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葡萄胎1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吉珂颖[1](2021)在《凉血润燥消银汤治疗银屑病(血热风燥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凉血润燥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燥证),评价凉血润燥消银汤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1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哈南分院)的银屑病(血热风燥证)患者70例。将符合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人。临床观察实际完成时治疗组34人,对照组33人。两组均外用疏风软膏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凉血润燥消银汤,对照组予以消银胶囊。以2周为一个疗程,全部治疗共3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及每个阶段疗程的PASI、中医症候、瘙痒评分,统计并比较治疗前后PASI、中医症候、瘙痒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两组治疗前、两周各项评分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2、治疗4周,两组PASI与瘙痒评分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医症候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6周,两组各项评分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完成后各组内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3、凉血润燥消银汤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凉血润燥消银汤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凉血润燥消银汤治疗银屑病(血热风燥证)有效;2、凉血润燥消银汤治疗银屑病(血热风燥证)疗效优于消银胶囊。
徐婧,龙雯晴,沈育红[2](2016)在《天花粉与甲氨蝶呤在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天花粉和甲氨蝶呤在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副作用及再次妊娠等方面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间在我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因输卵管异位妊娠行保守治疗共2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保守治疗使用药物情况,天花粉组患者145例,甲氨蝶呤组患者64例,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使用后再次妊娠及血β-HCG下降情况。根据初始血β-HCG分为4组,分别为<200m IU/m L;200≤血β-HCG<500m IU/m L;500≤血β-HCG<1000m IU/m L;1000≤血β-HCG<2000m IU/m L,比较天花粉组和甲氨蝶呤组疗效、住院时间、转阴时间、副反应。结果在β-HCG"200≤血β-HCG<500m IU/m L"组和"1000≤血β-HCG<2000m IU/m L"组中,天花粉组治愈成功率为89.6%和83.3%,住院时间为(6.60±1.69)和(8.23±4.53),甲氨蝶呤组治愈成功率为66.7%和0,住院时间为(10.39±5.27)和(17.00±8.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花组血β-HCG转阴时间短于甲氨蝶呤组(P<0.05),但副反应及再次妊娠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花粉在规范使用下,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保守治疗药物,与甲氨蝶呤相比,各方面皆有优势。
焦海宁,刘华,刘延,薛梅,蔡蕾[3](2016)在《天花粉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天花粉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科2012年1月2015年8月确诊12例CSP,均予天花粉治疗,以研究天花粉在CSP治疗中的疗效。结果 12例中有9例在使用天花粉后血β-h CG明显下降,有2例血β-h CG下降缓慢,需甲氨喋呤全身化疗后下降至正常,1例考虑保守治疗失败行手术治疗。结论天花粉蛋白注射液应用于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具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理想有效的药物,可用于辅助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曾峰[4](2015)在《重组天花粉蛋白及其修饰物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重组天花粉蛋白(rTCS)及具有反应活性的半胱氨酸的重组天花粉蛋白突变体(rTCS-N10-C)。分别用低分子量鱼精蛋白(Low Molecula Weight Protamine,LMWP)、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牛血清白蛋白(Bovin Serum Albumin,BSA)修饰 rTCS-N10-C,制备了 rTCS-N10-SS-LMWP、rTCS-N10-PEG、rTCS-N10-BSA偶联物,并考察rTCS和这些偶联物的抗肿瘤活性。方法:根据已知的天花粉蛋白的碱基序列,构建rTCS质粒。利用蛋白重组技术在rTCS的C端插入一段特异序列,使其表达天冬酰胺内肽酶Legumain底物肽及具有反应活性的半胱氨酸的rTCS-N10-C。将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经Ni2+-NTA亲和层析树脂和肝素亲和色谱柱分离纯化rTCS和rTCS-N10-C。通过异双功能交联剂或聚合物的活性基团与rTCS-N10-C的游离巯基反应,分别合成rTCS-N10-SS-LMWP、rTCS-N10-PEG、rTCS-N10-BSA偶联物,并运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进行纯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进行表征、BCA法测定蛋白含量,MTT法、流式细胞检测仪考察rTCS及其修饰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制备了 rTCS和rTCS-N10-C。通过化学偶联方法,合成了 rTCS-N10-SS-LMWP、rTCS-N10-PEG 和 rTCS-N10-BSA 偶联物。体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rTCS可显着诱导普通肿瘤细胞和耐药肿瘤细胞发生早期凋亡,对它们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TCS-N10-SS-LMWP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rTCS;Legumain可以水解rTCS-N10-PEG的天冬酰胺的肽键;rTCS-N10-PEG对普通肿瘤细胞和耐药肿瘤细胞均有显着的诱导早期凋亡的作用,但MTT实验显示其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不明显;rTCS-N10-BSA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显示rTCS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而rTCS-N10-BSA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略低于rTCS。结论:rTCS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LMWP修饰可显着提高重组天花粉蛋白的抗肿瘤作用。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传统中草药是中药现代化的可行途径之一。
徐婧[5](2014)在《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药物治疗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患者资料,探讨影响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药物治疗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通过天花粉(TCS)及甲氨蝶呤(MTX)2种保守药物治疗对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临床使用意义等各方面分析,为临床医生把握药物治疗范围、选择药物种类等提供临床参考。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近5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病史资料(共230例),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按药物治疗种类分为2种:天花粉组合MTX组,比较两药用于输卵管异位妊娠的成功率、住院时间,血β-HCG、转阴时间、用药后血β-HCG下降情况、药物副作用及日后妊娠的影响情况等;比较患者基本信息及相关背景对于药物保守治疗的影响意义。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卡方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等方法。P<0.05可以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显示:异位妊娠行保守治疗人数逐年上升趋势。在天花粉和MTX两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上,初始血β-HCG值是影响药物疗效的主要因素。随血β-HCG升高,天花粉和MTX的治愈成功率呈下降趋势,但天花粉治愈成功率皆高于MTX组。血β-HCG<2000mIU/mL时,天花粉组药物治疗后血β-HCG下降速率明显快于MTX组;转阴时间短于MTX组;副作用无明显差异。高血β-HCG(≥2000mIU/mL)组天花粉的治愈成功率较低血β-HCG(<2000mIU/mL)组成功率稍低,但成功率仍达75%,副作用安全可控,效果良好。天花粉与MTX对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再次妊娠无明显差异及影响。结论输卵管异位妊娠中影响药物成功率的因素主要为初始血β-HCG。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标准内(<2000mIU/mL),天花粉是一种安全可行、成功率高的保守治疗药物,住院时间短、转阴快、副作用在可控范围内、对日后妊娠暂无不良影响,与MTX相比,天花粉药物治疗各方面优于MTX药物治疗。天花粉药物保守治疗的安全适用范围为初始血β-HCG<3000mIU/mL,治疗效果显着,副作用安全可控;在患者强烈要求药物保守治疗的意愿下,告知药物使用情况及风险,对于3000mIU/mL≤β-HCG<5000mIU/mL的患者,天花粉药物仍有一定疗效,可根据情况使用。
焦海宁,喇端端,薛梅[6](2014)在《清宫术前应用天花粉蛋白治疗葡萄胎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清宫术前注射天花粉蛋白治疗葡萄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3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48例葡萄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天花粉组(n=23)和对照组(n=25)。天花粉组患者清宫术前先肌内注射天花粉蛋白注射液,待组织物排出后再行清宫术;对照组仅行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天数、二次清宫率、术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及葡萄胎恶变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天花粉组清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天数、二次清宫率及术后血清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均显着减少或降低(均P<0.01),但两组葡萄胎恶变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宫术前应用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葡萄胎疗效显着,可用于辅助治疗葡萄胎。
林铭堉[7](2011)在《《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在现代最令人们恐惧且束手无策者,莫过于癌症了,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2007年38个中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6.16/10万,恶性肿瘤依然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全世界的专家学者,莫不极力寻找有效的药物。《神农本草经》乃我中华民族现存最古老的医典之一,她反映了东汉以前药物学术经验及其成就。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标志之一。她奠定了中药学基础,中药理论体系便由此发生、发展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对中药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至今仍对中医各二级学科,特别是中医抗肿瘤中药的研发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故期望透过整理《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的研究来抛砖引玉,以便利人们对抗肿瘤中药的研发,以减少人类的病痛,在延长人类生命及改善生存质量有所贡献。研究方法:1.选定《神农本草经》版本。目前《神农本草经》版本诸多,经再三比较其内容,本经部份是否完备及编辑方式是否正确,确定以张登本主编之《神农本草经》全注全译为本研究之主要参考本。并简单介绍中医肿瘤学的基本内容,以方便后面《神农本草经》药物分述的开展。2.本文所摘录研究之中药选定是依据:1)《神农本草经》各药原文中载有肿瘤相关病症,如症瘕、积聚、痈疽、肿瘤之中药。2)现代有关肿瘤的书籍:①周岱翰教授主编的《临床中医肿瘤学》,②刘春安、彭明主编的《抗癌中药大词典》,两书中记载与《神农本草经》共同之中药,作为本研究之素材。将选取出的中药按肿瘤常用治疗法则分为六大类。每药按《神农本草经》原文、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临床研究八个部分,将相关文献中的资料整理归纳陈列,传统论述与现代医学对该药的相关记载,相互对照,作为临床研究治疗之参考。3.尝试归纳《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在常见肿瘤治疗中的运用;以及对某些常用、疗效显着的抗肿瘤中药进行深入、详细的介绍,包括详细的抗癌成分、抗癌药理、抗癌临床应用和现代剂型。结果:1.中医肿瘤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肿瘤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的专门学科,其学术内容涵盖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中医四诊在肿瘤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应用等。中医肿瘤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形成一门以中医特色为主的独特学术体系。中医肿瘤学有完整的中医肿瘤命名、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体系。2.《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着,大约成书于西汉至东汉时期。文章讨论了《神农本草经》书名的来由,介绍了《神农本草经》目前各种辑本的情况。《本经》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三品分类法是基于当时人们对药物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而得出的。此种分法对汉代及其以前按“草木虫石谷”“五药”分类法有所发展,并对后世本草学家对药分类法的形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发作用。随着本草分支学科的发展,后世医家发展了三品分类法,不断完善本草的分类法,如纲目分类法、或按功效治法分类法则等。本文选取目前临床较常使用且抗肿瘤功效较好之中药共115味(上品43味,中品45味,下品27味),按常见肿瘤常见治法活血化瘀法、化痰祛湿法、软坚散结法、以毒攻毒法、扶正固本法,将上述中药重新分类为:清热解毒类:干地黄、龙胆、白英、黄连、茵陈蒿、槐实、苍耳子、栝蒌根、苦参、茈胡、百合、知母、黄芩、茅根、紫草、败酱、地榆、牡丹、石苇、栀子、孽木、羚羊角、牛黄、大黄、草蒿、贯众、白头翁、羊桃、蓝实。活血化瘀类:薄黄、卷柏、丹参、徐长卿、王不留行、牡桂、麝香、木香、川芎、芍药、紫葳、桃核仁。化痰祛湿类:滑石、菖蒲、车前子、干姜、瞿麦、贝母、白芷、紫苑、橘柚、白鲜皮、枳实、厚朴、猪苓、五加皮、杏仁、白僵蚕、半夏、桔梗、旋复花、射干、泽漆、皂荚。软坚散结类:牡蛎、海藻、鳖甲、泽兰、乌贼骨、夏枯草、连翘、蜚虻。以毒攻毒类:雄黄、露蜂房、附子、莨菪子、芫花、鬼臼、巴豆、瓜蒂、斑猫、水蛭、虾蟆、(?)虫、甘遂、商陆。扶正固本类:人参、天门冬、甘草、菟丝子、女萎、麦门冬、薯蓣、薏苡仁、石斛、巴戟天、赤芝、黄芪、肉苁蓉、续断、五味子、枸杞、茯苓、杜仲、桑上寄生、女贞实、大枣、阿胶、龟甲、当归、元参、淫羊藿、狗脊、山茱萸、龙眼、鹿茸。每味中药按“本经内容、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临床研究”详细论述。3.详细介绍了《神农本草经》所载中药在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子宫颈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常见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特别介绍了《神农本草经》里当前常用抗癌中药:苦参、青黛(蓝实)、雄黄、赤芝、黄芪、人参、斑蝥、蟾蜍的抗癌成分、抗癌药理、临床应用和现代新剂型。
袁烁[8](2011)在《化瘀消症杀胚法对输卵管妊娠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引言:孕卵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种植、发育称为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盆腔炎患者的增多,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妇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据资料统计,异位妊娠发病率占所有已知怀孕总数的1%以上,其中大部分为输卵管妊娠(95%)。中医目前认为其发病机理是少腹血瘀证,故多采用活血化瘀、消症杀胚方药对早期输卵管妊娠进行治疗。应用由宫外孕Ⅰ号方(丹参、赤芍、桃仁)加紫草、天花粉等组成的化瘀消症杀胚的复方对符合适应症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治疗,同时配合口服中成药、中药散剂外敷及中药针剂静滴,在临床治疗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使这部分患者避免了因手术而承受的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同时最大限度保全了患者的生育功能。1.临床部分目的:通过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从临床有效性方面论证中医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优势,评价原制定的“中西医结合输卵管妊娠治疗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建立规范、量化、易推广、能够被国内妇科同行广泛认可的输卵管妊娠治疗方案提供可参考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拟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上相同辨病分期、辨证分型,按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实施评分后属于相同用药范围内的,适合药物保守治疗的,β-HCG为阳性的输卵管妊娠病例,按单盲法、不等随机对照研究(2:1),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用西药米非司酮治疗。通过对比两组间的有效率、有效病例的血β-HCG值下降时间及疗程,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优势及可行性。研究结果:(1)纳入试验病例情况: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集符合药物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病例184例,其中符合纯中药保守治疗119例,观察组(中-观察)82例,对照组(中-对照)37例;符合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65例,观察组(中西-观察)45例,对照组(中西-对照)20例。(2)病情影响因子情况:184例符合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病例中,年龄在25-2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达37.5%;停经时间在43-56天之间所占比例最大,达52.72%;腹痛情况表现为隐痛者所占比例最大,达49.46%;B超下包块最大径<3cm者所占比例最大,达73.37%;B超下出血最大径<3cm者所占比例最大,达76.63%;初始血β-HCG值<1000IU/L者所占比例最大,达71.2%。病情影响因子总积分,中-观察组为6.96±1.13分,中-对照组为7.19±1.15分;中西-观察组为8.49±0.97分,中西-对照组为8.40±1.05分。使用t检验,符合药物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停经时间、B超下包块最大径、B超下出血最大径、初始血β-HCG值和病情影响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3)临床疗效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有效率为81.71%,中-治疗组有效率为64.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观察组有效率为68.89%,中西-对照组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观察组有效病例实际用药时间为10.76±5.92天;中-对照组有效病例实际用药时间为11.25±4.14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观察组有效病例实际用药时间为16.03±5.60天,中西-对照组有效病例实际用药时间为13.17±4.73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观察组有效病例血β-HCG值下降至50%的时间为4.66±2.07天,下降至10%的时间为9.28±3.40天;中-对照组有效病例下降至50%的时间为5.58±3.19天,下降至10%的时间为11.17±4.99天,两组血β-HCG值下降至50%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降至10%的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观察组有效病例血β-HCG值下降至50%的时间为5.87±2.88天,下降至10%的时间为12.52±4.19天;中西-对照组血β-HCG值下降至50%的时间为6.00±2.66天,下降至10%的时间为12.50±4.52天,两组血β-HCG值下降至50%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降至10%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部分目的:本研究拟从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等方面探讨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靶部位的作用机制。这对丰富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找寻中医治疗理论依据有着重大的意义,并为探索化瘀消症杀胚复方的药效物质奠定研究基础。研究方法:(1)滋养细胞体外培养:拟选择符合药物治疗的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输卵管妊娠绒毛组织,采用以体外培养的人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作为研究载体。(2)含药血清的制备①化瘀消症杀胚复方水煎剂的制备中药浓缩成剂量为1.5g/ml的药液,-20℃保存备用。②含药血清的制备将大鼠分为化瘀消症杀胚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7天,日两次;甲氨喋呤组,末日采血前肌注甲氨喋呤;生理盐水组,一直予灌胃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小时后在麻醉下行腹主动脉采血,将同组大鼠血清混合,灭活、除菌后,-20℃保存,以备体外培养绒毛滋养层用。③指标检测一般情况观察:每周测量3次体重、饮食量、饮水量,每日观察小鼠精神状态、活动力、反应,大便形态,腹泻等。生殖器官湿重:解剖当日,取大鼠的子宫、卵巢进行称重。(3)三组含药血清与体外培养的滋养细胞作用72h后,通过①采用流式细胞法(FCM)检测细胞凋亡率;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研究结果:(1)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培养①细胞形态学:大部分细胞伸展呈圆形,1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24h后大部分细胞贴壁,5、6天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呈三角形,连接成片,部分呈长梭形。可见细胞为上皮样细胞形态,呈片状铺展生长。②免疫荧光染色:细胞胞浆中有CK18阳性信号,未见波形蛋白信号。③滋养细胞分泌功能:传代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培养液,通过化学发光法可检测出β-HCG表达。④细胞生长曲线:6天为滋养细胞的对数生长期,12天后即进入平台期。(2)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含药灌胃对大鼠的影响与同一时间生理盐水组比较,化瘀消症杀胚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重从开始饲养/用药第4天/用药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一时间生理盐水组比较,化瘀消瘤杀胚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饮水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饲养的第7天,中药高剂量组的大鼠进食量下降,与同一时间的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化瘀消症杀胚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甲氨喋呤组大鼠在按照实验方案用药后,其子宫湿重及卵巢湿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含药血清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的细胞凋亡的影响①滋养细胞与5%含药血清共同作用72h后,可提高滋养细胞的凋亡率,且中药的影响作用更显着。甲氨喋呤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细胞凋亡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瘀消症杀胚复方组与生理盐水组凋亡率比较,细胞凋亡率上升,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甲氨喋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滋养细胞与5%含药血清共同作用72h后,可降低Bcl-2蛋白表达量。甲氨喋呤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瘀消症杀胚复方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甲氨喋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含药血清与滋养细胞共同培养72h后,Bax蛋白表达量未见有明显变化。两组含药血清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化瘀消症杀胚杀胚中药能使Bcl-2/Bax比例降低,从而起到促进凋亡的作用。研究结论:1.通过与纯西药组相比较,证实在符合中西医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范围内患者,依照“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切实,副作用少。2.“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仍有需要优化和完善的部分,如设立保守治疗的血β-HCG值上限,或动态血β-HCG值波动上限。3.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体外培养模型,证实其可为其他的实验研究提供足够量的研究载体。4.本研究探讨了化瘀消瘤杀胚复方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结论:化瘀消症杀胚复方提高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细胞凋亡率,诱导滋养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发挥杀胚效应的机制之一。5.本研究探讨了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论:下调Bcl-2的表达,使Bcl-2/Bax比例下降,诱导凋亡的发生可能是其发挥杀胚效应的机制之一。
王建英[9](2008)在《HLA-G、HLA-E在卵巢恶性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居第一的恶性疾患,就诊时绝大多数患者已处于晚期。近30年来,虽经世界各国妇科肿瘤学家的不懈努力,成功探索出在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基础上辅助化疗的治疗策略,但晚期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20%左右。因此,研究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求最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卵巢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一直是妇科肿瘤学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人类白细胞抗原- 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和人类白细胞抗原-E(human leukocyte antigen E,HLA-E)是近年来发现的非经典HLA-I类分子,HLA-G能与NK细胞、T细胞亚类、抗原递呈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系的抑制性受体结合,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HLA-G还可促进肿瘤细胞表达HLA-E,而后者也可通过与NK细胞和T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相互作用而抑制两者的细胞溶解作用。HLA-G和HLA-E最早在胎盘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表面发现有大量表达,二者在胎儿免疫耐受方面的作用机制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并且对于两种抗原与肿瘤的关系也进行了初探。1998年,HLA-G抗原mRNA表达首先在皮肤黑色素瘤细胞系被报道,随后其在肾肿瘤、乳腺肿瘤、结直肠癌、肺癌、淋巴瘤、膀胱癌、胶质母细胞瘤中相继报道,大多数研究认为恶性肿瘤表达HLA-G抗原,且其抗原表达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有关。但迄今为止二者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报道甚少且尚无定论。2006年国外研究报道了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通过上调HLA-G的水平以达到保胎的目的,由此推测临床的引产药物如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等引起流产的机理可能与其能下调HLA-G、HLA-E的水平有关,进而推测这些药物在免疫逃逸方面的抗肿瘤机制,为恶性肿瘤临床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开辟出新的途径,该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试图通过检测卵巢恶性肿瘤实体组织和体外培养细胞中HLA-G、HLA-E的mRNA和蛋白水平,分析其在卵巢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观察顺铂、天花粉蛋白和米非司酮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药物作用前后细胞中HLA-G、HLA-E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明确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并用卵巢癌细胞株进行裸鼠动物模型试验,观察药物对肿瘤生长及对肿瘤组织中HLA-G、HLA-E表达情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寻找出有效的抗癌药物,为卵巢恶性肿瘤发生机制及生物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第一部分卵巢恶性肿瘤HLA-G、HLA-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目的:检测HLA-G、HLA-E在良、恶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卵巢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d Transcrip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60例卵巢恶性肿瘤、30例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LA-G、HLA-E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结合肿瘤组织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恶性组、良性组及正常组卵巢组织HLA-G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73.33%、6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67%、16.67%、10%。经χ2检验,恶性组HLA-G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着高于良性组与正常组;而良性组同正常组相比,统计学差异不显着。②恶性组、良性组及正常组卵巢组织HLA-E mRNA阳性率分别为96.67%、83.33%、7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6.67%、30%。经χ2检验,恶性组HLA- E mRNA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正常组,也有高于良性组的趋势(χ2=3.272,P=0.07);恶性组HLA-E蛋白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良性组及正常组。而良性组同正常组相比,HLA-E表达无统计学差异。③不同组织类型之间HLA-G 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临床分期之间HLA-G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但Ⅰ/Ⅱ期有低于Ⅲ/Ⅳ期的趋势(χ2=4.133,P=0.077);HLA-G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进展而增高。不同分化程度之间HLA-G mRNA表达有统计学差异,高分化组HLA-G 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低于低分化组。④不同组织类型之间HLA-E 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临床分期之间HLA- E mRNA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但Ⅰ/Ⅱ期有低于Ⅲ/Ⅳ期的趋势(χ2=4.828,P=0.086);HLA- E蛋白表达率随临床分期进展而增高。不同分化程度之间HLA-E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高分化组显着低于低分化组。结论:①卵巢恶性肿瘤组HLA-G、HLA-E表达均显着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②HLA-G、HLA-E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显着相关,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分化程度越差,抗原表达水平越高。③HLA-G、HLA-E可能参与了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使癌细胞产生免疫耐受,逃逸宿主的免疫监视。第二部分卵巢癌细胞中HLA-G、HLA-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目的:检测HLA-G、HLA-E在卵巢癌细胞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卵巢癌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细胞基础实验依据。方法:培养卵巢癌细胞株SKOV3、3AO、OVCAR3,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以高表达HLA-G的绒癌JEG-3细胞做为阳性对照。结果:卵巢癌SKOV3细胞HLA-G、HLA-E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为阴性;卵巢癌3AO细胞HLA-G mRNA和蛋白表达为阴性,HLA-E mRNA和蛋白表达为阳性;卵巢癌OVCAR3细胞HLA-G mRNA表达为阳性、蛋白表达为阴性,HLA-E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绒癌JEG-3细胞HLA-G、HLA-E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为强阳性。结论:虽然不同卵巢癌细胞株表达HLA-G、HLA-E水平有所不同,但还是从细胞水平验证了HLA-G、HLA-E在卵巢癌免疫逃逸方面的作用。并为下部分药物干预研究提供了同时表达HLA-G和HLA-E的卵巢癌OVCAR3细胞系。第三部分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顺铂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目的:检测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及顺铂对卵巢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明确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培养卵巢癌细胞株SKOV3、3AO、OVCAR3,MTT技术观察不同浓度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顺铂对三种细胞株生长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①10μg/ml、50μg/ml、100μg/ml、500μg/ml、1000μg/ml天花粉蛋白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3.67%、18.60%、34.46%、46.96%;对3AO细胞分别为0、2.97%、9.17%、35.01%、48.98%;对OVCAR3细胞分别为1.06%、9.03%、14.95%、39.66%、58.65%。药物浓度越高,对细胞生长抑制率越强。②2.5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米非司酮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45%、4.52%、5.98%、21.67%、30.03%;对3AO细胞分别为11.38%、17.93%、20.82%、45.75%、58.63%;对OVCAR3细胞分别为8%、24.88%、47.6%、61.58%、76.94%。③1.5625μg/ ml、3.125μg/ ml、6.25μg/ ml、12.5μg/ ml、25μg/ ml顺铂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68%、17.27%、21.75%、45.32%、54.98%;对3AO细胞分别为25.55%、39.81%、63.07%、86.93%、95.28%;对OVCAR3细胞分别为17.82%、29.25%、60.15%、70.57%、85.67%。顺铂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和顺铂对卵巢癌细胞SKOV3、3AO、OVCAR3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从体外实验明确了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顺铂具有抗卵巢癌作用,为进一步药物机制的研究及动物体内实验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部分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顺铂对卵巢癌细胞中HLA-G、HLA-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目的:探讨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顺铂是否能够通过下调HLA-G、HLA-E的表达,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方法:继续培养表达HLA-G、HLA-E的卵巢癌OVCAR3细胞株和高表达HLA-G的绒毛膜癌JEG-3细胞株,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顺铂对细胞中HLA-G、HLA-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参照第三部分结果,选取药物浓度: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浓度为500μg/ml、1000μg/ml,米非司酮终浓度为20μg/ml、40μg/ml,顺铂浓度为6.25μg/ml、12.5μg/ml。结果:①天花粉蛋白能明显下调OVCAR3细胞中HLA-G mRNA水平,对照组、500μg/ml组、1000μg/ml组光密度值分别为1.00±0.12、0.64±0.24、0.36±0.08,其中1000μg/ml组中HLA-G mRNA光密度值显着低于500μg/ml组(P﹤0.01);天花粉蛋白能明显下调OVCAR3细胞中HLA-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500μg/ml组、1000μg/ml组光密度值分别为1.14±0.09、0.82±0.05、0.65±0.06,荧光指数分别为2.29±0.12、1.77±0.09、1.37±0.11,而且,1000μg/ml组中HLA- 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500μg/ml组(均为P﹤0.01)。②米非司酮能明显下调OVCAR3细胞中HLA-G mRNA水平,对照组、20μg/ml组、40μg/ml组OVCAR3细胞中光密度值分别为1.02±0.14、0.67±0.14、0.35±0.12;20μg/ml组和40μg/ml组天花粉蛋白能明显下调OVCAR3细胞HLA-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为P﹤0.01。③顺铂对OVCAR3细胞中HLA-G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对照组、6.25μg/ml组、12.5μg/ml组HLA-G mRNA光密度值分别为1.02±0.09、0.98±0.11、0.94±0.07,组间方差分析F=1.138,P>0.05;对照组、6.25μg/ml组、12.5μg/ml组OVCAR3细胞中HLA- E mRNA光密度值分别为0.96±0.16、0.94±0.08、0.81±0.11,组间方差分析F=2.601,P>0.05。12.5μg/ml浓度顺铂作用于OVCAR3后,细胞中HLA-E mRNA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6.25μg/ml和12.5μg/ml顺铂均能明显下调OVCAR3细胞HLA-E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P<0.05、P<0.01。④同样浓度的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都能明显下调绒癌JEG-3细胞中HLA-G、HLA-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为P<0.01。但顺铂对JEG-3细胞中HLA-G、HLA-E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种药物可不同程度的拮抗卵巢癌免疫逃逸,天花粉蛋白和米非司酮治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同顺铂有所不同,与顺铂联合应用,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动物移植瘤模型观察药物疗效提供了可行性依据。第五部分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顺铂对荷人卵巢癌裸鼠肿瘤生长及移植瘤组织HLA-G、HLA-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目的:模拟肿瘤生成的体内环境,进一步获得在体内药物干预后HLA-G、HLA-E水平变化的详实材料,深入探讨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顺铂在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更充分有力的动物实验依据。方法:①培养卵巢癌OVCAR3细胞株。②饲养BALB/c裸鼠,将细胞悬液注入裸鼠右侧肩胛背部,每只0.2ml,含细胞数1.2×106,约7天后明显成瘤,接种成功率为100%。③待裸鼠生长至接种后第2周,肿瘤界限清楚后,将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包括:对照组、天花粉蛋白组、米非司酮组、顺铂组、顺铂和米非司酮联合用药组。④用药4周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皮下移植瘤体积,采用RT-PCR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分组瘤组织中HLA-G、HLA-E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天花粉蛋白组、米非司酮组、顺铂组及联合组移植瘤体积分别为( 6100.83±1000.69 ) mm3、( 3500.46±562.04 ) mm3、(3689.30±1017.66)mm3、(3491.40±820.13)mm3、(2532.55±762.56)mm3。各用药组抑瘤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米非司酮组和顺铂组对肿瘤的抑制率都明显低于联合组。②对照组、天花粉蛋白组、米非司酮组、顺铂组及联合组HLA-G mRNA表达光密度值分别为1.01±0.17、0.71±0.18、0.62±0.10、0.89±0.11、0.49±0.10,蛋白表达荧光指数分别为2.38±0.43、1.45±0.35、1.26±0.31、2.29±0.35、1.08±0.25。HLA-G mRNA和蛋白表达在顺铂组无明显改变,在其余各组都显着降低。米非司酮和联合组HLA-G 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低于顺铂组,前两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差异。HLA-G 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有相关性(r=0.692,P﹤0.01)。③对照组、天花粉蛋白组、米非司酮组、顺铂组及联合组HLA-E mRNA表达光密度值分别为0.99±0.19、0.67±0.18、0.76±0.17、0.96±0.16、0.69±0.21,蛋白表达荧光指数分别为2.27±0.19、2.02±0.17、1.59±0.15、2.17±0.19、1.36±0.25。HLA-E mRNA和蛋白表达在顺铂组无明显改变,在其余各组都显着降低,米非司酮和联合组HLA-E 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低于顺铂组。HLA-E 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有相关性(r=0.472, P﹤0.01)。④HLA-G与HLA- E mRNA表达相关性比较,r=0.388, P﹤0.05;蛋白表达相关性比较,r=0.668, P﹤0.01。结论:①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和顺铂都能明显抑制裸鼠皮下抑制瘤生长,米非司酮和顺铂联合应用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一用药组,表明米非司酮和顺铂对卵巢癌的治疗有协同作用。②与顺铂不同,天花粉蛋白和米非司酮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是能够明显下调肿瘤组织中HLA-G和HLA-E的表达水平,打破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抑制,恢复效应细胞的杀瘤功能,同顺铂联合使用,有望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③HLA-G 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HLA-E 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及HLA-G和HLA-E两种抗原表达之间统计学分析存在相关性,提示临床可以采用比较简单实用的检测手段测定抗原水平,将其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监测病情进展的标志物。
李枝玲,丁玉,白云峰,刘晓娟[10](2007)在《天花粉蛋白的药用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
二、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葡萄胎1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葡萄胎1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凉血润燥消银汤治疗银屑病(血热风燥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祖国医学对银屑病认识 |
2、现代医家对银屑病认识 |
3、银屑病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2、研究方案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处理 |
5、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银屑病发病机制及并发症 |
2、选题依据 |
3、选方依据 |
4、处方分析 |
5、处方药物分析 |
6、对照组药物分析 |
7、基础治疗分析 |
8、结果及安全性分析 |
9、不足和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2)天花粉与甲氨蝶呤在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依据及药物保守适应证 |
1.3 药物的治疗方法 |
1.4 疗效判断和随访情况 |
1.5 药物的副反应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根据初始血β-HCG分组,天花粉组和甲氨蝶呤组在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和药物副作用比较 |
2.2 天花粉组和甲氨蝶呤组再次妊娠率的比较 |
2.3 两组治疗血β-HCG下降情况比较 |
(3)天花粉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副反应情况 |
3 讨论 |
3.1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病理学特征 |
3.2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诊断 |
3.3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治疗 |
3.4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预后及预防 |
(4)重组天花粉蛋白及其修饰物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中药天花粉 |
1.2 天花粉蛋白 |
1.2.1 天花粉蛋白的发现 |
1.2.2 天花粉蛋白的分子结构 |
1.2.3 天花粉蛋白的基因结构和表达 |
1.2.4 天花粉蛋白的药理活性 |
1.2.5 天花粉蛋白的毒副作用 |
1.3 细胞穿膜肽的研究现状 |
1.3.1 细胞穿膜肽的性质及分类 |
1.3.2 细胞穿膜肽的穿膜机制 |
1.3.3 细胞穿膜肽的应用前景 |
1.4 聚乙二醇化药物的研究背景 |
1.4.1 聚乙二醇的理化特性 |
1.4.2 聚乙二醇化药物的优势 |
1.4.3 药物的聚乙二醇修饰技术 |
1.4.4 与聚乙二醇修饰药物相关的因素 |
1.4.5 聚乙二醇修饰在药物中的应用 |
1.5 血清白蛋白概况 |
1.5.1 化学偶联的白蛋白载药 |
1.5.2 物理结合的白蛋白载药 |
1.5.3 白蛋白药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前景 |
第2章 重组天花粉蛋白及其突变体的表达、纯化及表征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材料 |
2.2.2 仪器 |
2.2.3 试剂配制 |
2.3 实验方法 |
2.3.1 构建重组天花粉蛋白及其突变体的质粒 |
2.3.2 制备感受态细菌 |
2.3.3 质粒的转化 |
2.3.4 大规模诱导rTCS和rTCS-N_(10)-C的表达 |
2.3.5 蛋白样品的纯化 |
2.3.6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
2.3.7 Ellman's试剂测定rTCS-N_(10)-C的游离巯基含量 |
2.3.8 蛋白的SDS-PAGE表征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重组天花粉蛋白及其突变体载体的构建 |
2.4.2 大肠杆菌裂解液的SDS-PAGE表征 |
2.4.3 rTCS及rTCS-N_(10)-C的纯化及表征 |
2.4.4 BCA法测定rTCS的浓度 |
2.4.5 Ellman's试剂测量rTCS-N_(10)-C的游离巯基含量 |
2.5 小结 |
第3章 合成rTCS-N_(10)-SS-LMWP及其与rTCS的体外活性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仪器 |
3.2.1 材料 |
3.2.2 细胞 |
3.2.3 仪器 |
3.2.4 试剂配制 |
3.3 实验方法 |
3.3.1 rTCS-N_(10)-SS-LMWP的合成 |
3.3.2 还原性物质的响应性实验 |
3.3.3 FITC标记rTCS和rTCS-N_(10)-SS-LMWP |
3.3.4 FITC-rTCS和FITC-rTCS-N_(10)-SS-LMWP的纯化方法 |
3.3.5 细胞培养 |
3.3.6 肿瘤细胞对FITC-rTCS和FITC-rTCS-N_(10)-SS-LMWP的摄取试验 |
3.3.7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3.3.8 耐药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3.3.9 rTCS和rTCS-N_(10)-SS-LMWP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rTCS-N_(10)-SS-LMWP的和合成和纯化 |
3.4.2 rTCS-N_(10)-SS-LMWP的还原响应敏感性 |
3.4.3 FITC-rTCS和FITC-rTCS-N_(10)-SS-LMWP的纯化 |
3.4.4 肿瘤细胞对FITC-rTCS和FITC-rTCS-N_(10)-SS-LMWP的摄取试验 |
3.4.5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3.4.6 耐药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3.4.7 rTCS和rTCS-N_(10)-SS-LMWP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 |
3.5 小结 |
第4章 PEG定点修饰rTCS-N_(10)-C及其体外活性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仪器 |
4.2.1 材料 |
4.2.2 细胞 |
4.2.3 仪器 |
4.2.4 试剂配制 |
4.3 实验方法 |
4.3.1 rTCS-N_(10)-PEG的合成和纯化方法 |
4.3.2 BCA法测rTCS-N_(10)-PEG的蛋白浓度 |
4.3.3 SDS-PAGE表征rTCS-N_(10)-PEG |
4.3.4 细胞培养 |
4.3.5 Legumain质粒的体外转染 |
4.3.6 Westren blot检测转染细胞Legumain的表达 |
4.3.7 Legumain对rTCS-N_(10)-PEG的酶切作用 |
4.3.8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4.3.9 rTCS-N_(10)-PEG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 |
4.4 结果和讨论 |
4.4.1 rTCS-N_(10)-PEG的合成和纯化 |
4.4.2 rTCS-N_(10)-PEG的蛋白浓度 |
4.4.3 rTCS-N_(10)-PEG的电泳图 |
4.4.4 Westren blot检测转染细胞Legumain的表达 |
4.4.5 Legumain对rTCS-N_(10)-PEG的酶切作用 |
4.4.6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4.4.7 rTCS-N_(10)-PEG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 |
4.5 小结 |
第5章 rTCS-N_(10)-BSA的制备及其体外活性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和仪器 |
5.2.1 材料 |
5.2.2 细胞 |
5.2.3 仪器 |
5.2.4 试剂配制 |
5.3 实验方法 |
5.3.1 rTCS-N_(10)-BSA的合成和纯化方法 |
5.3.2 BCA法测rTCS-N_(10)-BSA的蛋白浓度 |
5.3.3 SDS-PAGE表征rTCS-N_(10)-BSA |
5.3.4 制备FITC-rTCS、 FITC-rTCS- N_(10)-BSA和FITC-BSA |
5.3.5 细胞培养 |
5.3.6 HeLa细胞对FITC-rTCS、FITC-rTCS-N_(10)-BSA和FITC-BSA的摄取试验 |
5.3.7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5.3.8 耐药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5.4 结果和讨论 |
5.4.1 制备rTCS-N_(10)-BSA |
5.4.2 BCA法测蛋白质浓度 |
5.4.3 SDS-PAGE表征rTCS-N_(10)-BSA |
5.4.4 HeLa细胞对FITC-rTCS、FITC-rTCS-N_(10)-BSA和FITC-BSA的摄取试验 |
5.4.5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5.4.6 耐药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5.5 小结 |
第6章 rTCS及rTCS-N_(10)-BSA的体内药效学研究 |
6.1 前言 |
6.2 材料和仪器 |
6.2.1 材料 |
6.2.2 细胞 |
6.2.3 实验动物 |
6.2.4 仪器 |
6.2.5 试剂配制 |
6.3 实验方法 |
6.3.1 细胞培养 |
6.3.2 HeLa肿瘤模型的建立 |
6.3.3 制备rTCS-Cy5、 rTCS-N_(10)-BSA-Cy5和BSA-Cy5 |
6.3.4 动物活体成像 |
6.3.5 动物分组与给药 |
6.3.6 器官的采集与处理 |
6.3.7 统计学分析 |
6.4 结果和讨论 |
6.4.1 肿瘤模型的建立 |
6.4.2 动物活体成像 |
6.4.3 rTCS和rTCS-N_(10)-BSA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6.4.4 rTCS和rTCS-N_(10)-BSA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
6.4.5 各组脏器组织的病理切片 |
6.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参与课题 |
致谢 |
(5)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药物治疗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入组条件 |
2.3. 记录指标 |
2.4. 两组药物及使用方法 |
2.5. 疗效判断 |
2.6. 随访情况 |
2.7. 副反应 |
2.8.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我院 2008-2012 年药物保守治疗患者(常规+意外)情况 |
3.2.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分析 |
3.3.常规入组部分分析 |
3.4.意外入组部分分析 |
4. 讨论 |
4.1. 异位妊娠与药物保守治疗 |
4.2. 关于天花粉和 MTX 药物保守治疗疗效的比较 |
4.3. 天花粉和 MTX 药物保守治疗成功与否的相关因素 |
4.4. 天花粉和 MTX 药物保守治疗副反应的差异 |
4.5. 天花粉和 MTX 药物保守治疗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参考文献 |
8. 发表综述 |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6)清宫术前应用天花粉蛋白治疗葡萄胎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医肿瘤学的概述 |
1.1 中医学对肿瘤相关病名的认识 |
1.2 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对肿瘤的辨证论治大法 |
1.3.1 辨证 |
1.3.2 论治及治法 |
第二部分 《神农本草经》的沿革 |
2.1 书名的来由 |
2.1.1 "本草"的来源 |
2.1.2 神农氏与本草之关系 |
2.2 各种辑录本简介 |
2.2.1 几个重要的辑录本 |
2.2.2 其它几种辑录本 |
2.2.3 《神农本草经》的现代研究本 |
第三部分 依中医抗肿瘤功效、治法对《神农本草经》有关药物的分类 |
3.1 摘录抗肿瘤中药统计 |
3.2 六大类中药分述 |
3.2.1 清热解毒类29味 |
干地黄 |
龙胆 |
白英 |
黄连 |
茵陈蒿 |
槐实 |
蓝实 |
葈耳实 |
栝楼根 |
苦参 |
茈胡 |
百合 |
知母 |
黄芩 |
茅根 |
紫草 |
败酱 |
地榆 |
牡丹 |
石韦 |
栀子 |
蘖木 |
羚羊角 |
牛黄 |
大黄 |
草蒿 |
贯众 |
白头翁 |
羊桃 |
3.2.2 活血化瘀类12味 |
蒲黄 |
卷柏 |
丹参 |
徐长卿 |
王不留行 |
牡桂 |
麝香 |
木香 |
芎藭 |
芍药 |
紫葳 |
桃核仁 |
3.2.3 化痰祛湿类22味 |
滑石 |
菖蒲 |
车前子 |
橘柚 |
干姜 |
瞿麦 |
贝母 |
白芷 |
紫苑 |
白鲜 |
枳实 |
厚朴 |
猪苓 |
五加皮 |
杏核仁 |
白殭蚕 |
半夏 |
桔梗 |
旋覆花 |
射干 |
泽漆 |
皂荚 |
3.2.4 软坚散结类8味 |
牡蛎 |
海藻 |
鳖甲 |
泽兰 |
乌贼鱼骨 |
连翘 |
夏枯草 |
蜚虻 |
3.2.5 以毒攻毒类14味 |
雄黄 |
露蜂房 |
附子 |
莨菪子 |
荛花 |
鬼臼 |
巴豆 |
瓜蒂 |
斑蝥 |
水蛭 |
虾蟆 |
(?)虫 |
甘遂 |
商陆 |
3.2.6 扶正固本类30味 |
人参 |
天门冬 |
甘草 |
菟丝子 |
女萎 |
麦门冬 |
薯蓣 |
薏苡仁 |
石斛 |
巴戟天 |
赤芝 |
黄芪 |
肉苁蓉 |
续断 |
五味子 |
枸杞 |
茯苓 |
杜仲 |
桑上寄生 |
女贞实 |
大枣 |
阿胶 |
龟甲 |
当归 |
元参 |
淫羊藿 |
狗脊 |
山茱萸 |
龙眼 |
鹿茸 |
第四部分 《神农本草经》所载抗中药在常见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4.1 肺癌 |
4.2 鼻咽癌 |
4.3 乳腺癌 |
4.4 食管癌 |
4.5 胃癌 |
4.6 大肠癌 |
4.7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 |
4.8 子宫颈癌 |
4.9 卵巢癌 |
4.10 恶性淋巴瘤 |
第五部分 《神农本草经》所载、现代抗癌常用的中药介绍 |
5.1 人参 |
5.2 赤芝 |
5.3 黄芪 |
5.4 苦参 |
5.5 雄黄 |
5.6 斑蝥 |
5.7 蟾蜍 |
5.8 青黛(蓝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化瘀消症杀胚法对输卵管妊娠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进展 |
一、异位妊娠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二、异位妊娠的西医药物保守治疗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滋养细胞体外培养及复方中药含药血清的研究进展 |
一、人绒毛组织滋养层细胞体外培养概况 |
二、复方中药体外培养细胞的可行性和优势 |
第三节 细胞凋亡对妊娠相关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 |
二、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 |
三、细胞凋亡的调节 |
四、凋亡调控蛋白BCL-2及BAX |
五、细胞凋亡在不同植入部位妊娠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内容和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的培养 |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
二、标本采集 |
三、材料与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第二节 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含药血清的制备 |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节 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含药血清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 |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
二、人输卵管妊娠绒毛滋养细胞模型的建立 |
三、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含药血清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 |
四、化瘀消症杀胚复方含药血清对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五、讨论 |
六、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HLA-G、HLA-E在卵巢恶性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研究论文 HLA-G、HLA-E 在卵巢恶性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第一部分 卵巢恶性肿瘤HLA-G、HLA-E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卵巢癌细胞中HLA-G、HLA-E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顺铂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顺铂对卵巢癌细胞中HLA-G、HLA-E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顺铂对荷人卵巢癌裸鼠肿瘤生长及移植瘤组织HLA-G、HLA-E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HLA-G、HLA-E 与肿瘤免疫逃逸 |
综述二 天花粉蛋白的研究进展 |
综述三 米非司酮临床应用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天花粉蛋白的药用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TCS的物化性质及分子结构 |
2 TCS的功效 |
2.1治疗妇科疾病 |
2.2 抑肿瘤 |
2.3 抗病毒 |
2.4 调节免疫系统 |
3 TCS的不良反应 |
3.1 TCS引起的不良反应 |
3.2 不良反应研究 |
4问题与展望 |
四、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葡萄胎1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凉血润燥消银汤治疗银屑病(血热风燥证)的临床观察[D]. 吉珂颖.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天花粉与甲氨蝶呤在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分析[J]. 徐婧,龙雯晴,沈育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6(08)
- [3]天花粉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疗效分析[J]. 焦海宁,刘华,刘延,薛梅,蔡蕾. 中国医药科学, 2016(04)
- [4]重组天花粉蛋白及其修饰物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D]. 曾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07)
- [5]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药物治疗的对比分析[D]. 徐婧.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6]清宫术前应用天花粉蛋白治疗葡萄胎的疗效分析[J]. 焦海宁,喇端端,薛梅. 中国临床医学, 2014(01)
- [7]《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D]. 林铭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8]化瘀消症杀胚法对输卵管妊娠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袁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1)
- [9]HLA-G、HLA-E在卵巢恶性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D]. 王建英. 河北医科大学, 2008(01)
- [10]天花粉蛋白的药用研究概况[J]. 李枝玲,丁玉,白云峰,刘晓娟. 中国药房, 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