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学校的音乐教育》序言

《20世纪中国学校的音乐教育》序言

一、《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序(论文文献综述)

陈宗花[1](2021)在《“音乐美育”与20世纪前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建构》文中认为在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确立之初,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将音乐教育视作实施"音乐美育"的核心手段,王国维、蔡元培重视纯粹的"音乐美育",而早期学堂乐歌运动代表人物在重视乐歌功利性作用的同时,也已关注乐歌的美感特征与纯粹的美感教育功用。民国成立后,"音乐美育"被纳入教育宗旨,进入国家教育体制,作为"音乐美育"重要一环的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地位确立。此后在20世纪前期,虽历经学制改革与课程标准变动,但"音乐美育"在国家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始终稳固,有效推动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体制建制与教育实践体系的建构。

柏凤婷[2](2021)在《核心素养视阈下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对比与实验研究 ——以武汉四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基本国情,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各国针对自国国情培育人才的关键理念,我国立足国情所构建的“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了以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为核心的三个方面以及当中包含的十八个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体现,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就是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修订内容,课程标准围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重组了课程内容,并指导教学设计和提出考试的建议。正如课程标准强调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成为了2017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发布后最热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象。2019年9月,随着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修订出版,正式提出了通过教材的修订来融入和体现2017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理念与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材作为音乐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教育理念和本课程内容的最鲜明的体现,对教材的研究与使用是检验其优势的根本所在。根据新教材的出版和教材研究,引发笔者的思考,“新版教材较旧版教材相比,修订了哪些内容?”“新版教材是否真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能比旧教材更好的引起学生兴趣和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本研究以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7版作为指导,选择人民音乐出版社新旧两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版教材进行分析对比,并分别运用到教学实验中以进一步证明两版教材的区别和优势,以提供新版教材分析与教学案例,证实新版教材之优势,为高中音乐学科建设增砖添瓦。

马岚花[3](2020)在《上海国立音专音乐刊物《乐艺》研究》文中指出《乐艺》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乐艺社”编辑出版的音乐刊物。其由青主担任主编,属于季刊,每三个月出版一期,总共出版了六期。《乐艺》虽然只出版了六期,但内容颇丰、学术性很强、质量极高,其精美的装帧和讲究的印刷,更是当时其他音乐刊物所少有的。它作为一个记录历史的载体、一个传播科学信息的媒介、一个学习音乐知识的窗口、一个音乐交流平台,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重要史料。本文以民国音乐期刊《乐艺》为对象,围绕其做全方位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音乐期刊发展概述。介绍20世纪上半叶音乐期刊的发展状况,清晰《乐艺》的历史定位,梳理它与当时其他音乐期刊的关系与异同,继而描述其诞生的历史必然;第二章,《乐艺》的撰稿者。深入挖掘推动《乐艺》发展的创刊群体与撰稿群体,梳理他们给予《乐艺》的不同程度的贡献;第三章,《乐艺》的内容介绍。对《乐艺》所涉器乐作品、歌曲作品、音乐文论、音乐信息等进行逐一细致分析,总结出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音乐文论、音乐信息的价值;第四章,《乐艺》的历史价值与意义。深入剖析《乐艺》对我国音乐理论建设、音乐教育实践、音乐文化传播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乐艺》作为上海国立音专的学术性综合音乐刊物,在我国音乐历史的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虽因社会客观因素而被迫停刊,但它留下的珍贵历史信息值得我们立足各个角度去深入挖掘。

宋敏[4](2020)在《新时期以来《世界音乐》教材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文章首先纵向地梳理了新时期以来《世界音乐》教材的建设与发展概况,剖析了不同历史语境、教育环境对于该课程、教材建设的影响;也通过教材的变化完善、推陈出新,反观了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其次,参照历时与共时的对应关系,笔者对各类型的教材做了横向的解读与剖析,根据教材的文化属性和特色化建构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针对性推介。在共时的维度,笔者基于对教材文本的静态分析和对教学情境的动态反观,一方面论述了教材的体例、架构、内容、原则等文本组织,透过教材间的普遍性解读了其背后共有的音乐文化观念与多元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课程观入手,解读教材在教学情境中的运用理念,其理论与实践如何进行互补反观、及如何通过教师活态的讲解使教材呈现个性化的特点,与教师、教学共同构成动态的教育哲学视域。基于“视域融合”的教材观,笔者将其链接到“生活世界”的课程观与“经验会话”的教学观,进一步深化了《世界音乐》教材作为多元主体的感性诉求,关注了世界音乐教育变革下人与世界、社会、文化、自然、生活、音乐动态的交往与联结。

张喆人[5](2020)在《五四前后音乐教学法着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五四运动成为照耀中华大地的璀璨曙光,既是发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主力作用以带动民众广泛参与的反帝反封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汇聚中华民族不竭力量以挽救民族于危亡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更是以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为目的的思想启蒙以及新文化运动。音乐教学法是一门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诞生的新兴学科,也在五四运动的大背景下蓬勃发展。本文将五四前后的音乐教学法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目光投向五四前后的音乐教学法着述,以研究雷家骏、陈仲子、费礼胤、胡敬熙等音乐家的音乐教学法书籍为核心,旁及曾志忞、沈秉廉、王骧、又玄等音乐家当时发表的期刊文章。介绍这些着述的作者生平、基本信息、体例结构、思想观念、内容材料等。论述五四前后音乐教学法着述的成就价值与问题反思,以求为今时今日的音乐教学法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殷瑞[6](2020)在《20世纪20-30年代平民音乐教育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思想大变革、各种西方思潮涌入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各种教育思潮涌现出来,平民教育思潮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又孕育出了平民音乐教育思想,并在其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的平民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本研究以该时期的平民音乐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思想的形成、内涵以及具体实践与普及方法从“形上”、“形下”两个层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文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这一时期平民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挖掘该思想的形成根源与历史背景,探索平民音乐教育体现出的价值与目的以及采用的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探析20-30年代的平民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分别从平民教育家、音乐家、学校与社团三个方面的音乐教育活动,展开阐述。平民教育家选取的是晏阳初、陶行知、丰子恺;音乐家选取的是提倡“平民音乐”的黎锦晖和刘天华作为主要代表;学校与社团主要是大学中创办的平民学校、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业余学校及推广美育的音乐社团。第三部分,对平民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整体特征、社会影响、存在的局限和当代启示进行归纳。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平民音乐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主要体现出了对音乐教育社会性作用的重视、音乐教育内容实用性与方式大众化的特点。平民音乐教育实践改善了平民的娱乐生活,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助力,也促进了音乐创作发展方向上的普及化。20世纪20-30年代的平民音乐教育是中国音乐教育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地提出以平民为对象的音乐教育活动,有效弥补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局限性。但是该时期的平民音乐教育还是具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实施方法和形式单一,没有形成比较完备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实践中突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反而体现不出音乐教育独特的美感教育特点等。“平民”一词的内涵也是具有时代变化的,我们不能只以现在的视角去审视过去。在当时没有政府主导的历史环境下,教育家、音乐家们依然满怀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改造国民性的热情,自觉地、身体力行地宣传与开展平民音乐教育,其思想与实践,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也为我们当前的城市社区市民的音乐教育和乡村农民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叶黄晨[7](2020)在《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研究》文中认为音乐名师教学主张是音乐名师自身教学理念的具体化与个性化,是自身教学经验的概括与升华,是自身认识与情感、理论与实践、智慧与追求的统一。作为音乐名师的个人知识,教学主张蕴含其自身在教学中的最优经验与做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教学主张这一理论置于中小学音乐学科领域中,对目前的实施情况进行考察,对其学理基础、本体内涵、如何建构、价值追求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探讨,以期为该理论的应用与完善及音乐名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第一章,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研究的学理基础。主要围绕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本质属性、建构角度、学科特性这三个维度从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学等不同学科进行梳理,力求具有一定理论性与理论高度。第二章,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案例研究。通过对已有的8个音乐名师教学主张案例的简单呈现,客观反映教学主张在音乐学科领域的实施情况,从共性与个性角度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反思如下:目前,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本体内涵有待梳理;音乐名师教学主张该如何建构有待明晰;教学主张对音乐名师自身、对基础教育音乐学科、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等方面的根本价值有待探讨。第三章,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本体研究。阐述音乐名师教学主张从哪里来、包含哪些基本内容、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并对音乐学科教学主张的参照标准进行探讨与建构。第四章,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建构探讨。从音乐名师教学主张建构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建构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五章,中小学音乐教学名师教学主张的价值追求。教学主张不仅促进音乐名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促进音乐学科的发展,也补充与丰富着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内涵。最后,鉴于教学主张的演变与发展以及教学流派对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对形成音乐教学流派进行了展望。

谭莹[8](2020)在《20世纪上半叶音乐着述汉译的历史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为20世纪上半叶音乐着述汉译的历史研究。文章以中国近代的音乐着述汉译行为及其相关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音乐译文、译着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载体。通过文献梳理、史实重构和文化观察,呈现20世纪上半叶音乐着述汉译的历史概貌,探讨了近代中外音乐文化交流进程中的文化思想的共振问题,以期丰富中国近现代中西音乐交流史研究的学术史。正文内容共分三章。第一章,以日本音乐着述为主,对1900-1919年期间音乐着述汉译的情况进行了概述。该阶段,音乐着述主要经由日文转译,以普及音乐知识的译文、作为音乐教科书的译着为主。其中,《乐典教科书》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理”的观念向中国音乐思想领域的渗透,从而促成了近代音乐学界向求真、求知方向的转变。第二章,以欧美音乐着述为主,对1920-1936年期间的音乐着述汉译的情况进行了概述。以欧美留学群体为代表的译者的出现,打破了日译西书的一统局面,形成了日文转译和西文直译并存新局面。该阶段,中国音乐学界积极向西方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西方的音乐理论体系和音乐教育观念也被纳入借鉴的范围,可以说完成了一次从器物到制度再到观念的转变。第三章,以苏联音乐着述为主,对1937-1949年期间的音乐着述汉译的情况进行了概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救亡”主题再次压倒了“启蒙”主题,此时的中国学界,怀揣着马列主义情结,转向了对苏联的学习。苏联音乐文献,一度成为了中国引介西方音乐的范本。从20世纪上半叶音乐着述汉译的历史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音乐译文、音乐译着中所引进的西方音乐话语,对中国现代音乐话语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现代音乐理论相关学科的基础。同时,20世纪上半叶音乐着述汉译的经验也值得当代音乐翻译界借鉴。尽管20世纪上半叶的音乐着述汉译研究存在着体系化和多元化欠缺的遗憾,但却为早期中国音乐学界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外来养分,推动其向前蓬勃发展。

陈俊玲[9](2020)在《南音教育的价值研究(1990-2018)》文中指出南音,全球泉州(闽南)人的乡音。自1990年以来,南音进入泉州地区的学校教育已近三十年。这一期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深度合作有了显着的成果。如何建构完善的南音教育体系,追求新时代南音教育的价值目标,推进南音教育的进程,打造南音教育的升级版,进而有可能实现南音从被保护走向自强的可持续传承,这是当前南音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南音的学校教育(时效性)价值体现、社会(有用性)价值体现与蕴藏着“以乐化人”的情怀(陶冶人的心灵世界)价值体现(精神性)为根据,进而达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目的。全文通过五个章节及余论展开讨论。第一章通过回溯南音教育的原初方式,阐述南音教育与全球化之间的观照与应对,揭示南音教育不仅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的精神力量,更是一种包括文化反思、文化创新在内的文化自觉。第二章通过对学校的南音教育与社会的南音教育的多维度、多层次的探索,明晰了本土文化(南音)精神的传承、南音应用型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南音爱好者和南音弦友的培养必须要与社会文化相联结,并从理论层面高度肯定了泉州地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南音人才培养的独特路径。第三章通过探究南音教育学校价值体现的四个关键之处,即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南音教育的内在自生能力、南音教育专家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南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阐扬时代赋予南音学校教育的使命担当,揭示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构建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独特价值。第四章通过审视南音教育社会价值体现的三个关键之处,即艺术实践之于世界闽南文化区的普遍意义与特殊意义、文化保值与增值重在建构自己精神家园及彰显其价值的主体时效性、多重认同的社会性话语建构,剖析其对于加深南音教育的性质、特点与作用的理解,揭示南音教育关系着南音能否从被保护走向自强的可持续传承的社会意义。第五章通过形而上层面讨论南音教育鲜明的教化寓意和功效,阐释南音教育对陶冶人的情操、立德树人、人文底蕴的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塑造等完整人格培养的独到价值,揭示南音教育在“化人以雅”、“化人以礼”、“化人以德”等“以乐化人”的情怀意向。余论通过探讨与南音教育相关的南音传承异化问题及发展现状,评释保护南音传统与开拓南音传承空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揭示南音教育显露的清晰性之特征,即南音从被保护走向自强的可持续传承成为可能。本文对泉州地区南音教育的价值研究,对于助推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一种可循的思路。

周蕾[10](2020)在《20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史是音乐教育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与实地调查法对二十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的情况从三个时期进行研究论述。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方法。第一章,本章对20世纪上半叶邯郸音乐教育史概况介绍。将20世纪上半叶分为两个时期,一为清末民初(1901~1919年)时期,此时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萌芽期,在国家制定的法规中出现了音乐课,邯郸也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师范学校。二为五四运动之后(1919~1949),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纲要,邯郸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并存三个不同政权,政权不同,教育政策、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第二章,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之后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情况,本章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曲折发展期以及停滞期。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在建国初期根据政策改革学制,以美育教育为重点;“文革”期间,虽然邯郸学校教学秩序混乱,但是大大发展了音乐课外活动,有很多音乐爱好者成为了日后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第三章,新时期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国家的系列政策使学校音乐教育进入了繁荣期。邯郸重视“美育”教育、大力支持音乐教育事业。三个历史时期主要针对有关邯郸学校音乐的教育法规、办学情况、音乐课程设置、音乐师资及培训、音乐教材、课外活动等方面的问题,并将各个时期的部分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总结出更好的办学经验;全文结论,本文以邯郸学校音乐教育为切入点,将幼儿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1、邯郸地区各级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在教育部颁发的教育法规及教学大纲基础上,根据河北省相关文件及本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调整和落实;2、邯郸音乐教师培训工作进展加快,使音乐教师总体素质普遍提高;3、注重加强音乐审美功能;4、加强音乐教育的连贯性。

二、《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序(论文提纲范文)

(1)“音乐美育”与20世纪前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音乐美育”为中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体制的建制
    1.“音乐美育”:从知识界、音乐教育界倡导到纳入国家教育体制
    2.“音乐美育”的制度支撑:从“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到国民政府新学制
二、贯彻“音乐美育”原则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体系的建构
    1.“壬子癸丑学制”前:践行“音乐美育”观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初探
    2.“壬子癸丑学制”颁布后:围绕“音乐美育”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体系的建构
三、结语

(2)核心素养视阈下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对比与实验研究 ——以武汉四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素养
    (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沿革
    (三)高中音乐教材发展沿革
    (四)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对比研究现状
三、修订前后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比研究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对比研究
    (二)课程目标对比研究
    (三)课程内容对比研究
    (四)课程评价方式对比研究
四、修订后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相关说明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二)教材编写特点
    (三)教材内容变化
    (四)教材难度变化
五、新旧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对比与分析
    (一)新旧教材的总体特点分析
    (二)新旧教材整体内容对比分析
    (三)新旧教材呈现样式对比分析
六、武汉市第四中学进行新旧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对比教学实例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效果与反思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上海国立音专音乐刊物《乐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研究对象及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音乐期刊发展概述
    第一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音乐期刊
        一、“五四运动”前的中国音乐期刊(1906-1919)
        二、20 世纪20 年代的中国音乐期刊(1920-1929)
        三、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国音乐期刊(1930-1939)
        四、20 世纪40 年代的中国音乐期刊(1940-1949)
    第二节 《乐艺》纵横观
        一、纵向发展,一脉相承
        二、横向渗透,互为影响
    第三节 “乐艺社”与《乐艺》的问世
        一、“乐艺社”简介
        二、《乐艺》的问世
第二章《乐艺》的撰稿者
    第一节 撰稿者萧友梅
        一、音乐作品
        二、理论文章
        三、办刊理念
    第二节 撰稿者青主
        一、音乐作品
        二、理论文章
        三、办刊理念
    第三节 撰稿者周淑安
        一、音乐作品
        二、理论文章
        三、办刊理念
    第四节 其他撰稿者
        一、耳熟能详的音乐家
        二、外籍音乐家
        三、主攻民乐的音乐家
        四、歌词作家
        五、“默默无闻”的撰稿者
第三章《乐艺》的内容介绍
    第一节《乐艺》的装帧特色
    第二节《乐艺》的栏目设置
        一、各期目录内容概览
        二、《乐艺》主要栏目简介及作品数量统计
    第三节《乐艺》的主要栏目内容分析
        一、“曲谱”栏目
        二、“歌谱”栏目
        三、“着述”栏目
第四章《乐艺》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音乐理论建设
    第二节 音乐教育实践
        一、学校音乐教育
        二、大众音乐教育
    第三节 音乐文化传播
        一、国外音乐文化的引介
        二、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时期以来《世界音乐》教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其意义
    二、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三、创新点
    四、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教材与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建设概况
        一、科学定位与教学宗旨
        二、课程目标与哲学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
    第二节 教材组织与体系建构
        一、内容体系与基础要素
        二、组织形式与层次结构
        三、编写原则与框架体系
    第三节 文化观念与教育理念
        一、“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
        二、“跨文化边界”与“文化多样性”
        三、“文化相对价值观”与“多元音乐文化观”
    结语
第二章 教材建设的历时与共时比较
    第一节 历时比较
        一、“前自觉的基础期”(1978-2000)
        二、“自觉的发展期”(2000-2010)
        三、“自信的相对成熟期”(2011-至今)
    第二节 共时比较
        一、教材共性与个性解读
        二、教材受众的审视与推介
    第三节 类型阐释
        一、世界音乐民族志
        二、文化建构
        三、“个案”的“深描”
    结语
第三章 专业艺术院校课程实践与教材反思
    第一节 教材应用与课程解读
        一、中央音乐学院
        二、中国音乐学院
        三、上海音乐学院
        四、广西艺术学院
        五、南京艺术学院
    第二节 比较与反思
        一、综观:几所专业艺术院校课程实践
        二、审视:教材使用的单一化
        三、反思:教材与教学实践的脱节
        四、接纳:师生观念结构的文化断层
        五、突破:教材的壁垒和窘境
    结语
第四章 历史视野下的教材面面观
    第一节 变革中的教材观
        一、从“借鉴”走向“自主”
        二、从“双基”走向“素养”
        三、从“传统”走向“未来”
    第二节 课程观与教学观的转向
        一、从“知识理性”转向“文化理解”
        二、从“知识传授”转向“沟通交流”
        三、从“文化边缘”转向“文化认同”
    第三节 哲学视野下的世界音乐教育观
        一、感性的“对话”——教材文本作为多元主体的诉求
        二、生命亲历的“经验”分享——课程教学作为生活世界的会话
        三、文化“异质”的包容——多样性作为世界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体验
    结语
结语
本文涉及的主要《世界音乐》教材
附录一(问卷数据统计)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五四前后音乐教学法着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论域
    (三)研究方法论
    (四)创新点
一、研究综述与学术史叙事
    (一)研究综述
    (二)学术史叙事
二、五四前后的音乐教学法书籍
    (一)《美术及音乐教学法》
    (二)《音乐教授法》
    (三)《新课程小学音乐科教学法》
    (四)王骧《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法》
三、五四前后音乐教学法期刊研究
    (一)对教学法的一般探讨
    (二)对唱歌教学法的探讨
    (三)对演奏、视唱练耳、乐理、音乐欣赏等音乐学科教学法的探讨
四、五四前后音乐教学法着述存在问题与现实意义
    (一)存在问题
    (二)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20世纪20-30年代平民音乐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20世纪20-30年代平民音乐教育思想
    第一节 平民主义与平民教育
        一、平民主义观念缘起
        二、平民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三、平民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平民音乐教育思想内涵
        一、平民主义在音乐领域的体现
        二、平民音乐教育的价值与目的
        三、平民音乐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20世纪20-30年代平民音乐教育实践
    第一节 平民教育家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晏阳初
        二、陶行知
        三、丰子恺
    第二节 音乐家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黎锦晖
        二、刘天华
        三、其他音乐家
    第三节 学校、社团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平民学校与业余学校
        二、音乐社团
第三章 20世纪20-30年代平民音乐教育的评价
    第一节 平民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
        一、首次明确以平民为音乐教育对象
        二、“改造国民性”思潮下的产物
    第二节 平民音乐教育的整体特征
        一、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
        二、教育内容实用性,教育方式大众化
    第三节 平民音乐教育的社会影响
        一、普及音乐教育,活跃平民娱乐生活
        二、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助力
        三、促进音乐创作的通俗化、民众化
    第四节 平民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反思
        一、平民音乐教育的局限性
        二、对平民音乐教育的反思
    第五节 平民音乐教育的当代启示
        一、对社区音乐教育的启示
        二、对乡村音乐教育的启示
        三、对家庭音乐教育的启示
结语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7)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名师的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教学主张的研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说
        一、名师与音乐名师
        二、教学主张及其相关概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一章 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研究的学理基础
    第一节 基于本质属性的相关理论
        一、个人知识理论
        二、人本主义教师教育观
    第二节 基于建构角度的相关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反思性实践理论
    第三节 基于学科特性的相关理论
        一、审美音乐教育哲学
        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案例研究概述
        一、访谈概述
        二、访谈小结
    第二节 案例呈现
        一、案例呈现
        二、推广与借鉴情况
    第三节 案例分析
        一、案例呈现出的共性特征
        二、案例呈现出的个性特征
    第四节 案例反思
        一、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本体内容有待梳理
        二、音乐名师教学主张该如何建构有待明晰
        三、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根本价值有待探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本体研究
    第一节 教学主张的来源
        一、来源于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
        二、来源于对音乐课程性质的解读
        三、来源于对音乐课程理念的领会
        四、来源于对音乐教学实践的反思
    第二节 基本构成
        一、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理论内容
        二、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实践内容
    第三节 基本特征
        一、音乐性
        二、独创性
        三、科学性
        四、实践性
        五、开放性
        六、可借鉴性
    第四节 标准探讨
        一、标准建构的困惑
        二、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三、标准建构的反思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建构探讨
    第一节 基本过程
        一、一级跃迁:从感性零散到理性聚焦
        二、二级跃迁:从理性聚焦到浅层结构
        三、三级跃迁:从浅层结构到系统成熟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创造性原则
        二、理论性原则
        三、逻辑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第三节 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
        二、群体因素
        三、环境因素
    第四节 建构策略
        一、个体建构策略
        二、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
        三、氛围营造与激励体系
        四、建构难点解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的价值追求
    第一节 对音乐名师自身的价值
        一、促使音乐名师实现专业持续成长
        二、促使音乐名师走向卓越
        三、促使音乐名师保持专业影响力
    第二节 对音乐学科发展的价值
        一、推进音乐学科教学理论的发展
        二、推进音乐学科教学实践的更新
        三、推进青年音乐教师不断向前
    第三节 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价值
        一、当代音乐教育体系的个人探索与实践
        二、丰富当代音乐教育体系的内涵
        三、对形成音乐教学流派的展望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1:基于“三韵音乐教学”主张下的教学实例
附录2:基于“构建生命课堂,润育音乐素养”主张下的教学实例
附录3:基于“新技术和资源平台的交互式智慧音乐教学”主张下的教学实例
附录4:基于“走向文化的音乐教学”主张下的教学实例
附录5:基于“建构‘大美’音乐课堂”主张下的教学实例
附录6:基于“‘激情’音乐教学”主张下的教学实例
附录7:基于“音为爱,和而美”主张下的教学实例
附录8:基于“三景音乐教学”主张下的教学实例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8)20世纪上半叶音乐着述汉译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概述
    二、文献综述
        (一) 专着类
        (二) 期刊论文类
        (三) 学位论文类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以日本音乐着述为主的汉译时期(1900-1919)
    第一节 音乐之入门,曰乐理
        一、曾志忞与音乐翻译
    第二节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译着
        一、基本乐科译着
        二、作曲理论译着
    第三节 音乐教育学译着
        一、《小学唱歌教授法》
        二、《唱歌游戏》
    第四节 音乐期刊译文
        一、《音乐小杂志》
        二、其它报刊译文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以欧美音乐着述为主的汉译时期(1920-1936)
    第一节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译着
        一、作曲理论译着
    第二节 音乐教育学译着
        一、丰子恺与音乐普及教育
    第三节 音乐理论译着
        一、《音乐史》
    第四节 歌剧艺术译着
        一、《歌剧素描》
    第五节 器乐理论与演奏法译着
        一、键盘、簧乐理论和演奏法译着
        二、弓弦乐理论和演奏法译着
    第六节 音乐期刊译文
        一、音乐心理学
        二、音乐美学
        三、记谱法改革
        四、声乐理论
        五、音乐声学
        六、音乐家译介
    本章小节
第三章 以苏联音乐着述为主的汉译时期(1937-1949)
    第一节 苏联音乐汉译概述
        一、《苏联音乐教育》
    第二节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译着
        一、声乐理论
        二、指挥理论
        三、作曲理论
    第三节 音乐教育学译着
        一、《音乐教育论》
        二、《儿童音乐》
    第四节 音乐理论译着
        一、《音乐概论》
        二、音乐史
        三、民族音乐研究
    第五节 器乐理论与演奏法译着
        一、弓弦乐理论和演奏法译着
    第六节 音乐传记译着
        一、《贝多芬传》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工具书类(按着者姓氏拼音排序)
    二、专着类(按着者姓氏拼音排序)
    三、期刊论文类(按着者姓氏拼音排序)
    四、学位论文类(按着者姓氏拼音排序)
附录一 音乐译着书目一览表(1900-1949)
附录二 音乐译文辑录(1900-194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南音教育的价值研究(1990-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1.倡导、认识南音进入学校教育的意义
        2.南音教育的办学范式研究
        3.与南音教育相关的学术基础研究
    三、本文的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1.地点、时间与范围
        2.何谓“南音教育的价值”?
        3.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目的与意义
        1.研究方法
        2.研究目的与意义
        3.本文主要理论创新
第一章 南音教育:历史回溯与现实关怀
    一、南音教育(传承)的原初方式
        1.授课方式--“口传心授”
        2.交流方式--“以曲会友”
    二、当代全球化趋势中的南音教育
        1.全球化并不排斥具有民族特性的南音教育
        2.南音教育也需要全球化视野
    三、南音教育与文化自觉
        1.南音教育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2.南音人对其南音文化有“自知之明”
第二章 南音教育:人才培养的独特路径
    一、泉州南音人才培养的闽南民俗文化背景
        1.闽南文化特性
        2.闽南乡族观念
        3.闽南民间信仰与节庆风俗
    二、内涵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泉州师院音乐学南音本科专业为例)
        2.有一支专业合格的南音师资队伍
        3.南音乐人:“非遗”传承的向导与支撑
    三、外延发展:规模与空间
        1.规模的扩大
        2.空间的拓展
第三章 南音教育的学校价值体现
    一、理论研究-南音教育的先导作用
        1.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原则
        2.南音学术研究的成就
    二、南音教育中的内生扩展
        1.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根据
        2.良好的办学条件
    三、高校教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育专家
        1.南音学科建设的引领者
        2.南音教育发展的推动者
        3.突出成就的南音表演者
    四、学校人才的培养:南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可以承担中小学学生“精神家园”的教育义务
        2.本硕毕业生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
第四章 南音教育的社会价值体现
    一、艺术实践-从中国泉州走向世界闽南文化区
        1.南音教育-艺术实践之普遍意义
        2.南音教育-艺术实践之特殊意义
    二、南音教育中的文化保值与增值
        1.南音教育-重在建构孩子自己的精神家园
        2.泉州师范学院与泉州南音乐团共同谱写剧作《凤求凰》
        3.南音专业艺术硕士与文化产业共同设计南音文化衍生品
    三、南音教育与多重认同
        1.在个人层面上获得认同
        2.在地方文化层面上获得认同
        3.在政府层面上获得认同
        4.在世界闽南文化区层面上获得认同
第五章 南音教育:蕴藏着“以乐化人”的情怀意向
    一、南音曲调中蕴含着“化人以雅”的情怀意向
        1.培养尚雅情怀
        2.陶冶雅正情操
    二、南音文化底蕴中蕴含着“化人以礼”的情怀意向
        1.寓礼于乐中
        2.完善人性发展
    三、南音泥土精神中蕴含着“化人以德”的情怀意向
        1.增强凝聚人心
        2.强化价值感化
余论
    一、对南音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
        1.南音传承中的变异认识
        2.南音传承中的发展评析
    二、南音从被保护走向自强的可持续传承成为可能
        1.南音进入中小学课堂成为制度化
        2.南音人才培养规范化
        3.南音社团演出常态化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20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音乐教育史
        (二) 学校音乐教育史
        (三) 邯郸音乐教育史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叶邯郸学校音乐教育
    第一节 清末民国初期邯郸学校音乐教育(1902~1919)
        一、音乐教育制度的确立
        二、邯郸地区学校情况
        小结
    第二节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1919~1949)
        一、音乐课程纲要的颁发
        二、邯郸学校开设情况
        三、土地革命时期邯郸学校音乐教育情况
        四、抗战时期邯郸学校音乐教育
        五、解放战争时期
        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后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1949~1976)
    第一节 邯郸学校的开设情况
    第二节 基础学校音乐教育
        一、幼儿园课程方面与活动内容
        二、幼儿教师师资培训
        三、小学音乐课程
        四、中小学教材使用情况
        五、中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第三节 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一、教学课程与活动内容
        二、教材与设备
        三、师资
    第四节 “文革”时期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
        一、幼儿学校音乐教育
        二、小学音乐教育
        三、中学学校音乐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至二十世纪末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1976—2000)
    第一节 邯郸学校的开设情况
    第二节 基础学校音乐教育
        一、幼儿园课程设置
        二、幼儿园活动内容
        三、幼儿园教材设备
        四、幼儿园师资和教师培训
        五、小学课程设置
        六、小学个案分析
        七、中小学教材及设备
        八、中小学活动
        九、中学音乐课程设置
        十、中小学师资整顿
        十一、第四中学的音乐教育概况
    第三节 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一、课程设置
        二、教材与师资
    第四节 高等师范院校
        一、第一教育学院课程设置
        二、教育学院音乐系活动
        三、合并后的音乐师资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附录
    附1
    附2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方志类
    三、期刊论文类
    四、硕博论文类
致谢

四、《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序(论文参考文献)

  • [1]“音乐美育”与20世纪前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建构[J]. 陈宗花.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02)
  • [2]核心素养视阈下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对比与实验研究 ——以武汉四中为例[D]. 柏凤婷. 武汉音乐学院, 2021(09)
  • [3]上海国立音专音乐刊物《乐艺》研究[D]. 马岚花. 沈阳音乐学院, 2020(08)
  • [4]新时期以来《世界音乐》教材比较研究[D]. 宋敏.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5]五四前后音乐教学法着述研究[D]. 张喆人.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6]20世纪20-30年代平民音乐教育研究[D]. 殷瑞.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中小学音乐名师教学主张研究[D]. 叶黄晨.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8]20世纪上半叶音乐着述汉译的历史研究[D]. 谭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南音教育的价值研究(1990-2018)[D]. 陈俊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10]20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史研究[D]. 周蕾.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20世纪中国学校的音乐教育》序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