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管理五评模式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张家婧,王春华,侯桂革,张加余,武小清[1](2022)在《“双轨三式四维五评”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文中认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着力点。将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双轨联动,构建模块功能明确、培养逐层递进、课内课外协同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培养具有专业思维、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四维发展"应用型创新药学人才。文章以滨州医学院药学院为例,通过引入序贯式培养,对医学院校的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实施提出相关方案和思考,为其他高校提供一定的启发与示范作用。
段美萍[2](2021)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研究与创新》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积极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学督导是高校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积极创新教学督导模式,以督促导、以导为主,有效开展"督教""督学""督管"和"督评"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激情、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罗源,朱惠平[3](2021)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引领的教育变革势在必行,混合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堂克服了传统的体育课堂中教学理念滞后、学习方式单一、教学资源匮乏、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弊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达成高质量、高效率的体育课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对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重新进行设计,构建出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体育教学模式,并提出了要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注重评价机制科学化与全面化等实施策略。
戴晓慧[4](2021)在《思维可视化对家校共育实践的指导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阐述思维可视化的概念,分析思维可视化对构建家校沟通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几点构建家校沟通的建设性策略,使家校协同教育卓有成效。
尹颜丽,曹茂庆[5](2021)在《“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程思政"的应用实施是推进新时代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动力之源,也是我国高职"三教"改革任务实施的行动指南,但随着"课程思政"的落实与推广,现阶段"课程思政"与教育主体、教材、教法、教学环境、考核机制等因素的融合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现实问题与实践研究,构建"五三"课程思政模式,提出在"三教"改革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为提升高职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对策。
仇亚琴[6](2021)在《思想道德素养视域下中职会计“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现如今,随着"1+X"证书人才培养方案的提出,中职教育迅速发展,教育部要求学校有效结合职业培训与中职教育,实现培训与教学的双向发展,提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中,将该模式应用在会计行业中,一方面,使中职教育获得会计学历与会计培训技能的双向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曾令轩,冉云,陶友根[7](2021)在《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及"智慧云平台"的广泛使用,有效保证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推进.怎样将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的优点进行整合,扬长避短提升教学效益?文章探讨了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与实践策略,提炼出了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四测五评"教学模式.
徐天丽[8](2021)在《“6+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邱县第一中学为了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学习引进适合本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措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性和长远性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持续振兴学校的目的。“6+1”教学模式中“6”指“导”、“思”、“议”、“展”、“评”、“检”;“1”指课堂教学的又一个环节“练”。“6+1”教学模式是通过研究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等教学模式,结合邱县第一中学的具体学情总结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生物学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是围绕遗传信息展开学习的,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空间大,对教师教学水平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探索恰当的教学模式非常必要。本文查阅“6+1”教学模式相关文献,明确其理论基础、基本环节及使用情况。设计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结果表明该模式在本校教学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运用过程中存在学习目标不精准、学生思考能力较弱、小组讨论注重形式等问题。将其运用到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进行教学实践,编制优质导学案,其中针对提升学生目标了解度,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性等方面相应改进了策略。实践研究发现新授课侧重于“导”、“思”、“展”、“评”环节,习题课侧重于“思”、“议”、“评”、“练”环节。复习课较重视“思”、“检”环节,并编写了三个典型教学案例。通过对比学生兴趣及期末成绩等方面的变化来判断该模式的实施效果。观察表明实施该模式的班级学生上课氛围更加活跃,思考问题有深度和广度,较积极主动。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F=4.672,t=-3.214,相应的伴随概率Sig=0.032,小于显着性水平0.05,认为这两个班级生物学成绩平均值和方差值存在差异。生物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通过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来实现的。由于本项实践研究时间短,对部分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和挖掘的不够精准,未来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陶学文,何畏,赵光欣,段钢,黄运平[9](2020)在《地方行业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文中提出我国高等教育正加速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迈进,全面提高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地方行业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从质量保障走向质量文化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方略。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从制定符合行业需求的校级质量标准着手,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全校共识的质量承诺并付诸实施,把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推向纵深。
黄和飞,王斌,段利华[10](2019)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组织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及自我评估工作是保障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以大理大学的实践为例,系统阐述了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提升改进教学质量的措施及实施成效。
二、教师管理五评模式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师管理五评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双轨三式四维五评”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双轨三式四维五评”实践教学平台内涵 |
2 “双轨三式四维五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实施 |
2.1 构建“教、学、做、用”一体化的“五模块”实验实训平台 |
2.2 丰富第二课堂内涵,开展七类实践实训 |
2.2.1 “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校企融合”资源建设 |
2.2.2 实施“三计划”“三进”的序贯式科研培养 |
2.2.3 强化“校院合作”,注重临床培养和社会实践 |
2.3 建立多元监管体系,建全反馈改进机制 |
3 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实施与人才培养成效 |
3.1 专业定位准确、实践特色明显 |
3.2 团队建设着力、办学实力增强 |
3.3 政行校院协同、实践平台齐备 |
3.4 序贯式育训融合、学生成绩斐然 |
(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研究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教学督导模式及工作性质发生了转变 |
1.围绕质量中心工作,创新教学督导模式 |
2.淡化督导工具性,强化督导发展性功能 |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开展情况 |
1.健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各教学环节标准,为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提供依据 |
2.根据教学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开展听课评课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
3.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督学工作,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创新思路 |
1.遵循教育规律,构建教学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促进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
2.引进校外专家,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总结推广教学督导工作改革 |
3.改进督导方式,开展督教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
4.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督学工作,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激情 |
四、结语 |
(3)“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混合体育教学模式的价值 |
1.1 促进教育理念的革新 |
1.2 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
1.3 拓展教育资源的渠道 |
1.4 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
1.5 促进教学评价的科学合理 |
2 混合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
2.1 课前线上实施阶段:发布、预习 |
2.2 课中线下实施阶段:互动、练习 |
2.3 课后线上实施阶段:监测、指导 |
3 混合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
3.1 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
3.2 注重教师教学理念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
3.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3.4 注重评价机制的科学化与全面化 |
(4)思维可视化对家校共育实践的指导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例回顾 |
二、在直观中探究 |
1.研家庭,沟通理解四步走 |
2.研师生,爱、理解与认同 |
3.创活动,为己赋能植成就 |
(1)一天一考评 |
(2)一周一谈心 |
(3)一人一角色 |
(4)一班一公众号 |
三、在实践中检验 |
1.拨开云雾,“扩散”探因 |
2.符号标识,“收敛”圈点 |
四、在联系中反思 |
1.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
2.丰富家校互动内容 |
3.完善家校互评机制 |
(5)“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三教”改革背景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
(一)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
(二)“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 |
(三)“课程思政”是“三教”改革的行动指南,“三教”改革是“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
二、高职“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与面临困境 |
(一)协同育人机制有待改善 |
(二)德育资源整合融入不理想 |
(三)教学方式缺乏融入性和个性化设计 |
(四)思政育人环境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 |
(五)思政培养效果的考核体系缺少统一协调机制 |
三、对策:构建“五三”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 |
(一)构建“三主体”全员协同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
(二)构建“三平台”教辅资源整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
(三)构建“三因施教”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
(四)构建“三课堂”递进式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
(五)构建“三方”联动互评式的“课程思政”考评机制 |
(6)思想道德素养视域下中职会计“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X”证书制度对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
(一)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
(二)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
■当前中职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理念不够新颖 |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
(四)教学评价不够全面 |
■思想道德素养视域下中职会计“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一)基础业务 |
(二)技能业务 |
(三)管理业务 |
■思想道德素养视域下中职会计“1+X”证书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
(一)创新教学理念 |
(二)进行教学角色的转变 |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四)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
(五)加强校企合作 |
(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
■结束语 |
(7)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理性认识“智慧云平台” |
依据四大核心观进行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的设计 |
1.基于学生的自由学习观 |
2.基于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
3.基于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
4.基于学生的多元评价观 |
构建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四测五评”混合式教学模式 |
研究中的几点反思 |
1.让数学教育资源数字化成为一种习惯 |
2.让数学教育资源共享成为一种意识 |
3.让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成为一种常态 |
(8)“6+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程发展的需要 |
1.1.2 学校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实验研究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2章 “6+1”教学模式的概述 |
2.1 “6+1”教学模式的概念 |
2.1.1 教学模式 |
2.1.2 “6+1”教学模式 |
2.2 “6+1”教学模式的特点 |
2.2.1 分层教学 |
2.2.2 创新性 |
2.2.3 自主性增强 |
2.2.4 管理细化 |
2.2.5 注重巩固和强化 |
2.3 “6+1”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
2.4 “6+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2.4.1 建构主义理论 |
2.4.2 人本主义理论 |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4.4 诱思探究教学论 |
第3章 “6+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现状的调查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目的 |
3.1.2 学生调查问卷 |
3.1.3 访谈提纲 |
3.1.4 信度效度检验 |
3.1.5 调查对象 |
3.2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3.2.1 学生问卷结果与分析 |
3.2.2 实施“6+1”教学模式后的个人的学习效果 |
3.3 学生访谈分析 |
3.3.1 继续实施“6+1”教学模式学生态度的调查 |
3.3.2 实施“6+1”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 |
3.3.3 实施“6+1”教学模式,学生收获的调查 |
3.4 教师问卷分析 |
3.4.1 教师对运用“6+1”教学模式的态度 |
3.4.2 实施“6+1”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 |
3.5 教师对运用“6+1”教学模式的建议 |
3.6 存在的问题 |
3.6.1 学习目标不精准 |
3.6.2 学生思考能力较弱 |
3.6.3 小组讨论注重形式 |
3.6.4 学生缺乏“展示”的勇气 |
3.6.5 教师评价存在误区 |
3.6.6 教师备课“形式化” |
第4章 “6+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案例的应用 |
4.1 “6+1”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
4.1.1 科学性原则 |
4.1.2 指导性原则 |
4.1.3 全员性原则 |
4.1.4 关注社会生活原则 |
4.1.5 “六让”、“三讲”和“三不讲”原则 |
4.2 “6+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4.2.1 学校层面 |
4.2.2 生物教师层面 |
4.3 “6+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设计 |
4.3.1 在高中生物学新授课中的应用设计 |
4.3.2 在高中生物学习题课中的应用设计 |
4.3.3 在高中生物学复习课中的应用设计 |
第5章 “6+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5.1 实践设计与实施 |
5.1.1 实践目的 |
5.1.2 实践对象选择 |
5.1.3 实践的变量及其控制 |
5.1.4 实践过程 |
5.2 实践结果及分析 |
5.2.1 学生成绩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
5.2.2 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物学“6+1”教学模式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
致谢 |
(9)地方行业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的基础工作 |
二、 从质量保障走向质量文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略 |
三、 地方行业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1. 推进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形成长效质量改进机制 |
2. 根据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校级教学质量标准 |
3. 在“五评”质量保障中,不断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
(1) 评专业。 |
(2) 评课程。 |
(3) 评教。 |
(4) 评学。 |
(5) 评管理。 |
4. 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价,全方位推动学校质量文化建设 |
四、 结语 |
(10)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二、本科教学质量监控 |
(一)全面开展“五评” |
1.评教: |
2.评学: |
3.评课程: |
4.评专业: |
5.评学院: |
(二)认真推行“五查” |
1.期初检查: |
2.期中检查: |
3.期末检查: |
4.专项检查: |
5.日常检查: |
(三)推动实施“五建设” |
1.质量标准建设: |
2.专业建设: |
3.课程建设: |
4.师资队伍建设: |
5.教风学风建设: |
三、本科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及运用 |
(一)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分析与反馈 |
(二)教学质量整改 |
四、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成效 |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效 |
(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
四、教师管理五评模式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双轨三式四维五评”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J]. 张家婧,王春华,侯桂革,张加余,武小清. 基础医学教育, 2022(01)
- [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研究与创新[J]. 段美萍.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1(12)
- [3]“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 罗源,朱惠平. 武术研究, 2021(11)
- [4]思维可视化对家校共育实践的指导策略[J]. 戴晓慧. 中小学班主任, 2021(21)
- [5]“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与对策[J]. 尹颜丽,曹茂庆. 教育与职业, 2021(22)
- [6]思想道德素养视域下中职会计“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仇亚琴. 营销界, 2021(Z2)
- [7]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 曾令轩,冉云,陶友根. 数学教学通讯, 2021(23)
- [8]“6+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实践研究[D]. 徐天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9]地方行业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J]. 陶学文,何畏,赵光欣,段钢,黄运平. 纺织服装教育, 2020(03)
- [10]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黄和飞,王斌,段利华. 高教论坛,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