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拳教学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认知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宝达[1](2021)在《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自我控制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动态平衡能力是人体维持并调整身体稳定的一项基本能力,良好的动态平衡可以提升运动表现力,预防运动损伤。自我控制是个体为获得长远利益,根据限定目标和社会标准,克制冲动和欲望,转变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能力。健美操项目集健、力、美于一体,对身体平衡及心理控制具有较高要求,健美操选项班部分学生运动基础较差,身体平衡能力偏低,影响着动作完成的质量。大学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青年精英女性群体的女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未来发展,部分女大学生受家庭的溺爱保护、校园的自主管理、社会的诱惑及压力等多元因素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偏低,遇到困难易产生放弃、懈怠的心理,长期以往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核心力量训练对提升身体平衡能力、运动表现力及增强意志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自我控制的影响,对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自我控制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测试、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扬州大学健美操选项班75名女生进行12周核心力量训练和健美操常规教学的实验,研究结论如下:(1)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具有积极影响。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左右支撑腿动态平衡的综合值与常规教学相比提升幅度显着。(2)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总体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总体水平与常规教学相比有显着提高。(3)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各维度的影响效果不一。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冲动控制、健康习惯、专注工作维度的值与常规教学相比提升幅度显着,抵制诱惑、节制娱乐维度的值提升幅度与常规教学相比无显着性差异。(4)自我控制总分与左右支撑腿动态平衡总体水平之间存在显着性正相关。自我控制在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的影响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针对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核心力量训练与健美操项目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增加核心力量练习,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身体平衡能力,促进健美操技术动作的完美完成。(2)在健美操常规教学中,可通过增加核心力量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改善学生的自我控制,并用激励性、感染性的语言积极引导,提高运动表现力,锻炼动态平衡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3)在健美操教学中因人而异设置难度适中的核心力量训练,调动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情绪、行为自我控制力,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内外做到知行合一,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崔楠[2](2021)在《健康需求下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今天高校校园大规模快速建设忽视了学生对校园景观的健康需求;满足学生健康需求的高质量的校园外部空间景观有益于学生健康的积极发展,改善学生亚健康状况;政府文件表明应重点开展健康校园建设,但目前基于健康视角下的校园景观设计评价研究较少。本文以学生群体和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对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的健康需求出发,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法对学生健康需求下大学校园外部空间健康景观特征及校园景观现状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有益于学生健康的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策略。第一、二章是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对与问题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与阐述,涉及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发展、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对人健康的影响机制、校园景观环境使用后评价、人的行为需求与环境等,用以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是对学生的健康需求及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现状特点调研;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线下访谈、扎根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解读学生对于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的使用上的健康需求和利用方式;运用空间句法结合实地观察,分析大学新老校区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的现状特征及问题。第四章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学生健康需求下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特征进行评价研究;将实地调研、已有的理论研究与专家评价相结合构建健康景观特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等得到可以用来预判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视觉质量建设水平的评价模型公式,从而更加客观的反映校园景观现状特征与问题;第五章针对评价研究结果,提出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设计通则和设计策略,并对西安培华学院长安校区校园进行设计应用。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一、明确学生对校园外部空间景观使用上的健康需求,包含生理健康需求层面、心理健康需求层面、社会健康需求层面。二、发现校园景观存在影响学生健康、不满足学生健康需求的景观现状问题。三、构建大学生健康需求下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特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分析得出各健康景观特征因子对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的影响的权重。四、提出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设计原则和策略。
黄继林[3](2021)在《简化太极拳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及心境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健康体适能、心境的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健康体适能相关指标与心境状态中情绪纷乱TMD指数检测,并通过三个月共12周简化太极拳的练习,检测实际影响效果。进行期12周简化太极拳运动干预,通过文献资料法、量表测量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简化太极拳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及心境状态影响。实验对象为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80名大二学生,将实验对象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人。实验将健康体适能和心境状态相关指标作为测试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参与24式简化太极拳运动前后的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身体成分、心肺适能、肌力/肌耐力适能、柔韧适能)能及心境状态(TMD指数)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对比性统计分析,实验前后测试项目有(1)身体成分测试的内容是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比、腰臀比;(2)心肺适能测试的内容是肺活量、800m/1000m;(3)肌肉适能测试的内容是仰卧起坐、立定跳远;(4)柔韧适能测试的内容是坐位体前屈;(5)心境状态测试的内容是情绪纷乱总分TMD指数。以此探究简化太极拳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及心境状态的影响。经过三个月共12周的24式简化太极拳运动干预,将实验前后两组实验对象各项指标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身体成分方面,只有女生的腰臀比(WHR)与体脂百分比下降较明显(P<0.05),男女生其他指标变化不大,各数据前后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肺适能方面,男生、女生肺活量有明显提高(P<0.05)测试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3)肌肉适能方面,男、女生肌肉适能中,1min仰卧起坐(次)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立定跳远(m)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柔韧适能方面,男生柔韧适能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女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6)心境状态方面,男、生心境状态情绪纷乱总分TMD指数与积极心境得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消极心境得分在前后对比没有统计意义(P>0.05)。综合实验结果得出12周简化太极拳锻炼影响大学生身体成分,仅表现在女性体脂百分比与腰臀比数据上,其他身体成分指标无明显影响。简化太极拳锻炼对提高心肺适能、肌肉适能、柔韧适能具有明显效果,同时太极拳锻炼可促使锻炼者心境状态产生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韩雪敏[4](2020)在《大众健美操与有氧踏板操对女大学生下肢肌力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下肢肌力是人们顺利完成走、跑、跳等动作的重要保障,是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基本要素。我国有关青少年体质报告指出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堪忧,其中女生的身体素质下降更加明显,比男生更易发生运动损伤。有研究表明,正确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提高人体在运动中的跑跳能力,为人体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提供保障。大众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徒手操化练习,以增进健康,塑造形体,陶冶美的情操。有氧踏板操是在徒手健美操的基础上,利用踏板器械做踏上、踏下的练习来增加运动强度,通过克服自身重力,达到增强腿部力量,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及心肺功能。基于此,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苏州大学非体育专业57名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大众健美操、有氧踏板操和大众健美操结合有氧踏板操练习为运动干预手段,对比分析大众健美操与有氧踏板操对女大学生下肢肌力的影响效果,为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多种选择,为进一步丰富高校体育课堂内容,推动有氧踏板操在高校的普及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大众健美操组大众健美操组实验后膝关节屈伸肌在60°/s测试的结果显示:屈肌最大峰力矩、伸肌最大峰力矩、屈伸肌力矩比无显着差异,屈肌总功有显着性差异(P<0.05),伸肌总功呈现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180°/s测试的结果显示:屈肌最大峰力矩、伸肌最大峰力矩、屈伸肌力矩比、屈肌总功、伸肌耐力比无显着差异,屈肌耐力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伸肌总功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后踝关节屈伸肌在60°/s测试的结果显示:伸肌最大峰力矩、屈伸肌力矩比、屈肌总功、伸肌总功无显着性差异,屈肌最大峰力矩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180°/s测试的结果显示:屈肌最大峰力矩、伸肌最大峰力矩、屈伸肌力矩比、屈肌总功、伸肌总功、屈肌耐力比、伸肌耐力比无显着差异。下肢力量素质测试结果显示:立定跳远和1min深蹲与实验前比较均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2)有氧踏板操组有氧踏板操组实验后膝关节在60°/s测试的结果显示:屈肌最大峰力矩、屈伸肌力矩比无显着差异,屈肌总功有显着性差异(P<0.05),伸肌最大峰力矩、伸肌总功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膝关节在180°/s测试的结果显示:屈肌最大峰力矩、屈伸肌力矩比、屈肌总功、屈肌耐力比、伸肌耐力比无显着差异,伸肌最大峰力矩有显着性差异(P<0.05),伸肌总功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后踝关节屈伸肌在60°/s测试的结果显示:屈肌最大峰力矩、屈伸肌力矩比、屈肌总功无显着差异,伸肌最大峰力矩有显着性差异(P<0.05),伸肌总功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180°/s测试的结果显示:屈肌最大峰力矩、屈肌总功、屈肌耐力比无显着差异,伸肌最大峰力矩、屈伸肌力矩比、伸肌耐力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伸肌总功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下肢力量素质测试结果显示:立定跳远和1min深蹲较实验前均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大众健美操结合有氧踏板操组大众健美操结合有氧踏板操组实验后膝关节在60°/s测试的结果显示:屈肌最大峰力矩、屈伸肌力矩比、屈肌总功、伸肌总功无显着差异,伸肌最大峰力矩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膝关节在180°/s测试的结果显示:屈肌最大峰力矩、屈伸肌力矩比、屈肌总功、伸肌耐力比无显着差异,伸肌最大峰力矩、屈肌耐力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伸肌总功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后踝关节屈伸肌在60°/s测试的结果显示:屈肌最大峰力矩、伸肌最大峰力矩、屈伸肌力矩比、屈肌总功无显着差异,伸肌总功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180°/s测试的结果显示:屈肌最大峰力矩、伸肌最大峰力矩、屈伸肌力矩比、屈肌总功、伸肌总功、屈肌耐力比、伸肌耐力比无显着差异。下肢力量素质测试结果显示:立定跳远和1min深蹲较实验前均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1)长期进行大众健美操、有氧踏板操和大众健美操结合有氧踏板操练习均有助于增强女大学生的下肢肌肉力量,而不同的练习形式对下肢膝、踝关节的屈肌、伸肌刺激效果不同,对下肢力量素质的影响也不同。(2)大众健美操练习更有利于增强女大学生踝关节的屈肌力量,对提高踝关节跖屈背屈的协调性及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3)有氧踏板操练习有助于提高女大学生膝关节的屈伸肌力量和踝关节的伸肌力量,且对伸肌的刺激效果优于屈肌,另对提高女大学生的1min深蹲成绩,发展下肢力量耐力素质具有积极作用。(4)大众健美操结合踏板操练习更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对增强下肢爆发力有积极影响。
宗熙熙[5](2020)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学习拖延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拖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顽疾。拖延行为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拖延就普遍存在于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在学习中拖延会降低学习成就感、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业成就,更会带来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心理健康。改善学习拖延状况能够帮助大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就,避免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从而促进心理健康;还便于教师管理,提高教学水平;更能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提高社会声誉。同时,改善学习拖延也是大学生、高校教师以及管理者履行我国高等教育法责任、践行我国高等教育法义务的体现。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缓解压力、舒缓情绪,对饱受学习拖延折磨的大学生来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控制能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拖延状况及其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5地市的87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如下:1.各指标现状(1)大学生体育锻炼量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男大学生体育锻炼量高于女大学生;不同性别及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显着性差异。(2)女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高于男大学生,年级越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越强;不同性别及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显着性差异。(3)女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高于男大学生,年级越高的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越强;不同性别及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具有显着性差异。(4)男大学生学习拖延水平略高于女大学生,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学习拖延水平不具有差异性;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拖延水平具有显着性差异。2.各指标关系(1)体育锻炼行为对大学生学习拖延具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2)体育锻炼行为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拖延,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的中介作用对学习拖延产生间接影响,具体包括3条中介路径: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路径,通过时间管理的中介路径,通过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的链式中介路径。
郭健[6](2020)在《MAX国际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体适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考察MAX国际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及不同条件会员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得出MAX国际健身俱乐部会员健身训练前后健康体适能的变化情况;探究MAX国际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体适能变化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搜集文献,总结前人研究,通过问卷对会员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通过测试法测试会员锻炼前后健康体适能的变化,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条件会员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体育生活方式和健康体适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同性别会员在学习型、挑战型和健美型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挑战型维度上,25岁及以下会员与其他年龄段会员均存在非常显着差异,26-35岁与36-45岁会员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健美型维度上,25岁及以下与其他所有年龄段会员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6-35岁与36-45岁和46岁及以上会员存在非常显着差异(P<0.01);在社会型维度上,月收入9001-12000元与12000元以上会员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月收入3000元及以下、3001-6000元、6001-9000元均与12000元以上会员存在非常显着差异(P<0.01);在健美型维度上,月收入3000元及以下的健身俱乐部会员与其他收入会员均存在非常显着差异(P<0.01),月收入3001-6000元、6001-9000元会员与9001-12000元、12000元以上的会员均存在非常显着差异(P<0.01);在社会型维度上,5星级与4星级和3星级、3星级与2星级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5星级和4星级与2星级存在非常显着差异(P<0.01);在健美型维度上,5星级与2星级和3星级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男性健康体适能前后测对比发现,在握力和坐位体前屈方面呈显着差异(P<0.05),在1min俯卧撑、肺活量和3min台阶试验指标上存在非常显着差异(P<0.01),女性在体重、BMI、1min仰卧起坐、肺活量、3min台阶试验和坐位体前屈几个指标上均存在非常显着差异(P<0.01);男性握力与愉悦型、挑战型和健美型维度存在显着正相关,1min俯卧撑与挑战型和健美型维度存在显着正相关,肺活量与愉悦型、挑战型、健康型和健美型维度存在显着正相关,3min台阶试验与挑战型、健康型和健美型维度存在显着正相关,坐位体前屈与挑战型、健康型和健美型维度存在显着正相关;女性体重和BMI指数与愉悦型、挑战型、健康型和健美型维度存在显着正相关,1min仰卧起坐与健美型维度存在显着正相关,肺活量与愉悦型、挑战型、健康型和健美型维度存在显着正相关,3min台阶试验和坐位体前屈与愉悦型、挑战型、学习型、健康型和健美型维度存在显着正相关。研究结论:1.相较于女性会员,男性会员到健身俱乐部锻炼的目的更倾向于使健美身材健美,喜欢有挑战性的运动,并且希望学到更多关于锻炼的知识;年龄越小的会员越倾向于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和对自身身材的塑造;月收入偏高的人到健身俱乐部有很强的交友目的,以健美体形为目的的会员普遍集中在月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星级越高的健身俱乐部会员,到健身俱乐部锻炼越倾向于交友,以健美为目的的会员主要集中在2星级和3星级健身俱乐部。2.男性健身俱乐部会员锻炼前后肌肉适能、心肺适能和柔韧适能有明显提高;女性健身俱乐部会员锻炼前后体成分、肌肉耐力、心肺适能和柔韧适能有明显提高。3.男性健身俱乐部会员力量适能与愉悦型、挑战型和健美型维度得分关系有密切关系,心肺适能主要与愉悦型、挑战型、健康型和健美型维度得分有密切关系关系密切,柔韧适能主要与挑战型、健康型和健美型维度得分有密切关系关系密切;女性健身俱乐部会员体成分与愉悦型、挑战型、健康型和健美型维度得分有密切关系关系密切,力量适能与健美型维度得分有密切关系关系密切,心肺适能和柔韧适能主要与愉悦型、挑战型、学习型、健康型和健美型维度得分有密切关系关系密切。
孙焕宇[7](2020)在《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女大学健康体适能和身体自尊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健康体适能和身体自尊相关指标,评价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并通过8周普拉提练习,检测对女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实际影响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实验法,以60名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健康体适能的身体成分和柔韧素质、肌力肌耐力、心肺适能和身体自尊的身体素质、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运动能力、自我价值感的几个方面的测试,把健身房随机选取的30人作为实验组,公共体育课随机选取的30人作为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进行8周普拉提练习,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进行日常体育课活动,在保证日常体力活动的情况下,要求不得参加其它体育锻炼;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前后结果进行T检验。研究结果:经过8周的普拉提运动练习与对照组比,实验组女性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指标和身体自尊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身体成分方面,体重和腰臀比产生显着差异(P<0.05),BMI指数和体脂率产生非常显着差异(P<0.01)。肌肉适能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女大学生握力和立定跳远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1min仰卧起坐次数产生非常显着差异(P<0.01)。柔韧适能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产生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心肺适能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女大学生肺活量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3min台阶试验产生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身体自尊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方面产生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身体状况和身体吸引力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普拉提垫上运动使女大学生的体重、BMI指数、体脂率和腰臀比均得到降低,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2)普拉提垫上运动对肌肉耐力有提升效果,对肌肉力量影响较小。(3)普拉提垫上运动提升了肺活量,使女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得到改善。(4)普拉提垫上运动提高了女大学生的柔韧性。(5)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陈磊[8](2020)在《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余年来我国健身气功发展蒸蒸日上,科研成果与日俱增。本研究利用VOSviewer、CiteSpace、Excel软件,通过数理统计法、词频分析法、共词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核心期刊、CSSCI、CSCD中1998年至2019年间公开发表的健身气功领域论文进行知识图谱与图表绘制,分析该领域发文数量年度分布、期刊分布情况,研究作者与机构合作关系,研究热点与趋势变化,并据此探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探索的话题,提出相关建议。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直观、全面的研究信息,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我国健身气功总体发文量呈波浪式上升的趋势,科研在不断地发展。在20多年里,出现了4次爆发式增长,为2005年、2008年、2013年和2017年,2017年达到顶峰。每隔3-5年,即出现一次激增,预测下一个爆发增长年份在2021年,在数量上会突破原峰值。发文期刊上,医学类和体育学类期刊大致各占一半。载文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老年学杂志》。健身气功在核心期刊中尤其是顶级刊物上发文数量较少,科研的数量和质量有待突破。参与健身气功科研的学者较多,但高产作者稀缺,科研产能亟待提高。科研合作关系主要有体育院校之间内部合作或跨校合作,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的内部合作,体育院校与医学院校或医院的合作甚少。开辟“体医合作”模式对健身气功科研发展会带来新的帮助。健身气功科研主要围绕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展开。研究热点集中在对骨质疏松症、骨骼肌减少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干预效果上;对生活质量、身体素质、血糖、血脂、自由基、免疫功能、认知功能、心理等单一指标或组合指标的影响上。健身气功锻炼对这些疾病或指标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未来健身气功研究热点趋势包括以系统综述、meta分析、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为主的综述研究;健身气功“调心”或“调息”效果的实验研究;健身气功单式动作或自选组合动作“处方化”的实证研究等。
徐丽[9](2020)在《基于合作学习的体育康复保健课对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孤独感和自卑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消极情感体验,也是影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孤独感和高自卑感情况在体育康复保健班的伤、残、病、弱学生中较为普遍,且日趋严重,如何改善这类学生孤独和自卑的情感体验一直是体育学和心理学学者们共同研究的话题。合作学习是以心理学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以课堂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合作为基本动力,小组学习为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综合性教学体系。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是为保障普通大学中的特殊伤、残、病、弱学生公平接受体育教育权利而开设的体育课程。并要求在课堂中安排适当体育保健活动,以帮助恢复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渐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将合作学习运用于到体育康复保健课程中有利于丰富体育康复保健班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和探究学习能力,降低伤、残、病、弱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情况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在调查了解体育康复保健班伤、残、病、弱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情况的基础上,探究基于合作学习的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对伤、残、病、弱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的查阅和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后,选用自卑感量表(FI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体育康复保健班学生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进行测量和分析,并筛选出孤独感或自卑感较强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本研究将合作学习运用到体育康复保健课程中,对体育康复保健班学生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进行7周的教学实验干预。最后,运用SPSS 21.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对体育康复保健班学生的自卑感和孤独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究体育康复保健班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性别、年级、类型差异,并对两个组实验前、后测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判断基于合作学习的体育康复保健课程能否改善学生的孤独感和自卑感,根据前、后测及延测数据分析实验效果是否具有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康复保健班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强于全国普通大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常模。体育康复保健班学生孤独感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女生自卑感显着高于男生。大一年级学生自卑感和孤独感都强于大二年级学生,但孤独感的差异存在显着性,自卑感的差异不显着。(2)体育康复保健班中不同伤病类型的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残疾类型的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最强,短期受伤(术后恢复期)类型学生的孤独感和自卑感最低,慢性疾病类型的学生与残疾类型学生之间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差异不显着,短期受伤(术后恢复期)类型的学生与残疾和慢性疾病类型的学生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3)基于合作学习的体育康复保健课程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且具有持续性效果。其中对自卑感各分维度的分析可知,对自尊、社交自信、学习能力、体能四个维度的影响具有显着性,对外貌这一维度的影响不具有显着性。(4)传统的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对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未达到显着效果。基于合作学习的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对体育康复保健班学生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干预效果优于传统的体育康复保健课程。
闫英[10](2019)在《大学生对太极拳认知的路径及存在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已经在世界上广为传播,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形式。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辨和调查法,对当代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进行分析和调查,得出:大学生获取太极拳认知的方式主要为电视电影等媒体及学校体育,与"性别、年级、学科类别"等因素无关,因此学校应利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路径,加强对大学生的太极拳文化的熏陶和体悟;同时纠正大学生对太极拳的错误的理念,让其更加理性地去看待太极拳,去认识太极拳。
二、太极拳教学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认知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极拳教学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认知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自我控制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 |
2.1.2 动态平衡能力的概念 |
2.1.3 自我控制的概念 |
2.2 有关动态平衡能力的研究 |
2.2.1 动态平衡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2 动态平衡能力测量方法的研究 |
2.2.3 体育运动与动态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 |
2.3 有关自我控制的研究 |
2.3.1 自我控制影响因素的研究 |
2.3.2 自我控制的结构研究 |
2.3.3 自我控制测量的研究 |
2.3.4 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 |
2.4 有关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 |
2.4.1 核心力量训练生理机制的研究 |
2.4.2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比较研究 |
2.4.3 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育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
2.5 有关力量训练与心理的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心理测量法 |
3.2.4 测试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实验前实验对象动态平衡、自我控制水平情况 |
4.1.1 实验前实验对象动态平衡测试情况 |
4.1.2 实验前实验对象自我控制水平情况 |
4.2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的影响 |
4.2.1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左支撑腿动态平衡的影响 |
4.2.2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右腿支撑动态平衡的影响 |
4.3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影响 |
4.3.1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总体的影响 |
4.3.2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冲动控制维度的影响 |
4.3.3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健康习惯维度的影响 |
4.3.4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抵制诱惑维度的影响 |
4.3.5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专注工作维度的影响 |
4.3.6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节制娱乐维度的影响 |
4.4 实验组自我控制和动态平衡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4.5 核心力量训练影响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的中介作用模型检验 |
4.5.1 核心力量训练与左右腿支撑动态平衡的回归分析 |
4.5.2 核心力量训练与自我控制的回归分析 |
4.5.3 核心力量训练、自我控制与左右支撑腿动态平衡的回归分析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
5.1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的影响分析 |
5.2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总体情况的影响分析 |
5.3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自我控制各维度的影响分析 |
5.3.1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冲动控制维度的影响分析 |
5.3.2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健康习惯维度的影响分析 |
5.3.3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抵制诱惑维度的影响分析 |
5.3.4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专注工作维度的影响分析 |
5.3.5 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节制娱乐维度的影响分析 |
5.4 实验组自我控制和动态平衡的相关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健康需求下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校园建设与景观环境要求的矛盾 |
1.1.2 新时代学生健康的现状 |
1.1.3 校园健康景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发展的研究 |
1.3.2 校园外部空间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研究 |
1.3.3 景观对健康的影响机制的研究 |
1.3.4 校园景观环境使用后评价的研究 |
1.3.5 研究现状小结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校园健康景观评价与行为需求的相关理论 |
2.1 健康理念下的校园外部空间景观 |
2.1.1 校园外部空间的概念及分类 |
2.1.2 校园外部空间环境与其他公共环境的关系 |
2.1.3 健康景观与健康高校建设的关系 |
2.1.4 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建设目标 |
2.2 使用后评价对校园景观设计的影响 |
2.2.1 关于景观使用后评价的方法 |
2.2.2 使用后评价的分类与特征 |
2.2.3 使用后评价对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 |
2.3 学生对景观使用上的健康需求 |
2.3.1 环境行为学理论下的行为分类 |
2.3.2 与健康需求相关的理论概念 |
2.3.3 学生对校园景观的生理健康需求 |
2.3.4 学生对校园景观的心理健康需求 |
2.3.5 学生对校园景观的社会健康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3 学生的健康需求及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现状调研 |
3.1 调研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
3.1.1 调研校园的选取原则及概况 |
3.1.2 调查内容及时间的制定 |
3.1.3 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制定 |
3.1.4 行为观察点的选取原则 |
3.1.5 问卷调查内容设计与实施 |
3.1.6 访谈提纲内容设计与实施 |
3.2 学生对景观的使用情况和健康需求调研 |
3.2.1 学生在校园外部空间景观中的行为活动调研分析 |
3.2.2 对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的生理健康需求调研分析 |
3.2.3 对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的心理健康需求调研分析 |
3.2.4 对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的社会健康需求调研分析 |
3.2.5 学生使用情况-访谈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3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现状的调研 |
3.3.1 空间句法下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结构分析 |
3.3.2 新校区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现状特征分析 |
3.3.3 老校区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现状特征分析 |
3.3.4 影响学生健康的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现状问题分析 |
3.4 学生健康需求下校园景观特征指标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4 大学生健康需求下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评价探究 |
4.1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分析 |
4.1.1 评价样本的选取 |
4.1.2 评价问卷的编制 |
4.1.3 测试对象的选取 |
4.1.4 评价程序的制定 |
4.1.5 评价数据的处理 |
4.1.6 SBE法评价数据的分析 |
4.2 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特征评价研究 |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2 评价问卷的编制 |
4.2.3 评价尺度和测试对象的选取 |
4.2.4 评价数据的处理 |
4.2.5 SD法评价数据的分析 |
4.2.6 SBE法和SD法评价对比分析 |
4.3 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公式的建立 |
4.3.1 健康景观特征与视觉景观质量间相关性分析 |
4.3.2 大学校园健康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公式构建与分析 |
4.3.3 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公式的应用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
5.1 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设计通则 |
5.1.1 保障生理健康的景观设计原则 |
5.1.2 促进心理健康的景观设计原则 |
5.1.3 提高社会健康的景观设计原则 |
5.2 保障生理健康的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
5.2.1 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
5.2.2 舒适的居住环境 |
5.3 促进心理健康的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
5.3.1 合理的道路空间 |
5.3.2 人性化的景观空间 |
5.4 提高社会健康的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
5.4.1 丰富的交往空间 |
5.4.2 特色的场地环境 |
5.5 设计应用----以西安培华学院长安校区为例 |
5.5.1 校园环境现状问题分析 |
5.5.2 校园整体方案设计 |
5.5.3 校园运动健身区景观设计 |
5.5.4 校园行政教学区区景观设计 |
5.5.5 校园生活宿舍区景观设计 |
5.5.6 校园休闲园艺区景观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与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图录 |
表录 |
附录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健康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Ⅱ: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审美偏好调查问卷 |
附录Ⅲ: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特征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Ⅳ:SD法评价数据处理统计图 |
附录Ⅴ:西安培华学院校园景观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3)简化太极拳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及心境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简化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3.2 简化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肺适能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3.3 简化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肌肉适能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3.4 简化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柔韧适能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3.5 简化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简式POMS心境状态量表 |
附录2 简化太极拳教案 |
个人简介 |
(4)大众健美操与有氧踏板操对女大学生下肢肌力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下肢肌力是人体实现身体活动的重要根基 |
1.1.2 大学生身体素质备受关注,女生体质下降显着 |
1.1.3 健美操运动在高校广泛开展,深受女大学生喜爱 |
1.1.4 大众健美操与有氧踏板操练习形式存在差异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大众健美操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有氧踏板操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下肢肌力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4 文献综述述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验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实验前各实验组基本情况、下肢肌力的比较 |
3.1.1 实验前各实验组基本情况的比较 |
3.1.2 实验前各实验组膝、踝关节肌力的比较 |
3.1.3 实验前各实验组下肢力量素质的比较 |
3.2 大众健美操对女大学生下肢肌力的影响 |
3.2.1 实验前后大众健美操组膝、踝关节肌力的比较 |
3.2.2 实验前后大众健美操组下肢力量素质的比较 |
3.3 有氧踏板操对女大学生下肢肌力的影响 |
3.3.1 实验前后有氧踏板操组膝、踝关节肌力的比较 |
3.3.2 实验前后有氧踏板操组下肢力量素质的比较 |
3.4 大众健美操结合有氧踏板操对女大学生下肢肌力的影响 |
3.4.1 实验前后大众健美操结合有氧踏板操组膝、踝关节肌力的比较 |
3.4.2 实验前后大众健美操结合有氧踏板操组下肢力量素质的比较 |
3.5 实验后各实验组基本情况、下肢肌力的比较 |
3.5.1 实验后各实验组基本情况的比较 |
3.5.2 实验后各实验组膝、踝关节肌力的比较 |
3.5.3 实验后各实验组下肢力量素质的比较 |
4 讨论与分析 |
4.1 不同练习形式对女大学生膝、踝关节肌力影响的分析 |
4.1.1 不同练习形式对女大学生膝关节肌力影响的分析 |
4.1.2 不同练习形式对女大学生踝关节肌力影响的分析 |
4.2 不同练习形式对女大学生下肢力量素质影响的分析 |
4.2.1 不同练习形式对女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影响的分析 |
4.2.2 不同练习形式对女大学生1min深蹲成绩影响的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9 致谢 |
(5)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学习拖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学习拖延——成功的绊脚石 |
1.1.2 自我控制——面对诱惑,勇敢说“不” |
1.1.3 时间管理——事半功倍 |
1.1.4 体育锻炼——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
1.2 研究假设及假设模型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自我控制 |
2.1.1 自我控制的概念 |
2.1.2 自我控制研究进展 |
2.2 时间管理 |
2.2.1 时间管理的概念 |
2.2.2 时间管理研究进展 |
2.3 学习拖延 |
2.3.1 学习拖延的概念 |
2.3.2 学习拖延研究进展 |
2.4 体育锻炼 |
2.4.1 体育锻炼的概念 |
2.4.2 体育锻炼研究进展 |
2.5 体育锻炼、自我控制、时间管理、学习拖延的关系研究 |
2.5.1 体育锻炼与学习拖延 |
2.5.2 体育锻炼、自我控制与学习拖延 |
2.5.3 体育锻炼、时间管理与学习拖延 |
2.5.4 体育锻炼、自我控制、时间管理与学习拖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法 |
3.2.2 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现状分析 |
4.1.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分析 |
4.1.2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现状分析 |
4.1.3 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
4.1.4 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分析 |
4.2 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
4.3 各指标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 |
4.3.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对学习拖延的回归分析 |
4.3.2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在体育锻炼行为与学习拖延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4.3.3 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在体育锻炼行为与学习拖延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4.3.4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在体育锻炼行为与学习拖延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5 讨论 |
5.1 各指标特点分析 |
5.1.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点分析 |
5.1.2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特点分析 |
5.1.3 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特点分析 |
5.1.4 大学生学习拖延特点分析 |
5.2 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 |
5.2.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对学习拖延的直接作用 |
5.2.2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在体育锻炼行为与学习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5.2.3 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在体育锻炼行为与学习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5.2.4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在体育锻炼行为与学习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6 结论 |
6.1 各指标现状 |
6.2 各指标关系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1 调查对象不够全面 |
7.2 研究量具问题 |
7.3 研究结果实用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成果目录 |
(6)MAX国际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体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体育生活方式 |
(二)健康体适能 |
(三)健身俱乐部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小结 |
三、研究内容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被试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测试法 |
(四)数理统计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一、不同条件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 |
(一)不同性别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各维度差异 |
(二)不同年龄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各维度差异 |
(三)不同收入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各维度差异 |
(四)不同星级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各维度差异 |
二、健身俱乐部会员健身训练前后健康体适能变化 |
三、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体适能变化相关关系研究结果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一、不同条件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结果分析 |
(一)不同性别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各维度差异结果分析 |
(二)不同年龄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各维度差异结果分析 |
(三)不同收入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各维度差异结果分析 |
(四)不同星级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各维度差异结果分析 |
二、健身俱乐部会员训练前后健康体适能差异结果分析 |
三、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体适能变化相关关系结果分析 |
(一)男性会员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体适能相关关系结果分析 |
(二)女性会员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体适能相关关系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女大学健康体适能和身体自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普拉提垫上运动 |
(二)体适能 |
(三)健康体适能 |
(四)身体自尊 |
二、相关研究现状 |
(一)普拉提功能相关研究 |
(二)普拉提对女性影响的相关研究 |
(三)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相关研究 |
(四)体育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相关研究 |
(五)体育运动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相关研究 |
(六)体育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相关研究 |
(七)以往研究特点与不足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实验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数理统计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一、研究结果 |
(一)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
(二)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 |
二、分析与讨论 |
(一)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健康体适能的研究分析 |
(二)普拉提垫上运动对身体自尊的研究分析31结论 |
结论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8)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1.健身气功 |
2.知识图谱 |
(五)文献综述 |
1.知识图谱相关综述 |
2.健身气功研究相关综述 |
3.研究述评 |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1.数理统计法 |
2.词频分析法 |
3.共词分析法 |
4.聚类分析法 |
5.逻辑分析法 |
6.内容分析法 |
(三)研究工具 |
1.Excel |
2.VOSviewer |
3.CiteSpace |
(四)数据来源与处理 |
1.数据库选择 |
2.数据收集与筛选 |
(1)数据收集 |
(2)数据筛选 |
3.数据导出 |
三、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的分布情况分析 |
(一)发文数量年度分析 |
(二)来源期刊载文量分析 |
四、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
(一)研究作者及机构分析 |
1.高产作者分析 |
2.作者合作网络及机构分析 |
(二)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
1.研究热点分析 |
(1)八段锦研究 |
(2)五禽戏研究 |
(3)易筋经研究 |
(4)其他研究 |
2.未来热点趋势分析 |
五、结果讨论 |
(一)对数据选择和处理方法的讨论 |
(二)对发文数量及年度的讨论 |
(三)对来源期刊的讨论 |
(四)对作者及合作关系的讨论 |
(五)对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的讨论 |
六、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基于合作学习的体育康复保健课对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孤独感 |
2.1.1 孤独感的概念 |
2.1.2 孤独感的测量 |
2.1.3 孤独感的干预 |
2.2 自卑感 |
2.2.1 自卑感的概念 |
2.2.2 自卑感的测量 |
2.2.3 自卑感的干预 |
2.3 合作学习 |
2.3.1 合作学习的概念 |
2.3.2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2.3.3 合作学习中的教学方法 |
2.3.4 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
2.3.5 合作学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2.4 体育保健康复课程 |
2.4.1 体育保健康复课程的概述 |
2.4.2 高校体育康复保健班课程开设情况 |
2.4.3 体育康复保健课程体系 |
2.4.4 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教学模式 |
2.4.5 体育康复保健课程中干预学生心理健康 |
2.5 研究评述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研究假设 |
3.4 研究方法 |
3.4.1 文献资料法 |
3.4.2 问卷调查法 |
3.4.3 实验法 |
3.4.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体育康复保健班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现状 |
4.1.1 自卑感和孤独感得分情况分析 |
4.1.2 不同性别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差异分析 |
4.1.3 不同年级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差异分析 |
4.1.4 不同伤病类型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差异分析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4.2.1 合作学习组与传统授课组的同质性检验 |
4.2.2 合作学习组学生实验前后孤独感和自卑感对比分析 |
4.2.3 传统授课组学生实验前后孤独感和自卑感对比分析 |
4.2.4 合作学习组与传统授课组实验后孤独感和自卑感对比分析 |
4.2.5 实验组别和时间的交互效应分析 |
4.2.6 实验效果的保持性分析 |
5 讨论 |
5.1 体育康复保健班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现状分析 |
5.2 不同性别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差异分析 |
5.3 不同年级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差异分析 |
5.4 不同伤病类型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差异分析 |
5.5 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对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影响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大学生对太极拳认知的路径及存在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综述 |
2 太极拳认知理解 |
3 潍坊学院学生太极拳认知的调查现状 |
3.1 被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分布及分析 |
3.2 大学生获取太极拳认知的途径 |
3.3 潍坊学院学生对太极拳认知的问题分析 |
4 结语 |
四、太极拳教学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认知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自我控制影响的研究[D]. 刘宝达. 扬州大学, 2021(09)
- [2]健康需求下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评价研究[D]. 崔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简化太极拳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及心境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黄继林. 长江大学, 2021
- [4]大众健美操与有氧踏板操对女大学生下肢肌力影响的比较研究[D]. 韩雪敏. 苏州大学, 2020(03)
- [5]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学习拖延的影响研究[D]. 宗熙熙. 河南大学, 2020(02)
- [6]MAX国际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体适能研究[D]. 郭健.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7]普拉提垫上运动对女大学健康体适能和身体自尊的影响[D]. 孙焕宇.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8]我国健身气功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D]. 陈磊.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9]基于合作学习的体育康复保健课对学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影响研究[D]. 徐丽.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大学生对太极拳认知的路径及存在问题分析[J]. 闫英. 武术研究,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