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癌化疗后放射治疗致急性肺损伤的X线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张薇[1](2021)在《螺旋CT对乳腺癌辅助治疗后肺损伤的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螺旋CT对乳腺癌辅助治疗后肺损伤的评估分级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XXX医院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行辅助治疗的患者共119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后以及辅助治疗前后均行胸部CT检查,随访观察肺损伤的发生。参照CTCAE5.0对阳性组肺损伤患者损伤进行标准分级,将患者胸部CT图像导入第三方图像处理软件,勾画并记录感兴趣区参数值,包括均值、五个百分位数灰度值(Perc01%、Perc10%、Perc50%、Per90%、Perc99%),量化肺损伤的改变。选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值对患者进行重新分级后,将参数值分级与CACTE5.0所得标准分级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分析所得参数值对于乳腺癌辅助治疗肺损伤分级的诊断价值。同时联合临床基本资料(包括治疗方式、用药方案、用量、放疗总剂量等),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分析乳腺癌辅助治疗肺损伤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19例患者中阴性组(未发生肺损伤)70例,阳性组(肺损伤组)49例。参照CACTE5.0及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对阳性组患者肺损伤进行标准分级:1级36例,2级13例。选取阳性组损伤病灶范围最大层面导入Ma Zda4.6版本,勾画病灶区域,对得到的局部病灶的均值、Perc01%、Perc10%、Perc50%、Per90%、Perc99%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的CTCAE5.0等级对应的CT各参数指标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表明:CT参数中均值对于1、2级肺损伤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909;Perc0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781;Perc10%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846;Perc5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895;Perc9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920;Perc9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924,各参数对应的临界值分别为151.154、119.5、122.5、171.5、188及204.5。依据其临界值进行重新分级后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均值、Per90%、Per99%位数的三者的kappa值(为0.839)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疗、放疗患侧V20>20%以及放化疗联合与辅助治疗后肺损伤的发生显着相关。结论(1)CT图像参数对评估乳腺癌辅助治疗后肺损伤的影像学改变具有诊断价值。(2)CT图像后处理参数中均值、Perc10%、Perc50%、Per90%、Perc99%可以对患者肺损伤进行分级评估,且与肺损伤标准化分级一致性较高。(3)放疗、放疗患侧V20>20%以及放化疗联合是乳腺癌辅助治疗措施中肺损伤的危险因素。
樊旼[2](2005)在《化放综合治疗所致肺、食管损伤的预测因子和影响因素 ——一项前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口服阴性造影剂应用与否对食管轮廓勾勒、容积—剂量参数及参数预测急性食管损伤能力的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肠道口服阴性造影剂的应用是否能够帮助食管轮廓的勾勒,以及其对容积、剂量参数和参数预测急性食管损伤能力的影响。 方法:自2003年1月至12月,25名病理明确的非食管癌胸部肿瘤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3人,女性2人,中位年龄53。均由Varian Clinac-2300C/D加速器照射,6Mv X线,处方剂量30—66 Gy(中位剂量60 Gy)。所有患者在Philips ACQSIM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下进行两次治疗位扫描(层厚0.5-0.8厘米)。在后一次扫描前患者口服30ml胃肠道阴性造影剂,从而构成自身对照。扫描图像在Cadplan6.08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重建。由单一研究者针对无造影剂(以下简称C-)和有造影剂(以下简称C+)的图像分别进行轮廓勾勒,并记录每位患者C-和C+图像中通过气腔或造影剂发现食管确切位置的层数。食管结构细分为内腔体积、粘膜层体积和全食管体积三种轮廓,并分别计算容积和剂量参数(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V10-50)。比较容积、剂量参数变化时的统计方法为配对t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评估各参数预测急性食管损伤能力。 结果:吞咽造影剂后,14名患者食管腔清晰的层面数增加,3人无改变,而另8人管腔清晰的层面数反而减少。C-图像共622层,其中管腔轮廓清晰的有363层;C+图像共621层,其中轮廓清晰的为388层(p=0.37)。Dmean和V10-50高度相关。同未服造影剂时相比,C+的内腔、粘膜层和全食管容积变化明显(p=0.017~0.028),但是食管内腔、粘膜层和全食管C-或C+时Dmean、Dmax或V10-50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0.97)。25位患者中共有16人出现了CTC3.0二级以上的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无论是否应用造影剂,在所有的参数中,内腔、粘膜层和全食管Dmean都是较好的预测指标,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在C-或C+情况下十分接近(0.72—0.79),而Dmax为0.62—0.68。 结论:在研究条件下,胃肠道口服阴性造影剂应用后56%(14/25)患者食管腔清晰的CT层面数增加,但其他患者则没有得益。全组患者C+所增多的层面数并不显着。阴性造影剂同样没有明显改变各类物理参数,对参数的预测能力也没有明
杨朝群,刘刚,赵静,宁博[3](2004)在《肺癌化疗后放射治疗致急性肺损伤的X线表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化疗加放射治疗产生急性肺损伤的X线表现。方法 :对具有特征性X线表现的 11例化疗加放射治疗产生急性肺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两肺广泛间质性改变 :两肺透光度差 ,呈磨玻璃样变 7例(6 3.6 % )。两肺纹理强、模糊、紊乱 ,呈网状 8例 (72 .7% ) ,伴有弥漫颗粒状影 4例 (36 % )。②两肺小叶性炎症改变3例 (2 .7% ) ,表现为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边缘模糊 ,密度不均 ,可融合成大小不等的片状影 ,照射野内更为明显 ,有跨叶、跨段分布的特点 ,而单纯放射性肺炎特征性X线表现为 :照射野范围内高密度模糊小片状或大片状影 ,其分布形态与放疗照射野相一致。结论 :化疗后放疗急性肺损伤的特征性X线表现为 :①病变以间质性改变为主 ;②病变范围广与单纯放射性肺炎不符 ;③短期复查胸片病变形状有变化 ;④临床症状重多伴有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⑤经大量抗炎加激素治疗后随访胸片显示两肺野透光度增强 ,小叶性炎症病变逐渐吸收 ,但间质性病变仍然存在。⑥早期行X线或CT检查 ,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达到早治疗的目的。
徐璇丽[4](2009)在《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相关物理学参数的比较与选择》文中认为1.急性有症状肺损伤相关物理学参数的预测能力比较目的通过分析放化综合治疗所致急性有症状肺损伤的相关物理学参数,寻找最佳预测指标。方法总结分析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8月行放化综合治疗的91例胸部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81人,女性10人,中位年龄56岁(19-75岁),患者先接受含铂新辅助化疗,中位周期数为1,化疗方案包括NP、GP、IEP和EP等,外照射由Varian Clinac-2300C/D或ElektaS5954加速器完成,处方剂量30-71Gy(中位剂量62Gy)。治疗计划分别由Cadplan 6.08和Pinnacle3 7.0-7.4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生成,全肺的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V5-V50等剂量学参数均由之计算完成,等效均匀剂量EUD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由相应程序通过Matlab R2007a软件计算得出。依据患者复查的胸部CT评价放射损伤程度,采用不良事件评判通用术语标准(CTCAE3.0)进行放射损伤评级。利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单、多因素分析,并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以评价各物理学参数对急性肺损伤的预测能力。结果依据CTCAE3.0标准,34%的患者(31/91)出现了2级以上的急性肺损伤(2级10人,3级20人,4级1人,没有5级损伤出现)。在单因素分析中,物理学参数除Dmax、V5外均与2级以上急性肺损伤相关,其中最为相关的是V20,ROC曲线下面积0.69。V20对应的截断值为23%时,对发生2级以上急性肺损伤判别的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58.33%。NTCP和EUD的预测能力并不优于V20,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67。依据ROC曲线选取最佳截断值,各物理学参数敏感度、特异度不佳,阳性预测能力低,但显示了较好地阴性预测能力。进一步分析了除外采用大分割或超分割治疗的71例患者,分析显示物理学参数与2级以上急性肺损伤仍有很好的相关性,V20对应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73。在多因素分析中,仅V20与2级以上急性肺损伤的发生仍然表现出显着相关性。单因素分析物理学参数与3级以上急性肺损伤的相关性时,V20仅接近统计学差异(p=0.056),而临床资料显示2组患者年龄与基础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存在统计学差异,发生严重肺损伤的患者年龄较大,基础肺功能较差。结论物理学参数与急性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CTCAE3.0≥2级)有很好的相关性,具有阴性预测价值,其中V20较之其他物理参数最具预测价值;物理学参数与严重放射性肺损伤(CTCAE≥3级)有一定相关性,仍表现出一定的阴性预测价值。年龄大(≥65岁)、基础肺功能差(FEV1<1.9L)的患者似乎更易发生急性严重肺损伤。2.全肺切除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目的评价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判断物理参数对于全肺切除患者肺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03年2月至08年11月在我院行全肺切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肺癌患者资料,共有17例患者进入本研究,男性16人,女性1人,中位年龄55岁(40-70岁),其中5例患者为Ⅲa期,11例患者为Ⅲb期,1例Ⅳ期。有13例患者在放疗前或后接受1—7个疗程不等的含铂方案化疗,方案为NP、EP、TP等。17例患者中常规分割治疗14人,放疗总剂量30-66Gy/15-33次/21-49天,3例非常规分割患者放疗总剂量分别为45Gy/15次/22天、55Gy/22次/33天和64Gy/24次/31天。依据不良反应术语通用标准(CTCAE3.0)评价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参照第一部分物理参数的截断值对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进行预测,评估预测的准确性。应用统计软件Stata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估计患者生存率。结果1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0.6个月(1.6-74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65.0%、52.0%。有5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毒副反应:1例放疗中出现伤口崩裂继而死亡(CTCAE3.0 5级)、1例于放疗后出现气管瘘(CTCAE3.0 3级)、2例出现放射性肺炎(CTCAE3.0 1-2级)、另1例有活动后气急症状(CTCAE3.0 1级)。17例患者肺的照射剂量均控制在一个较低范围(第一部分的截断值数据以下),仅1人发生有症状的急性肺损伤,没有严重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结论全肺切除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时,制定合理的放疗计划可以避免严重肺损伤的发生,但是仍有一定治疗相关严重毒副反应的发生,故对于全肺切除术后须行放化疗的患者,需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包括肺功能检查,且手术与放疗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李英[5](2006)在《肺癌放射治疗后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癌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大约2/3的肺癌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疗,其中包括10%~15%因内科原因(基础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的Ⅰ、Ⅱ期患者;30%~40%局部晚期病变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及部分Ⅳ期患者。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肺癌局控率和生存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伴随的毒副作用-放射性肺损伤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是肺癌放化疗的联合应用,均使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成倍增加,据国外资料统计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5%~36%。由此造成的呼吸衰竭是放射性肺损伤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而放射性肺炎一旦发生临床上目前尚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措施,肺癌患者放疗后肺功能状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因此,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以及肺癌胸部照射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这已成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首先本研究对33例肺癌患者进行了放疗前后的动态肺功能检测,探讨放疗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为全面了解放射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及研究剂量体积直方图(does-volume histograms,DVH)中剂量体积参数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找出肺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其次,DVH是目前三维适形放疗中被广泛接受的治疗计划评估方法。它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显示了靶区和正常组织中剂量和体积的关系,特别是对正常器官的放射耐受性与受照体积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39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放疗前后的肺功能检测,研究DVH剂量体积参数与肺功能改变的关系,试图以DVH的有关参数预测放射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功能状态;最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58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三维计划(DVH)及术前肺功能参数,试图寻找有价值的指标来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为临床最佳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标准。
杨杰[6](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罗秀丽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统计学方法,初步探索和归纳罗秀丽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及诊治思维,总结并传承罗秀丽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学术思想,为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拟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且服用中药的NSCLC患者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88例患者,收集处方共255首,将患者基本信息及处方导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表格中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初步整理和频数分析,总结出高频药物,并对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然后将高频药物导入SPSS20.0,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最后总结出高频药物组合和中医治法。结果:本研究纳入中药共268味,总使用频次5323次,其中高频药物共61味,高频药物使用总频次为3981次,高频药物分属14个类别,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肺经、脾经、肝经、胃经为主。高频药物组合有木香、砂仁;六神曲、炒麦芽;鸡血藤、桑椹;款冬花、紫菀;黄连、黄芩;陈皮、法半夏等共有12对,其中关联性最高的药物组合为木香、砂仁。公因子共21个,治法包括理气健脾,消痞和胃;燥湿化痰,散结消肿;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益气养阴,固表止汗;攻毒散结等。结论:1.黄芪、党参、麸炒白术、山药、当归、鳖甲、麦冬、玄参、石上柏、白花蛇舌草、芦根、法半夏、苦杏仁、浙贝母、桔梗、红花、蜈蚣、全蝎、陈皮、茯苓为罗秀丽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核心用药。木香、砂仁,鸡血藤、桑椹,款冬花、紫菀,石韦、山慈菇,五味子、防风常用药物组合。理气健脾,消痞和胃;燥湿化痰,散结消肿或清热润肺,止咳平喘;攻毒散结消肿;滋阴养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核心处方为:黄芪30g党参30g麸炒白术20g茯苓20g陈皮10g法半夏15g甘草10g木香15g砂仁10g当归20g红花10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藤梨根30g石上柏30g全蝎10g蜈蚣2条玄参20g桔梗20g鸡内金30g浙贝母20g。纵观全方,罗师治疗NSCLC的思路可分为三大方面:(1)首要从正气亏虚入手,着重补益人体脾胃之气;(2)抗肿瘤亦不可忽视,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化痰润肺,攻毒散结之法;(3)兼顾伴随症候,注重全面调理,标本兼顾。2.正气亏虚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关键病机,痰浊、瘀血、热毒、阴寒邪气等是重要病理因素,相互影响,久之酿生癌肿。以扶正固本为根本,并用化痰、散结、祛瘀并用,标本兼顾,为罗秀丽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治思路。
黄婷[7](2021)在《平肺口服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胸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导致的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RILI)是最常见也最限制放疗剂量甚至应用的并发症之一,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期的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和慢性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 induced lung fibrosis,RILF),不仅降低肿瘤局部控制率,更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进展至后期往往可危及生命。关于防治RILI的药物研究已进行多年,然而从动物实验成功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很少,目前临床上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免疫抑制剂来治疗,既无较好疗效,也无预防作用。目前中药已广泛用于临床RILI的防治,其疗效和安全性都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RILI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晰,可以确定的是,氧化应激反应与RIL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HO-1是机体内最经典的防御酶之一,受P38MAPK/Nrf2信号通路调控表达,可有效拮抗氧化应激以维持细胞自身功能稳定,在各种急慢性应激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平肺口服液是中日友好医院肿瘤内科李佩文教授以养阴清肺、解毒散结为治法组方而成的院内制剂,以往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平肺口服液可降低RP及RILF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平肺口服液治疗的急性RILI大鼠模型肺组织HO-1的检测,探究其治疗RILI的机制与其对HO-1表达调控的关系,并通过对肺组织中P38MAPK及Nrf2蛋白表达的检测,探究其是否通过P38MAPK/Nrf2信号转导通路调控HO-1的表达,从而初步阐明平肺口服液治疗RILI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8只6周龄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平肺口服液组,予除对照组外的另2组大鼠单次全胸照射20Gy以建立RILI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经胃灌注生理盐水2ml/(只·d),平肺口服液组则灌注等量的平肺口服液(20g/kg/(只·d)),各组于造模当日起开始灌胃给药,持续至照射后4周,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一般状况。至第4周处死大鼠,摘取全肺,称重,计算肺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HO-1、Nrf2及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鼠整体情况:模型组大鼠照射后逐渐出现拱背、竖毛、脱毛、呼吸加快、摄食饮水量下降、活动量减少以及精神状态异常等表现。照射2周后相继出现胸背部受照区域皮毛枯槁脱落,眼周、鼻周红赤,眼睛无神伴有少量黄色分泌物,大便干硬,至照射后4周脱毛明显,背部出现脱毛带,尾巴发黄无光泽,且较对照组明显消瘦。平肺口服液组大鼠外观、营养及精神状态等方面均明显好于模型组。(2)肺指数:模型组大鼠肺湿重在1.8g-2.9g之间,肺指数7.90±0.49(mg/g),较对照组肺指数(3.95±0.14(mg/g))显着升高(P<0.01);平肺口服液组肺湿重在1.3g-1.7g之间,肺指数4.79±0.22(mg/g),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3)肺组织形态学:模型组大鼠肺体积增大、水肿明显,表面可见大片充血;镜下见水肿、渗出等炎性改变面积广泛且程度较重,部分肺泡结构塌陷融合;肺泡炎损伤评分总体以3分为主(占66.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平肺口服液组大鼠双肺色泽、充血水肿、表面瘀斑等情况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镜下见炎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肺泡结构破坏等RILI表现的程度、范围均不似模型组严重,肺泡炎损伤评分以2分为主(占83.33%)且未见3分,整体炎性改变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4)HO-1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增多(P<0.05);相较于模型组,平肺口服液组HO-1蛋白水平显着上升(P<0.05)。(5)Nrf2的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对比,平肺口服液组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提高(P<0.05)。(6)P38MAPK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P38MAPK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对比,平肺口服液可下调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平肺口服液能明显改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有效减轻肺内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38MAPK/Nrf2/HO-1信号通路从而拮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唐斯晗[8](2021)在《细胞焦亡与放射性肺损伤关系的初步探索》文中指出【背景】许多胸部恶性肿瘤需要接受放疗,而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ILI)是胸部放疗最常见并发症。放射性肺损伤的出现限制了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靶区剂量的提高,并影响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目前,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亟待在及早发现以及预防放射性肺损伤方面上进一步研究。【目的】本研究建立了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我们试图探究细胞焦亡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17只C57BL/6J小鼠(雄性9只/雌性8只)随机分成空白组和实验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分三组。实验组分别予以单次15Gy、20Gy、24Gy照射。照射后2周、4周、7周取小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2、探索细胞焦亡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1、GSDMD、NLRP3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IL-1β、IL-18、NLRP3、Caspase-1、IL-6、IL-8、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小鼠经过照射后,前期表现为肺组织充血水肿,伴有炎性细胞的渗出为主,随后肺间质会出现纤维化的特征。2、小鼠肺组织在20Gy、24Gy照射后可见放射性肺炎改变以及纤维化改变共存。3、小鼠肺组织在20Gy照射后第7周出现纤维化改变。小鼠肺组织在24Gy照射后第4周出现纤维化改变。4、与空白组相比,照射组小鼠肺组织Caspase-1、GSDMD和NLRP3的表达水平增加。随照射剂量的增加,NLRP3、Caspase-1呈现阳性表达时间提前。5、与空白组相比,小鼠肺组织中的IL-1β、NLRP3、Caspase-1、IL-8的mRNA表达水平在不同剂量照射以及不同时间点的条件下都有不同程度增强的表现(P<0.05),而IL-18、IL-6、TNF-α皆呈表达减弱的现象(P<0.05)。6、随照射剂量的增加,照射后第2、4、7周的TNF-α的mRNA表达都减弱。而IL-1β、NLRP3、Caspase-1、IL-8、IL-18、IL-6的mRNA表达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不相同。7、不同剂量照射后IL-1β、NLRP3、Caspase-1、IL-8、IL-18、IL-6、TNF-α的mRNA表达在不同的时间点达到峰值。NLRP3、Caspase-1、IL-18、TNF-α的mRNA表达随照射剂量增加,达到峰值的时间点延后。IL-1β的mRNA表达随照射剂量增加,达到峰值的时间点前移。8、不同剂量照射后,IL-1β、NLRP3、Caspase-1、IL-8、IL-18、IL-6、TNF-α的mRNA表达随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呈现的表达变化也不相同。9、雌性小鼠检测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多于雄性小鼠。【结论】1、本实验建立的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2、细胞焦亡可能参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同剂量照射后的小鼠肺组织中出现细胞焦亡和炎症的程度各不相同,随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也各不相同。3、雌性小鼠比雄性小鼠可能更好模拟放射性肺损伤以及细胞焦亡过程。
高艺莹[9](2020)在《放射性肺损伤进展中的血清和组织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电离辐射诱发的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引起的并发症,探索放射致肺损伤的分子机制和生物标志物对于胸部肿瘤放疗(还有核辐射事故、核战争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代谢物是参与和调控各种生命活动的重要分子。放射性肺损伤的进展伴随着与代谢有关的基因和代谢产物的变化。代谢组学分析可对分子量小于1000 Da的代谢物进行全面、系统的高通量定性和定量分析。但是,尚未报道放射性肺损伤的代谢组学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辐照动物模型的肺组织和血清中代谢物的变化,以揭示肺组织辐射损伤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机制,探索其作为新型放射生物剂量计的潜在可能性。方法:(1)在动物水平,建立单侧放射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Gy),10 Gy和20 Gy照射组。大鼠麻醉后于直线加速器下行单次右侧肺照射(剂量率为200 cGy/min)。照射后一周,处死大鼠,采集血清和肺组织样品,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透射电镜和HE染色观察照射后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2)在细胞水平,以肺成纤维细胞HELF为研究对象,选择牛磺酸和胡椒碱进行实验。采用MTT法检测活力,通过克隆形成试验检测辐射后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试验检测细胞坏死。结果:(1)利用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在受照射大鼠血清中共检测到229个数据峰(代谢产物),发现差异代谢产物共40种,其中,N-甲酰-L-蛋氨酸、咔唑、牛磺酸、草酸和对苯醌等19种差异代谢产物是两照射组所共有的。所富集的代谢通路共20条,其中两照射组相同的代谢通路有13条,包括: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的代谢,核黄素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的代谢以及ABC转运蛋白等。(2)受照射大鼠肺组织中共检出453个数据峰(代谢产物),差异代谢产物共49个,其中仅有一个差异代谢产物(胞苷)是两照射组共有的,有代表性的差异代谢产物包括:牛磺酸、胡椒碱、粘酸和甲基β-D-吡喃半乳糖苷;所富集的代谢通路共32条,其中有7条代谢通路是两照射组共有的,分别是嘧啶代谢,丙酸酯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以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牛磺酸在两照射组的大鼠血清及20 Gy照射组大鼠的肺组织中均为有差异性的代谢产物,但是其在两照射组的血清中均呈上调状态,而在20 Gy照射组的大鼠肺组织中却呈下调状态。(3)细胞水平上,发现:1、10 mM牛磺酸可明显减轻电离辐射照射后HELF细胞的损伤程度;2、20 mM牛磺酸可显着提高照射后HELF细胞的克隆存活率,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3、20 μM胡椒碱可显着减轻照射后HELF细胞的损伤程度;4、牛磺酸和胡椒碱对HELF细胞的凋亡率无显着影响。结论:电离辐射照射可引起受照射大鼠肺部和血清的代谢产物改变。代谢组学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剂量组中,其肺组织和血清的代谢产物以及代谢途径具有一定的共性和特异性,这表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并不是单一病理机制作用的结果,而是由于电离辐射引起多种代谢途径失衡所导致的综合性、复杂性的损伤结果。其中牛磺酸和胡椒碱在受照射肺组织中有显着差异变化,其水平与放射敏感性和照射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死亡相关。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代谢反应在照射时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肺损伤的进展机制和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有助于从代谢的角度增加对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
毛卫东[10](2020)在《辐射诱导的LNC CRYBG3对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肿瘤,中国每年新诊断肺癌人数占全球三分之一。放射治疗单独或联合使用是肺癌患者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但放射抗拒是常规放疗难以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因素之一。碳离子放射治疗以其特有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在临床放疗中比常规光子放疗更具有优越性。但是碳离子治疗的确切放射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所以研究肺癌细胞碳离子和X线辐射后有差异变化的效应分子,可能对于开发碳离子诱导的效应生物大分子的临床应用具有潜在价值。方法:1.重离子辐射敏感性研究主要采用鳞癌细胞株和黑色素瘤细胞株。辐射类型为X射线和碳离子束,分不同剂量照射组。通过克隆形成法测定X射线和碳离子照射后细胞的存活率,绘制存活曲线,计算LD50来评估细胞辐射敏感性。2.辐射后LNC RNA表达谱的筛选采用4Gy X射线和碳离子辐射后提取总RNA行LNC RNA芯片检测,并行荧光定量PCR验证。3.LNC CRYBG3和肺癌关系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LNC CRYBG3的表达在肺癌样本和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或细胞对比是否存在差异。4.LNC RNA细胞效应研究部分采用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等测定细胞的周期变化、增殖和凋亡;并通过活细胞工作站研究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分别采用过表达LNC CRYBG3和干扰LNC CRYBG3的细胞株为模型开展实验。lncRNA的过表达采用腺病毒过表达载体感染肺癌细胞。lncRNA的干扰表达采用过表达shRNA载体的慢病毒感染肺癌细胞,构建稳定表达系。5.LNC CRYBG3作用机制研究部分使用到的方法如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其对细胞骨架微丝的影响;进行目标RNA的RNA Pull-down实验,明确与LNC CRYBG3相互作用的靶蛋白,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拉下的蛋白。通过RNA免疫共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实验验证Actin可以吸附LNC CRYBG3。6.动物实验部分,通过构建LNC CRYBG3过表达和干扰表达的细胞株,构建小鼠的移殖瘤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观测成瘤情况。构建荷瘤小鼠后,通过注射LNC CRYBG3腺病毒过表达载体或LNC CRYBG3干扰表达载体,研究LNC CRYBG3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FISH检测小鼠瘤体内的LNC CRYBG3表达、Actin聚合等情况;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分化。肺癌细胞转移模型是将构建好的细胞株通过小鼠的尾静脉注射,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肺癌细胞在小鼠肺部的归巢和增殖状况,评估各个细胞株的转移情况。结果:1.癌细胞的重离子辐射敏感性研究:鳞状细胞癌对X射线敏感而黑色素瘤细胞对X射线抵抗;但碳离子束对黑色素瘤细胞和鳞状细胞癌都有较强的杀灭能力;碳离子对鳞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X射线。2.辐射相关lncRNA表达谱研究:芯片数据证明X射线辐射和碳离子辐射均能引起广泛的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变化。这些变化与细胞骨架动力学调控、细胞周期调控、细胞有丝分裂调控、细胞凋亡调控等密切相关。其中LNC CRYBG3在X射线和碳离子照射后均上调表达,碳离子辐射后LNC CRYBG3的表达量显着高于X射线照射组。结果提示LNC CRYBG3可能与碳离子辐射敏感性相关。3.LNC CRYBG3表达量与临床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关系:正常肺组织中LNC CRYBG3表达明显低于肺癌组织。淋巴结转移患者肺癌组织中LNC CRYBG3的表达显着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肺癌组织。结果表明,LNC CRYBG3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4.LNC CRYBG3对细胞周期、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过表达LNC CRYBG3能显着引起细胞周期的G2/M期阻滞。进一步通过磷酸化H3的染色发现,细胞主要出现了 M期阻滞。LNC CRYBG3过表达后细胞出现大量的双核细胞。细胞出现M期阻滞引起了细胞增殖速度显着降低和细胞凋亡。5.LNC CRYBG3对细胞骨架动力学的影响:免疫荧光实验发现LNC CRYBG3过表达能导致细胞骨架的微丝解聚,对微管结构影响不明显。RNA Pull Down和RIP实验及体外无细胞系统内聚合实验证明LNC CRYBG3可以直接和Actin相互作用。LNC CRYBG3和Actin结合后,抑制球状肌动蛋白G-actin聚合成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破坏微丝结构。微丝结构的破坏还导致了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缢束环结构的形成失败。LNC CRYBG3的截短体和突变体设计,显示LNC CRYBG3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相关。随后通过Actin S14C突变体构建,发现肌动蛋白的14位丝氨酸可能是影响肌动蛋白与LNC CRYBG3结合或发挥作用的重要位点之一。6.LNC CRYBG3对小鼠肺癌移植瘤的影响:LNC CRYBG3能够显着抑制小鼠移殖瘤的生长。过表达LNC CRYBG3的细胞形成的移殖瘤的体积和质量显着降低。干扰LNC CRYBG3的细胞形成的移殖瘤体积显着增大,这个现象说明过表达LNC CRYBG3能够抑制肿瘤的增殖。但干扰LNC CRYBG3后肿瘤分化程度增高,过表达LNC CRYBG3后肿瘤分化程度变低。肿瘤细胞转移实验发现过表达LNCCRYBG3能抑制肺癌细胞的体内转移。结论:本研究以碳离子辐射、肺癌细胞和肺癌组织为研究对象,研究LNC CRYBG3通过与Actin互作对肺癌影响。得到结论如下:1.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辐射、碳离子辐射均能导致LNC CRYBG3的表达量升高。而碳离子较X射线辐射LNC CRYBG3表达升高更显着。2.高表达的LNC CRYBG3可导致细胞周期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这提示LNC CRYBG3的表达变化可能是碳离子等辐射导致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并可能与细胞对碳离子辐射敏感性更高的机制相关。3.LNC CRYBG3可抑制小鼠非小细胞肺癌移殖瘤的增殖和肺癌细胞的体内转移,这也可能与LNC CRYBG3可导致细胞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有关。4.LNC CRYBG3能够抑制G-actin聚合成F-Actin,致细胞骨架破坏,并导致有丝分裂末期缢束环结构不能正常装配,无法完成细胞质分裂,这可能是细胞最终凋亡的原因之一。5.LNC CRYBG3抑制G-actin的聚合是通过其与G-Actin直接结合引起的。F-Actin不能形成,致细胞骨架坍塌,并出现双核细胞,细胞异型性增加。这提示LNC CRYBG3可能通过抑制细胞骨架的结构影响肺癌发生的过程。6.在肺癌细胞和肺癌组织中LNC CRYBG3表达均增高。干扰LNC CRYBG3后肿瘤分化程度增高。过表达LNC CRYBG3后肿瘤分化程度变低,提示LNC CRYBG3对肺癌的恶性分化可能有促进作用。这个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探讨LNCCRYBG3在肺癌的发生阶段和进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否并不相同。7.LNC CRYBG3或许可以作为研究肺癌发生、进展和治疗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二、肺癌化疗后放射治疗致急性肺损伤的X线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癌化疗后放射治疗致急性肺损伤的X线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螺旋CT对乳腺癌辅助治疗后肺损伤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乳腺癌辅助治疗后相关肺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影像学改变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2)化放综合治疗所致肺、食管损伤的预测因子和影响因素 ——一项前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口服阴性造影剂应用与否对食管轮廓勾勒、容积—剂量参数及参数预测急性食管损伤能力的的影响 |
1. 1 引言 |
1. 2 病人与方法 |
1. 3 结果 |
1. 4 讨论 |
1. 5 小结 |
1. 6 参考文献 |
2. 含铂新辅助化—放治疗所致急性食管损伤的预测因子 |
2. 1 引言 |
2. 2 病人与方法 |
2. 3 结果 |
2. 4 讨论 |
2. 5 小结 |
2. 6 参考文献 |
3. 放射治疗引起的肺局域损伤与肺功能检查结果变化的关系 |
3. 1 引言 |
3. 2 病人与方法 |
3. 3 结果 |
3. 4 讨论 |
3. 5 小结 |
3. 6 参考文献 |
4. 含铂新辅助化—放治疗所致急、慢性肺损伤的影响因子初探 |
4. 1 引言 |
4. 2 病人与方法 |
4. 3 结果 |
4. 4 讨论 |
4. 5 小结 |
4. 6 参考文献 |
附图 |
5 综述 |
5. 1 肺癌放射治疗中正常组织损伤的容积效应 |
5. 2 SOD2、p21和TNF-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放射性肺纤维化遗传性个体易感性的影响 |
后记 |
(4)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相关物理学参数的比较与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急性有症状肺损伤相关物理学参数的预测能力比较 |
1.引言 |
2.病人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第二部分:全肺切除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1.引言 |
2.病人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5)肺癌放射治疗后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研究论文肺癌放射治疗后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以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肺癌放疗后肺功能变化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适形放疗肺癌治疗计划和术前肺功能参数结合对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与防治 |
综述二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发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罗秀丽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研究对象 |
1.1 方药数据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数据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原始数据资料库的建立 |
2.2 数据资料规范化处理 |
2.3 统计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患者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
3.2 频数分析结果 |
3.3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 |
4.讨论 |
4.1 患者基本信息统计结果分析 |
4.2 高频药物频数及功效归类分析 |
4.3 高频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
4.4 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 |
5.核心处方分析 |
6.罗秀丽教授论治NSCLC经验总结 |
6.1 对NSCLC病因病机的认识 |
6.2 治法特点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平肺口服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机制 |
2 放射性肺损伤信号通路 |
3 放射性肺损伤西医治疗 |
4 放射性肺损伤西医预防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放射性肺损伤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
1 中医学对放射性肺损伤的认识 |
2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损伤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造模及给药方法 |
2.3 取材方法及标本处理 |
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5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一般状况及体重变化 |
3.2 肺组织大体观察 |
3.3 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
3.4 大鼠肺泡炎评分及半定量分析 |
3.5 大鼠肺组织HO-1的蛋白表达 |
3.6 大鼠肺组织Nrf2的蛋白表达 |
3.7 大鼠肺组织P38MAPK的蛋白表达 |
4 讨论 |
4.1 放射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
4.2 平肺口服液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理论基础 |
4.3 平肺口服液药物组成及方义剖析 |
4.4 平肺口服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疗效评价 |
4.5 平肺口服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P38MAPK/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 |
5. 结论 |
6. 不足与改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细胞焦亡与放射性肺损伤关系的初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和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1.2 实验方法 |
1.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1.2.2 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 |
1.3 实验结果 |
1.3.1 C57BL/6J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部分 探索细胞焦亡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试剂 |
2.1.3 溶液的配置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样本采集 |
2.2.2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NLRP3、caspase-1及GSDMD的表达 |
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的IL-1β、IL-18、NLRP3、Caspase-1、IL-6、IL-8、TNF-α的mRNA水平 |
2.3 实验结果 |
2.3.1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及GSDMD的表达 |
2.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的NLRP3、IL-18、IL-1β、IL-8、IL-6、TNF-α、Caspase-1的mRNA水平 |
2.3.3 统计学方法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放射性肺损伤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放射性肺损伤进展中的血清和组织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放射性肺损伤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
材料 |
1、实验动物 |
2、试剂 |
3、仪器和器材 |
方法 |
1、溶液制备 |
2、建立单侧放射性肺损伤大鼠动物模型 |
3、血清和肺组织样品采集 |
4、大鼠肺组织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 |
5、大鼠肺组织超薄透射电镜切片制作与观察 |
6、血清的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
结果 |
1、辐射后肺组织的形态变化 |
2、多元统计分析 |
3、受照射大鼠血清代谢产物分析 |
4、受照射大鼠血清代谢通路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放射性肺损伤的肺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
材料 |
1、实验动物 |
2、试剂 |
3、仪器与器材 |
方法 |
1、实验说明 |
2、肺组织的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
结果 |
1、多元统计分析 |
2、受照射大鼠肺组织代谢产物分析 |
3、受照射大鼠肺组织代谢通路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牛磺酸和胡椒碱对肺成纤维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
材料 |
1、细胞株 |
2、试剂 |
3、仪器和器材 |
方法 |
1、细胞培养 |
2、所需溶液制备 |
3、细胞存活检测 |
4、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
5、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检测实验 |
6、细胞凋亡检测 |
7、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牛磺酸和胡椒碱对HELF细胞活力的影响 |
2、牛磺酸和胡椒碱对辐照后HELF细胞克隆形成存活率的影响 |
3、牛磺酸和胡椒碱对照射后HELF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的影响 |
4、牛磺酸和胡椒碱对辐照后HELF细胞的凋亡率的影响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综述 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其它 |
致谢 |
(10)辐射诱导的LNC CRYBG3对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中国肺癌发病情况现状 |
二、肿瘤的放射治疗 |
三、肌动蛋白家族与肿瘤的关系 |
四、长链非编码RNA与肿瘤及放疗的关系 |
五、课题研究思路 |
第一部分 癌细胞对碳离子辐射敏感性及辐射后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鳞癌细胞株及黑色素瘤细胞株对X射线、碳离子的辐射敏感性 |
2.2 X射线和碳离子辐射后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的筛选 |
3 结论 |
第二部分 LNC CRYBG3表达与肺癌关系的初步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LNC CRYBG3在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 |
2.2 LNC CRYBG3在肺癌细胞株和其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
3 结论 |
第三部分 LNC CRYBG3对细胞周期、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病毒包装效果和过表达/干扰效率验证 |
2.2 LNC CRYBG3在不同时相细胞中的表达 |
2.3 LNC CRYBG3导致细胞周期M期阻滞 |
2.4 LNC CRYBG3致双核细胞数量测定验证细胞M期阻滞 |
2.5 LNC CRYBG3抑制细胞增殖并导致细胞凋亡 |
3 结论 |
第四部分 LNC CRYBG3对细胞骨架的影响及其与ACTN作用方式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LNC CRYBG3导致细胞骨架坍塌 |
2.2 LNC CRYBG3破坏微丝致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缢束环结构消失 |
2.3 LNC CRYBG3对不同细胞株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 |
2.4 LNC CRYBG3增加了细胞球状微丝对束状微丝的比例 |
2.5 LNC CRYBG3影响G-actin的聚合,而非F-actin的解聚 |
2.6 LNC CRYBG3生物素探针的制备 |
2.7 RNA Pull Down实验中LNC CRYBG3吸附的蛋白质质谱鉴定 |
2.8 LNC CRYBG3吸附Actin的验证 |
2.9 RNA免疫共沉淀技术证明Actin可以吸附LNC CRYBG3 |
2.10 LNC CRYBG3和Actin相互作用的直接性 |
2.11 LNC CRYBG3与Actin作用位点的研究 |
3 结论 |
第五部分 LNC CRYBG3对小鼠肺癌移植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干扰LNC CRYBG3表达的肺癌细胞皮下注射小鼠成瘤情况 |
2.2 注射干扰或过表达LNC CRYBG3载体病毒对小鼠移殖瘤的影响 |
2.3 各组小鼠移殖瘤标本的大小对比 |
2.4 LNC CRYBG3对小鼠移殖瘤分化程度和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 |
2.5 LNC CRYBG3构建肺癌细胞尾静脉注射小鼠体内转移成瘤情况 |
3 结论 |
讨论 |
论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的大分割放疗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四、肺癌化疗后放射治疗致急性肺损伤的X线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螺旋CT对乳腺癌辅助治疗后肺损伤的评估[D]. 张薇.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2]化放综合治疗所致肺、食管损伤的预测因子和影响因素 ——一项前瞻性研究[D]. 樊旼. 复旦大学, 2005(07)
- [3]肺癌化疗后放射治疗致急性肺损伤的X线表现[J]. 杨朝群,刘刚,赵静,宁博. 农垦医学, 2004(06)
- [4]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相关物理学参数的比较与选择[D]. 徐璇丽. 复旦大学, 2009(12)
- [5]肺癌放射治疗后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D]. 李英. 河北医科大学, 2006(11)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罗秀丽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D]. 杨杰.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平肺口服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 黄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细胞焦亡与放射性肺损伤关系的初步探索[D]. 唐斯晗.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9]放射性肺损伤进展中的血清和组织代谢组学研究[D]. 高艺莹. 苏州大学, 2020(02)
- [10]辐射诱导的LNC CRYBG3对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毛卫东. 苏州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