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及其症状(论文文献综述)
郑允彬[1](2021)在《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湿注关节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对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证属湿注关节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口服中药的治疗组与口服滑膜炎颗粒剂的阳性对照组之间的疗效比较,客观评价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组方对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临床观察收集的相关数据反映导师王轩副教授运用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治疗湿注关节型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的疗效。同时证实通过对滑膜炎的早期干预和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和预防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指导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保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丰富中医治未病理论。方法:收集在2018年1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的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患者,通过计算机用SAS9.1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奇数序号为治疗组,偶数的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颗粒剂(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一方颗粒公司)口服,每日二次,以1周为疗程,共计治疗4周;对照组30例以滑膜炎颗粒剂(神威药业(张家口)有限公司)口服,每日三次,以1周为疗程,共计治疗4周。通过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肿胀程度、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等,并使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疗效评定。结果:本课题纳入研究对象共60例,无脱落病例,所有受试对象均完成治疗疗程。将所有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1.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胀程度、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通过严谨的分析,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明显意义(P>0.05),说明2组患者在治疗前,其组间资料具有可比性。2.经治疗后7天,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如VAS指数等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僵硬感及活动困难、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之间组内资料差值比较,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在近期疗效方面,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相当。3.经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之间VA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之间组内资料差值比较,也显示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经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之间VAS评分、WOMAC总评分及各项目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差异;同时其治疗前后差值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滑膜炎症状都有改善的,但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尤其在远期疗效方面,治疗组具有明显优势。5.两组患者之间疗效评估:经治疗后,治疗组共30例:其中,临床控制的有3例,显效有15例,有效10例,而无效的只有2例,总的有效率约93.3%;对照组共30例:临床控制的1例,显效有8例,有效16例,而无效有5例,总的有效率约83.3%,两组的总体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即两组治疗效果相当。对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湿注关节型)确有疗效,与滑膜炎颗粒剂对照组在近期疗效方面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肿胀及中医证候,但是远期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王轩副教授在临床上辨治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不但辨其由外感风寒湿邪困阻筋络,更从久病从瘀,病势缠绵着手,其辨证灵活,师于古而继承创新,用方守正祛邪,用药攻守兼备。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处方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患者症状,从中医治未病角度出发,能更好的改善滑膜炎患者的症状,从而预防KOA的进展,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谢坤铭[2](2021)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肠道菌群与代谢变化及桂皮醛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肠道菌群及巨噬细胞极化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以及继发的软骨下骨破坏为主要病理表现。其症状表现以膝关节进行性疼痛、肿胀、活动不利、关节绞索以及关节畸形等为主,严重者还可致残。我国成人KOA总患病率约为15%,大于60岁者达50%,且与性别关系密切,女性则从8.8%逐渐增加到42.7%。中医学认为KOA发病以肝肾亏损、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为标,应归属于“骨痹”“筋痹”“痛痹”的范畴。桂枝加芍药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温经通脉、活血通络,对治疗OA均有良好疗效,且大大降低了口服西药产生的副作用。其君药桂枝的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醛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缓解滑膜及软骨细胞的炎症、保护软骨的作用。目前KOA的治疗方法中,除了手术、微创等治疗,患者需要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长期的服药给患者的胃肠及肝肾功能造成了程度不一的副作用,损害了患者的整体机能,许多患者因此无法继续服药,只能忍受疼痛。研究发现,KOA患者也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症状,且血液及尿液检测氨基酸代谢失调。因此,深入研究KOA患者的肠道菌群状况以及桂皮醛在缓解关节炎症的同时,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对于降低常规治疗的副作用,稳定患者长期规律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目的:1.研究膝骨关节炎患者肠道菌群与代谢情况,找出差异微生物与代谢产物。2.研究桂皮醛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3.初步探索桂皮醛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1.临床试验观察KOA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肠道菌群与代谢产物的差异分别选取KOA患者与正常人的粪便样本,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LC-MS非靶代谢组学技术分别检测两组样本的肠道菌群及代谢多样性,找出两组样本的差异微生物及相关代谢产物。2.动物实验研究桂皮醛调节肠道菌群干预KOA的免疫机制用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法建立KOA兔模型,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予桂皮醛灌胃,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灌胃,模型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干预自然饲养,空白组不造模不干预。治疗4周后取材。①取各组兔粪便样本,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的丰度与多样性。②光镜下观察各组兔滑膜组织的病理表现。③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兔关节液内的炎性因子含量:TNF-α、IL-12、IL-10。④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兔滑膜组织中M1和M2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和Arg-1的表达。⑤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检测各组兔关节液内M1和M2巨噬细胞标记物CD11c、CD206的水平。结果:1.临床试验观察KOA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肠道菌群与代谢的差异1.1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芽殖菌属(Gemmiger)、放线菌门、放线菌属(Actinomyces)中的在患者组有显着差异;这些微生物可能与关节损伤有关。1.2代谢组学检测结果:经过筛选,3种代谢产物在KOA患者和正常人中有显着差异,分别为异亮-脯(Isoleucine-Proline)、苯丙-缬(Phenylalanine-Valine)、苯丙-异亮(Phenylalanine-Isoleucine)二肽化合物。2.体内实验研究桂皮醛对兔KOA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和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2.1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表明:桂皮醛和双氯芬酸钠均能够降低兔膝关节液内促炎因子TNF-α、IL-12水平,但二者的效果相比,差异不显着;二者均能提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但差异不显着。说明桂皮醛和双氯芬酸钠均有缓解关节滑膜炎症的作用,二者的疗效相似。2.2免疫组织化学法实验证明:桂皮醛能够降低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的平均光密度值,提高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Arg-1的光密度值,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且桂皮醛调节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强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 Western Blot法实验证明:桂皮醛能够降低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的表达,提高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Arg-1的表达,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且桂皮醛调节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强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RT-PCR实验证明:桂皮醛能够下调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11c基因的水平,上调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基因的水平,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且对照组双氯芬酸钠对CD11c和CD206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巨噬细胞的极化作用不明显。2.5肠道菌群检测结果:①各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比较中,正常组>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且各组存在组间差异性。②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Chloroplast、木霉菌目(Streptophyta)、丁酸单胞菌(Butyricimonas)、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臭菌科(Odoribacteraceae)的丰度升高,说明关节炎的发病与上述菌种丰度的增高有关;③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的韦荣氏菌科(Veillonellaceae)、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消化球菌科(Peptococcaceae)丰度升高,提示桂皮醛可以通过稳定上述菌群的丰度缓解关节炎症;④相对于模型组,实验组和空白组均显示出韦荣氏球菌科(Veillonellaceae)、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丰度的升高,说明桂皮醛可恢复模型组肠道菌群状态近似于正常的水平,且韦荣氏菌科、考拉杆菌属可被认为是模型组菌群从失调到好转的标志性微生物。⑤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与巨噬细胞标志物和炎性因子具有相关性,说明二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巨噬细胞极化。结论:1.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和其代谢物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显着差异,Chloroplast、木霉菌目、丛毛单胞菌科、臭杆菌科、丁酸单胞菌丰度及其代谢产物异亮-脯(Isoleucine-Proline)、苯丙—缬(Phenylalanine-Valine)、苯丙-异亮(Phenylalanine-Isoleucine)二肽化合物的增高可能与膝关节的发病有关。2、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是糖代谢、脂代谢和免疫调节共同参与的结果,可能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过量有关。3.桂皮醛可通过稳定兔肠道中的韦荣氏球菌科、考拉杆菌属、消化球菌科,调节M1/M2巨噬细胞极化,缓解关节滑膜组织的炎症,恢复兔KOA模型肠道菌群接近正常状态。
王凯[3](2021)在《清热泄浊通痹散外用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试验为观察清热泄浊通痹散外用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遴选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风湿科就诊,临床诊断符合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受试者共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本次试验的70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和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对病变膝关节局部外用清热泄浊通痹散(石家庄市中医院制剂室提供),每日外敷。2周为1治疗周期,进行1周期的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以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的数据变化。并选用SPSS25.0软件将记录的数据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以此来评价清热泄浊通痹散外用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经1周期治疗后,在VAS疼痛评分方面,两组受试者经组内对比,均较前好转,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能更有效的缓解膝关节疼痛,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膝关节WOMAC评分总分和其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僵硬和日常生活困难度方面,分别经组内对比,均较前好转,且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在膝关节WOMAC评分和疼痛、僵硬方面,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日常生活困难度方面,两组未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膝关节Lysholm评分方面,两组受试者经组内对比,均较前好转,且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可以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候积分方面,两组受试者经组内对比,均较前好转,且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能够更有效的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两组间对比,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分析:本次临床试验的过程中,两组受试者的基础观察指标,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均未出现明显异常,试验室观察指标,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均大致正常,心电图观察指标,未出现明显的不适;在记录的不良事件及副作用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2例和3例服药后胃脘部不适的受试者,治疗组出现2例敷药部位局部皮肤瘙痒的受试者,经对症处理后,以上受试者的症状均好转,所有的受试者均完成了本次临床试验,两组间的不良反应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泄浊通痹散外用,可明显的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僵硬等不适,对于膝关节Lyshlom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方面也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增强膝关节的活动度,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减轻患者的痛楚。具有不良反应较小,使用较为安全、便捷,且效果显着等特点。
伍乃俭[4](2020)在《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膝骨关节炎作为临床常见骨关节炎之一,是引起中老年患者行动不便的主要原因,而且导致身体残障的比例十分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具体的发病机制也不清楚,一旦发病,病情持续进展,不可逆转。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能显着延缓膝骨关节炎的病情进展,临床上尚未发现根治该病的确切治疗方案。因此治疗本病,早期确诊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更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膝三针疗法及易罐疗法(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融合拔罐、运动、推拿于一体的疗法)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副作用少,因此极具有临床研究价值。目的:现今社会高速运转,患者追求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相当多一部份患者并不满足于单一疗法的疗效,因而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及时效性,是否优于单纯膝三针疗法或易罐疗法,从而对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优化的治疗方案,并为今后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的所有受试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香港旺角区精诚中医专科诊所门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本研究共纳入90例患者,通过STATA 11.0软件设置产生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进入随机数表中对应的组别,随机分为观察组(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膝三针组(膝三针疗法)、易罐组(易罐疗法),每组各30例。疗程为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3日。每天坚持功能锻炼,2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本次研究疗效评定的主要指标选用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评价,次要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三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分别进行四次评分,收集三组的临床资料数据,运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评分差异及三组之间评分的差异,从而对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病例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膝三针组、易罐组,每组各30例。研究治疗过程中,无脱落剔除病例,最终90例完成治疗。三组完成情况基本一致。治疗前,三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膝关节X片经K-L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一致,组间具有可比性。(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膝三针组与易罐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小于易罐组(P<0.05),与膝三针组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VAS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VAS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VAS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VAS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复发。(3)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①WOMAC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疼痛评分小于易罐组(P<0.01),与膝三针组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疼痛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5及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疼痛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疼痛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复发。②WOMAC僵硬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间WOMAC僵硬评分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僵硬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僵硬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僵硬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僵硬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的复发。③WOMAC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功能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功能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5及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功能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功能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复发。④WOMAC总分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总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总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的疗效差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总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总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总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的复发。(4)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JOA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JOA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的疗效差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JOA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升高(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JOA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JOA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的复发。(5)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CDS-15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CDS-15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CDS-15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差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CDS-15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CDS-15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CDS-15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抑郁情绪的复发。(6)临床疗效评定:完成2个疗程后,膝三针组总有效率为83%,分别为无效5例,占17%,有效17例,占57%,显效6例,占20%,痊愈2例,占6%;易罐组总有效率为83%,分别为无效5例,占17%,有效21例,占70%,显效3例,占10%,痊愈1例,占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分别为无效1例,占3%,有效5例,占17%,显效19例,占63%,痊愈5例,占17%。各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膝三针组及易罐组间疗效无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7)安全性评定:研究过程中只有4人,分别是膝三针组1人,易罐组1人,观察组2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血肿或局部皮肤疼痛的情况,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缓解,未出现病情加重。三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意外及不良反应,提示三种治疗方式均比较安全。结论:(1)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较单纯膝三针疗法或易罐疗法更加显着,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减轻膝关节僵硬及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以及降低患者抑郁指数,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心理健康发展。(2)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长期维持效果较单纯膝三针疗法或易罐疗法更加显着,能更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复发。(3)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高,三组均无出现病情加重及明显不良反应,可见三种疗法均安全有效。
王克丞[5](2020)在《温针灸治疗肝肾亏虚型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老年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进行温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拟证实温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老年肝肾亏虚型KOA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老年肝肾亏虚型KOA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方法:将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86例老年肝肾亏虚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温针灸配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选取犊鼻、内膝眼和阳陵泉作为治疗穴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疗程为期4周。随访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老年KOA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种疗法对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的影响。结果:1.在治疗和随访期间,观察组共完成治疗及随访病例40例,脱落3例(3例为患者家属拒绝继续采关节液),脱落率为7.0%;对照组完成治疗及随访41例,脱落2例(2例家属拒绝治疗后继续采关节液),脱落率为4.7%。最终共完成治疗81例。2.观察组和对照组样本临床疾病总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90.2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组间在疾病总疗效上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WOMAC评分较各组治疗前均显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功能障碍评分上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其次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均显着降低,观察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和MMP-3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着(P<0.05)。受试者WOMAC评分与IL-1具有正相关性;膝关节功能评分与IL-1、MMP3具有正相关性;疼痛评分与IL-6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1.温针灸能有效治疗老年KOA,能够有效改善患者WOMAC、膝关节功能和疼痛评分,且温针灸与药物联用能获得比药物更好的治疗效果;2.温针灸治疗老年KOA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体内IL-1、IL-6、TNF-α和MMP-3水平实现;
贾琼[6](2020)在《TNFTNF-α/TGF/TGF-β1信号轴调控半月板损伤后软骨下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半月板损伤导致的骨关节炎是常见外伤性疾病之一,国内外医学界对其防治是比较困难的。本课题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半月板损伤后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的组织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以及与血清中的TNF-α和TGF-β1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一是探究半月板损伤后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的组织病理学表现TNF-α/TGF-β1信号轴的内在联系,试图用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来解释其发病机制,旨在从中西医结合理论的角度阐释半月板损伤后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的变化机制;二是论述这两种细胞因子组成TNF-α/TGF-β1信号轴在该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反映该疾病组织结构病理学变化的可靠性,为将来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和借鉴工具。方法:临床部分:通过收集O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遗弃的胫骨平台组织,大体观察后,区分硬化与非硬化区,通过Micro-CT检测并比较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隔(Tb.Sp),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实验部分:通过建立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大鼠模型(MMT),取8周龄健康SD大鼠90只,正常雄性,无关节病变。随机分为三组,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各30只。分别于MMT术后第2、4、8和12周进行检测相关指标。研究观察软骨下骨板的形态结构和组织骨密度(TMD),研究MMT术后不同时间与内侧平台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数目(Tb.N)关系。采用共聚焦拉曼光谱分析软骨下骨的胶原矿质比(Proline/PO43-),采用原位纳米压痕仪评估软骨下骨内在的弹性模量(Er)和硬度(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和TGF-β 1表达水平。结果:临床部分:内外侧平台比较中,两组BV/TV 比较为(t=8.335,P=0.024<0.05);两组 Tb.Th 比较为(t=12.707,P=0.001<0.05),两组 Tb.Sp 比较为(t=21.026,P=0.029<0.05);两组Tb.N 比较为(t=5.293,P=0.02<0.05)均提示有差异。两组相比,TGF-β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8,P=0.032<0.05);两组相比,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0,P=0.017<0.05);提示观察组与健康组之间外周血TGF-β 1和TNF-α有差异。实验部分:检测软骨下骨的形态结构和组织骨密度(TMD),内侧平台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软骨下骨的矿质/胶原比(Proline/PO43-),软骨下骨内在的弹性模量(Er)和硬度(H)等,以及血清中TNF-α和TGF-β 1表达水平。结果显示:①其中与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相比:手术组(MMT组)的第 2 周(F=58.552,P=0.000<0.01)4 周(F=85.669,P=0.000<0.01)、8周(F=14.729,P=0.000<0.01)、12 周(F=95.961,P=0.000<0.01)的骨体积分数(BV/TV)均有显着差异(P<0.01);②手术组(MMT组)在第2周的组织骨密度(TMD)均有差异(F=15.795,P=0.000<0.01),4 周(F=23.626,P=0.000<0.01)、8 周(F=41.197,P=0.000<0.01)、12 周(F=263.033,P=0.000<0.01)的组织骨密度(TMD)均有显着的差异(P<0.01);③手术组(MMT组)的第2周(F=70.122,P=0.000<0.01)、4 周(F=60.799,P=0.000<0.01)、8 周(F=825.365,P=0.000<0.01)、12周(F=1813.386,P=0.000<0.01)的骨小梁间隙(Tb.Sp)均有显着的差异(P<0.01);④手术组(MMT 组)的第 2 周(F=31.299,P=0.000<0.01)、4周(F=46.216,P=0.000<0.01)、8 周(F=76.991,P=0.000<0.01)、12 周(F=2243.23,P=0.000<0.01)的骨小梁厚度(Tb.Th)均有显着差异(P<0.01);⑤手术组(MMT组)的第 2 周(F=29.937,P=0.000<0.01)、4 周(F=43.307,P=0.000<0.01)、8 周(F=70.283,P=0.000<0.01)、12 周(F=104.784,P=0.000<0.01)的骨小梁量(Tb.N)均有显着的差异(P<0.01);⑥手术组(MMT组)的第2周(F=69.158,P=0.000<0.01)、4 周(F=105.204,P=0.000<0.01)、8 周(F=216.123,P=0.000<0.01)、12 周(F=354.133,P=0.000<0.01)的胶原矿化比(Proline/PO43-)均有显着的差异(P<0.01);⑦手术组(MMT组)的第2周的软骨下骨弹性模量(Er)有差异(F=7.948,P=0.003<0.01),4 周(F=33.725,P=0.000<0.01)、8 周(F=5.034,P=0.018<0.05)、12 周(F=19.931,P=0.000<0.01),软骨下骨弹性模量(Er)均有差异(P<0.05);⑧手术组(MMT组)的第2周(F=15.998,P=0.000<0.01)、4 周(F=42.356,P=0.000<0.01)、8 周(F=48.658,P=0.000<0.01)、12 周(F=45.604,P=0.000<0.01)的骨小梁硬度(H)均有显着的差异(P<0.01);⑨手术组(MMT组)的第 2 周(F=22.156,P=0.000<0.01),4 周(F=44.051,P=0.000<0.01)、8周(F=133.707,P=0.000<0.01)、12 周(F=294.919,P=0.000<0.01)的 TNF-α 表达水平均有显着差异(P<0.01);⑩手术组(MMT组)的第2周(F=3.973,P=0.037<0.05),4 周(F=16.642,P=0.000<0.01)、8 周(F=60.168,P=0.000<0.01)、12 周(F=101.456,P=0.000<0.01)的 TGF-β 1 表达水平均有差异(P<0.05)。且测得各项参数中手术组间随时间变化有显着差异(P<0.01),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各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胫骨外侧平台主要处于OA早期,而内侧平台多处于OA中、晚期,因此,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比分析膝关节OA胫骨内、外侧平台骨软骨结构参数的差异,有助于定量分析OA早期和晚期骨软骨结构改变的程度。建立了大鼠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模型(MMT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观察了TNF-α和TGF-β1在不同时间点软骨下骨组织中的表达,发现了 TNF-α/TGF-β1信号轴在半月板损伤后骨关节炎软骨下骨改变病变中的作用机制为双向调节,正负反馈的机制,与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不谋而合。研究分析MMT模型致骨关节炎(OA),于伤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软骨下骨微结构、矿化及力学性质的动态变化,定性、定量观测软骨下骨的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生物力学变化与TNF-α/TGF-β1信号轴变化的动态关系,总结TNF-α/TGF-β1信号轴可能为治疗半月板损伤后导致骨关节炎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指导工具。
李国诚[7](2020)在《Sonic Hedgehog通过上调Timp-3对小鼠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修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刺猬因子(Hedgehog,Hh)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和组织稳态的调控。已有报道认为,Hh参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但是其机制尚未详细阐述。本研究通过小鼠右后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手术,建立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小鼠模型,探索sonic hedgehog(Shh)因子在退行性膝关节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小鼠成功建立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建模4周后,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小鼠膝关节腔中注射小鼠Shh-N蛋白因子,通过ELISA检测关节液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以及通过qRT-PCR检测软骨组织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 3,Timp-3)基因的表达。2.自发行为的变化(攀爬时间和长距离运动能力)使用实验动物行为观察登记和分析系统。术前(时间0)和术后测量行为,术后每4周测量1次至12周。在下午4点到第2天上午8点之间的16 h中进行分析测量。由于小鼠需要适应测试环境,所以前2 h数据从最终分析中排除。每次评估前测量重量。术后13周,处死小鼠,解剖膝关节。3.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且使用Graphpad Prism 5.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One Way ANOVA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模型小鼠骨关节腔内,IL-1β和TNF-α水平显着增高(24.5±5 vs 251±17.5 pg/mL,P<0.001;16.5±3.4 vs 197±15.6 pg/mL,P<0.001);与PBS对照组相比,Shh-N组小鼠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116±8.7 vs 251±17.5 pg/mL,P<0.001;89±7.8 vs197±15.6 pg/mL,P<0.001)。其中,小鼠的攀爬时间(1 700±185.6 vs 116±8.7 s,P<0.001)和长距离运动能力均有显着改善(174±162.3 vs 132±34.5 m,P<0.001);qRT-PCR结果显示,软骨组织中Timp-3基因表达明显增高(5.02±0.34 vs 2.4±0.61fold,P<0.001)。同时,伴随着解聚素金属4(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ADAMTS)蛋白酶的水平显着降低(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Shh因子显着改善小鼠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imp-3基因的表达,降解内源性聚蛋白多糖酶而实现的。
李春娥[8](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研究骨关节炎用药规律及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1.多角度、全方位检索和整理骨关节炎古今文献,根据用药途径不同,深入挖掘骨关节炎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的临床用药规律、组方配伍特点,为其临床应用做出有益探索,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借鉴。2.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方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骨关节炎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1.用药规律研究:全面检索中药治疗骨关节炎古今文献,采用数理统计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数据挖掘方法,对骨关节炎的临床用药规律与配伍特点进行较为详尽的研究。2.系统评价:全面检索活血化瘀方治疗骨关节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严格筛选随机对照试验,借助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用药规律研究1古今内服方剂均以补虚药为主,其次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等。药性以温性最为多见;药味以甘、辛为主;归经多归肝、肾、脾经。药类配伍以补益、发散风寒、祛风湿、活血化瘀、温里常见;核心药物配伍常用羌活、防风、细辛、牛膝、当归、白芍、杜仲、补骨脂、甘草、独活、五加皮、桑枝、秦艽、川芎、附子、肉桂等。聚类组合,多具补益气血、肝肾,祛风寒湿,活血祛瘀之功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2古今外治方剂均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其次为解表药、温里药等。药性以温热最为多见;药味以辛、苦味为重,多归肝、脾经。药类配伍以祛风湿、活血化瘀、发散风寒为常见,古方中亦常配伍燥湿化痰、泻下、逐瘀等药。核心药物配伍古今常用川乌、草乌、独活、伸筋草、透骨草、川芎、红花、乳香、没药等。古方亦常用白芷、防风、羌活、当归、苍术、天南星、大黄等。聚类组合,多具祛风寒湿,温经通脉,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燥湿化痰之功效,临床用药可随症加减。2.系统评价共纳入文献24篇,涉及病例2134例。Meta分析结果基本肯定了活血化瘀方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对文献数大于10的指标做漏斗图分析均对称性较差,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1.骨关节炎发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古今医家对该病的治疗,均以“补益、祛邪、温通”为主。内服方剂从全身出发,偏重于整体的辨证施治;治病求本,着眼于补脏腑气血之虚,调整机体机能,治法以补益为主,辅以发散风寒、祛风湿、活血化瘀、温里;外治方剂重视局部的辨病治疗,治法以祛邪为主,重在散寒祛湿、温经通脉、消肿止痛,缓解临床症状。2.文献的系统评价基本肯定了活血化瘀方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由于存在发表偏倚,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高及某些指标异质性明显等原因,今后需多中心、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步证实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鹿斌[9](2020)在《自拟补肾止痛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主要观察自拟补肾止痛汤和壮骨关节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体征,从而确定自拟补肾止痛汤对于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否可以推广运用。方法:本次研究收集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病人,并且诊断为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按照试验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经筛选后,最终共入组72例患者,本着随机分组原则,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与口服壮骨关节胶囊(国药准字Z20080055,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次0.9g,一天2次,观察组给与口服补肾止痛汤日2次,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饮片,治疗疗程为2周,持续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后膝关节WOMAC评分,VAS评分,和中医症候疗效判定,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经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结果:通过本次临床观察研究表明,补肾止痛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改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膝关节WOMAC评分,中医证候分级评分方面效果显着,明显缓解了临床症状,改善了关节功能。观察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6例,其余患者依从性较好,观察组1人因腹泻退出试验研究。结论:经过试验研究,证明补肾止痛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及应用。
历广招[10](2020)在《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体验的个体差异,分析并识别其症状群的潜在类别,探讨不同症状群潜在类别在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个体特征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本研究设计类型为横断面调查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济南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骨关节科门诊或病房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9年3月—6月进行资料收集。研究工具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数字评分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疲劳量表-14、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健康调查简表。运用Mplus7.0软件拟合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各潜在类别的表现特征并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各潜在类别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具体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潜在剖面分析、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得分为(5.78±1.49),轻度疼痛占3.5%,中度疼痛占67.8%,重度疼痛占28.7%;有39.6%的患者被筛查出存在轻度及以上焦虑症状,焦虑得分为(6.84±3.59);38.3%的患者存在轻度及以上的抑郁症状,抑郁得分为(6.57±3.14);疲乏得分为(6.43±3.92),其中躯体疲乏(4.50±3.11),精神疲乏(1.94±1.64);睡眠得分为(24.18±7.49)。生活质量得分为(44.18±17.16),其中生理机能(36.70±18.38)、生理职能(21.09±31.71)、躯体疼痛(40.11±19.93)、总体健康(48.56±17.92)、活力(61.46±16.42)、社会功能(47.77±24.47)、情感职能(35.94±39.80)、精神健康(61.84±15.76)。2.依据潜在剖面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意义,将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群划分为3个类别,分别为:“症状均低组”,占比56%;“心理障碍组”,占比24%;“高疲乏-睡眠障碍组”,占比2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年龄、慢性合并症、经济状况、膝关节影像学分级、负性生活事件及慢性病自我效能感水平是引起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表现特征差异性的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症状均低组”,经济状况较差、膝关节影像学分级越高、自我效能较低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更倾向于出现在“心理障碍组”。与“症状均低组”相比,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合并其他慢性病较多、在过去1年遭遇过负性生活事件、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在“高疲乏-睡眠障碍组”。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症状均低组”,“心理障碍组”和“高疲乏-睡眠障碍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更低(P<0.01);“心理障碍组”与“高疲乏-睡眠障碍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同样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但通过控制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及个体特征等因素后,“心理障碍组”与“高疲乏-睡眠障碍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膝骨关节炎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存在多重症状困扰,包括疼痛、焦虑、抑郁、疲乏及睡眠障碍等。生活质量总得分低于国内常模标准值,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症状评估,减轻症状负担,提高生活质量。2.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发生情况存在群体异质性,可分为“症状均低组”、“心理障碍组”和“高疲乏-睡眠障碍组”3个潜在类别。3.膝骨关节炎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慢性合并症、膝关节影像学分级、负性生活事件、自我效能水平等因素在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之间存在差异,可以预测各症状群潜在类别的归属。4.“症状均低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显着高于“心理障碍组”和“高疲乏-睡眠障碍组”;“心理障碍组”和“高疲乏-睡眠障碍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无显着差异。
二、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及其症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及其症状(论文提纲范文)
(1)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湿注关节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样本量及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分配方案 |
3.2 治疗方案 |
3.3 观测指标 |
3.4 疗效指标 |
3.5 统计学处理 |
4.研究结果 |
4.1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可比性分析 |
4.2 治疗前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可比性分析 |
4.3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 |
5.不良反应分析 |
6.总结 |
7.讨论 |
7.1 中医辨治湿注关节型KS的经验探究 |
7.2 运用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方病案探析 |
8.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膝骨关节炎患者肠道菌群与代谢变化及桂皮醛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肠道菌群及巨噬细胞极化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肠道菌群失调与骨关节炎疾病的研究进展 |
微生物概述 |
(一) 骨关节炎发病机制 |
(二) “肠-骨”轴 |
(三) 肠道菌群与关节炎的相关性 |
(四)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OA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桂皮醛的生物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
1. 抗炎作用 |
2.抗菌活性 |
3. 抗肿瘤作用 |
4. 心脏保护功能 |
5. 产热效应 |
6. 抗糖尿病 |
7. 抗肥胖作用 |
8. 抗血栓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下篇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基于肠道菌群与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生物学特征 |
0 研究对象 |
1 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基于肠道菌群与巨噬细胞极化探讨桂皮醛干预兔膝骨关节炎的免疫机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1 Lequesne MG 评分 |
附录2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清热泄浊通痹散外用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样本量估计 |
2 研究对象 |
3 诊断标准 |
4 病例选择标准 |
5 研究方法 |
6 临床观察指标 |
7 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
1.1.1 膝骨关节炎的定义与流行病学分析 |
1.1.2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 |
1.1.3 膝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
1.1.4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
1.1.5 小结 |
1.2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
1.2.1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命名 |
1.2.2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3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
1.2.4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
1.2.5 小结 |
1.3 靳三针的文献研究 |
1.3.1 靳三针的起源 |
1.3.2 靳三针的组穴原理 |
1.3.3 靳三针的组穴特点 |
1.3.4 靳三针的针法特色 |
1.3.5 靳氏膝三针的穴位组成 |
1.3.6 靳氏膝三针的临床治疗进展 |
1.4 易罐的文献研究 |
1.4.1 易罐的简介 |
1.4.2 易罐的适应症 |
1.4.3 易罐治疗的生物力学效应 |
1.4.4 易罐的治疗特点 |
1.4.5 易罐疗法的临床治疗进展 |
1.5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2.1 病例来源 |
2.2.2 诊断标准 |
2.2.3 纳入标准 |
2.2.4 排除标准 |
2.2.5 剔除标准 |
2.2.6 中止标准 |
2.2.7 研究流程图 |
2.2.8 随机方法 |
2.2.9 盲法 |
2.2.10 治疗方法 |
2.2.11 观察指标 |
2.2.12 随访方式 |
2.2.13 知情同意书 |
2.2.14 疗效评价指标 |
2.2.15 疗效评价标准 |
2.2.1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2.17 研究中相关问题的处理及解决方法 |
2.2.18 统计分析 |
2.3 基线资料情况 |
2.4 评价指标结果 |
2.4.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
2.4.2 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 |
2.4.3 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 |
2.4.4 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 |
2.4.5 临床疗效比较 |
2.4.6 安全性评价 |
第三章 讨论 |
3.1 研究结果分析 |
3.1.1 基线资料分析 |
3.1.2 观察指标分析 |
3.1.3 临床疗效分析 |
3.1.4 安全性分析 |
3.1.5 综合分析 |
3.2 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优势 |
3.3 膝三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
3.4 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
3.5 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分析 |
3.6 创新性 |
3.7 不足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5)温针灸治疗肝肾亏虚型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一、定义 |
二、流行病学 |
三、病因学 |
四、发病机制 |
五、临床特点 |
六、KOA的分类 |
七、鉴别诊断 |
八、老年KOA的西医治疗 |
九、结语 |
第二节 中医学对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一、病名 |
二、病因病机 |
三、中医证型 |
四、中医治疗 |
五、老年KOA的预防调护 |
六、针灸治疗老年KOA的可能机制 |
七、结语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疗效观察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临床疗效评价 |
二、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 |
三、安全指标观察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中医学对老年KOA的认识 |
第二节 选穴分析 |
第三节 温针灸起效机制探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6)TNFTNF-α/TGF/TGF-β1信号轴调控半月板损伤后软骨下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祖国医学对半月板损伤和骨关节炎的认识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半月板损伤的认识 |
一、病名 |
二、中医病因病机 |
三、证候分型 |
四、中医治疗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一、病名 |
二、中医病因病机 |
三、证候分型 |
四、中医治疗 |
第三节 祖国医学对半月板损伤与膝骨关节炎的理论基础 |
一、筋骨并重理论 |
二、中医“治未病”理念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半月板损伤的研究概况 |
一、半月板的研究历史 |
二、半月板损伤的流行病学 |
三、半月板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
四、半月板损伤的机制 |
五、半月板损伤的类型 |
六、半月板损伤的诊断 |
七、半月板损伤的治疗 |
第二节 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
一、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的现代医学研究介绍 |
二、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介绍 |
第三节 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软骨下骨改变的研究概况 |
一、软骨下骨的介绍 |
二、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软骨下骨改变的研究介绍 |
第四节 TNF-α/TGF-β1 信号轴的研究概况 |
一、TNF-α的研究进展 |
二、TGF-β1 的研究进展 |
三、TNF-α/TGF-β1 信号轴的研究介绍 |
第三章 临床部分 |
第一节 人半月板损伤后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
一、Micro-CT检测软骨下骨改变 |
第二节 血清中TNF-α/TGF-β1 信号轴的改变 |
一、临床资料 |
第四章 实验材料与动物分组 |
第一节 实验内容 |
第二节 实验材料 |
第三节 实验方法 |
一、分组和模型 |
二、方法 |
三、TNF-α和 TGF-β1 的检测 |
四、统计分析 |
第四节 实验结果 |
一、各组甲苯胺蓝染色比较 |
二、各组胫骨近端横断位的Micro-CT成像图比较 |
三、软骨下骨微结构参数变化 |
四、各组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比较 |
五、各组血清中TGF-β1 表达水平比较 |
第五章 讨论 |
第一节 MMT大鼠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中软骨下骨改变的意义 |
第三节 TNF-α/TGF-β1 信号轴在软骨下骨改变中的机制研究 |
第四节 中医对TNF-α/TGF-β1 信号轴与半月板损伤后骨关节炎软骨下骨改变的理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Sonic Hedgehog通过上调Timp-3对小鼠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修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试剂与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小鼠退行性膝关节炎模型的造模 |
3.1.1 小鼠的麻醉 |
3.1.2 手术方法及操作过程 |
3.2 小鼠关节炎的判断标准和处理 |
3.3 ELISA检测关节液中炎性因子IL-1β和 TNF-α |
3.4 Real-time PCR检测Timp-3 基因表达 |
3.5 术后攀爬时间和长距离运动能力评估 |
3.6 统计学分析 |
4 设计思路 |
结果 |
第一部分 动物模型建立 |
1 成功建立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小鼠模型 |
第二部分 验证Shh-N对小鼠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修复 |
2 Shh-N因子能显着减轻小鼠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炎性反应 |
3 Shh-N提高退行性膝关节炎小鼠的攀爬时间 |
4 Shh-N提高退行性膝关节炎小鼠长距离运动能力 |
第三部分 探究Shh-N对小鼠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修复机制 |
5 Shh-N促进退行性膝关节炎小鼠关节软骨中Timp-3 基因的表达 |
6 Shh-N处理降低退行性膝关节炎小鼠关节软骨中解聚素金属4蛋白酶的水平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数据挖掘研究骨关节炎用药规律及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骨关节炎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证分型 |
1.3 治法 |
1.4 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骨关节炎的认识 |
2.1 发病机制 |
2.2 治疗 |
3 数据挖掘 |
4 系统评价 |
第二部分 骨关节炎古今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2.1 文献来源与收集方法 |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3 数据规范化 |
2.4 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
3 研究方法 |
3.1 中医文献学方法 |
3.2 统计学方法 |
3.3 分析对象的选取标准 |
3.4 技术路线(图2) |
4 研究结果 |
4.1 古代文献 |
4.2 现代文献 |
4.3 古今用药对比 |
5 讨论 |
5.1 用药规律探讨 |
5.2 组方配伍规律 |
5.3 有毒中药的使用探讨 |
5.4 总结 |
第三部分 活血化瘀方治疗骨关节炎的系统评价 |
1 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文献检索方法 |
2.2 文献纳入标准 |
2.3 文献排除标准 |
2.4 文献筛检与质量评价 |
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3.3 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3.4 有效性评价 |
3.5 安全性评价 |
3.6 GRADE证据质量评价 |
4 讨论 |
4.1 本系统评价的新颖性 |
4.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4.3 本系统评价的结果分析 |
5 总结和展望 |
5.1 本系统评价的临床研究意义 |
5.2 对未来临床研究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9)自拟补肾止痛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概述 |
2.祖国医学对KOA的认识 |
2.1 KOA的辩证分型 |
3.现代医学对KOA的认识 |
3.1 病因 |
4.临床表现 |
5.KOA的预防以及治疗 |
5.1 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 |
5.2 非药物治疗 |
5.3 药物治疗 |
5.4 手术治疗 |
5.4.1 关节镜下清理术 |
5.4.2 钻孔减压术 |
5.4.3 截骨术 |
5.4.4 关节置换术 |
5.5 中医药治疗 |
6.展望 |
试验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骨性关节炎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终止试验标准 |
2.7 脱落病例标准 |
3 观察指标 |
3.1 疼痛VAS评分 |
3.2 膝关节WOMAC评分量表 |
3.3 疗效评定标准 |
3.4 安全性评定 |
试验方案 |
1、分组 |
2、治疗方法 |
3、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试验汇总情况 |
2、患者基线资料 |
3、VAS评分 |
4、两组WOMAC评分比较 |
5、中医临床疗效主要症候评分 |
6、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
7、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1、中医学对KOA的认识 |
2、补肾止痛汤治疗KOA的立题依据 |
3、对本试验的讨论 |
结语 |
问题与展望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10)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KOA患者症状困扰现状 |
2.2 症状群概述 |
2.2.1 症状群的概念 |
2.2.2 症状群的评估工具 |
2.3 症状群潜在类别 |
2.3.1 症状群的异质性 |
2.3.2 潜在类别模型与潜在剖面分析 |
2.4 KOA患者症状群的影响因素 |
2.4.1 人口学特征 |
2.4.2 疾病特征 |
2.4.3 个体特征 |
2.5 KOA患者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
2.5.1 KOA患者生活质量状况 |
2.5.2 KOA患者症状群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类型 |
3.2 研究对象 |
3.2.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3.2.2 样本量估算 |
3.3 研究工具 |
3.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3.3.2 疼痛数字评分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 |
3.3.3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
3.3.4 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 |
3.3.5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 |
3.3.6 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Self-efficacy for Managing Chronic Disease,CDSES) |
3.3.7 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 |
3.4 调查实施及资料收集过程 |
3.5 统计学方法 |
3.6 质量控制 |
3.6.1 准备阶段 |
3.6.2 调查阶段 |
3.6.3 数据录入分析阶段 |
3.7 伦理考虑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量表信度分析 |
4.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描述 |
4.2.1 KOA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 |
4.2.2 KOA患者一般疾病特征 |
4.2.3 KOA患者一般个体特征 |
4.2.4 KOA患者躯体症状体验情况 |
4.2.5 KOA患者心理症状体验情况 |
4.2.6 KOA患者QOL状况 |
4.3 KOA患者症状群潜类别分析结果 |
4.3.1 基于拟合指标识别最佳潜类别模型 |
4.3.2 基于三类别模型确定KOA患者症状群的潜在类别 |
4.4 KOA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的特征 |
4.4.1 KOA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的人口学特征 |
4.4.2 KOA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的疾病特征 |
4.4.3 KOA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的个体特征 |
4.4.4 KOA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
4.5 KOA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4.5.1 KOA患者生活质量与症状群潜在类别的单因素分析 |
4.5.2 KOA患者生活质量与症状群潜在类别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5.1 KOA患者症状体验及生活质量状况 |
5.2 KOA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 |
5.3 KOA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的表现特征 |
5.3.1 人口学特征 |
5.3.2 疾病特征 |
5.3.3 个体特征 |
5.4 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与QOL的关系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创新型与局限性 |
7.1 创新性 |
7.2 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及其症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湿注关节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郑允彬.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膝骨关节炎患者肠道菌群与代谢变化及桂皮醛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肠道菌群及巨噬细胞极化影响的研究[D]. 谢坤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清热泄浊通痹散外用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王凯.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4]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伍乃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温针灸治疗肝肾亏虚型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D]. 王克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TNFTNF-α/TGF/TGF-β1信号轴调控半月板损伤后软骨下骨的研究[D]. 贾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Sonic Hedgehog通过上调Timp-3对小鼠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修复机制研究[D]. 李国诚. 青岛大学, 2020(01)
- [8]基于数据挖掘研究骨关节炎用药规律及系统评价[D]. 李春娥.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自拟补肾止痛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研究[D]. 鹿斌.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10]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群潜在类别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D]. 历广招. 山东大学, 2020(10)
标签:骨关节炎论文;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症状论文; 半月板损伤症状论文; 骨关节疾病论文; 关节软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