.1 种子处理 |
1.1.1 解除休眠 |
1.1.2 种子消毒 |
1.2 增殖培养 |
1.3 多倍体育种 |
1.4 引种栽培 |
2 质量控制 |
2.1 薄层色谱法 |
2.2 紫外分光光度法 |
2.3 红外光谱法 |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5 液质联用技术 |
3 提取纯化工艺 |
3.1 提取 |
3.1.1 黄酮提取 |
3.1.2 色素提取 |
3.1.3 多糖提取 |
3.1.4 挥发油提取 |
4 化学成分 |
4.1 黄酮类 |
4.2 有机酸 |
4.3 生物碱 |
4.4 香豆素类 |
4.5 苯乙素类 |
5 药理作用 |
5.1 抗菌 |
5.2 解热 |
5.3 抗氧化 |
5.4 抗炎 |
5.5 抗病毒 |
5.6 抗癌 |
6 药动和代谢相关研究 |
7 讨论 |
(6)不同产地金莲花中荭草苷、牡荆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荭草苷和牡荆苷的含量测定 |
2.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 |
2.1.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1.4 线性关系考察 |
2.1.5 精密度实验 |
2.1.6 稳定性实验 |
2.1.7 重复性实验 |
2.1.8 加样回收率实验 |
2.2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3 线性关系考察 |
2.2.4 精密度实验 |
2.2.5 稳定性实验 |
2.2.6 重复性实验 |
2.2.7 加样回收率实验 |
2.3 正交实验优化金莲花的提取工艺 |
2.4 验证实验 |
2.5 样品的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1 处理方法的选择 |
3.2 测定波长及流动相的选择 |
3.3 提取工艺的考察 |
3.4 不同产地的比较 |
(7)金莲花不同花部提取物的抗炎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 |
2.1 花部提取物的制备 |
2.2 花部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测定 |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2 标准曲线制备 |
2.2.3 总黄酮含量测定 |
2.3 抗炎活性实验 |
2.3.1 最大无毒浓度 |
2.3.2 抗炎实验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花部提取物总黄酮含量 |
3.2 花部抗炎活性 |
3.2.1 最大无毒浓度 |
3.2.2 抗炎活性结果 |
3.3 各花部提取物抗炎活性与其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 |
4 讨论 |
(8)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 |
1 阿尔泰金莲花活性成分研究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试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2. 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制备工艺研究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3. 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提取物(AJTF)制备工艺研究 |
3.1 仪器与试药 |
3.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4. AJTF质量标准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
4.1 仪器与试药 |
4.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5. AJTF抗炎镇痛活性初步探究 |
5.1 仪器与试药 |
5.2 试验方法 |
5.3 结果 |
5.4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外翻肠囊法研究金莲花总黄酮的吸收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仪器 |
1.3 药物及主要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溶液制备 |
2.1.1 Tyrode液的制备 |
2.1.2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
2.1.3 总黄酮溶液的制备 |
2.2 大鼠肠外翻吸收试验 |
2.3 样品处理 |
2.4 测定方法及条件的选择 |
2.5 对照品标准曲线的制备 |
2.6 方法学考察 |
2.6.1 精密度试验 |
2.6.2 稳定性试验 |
2.6.3 回收率试验 |
2.7 供试品测定 |
3 讨论 |
(10)阿尔泰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材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紫外直接测定法 |
2.3.1 最大波长的选择 |
2.3.2 标准曲线的制备 |
2.3.3 供试品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2.4 三氯化铝比色法 |
2.4.1 标准曲线的制备 |
2.4.2 供试品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2.5 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 |
2.6 方法学考察 |
2.6.1 精密度试验 |
2.6.2 重现性试验 |
2.6.3 稳定性试验 |
2.6.4 加标回收率试验 |
3 讨论 |
3.1 阿尔泰金莲花中黄酮类成分的结构特点 |
3.2 紫外直接测定法分析特点 |
3.3 三氯化铝比色法分析特点 |
3.4 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的分析特点 |
四、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水平及谱效关系的研究[D]. 耿淑琴.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不同产地金莲花药材品质评价[J]. 王玮,吴萌,司明东,马东来.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20(11)
- [3]阿尔泰金莲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D]. 希力阿扎提·阿不力米提. 新疆大学, 2020(07)
- [4]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成分的研究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D]. 杨宇阁.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9(02)
- [5]金莲花属植物研究概况[J]. 李洪涛,樊锐锋,赵金椽,苏连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7)
- [6]不同产地金莲花中荭草苷、牡荆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J]. 孙艳,李茜,张群. 西北药学杂志, 2019(05)
- [7]金莲花不同花部提取物的抗炎活性[J]. 李德利,方明月,王青青,刘双月,赓迪,王如峰,马超. 中国现代中药, 2018(07)
- [8]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初步研究[D]. 霍潘峰. 新疆医科大学, 2018(12)
- [9]外翻肠囊法研究金莲花总黄酮的吸收特征[J]. 师朵芝,李德利,方明月,刘双月,王青青,赓迪,马超,王如峰. 药物评价研究, 2018(01)
- [10]阿尔泰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研究[J]. 赵美,曾亚,周晓英.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