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瘫痪病人褥疮的预防

神经内科瘫痪病人褥疮的预防

一、神经内科瘫痪者褥疮的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萍[1](2021)在《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基于行动地当前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问题日趋凸显,而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性照护方案尚不完善的现状,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方案评价等五个阶段,从多角度探索行动地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修正和优化,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为规范脑卒中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按照行动研究“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以两轮行动循环的方式,优化并修订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一阶段,诊断阶段:通过临床实践现状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疾病照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疾病照护需求。第二阶段,计划阶段: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三阶段,行动阶段:研究者选择脑卒中中心及神经内科实施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采用参与式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方法收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以及行动小组的反思、讨论共同对方案进行优化和修订;第四阶段,评价阶段: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月~12月实施修订后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与2017年11月~12月未实施该个案管理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患者层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满意度等)、照顾者层面(照顾者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医护层面(医师、护士、社区护士满意度、对个案管理模式的认知与接受度)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层面(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相关数据的前后对比,采用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1、3、6个月数据的差异性,评价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对患者、照顾者、医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为第二轮行动循环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五阶段,反思阶段,回顾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行动小组成员、个案管理师及参与本阶段研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访谈,从患者、家庭照顾者、医护实践者、护理专业及卫生资源利用层面反思行动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二轮行动循环则根据第一轮行动循环的研究结果进行第二轮的计划、实施、评价和反思。【研究结果】1、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临床现状调研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存在较高照顾需求,包括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需求、连续性照护管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医院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管理目前仅局限于院外随访阶段,阻滞因素多而复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脑卒中患者的连续性照护管理认知欠缺,医院社区的联动、引导是重要解决途径。文献回顾发现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欠佳、早期康复训练缺乏规范性、家庭照护者照护压力较大、院外连续性照护存在脱节现象、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等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个案管理模式中关键要素与环节质量把控有待提升;基于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行动小组头脑风暴,依据指导照护模式,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初步实施以及评价阶段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形成由专职个案管理师主导、兼职个案管理师辅助,包含医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药剂师等多重角色的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包括评估、监测、支持、提供教育、自我管理、沟通与协调的从入院到出院,再到社区、家庭等全程疾病照护管理流程。脑卒中个案管理实施后,在患者层面,显着改善患者疾病照护结局,患者的疾病康复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等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照顾者层面,显着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干预组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远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亦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其生活质量测评指标总体健康状况(GHQ-28)亦显着改善,干预组GHQ-28各维度以及总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除严重抑郁维度外亦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护层面,干预组医院医护对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及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方面,干预组患者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之处,如患者渴望上门医疗服务、纸质版宣教材料略显不足、护士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社区参与管理不足等维度进行优化和整改,形成最终版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着重于卒中宣教材料《脑卒中防治ABC》制定、增加社区上门服务、增加Hcy疾病指标收集、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及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等方面的修订。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相比,社区参与力度提高,社区医生、护士对个案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认知程度及接受程度皆显着提升(p<0.05)。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便捷,使其从中体验到更多关怀和照顾,个案管理护士专科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亦大幅提升。【研究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连续性照护管理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持续需求;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是以个案管理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多学科照护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连续性的疾病照护和管理,使患者及其照顾者及时获取疾病诊疗及照护信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疾病康复过程及结局,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在照顾者层面提高其照顾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亦起到积极作用;在医疗卫生系统层面可有效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减轻医疗负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卫生服务模式;在护理专业层面使护士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感和价值感、促进其专业学习和提升,最终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拓展脑卒中护理服务范围,使连续性护理服务有效延伸,为脑卒中患者持续、动态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提供可靠专业支持和照护,丰富临床护理实践范畴。

陈圆圆[2](2021)在《甘肃省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甘肃省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住院费用及相关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7年AIS患者的住院费用内部构成情况、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降低AIS患者住院经济负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至2019年甘肃省某三甲医院HIS系统中住院的AIS患者病案首页信息、部分临床病历资料和住院费用,通过Excel建立AIS患者住院费用数据库。回顾性研究7年住院费用及其内部构成情况、变化趋势,对纳入人口学信息、相关临床指标、合并症及并发症与住院总费用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建立住院费用高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AIS患者8862例,平均住院天数11.00(8.00~13.25)天;次均住院费用16493.48(12486.18~22284.35)元;合并症中占比前两位的是高血压(59.9%)和糖尿病(21.5%),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9.7%)占比最多;两个住院人次高峰在3~5月份和10~12月份。2.平均住院天数逐年下降,次均住院费用、日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均住院费用、日均住院费用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3.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占前三位的分别是药品费用(54.31%)、检查费用(15.18%)和治疗费用(11.35%),总占比超过住院总费用的70%;药品费用占比逐年下降,至2019年仍占比41.56%;治疗费用占比逐年上升,检查费用占比先降后升;药品费用和治疗费用占比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检查费用占比增长率先降后升。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入院年份、首次就诊住院科室、NIHSS评分、GCS评分、手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卵圆孔未闭、急性心肌梗死、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AIS住院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心功能不全的AIS住院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模型一结果表明AIS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住院天数、手术、肺部感染、入院年份、首次就诊住院科室、心房颤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年龄、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肾功能异常、泌尿道感染、性别和民族(P<0.05)。模型二结果表明AIS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住院天数、手术、NIHSS评分、肺部感染、首次就诊住院科室、GCS评分、年龄、急性心肌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心房颤动、肾功能异常和入院年份(P<0.05)。6.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表明年龄、入院年份、住院天数、肾功能异常、急性心肌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手术、首次就诊住院科室、NIHSS评分和GCS评分是AIS患者住院费用高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模型拟合度良好。结论:1.AIS患者住院费用逐年升高,尽管住院费用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患者住院经济负担仍然沉重。2.肺部感染是AIS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且明显影响住院费用,早期预防和治疗是降低住院费用的有效途径。3.AIS两个住院人次高峰在3~5月份和10~12月份,高发季节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防护对于降低该疾病的经济负担至关重要。4.药品费用是住院费用内部构成中最主要的因素,药占比的降低对于整个住院费用的调控至关重要。5.住院天数、手术、肺部感染、NIHSS评分、首次就诊住院科室、GCS评分、急性心肌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年份、年龄、心房颤动和肾功能异常是AIS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

胡青,石含英[3](2012)在《压疮的防治进展》文中提出国内外护理同仁已对压疮的危险因素、预防、治疗及护理有了深入研究的,为更好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预防压疮和避免压疮的发生,现从三方面进行阐述,以供护理同行借鉴。

冷继翠[4](2010)在《透明敷贴在神经内科褥疮预防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透明敷贴在神经内科褥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长期卧床、翻身活动不方便及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以及受尿液、汗液、粪便刺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保护皮肤,实验组用自粘性无菌透明敷贴(广州市卫信工贸有限公司生产)贴于患者皮肤,两组都应用气垫床、定时翻身,定期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结果实验组褥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两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自粘性无菌透明敷贴贴于皮肤能有效预防神经内科褥疮的发生。

邹永英[5](2010)在《褥疮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蒋琪霞[6](2009)在《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处理方法的改良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神经内科疾病导致的意识水平下降、感觉和运动障碍、尿便失禁等是公认的压疮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因素,以复杂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为临床特征,持续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健康保健资源、医疗费用。本文综述了压疮发生和处理现状、影响神经内科压疮患者愈合的因素分析、伤口处理方法的改良及应用进展。

段晓侠[7](2007)在《应用Braden评分法预警干预褥疮发病的护理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Braden评分法预警干预神经内科卧床患者褥疮发病的护理疗效。方法根据Braden评分分值进行预警性分层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传统分级护理,比较2组褥疮发病率的差异。结果预警干预组220例有3例发生褥疮,发病率1.4%;220例常规护理组有10例发生褥疮,发病率4.5%,预警干预组显着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采用Braden评分法预警分层护理干预,可有效减低神经内科卧床患者褥疮的发生。

曾庆云[8](2006)在《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的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包括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系统回顾了历代中医药治疗偏瘫的主要成就,并对中、西医治疗的原则和方法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分析既往偏瘫综合康复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吸纳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和功能评价方法、保留中医证候和辨证康复的观点、保持和丰富中医独特的综合康复技术等,是发挥中西医康复医学的优势、建立偏瘫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重要途径。临床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中、西医不同康复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分析中、西医康复方案临床疗效的异同。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对两种康复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控制康复医疗成本的有效途径。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5例缺血性脑卒中(证属中风病中经络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分为中康组27例和西康组28例。中康组采用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西康组采用规范的西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治疗4周后,从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检查两个部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临床疗效评定包括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认知功能等治疗前后的改变,及康复训练依从性和并发症情况。实验室检查部分包括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免疫学指标等的改变。两组的卫生经济学研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结果:中康组和西康组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相若(P>0.05)。与西康组相比,中康组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较好,对提高中医综合疗效、改善中医主要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卒中后并发症、调节免疫系统的紊乱等方面的作用均有显着优势(P<0.05)。两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显示中康组显着低于西康组。结论: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均有确切的疗效。与西医康复方案相比,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可明显提高中医综合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减少卒中后并发症,而且成本-效果比最低,因此可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偏瘫康复治疗方案。

成翼娟,朱明霞,谷波[9](2005)在《压疮易患病人易患因素的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为压疮易患病人发生压疮可能性的评估探讨一种准确可靠的工具。方法 :本研究在Norton评估表基础上结合营养因素进行修改设计了压疮易患因素评估表。包括年龄、活动等易患因素和营养状况两方面 ,共14项 ,对 10 0例压疮易患病人和 79例压疮病人作易患因素的评估比较。对易患因素的相对危险度 (Exp (B) )和可能发生压疮的界值进行了分析。结果 :可能发生压疮的界值为 35分 (P <0 0 1)。多元逐步回归 (前进法 )得出 :压疮易患因素中最危险的因素依次为运动性减退、皮肤改变和年龄增加 (Exp (B) 0 936 8,0 92 88,0 7931,P <0 0 0 1) ;营养方面最危险的因素为饮食成份和口腔情况 (Exp (B) 0 8939,0 6 0 12 ,P <0 0 0 1)。评估表的设计严格按照科学方法 ,对其作信度 (0 80 )检验和内容效度 (CIV为 0 84 )。本研究结果为压疮护理质量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辛露萍,高萍,任海燕[10](2004)在《瘫痪患者褥疮危险因素的动态评估与干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瘫痪患者褥疮高危因素的动态评估在预防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将 86例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主动预防组即采用褥疮危险因素动态评估指导下的预防和被动预防组即常规的预防护理 ,观察并比较两组在住院期间褥疮发生率、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结果 被动预防组发生褥疮初期 5例 (11 6 3% ) ,褥疮Ⅱ期 2例 (4 6 5 % ) ;主动预防组仅有 1例褥疮初期。结论 经动态评估对褥疮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既节省资源又提高了预防干预的有效性。

二、神经内科瘫痪者褥疮的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经内科瘫痪者褥疮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一)脑卒中防治是慢病管理系统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
        (二)临床实践凸显脑卒中照护模式变革需求
        (三)个案管理是实现脑卒中连续性照护服务的可行模式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指导照护模式
    三、研究目的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与概述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与应用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四)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契合性分析
        (五)行动研究场所的选择
    五、研究内容
    六、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人权保护措施
    九、技术路线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诊断阶段---问题的确认
        (一)田野研究---行动地临床现状调研
        (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居家照护体验
        (三)医护人员的知情者访谈
        (四)讨论
        (五)小结
    二、计划阶段---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一)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文献回顾
        (三)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转化
        (四)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五)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三、行动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实施与修订
    四、评价阶段---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评价指标与工具
        (四)干预措施
        (五)资料收集方法
        (六)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研究结果
        (九)讨论
        (十)小结
    五、反思阶段---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讨论
        (七)小结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完善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讨论修订
    二、行动阶段---修订版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三、评价阶段---第二轮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质量控制措施
        (六)研究结果
        (七)讨论
        (八)小结
    四、反思阶段---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
综述 积极老龄化视阈下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甘肃省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与数据库建立
    2.3 研究指标及定义
    2.4 统计学方法
    2.5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
        3.1.1 AIS患者人口学信息
        3.1.2 AIS患者临床特征
        3.1.3 AIS患者合并症、并发症
        3.1.4 AIS患者住院人数时间(年、月)变化趋势
    3.2 住院总费用及变化趋势分析
        3.2.1 住院费用调整
        3.2.2 AIS患者年次均住院费用变化趋势
        3.2.3 AIS患者年次均住院费用增长率
        3.2.4 AIS患者年日均住院费用及其增长率
    3.3 住院费用内部构成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3.3.1 住院费用内部构成情况
        3.3.2 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变化趋势
        3.3.3 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增长率
    3.4 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3.4.1 AIS患者不同人口学信息住院费用差异
        3.4.2 AIS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住院费用差异
        3.4.3 AIS患者不同合并症及并发症住院费用差异
    3.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
        3.5.1 AIS患者住院费用半对数模型建立及变量赋值
        3.5.2 AIS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6 住院费用高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第四章 讨论
    4.1 2013 年至2019 年AIS患者基本特征分析
    4.2 AIS患者住院总费用和住院天数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4.3 AIS患者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及变化趋势分析
    4.4 AIS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4.4.1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
        4.4.2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手术
        4.4.3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4.4.4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病情的严重程度
        4.4.5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首次就诊住院科室
        4.4.6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急性心肌梗死等合并症
        4.4.7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年龄
        4.4.8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入院年份
    4.5 研究的创新性、展望及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透明敷贴在神经内科褥疮预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褥疮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褥疮病因及发病机制
2 褥疮的预防
    2.1 对褥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2.2 建立褥疮护理制度。
    2.3 间歇性解除压迫[2]。
    2.4 重视皮肤护理。
    2.5 营养支持。
    2.6 加强健康教育。
3 褥疮的治疗
    3.1 创面的处理
    3.2 物理疗法
    3.3 药物治疗
        3.3.1 紫花烧伤膏[18]。
        3.3.2 复方祛褥膏[19]。
        3.3.3 褥疮水疱注入碘伏[20]。
        3.3.4 胰岛素[21]。
        3.3.5 胚胎组织酒。
        3.3.6 外敷中西药治疗压疮法。
        3.3.7 水胶体敷料治疗压疮法。

(8)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的影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第一章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及其康复的认识
        第一节 历代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认识的源流
        一、历代医家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唐宋以前,以正虚邪中为主要病因病机
        (二) 金元时期,倡火、风、气、痰内因为患
        (三) 明清时期,主虚、风、瘀致病说
        二、历代医家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治法的探讨
        (一) 中药汤剂疗法
        (二) 偏瘫其他疗法
        第二节 现代中医药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的研究概状
        一、缺血性脑卒中中药临床研究概况
        (一) 缺血性脑卒中治则治法研究
        (二) 缺血性脑卒中辨证论治研究
        (三) 缺血性脑卒中辨病论治研究
        (四) 缺血性脑卒中经方研究
        (五) 缺血性脑卒中自拟方研究
        (六) 缺血性脑卒中中成药静脉制剂研究
        二、缺血性脑卒中针灸治疗研究概况
        (一) 头针疗法
        (二) 体针疗法
        (三) 电针疗法
        (四) 择时取穴针刺法
        (五) 其他
        (六) 针刺与现代康复疗法结合
        (七)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机理探讨
        三、缺血性脑卒中推拿治疗研究概况
        (一) 推拿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的治疗
        (二) 推拿对中风恢复期的治疗
        (三) 推拿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合并症的治疗
        (四) 推拿与现代医疗技术结合
        (五) 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探讨
        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熏洗疗法研究概况
    第二章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及其康复的认识
        第一节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一)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二)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本质的认识
        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原则和措施概述
        (一)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原则
        (二)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措施
        第三节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康复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一、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康复机制
        (一) 卒中后大脑皮质功能的重建——神经可塑性理论
        (二) 卒中后脑内的生理生化改变——神经可塑性机制与影响因素
        (三) 卒中后脑的可塑性与功能康复
        二、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研究
        (一) 康复治疗的原则
        (二) 康复训练的时间
        (三) 康复治疗的方法
    第三章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综合治疗近况研究
        第一节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一、辨证口服中药与静脉中药制剂合用
        二、中药与针灸合用
        三、中药加手法推拿
        四、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疗法综合应用
        第二节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一、脑梗死西医内科治疗
        二、西医内科加康复训练
        三、西医内科治疗加理疗
        四、西医内科加外科及介入治疗
        五、卒中单元治疗模式
        第三节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一、中西药物结合康复方案
        二、中西药物配合中医推拿针灸等康复治疗方法
        三、中西药物配合西医康复、理疗等治疗方法
        四、中西药物配合中西医综合康复疗法
    小结与体会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纳入标准
        (三) 病例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随机分组
        (二) 治疗方法
        三、一般资料分析
        (一) 病例来源
        (二)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三) 中康组与西康组患者治疗前可比性检测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临床疗效比较
        (一)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二) 中医综合疗效评定及主要症状、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三) 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比较
        (五) 认知障碍水平(MMSE 积分)及3 个月后血管性痴呆(VD)发生率比较
        (六) 生存质量比较
        (七) 临床常见并发症发病率比较
        (八) 卫生经济学指标分析
        (九) 患者依从性情况比较
        (十) 实验室指标及安全性监测
    第三节 研究结论
    第四节 讨论
        一、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因病机探讨
        二、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治则治法探讨
        三、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综合治疗思路的确立
        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建立
        (一)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急性期口服汤药的选用
        (二)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急性期静脉用中药制剂的选用
        (三)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急性期熏洗方药分析
        (四)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针灸方案的确立
        (五)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推拿康复方案的制定
        (六)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急性期中医特色心理康复方案的确立
        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调整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关系探讨
        六、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及其意义
        七、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两种综合康复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八、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中医康复原则探讨
        (一) 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引入中医证候学指标
        (二) 以辨证论治和整体康复作为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 发挥中医独特康复疗法的优势
        (四) 将现代康复医学的有关理论作为脑卒中康复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九、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Ⅱ 中风病主要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Ⅲ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
    附录Ⅳ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附录Ⅴ 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SFMA 量表)
    附录Ⅵ Barthel氏指数法(BI)
    附录Ⅶ 简明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 量表)
    附录Ⅷ WHO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表
致谢
详细摘要

(9)压疮易患病人易患因素的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评估表的内容及设计
        1.2.2 评估表的试用和信度效度初步检验
        1.2.3 评估方法
        1.2.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压疮易患因素及营养情况的分布 (表1、表2)
    2.2 两组病人压疮易患因素及营养各项的描述性分析 (表3)
    2.3 各易患因素和营养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分析
3 讨论
    3.1 病人压疮易患因素和营养的分布特征
    3.2 压疮易患病人发生压疮的可能性
    3.3 发生压疮的最危险因素

(10)瘫痪患者褥疮危险因素的动态评估与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2.1分组
        1.2.2评估方法
        1.2.3护理措施
2结果
3讨论

四、神经内科瘫痪者褥疮的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D]. 朱晓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2]甘肃省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圆圆. 兰州大学, 2021(12)
  • [3]压疮的防治进展[A]. 胡青,石含英. 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 2012
  • [4]透明敷贴在神经内科褥疮预防中的应用[J]. 冷继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23)
  • [5]褥疮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 邹永英. 内科, 2010(01)
  • [6]神经内科患者压疮处理方法的改良和应用[J]. 蒋琪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14)
  • [7]应用Braden评分法预警干预褥疮发病的护理观察[J]. 段晓侠. 实用全科医学, 2007(10)
  • [8]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的影响的对比研究[D]. 曾庆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6(02)
  • [9]压疮易患病人易患因素的评估研究[J]. 成翼娟,朱明霞,谷波. 华西医学, 2005(01)
  • [10]瘫痪患者褥疮危险因素的动态评估与干预[J]. 辛露萍,高萍,任海燕.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4(02)

标签:;  ;  ;  ;  ;  

神经内科瘫痪病人褥疮的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