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看法

我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看法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苗诗雨[1](2021)在《成功老龄化视角下老年女性的学习需求研究》文中认为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目前全球人口的预期寿命正逐渐增长,以至于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们将视野转向了促进老年人实现成功老龄化这一课题的研究。1953年,Albrecht和Havighurst最早提出了“成功老龄化”这一概念。1987年,Kahn和Rowe对“成功老龄化”理论做出了改进,将这一理论从“疾病与衰减”模式转化为“健康与成长”模式。成功老龄化理念的研究核心是老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健康以及在社会中的参与情况。我国在成功老龄化领域的研究还需深入,理论及实践层面还需要更多的扩展。本研究从成功老龄化视角出发,选取老年女性群体,基于成功老龄化的三大支柱的角度,重点研究关注老年女性的学习需求,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进行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成功老龄化视角下老年女性的学习需求,通过分析总结老年女性生活过程中的老化状况,探讨其对其学习需求的类型、内容及影响学习的因素,分析得出老年女性对维持健康类学习需求、经济保障类学习需求、个人价值提升类学习需求和社会参与类学习需求的类型分类;同时得出影响学习需求的因素,诸如:身体、婚姻、学历和经济等因素,婚姻状况对学习需求的影响关系密切,已婚者对于社会参与类学习需求度高,单身者包括离异、丧偶和未婚的老年女性则呈现需求度低的情况。老年女性身体状况与社会参与类这一学习需求内容之间差异性显着,且具有极强相关性,说明老年女性在社会参会与类这一学习需求内容受其身体状况的影响,身体状况越好,越需要参与社会活动的学习。知识水平的高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女性的学习需求。老年女性经济状况越差其学习越倾向于学习更多的有效的经济安全保障的理财学习内容。继而而达到对老年女性群体乃至老年人群体的学习需求的综合分析,从生理、心理及社会参与三个层面总结出相应的学习建议,促使老年女性更好地实现成功老龄化,更有利于其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个人价值的提升,以及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目的。

何佳敏[2](2021)在《冲突与割裂:教育焦虑的体制根源探究》文中研究说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发展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但现实中人们对教育却免不了担忧与焦虑。当今,教育焦虑愈演愈烈,已经发展成为广泛的社会性焦虑。为什么会产生教育焦虑?随着教育焦虑越发严重,人们对其原因探索也更为广泛和深入。如有将教育焦虑归因于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和对校外培训的管控措施,但都成效甚微。另外,普遍还归因于家长的不合理期待、教育资源的不均与优质资源稀缺、社会舆论等因素,并针对原因采取了种种解决措施,但依然没有解决教育焦虑问题。教育焦虑似乎成为了时代病症,越想消除越严重。我们不得不深思,这些原因是否是导致教育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吗?其根源何在?本研究围绕教育焦虑产生的体制根源到底何在这一问题,以教育焦虑体现较为集中的家长群体为主要观察的对象,尝试在整体性原理和终身教育理论的视角下,从对现存教育体制形成的方法论基础的审视入手进行研究,使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来探寻教育焦虑的根源之所在,试图探究教育焦虑愈演愈烈的深层原因是否来自于教育体制内部,又为什么可能来自于体制内部。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体制内部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冲突与割裂的深层问题,是引发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割裂与不统一,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优劣划分与整体教育发展目标存在冲突;二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存在目标冲突,“应试教育”处于中心地位的情况下,基础教育求均衡,高等教育要拔尖;三是普通学校教育与其他类教育的地位不平等,普通学校教育文凭成上升的单行道,其他类教育文凭认可度低。结果认为,当前教育体制安排存在着各级各类教育阻隔,管理部门“条块分割”,各管各事等问题。研究进一步认为,引发教育焦虑的教育体制设计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方法论问题。构架在19世纪还原论基础上的教育体制设计认为部分相加等于整体,但教育是复杂系统,且当前处于转型时期,简单化的理念指导更不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教育发展。在简单划分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教育体制设计是没有摆脱片面化、简单化的根基的,从而导致教育体制实践安排上存在着冲突与割裂的问题。最后,对于教育体制的冲突与割裂问题,需要在新系统论指导下构建一个复杂且整体、协调且融合的新的教育体系,这与我国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战略目标发展理念相一致;在实践层面可总结提炼已有经验,以顶层设计助推新体系建设,打破学习和就业的隔阂,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总之,破除简单划分的思想理念,呼唤有机整体的教育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消除教育焦虑的未来之路。本研究创新性在于坚持融合整体性理念,在终身教育视角下对教育焦虑进行体制根源探索,审视现有体制弊端,为解决教育焦虑提供新思路,进而启发有效的教育体制改革;同时,对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中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研究支持,这是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任杨阳[3](2021)在《未来全民终身学习实施机构改革前瞻性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深刻变革着社会。身处这样一个大变局的时代,学习实施机构也必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终身学习贯穿人的一生,要想在全社会形成“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的全民终身学习风尚,必须依托学习实施机构的转型发展,走出一条具备个性特色与时代特征的改革转型之路。创造终生学习的教育生态,是全球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带给教育人的使命。因此本研究以未来全民终身学习实施机构改革前瞻性研究为主题,为未来学习实施机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基于未来全民终身学习实施机构改革的需求预测,从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以及非正式学习的学习实施机构改革三大部分展开了论述。正规学习实施机构改革前瞻性研究包含课程研发推广学习实施机构、科研实施机构、教学研究实施机构以及技能学习实施机构。非正规学习实施制度改革前瞻性研究包含家庭学习实施机构改革、社会学习实施机构改革、社区学习实施机构改革、继续学习实施机构改革、老年学习实施机构改革。非正式学习实施机构改革前瞻性研究从网络媒体、纸质媒体和科普场馆三方面进行论述。

刘笑微[4](2020)在《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文中认为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他高举“教育救国”的大旗,一生致力于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美育思想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独特思路和理想追求,极大地推动了传统美育理念的现代转型和近代美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蔡元培学贯中西、兼容并包,既批判性地继承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和儒家道德哲学,又选择性地借鉴康德、席勒、叔本华等西方近代思想家的美学主张。他从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出发,主张美育应以美学理论为指导、以涵养感情为目的,高扬美育在振奋国民精神、培养健全人格、塑造独立信仰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并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探讨美育的具体实施,力求通过美育彻底改造国民性,从根本上拯救国家危亡、推动社会进步。经过数十年的摸索,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和局限于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培育,而应当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判断力,使其拥有美的感情、美的人格和美的行为,成为自觉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精髓,以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厚度和广度,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完善和提升提供一系列有益启示。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此部分主要包括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章,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形成条件。此部分从国家危亡、社会转型、教育改革三个方面探究蔡元培美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并且对其理论渊源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第三章,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内容体系。此部分从内容主旨、内容核心、内容实施三个层面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内容体系进行归纳和分析。第四章,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与辩证审视。此部分在充分把握蔡元培美育思想内容体系的基础之上,概括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从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两个方面对蔡元培美育思想进行辩证审视和客观评价。第五章,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启示。此部分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丰富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美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三个层面,分析和总结蔡元培美育思想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启示。

寇丹[5](2020)在《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家长学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北川A小学为例》文中指出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主要责任人,肩负着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使命,并影响孩子终生,因而其自身的教育素养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孩子成长过程中凸显出更多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让家庭教育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半数以上,农村家长对指导家庭教育需求更显迫切,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直接关系着下一代的发展。而家长学校是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最主要途径,早就受到重视。早在1983年,浙江象山县石浦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家长学校,之后以父母为主要对象的各类学校在各地相继出现。作为家长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场所,特别是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开办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何办好西部地区农村家长学校,让农村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首先强调了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家长学校存在的重要意义,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北川A小学家长学校为研究个案,采用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北川A小学家长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讲师团讲师、普通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当前家长学校开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从认识层面、办学条件、制度体系以及未来发展四个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总结了农村家长学校开办中问题产生的原因,随后指出从提高认识、丰富办学形式、完善制度体系以及后期跟进四个发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借此进一步巩固农村小学家长学校的开办,长远促进农村小学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问题提出,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家长学校、农村家长学校的研究和开办情况,界定了本文的核心概念、阐述了研究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对北川A小学家长学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本章介绍了对A小学家长学校的调查设计和目前开办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对北川A小学家长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对家长学校主要负责人、讲师团讲师、普通教师、学生的访谈以及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将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出当前家长学校存在的宣传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办学形式单一、忽视多方评价、缺少对学习效果的后续跟进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得出四大原因是认识不足、办学条件不良、缺少管理评价制度以及缺少长远规划。第四部分:对A学校家长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议对策。在这个部分中,主要针对调查中呈现诸多问题的原因,借鉴国内外家长学校实施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农村小学家长学校发展的对策,具体包括:提高各方重视程度、切实改善办学水平、健全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以及创新未来发展四个方面。

曾宏燕[6](2019)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 ——以招生环节为切入点》文中研究指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教育,都具有职业性特征,承担着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仅是职业教育健康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趋势。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包括培养目标、生源、专业、课程等诸多方面,以招生环节为切入点分析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问题在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首先分析高职招生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关系及高职招生的历史发展阶段,再分析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春季高考、单独考试、五年一贯制、技能高考、注册入学、免试入学等招生方式的具体实施情况。研究发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生源衔接不对口,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招生比例小,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方式单一,招考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紧接着,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上海市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如何实现生源衔接,运用比较法分析美国、德国、日本如何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三个国家的共同点主要是依靠开放式招生录取政策实现生源衔接。最后,针对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改善分类考试、扩大对口招生,畅通高职院校多种入学途径,完善高职招生服务设施,健全高职招生保障等方面来提升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质量,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顺畅衔接,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夏菲菲[7](2019)在《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伦理学视角》文中认为伴随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医学人文教育已成为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所在,因此,医学院校开始加大对医学人文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医术精湛和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艰巨任务。如何发展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全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和美国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的现状。首先,基于丰富的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当代美国医学教育发展情况,即美国学生医学人文基础扎实、人文教学与医学教学结合紧密、方式灵活多样;其次,根据文献尤其是近10年国内文献资料分析整理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我国在课程设置、考评机制和课程体系确立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为中美国两国医学人文教育差异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了若干对比的不同之处:培养定位上,美国注重毛坯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中国注重复合型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上,美国课程模式主要是自主选择和整合课程,中国主要是学科式课程模块;教学方法上,美国以课堂讨论、课外活动、期末考试、教师评价等多方面共同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中国主要是课堂教授小组见习方法;考核方式上,美国在考核上方式多样,而我国主要以学期末书面考试为主;在师资培养方面,美国具有相当完整的师资培养体系,而我国目前让处于探索阶段。中美两国间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借鉴美国医学人文教育的成功之处,因此在第四部分提出改进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对策建议。从改革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机制、改革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重视临床阶段的人文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充分的文献基础上,结合中美两国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对两国在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师资培养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新形势下当代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策略,提出进一步完善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对策建议,为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塑造医学人文情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温跃强[8](2019)在《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陈洪作为我国近现代具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我国“新音乐”运动倡导者之一,他主张在立足自己的民族性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方先进音乐文化,进而创造富有中国时代精神的新音乐,创建中国民族乐派,最终实现中国音乐的伟大复兴。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实践家,他立足学校音乐教育并关注参与社会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实践是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他编辑期刊、创作音乐作品、译介西方音乐等,他从事的这些音乐实践是服务于他从事的音乐教育实践的,从广义上讲,属于他从事的音乐教育实践的一部分。他不仅投身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而且还参与并关注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实践经历了广东戏剧研究所时期(萌芽期)、私立广州音乐院时期(早期)、上海国立音专时期(中期)、南京国立音乐院和南京师范学院时期(晚期)。他的音乐理念产生自他的音乐教育实践,“音乐救国”“中庸之道”“实用主义”等教育理念基本上贯穿了他的音乐教育实践。他的每一阶段的音乐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有其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南京师范学院(1983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时期,他在高师音乐教育领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师范性”“为师之道在于慈”“师德是教师的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等高师音乐教育的理念,这些理念不仅促进了当时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对当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仍有积极的影响。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发展整体向何处去?就必须在深入考量当前形势和问题的同时,系统归纳和总结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变革和发展,了解并研究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有利于为我国当下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陈洪作为近现代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教育实践和音乐教育理念值得后人去梳理和研究。研究他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当时我国的音乐事业有什么影响?研究他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当下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尤其是音乐教育事业有什么样的积极借鉴意义?从史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对他的音乐教育实践道路和音乐理念进行研究,有助于客观地评价陈洪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尤其是他倡导的立足民族性、借鉴西方形式的开创性音乐理念及“师范性”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当下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仍有着积极启示意义。从而更有利于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包括音乐教育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杨英[9](2018)在《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中国探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化深刻影响教育,以信息化全面推动教学现代化既是时代性的崭新课题,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职教界围绕此大胆探索创新,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开展丰富的创新实践,改变了我国职业教学的落后面貌。系统研究我国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有助于丰富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有助于讲好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故事,有助于促进我国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现代化更好发展。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围绕以信息化推动我国职教教学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发展进行研究,总结经验,提出优化发展策略,重点探讨以下内容:一是探讨以信息化推动我国职教教师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对职教教师的现代化发展过程、路径、典型做法与创新经验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中国特色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职业教学信息化大赛的发展与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发展之策。实现教师的现代化是教学现代化的前提,因此对以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师现代化发展的探讨也是本研究的核心。二是探讨信息化资源对于职教教学现代化的重要价值,研究分析我国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资源现代化的创新探索、典型经验,探讨促进现代优质职教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策略,尤其是“公建共享”建设的专业资源库的优化发展。三是探讨管理在职教教学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分析我国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维度与实践价值,总结创新实践经验,对我国职教特色的两大信息化组织的作为进行探讨,并针对教学管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四是探讨评价在职教教学现代化中重要地位,分析评价主体、内容及工具的现代化特征,提出有效融合“人评+机评”以提升我国职教教学评价的现代性,总结我国职教教学评价现代化的创新实践经验。

王严淞[10](2018)在《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师生关系一直是高等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的话题,它对大学师生、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当下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存在诸多问题并广受质疑与诟病。与此同时,社会与高等教育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更使大学关系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大学师生关系作为主题,通过透视大学师生关系的内涵,构建大学师生关系的分析模型,开发大学师生关系的测量工具,将其应用于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以此获得相关数据,并据此总结、归纳、分析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特征与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预测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未来走向。大学师生关系是大学教师与大学生基于知识发生交往而形成的高等教育联系,是大学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力与作用力。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力,而生成这种力的必备要素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知识、交往,四者缺一不可。与一般人际关系或是普通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相比,大学师生关系具有教育性、独立性、自由性、创造性以及精神性等五大特性。研究大学师生关系,交往与知识两种视角必不可少。基于大学师生交往行为由疏离到紧密的发展趋势以及知识活动由权威到平权的发展趋势,可以将大学师生关系划分为四种模式:权威型知识与紧密型交往结合的父子式关系、权威型知识与疏离型交往结合的师徒式关系、平权型知识与疏离型交往结合的合同式关系、平权型知识与紧密型交往结合的共同体式关系。同时,四种模式的排列顺序也是大学师生关系的演变趋势。根据上述相关理论,研究开发设计了 QCFSR5.0,用以调查当前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现实情况。调查使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了 35所本科院校,回收了 11050份调查问卷,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处于合同式关系模式,其主要问题包括:学生学习主动性偏低,师生交往便利性不足,教师在交往中的主动性较差,师生交往对学生的非学业成长帮助较少以及考试内容倾向于记忆化。当然,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当前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潜力,诸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学生体验,大学生创造性意识较高,课程不确定性内容形式较为多样。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大学师生知识活动仍处于平权型的初级阶段,而交往行为则处于疏离型状态。进一步来说,当前我国大学师生知识活动的最大问题在于流于形式,而忽视本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成了偷懒的“勤奋者”,大学教师成了做戏不做细的“表演者”,师生共同出演了一场“精致的演出”,致使我国大学师生知识活动问题更为隐蔽,更为复杂。此外,制度困境是造成我国大学师生交往疏离的主要原因,包括制度缺位、制度偏向以及制度空转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我国大学师生交往处在一个“制度真空”的环境中。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当前的问题是由于伦理与秩序的对撞导致运行逻辑出现失序,也是由于工具与价值的分裂导致理性取向存在困惑,更是由于传统与现代的差距导致发展环境失衡。面对未来,普及化、信息化、终身化将会对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而需要我们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分析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其中,普及化对大学师生关系最大的影响在于提高了大学师生关系的地位,因此要求大学师生关系发挥更大的价值;信息化对大学师生关系的影响在于重塑大学师生的知识活动,强调有些知识不必再由大学教师在大学课堂上教授;终身化对大学师生关系最大的影响在于改变大学师生关系观念,使人们不再以学历作为开展大学师生关系的唯一目的,从而有可能实现纯粹的、质朴的大学师生关系。面对普及化、信息化以及终身化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应通过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加强设计、推进改革、营造文化等多方举措迎接新型大学师生关系的到来。

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成功老龄化视角下老年女性的学习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老龄化为社会热点问题
        2.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3.实现女性成功老龄化的需要
        4.个人生活学习经历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小结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研究难点
        2.研究创新点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阐释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成功老龄化
        2.老年女性
        3.学习需求
    (二)理论基础阐释
        1.终身教育理论
        2.成功老龄化理论
        3.学习需求理论
        4.成人学习理论
三、研究计划与实施
    (一)研究工具
        1.研究者本身
        2.访谈大纲
        3.研究对象
    (二)研究流程
    (三)资料收集方法与资料分析
        1.资料收集
        2.选择研究对象
        3.正式研究
        4.资料分析
        5.可信度检验
        6.访谈注意事项
四、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本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分析
        1.健康状况
        2.家庭情况
        3.经济状况
        4.社会参与状况
    (二)本研究对象的学习需求类型分析
        1.健康层面
        2.财务层面
        3.社会参与层面
    (三)本研究对象的学习内容分析
        1.维持健康的学习需求
        2.财务管理的学习需求
        3.社会参与的学习需求
    (四)学习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1)身体状况
        (2)婚姻状况
        (3)学历状况
        (4)经济状况
    (五)综合讨论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老年女性的成功老化状况
        2.成功老龄化视角下老年女性的学习需求研究
    (二)研究建议
        1.对老年女性的建议
        2.对政府机关的建议
        3.对社会机构的建议
        4.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2)冲突与割裂:教育焦虑的体制根源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冲突与割裂
        (二)教育焦虑
        (三)教育体制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已有研究的评价
    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六、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七、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特征及其改革进程
    一、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特征
        (一)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基本架构
        (二)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主要特点
    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
        (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三阶段
        (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三)教育体制改革难解教育焦虑之困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构建
    一、理论基础
        (一)整体性原理
        (二)终身教育理论
    二、分析框架构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收集
        (四)数据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呈现
    一、资源竞争引发的焦虑
        (一)不能输在起跑线
        (二)争抢优质资源的长跑
    二、升学竞争导致的焦虑
        (一)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的竞争
        (二)重点学校教育的追求与角逐
    三、就业竞争传导的焦虑
        (一)重视高学历与第一学历
        (二)非普通教育发展空间小
第五章 教育焦虑问题的体制成因剖析
    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内部割裂
        (一)对好学校的追逐,好学校就是好资源
        (二)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内部优劣问题
    二、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目标冲突
        (一)基础教育本身求普及与应试选拔的矛盾
        (二)基础教育求均衡与高等教育要拔尖的冲突
    三、普通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地位不对等
        (一)普通教育文凭成上升的单行道
        (二)其他类教育文凭认可度低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一)简单走向复杂,以新系统论构建新体系
        (二)总结已有经验,顶层设计助推新体系构建
        (三)打破学习和就业隔阂,建设学习型社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未来全民终身学习实施机构改革前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党和国家重视终身学习
        (二)学习实施机构改革是推动学习实施机构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现有的学习实施机构改革缺乏系统的前瞻性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文献述评
        (一)关于终身学习的研究综述
        (二)关于正规学习实施机构发展的研究综述
        (三)关于非正规学习实施机构发展的文献综述
        (四)关于非正式学习实施机构发展的研究综述
        (五)研究述评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未来全民终身学习实施机构改革的理论构建
    一、概念界定
        (一)终身学习
        (二)终身学习实施机构
    二、理论基础
        (一)教育预测理论
        (二)教育体制论
        (三)终身学习理论
    三、事实基础
        (一)文献分析
        (二)问卷与访谈分析
    四、未来全民终身学习实施机构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全民终身学习实施机构范畴体系
        (二)正规学习实施机构子范畴体系
        (三)非正规学习实施机构子范畴体系
        (四)非正式学习实施机构子范畴体系
第三章 未来全民终身学习实施机构需求趋势预测
    一、问卷设计调查与检验
        (一)问卷研制
        (二)问卷抽样调查情况
        (三)问卷效度信度分析
    二、未来全民终身学习对学习实施机构改革提出新需求
        (一)未来全民终身学习对正规学习实施机构改革提出新需求
        (二)未来全民终身学习对非正规学习实施机构改革提出新需求
        (三)未来全民终身学习对非正式学习实施机构改革提出新需求
第四章 正规学习实施机构改革趋势
    一、课程研发实施机构改革趋势
        (一)建立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的课程研发实施机构
        (二)建立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课程研发实施机构
        (三)建立以学习者研究导向为原则的课程研发实施机构
        (四)建立研发主体多元化的课程研发实施机构
    二、科研实施机构改革趋势
        (一)建立产学研互相合作的基础研究型科研实施机构
        (二)建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研实施机构
        (三)建立内设成果专业化服务的开发研究型科研实施机构
    三、教学实施机构改革趋势
        (一)建立“互联教学”的教学实施机构
        (二)建立“个性教学”的教学实施机构
        (三)建立“多元时空”的教学实施机构
    四、技能学习实施机构改革趋势
        (一)互联网+教育战略下的技能学习实施机构
        (二)开展多元办学,注重内涵发展的技能学习实施机构
        (三)注重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的技能学习实施机构
        (四)结合教学改革,采取弹性学制的技能学习实施机构
第五章 非正规学习实施机构改革趋势
    一、家庭学习实施机构改革趋势
        (一)家庭学习指导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
        (二)“学导式”家庭学习指导机构应运而生
    二、社会学习实施机构改革趋势
        (一)打造数字化远程学习的社会学习实施机构
        (二)推进学习型社会构建的社会学习实施机构
        (三)促进学习治理协同发展的社会学习实施机构
    三、继续学习实施机构改革趋势
        (一)建立更加信息化的继续学习实施机构
        (二)建立公益效益共进的继续学习实施机构
        (三)建立采取营销策略的继续学习实施机构
    四、老年学习实施机构改革趋势
        (一)建立供给环境最优化的老年学习实施机构
        (二)建立办学主体社会化的老年学习实施机构
        (三)建立办学场所社区化的老年学习实施机构
        (四)建立培养模式专业化的老年学习实施机构
        (五)建立学习方式信息化的老年学习实施机构
    五、社区学习实施机构改革趋势
        (一)未来社区学习实施机构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二)未来社区学习实施机构实现市场化与公益性的融通
        (三)未来社区学习实施机构推动新技术与旧传统的融合
第六章 非正式学习实施机构改革趋势
    一、网络媒体机构改革趋势
        (一)未来云技术平台成为网络媒体机构必备支持系统
        (二)未来网络媒体机构立体传播代替单一传播
        (三)未来网络媒体机构定制化传播代替普适性传播
        (四)未来网络媒体机构主推视频内容新生态
    二、纸质媒体机构改革趋势
        (一)纸质媒体求存图变,与网络媒体共铸辉煌
        (二)传统印刷厂整合,升级为智能印刷厂
        (三)传统报社平台向全媒体平台转型
        (四)未来出版机构更加智库化
    三、科普场馆改革趋势
        (一)未来科普场馆更加数据化
        (二)未来科普场馆更加智能化
        (三)未来科普场馆更加可视化
        (四)未来科普场馆更加社会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及不足
        1.4.1 论文创新
        1.4.2 论文不足
第2章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形成条件
    2.1 蔡元培美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内忧外患之时的救国方案大量涌现
        2.1.2 社会转型之际的国民精神空虚涣散
        2.1.3 民国成立之机的新式教育全面推行
    2.2 蔡元培美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2.2.1 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浸润
        2.2.2 古代儒家道德哲学的熏陶
        2.2.3 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启发
第3章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内容体系
    3.1 美育思想的内容主旨
        3.1.1 以真辅美:美育以美学理论为指导
        3.1.2 以美养情:美育以美的性质为依据
        3.1.3 以情入善: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
    3.2 美育思想的内容核心
        3.2.1 “美术与科学并重”:激发活泼进取之精神
        3.2.2 “五育并举”:养成健全高尚之人格
        3.2.3 “以美育代宗教”:塑造独立自由之信仰
    3.3 美育思想的内容实施
        3.3.1 美育的起点:家庭美育
        3.3.2 美育的重点:学校美育
        3.3.3 美育的完成:社会美育
第4章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与辩证审视
    4.1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4.1.1 传统性与现代性相融合
        4.1.2 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相统一
        4.1.3 全民化与终身化相结合
    4.2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4.2.1 确立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
        4.2.2 促进传统美育理念的现代转型
        4.2.3 推动中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发展
    4.3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历史局限
        4.3.1 基于唯心主义的哲学基础
        4.3.2 过分夸大美育的实际效能
        4.3.3 理想主义带来的实践困境
第5章 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启示
    5.1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关注学生内在美的建设
        5.1.1 重视审美教育,充实精神生活
        5.1.2 加强情感抚育,提升道德境界
        5.1.3 注重人格培育,促进全面发展
    5.2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5.2.1 融入美的因素,扩充教育内容
        5.2.2 尝试寓教于乐,改进教学方式
        5.2.3 开展美的活动,丰富实践方式
    5.3 美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立体全面美的氛围
        5.3.1 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联动
        5.3.2 推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全面美化
        5.3.3 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虚拟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家长学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北川A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目的与意义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北川A小学及其家长学校概况
    (一)北川A小学概况
    (二)北川A小学家长学校发展历程
        1、成立之初,从众让家长学校流于形式
        2、再次启动,让家长学校真正落地
        3、完善制度,让家长学校工作常态化
二、北川A小学家长学校的现状调查
    (一)对北川A小学家长学校的调查设计
    (二)北川A小学家长学校的现状
        1、课程体系较为科学
        2、实施形式区别于传统家长会
        3、“师生”交流身份平等
三、北川A小学家长学校存在的问题的及原因分析
    (一)北川A小学家长学校存在的问题
        1、对家长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2、家长学校课程实施问题显着
        3、家长学校的常规工作落实不到位
        4、忽视对家长学校后期工作的跟进
    (二)北川A小学家长学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功利性的教育认知
        2、教学条件和质量较差
        3、管理方式存在弊端
        4、未来发展方向不明
四、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家长学校发展的对策
    (一)从认识入手调动积极性
    (二)从课程与教学入手抓办学质量
        1、抓讲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2、丰富课程教学方法,抓课程实施
    (三)从管理入手健全机制
        1、落实推进课程评价机制
        2、建立长效信息反馈制度
        3、建立家长学校激励机制
    (四)从科研入手促长远发展
        1、打造研究型讲师团队
        2、走研究型家长学校发展之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 ——以招生环节为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1.4.1 中等职业教育
        1.4.2 高等职业教育
        1.4.3 招生
    1.5 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6 理论基础
        1.6.1 教育内外关系规律理论
        1.6.2 终身教育理论
第2章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与高职招生
    2.1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
        2.1.1 生源衔接与其他衔接的关系
        2.1.2 高职招生实现生源对口衔接
    2.2 高职招生的历史发展阶段
        2.2.1 萌芽起步阶段
        2.2.2 优化发展阶段
        2.2.3 跨越发展阶段
第3章 中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生源衔接
    3.1 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现状
        3.1.1 分类高考
        3.1.2 技能高考、注册入学及免试入学
        3.1.3 春季高考、单独考试、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
    3.2 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存在的问题
        3.2.1 生源衔接不对口、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招生占比小
        3.2.2 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方式单一
        3.2.3 招考内容针对性不强
    3.3 新一轮高考改革中上海市的生源衔接
        3.3.1 三校生高考
        3.3.2 中高职贯通培养
        3.3.3 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
        3.3.4 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模式
第4章 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的国际比较
    4.1 美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
        4.1.1 美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概览
        4.1.2 美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开放性的招生方式
        4.1.3 中美国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招生保障机制
    4.2 德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
        4.2.1 德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概览
        4.2.2 德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招生特色
        4.2.3 德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招生保障机制
    4.3 日本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
        4.3.1 日本中高等职业教育概览
        4.3.2 日本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对口招生
        4.3.3 日本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招生保障机制
第5章 中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衔接的改革建议
    5.1 改进分类考试,扩大对口招生
    5.2 畅通高等职业院校多种入学途径
    5.3 完善高职招生服务设施
    5.4 健全生源衔接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7)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伦理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2.1 当代美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2.1.1 医学生具备宽泛扎实的人文学习基础
        2.1.2 医学教学与人文教学交融渗透互为促进
        2.1.3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人文教育
    2.2 当代中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2.2.1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2.2.2 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足
        2.2.3 人文教育考评机制缺失
        2.2.4 人文教育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第3章 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
    3.1 中美医学人文教育培养目标与定位比较
        3.1.1 美国医学人文教育培养目标与定位
        3.1.2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培养目标与定位
        3.1.3 中美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差异
    3.2 中美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3.2.1 美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情况
        3.2.2 我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情况
        3.2.3 中美课程设置的差异
    3.3 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教学考核方法比较
        3.3.1 美国医学人文教育教学考核方法
        3.3.2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教学、考核方法
        3.3.3 中美教育教学、考核方法的差异
    3.4 中美师资队伍建设比较
        3.4.1 美国师资队伍建设
        3.4.2 我国师资队伍建设
        3.4.3 中美国师资队伍建设差异
第4章 改进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对策
    4.1 探索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4.1.1 根据实际需求,因时施教
        4.1.2 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
        4.1.3 在人文教育中融合医学教育
    4.2 增设人文教育课程,提升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4.2.1 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基本素养
        4.2.2 临床学习阶段:关注职业素质教育
    4.3 增强人文教育师资力量
        4.3.1 完善医学院校教师队伍
        4.3.2 建构教师人文素质考核制度
        4.3.3 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4.3.4 增加培训交流机会
    4.4 改革人文教育方式方法
        4.4.1 优化人文教育教学方法
        4.4.2 增强人文教育实效性
结束语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一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萌芽期—求学时期与广东戏剧研究所时期
    第一节 求学时期
    第二节 留法归国
    第三节 新音乐思想
        一、新音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新音乐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
        三、新音乐思想的观点
    第四节 新音乐运动
    小结
第二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早期(广州音乐院时期)
    第一节 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
        一、办学缘起
        二、办学目标
        三、课程计划和课程设置
        四、教师和学生
    第二节 重视音乐实践
    第三节 创办《广州音乐》
    第四节 重视音乐教育
    第五节 专着和译介
    第六节 音乐创作
    小结
第三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中期(上海国立音专时期)
    第一节 专注教学管理
    第二节 引进固定唱名法担任公共课教学
    第三节 创办音乐期刊
    第四节 编译音乐专着组建管弦乐队
    第五节 音乐创作
    第六节 培养的学生
    小结
第四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晚期—南京国立音乐院与南京师范学院时期
    第一节 坚持音乐教育的师范性
        一、培养目标紧扣“师范性”
        二、学制制订围绕“师范性”
        三、教材建设凸显“师范性”
    第二节 重视社会音乐教育
    第三节 西方音乐的译介
        一、选题考究
        二、信达雅
        三、选译作品的革命性倾向
        四、关注音乐家的生活
    第四节 音乐创作
        一、讴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二、饱含深情的艺术歌曲
    小结
第五章 陈洪的音乐教育思想
    第一节 专业音乐教育思想
        一、教育救国
        二、中庸之道
    第二节 师范音乐教育思想
        一、坚持师范性
        二、师德是教师的根本
        三、为师之道在于慈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六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总结及当下意义
    第一节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总结
    第二节 陈洪的“中庸”思想对当下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陈洪“师范性”理念对我国当下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
结论
附录一 陈洪创作的部分歌曲曲谱
附录二 陈洪履历表
附录三 后人对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9)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中国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化对职业教育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1.1.2 国家层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1.1.3 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需要信息化推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价值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师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2.1 职教教师现代化的内涵及特色
        2.1.1 职教教师现代化的内涵
        2.1.2 职教教师现代化的智慧启示
        2.1.3 职教教师现代化的信息路径
    2.2 以“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的探索
        2.2.1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意义及对职教现代化的推动
        2.2.2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职教教师现代化的做法与效果
    2.3 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推动的探索
        2.3.1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与时俱进
        2.3.2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质性分析
        2.3.3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量化分析
    2.4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师现代化发展
        2.4.1 提升职教教师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2.4.2 促进职教教师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2.4.3 加速职教教师专业技能的现代化
        2.4.4 增强职教教师社会关系的现代化
    2.5 我国职教教师现代化的优化发展
        2.5.1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启示
        2.5.2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启示
        2.5.3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的启示
        2.5.4 职教教师现代化优化发展的方向
        2.5.5 职教教师现代化优化提升的策略
3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资源和环境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3.1 职教教学资源与环境现代化的内涵及意义
        3.1.1 职教教学资源与环境现代化的内涵
        3.1.2 职教教学资源与环境现代化的意义
    3.2 职教教学资源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3.2.1 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的探究
        3.2.2 职教教学资源现代化的其他探索
        3.2.3 职教教学资源创新发展的原则
        3.2.4 中国职教教学资源创新发展的再探索
    3.3 以“数字校园”建设推动的探究
        3.3.1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政策指导
        3.3.2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量化分析
        3.3.3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质性分析
        3.3.4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优化发展——智慧校园
4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4.1 职教教学管理的内容
    4.2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管理维度的现代化
        4.2.1 职教教师与学生
        4.2.2 教学资源与媒体
        4.2.3 教学过程与结果
        4.2.4 教学管理的管理
    4.3 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问题分析
        4.3.1 管理主体
        4.3.2 管理内容
        4.3.3 管理平台
    4.4 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策略
        4.4.1 以人为本
        4.4.2 共管共治
        4.4.3 多元思维
        4.4.4 凸显特色
    4.5 中国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客观保障
        4.5.1 政策保障
        4.5.2 组织保障
        4.5.3 文化支撑
        4.5.4 技术支撑
    4.6 “互联网+”职教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4.6.1 应用“互联网+”教学管理平台
        4.6.2 依托“互联网+”社交管理工具
        4.6.3 信息化推动教学管理现代化的理性应对
5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评价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5.1 职教教学评价主体的现代化
        5.1.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1.2 评价主体的智慧化
        5.1.3 评价主体的包容性
        5.1.4 评价主体的时代化
        5.1.5 评价主体的个性化
        5.1.6 评价主体的主动性
    5.2 职教教学评价内容的现代化
        5.2.1 对职教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5.2.2 对职教教学目标和计划的评价
        5.2.3 对职教教学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5.2.4 对职教教学资源和环境的评价
        5.2.5 对职教教学管理和评价的评价
    5.3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评价现代化
        5.3.1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评价改革的内容
        5.3.2 信息化提升职教教学评价的现代性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6.2.1 创新之处
        6.2.2 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选题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方法论基础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师生关系内涵透视
    第一节 大学师生关系概念
        一、大学师生关系的一般界定
        二、基于“关系”的概念界定
        三、大学师生关系概念一解
    第二节 大学师生关系的价值
        一、教育价值
        二、认识价值
        三、情感价值
        四、文化价值
        五、幸福价值
    第三节 大学师生关系的特性
        一、教育性
        二、独立性
        三、自由性
        四、创造性
        五、精神性
第三章 大学师生关系分析模型
    第一节 大学师生关系与交往
        一、交往及其特征
        二、交往与大学师生关系
    第二节 大学师生关系与知识
        一、知识与大学知识活动
        二、知识与大学师生关系
    第三节 大学师生关系的基本模式
        一、两种知识
        二、两种交往
        三、四种模式
第四章 大学师生关系测量工具
    第一节 调查工具的编制
        一、QCFSR编制原理
        二、QCFSR修订过程
    第二节 调查工具的预测
        一、预测样本的构成分析
        二、预测样本的描述分析
        三、知识量表的质量分析与完善
        四、交往量表的质量分析与完善
        五、大学师生关系量表维度结构效度分析
        六、满意度量表的质量分析与完善
    第三节 调查的实施与数据回收
        一、抽样方法
        二、抽样对象的编码与命名
        三、问卷的回收与筛选
        四、样本的具体构成分析
第五章 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实证研究
    第一节 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现状
        一、我国大学师生关系模式
        二、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状况
        三、我国大学生师生关系满意度
        四、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特征
    第二节 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差异性
        一、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院校差异
        二、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学科差异
        三、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学生差异
第六章 我国大学师生关系问题探源
    第一节 真实的演戏——我国大学师生知识活动
        一、我国大学师生知识活动的一般状况
        二、偷懒的“勤奋”我国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做戏不做细——我国大学教师的典型教学行为
        四、一场精致的“演出”——我国大学师生知识活动的实质
    第二节 制度的真空——我国大学师生交往行为
        一、我国大学师生交往行为的制度困境
        二、我国大学师生交往投诉制度缺位
        三、我国大学师生交往奖励制度偏向
        四、我国大学师生交往促进制度空转
    第三节 我国大学师生关系问题的深层原因
        一、我国大学师生关系伦理与制度的对撞
        二、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工具性与价值性的分裂
        三、我国大学师生关系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断裂
第七章 未来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及其调整策略
    第一节 普及化与大学师生关系的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
        二、普及化与大学师生关系的发展
        三、内涵式发展战略背景下大学师生关系的实践要求
    第二节 信息化与大学师生关系的发展
        一、信息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将重塑大学师生的知识活动
        三、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实践要求
    第三节 终身化与大学师生关系的发展
        一、终身教育的内涵与高等教育终身化的必然性
        二、高等教育终身化对大学师生关系的影响
        三、终身化背景下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实践要求
第八章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展望
附件 大学师生关系调查问卷5.0(本科生版)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成功老龄化视角下老年女性的学习需求研究[D]. 苗诗雨.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冲突与割裂:教育焦虑的体制根源探究[D]. 何佳敏.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未来全民终身学习实施机构改革前瞻性研究[D]. 任杨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4]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D]. 刘笑微. 吉林大学, 2020(08)
  • [5]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家长学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北川A小学为例[D]. 寇丹. 西南大学, 2020(01)
  • [6]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 ——以招生环节为切入点[D]. 曾宏燕. 南昌大学, 2019(02)
  • [7]当代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伦理学视角[D]. 夏菲菲.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8]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D]. 温跃强.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9]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中国探索研究[D]. 杨英. 江苏师范大学, 2018(09)
  • [10]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研究[D]. 王严淞. 厦门大学, 2018(07)

标签:;  ;  ;  

我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