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播室电视上进行现场工作

在演播室电视上进行现场工作

一、演播室电视直播的现场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黎铖[1](2021)在《网络平台赛事直播报道研究 ——以腾讯体育2018女排世锦赛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观看体育赛事直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使得受众通过网络平台观看赛事直播的趋势愈加明显。在平台数量不断增加、受众观赛需求显着提升的同时,也对网络平台赛事直播报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女排作为当前国内体育界的顶级赛事IP,网络平台开始对大型排球赛事的直播报道进行尝试与突破。从这一背景出发,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首先对网络平台体育赛事直播报道的历史和现状作介绍,同时对女排世锦赛的网络直播报道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将腾讯体育关于2018女排世锦赛的直播报道作为具体案例,从赛前直播报道策划、比赛直播中、比赛直播结束后三个阶段来研究腾讯体育所采取的直播报道形式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并将腾讯体育与同样直播报道2018女排世锦赛的CCTV5做相关比较,分析了腾讯体育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最后依据当前以腾讯体育为代表的网络平台赛事直播报道的现状,从多维度优化用户体验、立体化赛事宣传与营销、开拓互动和社交新领域、内外合力树立平台形象等方面对网络平台赛事直播报道的未来发展之路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陆小华[2](2019)在《依托洞察力:重大庆典直播报道画卷构思与创意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大庆典报道创新,需要依托对庆典本身、相关场景、相关内容及其内在特质的洞察,依托对在新历史时点人们情绪、情感、价值观共鸣共振需求的洞察,充分进行场景、画面想象,在此基础上展开直播点布局、画卷构思和创意策划,并努力加以实现。

毕经备[3](2019)在《融媒体时代视频新闻直播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以电视媒介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互联网背景下媒介之间的互相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电视新闻直播为代表的视频新闻直播形式趋近于成熟,移动新闻直播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视频新闻的直播形式,随着媒介融合的持续深化,视频新闻直播也随之进入了融媒体时代。本文力图从新闻业务角度认识视频新闻直播的理念转型,主要研究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与移动视频新闻直播在业务层面的特征以及视频直播理念的变化。本文主要采用民族志研究方法,笔者观察和体验了多场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活动,并对电视台新闻直播部进行了调研和访问,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关的研究。本文从融媒时代的电视新闻直播和移动视频新闻直播业务的角度展开论述,分别从直播的技术手段,主持风格,镜头拍摄,选题类型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提出电视新闻直播力图营造新闻直播的“现场感”,而移动视频新闻直播侧重于塑造新闻直播的“在场感”。随着直播平台的丰富,过去的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关系被冲击,人与信息、人与媒介在不同时空和情境下的关系被重新建构,本文认为融媒时代视频新闻直播的视角从“场外”转向“场内”,并提出视频新闻直播理念逐渐从“现场感”向“在场感”转变。

李洋[4](2019)在《多点位大时长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与实践研究 ——以广西“三月三”特别直播节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融媒体,作为一种以发展为前提的先进理念,作为一种整合了广播、电视、互联网优势的运作模式,作为一种实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和宣传互融的具体行为,为电视直播节目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更大的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广西“三月三”特别节目连续四年进行多点位大时长电视直播,实现了电视节目直播形式、直播内容和直播效果的多重突破,为电视直播节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广西“三月三”特别直播节目虽然只是个案,但无论是在沿袭电视直播节目的传统方式上,还是在依托互联网科技、融媒体优势的突出特点上,都有典型意义和借鉴价值。特别是在栏目定位、内容拓展、受众研究以及多点位大时长现场直播突发情况应对和尊重电视直播规律、突出地面频道特点、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有很多亮点。本文以广西“三月三”特别直播节目为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为时代背景,对电视节目运用新理念、新手段、新机制进行持续性直播进行阐述论证,探索多点位大时长电视直播的创新之举。

吴圆圆[5](2019)在《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电视对农服务一直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高度关注且付诸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论文史论结合,富有独到见解地把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理论框架,全面系统深入的从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数字电视时代为电视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广播电视政策对推进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等多重维度,揭示了我国对农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两个核心要素,共同形成合力,推动对农电视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对农节目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格局。同时,对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优化发展予以了若干建设性思考。本论文首先从媒体科技史的研究视角,将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史划分为传统电视时代(即模拟技术时代)和数字电视时代两个部分,通过对传播科技与传播内容相互关系的把握,梳理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对农节目从无到有,经历了栏目化、频道化的升级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视实操领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采编播各环节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电视服务应用空间有力拓展,使传统电视对农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传输系统的升级与新媒体传输渠道的拓展使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得到突破。论文继而从政策推动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政府如何通过惠农政策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供有效的保驾护航。“三农问题”主导了我国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在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方面,政府都有特殊考量和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建构和生产体系上,惠农政策直接推动对农节目生产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从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全方位全体系的对农服务平台。从原来节目的生产,节目中包含一部分对农服务要素,再到专门对农服务栏目再到专业对农频道,再到央视即将把原军事·农业频道分离,单独成立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这都是基于更好的从层级上显示出对农服务政策优惠的国家考量。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实行电视惠农,从县级平台到省级乃至全国平台,来发挥拓展基层第一线的传播影响,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农民的新需求,以融媒体中心平台作为依托将基层的、个体的需求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从而为点上的农村和农民服务。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两个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对农电视从四级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再到落实到人的电视扶贫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当下我国对农传播的基础设施格局,同时,又在对农节目生产方面,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对农服务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一个完整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体系。论文进而在上述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笔者结合电视媒介的供求理论和传播学受众理论指导,基于东中西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四级广电媒体网络的平台差异的遴选原则和调研的可行性分析,遴选典型地区、典型节目展开实证调查研究。遴选了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富有代表性的《致富经》、《乡约》栏目(国家级对农频道典型)、安徽亳州电视台(市级专业对农频道)及亳州姜屯村(传统村庄)、浙江磐安电视台(县级频道)及磐安管头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村)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新变化的认知。在深入阐释调研发现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依托科技创新更好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优先理念下传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更大面积地实现基层的对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宋志坚[6](2018)在《广播电视移动直播及应急指挥多车联网系统》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介绍广播电视移动直播及应急指挥多车联网系统的架构以及在广播电视转播中的应用。

林隆强[7](2017)在《演播厅研究—电视综艺节目的一个角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演播厅是电视综艺节目的一个构成要素,因为属于“物”的部分,长期以来被节目制作所忽视。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如井喷式增长,对演播厅空间的挖掘、利用和拓展也渐成趋势,遗憾的是,针对演播厅的学术研究却始终处于低迷的状态。本文运用复杂性思维的方法、文本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演播厅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考察,把演播厅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进而形成对综艺节目制作有价值的一些认识。研究首先从宏观层面展开,将演播厅置于当下的语境界定指涉范围。随着技术与艺术的发展,演播空间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也造成了称谓的混乱,大多数学者粘滞于“厅”“室”的混用。确定场所的名称是个很值得展开的切入点,这包含着对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空间意义及其功能的理解。从功能性出发,本文认为“厅”比“室”更适合当下的综艺节目的实践。与此同时,演播厅还被置于历时的维度,探讨演播厅如何借鉴剧场、摄影棚,在电视摄录技术的变革中演进自己的艺术认知,在制作实践中形成对演播厅的本体认识。从宏观到微观,演播厅出现了非常有特点的空间转换问题:从建筑空间到节目呈现空间再到屏幕空间。通过空间的考察,进一步解析演播厅的特质、结构和运作规律。作为建筑空间,演播厅在复杂性的建构中规定三维,在二装中强化空间表现力,适应技术革新的超真需求;作为节目呈现空间,在编导的理念统摄下,演播厅进一步被分割、重构、掌控,凸显出不一样的整体特性和空间秩序,拥有了生产、增殖内容的能力;作为屏幕空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演播厅拥有了交互和开放的场域特征,在技术支撑下,常常抹去观众不在场的疏离感,建构了无限宽广的意识情境空间。本文进一步结合实践样本,揭示演播厅的多元空间转换,解析现场作为演播场域的边界、准则和运作规律,并据此探讨两种转换对节目生产和美学批评的影响。在当下语境中,演播厅浓缩和表征了节目制作的理念,从建筑时就要介入,在二次装修时更要重视,在内容生产时又要有意发掘、利用和拓展演播厅的空间。在技术添加、符号流动和编导理念上,要根据节目需要,创制适应于内容生产的演播厅空间,并把这个构成要素结合到整个节目的运作系统之中,进一步强化它的建构功能。

汪琳[8](2014)在《甘肃省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报道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7·22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特别报道为例》文中提出由于重大突发事件具有重大破坏性、不可预测性、持续关注度高等特性,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和报道的新闻热点。作为以信息传播为己任的各大媒体,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方面也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所有媒体当中,电视媒体以声画同步的特质,报道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带给受众现场感、真实感等,使电视媒体在持续跟进报道重大突发事件进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电视对重大突发事件采取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报道,不但对事件现场及时呈现,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而且在媒体掌握话语权、引导舆论、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甘肃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频发,尤其是5·12汶川地震甘肃陇南成为受灾区,8·8泥石流灾害、7·22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地缘接近性的原因,省级卫视第一时间担负起了直播报道任务,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发挥着特殊地位和优势作用。那么,甘肃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的现状如何呢?本文以“7·22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特别报道为例,探讨甘肃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报道的现状及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对类似直播报道具有借鉴意义和提供参考经验。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介绍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的研究背景、意义、相关研究情况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溯源我国电视直播发展历史及突发事件电视直播发展历程;第二章论述了省级卫视电视直播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第三章通过分析“7·22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直播报道案例,横向对比四川卫视“4·20雅安芦山地震”直播报道案例,纵向借鉴中央电视台“5·12汶川地震”直播报道经验,以实例佐证甘肃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现状;第四章分析甘肃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兰妮子[9](2014)在《湖南经视《直播大事件》节目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直播已经从最初的简单记录,发展成为各大媒体秀技术、求速度、抢夺话语权的重要手段。而究竟应该如何操作大事件的直播?有无标准可循?在笔者所收集的过往资料中,并没有发现较为详尽的论述。本文所研究的《直播大事件》节目,是湖南经视——一家省级地面频道的常规节目,长期以来坚持打造常态化、“眼球性”、热点类的策划型事件纯直播模式。在八年时间里,成功地制造了一批批热点话题,也成为了目前内地唯一一档此类型常规节目。本文从该节目的组织构成及具体操作出发,是关于该节目类型的一次具体研究,旨在分析该节目的成功因素。与此同时,打造一个关于策划型大事件节目的直播模板,供他人参考。本文以《直播大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节目的具体案例分析,结合新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方面相关理论知识。从《直播大事件》的品牌历程,探析整个中国电视直播的发展;从该节目的运作方式中分析其从选题初期到节目最终形成的整体过程与节目的总体构成要素;具体操作中,提出一个直播节目所需要的相对标准的配置与分工;从媒体成就及展望里,探究电视未来产业化盈利方式的改变。如何对电视常规类大事件直播节目进行操作,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对该节目大量案例的分析,本文总结出了一些相对模板化及标准化的流程与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相关的节目内容,初步探析了该节目未来的产业化道路,以及盈利方式的转变。

徐华[10](2014)在《全景开放式多媒体演播室新闻主播的专业素养研究》文中提出全景开放式多媒体演播室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演播室样态,演播室360度,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作为节目的直播区和制作区,且在节目直播中,启用多种表现手段,如图片、动画、文字、视频、音频、现场连线等等方式。对于身处全景开放式多媒体演播室中的新闻主播而言,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新闻主播面对多机位和多种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坐播”方式,还要处理好“有声语言”和“体态语”之间的关系,更要运用好丰富多样的传播工具。面对在传统演播室中从未有过的挑战,新闻主播必须要努力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不能停留在只会字正腔圆的播报新闻上,还要具备真正的“主播意识”和协调配合的能力,更要在节目传播中体现主播的“核心”地位,能够自如灵活地驾驭和控制演播室,并把握好信息播报的节奏,运用好恰当的体态语。我国的新闻主播与西方新闻主播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来自于“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我们既要看到主播自身能力和素养有待提高,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专业院校对主持人培养模式的单一性,以及电视台对新闻主播的选拔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有关新闻主播专业素养研究的论述较多,但目前,将其与演播室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并不多,且还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对于全景开放式多媒体演播室中新闻主播素养提升的研究,是建立在对东方卫视大量新闻节目进行观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的,其理论观点既来源于主播实践,同时对主播又有更加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演播室电视直播的现场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演播室电视直播的现场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平台赛事直播报道研究 ——以腾讯体育2018女排世锦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2 网络平台赛事直播报道概念界定及现状概述
    2.1 网络体育赛事直播
        2.1.1 网络直播平台
        2.1.2 体育赛事
        2.1.3 腾讯体育
    2.2 网络平台关于赛事直播报道的发展及现状
    2.3 女排世锦赛网络直播报道概况
        2.3.1 女排世锦赛简介
        2.3.2 女排世锦赛网络直播报道发展现状
3 腾讯体育关于2018 年女排世锦赛的直播报道
    3.1 赛前直播报道策划
        3.1.1 比赛直播场次选择
        3.1.2 解说员及解说嘉宾阵容
        3.1.3 多元化节目策划与制作
    3.2 比赛直播中
        3.2.1 比赛直播方式汇总
        3.2.2 比赛直播内容编排
        3.2.3 比赛实时解说与互动
    3.3 赛后直播报道延伸
        3.3.1 赛后实时采访
        3.3.2 强大团队助力赛事运营
4 腾讯体育直播报道2018 女排世锦赛的优势和不足分析
    4.1 腾讯体育直播报道2018 女排世锦赛的优势分析
        4.1.1 超时空跨越和便捷的收视服务
        4.1.2 实时互动参与和轻松的视听环境
        4.1.3 “社区”资讯共享和良好的参与体验
        4.1.4 赛事集锦呈现和丰富的球员采访
        4.1.5 大赛氛围营造和多元的衍生产品
    4.2 腾讯体育直播报道2018 女排世锦赛的不足分析
        4.2.1 节目制、播技术水平
        4.2.2 直播细节与宣传运作
        4.2.3 互动环境和交互空间
        4.2.4 团队人员媒介素养
5 网络平台赛事直播报道未来发展之路
    5.1 多维度优化用户体验
        5.1.1 新技术高效化引入
        5.1.2 “精品+多元”内容传播
        5.1.3 借力平台,共赢战略
    5.2 立体化赛事宣传与营销
        5.2.1 特色宣传与包装,跨界、跨域助推社会影响
        5.2.2 开展线下辐射活动,增加球星与用户黏性
        5.2.3 主攻顶级赛事IP,体育营销、电商协同发展
    5.3 开拓互动、社交新领域
        5.3.1 丰富互动内容,加强环境监督
        5.3.2 打造平台“社区”,增加用户积淀
    5.4 内外合力树立平台形象
        5.4.1 提高人员素质,优化台前幕后
        5.4.2 完善会员付费,追求名利双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依托洞察力:重大庆典直播报道画卷构思与创意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直播点布局:结构思维与场景想象
    场景想象:按事件发展逻辑选择有说明力的节点做直播
    结构思维:把多个现场、多种场景、多组画面编织成有机体
    空间感觉:以多种视角展示现场, 塑造超越现场的感受
长画卷展示:画面想象与影像叙述逻辑
    画面想象:按照核心立意完成构建高质量画面流
    “动中通”运用:以特殊手段展现特殊画面构建流动画卷
长画卷展示:多点透视赋予电视观众超现场观感和体验

(3)融媒体时代视频新闻直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电视新闻直播研究
        1.3.2 移动视频新闻直播研究
        1.3.3 融媒体时代视频直播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与研究材料
    1.5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电视新闻直播:营造新闻直播“现场感”
    2.1 电视新闻直播技术手段
    2.2 电视新闻直播主持风格
    2.3 电视新闻直播的镜头拍摄
        2.3.1 多机位拍摄
        2.3.2 镜头拍摄的规范性要求
    2.4 电视新闻直播选题类型
    2.5 “现场感”的营造
第三章 移动视频新闻直播:塑造新闻直播“在场感”
    3.1 移动新闻直播的技术手段
    3.2 移动新闻直播主持风格
    3.3 移动新闻直播的拍摄
    3.4 移动新闻直播选题类型
        3.4.1 移动新闻直播选题的重要性
        3.4.2 移动新闻直播的选题来源
        3.4.3 移动新闻直播的选题特点
    3.5 “在场感”的塑造
第四章 融媒时代视频新闻直播理念转变
    4.1 新闻直播模式的转变
        4.1.1 多通道直播
        4.1.2 多角色主持
        4.1.3 多元化选题
    4.2 视频新闻直播理念的转变
        4.2.1 新闻直播视角的转变:从“场外”到“场内”
        4.2.2 新闻直播理念的转变:从“现场感”到“在场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多点位大时长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与实践研究 ——以广西“三月三”特别直播节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融媒体语境下多点位大时长电视直播节目概述
    第一节 电视直播的内涵
    第二节 电视直播节目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电视直播节目的类型
    第四节 电视直播节目的特征
    第五节 电视直播节目的发展现状
        一、紧随融媒体大时代的步伐
        二、迎合受众的精神需求
    第六节 电视直播节目的模式升级——多点位大时长
第二章 广西“三月三”电视直播节目策划与实践分析
    第一节 广西“三月三”概述
    第二节 广西“三月三”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分析
        一、栏目定位民族团结主题
        二、主题曲演绎民族风情
        三、民族特色产品的“触电”效应
        四、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和表演的双重影响
    第三节 广西“三月三”电视直播节目的实践分析
        一、主持人与嘉宾的良性互动推广宣传
        二、灵活控制节目时长
        三、演播室内同步报道
    第四节 “三月三”特别直播节目带来的影响
        一、增强文化自信
        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三、提升个人素质
第三章 多点位大时长电视直播节目的规律探究
    第一节 多点位大时长多台联播扩大收视范围
        一.节目受众的靶向定位
        二、大时长多台联播扩大收视范围
        三、议程设置下的多点位实时报道
    第二节 媒介融合下实现多屏互动交流
    第三节 直播全程分工明晰
        一、电视摄像的灵活切换
        二、导播的统筹一致
        三、主持人、导播与摄像的协作
    第四节 直播操作忙中求稳
        一、直播流程
        二、现场转播严谨细致
        三、宣传短片契合场景
第四章 多点位大时长电视直播节目的价值分析
    第一节 多点位大时长电视直播节目的持续尝试与探索
        一、与时俱进
        二、资源整合
    第二节 从“三月三”特别节目看现场直播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一、场面调度不完善
        二、团队协调能力有待提升
    第三节 电视媒体直播中获得的启示
        一、加强团队内外协调能力
        二、积极应用新媒体,实现有效传播
        三、吸纳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团队整体实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价值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
    第一节 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
        一、广播对农服务的滥觞
        二、广播对农节目的社会效应
    第二节 电视科技促进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
        一、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导作用
        二、电视问世催生对农节目多彩新形态——从节目到栏目化、频道化
第三章 数字时代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
    第一节 节目制作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
        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便捷高效
        二、数字电视服务的应用空间拓展
    第二节 数字电视技术促进对农电视新格局的产生
        一、节目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节目形态的变迁
        二、传输系统的升级拓展有力突破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
        三、对农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引发重新认识电视及其对农服务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模式
        一、“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传播业的核心理念
        二、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电视传播理念的颠覆与重塑
        三、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及传播理念与模式的突破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引发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生产的变化
        一、受众的变化:受众构成、需求和审美趣味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从传统电视到三网合一的传输格局
        三、节目的变化:节目形态、传播渠道与盈利模式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政策对推动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
    第一节 由“三农问题”主导的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
        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政策深化
        二、党和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政策安排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惠农政策
        一、传媒产业化的双重效益目标及其关系
        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对农节目生产供给中的特殊考量
第六章 从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遴选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依据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
    第二节 传统农民信息需求升级——安徽亳州调研发现
        一、亳州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具体调研的实施
        三、调研发现:基层农民对信息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第三节 “走进来”:基于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磐安调研发现
        一、磐安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调研的具体实施
        三、调研发现: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民对农需求的多样化
    第四节 国家级对农节目的创新实践——央视《致富经》、《乡约》调研发现
        一、《致富经》、《乡约》基本情况
        二、《致富经》的创新探索
        三、《乡约》的创新探索
第七章 总论:对农传播优化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变化
        一、电视对农服务须适应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二、新兴产业形态下的农民:主动传播需求有待满足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对农服务节目发展提供新指南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解决县级电视媒体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
        三、县级融媒体建设对对农服务持续优化的思考
    第三节 移动优先理念下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
        一、“内容为王”升级,大小屏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二、传统优势对农节目走向移动终端的实现路径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现对农服务节目分级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6)广播电视移动直播及应急指挥多车联网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系统简介
2主要系统架构
    2.1卫星通讯中心地面站 (简称卫星地面站)
        2.1.1卫星上行链路
        2.1.2卫星下行链路
    2.2转播车集群
        2.2.1直播指挥车
        2.2.2广播电视微波车
        2.2.3动中通卫星转播车
        2.2.4新闻卫星直播车
        2.2.5车载卫星通讯系统
        2.2.6三种工作模式
3系统与国内同类卫星车集群系统的比较
4结束语

(7)演播厅研究—电视综艺节目的一个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路在何方
        二、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
        三、被忽略的结构要素:演播空间
    第二节 演播空间作为研究对象
        一、西方现代空间理论的译介与桥接
        二、演播空间的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演播厅概述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一、综艺演播空间称谓的演变、混用及缘由
        二、由“室”到“厅”:改换称谓的合理性
        三、演播空间的多维度界说
    第二节 简史:从剧场、摄影棚到演播厅
        一、发轫:缘起剧场、排练厅
        二、源于剧场的空间形态和组织形式
        三、源于摄影棚的技术呈现方式
        四、建构特性:技术推动的突破
第二章 建筑空间
    第一节 形态塑造:设计建造
        一、复杂性“需求”
        二、形式追求功能
        三、一般形态
        四、被规定的三维
    第二节 转换形态:二次装修
        一、装修方式
        二、空间形态转换
    第三节 发展趋势
        一、空间形态的制约
        二、形态重构:突破制约
第三章 从建筑空间到节目呈现空间
    第一节 理念的掣肘
    第二节 符号的使用
        一、演播厅符号
        二、符号文本之
        三、符号文本之二
    第三节 技术的奇观
        一、技术对演播空间的建构
        二、一个技术介入的案例
        三、建构超真空间
        四、从技术到艺术
    第四节 呈现的特质
第四章 现场:空间的分解与重构
    第一节 现场空间与场域理论
    第二节 现场的空间形态
        一、趋势:空间的分割
        二、空间的互动
        三、空间的重构
        四、整体的掌控
        五、封闭和开放的空间形态
    第三节 从现场空间到屏幕空间
        一、现场、后期、屏幕
        二、大众、受众、公众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甘肃省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报道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7·22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特别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现实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突发事件电视直播的理论性研究
        3.2 突发事件电视直播的实务性研究
        3.3 突发事件电视直播的技术性研究
        3.4 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案例策略研究
    4. 创新之处
    5.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5.1 研究目标
        5.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重大突发事件与电视直播概述
    1.1 重大突发事件概述
    1.2 我国电视直播发展历程
        1.2.1 电视直播的概念及分类
        1.2.2 我国电视直播发展阶段
    1.3 突发事件电视直播发展历程
        1.3.1 突发事件电视直播发展背景
        1.3.2 突发事件电视直播发展阶段
第二章 省级卫视电视直播在重大突发事件传播中的角色及作用
    2.1 电视直播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传播优势
    2.2 省级卫视电视直播在重大突发事件传播中的角色定位
        2.2.1 及时传播,做重大突发事件传播者
        2.2.2 议程设置,潜移默化中的信息传递者
        2.2.3 引导舆论,建立积极良好的舆论环境
        2.2.4 争夺话语权,占据突发事件舆论高地
    2.3 省级卫视电视直播在重大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作用
        2.3.1 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主动沟通
        2.3.2 大平台大时段播出充分沟通
第三章 重大突发事件直播报道案例分析——以“7·22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特别报道为例
    3.1 “7·22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直播报道背景
    3.2 省级卫视重大突发事件直播报道案例比较——以“4·20雅安芦山地震”、“7·22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特别报道为例
        3.2.1 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
        3.2.2 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经验
        3.2.3 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流程分析
    3.3 央视汶川地震直播报道传播策略
        3.3.1 反应及时迅速传播公开透明
        3.3.2 真实呈现事实正确引导舆论
        3.3.3 报道内容丰富传播形式多样
        3.3.4 追求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3.3.5 遵循传播规律树立国家媒体新形象
第四章 甘肃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报道现状与对策研究
    4.1 甘肃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报道的阶段性特征
        4.1.1 直播意识增强报道迅速及时
        4.1.2 信息公开透明直播灵活运作
        4.1.3 现场报道与演播室述评的结合
    4.2 甘肃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报道的不足
        4.2.1 直播报道策划意识较弱
        4.2.2 现场影像呈现的缺失
        4.2.3 24小时连续性直播平台的缺位
        4.2.4 直播报道行政本位传播意识强
    4.3 甘肃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报道的改进意见
        4.3.1 确立直播立台理念发挥SNG主力军作用
        4.3.2 对内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适应直播报道常态化
        4.3.3 完善直播报道策划规范直播报道流程
        4.3.4 建立专业直播团队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4.3.5 发挥新媒体3G在直播平台的补位作用
        4.3.6 对外建立SNG直播联盟形成联动互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湖南经视《直播大事件》节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本论题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电视直播与湖南经视《直播大事件》
    2.1 电视直播
        2.1.1 电视传播的直播方式
        2.1.2 电视节目直播
        2.1.3 非节目电视直播
    2.2 湖南经视《直播大事件》
        2.2.1 《直播大事件》的历程
        2.2.2 《直播大事件》的现状
        2.2.3 作为湖南经视品牌的《直播大事件》
第3章 《直播大事件》的节目运作
    3.1 《直播大事件》的节目选题
        3.1.1 《直播大事件》的选题标准
        3.1.2 《直播大事件》的选题来源
        3.1.3 《直播大事件》的题材分类
    3.2 《直播大事件》的节目构架
        3.2.1 《直播大事件》的纵向构架
        3.2.2 《直播大事件》的横向构架
    3.3 《直播大事件》的节目运作流程
        3.3.1 节目的前期准备
        3.3.2 直播前的调度工作
        3.3.3 直播中的运作过程
    3.4 《直播大事件》的运作机制
        3.4.1 《直播大事件》的项目负责人制
        3.4.2 《直播大事件》的协同机制
        3.4.3 《直播大事件》节目中的配置与分工
第4章 《直播大事件》的直播操作
    4.1 《直播大事件》直播规程
        4.1.1 节目时长
        4.1.2 直播流程
        4.1.3 电视必要元素
        4.1.4 《直播大事件》的语言表达要求
    4.2 《直播大事件》的直播间操作
        4.2.1 直播间的导演操作
        4.2.2 直播间的主播台操作
        4.2.3 直播间的短片操作
    4.3 《直播大事件》的现场操作
        4.3.1 转播车上的操作
        4.3.2 直播现场的操作
    4.4 《直播大事件》的技术设计原则
        4.4.1 图像的基本原则
        4.4.2 声音的设计原则
第5章 《直播大事件》的媒体成就
    5.1 《直播大事件》的传播影响
        5.1.1 《直播大事件》的社会影响
        5.1.2 《直播大事件》助推地方发展
    5.2 《直播大事件》的节目经典
        5.2.1 收视奇迹——新疆贵人赛买提
        5.2.2 载誉而归——直播好朋友杰布·克里斯
第6章 《直播大事件》展望
    6.1 《直播大事件》的持续尝试与探索
        6.1.1 《直播大事件》的媒体资源创新
        6.1.2 公用信号全球化
    6.2 《直播大事件》的可持续发展
        6.2.1 后节目时间盈利思考
        6.2.2 联动直播实现资源最优化
        6.2.3 《直播大事件》与新媒体融合的思考
        6.2.4 《直播大事件》与新闻领域的互动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全景开放式多媒体演播室新闻主播的专业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综述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我国电视新闻主播的出现
    第一节 我国电视新闻主播的产生过程
        一、电视新闻播音员
        二、电视新闻主持人
        三、电视新闻主播
    第二节 新闻主播的真正涵义
第三章 我国电视新闻演播室的分类及发展
    第一节 我国传统电视新闻演播室
    第二节 全景开放式多媒体演播室
        一、全景开放式多媒体演播室的定义
        二、全景开放式多媒体演播室与传统演播室的不同
第四章 全景开放式多媒体演播室对新闻主播的新要求
    第一节 全景开放式多媒体演播室的特点
        一、多机位的运用
        二、播报方式的多样性
        三、多种技术手段的运用
    第二节 全景开放式多媒体演播室对新闻主播的要求
        一、多机位的启用要求新闻主播变“被动播报”为“主动播报”
        二、播报方式的多样性对新闻主播的要求
第五章 新闻主播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第一节 电视新闻直播
    第二节 新闻主播要重新认识电视新闻传播模式
    第三节 新闻主播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一、新闻主播要具备“主人”意识
        二、新闻主播要具备与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三、新闻主播要具备引导观众主动参与传播的能力
        四、新闻主播要具备对演播室现场和播报信息节奏的把握能力
        五、新闻主播要具备“播”和“讲”之间的转换能力
        六、提升体态语的表现能力
第六章 新闻主播专业素养提升的渠道
    第一节 内部提升——新闻主播的自我要求
        一、提升个人新闻采写能力
        二、提升个人文字编写能力
    第二节 外部提升——专业院校和新闻一线的改变
        一、专业院校要改变其培养模式
        二、新闻主播选拔标准的改变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演播室电视直播的现场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平台赛事直播报道研究 ——以腾讯体育2018女排世锦赛为例[D]. 黎铖.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2]依托洞察力:重大庆典直播报道画卷构思与创意实现[J]. 陆小华. 新闻战线, 2019(13)
  • [3]融媒体时代视频新闻直播研究[D]. 毕经备. 西北大学, 2019(01)
  • [4]多点位大时长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与实践研究 ——以广西“三月三”特别直播节目为例[D]. 李洋.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5]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D]. 吴圆圆. 上海大学, 2019(02)
  • [6]广播电视移动直播及应急指挥多车联网系统[J]. 宋志坚.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8(03)
  • [7]演播厅研究—电视综艺节目的一个角度[D]. 林隆强.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8]甘肃省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报道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7·22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特别报道为例[D]. 汪琳. 兰州大学, 2014(10)
  • [9]湖南经视《直播大事件》节目研究[D]. 兰妮子. 湖南大学, 2014(03)
  • [10]全景开放式多媒体演播室新闻主播的专业素养研究[D]. 徐华. 广西民族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在演播室电视上进行现场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