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陈大为[1](2020)在《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患者失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联合自体血回输(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BT)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失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骨科一区诊断为FNF并行单侧THA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87例患者,其中A组(TXA联合ABT试验组n=30例)、B组(TXA对照组n=28例)、C组(ABT对照组n=29例)。A组:15mg/kg TXA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切皮前15分钟静脉滴注,2g(20ml)TXA原液关闭切口后局部关节腔内注入,联合ABT。B组:15mg/kg TXA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切皮前15分钟静脉滴注,2g(20ml)TXA原液关闭切口后局部关节腔内注入,不联合ABT。C组:100ml生理盐水切皮前15分钟静脉滴注,20ml生理盐水关闭切口后局部关节腔内注入,联合ABT。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1、3、5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血小板(Platelet,Plt),术后3天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Hidden Blood Loss,HBL)、总失血量(Total Blood Loss,TBL)、术后2周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及其他不良事件(脑梗塞、脑出血、肺栓塞、切口感染等)发生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骨折类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疾病例数、选择假体的类型、术前Hb及Plt、术前TT、APTT、PT、FIB、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未输异体血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骨折类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疾病例数、选择假体的类型、术前Hb及Plt、术前TT、APTT、PT、FIB、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效性结果:A组、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三组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后1天、3天Hb的比较,A组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3天Hb与术前Hb差值的比较,A组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结果:三组术后2周内DVT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后1、3、5天Plt,术后3天TT、APTT、PT、FIB及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A联合ABT可减少老年FNF行单侧THA患者的TBL,且对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不增加DVT的形成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骆素素[2](2020)在《氨甲环酸和尖吻蝮蛇血凝酶在颅底肿瘤手术中止血效果的比较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颅底肿瘤是神经外科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开颅手术切除是这类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颅脑手术部位特殊,血液供应丰富,手术时间长,手术过程中失血潜能较大是其主要特点,大量失血导致患者高并发症和高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转归。因此,手术过程中采取血液保护措施减少失血极为重要。止血药是常见的药物干预方式,氨甲环酸和尖吻蝮蛇血凝酶作用机制不同,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在临床上得到证实,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临床麻醉过程中。但两者药物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总体相对较少,目前多用于颅脑外伤的围术期止血。本研究拟探讨氨甲环酸和尖吻蝮蛇血凝酶在择期颅底肿瘤切除手术患者中的止血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取拟行择期开颅颅底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氨甲环酸组(T组)、尖吻蝮蛇血凝酶组(H组)与空白对照组(N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及动静脉穿刺完成后,经中心静脉导管抽取2ml不凝血,使用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进行即时凝血功能分析。在手术医生开始切皮前20分钟分别予以氨甲环酸20mg/kg静脉滴注或尖吻蝮蛇血凝酶2U静脉注射,空白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手术开始即连接上自体血回收装置回收术中丢失血,手术结束后再次使用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监测患者此时的凝血功能。三组患者手术麻醉医生均为同一组,手术过程中补液包括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补偿性扩容量(5ml/kg)、术中失血量,生理需要量采用4-2-1法则,输液种类选择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和琥珀酰明胶,按照晶胶比2:1输注,随时根据尿量和失血量调整输液速度,维持心率和血压平稳。术中间断进行血气分析,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异体输血原则遵循输血指南。每一例患者均记录术前及术后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计数(Hb)。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分析仪监测指标凝血激活时间(ACT)和凝血速率(CR)。记录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入量(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血量、尿量、输液量)及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做好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并发症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传统凝血指标PT、APTT、FIB、TT及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监测指标ACT、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计数(Hb)均较术前减少(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组和H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及术后24小时引流量均较N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组和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和H组的异体血输血率均较N组低,其中H组和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和N组、T组和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癫痫、急性肝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1、单次负荷剂量给药法的氨甲环酸和尖吻蝮蛇血凝酶在颅底肿瘤切除术中的止血效果相似,二者并未增加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也没有影响。不同药物剂量及使用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需扩大临床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比较。2、止血药联合自体血回输技术可减少颅脑肿瘤手术围术期输血率,二者都是现在血液保护策略中常用的手段,安全性和可行性都得到相关证实,值得临床推广使用。3、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操作简单,耗时少,可及时反映围术期患者的凝血状态,不仅可用于围术期出血管理,还可指导临床药物及输血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李艳[3](2019)在《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骨科择期手术患者44例,估计出血量>400 mL的,术中行自体血回输。分别观察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入量;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常规变化及有无输血并发症。结果:44例患者术中出血量500~7 000 mL,共回输自体血29 030 mL,平均每例回输660 mL。术中2例、术后4例输入异体血。术前和术后血常规WBC、RBC、HCT、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RBC、HB P<0.01;HCT P<0.05),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自体血回输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有效缓解了血源不足及异体输血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沈华伟[4](2017)在《老年脊柱退变性疾病行椎间融合手术不同自体血回输方式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本研究回顾性的研究近年我科室行椎间融合术的老年患者的输血情况,对比采用自体血回输前后的临床异体血使用差异及不同输血方式的术后恢复指标,旨在探寻自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指导脊柱外科手术的临床用血、减少该类择期手术的异体血使用提供临床证据及指导方案。方法与结果:1.收集2008.1-2016.12在我科行脊柱椎间融合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我科术中自体血回输、术后自体血回输开展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1)未采用自体血回输的(2008.1-2010.6);(2)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2010.7-2014.12);(3)采用术中联合术后自体血回输(2015.1-2016.12)。2.术前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统计三个时间段患者总体用血率的情况,统计学结果示,三个时间段患者用血率无明显统计血差异(P>0.05),统计总体患者中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患者的浓缩回输血液量,结果示有效回输患者量为95%(回输量大于200ml),统计术后自体血回输患者的量,有效回输为76%(回输量大于200ml)。相关性分析示出血量与手术时间、融合节段相关。3.未采用自体血回输组的术中及术后异体血使用率分别为27.3%及20.4%;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后的术中及术后异体血使用率为2.3%及13.8%;联合采用术中及术后自体血回输后术中及术后异体血使用率分别为4.8%及3.2%。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示采用自体血回输后可以降低围手术期的异体血使用(P<0.05),尤其是联合采用术中及术后自体血使用后可以明显降低围手术期使用(P<0.05)。4.将上述所有患者根据输血情况分为:(1)单纯采用异体血输血的;(2)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的;(3)采用术后自体血回输的;(4)采用术中及术后自体血血回输,对比研究各组的术后血常规结果、凝血常规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提示: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输血方法的各组输血后血常规及凝血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血输血可以明显降低术后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皮疹、低体温,P<0.05)。结论:1.老年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使用指征:双节段以上融合、手术难度大,预计手术时间>2h;术后自体血回输指征:双节段以上融合、手术时间>2h,术中出血>400ml.2.术中联合术后自体血回输可明显降低异体血使用3.自体血回输技术成熟,安全性良好。
杨全中,张雪松,杨晓清,胡凡琦,张少甫,张昊,李茁[5](2017)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止血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外科手术术中止血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已有多种止血技术用于脊柱围术期辅助止血。本文就目前脊柱外科用于减少围术期出血量的止血技术进行综述如下。
吴乔羽[6](2017)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体会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东莞市中堂医院98例预计术中出血量超过500 m L的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回收观察组患者的自体血给予患者回输,给予对照组患者输注异体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异体血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与对照组的16.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不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还可有效缓解血资源紧张,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程宗仪,黄永淑[7](2016)在《自体血回输在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自体血回输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80例患者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好适应症,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并发症少,比较安全、有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源紧张的问题,在血源急缺的关键时候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薛振伟,徐丽娟,宋雪冬[8](2016)在《非抗凝自体血回输对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血常规等的影响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非抗凝自体血回输对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血常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急诊手术异位妊娠伴腹腔内出血78例,在自体血回收过程中不加抗凝药,围术期持续监测心率(HR)、血压及血氧饱和度(SpO2)。在自体血回输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同时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RBC-IC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免疫功能指标。记录术中回收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与自体血回输前及术前比较,回输后及术后24hHR显着下降(P<0.05);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显着升高(P<0.05)。与自体血回输前比较,回输后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显着升高(P<0.05),血小板(Plt)显着降低(P<0.05);RBC-C3bRR、RBC-ICR显着降低(P<0.05),IL-6、TNF-α显着升高(P<0.05)。(2)术中回收腹腔及术野积血(1153±436)ml/例,经洗涤后回输血量(867±264)ml/例;回输自体血后无一例出现蛋白尿、呼吸困难、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行非抗凝自体血回输,可有效提高红细胞利用率,改善免疫功能,同时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孙旗,李亚梅,陈江,李晋玉,郑晨颖,白春晓,于琴生,贾育松[9](2015)在《腰椎内固定术围手术期3种自体血回输方式有效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照腰椎开放内固定手术围术期采用的3种自体血回输方法,分析各种自体输血方法单独及联合使用对于预防术后贫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本科2011年1月2013年10月共179例腰椎内固定手术并采集自体血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和医患沟通结果,以有无使用术中及术后自体血回收装置分为Ⅰ组(单纯自体血组,52例),Ⅱ组(自体血+术中回输组,24例),Ⅲ组(自体血+术后回输组,67例),Ⅳ组(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26例),对照四组患者输血有效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差异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年龄、心血管疾病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输异体血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血红蛋白(HGB)及红细胞压积(HCT)术后第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Ⅳ组HGB/HCT术后第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HGB/HCT术后第7、1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开放内固定术前储存自体血患者,围术期单独使用术中或术后自体血回输不能降低异体输血率,因此对预防术后贫血无明显意义,联合使用术中或术后自体血回输对预防术后贫血可能有意义。
徐韦,占胜福[10](2015)在《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在大型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在本院行大型脊柱手术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仅采用控制性降压处理,观察组采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回收血量为(895±89)ml。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异体输血量为(985±205)ml,显着少于对照组的(1960±24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PT和APTT水平显着高于术前,PLT水平显着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PT、APTT、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的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HCT和Hb水平显着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的HCT和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型脊柱手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能有效降低出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异体输血量,缓解医院血库的供血紧张问题,同时还避免了异体之间输血的免疫反应,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对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患者失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写语英文索引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1.1 一般资料 |
2.1.2 股骨颈骨折诊断及分型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 |
2.2.2 病例筛选 |
2.2.3 术前准备 |
2.2.4 干预方式 |
2.2.5 手术方法 |
2.2.6 药品及设备 |
2.2.7 术后处理 |
2.2.8 观察指标 |
2.2.9 失血量的计算公式 |
2.2.10 数据资料的质量控制 |
2.2.11 依从性解决方案 |
2.3 研究流程图 |
2.4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病例说明 |
3.2 一般资料 |
3.2.1 术前基线资料 |
3.3 有效性结果 |
3.3.1 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比较 |
3.4 安全性结果 |
3.4.1 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前与术后1、3、5天血小板比较 |
3.4.2 未输异体血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比较 |
3.4.3 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
3.4.4 不良事件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氨甲环酸和尖吻蝮蛇血凝酶在颅底肿瘤手术中止血效果的比较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4)老年脊柱退变性疾病行椎间融合手术不同自体血回输方式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脊柱手术围手术期止血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患者术前一般状态评估及准备 |
2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术前存储自体血和麻醉技术 |
3 止血类药物及止血材料 |
(6)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体会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观察组 |
1.2.2 对照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中异体血输注量、输血治疗费用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7)自体血回输在手术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与方法 |
1.2血液回收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8)非抗凝自体血回输对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血常规等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非抗凝自体血回输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围术期生命体征监测情况 |
2.2 自体血回输前后血常规及免疫指标变化比较 |
2.3 回收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9)腰椎内固定术围手术期3种自体血回输方式有效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术前储存自体血装置及方法 |
1.3术中血液回收装置及方法 |
1.4术后引流血回收装置及方法 |
1.5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10)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异体输血量的比较 |
2.2 两组手术前后各项凝血指标的比较 |
2.3 两组手术前后RBC、HCT和Hb水平的比较 |
3 讨论 |
四、对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患者失血的影响[D]. 陈大为. 南华大学, 2020(01)
- [2]氨甲环酸和尖吻蝮蛇血凝酶在颅底肿瘤手术中止血效果的比较观察[D]. 骆素素.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3]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J]. 李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09)
- [4]老年脊柱退变性疾病行椎间融合手术不同自体血回输方式的应用研究[D]. 沈华伟. 广州医科大学, 2017(05)
- [5]脊柱手术围手术期止血技术的研究进展[J]. 杨全中,张雪松,杨晓清,胡凡琦,张少甫,张昊,李茁. 当代医学, 2017(15)
- [6]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体会及意义[J]. 吴乔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2)
- [7]自体血回输在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 程宗仪,黄永淑. 西藏医药, 2016(04)
- [8]非抗凝自体血回输对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血常规等的影响观察[J]. 薛振伟,徐丽娟,宋雪冬. 人民军医, 2016(08)
- [9]腰椎内固定术围手术期3种自体血回输方式有效性评价[J]. 孙旗,李亚梅,陈江,李晋玉,郑晨颖,白春晓,于琴生,贾育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5(19)
- [10]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J]. 徐韦,占胜福. 中国当代医药, 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