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全大补汤对小鼠溶血素水平及脾指数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君[1](2017)在《白术和四君子汤复方活性多糖的筛选、结构表征及体外胃肠代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基本形式,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精髓的具体体现。复方四君子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以及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主治脾气虚证。前期研究表明四君子汤的功效不完全依赖于小分子类化合物,其调节免疫的作用可能与含量较高的水溶性多糖相关。研究显示,复方多糖对损伤免疫系统具有不同程度恢复功能,特别是与肠粘膜免疫直接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四君子汤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本文首先对四君子汤组成单味药的白术多糖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开展四君子汤复方多糖的系列研究,采用免疫-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三联效应”指标法筛选活性多糖组分,对活性组分进行进一步纯化获得均一活性多糖,并进行结构表征、模拟人胃肠道代谢研究,探索四君子汤均一活性多糖的体外代谢过程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为四君子汤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探讨提供依据。1.白术水煎液中分离得到均一白术多糖,发现白术多糖在改善脾虚大鼠证状的同时,对脾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结构(ERIC-PCR图谱法)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利于恢复肠道菌平衡。从白术水煎液中分离纯化获得均一白术多糖(PAM),其单糖组成及摩尔比是鼠李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0.03:0.25:0.15:0.41:0.15,红外检测显示400-4000cm-1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观形貌发现多糖糖链是曲折盘绕而呈球状分布;多个球状多糖互相聚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PAM能够在胃肠液中产生还原糖,同时改善番泻叶致脾虚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的现象。2.从四君子汤水煎液中分离纯化获得四君子汤多糖的主要组分,明确三个主要多糖组分理化性质。四君子汤汤剂经提取分离,粗糖得率1.2%。通过离子交换柱层析获得三个多糖组分S-1,S-2,S-3,得率分别是36.5%,11.9%,20.9%。三个组分总糖含量分别是99.0%,87.5%和67.5%,糖醛酸含量为0.5%,1.7%和10%,蛋白含量为0.2%,3.4%和11.2%。三个多糖组分均为杂多糖,单糖组成和摩尔比分别是S-1为Ara:Man:Glc:Gal=0.8:4.4:93.1:1.6,S-2由五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Rha:Ara:Man:Glc:Gal=1.4:5.3:1.6:83.5:8.1,S-3多糖组分由六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Rha:Ara:Xyl:Man:Glc:Gal=7.3:10.1:2.6:5.2:55.6:19.1。3.基于免疫-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三联效应”指标筛选四君子汤多糖活性组分,其中S-3组分对利血平引起的脾虚证状具有显着改善作用。采用利血平致脾虚大鼠模型,以免疫、肠道菌和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短链脂肪酸)为综合指标,考察四君子汤多糖组分对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显示S-3组分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升高利血平造模后的短链脂肪酸乙酸和丁酸的含量,同时可以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提高CD4+/CD8+比值,缓解肠道炎症的产生,减少炎症因子IL-2和IFN-γ分泌,使肠道维持正常的状态。4.活性组分S-3经分离纯化获得均一多糖并结构表征,体外活性验证发现均一多糖具有免疫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S-3制备工艺,其得率可达24.9%。对S-3进行分子筛柱层析制备,获得均一性良好的水溶性多糖S-3-1和S-3-2。抗补体实验证明S-3-1具有免疫活性。进一步考察发现S-3-1对巨噬细胞RAW264.7不具有细胞毒性,并且高浓度S-3-1能够促进巨噬细胞NO和TNF-α分泌。对活性均一多糖S-3-1进行结构表征发现,均一多糖S-3-1分子量为13.5×104Da,单糖组成Rha,Ara,Xyl,Man,Glc,Gal=0.35:0.37:1.4:0.31:3:0.8,总糖含量99.64%,未检测到蛋白,含有少量糖醛酸1.03%,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结果为Glycerol:Erythritol:Mannose:Galactose=5.57:0.82:0.60:0.28,甲基化以及核磁结果显示S-3-1是以Rha,Glc,Xyl为末端连连,1→3,6 Man和1→4,6 Gal为支链,主链结构为1→6 Gal,1→4Glc和1→2 Man。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S-3-1不同浓度下的表观形貌存在差异。通过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研究,S-3-1为具有抗补体及调节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四君子汤复方均一多糖。5.四君子汤均一活性多糖S-3-1体外胃肠代谢及对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发现,均一多糖在人工胃肠液中均有代谢,同时人源肠道菌厌氧孵育结果表明,多糖影响菌群短链脂肪酸的代谢,降低孵育液pH,促进孵育液中有益菌的生长繁殖。采用DNS法检测多糖S-3-1在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中变化,结果显示还原糖的含量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孵育时间2 h时,达到稳定状态,说明多糖在人工胃液及肠液中均有还原糖产生。采用16S rDNA DGGE-PCR技术及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S-3-1多糖对菌群结构的影响,采用GC法检测肠道微生物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变化,pH计测定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引起的孵育液酸碱度变化。结果显示,预先经过胃肠液孵育再经肠道菌液孵育的多糖能促进肠道菌代谢乙酸,降低肠道的pH值,维持肠道酸性环境。通过肠道菌群结构研究发现,经过胃液和肠液的消化后的多糖较原型多糖,能够增加肠道有益菌(如柔嫩梭菌属,双歧杆菌属,巨单胞菌属和毛螺菌属)的生长繁殖,提高乙酸,丙酸,丁酸短链脂肪酸水平,改善了肠道的酸性环境。因此推测多糖增强肠道免疫功能,可能与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以及分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有关。
陈晓兰[2](2014)在《中药黄酮免疫增强剂藿蜂饮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畜禽传染病等疫病的流行不仅使畜牧业遭受巨大冲击,而且危及到了公共卫生安全。这些危害大的疫病,绝大多数属于病毒性传染病,其中一些还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有特效的治疗药物。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外,应用疫苗免疫是主要的预防措施,而应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是提高预防效果的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尚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免疫增强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中药免疫增强剂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在研制成功藿蜂注射液(EPI)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其口服剂型藿蜂饮(EPO)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安全性、临床应用剂量、增强免疫的作用及机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八个部分。试验Ⅰ、EPO生产工艺的研究在EPI制备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淫羊藿的提取、助溶剂的用量。淫羊藿提取试验,以淫羊藿多糖为指标,比较了加水倍数和煎煮温度对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20倍量水、100 ℃,煎煮时提取效率最好,多糖含量最高。助溶剂用量选择试验,比较了无水乙醇、大豆磷脂、吐温、聚乙二醇、丙三醇的用量对制剂性状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无水乙醇、吐温、聚乙二醇、丙三醇体积比例分别为9.0%、2.0%、8.0%、6.0%,大豆磷脂质量比例为1.0%时效果最好。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确定了EPO的生产工艺为:淫羊藿加20倍水量煎煮2次,第一次1.5 h,第二次1h,合并滤液,静置,离心去除沉淀,加蒸馏水至770 ml,滤过,滤液加丙三醇60ml,混匀;蜂胶加无水乙醇90ml溶解,加大豆磷脂10 g、聚乙二醇-400 80 ml,混匀,缓慢加入到淫羊藿溶液中,混匀,分装,灭菌。试验Ⅱ、EPO质量控制的研究研究了 EPO的检验方法。淫羊藿苷鉴别试验,比较了 3种取样量和3种点样量对淫羊藿苷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取样量为2.5 ml、点样量为3 μl时的薄层色谱最好。高良姜素鉴别试验,比较3种点样量对高良姜素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显示,点样量为3 μl时的薄层色谱最好。淫羊藿苷含量测定试验,比较了两种流动相及不同洗脱方法对HPLC法中淫羊藿苷分离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以乙腈-0.15%磷酸(25:75),进行梯度洗脱,可快速、准确地测定EPO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回收率高,稳定性好,方法可行。白杨素和高良姜素的含量测定,建立了 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两成分的峰形良好,未出现杂峰干扰或拖尾等现象;白杨素和高良姜素在150~75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回收率高,稳定好,方法可行。试验Ⅲ、EPO稳定性的测定测定了 EPO的稳定性,重点考察了性状、沉降体积比、pH值、再分散性、淫羊藿苷、高良姜素和白杨素的含量等项目。影响因素试验,考察了 45001x±5001x强光照射下三批EPO样品在D0、D5、D10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EPO在10 d内性状、沉降体积比和pH值保持稳定,再分散性良好,淫羊藿苷、白杨素和高良姜素含量稍下降,表明EPO对光照有一定的敏感性,宜避光保存。加速稳定性试验,在温度3℃±2℃、相对湿度为60%±5%的条件下三批EPO样品在第0、1、2、3和6个月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EPO在6个月内稳定。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了在室温条件下三批EPO样品在0、3、6、9和12个月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EPO在12个月内稳定。试验Ⅳ、EPO的安全性测定测定了 EPO的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在预试验证明无法测得LD50的基础上,测得EPO的最大给药量为32 g/kg,表明EPO实际无毒。长期毒性试验,取ICR小鼠100只随机均分为5组,3个给药组分别灌胃40mg/ml、10 mg/ml和2.5 mg/ml的EPO 0.4 ml,溶剂对照组(SC)灌胃EPO溶剂0.4 ml,空白对照组(BC)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 d。于给药前(D0)、停药后D1、D7和D14称重,计算平均体重;于D1和D14抽样,采血测定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剖检,取肝、肾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给药后各组小鼠的临床体征正常,各给药组和SC组在停药后D1和D14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剖检及肝肾切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表明无明显的长期毒性。靶动物鸡安全性试验,取14日龄健康罗曼雏鸡80只,随机均分为4组。三个给药组分别饮服1.25 mg/ml、0.75 mg/ml、0.25 mg/ml 浓度 EPO 1ml/只,每天 1 次,连续 9 d,空 白对照组不给药。每天观察鸡的给药反应,连续观察至停药后D7。分别于给药前当天(D0)、停药后D1、D7称重,计算平均体重。于D1每组随机抽取4只鸡,采血测定血常规和血清ALT、ALP、CREA和BUN的含量。结果显示,EPO各给药组鸡临床体征正常,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结果表明EPO对靶动物鸡安全。试验Ⅴ、EPO剂量筛选试验14日龄雏鸡300羽随机均分为10组,每组30只。除空白对照组(BC)外均用NDV-IV疫苗滴鼻点眼免疫,1头份/羽,28日龄二免。在每次免疫的同时,EPO的7个剂量组分别灌服浓度为0.25、0.5、0.75、1.0、1.25、1.5、1.75 mg/ml的EPO 1ml,每天1次,连用3d;EPI对照组在首次免疫的同时一次肌注EPI 0.5 ml;免疫对照组(VC)和空白对照组(BC)不给药。分别于首免后D7、D14、D21、D28每组随机抽取6只鸡翼静脉采血,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并称重,计算增重率。结果显示,所有鸡精神、饮食等均正常。0.25 mg/羽组在所有时间点的抗体效价最高,显着高于VC组,增重率显着高于VC组和BC组、在后两个时间点多显着高于其它给药组。结果表明,EPO在合适的剂量能显着增强体液免疫应答,促进雏鸡生长,0.25 mg/羽的剂量最好,与EPI的效果相似。试验Ⅵ、EPO增强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测定14日龄雏鸡320羽随机均分为8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NDV-Ⅳ系疫苗免疫,28日龄二免。在每次免疫的同时,EPO的高、中、低剂量组每分别饮服EPO 0.125、0.25、0.5 mg,组分药对照组分别饮服EP和PF 0.25 mg,每天1次,连用3 d;EPI对照组一次肌肉注射0.5 ml;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给药。测定免疫后D7、D14、D21、D28和D35血清抗体效价、淋巴细胞增殖、血清IL-2和IFN-γ含量以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EPO高、中剂量组在所有时间点的抗体效价、在D14~D35的淋巴细胞值及大多数时间点的IFN-γ和IL-2含量显着高于免疫对照组及组分药对照组,稍优于EPI组,免疫器官指数在所有时间点也有所提高。结果表明,EPO能显着提高机体的系统免疫应答,高、中剂量的效果较好。试验Ⅶ、EPO增强鸡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测定14日龄雏鸡320羽随机均分为8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NDV-Ⅳ系疫苗免疫,28日龄二免。在每次免疫的同时,EPO的高、中、低剂量组每分别饮服EPO 0.125、0.25、0.5 mg,组分药对照组分别饮服EP和PF 0.25 mg,每天1次,连用3 d;EPI对照组一次肌肉注射0.5 ml;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首免后D7、D21、D35,每组随机抽取6只鸡测定十二指肠和空肠洗液中sIgA和IL-17含量、十二指肠黏膜上皮淋巴细胞数、空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IgA+细胞数。结果显示,在首免后各时间点,EPO高、中剂量组十二指肠和空肠洗液sIgA及IL-17的含量、十二指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及空肠和盲肠扁桃体IgA+细胞数量均显着大于免疫对照组,多大于或显着大于EPI、EP和PF组。结果表明,EPO能显着增强小肠的黏膜免疫功能;高、中剂量的效果最好,稍优于EPI。试验Ⅷ、EPO拮抗免疫抑制的作用测定11日龄健康罗曼鸡300只随机均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BC)外每羽肌肉注射8 mg/ml的环磷酰胺溶液0.5 ml,每天1次,连续3 d;14日龄时,EPO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羽饮服0.5、0.25、0.125 mgEPO,EPI注射液对照组肌注EPI 0.5 ml,每天1次,连用3 d,模型对照(MC)组和BC组不给药。分别于给药后D7、D14、D21、D28每组随机抽取4羽心脏采血,用MTT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同时每组随机抽取6羽,称重,计算平均体重,分离脾脏、法氏囊和胸腺,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显示,EPO高、中剂量组淋巴细胞增值率、脏器指数、平均体重在大部分时间点均显着高于MC组。结果表明,EPO能显着拮抗环磷酰胺诱导的雏鸡免疫抑制,促进雏鸡生长。高、中剂量的效果最好,与EPI的效果相当。
曾晓翠[3](2014)在《养心解郁汤对抑郁小鼠模型行为及脾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用养心解郁汤作用于绝望抑郁模型小鼠,通过观察小鼠行为学及脾脏结构的变化,评价养心解郁汤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氟西汀),养心解郁汤高、中、低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1小时后,除空白组,其余组小鼠均进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6min,记录后4min内的累计不动时间。连续造模14d,第1天,第14天分别称小鼠体重,每日造模完1小时后,通过旷场试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14天结束后断髓处死观察小鼠脾脏结构变化。结果:14天结束后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西药组、中药大、中剂量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小剂量组体重也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明显较短(P<0.01);中药中、小剂量组不动时间也短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旷场实验得分明显较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得分明显较高(P<0.01);中药中、小剂量组得分也高于模型组(P<0.05)。14天实验结束后断髓处死后,计算脾指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大、中剂量组脾指数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脾细胞形态学与空白组比较,在镜下模型组的脾脏组织结构可见改变,脾细胞密度偏低间隙增宽,白髓不规则,边缘不清,脾索及脾窦不清晰。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小鼠脾脏组织结构清晰,小梁清楚,胞浆丰富,细胞密度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中药中、小剂量组细胞密度稍低,白髓细胞密度减低,细胞间距增宽,红髓细胞间距增宽,髓窦结构不清。结论:1.养心解郁汤可缩短小鼠游泳的不动时间。2.养心解郁汤可改善小鼠体重的下降程度。3.养心解郁汤可提高小鼠在旷场实验中得分。4.养心解郁汤可提高抑郁模型小鼠脾指数,改变脾细胞形态变化。5.养心解郁汤可以改善抑郁模型小鼠抑郁行为。
金吉[4](2013)在《消瘤祛毒饮联合环磷酰胺对H2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NK细胞活性和溶血素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消瘤袪毒饮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de,CTX)对H2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NK细胞活性与溶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CTX组)、消瘤袪毒饮(高、中、低剂量)+CTX组。阴性对照组每日用生理盐水灌胃,10ml﹒kg-1;阳性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CTX,30mg﹒kg-1;消瘤袪毒饮高、中、低剂量+CTX组的中药剂量按小鼠体重给药,分别为30、20、10g﹒kg-1,用生理盐水调节配置后,每只小鼠10ml﹒kg-1灌胃,CTX给药剂量与途径则与阳性对照组相同,上述各组给药均每日1次。连续用药10日停药,于瘤细胞接种第12日,断颈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及脾脏称重,计算抑瘤率并检测NK细胞活性与溶血素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平均瘤重、NK细胞活性、溶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袪毒饮高、中剂量+CTX组与CTX组比较,平均瘤重明显降低,溶血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瘤袪毒饮高剂量+CTX组与CTX组比较,NK细胞活性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瘤袪毒饮联合环磷酰胺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提高NK细胞活性与溶血素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
刘丽[5](2012)在《不同产地人参水煎剂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辽宁、吉林和朝鲜三地人参水煎剂对正常及脾虚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比较三产地人参的免疫药效作用,为三地人参,特别是辽宁人参的市场定位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A0)组、脾虚模型(B0)组、正常三地人参灌胃(A1~A3)组和脾虚三地人参治疗(B1~B3)组,共8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B0组及B1~B3组小鼠按照0.4ml/只,1次/日的剂量灌服100%番泻叶浸泡液10天,建立脾虚模型,其他各组按同样剂量灌服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后,A1~A3组及B1~B3组小鼠按0.2ml/只/日的剂量分别予辽宁、吉林和朝鲜三地人参煎剂灌胃,A0组和BO组灌胃生理盐水给予相同刺激。给药14天后取材,测量各组小鼠的脾重和体重,并计算小鼠的脾指数:CCK-8法检测小鼠的脾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细胞悬液中细胞凋亡率:ELl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1L-4的含量;HC50法测定小鼠血清的溶血素含量。结果:1.小鼠一般状态观察A0~A3组小鼠毛色光亮,饮食、行为正常。人参煎剂灌胃两周后,A1~A3组小鼠出现易激惹、轻微亢奋的行为改变。B0~B3组小鼠饮食、饮水量减少,小便量多,大便稀溏,毛色乱而无光,精神萎靡,不喜活动,扎堆。经三地人参治疗两周后,B1~B3组小鼠脾虚症状好转,饮食饮水量和精神状态基本接近正常。2.三地人参对小鼠脾指数的影响与AO组比较:B0组小鼠脾指数显着降低(P<0.05);A1、A2、A3组小鼠脾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A3组稍有提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1、B2、B3组与A0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0组比较:B1、B2、B3组小鼠的脾指数明显升高,其中B1和B2组较为显着,分别为P<0.05、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地人参对小鼠脾细胞活性的影响与A0组比较:B0组小鼠的脾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A1、A2、A3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1、B2、B3组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0组比较:B1、B2、B3组小鼠的脾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三地人参对小鼠脾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与A0组比较:B0组小鼠脾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P<0.05):A1、A2、A3组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1、B2、B3组与A0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0组比较:三地人参均能明显提高脾虚小鼠的脾细胞凋亡率,其中以B1、B2组的结果最为显着(P<0.05),B3组虽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三地人参对小鼠血清IL-4含量的影响与A0组比较:B0组小鼠血清IL-4含量显着降低(P<0.01);A1、A2、A3组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1、B2、B3组与A0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着(P<0.01)。与B0组比较:三地人参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脾虚小鼠血清的IL-4含量,以B2组效果最为显着(P<0.01),B1和B3组与B0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2与B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地人参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与A0组比较:B0组小鼠血清IL-4含量显着降低(P<0.01);A1、A2、A3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1、B2、B3组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0组比较:B1、B2、B3组的血清溶血素含量均有所提高,以B2和B3组效果较为显着,分别为P<0.01、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三地人参对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与A0组比较:B0组小鼠的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5);A1、A2、A3组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B1、B2、B3组与A0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0组比较:B1、B2、B3组小鼠TNF-α含量显着提高(P<0.05、P<0.01、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苦寒泻下法造成的脾虚可导致小鼠的免疫功能低下。本实验具体表现为:脾虚模型小鼠机体的脾指数、脾细胞活性、脾细胞凋亡率、IL-4和溶血素含量、TNF-α的显着降低。2.三地人参煎剂对正常小鼠的脾指数、脾细胞活性、脾细胞凋亡率、TNF-α含量、IL-4含量、溶血素的含量均无明显影响。3.三地人参煎剂均可提高脾虚模型小鼠的脾指数、脾细胞活性、脾细胞凋亡率,且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三地人参煎剂作用无明显差异;三地人参煎剂可提高脾虚模型小鼠IL-4含量、溶血素的含量,以吉林人参为优。三地人参煎剂均可提高模型鼠的TNF-α含量,并可使之恢复至正常水平,三地人参煎剂作用无明显差异。
赵菊花[6](2011)在《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调控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如何对抗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是肿瘤放化治疗成功的关键。寻找一些有效且副反应少的药物来缓解骨髓抑制也是众多医务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本研究拟选用经典的补气益血名方圣愈汤,采用现代血液学、细胞生物学技术和方法,观察其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并将其配方颗粒与传统煎剂作对比研究,为临床应用该方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60钴(60Co)γ射线照射和注射环磷酰胺、氯霉素复合的方法制备骨髓抑制小鼠模型,使用血细胞计数、祖细胞集落分析方法观察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各系祖细胞集落产率的影响;使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圣愈汤对模型小鼠骨髓和脾脏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圣愈汤对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使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观察圣愈汤对模型小鼠部分重要的造血生长因子mRNA和血清中浓度的影响;使用基质细胞培养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术观察圣愈汤对模型小鼠造血微环境的影响。从造血干/祖细胞、造血生长因子、造血微环境等多方面,系统地、多层次地研究圣愈汤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比较其配方颗粒和传统煎剂的作用有何差异。结果:本研究发现:1、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提高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WBC、RBC、Hb、PLT数量、骨髓有核细胞数。2、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有效提高骨髓抑制小鼠粒系、红系和巨核系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集落产率。3、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改善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和脾脏组织形态学结构,增加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和巨核细胞数。4、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促使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G0/G1期细胞向S期转化,S期细胞向G2/M期转化,促进骨髓细胞增殖。5、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而减少骨髓抑制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凋亡6、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上调骨髓抑制小鼠肾脏EPOmRNA、脾脏TPOmRNA、骨髓细胞EPO和GM-CSFmRNA的表达,增加血清EPO、TPO和GM-CSF的含量。7、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增强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其粘附力,并促进骨髓基质中FN、LN的表达,以改善造血微环境。8、圣愈汤配方颗粒与传统煎剂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重建和作用机理相似,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显示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均可明显促进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促进骨髓细胞的增殖;抑制骨髓细胞的凋亡;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改善骨髓三系血细胞的造血;改善脾脏组织形态结构,而促进脾脏造血。圣愈汤配方颗粒与传统煎剂在改善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重建和作用机理相似,二者间无明显差异。
刘英姿[7](2010)在《碎米花杜鹃提取物原花青素A-1免疫活性研究》文中指出碎米花杜鹃(Spiciferum)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为小灌木,主要产于我国云南中部至东南部以及贵州西部等地。生于海拔800-1200米的山坡灌丛、松林或次生林园中。碎米花杜鹃的乙酸乙酯层提取物Proanthocyanidin A-1(PAA-1)是一种原花青素类二聚体化合物。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近年来研究发现,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癌、抗血小板聚集、免疫调节、保护肝肾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原花青素作为天然药物提取的有效成分,其多种药理作用决定了原花青素类制剂的开发在临床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国内外主要针对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以及防治一些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一些慢性病的研究,而对于其免疫调节活性的报道却极少。一种物质研究其是促进还是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对其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和发现新的药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体外研究表明,PAA-1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各种浓度(5、25、50、100 mg/L)体外刺激能单独或协同LPS或者Con A、anti-CD3mAb刺激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Con A和LPS作为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原,能刺激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所以常被用来刺激T、B淋巴细胞,作为评估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指标。Con A、anti-CD3mAb直接作用于T淋巴细胞,而LPS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而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反应。PAA-1可以协同LPS或Con A、anti-CD3mAb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证明PAA-1可提高机体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机体防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能通过抗肿瘤和抗病毒而发挥重要作用。NK细胞主要能识别病毒感染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并对其起到杀伤作用,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损伤。试验发现,PAA-1通过体外各种浓度刺激能激活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说明PAA-1对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PAA-1体外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机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A-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4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对其机理进行研究。CD4细胞识别MHC II类分子递呈的抗原,并通过辅助性T细胞Th1介导细胞免疫反应,通过Th2细胞介导体液免疫。CD8细胞识别MHC I类分子递呈的抗原,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Ts)调节细胞免疫反应。实验证明, PAA-1体外刺激不仅增加了CD4+CD8+双阳性细胞数量,而且诱导了CD4+CD8+向CD4+以及CD8+单阳性细胞方向分化增殖,显示PAA-1能刺激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从而发挥辅助性或杀伤性的作用。PAA-1体外能显着刺激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表明PAA-1是通过增加成熟T淋巴细胞的比率而发挥免疫增强作用。此外,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机制,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Th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进行了测定。细胞因子是一种蛋白质多肽,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它们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分泌,并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抗各种免疫、炎症以及感染性疾病。当机体受到各种感染侵袭时,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对抗感染。此外,细胞因子还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刺激它们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分泌量,对机体对抗各种感染的能力密切相关。试验发现,PAA-1各浓度在体外能协同Con A增加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L-12、IFN-γ、TNF-a),却抑制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10)。这些结果表明,Th1可能为PAA-1的靶细胞,PAA-1使Th1/Th2的平衡向Th1方向移动,这对许多的Th2占优势的免疫紊乱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巨噬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细胞,具有抗原加工、提呈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可吞噬消化异物、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并吞噬处理机体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因素。PAA-1各种浓度体外能显着提高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以及吞噬中性红的能力,说明PAA-1可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只有活化的巨噬细胞的才能发挥吞噬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反应才具有意义。巨噬细胞在免疫活化或受刺激时,能释放大量的一氧化氮自由基和活性氧等细胞效应分子,以杀伤入侵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介质分子,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包括神经传递和炎症;在免疫功能的调节中也起着十分广泛而复杂的作用。既是天然免疫中的一个重要免疫分子,能够发挥非特异性杀菌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又是一种重要的信使分子,可以调节获得性免疫。通过Griess法测定证实PAA-1各种浓度体外能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的分泌量。具有强大的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活性氧杀灭外来入侵物的过程中,氧消耗的突然增长,生成超氧阴离子(O2-),从O2-开始,在细胞膜上进行的一系列反应导致了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以及其他活性物质的生成,这一现象即呼吸爆发。呼吸爆发伴随着吞噬作用而产生,是吞噬细胞杀灭被吞噬微生物的另一重要机制。由于超氧阴离子(O2-)是呼吸爆发活动中的关键产物,因而O2-生成量,成为检测和评价吞噬细胞杀菌功能的重要指标。NBT还原实验证明,通过一定浓度的PAA-1体外刺激,可以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活性氧还原NBT的能力。巨噬细胞富含溶酶体酶,如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溶菌酶等,测定这些酶的活性也是衡量巨噬细胞功能的指标之一。经过PAA-1的体外刺激,细胞溶酶体酶的活性也提高了,说明PAA-1能可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体外试验证明了PAA-1的免疫增强作用,要确定其对动物体的免疫调节作用,还应进行临床的体内试验。选用1日龄肉鸡,7日龄时进行新城疫免疫,11日龄时分别添加不同剂量PAA-1(0、5、10、15 mg/kg)10天,在14和21日龄分别采血测新城疫HI抗体效价,21日龄屠宰后测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指数,结果为PAA-1能提高新城疫HI抗体效价水平,增强免疫器官指数,进一步证明了PAA-1在动物体内的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为PAA-1开发成为新型的免疫增强剂提供一定的科学与实验技术依据。
李俊伟[8](2010)在《四物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四物汤是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四味药组成,是补血与活血兼顾的经典方剂,为妇科良药,用药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原方为汤剂,中国药典收载为合剂,现在也有胶囊、片剂等剂型。但是这些剂型仍面临着服用剂量大、稳定性差,四物合剂久置还会出现浑浊、沉淀等现象,且运输和服用都不太方便的缺点,为此有必要对四物合剂进行剂型改进,以达到既保留原处方的有效性,又能减少服用剂量,同时提高稳定性,便于服用和运输的目的。四物颗粒剂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制药技术,根据方中有效部位及其理化性质不同,分别筛选出最优提取工艺及制备方法,然后精致而成的现代复方颗粒剂。方法:对四物颗粒剂中代表性有效成分芍药苷和阿魏酸分别进行RP-HPLC方法学考察;对四物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工艺路线的筛选,工艺条件的考察,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了四物颗粒剂醇提有效部位(苷类、有机酸、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考察了大孔吸附树脂对醇提部位纯化处理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四物颗粒醇提有效部位的最佳实验条件;优化了四物颗粒剂中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实验中运用了正交试验法,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制剂工艺中辅料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筛选出最佳制剂成型工艺;最后对四物颗粒剂进行了质量控制研究。结果:四物颗粒剂的制备:提取工艺为药材先用95%乙醇回流提取2次,分别为1.5h,1.0h,溶媒用量分别为8倍量和6倍量,药渣备用,合并提取液,过滤并回收乙醇,浓缩液配成浓度为0.7g/ml,过预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水洗至Molish反应为阴性,用8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得醇提有效部位,药渣再分别加10倍量和8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时间分别为1h和0.5h,合并提取液,浓缩并减压干燥得水提有效部位,两部分有效部位合并待进一步制备颗粒。优选的制剂成型工艺为用90%乙醇作为润湿剂,辅料比例为(可溶性淀粉:糊精)为7:1,辅料用量为0.4:1,干燥温度为50℃。为控制四物颗粒剂的质量,对处方中的当归、川芎和白芍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实验,并建立了芍药苷和阿魏酸的HPLC定量方法。结论:四物颗粒剂分别以醇提和水提方法对方中有效部位进行提取,提取效果较好,对醇提有效部位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处理,效果较好,对水提有效部位粗多糖进行纯化处理,除杂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
施华平[9](2010)在《张仲景抵当汤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卫生部全国第三次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仅次于脑血管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因病死亡的主要疾病,与之前调查结果相比,恶性肿瘤死亡率比上世纪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历经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阶段,近来众多学者又提出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虽然与过去相比不断得到完善,但在诊断治疗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如早期肿瘤未转移者;不适于手术、放疗、化疗及患者不愿意西医治疗者;晚期癌痛西药无效者;已经接受手术、放疗、化疗需要中医减轻并发症及辅助治疗的患者等,这些缺陷正是现代医学亟待研究的课题。而传统中医药在某些方面却有着一定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找到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积极研究中医药抗肿瘤的组方并探索其配伍规律,通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改良或创制新的有效处方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正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之所在。恶性肿瘤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早有很多记载,属于症瘕积聚范畴,其产生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多有瘀热之证,瘀热作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瘀热互结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病机。现代医学也证实血瘀是恶性肿瘤形成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而且出现在恶性肿瘤的生长期、浸润期和转移期各个阶段,肿瘤患者同时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等病理性改变。活血化瘀祛邪成为肿瘤治疗中广泛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兼顾扶正补虚。抵当汤是张仲景活血化瘀的经典方,主要用于太阳阳明蓄血证及妇人经不不利下之闭经,由水蛭、虻虫、大黄、桃仁四味药物组成,具有破血逐瘀,软坚散结之功,文献报道抵当汤有抗肿瘤作用。根据中医理论的指导和对历代活血化瘀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我们在抵当汤原方基础上分别加上行气药柴胡、温经药桂枝和补气药黄芪,再进行实验比较研究。本文观察了抵当汤对疼痛炎症的影响;观察了抵当汤及其加味方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结肠癌HCT-28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研究了其对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机体免疫状态、肿瘤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期通过系列实验明确抵当汤及其加味方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抵当汤及其加味方的组成,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求其组方的原则和规律。1.抵当汤镇痛抗炎作用:以耳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抵当汤对炎症疼痛的影响,结果表明抵当汤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对抗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2.抵当汤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采用MTT法观察抵当汤对人MCF-7、HCT-28、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抵当汤对人MCF-7、HCT-28、HepG-2细胞均有一定的杀伤能力,其中人MCF-7和HepG-2细胞对其更为敏感;3.抵当汤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观察抵当汤对瘤重、免疫器官脏器指数和白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抵当汤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S180荷瘤小鼠的瘤重、提高S180荷瘤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4.抵当汤及其加味方对体外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MTT法观察抵当汤及各加味汤对人MCF-7、HCT-28、HepG-2生长的影响并计算IC50,结果表明各加味汤均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且较抵当汤明显,抵当汤加柴胡组优于抵当汤加桂枝组而又优于抵当汤加黄芪组;5.抵当汤加味方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影响: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观察各方对抑瘤率、机体免疫状况、血液指标、肿瘤局部血管及血液循环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抵当汤组、抵当汤加柴胡组、抵当汤加桂枝组均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抵当汤加用柴胡和桂枝后,抑瘤率有进一步增加,其中加用柴胡组与单用抵当汤相比抑瘤率有明显增加,提示加用柴胡和桂枝可加强抵当汤的抑瘤效应。抵当汤及分别加入柴胡、桂枝、黄芪三个加味方都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的作用,其中以抵当汤加桂枝组可明显提高小鼠耳廓微循环;抵当汤及分别加入柴胡、桂枝、黄芪三个加味方都有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局部微循环,其中以抵当汤加黄芪组作用最为明显。抵当汤及加味方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对照比有差异,其中加入柴胡组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1、抵当汤及其加味方有抗肿瘤作用,而分别加入柴胡、桂枝的加味方比加入黄芪和原抵当汤的作用显着,其中加入柴胡组有明显差异;2、抵当汤及加味方能促进外周血液循环而抑制肿瘤局部血液循环;3、抵当汤对体外肿瘤细胞有活性作用,而加入柴胡、桂枝、黄芪的三个加味方活性作用均大于原方抵当汤活性作用,其中加入柴胡、桂枝的活性作用相比黄芪又更为明显,抵当汤及加味方对人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最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抵当汤及加味方组成研究将有助于对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科学性的理解,进一步拓宽仲景活血化瘀组方思路,找出活血化瘀配伍的内在规律,为我们组成新的方剂提供实验依据。
陈建荣[10](2010)在《半夏厚朴汤加味对行为绝望模型小鼠脾脏结构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味对行为绝望模型小鼠脾脏结构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抑郁症可能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①选择体重18~22g的清洁级雌性昆明种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10只。②除对照组,其余3组均按慢性强迫游泳模型复制[1-2]。③每日造模前1h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灌服0.4ml生理盐水;西药组灌服0.4ml盐酸氟西汀生理盐水溶液;中药组灌服0.4ml半夏厚朴汤加味浓缩煎剂。④第1天、第7天分别测量小鼠体重。⑤记录每天造模时,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小鼠在后4min内累计不动的时间。⑥称重脾脏计算脾脏指数。⑦HE染色制片并在光镜下观察脾脏细胞形态。⑧在电镜下观察脾细胞超微结构。⑨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增殖率。⑩微量溶血法测定血清中溶血素抗体含量。结果:1.体重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较对照组显着偏低(P<0.01),中药组、西药组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2.强迫游泳累计不动时间的比较:随造模次数的增多小鼠累计不动的时间逐渐延长,模型组最为明显,并与中药组、西药组均存在显着差异(P<0.01)。3.脾指数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指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西药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4.脾脏形态学比较:模型组脾细胞分布密度小于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5.脾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模型组小鼠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连接消失,胞质较少,线粒体内嵴断裂或消失,出现空泡化;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则无此现象。6.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西药组、中药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7.血清中溶血素抗体含量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内的溶血素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西药组、中药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1.半夏厚朴汤加味能够对抗行为绝望模型小鼠脾脏的萎缩。2.半夏厚朴汤加味能够对抗行为绝望模型小鼠引起的脾脏细胞形态的改变。3.半夏厚朴汤加味能够提高行为绝望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4.半夏厚朴汤加味可提高行为绝望模型小鼠血清中溶血素抗体的含量。
二、十全大补汤对小鼠溶血素水平及脾指数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全大补汤对小鼠溶血素水平及脾指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白术和四君子汤复方活性多糖的筛选、结构表征及体外胃肠代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绪论 |
1 四君子汤复方的主要药理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 |
2 四君子汤复方及其组成单味药的多糖及免疫活性研究进展 |
3 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及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 |
4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一章 白术多糖的胃肠代谢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四君子汤多糖的制备与分离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免疫-肠道菌-多糖代谢物“三联效应”综合评价法筛选四君子汤多糖活性组分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四章 四君子汤多糖活性组分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结构表征 |
第一节 四君子汤多糖活性组分S-3制备工艺优化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二节 均一活性多糖的免疫活性验证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三节 均一活性多糖结构表征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五章 四君子汤活性均一多糖体外胃肠代谢及对肠道菌群影响 |
第一节 活性均一多糖体外胃肠道代谢研究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第二节 活性均一多糖对人源肠道菌群代谢及结构影响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及撰写情况 |
(2)中药黄酮免疫增强剂藿蜂饮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
1 临床常用的免疫增强剂 |
2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类型 |
3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剂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 新型免疫增强剂研究的迫切性 |
2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优势 |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三章 EPO生产工艺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材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淫羊藿提取试验 |
1.4 助溶剂用量筛选试验 |
2 结果 |
2.1 淫羊藿的提取条件 |
2.2 助溶剂的用量 |
3 讨论 |
3.1 提取条件对提取液中淫羊藿多糖含量的影响 |
3.2 助溶剂用量对制剂性状和稳定性的影响 |
3.3 聚乙二醇的用量对制剂性状的影响 |
3.4 丙三醇的用量对制剂性状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EPO质量控制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物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淫羊藿苷的鉴别 |
1.4 高良姜素鉴别试验 |
1.5 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
1.6 高良姜素和白杨素的含量测定 |
2 结果 |
2.1 淫羊藿苷的鉴别 |
2.2 高良姜素的鉴别 |
2.3 淫羊藿苷的含量 |
2.4 高良姜素和白杨素的含量 |
3 讨论 |
3.1 淫羊藿苷和高良姜素的薄层鉴别 |
3.2 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
3.3 白杨素和高良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EPO稳定性的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物准备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光加速试验方法 |
1.4 温加速试验方法 |
1.5 长期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
2.2 加速试验结果 |
2.3 长期试验结果 |
3 讨论 |
3.1 光照对EPO的影响 |
3.2 温度对EPO的影响 |
3.3 EPO的稳定性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EPO的安全性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物与仪器 |
1.2 试验动物 |
1.3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
1.4 长期毒性试验方法 |
1.5 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2.2 长期毒性试验结果 |
2.3 靶动物安全性试验结果 |
3 讨论 |
3.1 EPO的急性毒性 |
3.2 EPO的长期毒性 |
3.3 EPO对靶动物的安全性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EPO临床剂量的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物准备 |
1.2 疫苗 |
1.3 主要仪器 |
1.4 动物分组与处理 |
1.5 检测指标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临床体征观察 |
2.2 血清抗体的变化 |
2.3 体重变化 |
3 讨论 |
3.1 EPO剂量对抗体效价的影响 |
3.2 EPO剂量对增重率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EPO增强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物制备 |
1.2 疫苗和主要试剂 |
1.3 动物分组及处理 |
1.4 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 |
1.5 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测定 |
1.6 血清IL-2和IFN-γ含量的测定 |
1.7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1.8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血清抗体效价的变化 |
2.2 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
2.3 血清IL-2含量的变化 |
2.4 血清IFN-γ含量的变化 |
2.5 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 |
3 讨论 |
3.1 EPO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
3.2 EPO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
3.3 EPO对免疫因子的影响 |
3.4 EPO对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EPO增强鸡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物准备 |
1.2 疫苗和试剂 |
1.3 动物与分组处理 |
1.4 小肠洗液中sIgA和IL-17含量的测定 |
1.5 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计数 |
1.6 空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IgA~+细胞计数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十二指肠洗液中sIgA含量的变化 |
2.2 空肠洗液中sIgA含量的变化 |
2.3 十二指肠道洗液中IL-17含量的变化 |
2.4 空肠洗液中IL-17含量的变化 |
2.5 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的变化 |
2.6 空肠黏膜中IgA~+细胞数的变化 |
2.7 盲肠扁桃体中IgA~+细胞数的变化 |
3 讨论 |
3.1 EPO对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sIgA分泌的影响 |
3.2 EPO对小肠IL-17分泌的影响 |
3.3 EPO对十二指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
3.4 EPO对空肠和盲肠扁桃体IgA~+细胞数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EPO拮抗免疫抑制作用的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物、试剂与仪器 |
1.2 动物分组及处理 |
1.3 T淋巴细胞增殖的测定 |
1.4 免疫器官发育测定 |
1.5 生长情况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
2.2 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 |
2.3 平均体重的变化 |
3 讨论 |
3.1 EPO对免疫抑制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2 EPO对免疫抑制雏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
3.3 EPO对免疫抑制雏鸡生长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
(3)养心解郁汤对抑郁小鼠模型行为及脾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古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探索与研究 |
1.1 中医命名的源流 |
1.2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
1.3 抑郁症辩证分型 |
2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
2.2 儿童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
3 养心解郁汤的组成、现代药理研究 |
3.1 养心解郁汤的方药组成 |
3.2 现代药理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与主要试剂、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的分组及喂养 |
2.2 造模方法 |
2.3 行为学测定 |
3 观测指标与方法 |
4 实验数据处理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各组小鼠体重及一般状态的变化 |
5.2 各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变化 |
5.3 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 |
5.4 各组小鼠脾指数比较 |
5.5 各组小鼠脾细胞形态学变化 |
6 讨论 |
6.1 立题先进性 |
6.2 抑郁模型的选择 |
6.3 指标的选择 |
6.4 养心解郁汤的立方依据及方义分析 |
6.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消瘤祛毒饮联合环磷酰胺对H2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NK细胞活性和溶血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传统医学对肝癌的诊治概况 |
2.2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及治疗 |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进展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各组小鼠瘤重及抑瘤率比较 |
4.2 消瘤袪毒饮联合环磷酰胺对H22小鼠NK细胞活性及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
第5章 讨论 |
5.1 模型选择 |
5.2 阳性对照药物选择 |
5.3 指标选择及意义 |
5.3.1 瘤体重量 |
5.3.2 NK细胞 |
5.3.3 血清溶血素 |
5.4 消瘤袪毒饮组方原则 |
5.5 现代药理学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不同产地人参水煎剂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指标检测 |
4 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调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和造血祖细胞集落产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试剂和耗材 |
1.4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1.5 方法 |
1.6 检测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小鼠一般状况 |
2.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s)的影响 |
2.3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体外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数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西方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 |
3.2 骨髓抑制小鼠模型的选择和评价 |
3.3 圣愈汤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细胞数、体外培养祖细胞集落产率的影响 |
小结 |
第二部分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脾脏组织病理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试剂和耗材 |
1.4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1.5 方法 |
1.6 检测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实验结果 |
2.1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组织结构的影响 |
2.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和巨核细胞数的影响 |
2.3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 |
2.4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
3.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试剂和耗材 |
1.4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1.5 方法 |
1.6 检测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实验结果 |
2.1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 |
2.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2.3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小鼠股骨bc1-2和bax表达的影响 |
3.讨论 |
小结 |
第四部分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小鼠造血生长因子EPO、TPO、GM-CSF影响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试剂和耗材 |
1.4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1.5 方法 |
1.6 检测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实验结果 |
2.1 EPO、GM-CSF、TPO的标准曲线 |
2.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血清EPO、TPO、GM-CSF含量的影响 |
2.3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肾脏、脾脏EPOmRNA、TPOmRNA和GM-CSF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EPO的影响 |
3.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TPO的影响 |
3.3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GM-CSF的影响 |
小结 |
第五部分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试剂和耗材 |
1.4 主要设备和仪器 |
1.5 方法 |
1.6 检测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体内用药对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 |
2.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 |
2.3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BMSCs贴壁层对正常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粘附力的影响 |
2.4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股骨FN和LN的表达 |
3 讨论 |
3.1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 |
3.2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造血微环境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 |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作用机制示意图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论着及科研项目 |
附录 |
1 附图 |
1.1 体外半固体培养体系中的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 |
1.2 各组小鼠股骨骨髓组织石蜡切片 |
1.3 各组小鼠脾脏组织石蜡切片 |
1.4 各组小鼠骨髓细胞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 |
1.5 各组小鼠骨髓细胞促进凋亡蛋白Bax的表达 |
1.6 各组小鼠造血生长因子EPO、TPO、GM-CSF mRNA的表达 |
1.7 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各组小鼠基质细胞生长情况 |
1.8 各组小鼠股骨骨髓细胞外基质FN的表达 |
1.9 各组小鼠股骨骨髓细胞外基质LN的表达 |
2 文献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3 文献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7)碎米花杜鹃提取物原花青素A-1免疫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药及其复方免疫活性研究进展 |
1 中药增强免疫作用机制 |
2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 |
3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方剂 |
4 影响中药免疫增强作用的因素 |
第二章 中药单体免疫活性研究进展 |
1 多糖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
2 苷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
3 黄酮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
4 有机酸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
5 挥发油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
6 生物碱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三章 原花青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 抗氧化活性 |
2 保护心血管作用 |
3 抗肿瘤作用 |
4 调节血小板活性 |
5 免疫调节活性 |
6 抗诱变作用 |
7 防止急性肾衰竭作用 |
第二篇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PAA-1 对三种主要免疫细胞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PAA-1 对T 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PAA-1 对 Th1/Th2 细胞因子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PAA-1 对巨噬细胞释放细胞效应分子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细胞培养与分组给药 |
2.2 Griess 法测定巨噬细胞分泌 NO 量 |
2.3 NBT 还原试验测定巨噬细胞分泌超氧阴离子量 |
2.4 测定巨噬细胞溶酶体酶活性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章 PAA-1 对鸡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四物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综述 |
1 化学研究方面 |
2 药理药效研究 |
3 四物汤的临床引用 |
4 其它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四物颗粒剂中芍药苷和阿魏酸RP-HPLC方法学建立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正交试验筛选四物颗粒剂乙醇提取工艺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大孔吸附树脂对四物颗粒剂乙醇提取部位的纯化 |
第三节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四物颗粒剂中多糖提取工艺 |
1 仪器和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4 粗多糖的纯化 |
第四节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1 剂型及工艺路线的确定 |
2 辅料的选择 |
3 制粒 |
4 工艺验证试验 |
第三章 四物颗粒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
1 引言 |
2 原料药材及辅料的来源 |
3 四物颗粒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张仲景抵当汤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章 抵当汤的源流及配伍用药探析 |
第二章 抵当汤方药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抵当汤的抗炎与镇痛作用研究 |
实验二 抵当汤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
实验三 抵当汤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
实验四 抵当汤加味方体外抗肿瘤活性比较 |
实验五 抵当汤加味方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
实验六 抵当汤加味方对荷瘤小鼠微循环的影响 |
实验七 抵当汤加味方对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IL-8、TNF-α的影响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对照(Abbreviation)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半夏厚朴汤加味对行为绝望模型小鼠脾脏结构及体液免疫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正文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十全大补汤对小鼠溶血素水平及脾指数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白术和四君子汤复方活性多糖的筛选、结构表征及体外胃肠代谢研究[D]. 王瑞君.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3)
- [2]中药黄酮免疫增强剂藿蜂饮及作用机理研究[D]. 陈晓兰.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7)
- [3]养心解郁汤对抑郁小鼠模型行为及脾结构的影响[D]. 曾晓翠. 陕西中医学院, 2014(11)
- [4]消瘤祛毒饮联合环磷酰胺对H2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NK细胞活性和溶血素水平的影响[D]. 金吉. 吉林大学, 2013(08)
- [5]不同产地人参水煎剂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D]. 刘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7)
- [6]圣愈汤传统煎剂和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调控的实验研究[D]. 赵菊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0)
- [7]碎米花杜鹃提取物原花青素A-1免疫活性研究[D]. 刘英姿. 吉林大学, 2010(05)
- [8]四物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D]. 李俊伟. 暨南大学, 2010(02)
- [9]张仲景抵当汤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 施华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10]半夏厚朴汤加味对行为绝望模型小鼠脾脏结构及体液免疫的影响[D]. 陈建荣.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