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反倾销应诉工作迫在眉睫(论文文献综述)
彭月嫦[1](2013)在《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从而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高速增长,现在我国的进出口总额现已位居世界的前列。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安全也带来了许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应诉国外反倾销就是其中的一个。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利用WTO规则,采取贸易保护的措施,频繁地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2011年3月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是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面对如此严峻的反倾销应诉形势,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我国企业参与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的总体应诉率已有明显提高,但由于应诉国外反倾销涉及法律、经济和会计等等诸多领域,给企业应诉带来了许多难题。如何建立完善的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诉国外反倾销,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共分为五章。各章围绕着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构建展开分析和论述,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在绪论中主要介绍本篇文章的选题背景与研究的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概念和内容,从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概念入手,探讨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内涵,从而对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给予定义;其次通过介绍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类别,结合我国的反倾销应诉实际,确定本文研究的重点是鼓励本国的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再次从激励的主体、激励主体的职责和建立反倾销应诉激励制度等几方面阐明了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应包括的基本内容。第三章构建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从顺应国际反倾销法发展现状的需要和改善我国遭遇反倾销现状的迫切需要的角度阐述了我国现阶段面临反倾销应诉形势的严峻性,从而得出构建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必要性的结论;其次从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构建的价值取向及其成本分析等角度得出构建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可行性的结论。第四章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现状与不足,首先通过对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法律的变迁、新旧反倾销应诉规定的比较以及现行的鼓励和督促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的若干规定分析,总结出我国反倾销应诉立法存在激励主体规定不足、激励主体的职责规定不够明确、激励措施规定存在不足和未规定奖惩标准和条件,激励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其次通过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现状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存在应诉激励基金严重不足等问题。第五章完善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建议,本章以前述各章为基础,首先提出构建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及其立法机关和形式,其次从完善我国应诉激励法规、支持行业协会设立反倾销应诉基金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建议。笔者相信,通过完善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构建,明确政府、行业协会和应诉企业在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职责,提高遭遇反倾销调查各方参与应诉的积极性和应诉能力,有效解决国际间的贸易争端,对促进中国的出口产品更快、更好地融入开放的国际市场,乃至助力我国经济的腾飞,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高欢,高振,王鹏,张宁,薄婧琛,宗一君,王建亚,张苏,于浩,陈凤超,毕茜,金琳琳,胡燕华,洪先锋[2](2013)在《上篇 2012中国品牌十大问题》文中研究指明一、传统品牌的现代管理问题1.引言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万多家"老字号"传统品牌企业。"199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又确认了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分布在全国各地。现如今勉强维持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破产倒闭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1]传统品牌如何应对现代市场,长葆品牌的生机与活力,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下面从消费者与经营者两个角度对该
张雅莉[3](2013)在《我国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的会计问题及其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反倾销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在所有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美国对华反倾销案数目最多、范围最广、征收反倾销税最重。中美的贸易摩擦又会引发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因此,应对和处理好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问题,对于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对于拓展中国对外贸易以及全面应对国际反倾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应诉反倾销过程中会计问题是尤其重要的,因为在应诉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是否存在倾销,那么就要确定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确定就必须要有会计信息的支持,否则反倾销调查也就无法开始,可见应对反倾销诉讼离不开会计的支持。所以研究企业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美国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为核心论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要采用归纳、演绎等规范研究方法对出口企业遭遇美国反倾销的会计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首先对国内外文献、反倾销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反倾销的含义、反倾销会计的目标、反倾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反倾销会计的职能及原则进行了分析界定;对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过程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市场经济国家和替代国问题进行了讨论;接着对我国企业在应诉美国反倾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计准则执行力差、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资料、缺乏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缺乏反倾销专业人才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严格执行会计准则、构建反倾销导向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加强反倾销专业人才的培养。
占旭琼[4](2012)在《基于反倾销应诉的成本核算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遭受到国际反倾销的制裁。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国际反倾销的头号目标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出口企业对反倾销应诉不力。面对未来更加严峻的国际反倾销形势,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是当前中国出口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然而,反倾销并不是普通的法律诉讼,而是发生在既定法律程序之下的会计制度纷争。在反倾销的背后有一个完整的会计学框架,包括反倾销提起、反倾销调查、反倾销应诉,而这当中有很多事项都会涉及会计学的专业问题,需要从会计学的角度进行认定。面对反倾销诉讼日益加剧的形势,会计必须加强为反倾销服务的功能。大力推进反倾销会计理论研究,对于充实和丰富会计理论,促进会计学科建设,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学者对于反倾销问题的深入研究,会计信息,特别是成本会计信息在反倾销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及涉诉企业的肯定。很多遭遇反倾销败诉的企业都是由于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当遭遇反倾销诉讼时企业不能提供可信、可采的产品成本信息。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在反倾销这个大环境下研究我国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体系的不当之处,并且根据美国及欧盟反倾销调查机构对成本的调查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注重多学科的互动,把法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并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文章的研究方法及思路,本文的基本框架。第二部分介绍了反倾销应诉和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首先对反倾销应诉中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和定义,包括倾销、反倾销、反倾销应诉、产品成本、正常价值、出口价值、倾销幅度等。然后介绍了世界上主要的反倾销调查机构(美国和欧盟),并对其调查程序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三部分为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首先,从应对反倾销诉讼的角度指出了我国企业成本核算问题,例如:①相关的成本资料准备不足,由于多数企业尚未建立反倾销会计,平时又不注重相关资料的积累,就会使得应诉中相关资料不足,无法为被诉方提供有力的抗辩资料。②现有的成本资料的可信性差。在反倾销诉讼中,可靠和经得起查证的会计举证才是唯一能说明中国出口企业成本信息的方法。然而目前中国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却常常因为不符合国际通行做法而被西方国家驳回。之后,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有:第一,产品成本理念的差异;第二,反倾销应诉会计信息平台的缺乏;第三,新会计准则执行层面的弱化;第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美国与欧盟在反倾销调查中对正常价值的推定,之后主要介绍该两大调查机构对涉诉产品成本调查的要求,通过分析其调查目的,为今后企业从成本核算角度应诉反倾销提供基础和平台。第五部分分针对前面的问题,通过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四点建议,分别是:第一,构建反倾销导向的成本核算体系;第二,建立反倾销应诉会计信息平台;第三,完善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建设;第四,建立反倾销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应诉反倾销的会计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操作性很强的课题,本文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但囿于篇幅和学识,许多方面有待于反倾销实践的检验和修正,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连燕,赵灿[5](2011)在《基于会计准则国际差异的企业应诉反倾销问题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诉讼日渐增多。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会计在应诉反倾销中具重要作用。因此,指导会计信息的会计准则的国内外差异也日渐成为反倾销问题中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为背景,以调查分析的方式,探讨会计准则国际差异对于企业应诉反倾销问题的影响,认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对应诉反倾销的影响程度是不容忽视的;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对于预防反倾销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应诉反倾销的胜诉,且要充分认识到其对我国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影响,市场经济地位的取得不仅仅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问题,还存在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以及建立替代国同类厂商信息平台对应诉反倾销十分重要;我国在反倾销问题上应该加强与国际会计机构沟通协调,构建反倾销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培养反倾销会计方面的人才。
王凯[6](2011)在《我国出口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队伍构建对策》文中提出我国出口所面临反倾销调查的严峻局面使得反倾销应诉专业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反倾销应诉专业律师和会计核算人员是目前我国出口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队伍的主要成员,但是,我国的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队伍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供需失衡、素质不高等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反倾销应诉专业队伍迫在眉睫。从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结构中发现,增加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供给、分流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需求以及构建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信息库成为有效解决我国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王显[7](2011)在《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倾销和反倾销是国际贸易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国际经济纠纷。近年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反倾销起诉,给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影响。1979-2009年外国针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已经近千起,平均每年30多起,我国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在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我国企业应诉率仅为50%左右,而胜诉率更是不足30%。造成应诉率和胜诉率如此之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反倾销会计系统,缺乏相关方面的会计资料,因此,造成了会计举证方面的问题和缺陷是它的一个重要原因。反倾销诉讼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在已有法律程序框架下的关于专业会计方面的纷争,应诉反倾销会计举证就是使举证这个概念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得以应用,具体指的是反倾销应诉企业为证实其出口产品没有对进口国造成倾销从而提供相关的成本证据、费用会计证据以及财务会计证据等。在企业反倾销的应诉过程当中,涉案企业填写调查问卷、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现场进行抗辩陈述、应对实地核查都需要提供全面详尽的会计资料,目的是为企业在反倾销当中的申诉、抗辩提供会计资料与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应诉率与胜诉率。本文是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诸多的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法学、国际贸易学和会计学相结合,采用了以规范分析为主、以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为辅,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的过程与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剖析,然后研究了我国出口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在会计举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最后又回到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本文结合了对我国进出口企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由美国对我国出口企业提起的“皱纹纸”反倾销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针对我国反倾销会计举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周琦[8](2011)在《基于反倾销导向的成本会计支持框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入世十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在取得巨大发展成果的同时始终伴随着反倾销指控的隐忧,国际对华反倾销势头愈演愈烈,给我国出口企业和社会经济都造成严重损害。尽管这些年,反倾销应诉意识和力度逐步加大,但反倾销应诉成效未见起色,这也是促使遭受的反倾销指控数量连年激增的重要原因。实质上,就整个反倾销程序而言,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填写调查问卷、现场陈述抗辩、应对实地核查等各环节都涉及成本会计问题,成本会计信息是反倾销调查的重中之重,往往成为决定应诉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然而,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达不到反倾销调查方的要求而不被采信,反倾销成本会计已成为企业打反倾销官司的瓶颈。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研究锁定在反倾销应诉的成本会计“支持”上。强化反倾销应诉的成本会计支持,必须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政府、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和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职能与作用逐渐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能够为反倾销应诉提供最直接最及时的成本会计支持的莫过于企业自身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应当发挥二者的协同应对效应以最大化地改善反倾销应诉成效。因此,笔者从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现实需要出发,在学习、借鉴相关的国内外反倾销法规和众多的反倾销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为主、辅之以比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详细解读了反倾销相关概念的成本会计内涵及反倾销调查机构对于成本会计信息的要求,并着重从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角度分别剖析了反倾销应诉中成本会计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构建“反倾销导向”的成本会计支持框架的政策建议,并深入探究了建立企业“反倾销导向”成本核算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反倾销诉讼服务机制的重要功用和具体措施。
张昌文[9](2015)在《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的会计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是在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迅猛发展,林产品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出口木质林产品遭遇反倾销诉讼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以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加入WTO以后木质林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典型案例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木质林产品反倾销应诉的会计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首先,明确了加强木质林产品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意义重大。随着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贸易摩擦呈现持续升温的态势,其中遭受的反倾销尤为典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口林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反倾销已成为我国林产品出口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产品对外贸易的稳定持续发展。但是,如何有效地应对反倾销已成为摆在林产品出口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中透析出的会计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其重要性也被逐渐认可。倾销的本质是成本与价格的比较,会计是应诉反倾销的技术手段,这使得从会计视角对反倾销应诉中复杂问题的研究新颖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其次,建立了会计视角下我国木质林产品反倾销应诉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木质林产品与倾销的界定、正常价值的会计学确认、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标准、单独税率的会计标准、替代国制度的会计标准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时,首先应符合相关的市场经济地位申请的会计标准,尽可能获取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在未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或者整个林业行业没有通过市场导向测试的情况下,涉案企业应该积极申请单独税率。同时,由于替代国制度是一种国际反倾销行为中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歧视性政策,因此,熟悉和把握替代国制度中的相关会计标准,是涉案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的重要环节。第三,深入分析了我国木质林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特点及后果,以及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应诉的状况及影响。集中度和依存度均较高的木质林产品出口商品结构,是引发反倾销诉讼的主要原因。木质林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案件数量攀升,涉案金额巨大,影响范围广泛,触及层次加深,不仅给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同时影响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然而,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在遭遇反倾销后,应诉状况堪忧。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不应诉或应诉不力的原因,除了不熟悉国外反倾销法律和应诉成本高昂等以外,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自身存在的会计问题是最主要的,其中成本核算问题又是最关键的。在反倾销应诉的过程中,无论政府和行业协会层面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作为反倾销诉讼的主体,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无疑应该发挥其最重要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作用。第四,分析了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指控后,企业财务会计因素和成本效益因素是影响企业应诉与否的决定因素。同时,构建了林产品出口企业面对反倾销指控时的成本收益模型和应诉与否的战略纳什均衡模型。根据模型分析,结合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规避反倾销诉讼、提高应诉率和胜诉率的战略选择策略。第五,提出了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的会计对策。针对我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诉讼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会计问题,分别从欧美反倾销调查程序中的调查问卷、实地核查以及听证会的三个主要环节,提出具体的应诉会计对策。尤其确定了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建立具有应诉反倾销导向性的成本会计对策,以提高会计举证和会计抗辩的有效性,最终赢得反倾销诉讼。第六,构建了应诉反倾销调查导向的会计信息获取机制。针对我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的会计问题,提出建立以应诉反倾销为导向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在日常会计核算中融入应诉反倾销导向,并严格遵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同时,在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内部建立林产品情报信息数据库和林产品反倾销应诉决策支持及监控系统,建立动态的成本标准维护体系和林产品反倾销海关税则号相对应的产品成本核算标准,建立林产品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反倾销会计人才。第七,开展了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反倾销应对能力的实证研究。以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内部控制五目标和内部控制五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实证研究并分析其完成水平与反倾销税负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针对其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对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从根本上增强规避反倾销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其他行业的出口企业改善内部控制,提高应对反倾销风险的能力,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第八,设计了我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的保障体系。结合木质林产品反倾销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根源,针对我国木质林产品反倾销应诉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四个层面提出了强化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强化中介机构的诉讼功能和举证抗辩功能、提高企业自身的应对能力等运行机制、政策和制度建议。
蔡琳琦[10](2009)在《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探析》文中认为在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的拉锯战中,随着WTO建立后各国关税的降低,以反倾销为幌子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升温。在我国已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的背景下,各方力量应被调动起来以保护我国出口产业的合法利益,而这其中,行业协会更应在各方主体间起到沟通、组织、协调的核心作用。
二、加强反倾销应诉工作迫在眉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反倾销应诉工作迫在眉睫(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
一、 选题的背景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二、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创新点 |
第二章 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概念及内容 |
第一节 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概念 |
一、 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含义 |
二、 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类别 |
第二节 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基本内容 |
一、 激励主体 |
二、 激励主体的职责 |
三、 企业的职责 |
四、 建立反倾销应诉激励的制度 |
第三章 构建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一节 构建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
一、 顺应国际反倾销法发展现状的需要 |
二、 改善我国遭遇反倾销现状的迫切需要 |
第二节 构建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
一、 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价值取向 |
二、 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成本分析 |
第四章 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现状与不足 |
第一节 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现状 |
一、 反倾销应诉立法概述 |
二、 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不足 |
一、 反倾销应诉激励资金严重不足 |
二、 现行反倾销的激励机制缺乏层级差异 |
三、 激励机制实施时缺乏反馈的过程 |
四、 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缺乏考核的指标 |
五、 激励机制管理机构缺乏操作经验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建议 |
第一节 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立法程序 |
一、 立法机关 |
二、 立法形式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 |
一、 完善应诉激励法规 |
二、 支持行业协会设立反倾销应诉激励基金 |
三、 筛选一批反倾销应诉激励企业典型 |
四、 建立反倾销应诉激励问责制度 |
五、 制定反倾销激励成本分担政策 |
六、 培育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的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2)上篇 2012中国品牌十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品牌的现代管理问题 |
1. 引言 |
2. 典型品牌事件1:同仁堂告别加盟店, 老字号欲转型升级 |
2.1 事件概述 |
2.2 事件起因 |
2.3 事件经过 |
(1) 舆论批判, 信誉受疑 |
(2) 专项治理整顿动员部署大会 |
(3) 合资经营药店降低后期成本 |
2.4 事件结果 |
2.5 事件点评 |
3. 典型品牌事件2:归真堂活熊取胆惹争议, 品牌利益遭质疑 |
3.1 事件概述 |
3.2 事件动因 |
3.3 事件经过 |
(1) 四大争议 |
a.活熊取胆:无痛还是虐待? |
b.活熊取胆真的没法替代? |
c.活熊取胆质量真的好吗? |
d.归真堂滥用活熊取胆了吗? |
(2) 法理博弈 |
a.反对 |
b.支持 |
(3) 熊场开放日 |
3.4 事件后续 |
3.5 事件点评 |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自主宣传不到位 |
4.2 品牌所有者缺位 |
4.3 传统品牌保护存在法律盲点 |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
5.1 品牌自身建设 |
(1) 靠文化勾“魂” |
(2) 以技术创“心” |
(3) 凭国际开“眼” |
5.2 社会参与 |
(1) 行业协会对传统品牌的保护 |
(2) 消费者和社会团体对传统品牌的包容与保护 |
5.3 法律保护 |
6.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
二、本土品牌的国际拓展问题 |
1. 引言 |
2.1 事件概述 |
2.2 事件起因 |
(1) 开拓国际市场, 提升国际影响力。 |
(2) 收购竞争对手, 形成优势互补。 |
2.3 事件经过 |
(1) 阶段1:“大象”急寻买家, 业内暗潮涌动 |
(2) 阶段2:三一公布收购, 业界疑云四起 |
(3) 阶段3:路条之争, 工人抗议, 并购困难重重 |
(4) 阶段4:排除困难, 完成交割 |
2.4 事件结果 |
2.5 后续发展 |
经受考验未现消化不良 |
“优势叠加”助推国际化 |
2.6 事件点评 |
英国《金融时报》彼得·马什:收购后的挑战 |
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秘书长苏子孟:此前难以想象 |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这是一大进步 |
3. 典型品牌事件2:徐工收购德混凝土巨头, 三大重工品牌鼎足而立 |
3.1事件概述 |
3.2事件起因 |
3.3事件经过 |
(1) 阶段1:收购传闻不断, 徐工讳莫如深 |
(2) 阶段2:首次得到确认, 细节仍留悬念 |
(3) 阶段3:正式签署协议, 收购进展顺利 |
(4) 阶段4:双方交割完成, 收购尘埃落定 |
3.4事件结果 |
3.5事件点评 |
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肖慧娟:应对欧盟相关兼并政策充分调研 |
匿名市场分析人士:各大型机械制造商抢滩登陆欧美市场主要有三个原因 |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品牌战略方向问题 |
(2) 品牌整合管理规划问题 |
(3) 品牌价值变动问题 |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
(1) 选择稳健适当的国际品牌战略 |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整合计划 |
(3) 重视跨国并购后品牌的维护管理 |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
三、线下品牌的上线之路问题 |
1. 引言 |
2. 典型事件1:京东、苏宁、国美的电商大战 |
2.1事件概述 |
2.2事件起因 |
2.3事件经过 |
(1) 京东挑起电商价格战 |
(2) 电商价格战中各方反应 |
1京东商城 |
2苏宁易购 |
3国美电器 |
4消费者 |
5供应商 |
(3) 电商大战的战火由线上烧到了线下 |
2.4事件结果 |
2.5事件点评 |
3. 典型事件2:淘宝天猫“双11”一天交易额突破191亿元 |
3.1事件概述 |
3.2事件起因 |
3.3事件经过 |
(1) 节前造势 |
(2) “双11”光棍节变成“狂购节” |
3.4事件结果 |
3.5事件点评 |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互联网品牌生命周期在缩短 |
(2) 价格战不是树立电商品牌的、争夺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 |
(3) 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供应链不够稳定 |
(4) 利益之下, 无视网络品牌诚信 |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
(1) 正确认识电子商务, 了解电子商务市场 |
(2) 建立网络品牌, 制定品牌可持续发展战略 |
(3) 展开线上线下结合的网络品牌营销 |
(4) 完善供应链, 应重视消费者需求 |
(5) 加强网络自律, 建立诚信品牌 |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
四、中外品牌的权利冲突问题 |
1. 引言 |
2.典型品牌事件1:iPad商标权争夺案升级, 苹果唯冠品牌是非难解 |
2.1事件概述 |
2.2事件起因 |
2.3事件经过 |
(1) 注册商标 |
(2) iPad商标转让 |
(3) 产品上市侵权唯冠, 苹果初审败诉 |
(4) 初次交锋 |
(5) 案件升级 |
(6) 最终结果 |
2.4事件结果 |
2.5事件点评 |
3.典型品牌事件2:意大利上门讨伐假品牌, 自主品牌缺乏自信 |
3.1事件概述 |
3.2事件起因 |
3.3事件经过 |
(1) 发现问题 |
(2) 了解情况 |
(3) 达芬奇家具事件 |
(4) “伪意大利”品牌集体亮相 |
(5) “伪意大利”品牌的对策 |
(6) 中国政府官方态度 |
3.4事件结果 |
3.5事件点评 |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消费者崇尚洋品牌的特殊心理 |
(2) 商家缺失诚信一味逐利 |
(3) 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监管 |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
(1) 我国自主品牌的宣传 |
(2) 法律和制度的完善 |
(3) 加大监管部门的职能落实 |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
五、文化品牌的价值塑造问题 |
1. 引言 |
2. 典型品牌事件1:人再囧途之泰囧——小成本电影创造了票房神话 |
2.1事件概述 |
2.2事件起因 |
2.3事件经过 |
(1) 小成本铸就国产品牌电影 |
(2) 电影《人在囧途》 |
(3)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 |
2.4事件结果 |
2.5事件点评 |
3. 典型品牌事件2:《中国好声音》品牌节目爆发惊人热度 |
3.1事件概述 |
3.2事件起因 |
3.3事件经过 |
(1) 《中国好声音》节目形态:新鲜、刺激、悬念十足 |
(2) 《中国好声音》专业的品质 |
(3) 《中国好声音》选手:具备人际吸引的魅力 |
3.4事件结果 |
3.5事件点评 |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文化品牌传播工具 |
(2) 文化品牌传播水平 |
(3) 文化品牌传播的沟通特点 |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
(1) 为品牌塑造一种恰当的文化 |
(2) 品牌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 |
(3) 品牌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
六、体育品牌的破困突围问题 |
1.引言 |
2.典型品牌事件1:空中飞人起诉乔丹体育, 品牌借势更需名正言顺 |
2.1事件概述 |
2.2事件起因 |
2.3事件经过 |
(1) 乔丹公开起诉乔丹体育 |
(2) 乔丹体育公司回应 |
(3) 乔丹体育欲反诉乔丹 |
2.4事件后果 |
2.5事件点评 |
3. 典型品牌事件2:李宁亲自挂帅力挽狂澜, 品牌聚焦复苏拭目以待 |
3.1事件概述 |
3.2事件起因 |
3.3事件经过 |
(1) 2004—2009年的高速发展期 |
(2) 2010年之后的低谷期 |
(3) 原CEO张志勇下课, 李宁重拾大权 |
3.4事件结果 |
3.5事件点评 |
4. 典型品牌事件3:沃尔沃汽车签约林书豪, 品牌代言布局中美市场 |
4.1事件概述 |
4.2事件起因 |
4.3事件经过 |
(1) 沃尔沃签约林书豪 |
(2) 林书豪中国行 |
4.4事件结果 |
4.5事件点评 |
5.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创立品牌走捷径, 忽视品牌的法律风险 |
(2) 名人效应褪去, 产品定位不清 |
(3) 品牌与体育的融合 |
6.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
(1) 品牌经营要有远见, 注意规避法律风险 |
(2) 要有准确的品牌定位 |
(3) 品牌要理智的与名人合作, 实施清晰发展战略 |
7.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
七、授权品牌的资产管理问题 |
1. 引言 |
2.典型品牌事件:广药收回王老吉归属权, 品牌内耗导致亲痛仇快 |
2.1事件概述 |
2.2事件起因 |
2.3事件经过 |
(1) 从危机中走出, 打开共赢局面 |
(2) 在销售奇迹中产生矛盾, 对簿公堂争夺“中国第一品牌” |
(3) 分道扬镳, 两版凉茶商标战继续进行 |
2.4事件结果 |
2.5后续发展 |
(1) 加多宝:有证据显示红罐为其原创 |
(2) “第三份协议”仍在仲裁阶段 |
(3) 法律专家:知名商品应与商标分开 |
2.6事件点评 |
3.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缺乏战略眼光, 品牌意识淡薄 |
(2) 过分依赖广告 |
(3) 品牌法律风险管理的失误 |
(4) 一元化企业战略法律风险管理失误 |
4.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
(1) 设计可行的品牌战略 |
(2) 寻找到准确定位 |
(3) 注重产品的质量 |
(4) 维护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的统一 |
(5) 企业文化融入品牌建设中 |
(6) 要有品牌危机意识, 加强品牌管理 |
5.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
八、区域品牌的整合营销问题思考 |
1. 引言 |
2. 典型品牌事件1:东湖十年规划获批, 明确光谷品牌发展目标 |
2.1事件概述 |
2.2事件由来 |
2.3事件经过 |
(1) 筹建规划阶段 (1984—1988年12月) |
(2) 起步阶段 (1 9 8 8年1 2月-1991年) |
(3) 快速发展阶段 (1992—1999年) |
(4) 光谷建设阶段 (2000年后) |
2.4事件结果 |
2.5后续发展 |
2.6事件点评 |
3. 典型事件2:安吉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生态立县成就区域品牌 |
3.1事件概述 |
3.2事件由来 |
3.3事件经过 |
(1) 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 探索绿色生态经济 (1998-2005年) |
(2) 树立区域品牌, 建设“中国美丽乡村” (2005-2009年) |
(3) 全民参与, 打造“最佳人居地” (2009年至今) |
3.4事件结果 |
3.5后续发展 |
3.6事件点评 |
(1) 生态经济快速发展 |
(2) 城市综合功能明显增强 |
(3) 生态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
(1) 高水平编制生态城市发展规划。 |
(2)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
(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4) 发展壮大绿色生态经济。 |
(5) 大力改善市民生活居住环境。 |
(6) 倡导全民生态环保理念。 |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
九、国内品牌的海外维权问题 |
1. 引言 |
2. 典型事件1:奥康在欧胜诉反倾销案, 本土品牌冲破贸易壁垒 |
2.1事件概述 |
2.2事件起因 |
2.3事件经过 |
(1) 初次交锋底气虚 |
(2) 再次交锋遭打击 |
(3) 终获胜利维权益 |
2.4事件结果 |
2.5后续发展 |
2.6事件点评 |
3. 典型事件2:中文在线胜诉苹果公司, 品牌建设谨防着作侵权。 |
3.1事件概述 |
3.2事件起因 |
3.3事件经过 |
(1) 主动出击维权益 |
(2) 再次庭审立场清 |
3.4事件结果 |
3.5事件点评 |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中国品牌难赢国际信任 |
(2) 人才短板难抵国际考验 |
(3) “怕麻烦”却吃尽哑巴亏 |
5.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
(1) 自我提升为品牌维权撑腰 |
(2) 完备人才为品牌维权护航 |
(3) 积极态度为品牌维权助力 |
6.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
十、食品品牌的诚信补救问题 |
1. 引言 |
2. 典型品牌事件1:肯德基遭遇安全问题, 高姿态难挽信任危机 |
2.1事件概述 |
2.2事件起因 |
2.3事件经过 |
(1) 媒体曝光, 相关企业纷纷否认 |
(2) 权威调查, 百胜被曝知情不报 |
(3) 公开致歉, 期待挽救信任危机 |
2.4事件结果 |
2.5事件点评 |
3. 典型品牌事件2:良心药变身毒胶囊, 补救迟难让人放心 |
3.1事件概述 |
3.2事件起因 |
3.3事件经过 |
(1) 胶囊被曝铬超标, 药企声明撇干系 |
(2) 药监公开抽检结果, 修正发布道歉通告 |
(3) 召回焚毁问题胶囊, 再次致歉难解危机 |
3.4事件结果: |
3.5事件点评 |
4. 品牌的诚信补救不力问题原因分析 |
(1) 体制不全、规则不硬致使监管不力, 培养了企业的“傲慢” |
(2) 速度太慢、力度太小难消负面影响, 加剧了公众对企业的不满 |
(3) 后续动作乏力难给消费者信心, 品牌诚信补救任重道远 |
5. 品牌的诚信补救问题对策思考 |
(1) 用体制和规则破除企业傲慢 |
(2) 用速度和力度减轻公众不满。 |
(3) 用实际行动补救品牌诚信。 |
6. 食品品牌诚信补救问题展望 |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
典型品牌事件1: (同仁堂告别加盟店, 老字号欲转型升级) |
典型品牌事件2: (归真堂活熊取胆惹争议, 品牌利益遭质疑法理博弈) |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
典型品牌事件1:三一重工收购德企巨头, 民企品牌兼并全球老大 |
典型品牌事件2:徐工收购德混凝土巨头, 三大重工品牌鼎足而立 |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
典型品牌事件1:京东、苏宁、国美的电商大战 |
典型品牌事件2:淘宝天猫“双11”一天交易额突破191亿元 |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
典型品牌事件1:苹果唯冠iPad商标权之争 |
典型品牌事件2:“伪意大利”品牌集体曝光 |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
典型品牌事件1:人再囧途之泰囧----小成本电影创造了票房神话 |
典型品牌事件2:《中国好声音》打造国内品牌电视节目 |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
典型品牌事件1:空中飞人起诉乔丹体育, 品牌借势更需名正言顺 |
典型品牌事件2:李宁亲自挂帅力挽狂澜, 品牌聚焦复苏拭目以待 |
典型品牌事件3:沃尔沃汽车签约林书豪, 品牌代言布局中美市场 |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
典型品牌事件:广药收回王老吉归属权, 品牌内耗导致亲痛仇快 |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
典型品牌事件1:东湖十年规划已获批复, 明确光谷品牌发展目标 |
典型品牌事件2:安吉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生态立县成就区域品牌 |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
典型品牌事件1:奥康在欧胜诉反倾销案, 本土品牌冲破贸易壁垒 |
典型品牌事件2:中文在线胜诉苹果公司, 品牌建设谨防着作侵权 |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
典型品牌事件1:肯德基遭遇安全问题, 高姿态难挽信任危机 |
典型品牌事件2:良心药变身毒胶囊, 补救迟难让人放心 |
(3)我国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的会计问题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反倾销及其相关会计理论 |
2.1 反倾销的理论基础 |
2.1.1 倾销有害论 |
2.1.2 贸易保护论 |
2.2 倾销与反倾销的会计分析 |
2.2.1 倾销与反倾销的含义 |
2.2.2 出口价格及结构出口价格 |
2.2.3 正常价值 |
2.3 反倾销会计理论的概念框架 |
2.3.1 会计目标 |
2.3.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2.3.3 会计职能 |
2.3.4 会计原则 |
第三章 美国反倾销调查的程序及调查关键 |
3.1 美国反倾销的调查程序 |
3.2 美国反倾销调查中的关键问题 |
3.2.1 非市场经济国待遇问题 |
3.2.2 替代国问题 |
第四章 我国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的主要会计问题 |
4.1 会计准则执行力差 |
4.2 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资料 |
4.3 缺乏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 |
4.3.1 缺乏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 |
4.3.2 没有建立专门的反倾销会计部门 |
4.3.3 缺少境外竞争对手和可能替代国的会计信息平台 |
4.4 缺乏反倾销专业人才 |
4.4.1 不精通反倾销调查国家的会计准则 |
4.4.2 不通晓国际反倾销法律 |
4.4.3 缺少国际贸易知识 |
4.4.4 缺乏国际法务会计知识 |
4.4.5 不具备必要的外语水平 |
第五章 我国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的会计对策 |
5.1 严格执行会计准则 |
5.1.1 规范企业会计程序,加强资料保管制度 |
5.1.2 加强反倾销内控监控,确保企业严格执行准则 |
5.1.3 重视审计环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
5.2 构建反倾销导向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 |
5.2.1 按海关税则号进行产品分类 |
5.2.2 成本核算精细化 |
5.2.3 合理分摊各种成本费用 |
5.2.4 建立专门应对反倾销诉讼的成本分析机制 |
5.3 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 |
5.3.1 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 |
5.3.2 建立竞争对手信息平台 |
5.3.3 建立替代国同类生产商信息平台 |
5.4 加强反倾销专业人才的培养 |
5.4.1 反倾销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
5.4.2 反倾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
5.4.3 反倾销专业人才的培养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基于反倾销应诉的成本核算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0.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0.3 本文研究方法与思路 |
0.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1. 反倾销应诉和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 |
1.1 倾销、反倾销与反倾销应诉的概念 |
1.1.1 倾销的概念、特征及判定标准 |
1.1.2 反倾销及反倾销措施 |
1.1.3 反倾销应诉的概念 |
1.2 反倾销应诉中的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 |
1.2.1 产品成本 |
1.2.2 常价值(NV) |
1.2.3 出口价格(EP)和结构出口价格(NEP) |
1.2.4 倾销幅度及其计算 |
1.3 主要反倾销调查机构及调查程序 |
1.3.1 主要反倾销调查机构 |
1.3.2 反倾销调查程序概述 |
2. 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1 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
2.1.1 成本核算中的相关成本被忽略 |
2.1.2 相关的成本资料准备不足 |
2.1.3 现有的成本资料的可信性差 |
2.1.4 操纵成本费用较严重,生产成本被扭曲 |
2.2 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2.1 产品成本理念的差异 |
2.2.2 反倾销应诉会计信息平台的缺乏 |
2.2.3 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层面的弱化 |
2.2.4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
3. 反倾销调查机构对应诉产品成本调查的要求 |
3.1 美国反倾销调查机构对应诉产品成本调查的要求 |
3.1.1 正常价值的推算 |
3.1.2 对应诉产品成本调查的要求 |
3.2 欧盟反倾销调查机构对应诉产品成本调查的要求 |
3.2.1 正常价值的推算 |
3.2.2 对应诉产品成本调查的要求 |
3.3 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
4. 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成本核算对策 |
4.1 构建反倾销导向的成本核算体系 |
4.1.1 细化会计科目、会计账簿,落实反倾销意识 |
4.1.2 规范成本会计处理实务,合理分摊各种成本费用 |
4.1.3 建立专门应对反倾销的成本分析机制,加强成本筹划 |
4.2 建立反倾销应诉会计信息平台 |
4.2.1 法律法规信息 |
4.2.2 成本资料信息 |
4.2.3 产品价格信息 |
4.2.4 竞争对手信息 |
4.2.5 替代国同类生产商信息 |
4.3 完善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建设 |
4.3.1 加快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性 |
4.3.2 准确贯彻执行我国新会计准则 |
4.4 建立反倾销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
4.4.1 建立良好的反倾销内部控制环境 |
4.4.2 实施全面的反倾销风险评估 |
4.4.3 构建强有力的反倾销预警机制,进行良好的反倾销控制活动 |
4.4.4 加强企业与外部以及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沟通 |
4.4.5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成本核算的监控作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基于会计准则国际差异的企业应诉反倾销问题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调查内容及分析 |
(一)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对应对反倾销的重要性调查 |
1.会计准则国际差异对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影响程度 |
2.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对于预防反倾销发生和应诉反倾销胜诉的作用 |
3.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对于我国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作用 |
4.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对于缩小涉诉产品成本计算国际差异的作用 |
(二) 应诉反倾销中具体会计处理问题的调查 |
1.企业财务会计处理与会计准则规定符合程度对应诉反倾销的作用 |
2.企业反倾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
(三) 做好应诉反倾销准备工作的相关问题 |
1.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不力的主要原因 |
2.建立替代国同类厂商信息平台的重要性调查 |
3.反倾销调查中企业会计人员所起的作用的重要性程度调查 |
4.会计人员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的重要性程度调查 |
(四) 金融危机对于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影响程度 |
(五) 如何看待我国会计准则仍然存在的国际差异 |
三、我国反倾销问题的相关建议 |
(一) 加强与国际会计机构沟通协调 |
(二) 构建反倾销会计信息支持系统 |
1.企业自身的会计信息系统。 |
2.竞争对手信息系统。 |
3.替代国同类厂商信息系统。 |
(三) 培养反倾销会计方面的人才 |
(7)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4 反倾销会计的研究综述 |
1.4.1 会计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
1.4.2 反倾销会计理论构建方面的研究 |
1.4.3 反倾销应诉会计的策略和技巧方面的研究 |
1.4.4 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对反倾销应诉的影响 |
1.4.5 产业损害确定方面的研究 |
1.4.6 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反倾销会计 |
1.4.7 关于反倾销应诉之中会计举证问题的研究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反倾销应诉中会计举证理论基础 |
2.1 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
2.2 反倾销的法学分析 |
2.3 反倾销的会计学分析 |
2.3.1 反倾销中正常价值的认定 |
2.3.2 产品成本的认定 |
2.3.3 "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 |
2.3.4 会计举证的相关核心概念 |
3 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的过程 |
3.1 反倾销立案前的会计举证过程 |
3.1.1 规范企业的会计管理系统 |
3.1.2 企业应事先对反倾销应诉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 |
3.1.3 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 |
3.1.4 反倾销应诉前的会计举证准备工作 |
3.2 反倾销审核过程中的会计举证问题 |
3.2.1 应诉反倾销必需的会计材料的收集 |
3.2.2 替代国相关的会计举证材料的收集 |
3.2.3 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举证 |
3.2.4 会计举证关键部分:填答调查问卷 |
3.3 应对实地核查会计举证与审核结果后应诉反倾销会计问题 |
3.3.1 实地核查的会计举证 |
3.3.2 审核结果形成后应诉反倾销会计举证问题 |
4 我国反倾销应诉中会计举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我国遭受的反倾销现状 |
4.2 我国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存在的问题 |
4.2.1 我国反倾销会计资料准备不充分 |
4.2.2 现有会计资料的通用性差,会计举证资料的可信度低 |
4.2.3 反倾销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 |
4.3 会计举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反倾销观念意识淡薄 |
4.3.2 企业管理和体制方面的缺陷与不足 |
4.3.3 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 |
5 我国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基于案例分析 |
5.1 美国对华"皱纹纸"反倾销案 |
5.1.1 案情简介 |
5.1.2 调查范围 |
5.1.3 填答调查问卷 |
5.1.4 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 |
5.1.5 反倾销幅度的最终确定 |
5.2 解决我国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问题的相关对策 |
5.2.1 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 |
5.2.2 加快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
5.2.3 构建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 |
5.2.4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8)基于反倾销导向的成本会计支持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回顾及观点综述 |
1.2.1 国外文献回顾及观点综述 |
1.2.2 国内文献回顾及观点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结构 |
第2章 反倾销内涵的成本会计理论解读 |
2.1 倾销与反倾销的内涵与解读 |
2.1.1 倾销与反倾销的基本含义 |
2.1.2 反倾销实施的三大条件 |
2.1.3 倾销与反倾销内涵的成本会计解读 |
2.2 反倾销核心概念的成本会计分析 |
2.2.1 正常价值 |
2.2.2 出口价格 |
2.2.3 倾销幅度 |
2.3 “市场经济地位”的成本会计标准 |
2.3.1 美国有关“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 |
2.3.2 欧盟有关“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 |
2.3.3 “市场经济地位”的成本会计解读 |
第3章 反倾销调查中成本会计信息的标准与要求 |
3.1 反倾销调查机构对成本会计信息的标准要求 |
3.1.1 美国反倾销调查中对成本会计信息的标准要求 |
3.1.2 欧盟反倾销调查中对成本会计信息的标准要求 |
3.2 反倾销调查机构对成本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
第4章 反倾销应诉中成本会计支持不力因素分析 |
4.1 从反倾销应诉案例看成本会计问题 |
4.1.1 案情背景介绍 |
4.1.2 应诉全过程 |
4.1.3 案例分析 |
4.2 反倾销应诉中成本会计支持存在的问题分析 |
4.2.1 应诉企业的成本会计问题 |
4.2.2 中介机构对于反倾销应诉的成本会计服务支持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对构建反倾销应诉的成本会计支持框架的建议 |
5.1 构建“反倾销导向”的成本核算体系 |
5.1.1 加强成本基础核算工作的“反倾销导向” |
5.1.2 加强成本核算管理的“反倾销导向” |
5.2 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反倾销诉讼服务机制 |
5.2.1 完善反倾销应诉的成本会计支持服务 |
5.2.2 加强反倾销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的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评价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基于会计视角木质林产品反倾销的理论基础与探讨 |
2.1 木质林产品与倾销的界定 |
2.1.1 木质林产品界定 |
2.1.2 倾销界定 |
2.1.3 出口价格界定 |
2.1.4 反倾销与反倾销税界定 |
2.2 正常价值的会计学确认 |
2.2.1 正常价值的界定 |
2.2.2 正常价值的确认 |
2.3 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标准 |
2.3.1 市场经济地位申请的会计标准 |
2.3.2 市场经济地位的评判 |
2.4 单独税率的会计标准 |
2.4.1 美国单独税率的申请标准 |
2.4.2 欧盟单独税率的申请标准 |
2.5 替代国制度的会计解读 |
2.5.1 替代国制度的法律规定 |
2.5.2 替代国的选择标准 |
2.5.3 美国的“生产要素替代法” |
2.6 本章小结 |
3 我国木质林产品遭遇反倾销现状及企业应诉状况分析 |
3.1 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状况分析 |
3.1.1 木质林产品出口规模 |
3.1.2 木质林产品主要出口市场 |
3.1.3 木质林产品出口商品结构 |
3.1.4 木质林产品出口特点 |
3.2 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现状、特点及后果 |
3.2.1 木质林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
3.2.2 木质林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特点 |
3.2.3 木质林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后果 |
3.3 木质林产品遭遇反倾销企业应诉状况及影响分析 |
3.3.1 遭遇反倾销木质林产品企业应诉状况 |
3.3.2 木质林产品企业遭遇反倾销应诉与否的影响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木质林产品企业遭遇反倾销应诉与否的决定因素及战略选择 |
4.1 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应诉与否的决定因素 |
4.1.1 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的成本效益分析 |
4.1.2 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不应诉或应诉不力的会计因素分析 |
4.1.3 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面对倾销指控时成本收益模型 |
4.2 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选择——战略纳什均衡模型 |
4.2.1 确定变量 |
4.2.2 各因素对概率的影响 |
4.2.3 模型分析推论 |
4.3 本章小结 |
5 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的会计技术 |
5.1 反倾销调查当局及运作程序 |
5.1.1 欧美反倾销调查当局的构成 |
5.1.2 反倾销调查的运作程序 |
5.2 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的成本会计技术 |
5.2.1 木质林产品反倾销成本考察内容的确定 |
5.2.2 应诉木质林产品反倾销的导向性成本会计技术 |
5.3 应诉木质林产品反倾销调查问卷的会计技术 |
5.3.1 木质林产品反倾销调查问卷的概况 |
5.3.2 应诉木质林产品反倾销调查问卷中基本情况的会计技术 |
5.3.3 应诉木质林产品反倾销调查问卷中销售情况的会计技术 |
5.3.4 应诉木质林产品反倾销调查问卷中生产情况的会计技术 |
5.4 应诉木质林产品反倾销实地核查的会计技术 |
5.4.1 应诉实地核查的意义 |
5.4.2 应诉实地核查的会计技术 |
5.5 应诉木质林产品反倾销听证会的会计技术 |
5.5.1 应诉木质林产品反倾销替代国选择及其价格听证会的会计技术 |
5.5.2 应诉木质林产品产业损害听证会的会计技术 |
5.6 本章小结 |
6 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的会计信息获取机制 |
6.1 建立应诉反倾销导向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
6.2 建立木质林产品反倾销应诉的情报信息数据库和监控体系 |
6.2.1 建立系统、准确、适时的木质林产品情报信息数据库 |
6.2.2 建立木质林产品应诉反倾销监控体系 |
6.3 建立和完善木质林产品成本核算标准体系 |
6.3.1 建立动态的成本标准维护体系 |
6.3.2 建立木质林产品反倾销海关税则号所对应的产品成本核算标准 |
6.4 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
6.5 建立反倾销保护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反倾销会计人才 |
6.5.1 加快建立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 |
6.5.2 加快培养高素质反倾销会计人才 |
6.6 本章小结 |
7 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内部控制分析 |
7.1 基于反倾销应诉的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要素 |
7.1.1 基于反倾销应诉的内部控制目标 |
7.1.2 基于反倾销应诉的内部控制要素 |
7.2 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
7.2.1 研究假设 |
7.2.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
7.3 实证分析 |
7.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7.3.2 实证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
7.3.3 回归分析 |
7.4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7.4.1 实证研究结论 |
7.4.2 基于实证研究结论的政策建议 |
7.5 本章小结 |
8 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的保障体系 |
8.1 政府层面的保障措施 |
8.1.1 转变政府职能和优化产业结构 |
8.1.2 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
8.1.3 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 |
8.1.4 建立完善的反倾销应诉预警机制 |
8.2 行业协会层面的保障措施 |
8.2.1 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
8.2.2 组织协调国际贸易谈判 |
8.2.3 建立行业反倾销应诉基金制度 |
8.3 中介机构层面的保障措施 |
8.3.1 充分发挥律师在反倾销应诉中的诉讼功能 |
8.3.2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举证抗辩作用 |
8.4 企业层面的保障措施 |
8.4.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
8.4.2 健全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
8.4.3 掌握贸易规则,避免遭遇反倾销 |
8.4.4 拓展国际市场,减少反倾销风险 |
8.5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的创新点 |
9.3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问卷调查企业名单 |
附录二: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调查问卷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10)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二、我国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功能缺失及其影响 |
(一)我国行业协会的反倾销应诉功能缺失原因分析。 |
(二) 我国行业协会反倾销应诉功能缺失的影响。 |
1、无人组织申请——企业备受“市场经济地位”之困。 |
2、无人阻止应诉——企业备受集体行为利益之困。 |
3、无人协调取证——企业备受行业隔阂之困。 |
三、我国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诉中职能的完善 |
1、提升行业协会地位。 |
2、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
3、设立企业间反倾销基金。 |
4、加快行业协会的反倾销具体应诉能力建设。 |
四、结束语 |
四、加强反倾销应诉工作迫在眉睫(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反倾销应诉激励机制研究[D]. 彭月嫦.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2]上篇 2012中国品牌十大问题[J]. 高欢,高振,王鹏,张宁,薄婧琛,宗一君,王建亚,张苏,于浩,陈凤超,毕茜,金琳琳,胡燕华,洪先锋. 商品与质量, 2013(24)
- [3]我国企业应诉美国反倾销的会计问题及其对策[D]. 张雅莉.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3(S2)
- [4]基于反倾销应诉的成本核算问题探讨[D]. 占旭琼. 江西财经大学, 2012(10)
- [5]基于会计准则国际差异的企业应诉反倾销问题的调查分析[J]. 李连燕,赵灿. 东岳论丛, 2011(11)
- [6]我国出口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队伍构建对策[J]. 王凯.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05)
- [7]反倾销应诉会计举证研究[D]. 王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05)
- [8]基于反倾销导向的成本会计支持框架研究[D]. 周琦. 湖南大学, 2011(04)
- [9]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的会计研究[D]. 张昌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 [10]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探析[J]. 蔡琳琦. 榆林学院学报,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