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贮藏冷害研究综述

蔬菜贮藏冷害研究综述

一、蔬菜贮期冷害的研究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廖梓懿[1](2021)在《‘翠香’猕猴桃大帐动态气调保鲜技术研究》文中提出

翟相英[2](2021)在《水稻种子遗传多样性及微生物菌剂对水稻幼苗耐低温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水稻(Oryzasativa L.)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低温冷害一直是东北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水稻耐低温性能以及扩大耐低温水稻品系种质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通过对9个品系水稻种子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以及聚类分析;对水稻萌发能力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水稻发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探究水稻种子的表型性状与微生物菌剂对水稻幼苗耐低温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今后提高水稻耐低温性能和扩大耐低温水稻品系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数据和可行的技术参考。(1)通过对9个品系水稻种子各表型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变异幅度上,种子的单粒重最大,谷粒长最小,说明种子的单粒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而谷粒长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品系间各表型性状除单粒重外差异均显着(P<0.001),说明水稻种子表型变异较大,通过选择手段来改良这些性状特征的难易程度会因性状而异。种子的单粒重分别与谷粒长、谷粒宽、谷粒厚、粒长宽比呈极显着正相关,说明可以通过提高上述表型性状指标来提升种子的单粒重,进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聚类分析将9个品系水稻种子分为4个类群,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可以通过不同水稻品系之间的遗传关系来增加高耐低温性能水稻品系数量。(2)水稻幼苗萌发试验中,总体看,大部分水稻品系在微生物菌剂接种后,各指标表现均比CK组好,说明菌剂能够提升水稻幼苗的低温萌发能力和耐低温性能,且品系X-30与X-36在菌剂接种后表现最好。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得出,发芽势与发芽率呈显着正相关;株高与茎粗和干重呈显着正相关;鲜重与茎粗、干重、含水率呈显着正相关;枯萎率与干重、鲜重、含水率呈显着负相关。因此,试验证明微生物菌剂可以通过提高稻苗的茎粗和株高来提高稻苗的干重、鲜重与含水率,降低稻苗的枯萎率,进而提高稻苗的耐低温性能。(3)水稻种子发芽能力综合评价试验中,品系X-28、X-30、X-36、X-40、X-42和X-45在菌剂处理下均有一个或多个浓度梯度水稻投影函数值高于CK。说明试验中微生物菌剂作用显着,且A35菌剂浓度最能提高水稻的耐低温性能。

黄天辉[3](2021)在《生态环境因子对山地苹果抗CO2伤害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陕西黄土高原由于山区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合苹果的生长,被公认为是苹果的最佳优生区,并且山地苹果已逐渐成为当地最大的特色产业,但是由于山区贮藏条件有限,导致苹果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CO2伤害,损害了果农的经济利益,而生态环境因子能够通过影响果实的品质进而影响果实的贮藏能力。因此,本文通过对不同灌溉量(重度亏缺灌水W1:40%~55%θf、中度亏缺灌水W2:55%~70%θf、轻度亏缺灌水W3:70%~85%θf、充分灌水W4:85%~100%θf)、不同施氮量(低氮N1:200 kg N/hm2、中氮N2:400 kg N/hm2、高氮N3:600 kg N/hm2)、不同光照(向阳面、背阴面)条件下生产的山地寒富苹果进行CO2胁迫伤害,来探究不同生态环境因子下生产的苹果在贮藏过程中食用品质、生理变化、酚酸含量及果肉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而明确生态环境因子对于苹果抵抗CO2伤害能力的影响,为山地果园的种植和贮藏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苹果种植过程使用生态方法以抵抗贮藏病害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灌溉量下生产的山地寒富苹果经过CO2伤害处理后,在贮藏期间轻度亏缺灌水(W3组)的果实硬度、咀嚼性、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优于充分灌水(W4组),并且在贮藏过程中轻度亏缺灌水(W3组)的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于重度亏缺灌水(W1组)和中度亏缺灌水(W2组)。轻度亏缺灌水(W3)生产的苹果在贮藏过程中细胞膜透性增加到51.9%远低于充分灌水(W4组),并且细胞壁完整性较高使PPO与酚类物质的接触减少,绿原酸(108.1μg/g)、没食子酸(255.2μg/g)和儿茶素(122.5μg/g)的含量低于其他处理组,阻止了醌类物质的形成,进而降低了CO2对于苹果的褐变伤害。(2)不同施氮量下生产的山地寒富苹果经过CO2伤害处理后,在贮藏期间中氮(N2组)与高氮(N3组)相比能够减缓果实硬度降低的程度,过高施氮量会加快果实的软化,影响果实的口感。在贮藏后期中氮(N2组)的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优于高氮(N3组)。高氮(N3组)的总酚含量变化最为显着,说明N3处理组果实组织内膜系统遭到破坏,酚类物质大量渗出。中氮(N2组)生产的苹果在贮藏过程中细胞膜透性增加到44.0%远低于高氮(N3组),细胞壁较完整使PPO与酚类物质的接触减少,并且绿原酸(131.1μg/g)、没食子酸(298.8μg/g)和儿茶素(124.1μg/g)的含量最低,降低了醌类物质的形成,进而降低了CO2对于苹果的褐变伤害。从苹果的硬度、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综合来看N2处理组果实品质较好。(3)不同光照下生产的山地寒富苹果经过CO2伤害处理后,在贮藏过程中背阴面处理组的果实硬度和咀嚼性均高于向阳面处理组。背阴面处理组生产的苹果在贮藏过程中细胞膜透性增加到35.7%远低于向阳面的44.5%、并且细胞壁较完整使PPO与酚类物质的接触减少,绿原酸(178.4μg/g)的含量较低,降低了醌类物质的形成,进而降低了CO2对于苹果的褐变伤害。研究表明了采用生态环境因子能够提高苹果抵抗CO2伤害的能力,在不同灌溉量下,建议选择轻度亏缺灌水(70%~85%θf);在不同施氮量下,建议选择中氮(400 kg N/hm2);在不同光照下,建议选择背阴面种植,来达到更好抵抗CO2伤害的目的。本研究的结果为研究生态环境因子抵抗贮藏病害提供理论依据,减少苹果因贮藏病害造成的浪费,增加果农收益,对山地苹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曹梦柯[4](2021)在《六个品种苹果采后品质变化表征因子及低温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陕西省广泛种植的中熟苹果“乔纳金”,“澳洲青苹”,“金冠”,和晚熟苹果“富士”,“瑞阳”和“秦冠”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在低温货架期的理化品质变化数据,以及不同阶段出库于室温货架(25℃)下存放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的品质变化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品种间各品质变量变化趋势与变化速率的差异性;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来选择品质变化表征因子;采用递归特征消除,特征选择Relief F和稀疏主成分分析对品质指标进行排序,分别建立品质指标组合,品质表征因子与低温贮藏不同品种苹果货架期之间的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货架期预测模型,以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作为模型准确性的评价标准,并从中选取准确性高的模型来构建软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六个品种苹果“澳洲青苹”,“金冠”,“乔纳金”,“富士”,“瑞阳”和“秦冠”,其在0~1℃,85%~9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以感官打分法评定货架寿命终点,6者的最大货架期分别为120,180,180,270,270和270d,晚熟苹果的最大货架寿命均高于中熟品种苹果。(2)低温贮藏的6个品种苹果,其由失重率,硬度,可滴定酸,C值和淀粉含量建立的随货架时间变化的一元线性拟合方程,拟合优度均显着。淀粉含量的变化速率(斜率)在3个晚熟品种苹果(“富士,“瑞阳”,“秦冠”)之间无显着差异,共同显着低于中熟品种“乔纳金”和“金冠”,后两者又显着低于“澳洲青苹”。其它各品质变量的变化速率(斜率)均呈现4-6个级别的显着差异。(3)中熟品种(“澳洲青苹”,“金冠”,“乔纳金”)内部的失重率(约4%)可以作为其低温货架寿命终点的评判标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固酸比,a*值,L*值和C值这4个指标可以作为低温贮藏6个品种苹果(“澳洲青苹”,“金冠”,“乔纳金”,“富士”,“瑞阳”和“秦冠”)的共同品质表征因子。(4)“乔纳金”,“富士”苹果分别在0~1℃,85%~9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0、40、80;0、170、270 d后置于货架温度25℃下贮藏,其最大货架寿命分别为48,48,42;54、42和7 d。苹果的出库时间越晚,其货架寿命越短。(5)不同时间出库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在25℃货架期,其各理化品质变量的变化速率受出库时间的影响均不相同,不同时间出库的“乔纳金”苹果,呈现出库越晚,a*值的变化速率(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可滴定酸,C值和△E值的变化速率(斜率的绝对值)越小的规律。不同出库时间的“富士”苹果,其△E值,固酸比呈现出库越晚,变化速率(斜率)越大的规律。其余指标未表现出库时间的规律性影响。(6)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苹果在货架期间品质表征因子可选用失重率或可滴定酸或淀粉或硬度,固酸比,L*值,a*值或b*值和△E值这5个指标,或者固酸比,失重率或可滴定酸或淀粉或硬度,a*值或b*值,△E值和C值这5个指标。不同出库时间的“富士”苹果的品质表征因子可选用失重率或可滴定酸或淀粉或硬度或△E值,固酸比,a*值或b*值这3个指标,或者固酸比,L*值,a*值或b*值,失重率或可滴定酸或淀粉或硬度或△E值这4个指标。(7)采用稀疏主成分分析对品质指标进行排序,所得到的部分品质指标组合作为BP-ANN的输入变量所构建的6个品种苹果(“澳洲青苹”,“金冠”,“乔纳金”,“富士”,“瑞阳”和“秦冠”)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其验证集准确率高于90%,这些指标组合分别是1.(a*值,淀粉,L*值,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2.(a*值,淀粉,L*值,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3.(a*值,淀粉,L*值,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b*值)、4.(a*值,淀粉,L*值,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b*值,固酸比,△E值,C值)。(8)为了方便模型的后续使用,将预测准确性高的模型内嵌在APP中,共4种模型,用户可自行选择,由于本研究仅是1年的数据,为了使其预测准确性更高,后续如果条件允许还应采用多年的数据进一步对模型的内部参数进行调整。

吴忠红[5](2021)在《基于RNA-seq技术解析NO延缓葡萄果梗采后褐变的作用机理》文中认为葡萄果梗褐变是造成鲜食葡萄果穗品质下降的第二大重要问题,也是鲜食葡萄贮藏新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改善葡萄采后果梗褐变问题,本文以新疆主栽品种“Thompson Seedless”无核白葡萄为研究试材,通过NO熏蒸技术筛选适宜浓度后,采用RNA-seq技术探索了果梗褐变相关的主要代谢途径、通路及其基因,根据NO响应差异和基因功能验证并确定候选基因,以苯丙烷代谢途径为重点,探讨葡萄果梗褐变发生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旨在为NO在葡萄采后贮藏技术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主要结果如下:(1)筛选并优化了NO熏蒸浓度。NO气体熏蒸处理具有延缓葡萄果梗褐变、维持葡萄果粒品质的生理作用,但NO浓度低于300μL·L-1发挥作用有限,400μL·L-1~600μL·L-1时抑制果梗褐变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900μL·L-1时反而有伤害作用。分析贮藏效果发现,NO可有效降低葡萄失重率、落粒率、腐烂率,减缓葡萄果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的下降,其中500μL·L-1NO熏蒸浓度显着减缓了葡萄果梗电导率的增加,抑制了叶绿素降解和花青素的积累,尤其延缓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降解速度,降低了果梗黄化速度,但对黄酮类含量影响不显着;该浓度的NO处理不仅减少了果梗表面裂纹数量和开裂强度,而且有益于内部细胞排列紧密、骨架完整的形态的保持,从而减轻了局部组织的凹陷程度;减缓了木质部中的无机物的消耗,从而延缓了细胞结构的破坏。组织染色分析发现,NO维持了果梗表皮细胞的体积,减缓了细胞壁增厚和木栓化,抑制了表皮棕色物质的积累。(2)RNA-seq测序表明,贮藏期间的葡萄果梗mRNA的转录变化明显,且NO处理对其影响作用显着。不同贮藏阶段的葡萄果梗共表达基因有12869个,在采收10 d时,上调基因数占总差异基因的72.35%,下调基因数占总差异基因的27.65%。与采收时相比,贮藏10 d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合计有759个,而共有差异基因62个,靠前的32个基因qPCR表达验证显示,有20个基因表达特性突出,其中PAL1,PAL3-5,PPO1-3,POD1,POD4-7和转录因子WRKY53,ERF003,MYB39表达量明显高于PAL2,POD2-3和转录因子b HLH96,ERF095。而NO处理均对上述基因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尤其在冷藏5 d~25 d和货架前两天的作用较为明显。(3)GO、KEGG和蛋白富集表明,苯丙烷代谢途径与葡萄果梗褐变进程关系紧密,主要涉及PAL、PPO和POD家族基因。RNA-seq数据表明,有365个DEGs参与了50个代谢途径,主要分布在代谢过程,占总DEGs的81.10%(296个),而且被DEGs富集的主要途径有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占比为11.82%(35个);其次为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占比为9.80%(29个);紧随其后的还有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黄酮类合成途径;富集到前2条的DEGs占代谢类总条目的21.62%(42条),成为主要富集方向。另外,排名前三的通路依次为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KO00940)、苯丙氨酸代谢途径(KO00360)和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KO00941)。结合基因功能选则与果梗褐变相关的苯丙烷代谢途径为转录分析重点,候选基因有9个,即VvPPO1-3,VvPAL1-3和VvPOD1-3。(4)相关性分析表明,果梗褐变指数和PPO活性变化与理化品质、候选基因变化特点紧密相关,且不同基因表达特性差异显着。其中褐变指数与酚类含量、POD、VvPAL1和VvPOD3存在显着相关,与失水率、PPO、VvPPO1和VvPOD1存在极显着相关。同时,PPO与VvPOD1呈显着相关,与VvPPO1呈极显着相关。比较发现,普通采后果梗中VvPPO1表达显着高于VvPPO2(7.05倍)和VvPPO3(5.56倍)。VvPAL2显着高于VvPAL1(5.12倍)和VvPAL3(2.13倍)。VvPOD3显着高于VvPOD1(4.35倍)和VvPOD2(21.81倍)。因此,葡萄果梗中VvPPO1、VvPAL2和VvPOD3可能是其家族基因中表达量较高的基因。(5)转录调控研究表明,NO熏蒸处理诱导苯丙烷代谢的调控作用显着。主要体现在500μL·L-1NO延缓了葡萄果梗中水分损失、减少了酚类物质积累、抑制了PPO和PAL活性、诱导了POD活性增加;下调了基因VvPPO1、VvPAL2和VvPAL3的表达,上调了VvPOD3的表达;VvPPO1-3表达谱表明,VvPPO1是一个重要基因,NO处理对VvPPO1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但对VvPPO2和VvPPO3作用不显着。结果表明,VvPPO1在果梗褐变产生和控制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是VvPPO家族中与果梗褐变有关的关键基因。(6)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观察表明,VvPPO1具有酪氨酸结构域,在叶绿体上行驶功能。VvPPO1全长为2010bp,包含2007 bp ORF,编码66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式为C3346H5215N909O987S23,原子总数为10480,分子量为74.71KDa,理论p I为6.64,具有跨膜特性,没有信号肽,半衰期为30 h,定位于叶绿体中;与Vitis vinifera“Shine Muscat”(BAO79387.1)亲缘关系较近,相似度大于99%;序列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基因登录号为MN164611。

李占省,刘玉梅,韩风庆,方智远,张扬勇,杨丽梅,庄木,吕红豪,王勇,季家磊[6](2021)在《“十三五”我国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十三五"期间,我国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选育出一批优异的青花菜新品种和育种资源,雄性不育制种瓶颈得以突破,国产青花菜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由2010年的不足5%提升至当前的15.36%,应用基础研究快速发展,遗传育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从青花菜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等方面系统综述了2016年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并提出了青花菜产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李光荣,刘欢,张文祥,梁关海,钱正明,李文佳[7](2021)在《生物保鲜剂结合物理技术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生物保鲜剂因天然、安全、无毒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果蔬保鲜领域,且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生物保鲜剂与物理保鲜技术组合的保鲜方式,具有协同和互补作用,能够达到更好的保鲜效果。本文概述了果蔬采后劣变的机制,详细阐述了近几年生物保鲜剂与低温、气调、臭氧、辐照、微波、超声波、超高压、高压脉冲电场等物理保鲜技术组合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组合保鲜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旨在为生物保鲜剂的开发应用及组合保鲜方式的探究提供参考。

闫僖芮[8](2020)在《交联壳聚糖薄膜气体渗透性的调控及其对南果梨涂膜保鲜效果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壳聚糖为基材,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环氧化聚乙二醇(PEGe)改变交联薄膜的交联度,进而调控其气体渗透性。通过气体透过性、力学性能等测试观察不同交联度和成膜条件对薄膜性能的影响。以浸泡液体积、PEGe比例和浸泡时间为研究变量,通过单因素与正交优化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壳聚糖成膜条件。将优化后的交联薄膜,用于南果梨常温涂膜保鲜实验,并在振动与非振动两种处理方式下研究涂膜对南果梨贮藏品质的影响,旨在确定最佳交联壳聚糖涂膜保鲜南果梨的有效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环氧化聚乙二醇(PEGe)的添加提高了壳聚糖膜的力学性能,CO2/O2透过比有很大的改善,由原来3.48提高到了 6.02,薄膜的交联状态较好。2.南果梨最佳涂膜条件为:壳聚糖浓度为1.4%,环氧化聚乙二醇浓度为0.85%,浸泡时间为60s。实验证明,该涂膜配方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3.贮藏初期复合涂膜降低了果实的呼吸活性。贮藏后期,交联CS/PEGe涂膜还显着降低南果梨振动和非振动两种处理下的失重率、腐烂率以及丙二醛含量,提高了南果梨硬度值及维生素C含量,延缓了果实的衰老进程,从而提高了果实的营养价值。

康丹丹[9](2020)在《微环境气调结合相温对兰州百合采后品质的调控效应》文中提出兰州百合是常用的食用百合,既可为餐桌上美味也可作强身健体、治病救人的良方。由于鲜百合采后生理旺盛,易产生腐烂、褐变、变紫等品质问题,因此采用方便且安全有效的保鲜技术是关键。为了实现采后即控、贮藏保鲜、方便运输、利于销售的全程无间断保鲜,提升百合保鲜品质,本研究采用相温保鲜技术、微环境气调保鲜技术、相温结合微环境气调等方式处理兰州百合,监测贮藏环境的气体动态、以15 d为周期探究百合的生理品质、褐变程度及抗氧化效果,确定兰州百合更理想的保鲜方式。1.将百合贮藏75 d,每个周期研究冷藏(0.2±0.5℃)与相温(-0.4±0.1℃)对百合品质的影响。通过硬度、营养物质、生理变化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对比显示相温可延缓百合硬度下降,使得营养物质含量处于一定水平,可显着抑制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及百合特征性挥发物质的释放,综合可得相温保鲜效果最佳。2.研究真空包装和微环境气调保鲜箱包装(mMAP)贮藏(0.2±0.5℃)75 d对百合的影响。通过检测百合营养物质、生理变化、衰老及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真空包装与mMAP均可抑制硬度下降,维持营养物质含量,贮藏前期真空包装防御酶活性与呼吸强度较高,乙烯生成速率与MDA含量较高,45 d后LOX活性较大,酶促防御能力较弱,因此真空包装不能超过45 d,相比之下,mMAP生理变化稳定,抗氧化性较高,可延长贮藏期30 d左右,为最佳包装方式。3.探究相温结合mMAP对百合的保鲜影响,检测百合75 d之内感官品质、营养品质、生理指标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发现相温+mMAP使得气调环境O2与CO2百分含量处于9.415.5%与4.710.8%,贮藏1545 d期间与mMAP+冷藏相比,mMAP+相温CO2较高;综合对比,mMAP+相温腐烂程度最低,硬度较高,营养物质含量较稳定,贮藏期间生理变化较平稳,可抑制醇类、酯类及烯烃的挥发,促进十二醛的释放,可延长百合休眠期15 d以上,因此mMAP+相温保鲜方式最理想。4.探究相温+mMAP对百合褐变及ASC-GSH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mMAP+相温的褐变度、MDA、POD及GR活性较低,PAL、PPO活性、总酚、T-GSH、GSH含量及GSH/GSSG比率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得出mMAP+相温与其他两组有明显区分,且mMAP+相温的T-GSH、GSH、GSH/GSSG、PAL、PPO及总酚含量大,MDA、POD、GR及和褐变度小,差异指标为T-GSH、GSH,说明mMAP+相温提高了百合抗氧化作用,对百合褐变度有一定控制作用。

王乾[10](2020)在《喷施外源物质对薄皮甜瓜苗期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甜瓜属于喜温性蔬菜作物,低温胁迫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这成为设施甜瓜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前人研究表明,喷施外源物质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蔬菜作物低温伤害,但不同物质效果不同。因此,本研究以前期筛选出的冷敏感型‘IVF004’和耐冷型‘IVF571’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makuwa Makino)幼苗为试材,研究脱落酸(ABA)、水杨酸(SA)、褪黑素(MT)、硝酸钙(Ca(NO3)2)、脯氨酸(Pro)、亚精胺(Spd)单独施用下,对低温胁迫下两个甜瓜品种的光合指标、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效果较好的两种外源物质。接下来我们对上述两种外源物质进行复配,通过分析低温胁迫对甜瓜幼苗相关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佳的复合配方,为增强甜瓜幼苗低温抗性,促进生长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昼/夜15℃/6℃的低温条件下,分别外源喷施0.2 mg·L-1 ABA、3 mmol·L-11 SA、100μmol·L-11 MT、10 mmol·L-11 Ca(NO3)2、0.2 mmol·L-11 Pro和1 mmol·L-11 Spd后,发现低温处理后3-5 d时各处理的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最大并在5 d时达到最大值,5 d时植株受低温胁迫影响最严重,但仍显着低于低温对照。这说明喷施上述外源物质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甜瓜叶片中的REC、MDA含量下降,其中MT和Spd缓解低温胁迫伤害效果较好。喷施上述外源物质均提高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SPAD)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尽管在低温处理后Pn、SPAD、Fv/Fm持续降低,并5 d时达到最低值,但各处理均显着高于低温对照。其中,MT、Spd和Ca(NO3)2缓解低温胁迫伤害效果优于其他处理。比较各处理结果,发现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低温3 d时达到最高,其中,MT和Spd处理后甜瓜叶片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高于低温对照,这也进一步说明这两个处理对低温胁迫缓解效果较好。分析喷施上述外源物质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Pro)这三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发现,MT和Spd处理后其含量均显着高于低温对照,说明这两个处理的缓解效果最佳。此外,耐冷型材料IVF571喷施外源物质后缓解低温胁迫的效果显着优于冷敏感型材料IVF004。2.根据上述外源物质单独喷施后的缓解效果,选择不同浓度MT、Spd进行单独喷施处理,然后两两复合配施(MT:A1 100μmol·L-1,A2 150μmol·L-1;Spd:B1 1 mmol·L-1,B2 0.5 mmol·L-1)。其中A1B1和A2B1处理较低温对照相比显着提高了甜瓜幼苗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并且MDA含量和REC显着降低,A1B1和A2B1处理的耐冷型品种IVF571与冷敏感型品种IVF004的各项测定指标无显着差异。这说明复合配方同时提高了冷敏感型甜瓜品种IVF004的抗冷性。对比A1B1和A2B1处理后薄皮甜瓜的光合和生理生化指标发现,与A2B1处理相比,A1B1处理缓解低温伤害的效果更好,可能是由于A1为最适浓度,而A2的浓度较高发生了抑制作用,而A与B处理之间又存在协同作用,导致A1B1处理更好地缓解了低温胁迫;还发现复合B1的处理要优于复合B2的处理(即A1B1、A2B1优于A1B2、A2B2),可能是由于B1浓度最适且浓度高于B2,在适宜浓度范围内较高浓度的B1对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更好。综合上述结果表明A1B1为缓解低温胁迫的最佳处理。

二、蔬菜贮期冷害的研究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蔬菜贮期冷害的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2)水稻种子遗传多样性及微生物菌剂对水稻幼苗耐低温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遗传多样性
        1.2.1 概念
        1.2.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2.3 表型多样性
    1.3 水稻低温冷害
        1.3.1 水稻低温冷害的种类和危害
        1.3.2 水稻冷害的不同时期
        1.3.3 低温冷害影响水稻生长
    1.4 水稻幼苗萌发能力
        1.4.1 水稻种子萌发的三个阶段
        1.4.2 影响水稻种子萌发的因素
        1.4.3 水稻幼苗萌发能力的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
        1.4.4 提高水稻幼苗低温萌发能力的方法
    1.5 微生物菌剂
        1.5.1 微生物菌剂含义
        1.5.2 微生物菌剂作用
        1.5.3 微生物菌剂分类
        1.5.4 微生物菌剂的发展
        1.5.5 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的影响
第2章 水稻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和测定方法
        2.1.2 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水稻种子表型性状描述及特征分析
        2.2.2 水稻种子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2.3 水稻种子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耐低温菌剂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试指标
        3.1.4 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浓度的菌剂处理下水稻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3.2.2 不同浓度的菌剂处理下水稻的株高和茎粗
        3.2.3 不同浓度的菌剂处理下水稻的干重、鲜重
        3.2.4 不同浓度的菌剂处理下水稻的含水率
        3.2.5 不同浓度的菌剂处理下水稻的枯萎率
        3.2.6 水稻测试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水稻种子发芽能力综合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和测定方法
        4.1.2 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水稻种子发芽能力投影寻踪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生态环境因子对山地苹果抗CO2伤害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简介
        1.1.1 陕西山地苹果的概述
        1.1.2 苹果的营养成分
    1.2 生态环境因子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2.1 灌溉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2.2 施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2.3 光照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3 苹果采后贮藏生理生化的变化
        1.3.1 果实的硬度
        1.3.2 果实的呼吸作用
        1.3.3 果实的乙烯代谢
    1.4 关于CO_2伤害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苹果果实的贮藏现状
        1.4.2 生态环境因子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1.4.3 果实CO_2 伤害
    1.5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灌溉量对于山地苹果抗CO_2伤害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和仪器
        2.2.1 试验材料
        2.2.2 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苹果质构特性的测定
        2.3.2 苹果果重、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伤果检出率的测定
        2.3.3 果肉细胞膜透性测定
        2.3.4 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的测定
        2.3.5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2.3.6 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2.3.7 苹果总酚含量的测定
        2.3.8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3.9 苹果酚类化合物的分析
        2.3.10 果肉微观结构的观察
        2.3.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灌溉量对苹果质构特性的影响
        2.4.2 不同灌溉量对苹果质构特性的影响
        2.4.3 不同灌溉量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2.4.4 不同灌溉量对苹果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4.5 不同灌溉量对苹果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2.4.6 不同灌溉量对苹果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4.7 不同灌溉量对苹果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2.4.8 不同灌溉量对苹果总酚含量的影响
        2.4.9 不同灌溉量对苹果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4.10 不同灌溉量对苹果酚酸含量的影响
        2.4.11 不同灌溉量对苹果果肉微观结构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施氮量对山地苹果抗CO_2伤害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原料与试剂
        3.2.2 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苹果质构特性的测定
        3.3.2 苹果果重、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伤果检出率的测定
        3.3.3 果肉细胞膜透性测定
        3.3.4 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的测定
        3.3.5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3.3.6 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3.3.7 苹果总酚含量的测定
        3.3.8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3.3.9 苹果酚类化合物的分析
        3.3.10 果肉微观结构的观察
        3.3.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施氮量对苹果硬度的影响
        3.4.2 不同施氮量对苹果咀嚼性的影响
        3.4.3 不用施氮量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3.4.4 不同施氮量对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的影响
        3.4.5 不同施氮量对苹果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影响
        3.4.6 不同施氮量对苹果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4.7 不同施氮量对苹果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3.4.8 不同施氮量对苹果总酚含量的影响
        3.4.9 不同施氮量对苹果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10 不同施氮量对苹果酚酸含量的影响
        3.4.11 不同施氮量对苹果果肉微观结构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光照对山地苹果抗CO_2伤害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原料与试剂
        4.2.2 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苹果质构特性的测定
        4.3.2 苹果果重、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伤果检出率的测定
        4.3.3 果肉细胞膜透性测定
        4.3.4 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的测定
        4.3.5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4.3.6 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4.3.7 苹果总酚含量的测定
        4.3.8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4.3.9 苹果酚类化合物的分析
        4.3.10 果肉微观结构的观察
        4.3.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光照对苹果硬度的影响
        4.4.2 光照对苹果咀嚼性的影响
        4.4.3 光照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4.4.4 光照对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的影响
        4.4.5 光照对苹果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影响
        4.4.6 光照对苹果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4.7 光照对苹果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4.4.8 光照对苹果总酚含量的影响
        4.4.9 光照对苹果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4.10 光照对苹果酚酸含量的影响
        4.4.11 光照对苹果果肉微观结构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六个品种苹果采后品质变化表征因子及低温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1.1.1 苹果品质指标
        1.1.2 果蔬关键品质表征因子选择方法研究进展
        1.1.3 出库时间对苹果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
    1.2 苹果贮藏/货架期研究进展
        1.2.1 研究货架期的重要性及货架期终点的确定方法
        1.2.2 采后苹果货架期预测的品质指标(变量)体系
        1.2.3 关键品质指标提取研究进展
        1.2.4 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1.3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3.1 立题依据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六个品种苹果低温货架期间品质变化的差异性及其品质表征因子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果实处理
        2.1.4 取样方法和设计思路
        2.1.5 苹果货架寿命终点的确定
        2.1.6 测定指标和方法
        2.1.7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六种品种苹果低温货架期终点的差异性
        2.2.2 低温货架期间6 种品种苹果理化指标变化
        2.2.3 低温货架期间6 种品种苹果颜色指标变化
    2.3 0℃货架期间6 个品种苹果理化品质变化表征因子的筛选
        2.3.1 六个品种苹果与0℃货架期呈现显着相关的品质因子差异性韦恩分析
        2.3.2 六个品种苹果0℃货架期间品质变化主成分因子的选择
        2.3.3 六个品种苹果0℃货架期间理化品质变量的聚类分析
    2.4 讨论
        2.4.1 低温贮藏6 种品种苹果最大货架期的差异性
        2.4.2 各理化品质与货架期相关差异性及其对品种响应的规律性分析
        2.4.3 不同品种苹果理化品质变量终值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2.4.4 六个品种苹果理化品质变化表征因子的选择方法与合理性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出库时间对苹果货架品质变化的影响及品质表征因子选取——以“乔纳金”和“富士”为例
    3.1 材料与处理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果实处理
        3.1.4 取样方法和设计思路
        3.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0 d出库的“乔纳金”苹果的叶绿素荧光参数
        3.2.2 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理化品质变化
        3.2.3 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颜色指标变化
    3.3 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品质变化表征因子选择
        3.3.1 不同出库时间苹果与0℃货架期呈现显着相关的品质因子差异性韦恩分析
        3.3.2 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货架期间品质变化主成分因子的选择
        3.3.3 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和“富士”苹果货架期间品质指标的聚类分析
    3.4 讨论
        3.4.1 不同出库时间对“乔纳金”和“富士”苹果货架期及品质指标的影响分析
        3.4.2 不同出库时间的“乔纳金”苹果品质表征因子分析
        3.4.3 不同出库时间的“富士”苹果品质表征因子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低温下6 个品种苹果货架期预测模型构建
    4.1 数据分析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货架期预测模型构建
        4.1.3 软件设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六个品种苹果理化品质变量的初值和终值
        4.2.2 三种不同特征选择方法所得到的品质指标排序结果
        4.2.3 不同方法构建低温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比较
        4.2.4 六个品种苹果低温货架期预测软件的构建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RNA-seq技术解析NO延缓葡萄果梗采后褐变的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保鲜研究现状
    1.2 葡萄果梗保鲜研究现状
        1.2.1 测量果梗褐变的方法研究
        1.2.2 SO_2对葡萄采后贮运期间果梗褐变的影响研究
        1.2.3 冷藏包装技术
        1.2.4 SO_2替代技术
        1.2.5 分子调控技术
    1.3 NO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现状
        1.3.1 NO保鲜应用特点
        1.3.2 NO延缓果蔬呼吸作用的研究
        1.3.3 NO对果蔬的保绿防褐调节
        1.3.4 NO对果蔬衰老进程的调控
    1.4 RNA-seq技术在果蔬采后领域的应用
        1.4.1 RNA-seq技术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
        1.4.2 RNA-seq技术在葡萄保鲜方面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NO延缓葡萄果梗褐变的熏蒸浓度筛选与优化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NO熏蒸浓度广谱筛选
        2.4.2 NO熏蒸浓度实效性优化
        2.4.3 NO对葡萄采后果梗褐变指数的影响
        2.4.4 NO对葡萄采后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2.4.5 NO对葡萄采后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2.4.6 NO对葡萄采后贮藏期间硬度的影响
        2.4.7 NO对葡萄采后失重率的影响
        2.4.8 NO对葡萄采后落粒率的影响
        2.4.9 NO对葡萄采后腐烂率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适宜NO浓度对葡萄果梗色泽品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处理
        3.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3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果穗失重率变化
        3.4.2 果梗电导率变化
        3.4.3 叶绿素含量变化
        3.4.4 花青素含量变化
        3.4.5 类黄酮含量变化
        3.4.6 果梗表皮微观结构变化
        3.4.7 果梗组织内部微观结构变化
        3.4.8 果梗细胞组织特性变化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NA-seq技术分析葡萄果梗褐变相关途径及其NO响应
    4.1 样品处理与取样
        4.1.1 实验材料
        4.1.2 样品处理
        4.1.3 测序样品与要求
    4.2 分析方法
        4.2.1 RNA-seq测序流程
        4.2.2 测序数据及其质量控制
        4.2.3 RNA-seq数据与分析
        4.2.4 褐变相关候选差异基因验证
    4.3 数据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贮藏阶段果梗测序样品的质量
        4.4.2 不同贮藏阶段果梗RNA-Seq文库质量
        4.4.3 不同果梗样品集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分析
        4.4.4 差异基因维恩图分析
        4.4.5 褐变相关差异基因筛选与表达验证
        4.4.6 差异基因GO富集、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4.4.7 苯丙烷代谢途径参与果梗褐变代谢的差异基因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O调控葡萄果梗褐变相关苯丙烷代谢的转录研究
    5.1 材料、试剂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5.2 实验方法
        5.2.1 样品处理
        5.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5.3 数据统计分析
    5.4 结果和分析
        5.4.1 NO处理对鲜食葡萄果梗品质的影响
        5.4.2 NO 处理对果梗褐变的影响
        5.4.3 NO处理对褐变过程中总酚与含水的影响
        5.4.4 NO处理对褐变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5.4.5 RNA提取与qPCR扩增
        5.4.6 qPCR扩增过程分析
        5.4.7 NO处理对褐变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影响
        5.4.8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葡萄果梗VvPPO1 基因的克隆、序列特性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6.1 材料、试剂与仪器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试剂
        6.1.3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6.2 实验方法
        6.2.1 RNA 的分离和cDNA 的合成
        6.2.2 VvPPO1 全长cDNA的分子克隆
        6.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6.2.4 植物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
        6.2.5 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片表皮细胞实验步骤
        6.2.6 转基因烟草的PCR检测
    6.3 转基因烟草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6.4 结果和分析
        6.4.1 VvPPO1 基因的分离与分子克隆
        6.4.2 VvPPO1 生物信息学分析
        6.4.3 VvPPO1 c DNA全长克隆与进化树构建
        6.4.4 氨基酸疏水性与三维结构
        6.4.5 多序列比对分析
        6.4.6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与PCR检测
        6.4.7 VvPPO1 亚细胞定位分析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论文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排序)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表

(6)“十三五”我国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花菜资源的搜集、鉴定、创新与利用获得快速发展,国产新品种推广面积显着提升
    1.1 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显着增强,为培育青花菜优良新品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1.2 潜力品种不断涌现,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 青花菜关键育种技术得以系统建立,重要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定位,以及采后生理领域等研究不断深入和提升
    2.1 青花菜重要品质性状的鉴定、遗传及代谢机理研究不断深入和提升
    2.2 分子标记、组学分析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在重要性状解析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2.1 我国青花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2.2.2 细胞工程领域,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不断优化,胚胎发育调控逐步深入
        2.2.3 青花菜根肿病抗病遗传机理
        2.2.4 青花菜花器官与育性调控
        2.2.5 青花菜花球商品性重要影响因素
        2.2.6 青花菜抗逆性和转基因研究
    2.3 采后加工与生理研究更加深入
3 新品种选育与制种技术
4 问题与展望
    4.1 突破雄性不育技术瓶颈,拓展资源再利用空间
    4.2 利用当代大数据和组学技术加速优异种质的挖掘利用与分子机理解析
    4.3 立足当前和未来市场需求,选育优质、多抗、耐贮新品种,提升适应性
    4.4 着眼全球育种策略,应对气候变化

(8)交联壳聚糖薄膜气体渗透性的调控及其对南果梨涂膜保鲜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影响南果梨采后贮藏品质的因素
        1.1.1 腐败内因
        1.1.2 腐败外因
    1.2 采后果蔬运输的现状
        1.2.1 果蔬在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1.2.2 机械损伤对采后果蔬品质的影响
    1.3 壳聚糖涂膜保鲜
        1.3.1 壳聚糖涂膜保鲜机理
        1.3.2 壳聚糖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3.3 壳聚糖改性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不同交联度PEGe-CS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环氧化聚乙二醇的合成
        2.3.2 不同交联度PEGe-CS的合成
        2.3.3 交联PEGe-CS膜制备
        2.3.4 薄膜性能测试及表征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2.5.2 傅里叶变换红外图谱分析
        2.5.3 差示与扫描量热分析
        2.5.4 拉伸性能分析
        2.5.5 气体透过性分析
        2.5.6 不同交联度薄膜效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壳聚糖涂膜南果梨配方的确立
    3.1 试样材料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处理方法
        3.3.1 涂膜方法
        3.3.2 贮藏期间浸泡液体积的选择
        3.3.3 贮藏期间聚乙二醇添加量的选择
        3.3.4 贮藏期间浸泡时间的选择
        3.3.5 正交试验设计
        3.3.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贮藏期间浸泡液体积对南果梨感官评分的变化
        3.4.2 贮藏期间PEG添加量对南果梨感官评分的变化
        3.4.3 贮藏期间浸泡时间对南果梨感官评分的变化
        3.4.4 贮藏期间正交试验的感官结果分析
        3.4.5 贮藏期间正交试验的失重率结果分析
        3.4.6 贮藏期间正交试验的硬度结果分析
        3.4.7 贮藏期间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优化南果梨保鲜涂膜
    4.1 材料与试剂
    4.2 实验仪器
    4.3 模拟振动实验方法
    4.4 保鲜指标的测定
        4.4.1 呼吸强度的测定
        4.4.2 南果梨的感官评定
        4.4.3 失重率的测定
        4.4.4 硬度的测定
        4.4.5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4.4.6 腐烂率的测定
        4.4.7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4.4.8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4.4.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贮藏期间呼吸强度的变化
        4.5.2 贮藏期间南果梨感官评分的变化
        4.5.3 贮藏期间硬度的变化
        4.5.4 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变化
        4.5.5 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
        4.5.6 贮藏期间腐烂率的变化
        4.5.7 贮藏期间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4.5.8 贮藏期间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微环境气调结合相温对兰州百合采后品质的调控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百合概述
    1.2 百合品种及应用现状
    1.3 百合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1.4 果蔬保鲜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精准温控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4.2 微环境气调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温对兰州百合采后品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相温贮藏期间温度变化趋势
        2.3.2 相温贮藏对百合硬度的影响
        2.3.3 相温对百合营养物质(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3.4 相温对百合生理指标(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的影响
        2.3.5 相温对百合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mMAP对兰州百合采后衰老与防御酶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mMAP对百合硬度的影响
        3.3.2 mMAP对百合营养品质(还原糖、可溶性蛋白、黄酮、VC)的影响
        3.3.3 mMAP对百合生理指标(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的影响
        3.3.4 mMAP对百合衰老指标(MDA、LOX)的影响
        3.3.5 mMAP对百合酶促防御系统(SOD、POD、CAT、APX)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MAP结合相温对兰州百合采后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mMAP结合相温对百合箱体内气体含量的影响
        4.3.2 mMAP结合相温对百合感官品质(腐烂率、硬度)的影响
        4.3.3 mMAP结合相温对百合营养品质(还原糖、可溶性蛋白、黄酮、VC)含量的影响
        4.3.4 mMAP结合相温对百合生理指标(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的影响
        4.3.5 mMAP结合相温对百合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MAP结合相温对兰州百合采后褐变及抗氧化体系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2.4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mMAP结合相温对百合褐变度的影响
        5.3.2 mMAP结合相温对百合褐变底物及相关酶(总酚、PPO、PAL、POD)活性的影响
        5.3.3 mMAP结合相温对百合抗氧化体系(MDA、T-GSH、GSH、GR)的影响
        5.3.4 基于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法分析不同处理对百合褐变及抗氧化体系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讨论
    6.2 总结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10)喷施外源物质对薄皮甜瓜苗期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1.1.1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2 低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1.3 低温胁迫对植物膜系统的影响
        1.1.4 低温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1.5 低温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1.2 外源物质缓解植物低温胁迫伤害的研究进展
        1.2.1 外源褪黑素缓解植物低温胁迫的研究
        1.2.2 外源水杨酸缓解植物低温胁迫的研究
        1.2.3 外源脱落酸缓解植物低温胁迫的研究
        1.2.4 外源钙缓解植物低温胁迫的研究
        1.2.5 外源亚精胺缓解植物低温胁迫的研究
        1.2.6 外源脯氨酸缓解植物低温胁迫的研究
        1.2.7 复合外源物质缓解作物低温胁迫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处理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一外源物质对甜瓜幼苗低温抗性的影响
        3.1.1 低温胁迫下单一外源物质对甜瓜幼苗Pn、SPAD、Fv/Fm的影响
        3.1.2 低温胁迫下单一外源物质对甜瓜幼苗膜脂过氧化伤害缓解效果的影响
        3.1.3 低温胁迫下单一外源物质对甜瓜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3.1.4 低温胁迫下单一外源物质对甜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 外源物质复配对甜瓜幼苗低温抗性的影响
        3.2.1 低温胁迫下外源物质复配对甜瓜幼苗Pn、SPAD、Fv/Fm的影响
        3.2.2 低温胁迫下外源物质复配对薄皮甜瓜幼苗膜脂过氧化伤害缓解效果的影响
4 讨论
    4.1 单一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抗冷性的调控作用
    4.2 外源物质复配处理对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抗冷性的调控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蔬菜贮期冷害的研究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翠香’猕猴桃大帐动态气调保鲜技术研究[D]. 廖梓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水稻种子遗传多样性及微生物菌剂对水稻幼苗耐低温性能的影响[D]. 翟相英.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3]生态环境因子对山地苹果抗CO2伤害特性的研究[D]. 黄天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六个品种苹果采后品质变化表征因子及低温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D]. 曹梦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基于RNA-seq技术解析NO延缓葡萄果梗采后褐变的作用机理[D]. 吴忠红. 石河子大学, 2021
  • [6]“十三五”我国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李占省,刘玉梅,韩风庆,方智远,张扬勇,杨丽梅,庄木,吕红豪,王勇,季家磊. 中国蔬菜, 2021(01)
  • [7]生物保鲜剂结合物理技术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李光荣,刘欢,张文祥,梁关海,钱正明,李文佳. 食品工业科技, 2021(12)
  • [8]交联壳聚糖薄膜气体渗透性的调控及其对南果梨涂膜保鲜效果研究[D]. 闫僖芮.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9]微环境气调结合相温对兰州百合采后品质的调控效应[D]. 康丹丹.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10]喷施外源物质对薄皮甜瓜苗期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研究[D]. 王乾.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标签:;  ;  ;  

蔬菜贮藏冷害研究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