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癌药物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株的治疗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晨[1](2020)在《DDX11-AS1在食管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食管癌是一类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国粤东地区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鳞癌是其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已有研究显示,酗酒、吸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基因突变等因素均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率。食管癌主要采取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模式治疗,但对于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化疗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目前临床用药上,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经常出现,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来起到抗肿瘤作用。由于紫杉醇在肿瘤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其耐药问题亦随之而来,从而导致化疗失败。长链非编码RNA作为一类新型的RNA分子,DDX11-AS1是其转录调控的重要因子。而DDX11-AS1是否参与紫杉醇耐药,至今仍然缺少相关实验证据。研究目的:本文通过研究食管癌对紫杉醇耐药的机制,以及其与长链非编码RNA中DDX11-AS1的关系,为探寻靶向DDX11-AS1降低食管癌对紫杉醇耐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从而帮助临床更好地了解其中的耐药机制,制定出针对食管癌细胞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案。研究方法:食管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收集自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间食管癌连续性手术切除标本40例。(1)建立对紫杉醇耐药的食管癌细胞株,敲减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在食管癌亲本细胞EC109中过表达TOP2A,分别检测两种细胞对药物产生的敏感度变化。(2)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TOP2A对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定位影响。(3)利用免疫沉淀法(IP)检测R-EC109中TOP2A和β-Catenin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检测过表达TOP2A联合敲减β-Catenin后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变化。(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DDX11-AS1和TATA盒结合蛋白关联因子1(TAF1)对TOP2A启动子活性的影响。(5)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定位DDX11-AS1,染色质免疫沉淀法(Ch IP)检测TOP2A启动子与TAF1之间的联系。(6)敲减/过表达DDX11-AS1,检测核内β-Catenin及紫杉醇敏感性的变化。(7)通过皮下成瘤实验,检测DDX11-AS1对紫杉醇抑制肿瘤生长的影响。(8)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DDX11-AS1、TOP2A和TAF1的差异表达,分析DDX11-AS1与TOP2A的相关性。(9)使用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R-EC109中TOP2A高表达,敲减TOP2A可提高R-EC109对紫杉醇的敏感性(P<0.05)。(2)R-EC109细胞中敲减TOP2A后,β-Catenin核内含量减少,EC109过表达TOP2A后,β-Catenin核内含量增加。(3)IP实验显示R-EC109中的TOP2A与β-Catenin存在相互作用(P<0.05)。(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DDX11-AS1和TAF1可以提高TOP2A启动子转录活性(P<0.05)。(5)DDX11-AS1主要定位于核内,TOP2A启动子和TAF1存在相互作用(P<0.05)。(6)DDX11-AS1促进TOP2A转录,提高核内β-Catenin蛋白表达,促进食管癌细胞对紫杉醇耐受(P<0.05)。(7)敲减DDX11-AS1降低TOP2A表达,抑制瘤块生长(P<0.05)。(8)食管癌患者中癌及癌旁组织DDX11-AS1、TOP2A和TAF1高表达,DDX11-AS1与TOP2A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DDX11-AS1通过TAF1促进TOP2A的转录,增强食管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临床攻破食管癌化疗耐药的难关,并且有利于研发新的靶向药品。
张梦梦[2](2020)在《外源性硫化氢供体HA-ADT抗食管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食管癌是世界上第八种最普遍的癌症,也是第6大癌症死亡的因素。食管癌是全球内最未知、最危险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极强的侵袭性和较低的生存率。由于早期食管癌并无明显临床症状,所以大多数食管癌发展到晚期时才被诊断出来。近些年,食管腺癌在世界上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主要是通过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两种主要途径来医治食管癌患者,而首选化疗。化疗虽然能在特定范围内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是由于传统的抗癌药难以识别出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所以抗肿瘤药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可能会抑制正常细胞增殖,从而对机体产生极大的伤害。因为癌细胞以及患癌组织内部结构极其繁琐,所以普通抗肿瘤药治疗难以产生明显的效果。此外,由于普通抗肿瘤药物在水中溶性差、无法长期在机体中循环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缺点,而无法完全治愈肿瘤。因此,急需找到更为有效的方法来治疗食管癌。近几年,透明质酸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透明质酸(HA)是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通过糖苷键重复连接形成的线性多糖。透明质酸也是全部脊椎动物结缔组织中最为普遍的生物大分子。由于透明质酸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无毒性和非免疫原性等良好的理化性质,因此,透明质酸在生物医学方面应用极其广泛。硫化氢是参与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介质,在癌症病理生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癌细胞的增殖。由于食管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其不良预后,我们急需研发出更为新颖、安全、有效、具有新的靶点、预后不良反应更少的新型药物来预防和治疗食管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研究目的:将透明质酸与小分子硫化氢供体ADT-OH通过化学方法制成HA-ADT,增大小分子药物ADT-OH的溶解性、稳定性和靶向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ADT-OH的生物利用度。并对HA-ADT抑制食管癌细胞(KYSE30和KYSE70)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方法:以反式茴香脑和硫磺作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ADT;然后对ADT进行脱甲基处理,通过反应得到ADT-OH;最终把ADT-OH与HA通过化学反应,得到HA-ADT。本文通过1H-NMR、FT-IR、粒径、Zeta电位和TEM对化合物的结构、粒径、电位和外观形貌进行分析,并对硫化氢的体外释放量进行检测。体外实验:本文采用MTT比色法、CCK-8、Ed U试剂盒来探究3种硫化氢供体Na HS、GYY4137和HA-ADT对KYSE30和KYSE7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Transwell、Invasion实验观察Na HS、GYY4137以及HA-ADT对KYSE30和KYSE70细胞的迁移以及侵袭产生的作用;通过菌落形成试验观察三种硫化氢供体对食管癌细胞克隆能力的影响;用TUNEL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2S供体对人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检测硫化氢供体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硫化氢供体对KYSE30和KYSE70的凋亡蛋白、PI3K/AKT/m TOR途径、Wnt/β-Catenin途径以及自噬等有关蛋白表达量所产生的作用。体内实验:将人食管癌细胞KYSE30和KYSE70接种到裸鼠腋下观察硫化氢供体对人食管癌细胞成瘤率产生的作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学形态,并采用IHC实验分别观察CD31、Ki67、Cleaved caspase-3、Beclin-1和p21在四组肿瘤组织中表达量,并对其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1H-NMR、FT-IR结果并进行计算,HA-ADT接枝率达到19%。2.结合粒径、Zeta电位以及TEM结果,我们可以看出HA-ADT的粒径相对较小,粒度分布均匀,表面带负电电荷,HA-ADT呈圆球状,大小均一,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硫化氢的体外释放结果提示了HA-ADT能缓慢持续释放H2S。4.根据MTT、CCK-8、Ed U结果以及统计可知,在0~300μM范围内,HA无显着细胞毒性,HA-ADT能够更好的抑制KYSE30和KYSE70细胞的活性和增殖。5.划痕、Transwell和Invasion结果提示,HA-ADT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6.通过流式细胞仪以及蛋白印迹反应观察各组硫化氢供体对细胞周期的作用,结果显示,HA-ADT组显着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周期进程。7.菌落形成实验表明,HA-ADT使食管癌细胞的克隆能力显着减弱。8.由TUNEL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实验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HA-ADT明显加快KYSE30和KYSE70细胞的凋亡。9.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HA-ADT组Beclin-1的表达量降低,Lc3A/B、P62的蛋白表达量表现为升高的趋势。10.蛋白印迹结果表明,HA-ADT显着降低p-PI3K/p-AKT/p-m TOR以及Wnt3a/p-β‐Catenin/p‐Gsk‐3β蛋白的表达水平。11.裸鼠异种移植瘤结果显示,HA-ADT组的移植瘤体积显着减小。12.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HA-ADT组的细胞核减小,细胞间质增加,坏死面积增加。13.根据Ki67、CD31、Cleaved caspase-3、Beclin-1和p21的IHC结果显示,HA-ADT显着降低移植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同时增加凋亡指数,调节自噬,抑制细胞周期进程。结论:实现了将HA与ADT-OH通过化学键连着形成HA-ADT。HA-ADT的化学性质稳定,水中溶解性较好。由体内外实验可知,以Control组作为对照,当硫化氢供体药物浓度均为200μM时,与Na HS和GYY4137相比,HA-ADT能更好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周期进程,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凋亡。所以,HA-ADT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新型药物。
邓凤莲[3](2019)在《苦参素通过下调ABCG2表达影响阿霉素抗人肝癌耐药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苦参素能否通过调控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ABCG2)表达影响阿霉素抗人肝癌耐药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裸鼠腋下接种人肝癌细胞HepG2/阿霉素耐药细胞(HepG2/ADM),构建移植瘤模型。将20只雌性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阿霉素组、苦参素组、联合组(阿霉素联合苦参素)。干预14d后,取出瘤体,HE染色法观察移植瘤组织细胞的形态,RT-qPCR检测ABCG2的mRNA水平,免疫组化及ELISA法检测ABCG2蛋白水平,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对比。结果:(1)我们观察发现药物干预以后对照组裸鼠刚开始精神状态及生活习性无明显改变,到后期随瘤体增大而表现为精神及睡眠不佳,进食减少;阿霉素组裸鼠表现为精神差、活动量下降、进食及大小便减少,而苦参组及联合组裸鼠一般情况良好,精神状态、睡眠、饮食及大小便均未见明显改变。(2)HE染色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抗移植瘤坏死作用不明显,其他两组有促移植瘤坏死作用;与单独苦参素组相比,联合组促移植瘤坏死效果更好。(3)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ABCG2 mRNA表达上升,苦参素组和联合组ABCG2 mRNA表达下降(P<0.05)。(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BCG2阳性染色呈棕色,大多分布在胞浆内,部分在胞膜;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ABCG2蛋白表达较高,苦参素组和联合组中ABCG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ABCG2蛋白表达上调,苦参素组和联合组中ABCG2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苦参素可减轻阿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改善实验裸鼠生存质量;2、苦参素可提高阿霉素抗人肝癌耐药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促进肝癌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BCG2 mRNA与蛋白表达有关。
马蓉[4](2019)在《PKM2/STAT3通路调控食管癌浸润转移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阳性表达及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相关性,并了解PKM2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pSTAT3 Tyr705、E-cadherin之间的相关性;验证PKM2对ESCC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探讨PKM2以蛋白激酶活性的二聚体方式,磷酸化STAT3 tyr705调控ESCC细胞的EMT进程,从而促进其迁移、侵袭。方法:(1)在组织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KM2、pSTAT3 Tyr705和E-cadherin在ESCC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KM2的阳性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包括患者年龄、性别,T分期、淋巴结转移等,肿瘤分化程度、大体形态)和预后的关联性;此外,分析PKM2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pSTAT3 Tyr705、E-cadheri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2)Western blot技术从蛋白水平检测PKM2在不同ESCC细胞系中的本底表达情况;运用慢病毒转染在ESCC KYSE150细胞中敲低PKM2、在ECa109细胞中过表达PKM2,分别用MTT比色法、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对ESCC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变化进行检测,Westem blot技术从蛋白水平检测Snail、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变化。(3)在食管癌KYSE150细胞中敲低PKM2、在ECa109细胞中过表达PKM2后应用Westem blot技术从蛋白水平检测下游STAT3、pSTAT3 Tyr705表达的变化;在过表达STAT3的KYSE150细胞中敲低PKM2,分别用MTT比色法、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对ESCC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变化进行检测;应用Westem blot技术从蛋白水平检测pSTAT3 Tyr705、Snail、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变化。(4)运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ESCCKYSE150细胞中转染PKM2突变体R399E,K367M后,分别用MTT比色法、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对ESCC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变化进行检测,Westem blot技术检测Snail、E-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5)在ESCC KYSE150细胞中突变PKM2后应用Westem blot技术检测下游STAT3、pSTAT3tyr705蛋白表达的变化;在敲低STAT3的KYSE150细胞中突变PKM2,分别用MTT比色法、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对ESCC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变化进行检测,应用Westem blot技术从蛋白水平检测pSTAT3 Tyr705、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的变化。(6)构建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选择周龄为4~6周,体重为14~17g的雌性BALB/c Nude鼠,将干扰、过表达、突变PKM2的食管癌KYSE150细胞,按照2×107个细胞/0.2mlPBS/裸鼠,皮下注射于BALB/c Nude鼠左侧腋下,之后注意观察瘤块的生长情况,并且每周测量裸鼠体重。4周后处死裸鼠,用游标卡尺对裸鼠瘤体垂直横径(B)及长径(A)分别进行测量,裸鼠瘤体体积按公式V=A×B2/2进行计算。以福尔马林固定裸鼠瘤体组织后,用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切片机连续切片后对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瘤块组织形态,并检测瘤块组织中PKM2、pSTAT3 Tyr705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1)PKM2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在细胞浆,呈棕褐色或棕黄色,在ESCC组织中PKM2的表达(103/139,74.10%)明显高于癌旁配对正常组织(17/139,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KM2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N分期(淋巴结转移)(P=0.023)之间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年龄(P=0.472)、性别(P=1.000)、分化程度(P=0.930)、肿瘤T分期(P=0.321)以及大体形态(P=0.433)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PKM2的ESCC患者的生存时间较低表达PKM2的ESCC患者短,PKM2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KM2的阳性表达(P=0.026)、T分期(P=0.038)及N分期(P=0.041)为ESCC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STAT3tyr705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定位在细胞核,为棕褐色或棕黄色的颗粒状着色,PKM2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与pSTAT3 Tyr705的表达呈正相关(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ESCC组织中主要呈阴性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呈阳性表达,定位主要在细胞膜,呈棕黄色及棕褐色着色,PKM2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细胞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KM2在不同ESCC细胞系中的本底表达情况,发现KYSE150细胞中PKM2表达量最高,ECa109细胞中PKM2表达量最低;采用慢病毒稳定转染技术在表达量最高的KYSE150细胞中敲低PKM2、在表达量最低的ECal09细胞中过表达PKM2,在KYSE150细胞中敲低PKM2后其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下降,过表达PKM2后其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低PKM2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量增加,Snail,Vimentin的表达量下降,反之过表达PKM2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量下降,Snail,Vimentin的表达量增加。(3)在ESCC KYSE150细胞中敲低PKM2,Westem blot结果显示:pSTAT3 Tyr705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下降,STAT3的表达量不变,pSTAT3 Tyr705/STAT3的比例下降,在ECa109细胞中过表达PKM2,pSTAT3 Tyr705的表达量增加,STAT3的表达量不变,pSTAT3 Tyr705/STAT3的比例升高;在过表达STAT3的KYSE150细胞中敲低PKM2,敲低PKM2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EMT进程及pSTAT3 Tyr705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被削弱。(4)运用慢病毒转染PKM2的突变体R399E、K367M,促进了ESCC KYSE150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突变PKM2后降低了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量,提高了Snail,Vimentin的蛋白表达量.其中以转染PKM2的突变体R399E的作用最为明显。(5)在KYSE150细胞中运用慢病毒转染PKM2的突变体R399E、K367M后,pSTAT3Tyr705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升高,STAT3的表达量不变,pSTAT3 Tyr705/STAT3的比例升高,在敲低STAT3的KYSE150细胞中突变PKM2,突变PKM2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EMT进程及pSTAT3 Tyr705蛋白表达水平的促进作用被削弱,其中以转染PKM2的突变体R399E的作用最为明显(6)把干扰、过表达及突变PKM2的KYSE150细胞分别注射于裸鼠左侧腋窝皮下,1周后可见瘤体形成,4周后处死裸鼠,测量移植瘤体积,结果显示:干扰PKM2的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干扰PKM2对裸鼠瘤体的生长起抑制作用;PKM2过表达及突变后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转染PKM2的突变体R399E的作用更为明显,即过表达及突变PKM2对裸鼠瘤体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另外,注射干扰PKM2表达的KYSE150细胞成瘤后组织低表达PKM2、pSTAT3 Tyr705,高表达E-cadherin。注射过表达、突变PKM2的KYSE150细胞成瘤后组织高表达PKM2,pSTAT3 Tyr705,低表达E-cadherin,其中以转染PKM2的突变体R399E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在ESCC组织中,PKM2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高表达PKM2的ESCC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PKM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pSTAT3 Tyr705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KM2以蛋白激酶活性的二聚体方式,磷酸化STAT3 tyr705调控食管鳞癌细胞的EMT进程,从而促进其迁移、侵袭。
黄晓超[5](2019)在《靶向微管蛋白的Pt(Ⅳ)抗肿瘤偶合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典的二价铂类药物如顺铂、奥沙利铂和卡铂是常用的DNA损伤抗癌药物,其中顺铂作为一线用药常用于临床治疗多种实体瘤。尽管其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铂(Ⅱ)类药物也存在着严重的毒副作用以及固有的或获得的耐药性等缺陷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由于铂(Ⅳ)配合物动力学上的惰性且可以被细胞内还原性物质还原成相应的二价铂类母体药物,人们普遍认为铂(Ⅳ)配合物作为铂(Ⅱ)配合物的前药在新一代铂类药物研发中有着广泛的前景。为了克服二价铂类药物的缺陷,我们将具有生物活性小分子引入到铂(Ⅳ)配合物的轴向上,以期望获得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铂(Ⅳ)配合物。首先,我们将康普瑞汀类似物和酚尼他汀类似物引入到Pt(Ⅳ)配合物的轴向位置,合成了两个系列的Pt(Ⅳ)配合物。目标化合物对所测试的癌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对正常细胞的低毒性,其抗肿瘤活性均优于相应的铂(Ⅱ)配合物。我们对代表性化合物2-22和2-25进行了初步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通过HPLC证实了Pt(Ⅳ)配合物2-22和2-25在抗坏血酸(VC)的作用下,能够释放出轴向配体康普瑞汀类似物(2-15)和酚尼他汀类似物(2-21),同时释放出等当量的顺铂。细胞分子生物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22和2-25能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同时也能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ROS在细胞内聚积。Pt(Ⅳ)配合物2-22和2-25能够抑制微管蛋白聚合且能够与秋水仙碱位点结合。此外,化合物2-22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增长,抑瘤率为51.2%(5 mg/kg)和59.4%(10 mg/kg);2-25能够有效地抑制人肺癌NCI-H460细胞裸鼠移植瘤增长,抑瘤率为52.11%(5 mg/kg)和60.23%(12mg/kg)。其次,我们通过戊二酸单甲酯和丁二酸酐作为连接基团将CA-4衍生物引入到顺铂以及奥沙利铂的四价铂轴向位置,合成了两个系列的Pt(Ⅳ)配合物。所有的Pt(Ⅳ)配合物对所测试的人癌细胞如HCT-116(结肠癌)、HepG-2(肝癌)、MGC-803(胃癌)显示出了良好的抗增殖能力,且抗肿瘤活性均优于相应的Pt(Ⅱ)类药物;同时对人正常细胞(如HL-7702和NCM460)的毒性低于相应的母体化合物。此外,Pt(Ⅳ)配合物对顺铂耐药细胞SK-OV-3/CDDP也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我们对代表性化合物3-23进行了初步的抗肿瘤活性作用的机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23能够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早期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且能够显着的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ROS在细胞内聚积;同时还能上调如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此外,3-23能够有效地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其抑制瘤率为53.1%(5 mg/kg)和60.5%(13 mg/kg),而且对小鼠体重变化没有什么影响相比于顺铂,通过HE组织染色发现,化合物3-23对组织器官也没有造成明显损伤。最后,我们通过连接基团将查尔酮类似物引入到Pt(Ⅳ)配合物的轴向,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的Pt(Ⅳ)配合物。所有的Pt(Ⅳ)配合物对所测试的肿瘤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活性均优于相应的铂(Ⅱ)类药物,同时对正常细胞(如HL-7702和BEAS-2B)的毒性低于相应的铂(Ⅱ)类药物;且对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CDDP和A549/CDDP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细胞毒活性。此外,Pt(Ⅳ)配合物4-49能够有效地诱导人卵巢癌SK-OV-3和人肺癌NCI-H460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且还能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诱导DNA损伤;同时4-49也能诱导SK-OV-3和NCI-H460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ROS的产生,且呈现剂量依赖性。4-49能显着地上调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9和Caspase-3和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也能显着地下调G2/M期蛋白Cdc2、Cdc25c和Cyclin B1的表达。另外,4-49能够显着地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抑瘤率为60.3%(5 mg/kg)和70.2%(13mg/kg),其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优于4-17(50.1%,5 mg/kg)、顺铂(65.7%,5 mg/kg)以及顺铂与化合物4-17联合用药组(68.1%,5+5 mg/kg),而且对小鼠体重变化没有什么影响,另外HE组织染色结果表明化合物4-49对组织器官也没有造成明显损伤。
曲功霖,王春燕,李宁,苟巧,齐雪松,郑辉[6](2017)在《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对四种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人肝癌HepG2、人食管癌EC9706、人结肠癌HCT-8和人胃癌BGC 803瘤株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在BALB/c-nu裸鼠右前肢腋下接种4种人癌细胞株建立荷瘤动物模型,移植10 d后采用均衡法随机分为5组,即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高剂量组(2.50 mg/kg)、中剂量组(1.25 mg/kg)、低剂量组(0.63 mg/kg)以及阳性药组(氟尿嘧啶注射液,1.25 mg/kg)和阴性对照组(等体积脂质微球空白注射液),每组7只裸鼠,给药体积0.2 ml。采用尾静脉注射方法给药,各组动物于分组后每周给药2次,连续给药6次。于给药后动态检测并计算各组肿瘤体积(Vt)、肿瘤相对体积(VRT)、肿瘤增殖率(T/C),末次给药后3 d检测并计算各组肿瘤质量和抑瘤率。结果:各组裸鼠给药前肿瘤体积均无显着性差异。荷人肝癌HepG2细胞瘤裸鼠给药7 d后,各剂量组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体积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末次给药后中、高剂量组T/C值<40%,各剂量组的平均肿瘤质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为74.07%。荷人食管癌EC9706瘤裸鼠末次给药后,各剂量组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体积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T/C值<40%,各剂量组的平均肿瘤质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为70.38%。荷人结肠癌HCT-8细胞瘤裸鼠末次给药后,各剂量组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体积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T/C值<40%,各剂量组的平均肿瘤质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为52.42%。荷人胃癌BGC 803细胞瘤裸鼠末次给药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体积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各剂量组T/C值>40%,各剂量组的平均肿瘤质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为47.42%。结论: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具有确切的抑制人肝癌HepG2、食管癌EC9706、结肠癌HCT-8和胃癌BGC 803瘤株增殖的作用,作用效果以抑制人肝癌HepG2和人食管癌EC9706瘤株生长作用为最佳。
何燕[7](2016)在《抗氧化蛋白Prdx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研究》文中认为目的:Perociredoxin6(Prdx6)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蛋白酶,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抗氧化蛋白Prdx6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构建上调和下调Prdx6表达的病毒并感染人食管癌细胞;探究Prdx6及联合X射线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在裸鼠体内验证Prdx6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Prdx6正常食管上皮组织、癌旁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Prdx6对食管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体外实验:(1)构建下调和过表达Prdx6的病毒并感染Eca-109和TE-1细胞,用Western blot法验证表达效果;(2)通过DCFH-DA染色检测Prdx6及联合X射线作用后Eca-109细胞内ROS水平;(3)利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Prdx6及联合X射线作用后Eca-109细胞凋亡率的变化;(4)MTT实验、EdU细胞增殖检测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rdx6对Eca-109和TE-1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rdx6与p-Erk1/2表达的相关性;(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Prdx6对Eca-10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p-Akt、p-Erk1/2、MMP9及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体内实验:裸鼠皮下建立人食管癌移植瘤模型,按实验要求分组,测量肿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及增殖率;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化验证移植瘤组织中Prdx6的表达并检测增殖指标Ki6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rdx6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癌旁组织,Prdx6与Ki67、PCNA、CyclinD1的表达具有一致性,与Ki67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体外实验:(1)成功构建下调Prdx6的慢病毒和过表达Prdx6的腺病毒并感染食管癌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法验证表达效果,蛋白抑制率>80%,过表达效率>50%,筛选Prdx6-sh2、Prdx6-sh3慢病毒及Prdx6过表达腺病毒(Ad-Prdx6)用于后续实验。(2)DCFH-DA染色表明,下调Prdx6能够降低Eca-109细胞的ROS清除能力,过表达Prdx6可以增加Eca-109细胞对ROS的清除能力;联合X射线作用后,Prdx6对ROS的清除能力增加。(3)下调Prdx6明显增加细胞的凋亡率,过表达Prdx6明显降低细胞的凋亡率;联合X射线作用后,下调Prdx6能够促进辐射诱导的凋亡,但过表达Prdx6对辐射诱导的凋亡无显着影响。(4)下调Prdx6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过表达Prdx6促进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rdx6与p-Erk1/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5)下调Prdx6显着降低Eca-109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过表达Prdx6显着增加Eca-109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P-Akt、p-Erk1/2及MMP2的表达与Prdx6表达变化一致,表明p-Akt和p-Erk1/2调控下游效应分子MMP2的表达,可能与Prdx6对Eca-10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有关。体内实验结果:成功构建Eca-109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过程中裸鼠体重无明显变化;下调Prdx6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过表达Prdx6明显促进移植瘤的生长。结论:Prdx6及增殖相关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Prdx6与Ki67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及相关性;Prdx6能够明显对食管癌细胞的ROS清除能力、凋亡率、细胞增殖及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产生影响。联合X射线作后,下调Prdx6会降低细胞的ROS清除能力,增加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在动物体内验证了Prdx6对裸鼠移植瘤增殖能力的影响。
康敏[8](2008)在《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本课题利用体外实验方法、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和体内裸鼠移植瘤实验方法,以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TW03、C666-1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多项实验技术,建立了一套经济、快速、高效的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并利用此模型筛选了肿节风、黄芪、薏苡仁、千斤藤、黑墨草等5种中草药单方和鼻咽清毒颗粒、复方天仙胶囊和养阴清热解毒剂等3种中草药复方,为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和鼻咽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内容(一)体外药物直接作用法在建立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TW03、C666-1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等实验技术,建立了体外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并利用此模型筛选了肿节风、黄芪、薏苡仁、千斤藤、黑墨草、鼻咽清毒颗粒、复方天仙胶囊和养阴清热解毒剂等8种中草药单方和复方。结果在MTT实验中,薏苡仁、鼻咽清毒颗粒、复方天仙胶囊三种药在5天的时间范围内,随着加药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呈增加趋势,呈现出良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并且在48h的IC50均小于50mg/L,根据体外药物筛选的标准,薏苡仁、鼻咽清毒颗粒、复方天仙胶囊在体外是有效的抗鼻咽癌细胞生长的中药。而肿节风、黄芪、黑墨草、千斤藤、养阴清热解毒剂随着加药浓度的增高,对四株鼻咽癌细胞的生长均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因此认为,此5种中药在体外无抗鼻咽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在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的实验中,薏苡仁、鼻咽清毒颗粒、复方天仙胶囊对鼻咽癌细胞株有很强的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而黑墨草、千斤藤、黄芪、养阴清热解毒剂、肿节风对鼻咽癌细胞株没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这与体外MTT法筛选的结果是一致的。(二)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在建立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通过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以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TWO3、C666-1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等实验技术,建立了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并利用此模型筛选了肿节风、黄芪、薏苡仁、千斤藤、黑墨草、鼻咽清毒颗粒、复方天仙胶囊和养阴清热解毒剂等8种中草药单方和复方。结果在MTT实验中,肿节风、薏苡仁、复方天仙胶囊和鼻咽清毒颗粒含药血清在5天的时间范围内,随着加药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呈增加趋势,呈现出良好的量-效、时-效关系,并且在48h的抑制率均大于30%,根据抗肿瘤药物筛选的标准,肿节风、薏苡仁、复方天仙胶囊和鼻咽清毒颗粒是有效的抗鼻咽癌细胞生长的药物。而黄芪、黑墨草、千斤藤、养阴清热解毒剂含药血清随着加药浓度的增高,对四株鼻咽癌细胞的生长均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实验中,鼻咽清毒颗粒组、复方天仙胶囊组、薏苡仁组、肿节风组均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G2/M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而黑墨草组、千斤藤组、黄芪组、养阴清热解毒剂组对四株鼻咽癌细胞周期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不明显。结果提示,鼻咽清毒颗粒、复方天仙胶囊、薏苡仁、肿节风四种中药可以使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减少,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从而使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减少,进而抑制鼻咽癌细胞的生长。而黑墨草、千斤藤、黄芪、养阴清热解毒剂无此作用。(三)体内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方法运用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结合瘤组织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瘤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原位组织化学法(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内Bcl-2,Bax和VEGF的蛋白表达量以及PCR-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内端粒酶活性的改变,建立起体内抗鼻咽癌中药筛选的初步模型,并从中筛选了肿节风、薏苡仁、黑墨草、鼻咽清毒颗粒、复方天仙胶囊等5种中草药单方和复方在体内对CNE1、CNE2人鼻咽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通过人体肿瘤的异体裸鼠移植瘤模型,筛选出肿节风和复方天仙胶囊对人鼻咽癌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P<0.01);薏苡仁对鼻咽癌移植瘤也有一定的抑瘤作用(P<0.05),但根据抗肿瘤药物筛选标准,认为无筛选意义;鼻咽清毒颗粒和黑墨草对鼻咽癌移植瘤无抑瘤作用。其中肿节风、复方天仙胶囊和薏苡仁组在HE染色病理切片中见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减少,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包裹;在透射电镜观察中见多个凋亡细胞聚集,核仁浓缩或碎裂,并见到类圆形的凋亡小体;在原位组织化学法中可见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增加;在免疫组织化学法中可见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以促进细胞凋亡,以及下调VEGF蛋白表达以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在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实验中可见端粒酶活性下降。结论运用体外实验方法、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和体内裸鼠移植瘤实验方法,建立了一套经济、快速、高效的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成功筛选出肿节风和复方天仙胶囊两种抗鼻咽癌中药。
贺付成[9](2006)在《分化相关基因NDRG1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及诱导分化治疗研究》文中指出分化相关基因NDRG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NDRG1)是荷兰学者Van Belzen等1997年从结肠癌HT29-D4细胞株体外诱导分化过程中克隆到的一个新基因,该基因在人体多种组织诸如肾脏、心、脑、骨骼肌、胎盘、肺组织、前列腺、小肠、大肠和卵巢等有较高表达,而在外周血白细胞、免疫器官、肝脏等组织呈低表达,其表达的广泛性提示,该基因在多种组织细胞的分化及生长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NDRG1基因广泛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学功能,NDRG1基因表达与细胞生长、发育有关。Kurdistani等研究发现,该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株和肿瘤组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腺癌等肿瘤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有学者研究认为,该基因的高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将NDRG1cDNA转导入人肿瘤细胞株中,可抑制细胞增殖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但也有研究认为,肿瘤组织NDRG1基因表达显着升高。Cangul的研究认为,肺癌、脑瘤、黑色素瘤、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肾癌等癌组织NDRG1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织显着升高,其表达升高是由于这些癌组织缺氧引起的,因此NDRG1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衡量组织缺氧的标志物。 诱导分化治疗(differentiation therapy)是肿瘤学治疗的一个新领域。诱导分化(inducing differentiation)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分化诱导剂的作用下,重新向正常方向分化的逆转现象。其基本特点是在不杀伤肿瘤细胞的情况下,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细胞。这些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逆转的物质称为分化诱导剂。利用分化诱导剂可使肿瘤细胞部分或全部恢复分化潜能,进而转变为正常细胞或导致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多种因素可调节NDRG1基因的表达,如机体应激反应、雄激素、一些分化诱导
黄新苏,陈福,许锦阶[10](2006)在《复方中药“克瘤宁”对人食管癌的抗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克瘤宁”对人食管癌的抗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①应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复方中药“克瘤宁”诱导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细胞凋亡的作用;②用“克瘤宁”对移植人食管癌8d后的裸鼠进行治疗,实验共分五组:“克瘤宁”高浓度组(2.4g/kg)、中浓度组(1.2g/kg)、低浓度组(0.6g/kg)、阳性对照组(平阳霉素15mg/kg)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克瘤宁”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给药36次,平阳霉素腹腔注射给药,每3d一次,共给药12次。实验重复二次。结果:①经“克瘤宁”处理的EC109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②克瘤宁高、中、低三剂量在裸鼠体内对食管癌的抑瘤率分别为:66.36%76.85%(P<0.01)、54.21%55.56%(P<0.01)、38.32%39.81%(P<0.01),阳性对照平阳霉素在裸鼠体内对食管癌的抑瘤率为51.40%56.48%(P<0.01)。结论:①“克瘤宁”有诱导人食管癌细胞产生凋亡的作用,这可能是“克瘤宁”抗食管癌作用的重要机理;②在裸鼠可耐受的剂量下,“克瘤宁”对裸鼠移植的人食管癌有明显抗癌作用,且随着剂量增加,其抗癌疗效增加。
二、抗癌药物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株的治疗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癌药物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株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DDX11-AS1在食管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植物抗癌药——紫杉醇 |
1.2 长链非编码RNA DDX11-AS1 |
1.3 TATA盒结合蛋白关联因子1 |
1.4 拓扑异构酶Ⅱα |
1.5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 |
1.6 Sox2、Oct4基因 |
1.7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紫杉醇耐药型食管癌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
4.2 稳定表达DDX11-AS1和敲减DDX11-AS1的食管癌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
4.3 动物实验方法的选择 |
4.4 DDX11-AS1与其他耐药相关因子的关系 |
4.5 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计划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药物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外源性硫化氢供体HA-ADT抗食管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背景介绍 |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HA-ADT的制备与表征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仪器 |
2.1.2 主要试剂 |
2.2 方法与步骤 |
2.2.1 HA-ADT的制备路线 |
2.2.2 HA-ADT的合成步骤 |
2.2.3 核磁共振(~1H-NMR)表征 |
2.2.4 粒径和Zeta电位 |
2.2.5 HA-ADT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
2.2.6 透射电镜观察HA-ADT的形貌 |
2.2.7 H_2S的体外释放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ADT的核磁图谱表征结果 |
2.3.2 ADT-OH的核磁图谱表征结果 |
2.3.3 HA-ADT的核磁图谱表征结果 |
2.3.4 粒径、Zeta电位结果 |
2.3.5 透射电镜扫描结果 |
2.3.6 FT-IR光谱检测结果 |
2.3.7 H_2S的体外释放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A-ADT的体外试验评估 |
3.1 实验材料 |
3.1.1 试剂及药品 |
3.1.2 实验仪器 |
3.1.3 所用试剂的制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胞来源 |
3.2.2 细胞培养 |
3.2.3 细胞复苏 |
3.2.4 细胞传代 |
3.2.5 细胞冻存 |
3.2.6 实验分组 |
3.2.7 药物浓度配制 |
3.2.8 MTT实验 |
3.2.9 CCK-8实验 |
3.2.10 EdU检测增殖实验 |
3.2.11 划痕实验 |
3.2.12 细胞Transwell实验 |
3.2.13 细胞Invasion实验 |
3.2.14 TUNEL检测凋亡实验 |
3.2.15 流式细胞仪测周期 |
3.2.16 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 |
3.2.17 Western Blot实验 |
3.2.18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细胞毒性筛查 |
3.3.2 HA-ADT对KYSE30和KYSE7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3.3.3 HA-ADT对KYSE30和KYSE70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
3.3.4 HA-ADT对KYSE30和KYSE70克隆能力的影响 |
3.3.5 HA-ADT促进KYSE30和KYSE70细胞凋亡 |
3.3.6 HA-ADT对人食管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
3.3.7 HA-ADT对人食管癌细胞凋亡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 |
3.3.8 HA-ADT对人ESCC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 |
3.3.9 HA-ADT调控人ESCC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 |
3.3.10 HA-ADT调节Wnt/β-Catenin通路调控人ESCC细胞自噬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A-ADT体内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动物分组及建模 |
4.1.3 裸鼠给药处理 |
4.1.4 实验试剂 |
4.1.5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裸鼠移植瘤实验 |
4.2.2 HE染色 |
4.2.3 免疫组化 |
4.2.4 统计学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HA-ADT抑制人食管癌异种移植瘤的生长 |
4.3.2 HA-ADT调节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征、血管新生和自噬 |
4.3.3 裸鼠的脏器差异性统计 |
4.4 本章总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苦参素通过下调ABCG2表达影响阿霉素抗人肝癌耐药裸鼠移植瘤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成瘤情况及裸鼠一般情况 |
2.2 HE染色结果对比 |
2.3 RT-qPCR法检测ABCG2的mRNA的表达 |
2.4 免疫组化结果比较 |
2.5 ELISA 检测结果 |
3 讨论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乳腺癌耐药蛋白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4)PKM2/STAT3通路调控食管癌浸润转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PKM2/STAT3通路与食管癌临床恶性表型的关联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组织标本 |
1.2 试剂与材料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PKM2/STAT3通路在食管癌细胞EMT进程及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细胞系与培养条件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动物模型验证PKM2调控STAT3在食管癌恶性表型中的作用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细胞系和培养条件 |
1.3 试剂与仪器 |
1.4 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M2型丙酮酸激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5)靶向微管蛋白的Pt(Ⅳ)抗肿瘤偶合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注释表 |
第一章 抗肿瘤铂类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1.1 铂(Ⅱ)类药物的起源和研究概况 |
1.1.1 经典抗肿瘤铂(Ⅱ)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
1.1.2 顺铂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1.1.3 铂(Ⅱ)类药物在临床上的缺陷 |
1.2 铂(Ⅳ)抗肿瘤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1.2.1 抗肿瘤铂(Ⅳ)配合物的简介 |
1.2.2 铂(Ⅳ)配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
1.2.3 抗肿瘤铂(Ⅳ)配合物发展历程 |
1.3 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简介 |
1.3.1 微管蛋白的结构 |
1.3.2 微管蛋白的功能 |
1.3.3 微管蛋白抑制剂的分类 |
1.3.4 微管蛋白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
1.4 选题依据 |
1.4.1 含有天然产物康普瑞汀及酚尼他汀的铂(Ⅳ)配合物的设计 |
1.4.2 含有康普瑞汀衍生物的铂(Ⅳ)配合物的设计 |
1.4.3 含有查尔酮类似物的铂(Ⅳ)配合物的设计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含康普瑞汀及酚尼他汀类似物的铂(Ⅳ)配合物研究 |
2.1 康普瑞汀与酚尼他汀简介 |
2.2 偶联有康普瑞汀与酚尼他汀类似物的铂(Ⅳ)配合物的设计 |
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2.3.1 铂(Ⅳ)中间体的合成 |
2.3.2 CA-4 似物的合成 |
2.3.3 酚尼他汀似物的合成 |
2.3.4 铂(Ⅳ)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2.4 Pt(Ⅳ)配合物的还原性研究 |
2.4.1 实验方法和条件 |
2.4.2 结果与讨论 |
2.5 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研究 |
2.5.1 实验方法 |
2.5.2 结果与讨论 |
2.6 Pt(Ⅳ)配合物的细胞摄取 |
2.6.1 实验方法 |
2.6.2 结果与讨论 |
2.7 Pt(Ⅳ)配合物对微管蛋白聚合的影响 |
2.7.1 实验方法 |
2.7.2 结果与讨论 |
2.8 Pt(Ⅳ)配合物与微管蛋白的分子模拟 |
2.8.1 创建对接口袋 |
2.8.2 结果与讨论 |
2.9 Pt(Ⅳ)配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 |
2.9.1 细胞凋亡实验 |
2.9.2 细胞周期实验 |
2.9.3 线粒体膜电位实验 |
2.9.4 活性氧(ROS)实验 |
2.9.5 蛋白印迹实验 |
2.10 Pt(Ⅳ)配合物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
2.10.1 实验方法 |
2.10.2 结果与讨论 |
2.11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含有康普瑞汀衍生物的铂(Ⅳ)配合物研究 |
3.1 康普瑞汀家族(Combretastatin family)类化合物研究简介 |
3.2 CA-4 衍生物偶联Pt(Ⅳ)配合物的设计 |
3.3 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3.3.1 Pt(Ⅳ)配合物的中间体合成 |
3.3.2 CA-4 衍生物3-16 的合成 |
3.3.3 CA-4 衍生物3-20 的合成 |
3.3.4 Pt(Ⅳ)配合物的合成 |
3.4 Pt(Ⅳ)配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
3.4.1 实验方法 |
3.4.2 结果与讨论 |
3.5 Pt(Ⅳ)配合物的细胞摄取 |
3.5.1 实验方法 |
3.5.2 结果与讨论 |
3.6 Pt(Ⅳ)配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 |
3.6.1 细胞凋亡 |
3.6.2 细胞凋亡染色分析 |
3.6.3 TUNEL 实验 |
3.6.4 细胞周期 |
3.6.5 免疫荧光分析 |
3.6.6 线粒体膜电位 |
3.6.7 活性氧(ROS)检测 |
3.6.8 蛋白印迹实验 |
3.7 Pt(Ⅳ)配合物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
3.7.1 实验方法 |
3.7.2 结果与讨论 |
3.8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含有查尔酮类似物的铂(Ⅳ)配合物研究 |
4.1 查尔酮类似物研究进展 |
4.1.1 查尔酮类化合物简介 |
4.1.2 查尔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4.2 查尔酮类似物偶联Pt(Ⅳ)配合物的设计 |
4.3 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4.3.1 Pt(Ⅳ)配合物的中间体合成 |
4.3.2 查尔酮类似物的合成 |
4.3.3 Millepachine类似物的合成 |
4.3.4 Pt(Ⅳ)配合物的合成 |
4.4 Pt(Ⅳ)配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
4.4.1 实验方法 |
4.4.2 结果与讨论 |
4.5 Pt(Ⅳ)配合物的还原性研究 |
4.5.1 P实验方法和条件 |
4.5.2 结果与讨论 |
4.6 Pt(Ⅳ)配合物的细胞摄取 |
4.6.1 实验方法 |
4.6.2 结果与讨论 |
4.7 Pt(Ⅳ)配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 |
4.7.1 细胞凋亡实验 |
4.7.2 Hoechest33258 实验 |
4.7.3 细胞周期实验 |
4.7.4 细胞划痕实验 |
4.7.5 Transwell 细胞迁移实验 |
4.7.6 细胞小管形成实验 |
4.7.7 免疫荧光实验 |
4.7.8 Pt(Ⅳ)配合物4-49 与微管蛋白的分子模拟 |
4.7.9 线粒体膜电位实验 |
4.7.10 ROS 实验 |
4.7.11 蛋白印迹实验 |
4.8 Pt(Ⅳ)配合物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
4.8.1 实验方法 |
4.8.2 结果与讨论 |
4.9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题录 |
致谢 |
附录一 实验试剂与仪器 |
附录二 目标化合物结构表征谱图 |
(6)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对四种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荷瘤裸鼠模型制作 |
1.4 实验分组及处理 |
1.5 观察指标及药效评价标准 |
1.5.1 裸鼠体质量测定 |
1.5.2 肿瘤体积测定 |
1.5.3 相对肿瘤体积测定 |
1.5.4 T/C测定 |
1.5.5 荷瘤裸鼠肿瘤生长抑制率测定 |
1.6 抗肿瘤药效评价方法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对模型裸鼠体质量的影响 |
2.2 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瘤裸鼠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和增殖率的影响 |
2.2.1 荷人肝癌Hep G2细胞瘤裸鼠 |
2.2.2 荷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瘤裸鼠 |
2.2.3 荷人结肠癌HCT-8细胞瘤裸鼠 |
2.2.4 荷人胃癌BGC 803细胞瘤裸鼠 |
2.3 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瘤裸鼠肿瘤质量和肿瘤生长抑制率的影响 |
2.3.1 荷人肝癌Hep G2细胞瘤裸鼠 |
2.3.2 荷人食管癌EC9706细胞瘤裸鼠 |
2.3.3 荷人结肠癌HCT-8细胞瘤裸鼠 |
2.3.4 荷人胃癌BGC 803细胞瘤裸鼠 |
2.4 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对四种人癌瘤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 |
3 讨论 |
(7)抗氧化蛋白Prdx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抗氧化蛋白Prdx6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一、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结果 |
一、组织病理情况统计 |
二、免疫组化检测人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Prdx6蛋白表达水平 |
三、免疫组化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rdx6蛋白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Prdx6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及其上调/下调病毒表达验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一、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结果 |
一、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及不同食管癌细胞中Prdx6的表达 |
二、Prdx6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 |
三、病毒构建及滴度测定 |
四、病毒感染效率的测定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Prdx6及联合X射线作用对人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一、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结果 |
一、Prdx6及联合X射线对食管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 |
二、Prdx6及联合X射线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三、Prdx6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四、Prdx6对食管癌细胞侵袭和迁移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Prdx6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一、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结果 |
一、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鉴定 |
二、Prdx6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体重及体积的影响 |
三、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rdx6表达的验证 |
四、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增殖指标Ki67的检测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抗氧化蛋白Prdx6的功能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 |
发表论文及其它 |
致谢 |
(8)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体外药物直接作用法在建立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血清药理实验法在建立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体内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一 |
综述二 |
附图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期录 |
致谢 |
(9)分化相关基因NDRG1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及诱导分化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部分 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中NDRG1蛋白及mRNA表达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片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分化诱导剂对食管癌EC9706细胞NDRG1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片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NDRG1 RNA干扰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片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分化诱导剂及NDRG1 RNA干扰对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生长及NDRG1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片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分化相关基因NDRG1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出版的论着情况 |
缩略语表 |
致谢 |
(10)复方中药“克瘤宁”对人食管癌的抗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细胞株: |
1.2 药物: |
1.3 试剂和仪器: |
1.4 实验动物: |
1.5 实验方法 |
1.5.1 细胞毒性实验: |
1.5.2 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 |
1.5.3 电镜观察细胞凋亡: |
1.5.4 裸鼠体内实验: |
2 结 果 |
3 讨 论 |
四、抗癌药物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株的治疗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DDX11-AS1在食管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晨. 汕头大学, 2020(02)
- [2]外源性硫化氢供体HA-ADT抗食管癌作用机制的研究[D]. 张梦梦. 河南大学, 2020(02)
- [3]苦参素通过下调ABCG2表达影响阿霉素抗人肝癌耐药裸鼠移植瘤的作用[D]. 邓凤莲.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19(01)
- [4]PKM2/STAT3通路调控食管癌浸润转移的机制研究[D]. 马蓉.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5]靶向微管蛋白的Pt(Ⅳ)抗肿瘤偶合物研究[D]. 黄晓超. 东南大学, 2019(01)
- [6]蟾酥脂质微球注射液对四种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J]. 曲功霖,王春燕,李宁,苟巧,齐雪松,郑辉. 现代肿瘤医学, 2017(14)
- [7]抗氧化蛋白Prdx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研究[D]. 何燕. 苏州大学, 2016(01)
- [8]抗鼻咽癌中药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 康敏.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9]分化相关基因NDRG1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及诱导分化治疗研究[D]. 贺付成. 郑州大学, 2006(11)
- [10]复方中药“克瘤宁”对人食管癌的抗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 黄新苏,陈福,许锦阶. 河北医学,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