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如何面对WTO 入世对保险业利大于弊

中国保险业:如何面对WTO 入世对保险业利大于弊

一、中国保险业:如何面对WTO 入世对保险业利大于弊(论文文献综述)

叶雪云[1](2017)在《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国经济发展的关注点逐渐从货物贸易转为服务贸易,后者日渐成为促进各国经济腾飞的主要推动力。我国服务业起步晚,在贸易结构、人才培养及法律体系构建等方面仍处劣势,存在服务贸易逆差严重的问题。作为我国金融服务领域中最早开放的部门,保险行业具有风险控制、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等功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保障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领域之一。但长期以来,我国保险服务贸易持续逆差,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大多数学者集中在研究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或旅游和运输等传统行业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保险服务贸易的规制和自由化问题以及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比较缺乏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全面研究。鉴于此,本文将全面系统地探究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情况,研究其影响因素,探寻改善我国保险服务贸易逆差问题和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以此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首先详细地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其次,对我国保险业和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和现状进行阐述,作为研究其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基础。再次,分别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尽管我国保险服务贸易近20年不断向上发展,但我国保险服务贸易还未摆脱严重的逆差状态,国际竞争力不强;并以迈克尔?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为依据,探寻影响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接着,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国际市场占有率为代表国际竞争力的因变量,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保险业资产规模、软件业总产值、货物贸易出口额和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较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而保险费率、保险资金投资基金占比和保险业集中度的提高则对其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提升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建议,以改善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杨岚[2](2013)在《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经济发展的重点开始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日益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保险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而持续蓬勃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保险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总量和比重仍然较小,且长期处于逆差,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充分了解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状况,厘清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探寻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是本文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本文以全面分析我国保险业和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为基础,运用进出口数据、多项评价指标和多元统计方法建立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单指数时间序列分析和综合指数国际比较两方面,直观揭示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及国际地位,得出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国际竞争力较弱且提升缓慢的结论。同时以国际竞争优势理论作为主要框架,结合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探讨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剖析。通过深入分析可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效率较低、人力资本积累缓慢、有效保险需求不足、金融合作层次较低、创新动力和能力缺乏等方面是导致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从而促进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赵忆宁[3](2011)在《化解金融风险 坚持金融改革 中国入世的一场重大战役》文中研究说明编者按 在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整个谈判过程中,金融问题成为留在最后的几个难点问题之一,因为在谈判的背后,只有在极小的决策圈子内才知晓中国的金融风险究竟有多大。 在这次会上朱总理强调:首先,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的外方股份不能超过50%,中外合资增值电讯

刘璐[4](2009)在《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文中认为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飞速发展,保费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近30%。中国保险市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一是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运行,2003-2008年七年间,保险公司累积赔偿和给付保险金9700多亿元;二是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截至2008年底,保险业为人民群众未来养老和健康积累准备金1.9万亿元,成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支持金融体制改革,保险机构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作为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参与多家商业银行上市重组,为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推动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四是保险市场体系和组织体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外资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格局逐步形成。尽管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寿险业成绩斐然,但是从客观的立场看,中国寿险业的独立经营不过10多年的时间,寿险业的发展和保险公司的经营还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是“竞争”的压力。经济全球化已是世界性的大趋势,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网络化是其重要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国内中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国内中资与外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甚至是中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公司之间的国际竞争。中国2001年加入WTO,如今已经步入了第八个年头,对外开放的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保险业已经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时代。尽管从全国整体来看外资保险公司占市场份额还有限,但是它们对国内保险公司、保险市场以及社会大众的文化与理念所带来的震撼与冲击已经显现出来。二是“转型”的挑战。我国的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的经营方式仍然停留在粗放型的阶段,以开机构、铺摊子、注重保费收入扩张为导向,追求市场份额、强调市场占有率、重视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的外延式发展模式,是中国寿险公司普遍实施的经营发展策略。这种经营模式的结果一方面导致中国寿险市场上的产品差异小、同构现象严重,保险公司在产品、服务、技术、管理和机制上的创新不足;另一方面导致中国寿险业业务虚,经营效益不高。2008年保险退保金达970亿元,占全国总保费的10%。同年,中国寿险公司利润率不到1%,保险全行业出现数额比较大的亏损。三是外部环境的冲击。2008年3月开始,以美国次级贷款链条断裂、投资银行倒闭或转型、多家商业银行破产、实体经济下滑为表象的金融危机爆发。这给美国、欧盟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难免受到影响。我国寿险业发展快、开放早、市场化进程快,但起步晚、基础差,行业没有经受过大的系统性风险的考验,很多新公司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风险意识不强,抗风险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要保障行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寿险公司更需要加强风险防范、转换经营思路,保持经营稳定和绩效提升。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完成结构转型以及减缓外部冲击的影响,中国寿险公司必须转变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寿险公司竞争力的核心内涵是效率的提升,只有持续增强自身的成本控制和利润创造能力才能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生存和发展。从宏观的角度看,保险市场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资源配置的枢纽,其体系运行效率的提高,对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也具有重要价值。正是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以“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为题,在对中国寿险业制度变迁以及寿险业经营规律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辨析中国寿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财务指标法和非参数DEA方法两种实证分析方法,测算中国寿险业效率演变趋势,为提高中国寿险业效率提供决策依据。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以实证分析为主,理论分析为辅。实证分析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可以使所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个人感情和主观愿望的干扰,清晰地刻画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准确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证分析的特点是将经济研究过程数学化和模型化,通过严密的数学计算得出科学的结论。鉴于以往对中国寿险业效率的研究偏重于定性分析和文字表述,本文在加强定性分析的同时,重视定量分析。通过较多地采用详尽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反复计算,力求得到较为客观的结论。因此,本文不是简单地重复现有结论,或凭借市场感觉或主观判断得出结论,而是从具体数据的采集做起,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样本进行分类,然后建立模型展开经济研究,最终得出一般性结论。本文的结论可能与现实不完全吻合,但是力求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寿险业效率的真实状况。全文共分八章,沿着从宏观背景到微观特征、从理论梳理到实践探讨、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思路,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宏观经济发展的客观背景出发,阐释中国寿险业制度变迁的历史路径,总结寿险公司特殊的经营规律,进而以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基于财务指标的因子分析法和基于DEA模型的非参数法建立效率评价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展现各个寿险公司的效率状况和中国寿险业效率变动的整体趋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Tobit回归模型探求影响中国寿险业效率的企业特征因素,进而提出提升中国寿险业的效率的具体路径和政策建议。具体的结构设计如下:第1章绪论。从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保险机构效率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等方面综合阐述了本文的全貌。第2章中国寿险业发展评述。首先,从中国寿险业制度变迁的宏观背景出发,探讨了中国经济30年来经济转轨、市场开放和渐进改革的特质对寿险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这一背景下中国寿险业的发展历程,力图对后文中国寿险业效率的实证分析打下坚实的宏观基础和制度基础。其次,从寿险业竞争格局入手,分析了寿险业的经营主体状况;以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为指标分析了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结构。从寿险公司的微观行为特征出发,分析了承保和投资这两项寿险公司的核心业务,进一步分析和比较了主要寿险公司的保费规模、产品结构、营销渠道、资金运用渠道与结构、投资风格与绩效,对中国主要寿险公司的竞争态势做出了概括。最后,总结了寿险公司作为经营“人身风险”这一特殊产品的企业具有的独特的经营和运作规律。第3章效率理论与保险机构效率测度方法,以西方经济学中效率思想的梳理和总结为切入点,探寻效率分析的逻辑基础与理论框架,深化寿险公司效率的本质认识,并从微观角度对寿险公司的各类效率进行了界定。同时,这一章从工具选用、变量认定和模型设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测度寿险公司效率的三种方法,即财务分析法、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分析了这三种不同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以及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此外,这一章还详细阐述了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Malmquist指数法的理论解释和具体算法。第4章基于财务指标和因子分析的中国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综合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以2007年在我国境内开展业务的34家寿险公司作为样本,选择17个财务指标(包括总资产、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费用率、资产毛利率、资金运用率、资本充足率、投资收益率、人均保费等)构建截面数据体系,提取规模实力、盈利能力、偿付能力、成长性和资产管理能力五个公共因子,从多角度对样本公司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样本公司分成中外资公司(两组)、新老公司(两组)以及以上两者组合(四组)等几个子样本集合,结合寿险公司特殊的经营规律,对不同类型寿险公司的规模实力、盈利能力、成长性、资产管理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第5章基于非参数法的中国寿险业效率实证研究。首先,阐述了样本期间选择为1998-2007年这10年的历史背景,样本寿险公司选择标准以及一些需要说明的问题。其次,详细论证了寿险公司投入和产出变量选取的微观经济理论依据以及具体的计算方法。特别定义了投入变量的价格因素。再次,提出了研究假设和具体的研究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投入导向型DEA模型考察了中国寿险业效率变动的整体趋势,而且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引入大边界DEA模型分析和比较中国寿险业效率的整体变动趋势,以及对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和背景解释,分析了入世前后中国寿险业效率变动的趋势。接下来,进一步把全部样本划分为老寿险公司(入世前成立)和新寿险公司(入世后成立)、中资寿险公司和外资寿险公司两组子样本,实证分析和比较了老公司与新公司、中资公司与外资公司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最后,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印证了尽管受到新竞争者和外资寿险公司的严峻冲击和挑战,中国寿险业无论是在技术进步(生产边界的外移),还是技术效率的改进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整体的经营绩效正逐步改善。第6章中国寿险公司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财务指标法与DEA方法测算效率的一个不足之处就在于无法找到影响决策单元效率的因素。因此,这部分基于前面章节中对寿险公司特征的总结,以寿险公司的整体规模、股权结构、组织形式、营销体系、产品多元化程度、人力资源状况等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寿险公司效率的微观因素。第7章提升中国寿险业效率的途径,提出了提高中国寿险公司效率的措施,探寻了中国寿险业加速结构调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路径。按照前述对中国寿险业发展宏观制度背景和微观主体特征的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的结论,本文提出四点政策建议:(1)转变经营观念、转换经营模式;(2)完善产权结构、改进公司治理;(3)实施寿险公司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再造;(4)推进寿险公司信息技术建设。希望对政府和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第8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对今后继续研究的问题做了展望。论文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第一,总结了寿险公司经营的特殊规律。通过分析发现,相对于一般制造企业而言,寿险公司的经营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盈利周期长;(2)高负债性;(3)利润的估计性;(4)交易双方严重信息不对称;(5)产品包含内置选择权;(6)对资本金要求高。这些特征一方面对效率分析的方法及应用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也对实证分析结果的深入解释提供依据。第二,把因子分析法移植到基于财务指标的寿险公司效率测度方法中,在构建反映寿险公司规模实力、偿付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中国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这种方法的一个很好的副产品是,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法,同时结合已经建立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对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以及综合经营状况进行测算和评价,从而解决原来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偏多和主观赋权的不足。第三,采用DEA测度方法,分别从经济(财务)和技术(生产)的角度,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主要寿险公司共计182个样本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此外,还引入投入要素的价格因素,测度了全部样本公司的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样本区间更大、样本寿险公司数量更多,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更合理。而且在分组分类测算各类寿险公司的效率时,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严谨与可信,使用了方差分析、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三种方法来确定各组寿险公司是否适用同一技术边界,从而大大提高了实证分析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DEA方法过于依赖数据的问题。

付强[5](2006)在《中国保险业应对国际化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而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保险业的国际化。保险业国际化带来了世界保险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也必然对中国的保险业产生重大的影响。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业经过了三年过渡期,已经全面对外开放,开始了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新历程。在保险业国际化的新环境下,研究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问题,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复杂、最艰巨的课题之一,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保险业国际化发展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结合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格局,进而研究了保险业国际化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影响,中国保险业在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机遇和冲击,最后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保险业应对国际化发展的有效对策。本文认为:对外选择科学的开发方式,对内进行有效的保险监管、保险资金运用和保险市场改革是切实可行的做法。 中国保险业应对国际化发展的有效对策中,选择科学的保险业开放方式应该遵循正确的对外开放原则和科学的政策要求;加强保险监管要实施开放性的监管战略,以做到在新形势下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保险经营风险。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实现保险投资的多元化是有效运用保险资金的主要方式。加速培育民族保险市场要从再保险体系,保险法律法规,保险中介人和保险意识,以及农村保险市场几方面入手。

盛枫[6](2005)在《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其中正文部份分为四章。文章综合运用了经济分析、价值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分析方法。全文从基础理论入手,研究了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经济学基础和它的价值取向,探讨了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原则和制度安排,分析了 WTO 框架下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国际协调,最后落脚到我国的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问题,以入世三年多来我国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对我国保险业影响的实证考察和我国做出的相关承诺为依据,提出了完善我国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监管的对策和建议。导论部分主要交代了论文的写作背景、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内涵、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本文的写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接受 1929 年大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基本统一认识,要建立贸易自由体制。而建立贸易自由体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排除一切可以排除的市场壁垒和障碍,即“市场准入”问题。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又把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推向台前。文章把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界定为东道国为了维护本国保险业的安全与稳定,从法律上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资格、经营能力进行审查、确认或者限制,以决定是否允许其进入本国金融市场,赋予其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正文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对我国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法律制度进行了评析并提出建议。第一章,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理论依据。本章首先指出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外资保险公司具有的特殊行业风险决定的。第一,外资保险公司存在的自然垄断、外部负效应和信息不完备、信息不对称等市场破坏因素,无法通过市场机制2自身得以限制或消除,必然依靠国家的监管机制,通过法律工具予以限制或消除。第二,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其经营具有负债性、保障性、广泛性和附合性等特点。外资保险公司除了具备保险业的共性外,还具有跨国性的特性,这些特征使得对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监管非常必要。任何值得被称之为法律制度的制度,必须关注某些超越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相对性的基本价值。紧接着文章分析了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所诉求的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为保险业的竞争提供公平的经营环境、促进保险业效率的提高等价值,这刚好与法的安全、效率、公平等价值相合,这些价值符合现代法的精神,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第二章,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监管的原则和制度安排。首先,笔者指出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监管的原则主要是针对东道国而言的,具体指东道国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本国金融市场所采取的态度和立场。各国、各地区鉴于自身经济、金融发展战略以及基本国情的不同,在对待外资保险公司准入的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保护主义、对等互惠、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等四项原则。东道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监管,除了要贯彻该国对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监管所采取的政策原则外,通常还从组织形式、准入条件、准入范围等方面进行具体运作,以实现该国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目的。笔者分别对组织形式、准入条件、准入范围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三章 ,WTO 框架下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国际协调。由于世界范围内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态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本国保险业开放问题有着重大分歧,因此,为了协调彼此间经济利益,促进保险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产生了有关调整国际保险服务贸易的法律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达成的一系列多边金融服务协议和各国对保险服务贸易开放所作的承诺。本章首先总结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及其附录、《有关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书协议》以及《全球金融服务协议》中有关保险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规定。3接着,结合各相关国家保险服务贸易立法状况,分析其在《全球金融服务协议》项下所作的承诺,把世界范围内保险服务市场开放格局分为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完全开放模式、以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限开放模式、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充分开放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有限开放模式等四类。本章还对 WTO 主要成员方保险服务贸易承诺概况进行简要评析,指出市场准入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诺内容各有不同,各个国家的承诺方式也有差异。第四章,WTO 与我国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及其法律制度的完善。本章首先对我国在保险服务贸易方面的具体承诺作一总结。接着对我国的承诺进行了评析,指出其具有坚持“逐项给予”、奉行“渐进式开放”、注重“准入监管”和有权“审慎例外”等四个特点。笔者认为,中国较好地利用了 GATS“渐进式开放”和“审慎例外”的原则,充分维护了中国保险服务业的权益,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缓冲期。入世之初,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是利是弊曾引起争论。而今,入世将近四年,笔者结合社会经济实践,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进行了实证考察,分析了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对我国保险业市场结构、销售模式、技术和?

吴九红[7](2005)在《中国商业保险监管研究 ——兼顾成本与效率的监管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保险监管始终是与金融监管、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重要问题。但我国保险监管由于模仿国外现成的手段经验的痕迹较多,缺乏对我国经济文化背景的深入分析,导致监管成本尤其是隐性的机会成本上升和监管效率低下,而监管效率的低下又导致了监管成本的进一步上升,从国外保险监管的理论与实践来看,监管理念经历了一个从效率优先的无监管时代,到安全稳定优先的过度监管时代,并进一步朝兼顾效率与稳定的新时代发展,而我国的保险监管还停留在安全稳定优先的时期,对监管的成本与效率问题重视不够。 对监管的效率问题主要有两点未得到足够重视,一是市场行为监管的效率问题,一是以限制资金运用方向来保障保险体系安全的有效性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这两方面问题从理论角度分别进行了收益与成本的均衡分析和市场行为监管的博弈模型分析以及保险资金运用安全稳定与效率两难根源的福利函数模型分析,并由此对兼顾成本与收益的监管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 对保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进行的相关分析表明,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寿险主导型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健康险对保费收入、投资和银行存款的作用比较突出,而意外险的重要性并没有有关研究中认为的那样明显,总体营业费用也主要与财产险的赔付相关。垄断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保险创新,加大对新险种包括模仿下创新的新险种的保护可以推进保险创新。随着从业类型的分化,保险从业监管难度加大,在保险行业协会等机构职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尤其是准入监管,放松从业类型的监管。中介监管制度不完善使得我国人才结构出现严重的不均衡,需要加强人才准入和竞业限制的监管。对电子商务监管问题则须在公平一致、信息披露、业务规范、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强监管。因此,本文以兼顾成本与效率的监管理念为基础,从保险创新的监管推动、从业监管与人才监管、电子商务监管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最后构建了一套由目标层、领域层和指标层构成的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保险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保险监管评价综合指数的概念模型。

郑长娟[8](2004)在《服务业外商投资进入模式与中国服务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迅速增长显现了服务企业国际化的强劲趋势。中国入世相应地作出了服务业逐步开放的承诺,2001年以来,国际资本纷纷看好中国服务业,越来越多的服务型跨国公司进入金融业,流通业、电信服务业以及法律、会计、管理、公关等专业服务领域,服务业吸引FDI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的分析表明,中国服务业总体水平落后,在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尤其缺乏竞争优势。因此,要加速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引进外资是必由之路。 进入模式是指企业的产品、资本、技术、技能、管理诀窍和其他经营资源能够进入他国市场的系统筹划和安排。进入模式的选择不仅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国际营销决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后,服务业扩大开放是必然趋势,包括对许多战略性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也将逐步取消。目前,国际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明显,中国已成为吸引服务业FDI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外资服务企业的进入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对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服务型跨国公司因其独特的所有权优势以及资本密集度较低等特点,一般具有追求高控制度的内在动力,更多地采用独资的进入方式,而独资经营与合资及合作等低控制度的进入模式相比,后者对东道国的技术扩散效应更为明显,更有利于东道国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技巧,提高国内服务业的竞争力。因此,研究外资服务企业投资进入模式的特征对于中国服务业制定有效利用外资的对策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和中国入世后服务业扩大开放为背景,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服务营销与管理理论为基础,旨在建立一个服务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一般分析框架,试图在考虑各种进入模式内在特性以及区分有形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特性的基础上,建立服务企业进入模式决策的分析模型,并实证研究中国服务业外商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揭示外资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模式特征,从而为研究制定中国服务业有效利用外资的原则和策略奠定基础。为此,该论文的研究立足于解决五个基本的

刘江格[9](2004)在《加入WTO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文中指出中国是世界十大贸易国之一,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潮流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表面上"入世"不可避免地会给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诸产业带来冲击,更为深刻的是将发生在体制层面,尤其集中在经济贸易法律方面。着重阐述加入WTO以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赵利胜[10](2004)在《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保险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险业的开放促使我国保险业安全问题提升到一个非同寻常的高度,如何控制与日俱增的风险,特别是在牵一发而动全身、风险相对集中的保险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但是,理论界对保险监管的系统性研究却相对滞后,这更加突出了对保险安全研究的实际意义。一、影响我国保险安全的因素问题目前影响我国保险安全的深层次问题:保费高增长与资金运用收益偏低的矛盾十分突出,不良资产数额和比例呈增加和上升趋势,外来冲击降低了保险公司利润率,降低了保险业偿付能力的稳定性,中资保险企业运行机制落后,风险自控能力差,保监会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保险监管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问题,监管机关宏观管理能力不足成为亟待加强的问题,财政总是承担“最后买单者”的角色,最后往往转化为国家风险。产业政策上不注重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方向,保险产业的动态博弈长期未得到重视,不住重保险产业政策的协调性和创新性,在税收上实行了高税赋的政策,其税率之高、税基之宽,非国际同业平均水平和国内其他金融业可比,同时对保户也基本谈不上税收优惠政策。保险监管体制是保险监管的职责划分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目前我国保险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有:保监会职能不清,计划经济色彩浓厚,既是行政主管机关,又是监管机关;保监会的权力过分集中,我国保险市场监管体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即过于将监管权力集中到一个部门,使得无法对监管效果进行再监管。与国外保险市场监管体制相比,中国保监会还拥有保险规章制度制定的话语权。从保险市场角度看,一个成熟的市场需要有成熟的监管体制相配套。而能够成功运作的监管体制应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监督三者分开。探究保险市场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规范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职能的明确分工。我国<WP=204>目前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一些进展,但距离稳定、制衡的监管体系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二、保险监管是实现保险安全根本途径要实现保险安全,就必须使保险风险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保险本身最重要的特点是保险的负债性、社会性和保障性。保险合同一经出售,购买人得到的只是对未来发生意外的一纸承诺。保险企业通过出售保险产品集聚所有投保人的保险金,再按照市场方式进行投资运作,除掉企业的资本金,所运营的资金完全是负债。保险产品的设计以专门的统计技术为基础,其技术强一般不易为普通人所掌握,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如不加强监管,很可能出现保险产品设计、核保核赔、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投机现象。另外,在现有体制下,保险代理人不属于保险公司正式员工,在其展业过程中屡屡发生误导客户的现象。为了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必须加强保险监管。从表象上看,保险风险是由市场主体各种行为造成的。之所以产生道德风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保险人对标的非控制性。由于保险市场主体行为的非理性,从众行为、灾难短视行为和忽视信息行为、组织寻租行为,导致挤退的发生。保险监管也具有局限性。由于政府作用边际的限制,政府往往有力所不及的领域,也就是“政府失灵”领域。这个领域的存在,影响了保险监管的实际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对保险监管的效果作恰当的估计。市场的功能缺陷或者说市场失灵可以靠政府去弥补、矫正,但是不能把政府的作用神化,如果认为政府能够完全有效地弥补和矫正所有的市场缺陷或功能失灵,那是不合乎实际的一种假想。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政府与市场并非在所有领域都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许多场合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政府可以帮助市场、矫正市场,市场也可以帮助政府、矫正政府,试图在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人为地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那是徒劳的。市场监管失灵是监管本身的问题。三、保险安全的经济学分析保险监管的目标除保险安全、保险效率以外,还应包括保险结构优化。<WP=205>具体来说,包括:第一,确保保险机构稳健经营和保险安全,即保险安全目标。第二,提高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即保险效率目标。第三,保险结构优化,既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出资人结构、产品结构、财产险寿险结构,又包括保险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许多方面。保险监管成本分析。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提醒我们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即必须认识到实施监管也是需要耗费资源的。保险监管成本,一是直接的资源成本,包括行政成本、执行成本,二是间接的效率损失,是指这种效率损失是潜在的不易被直接觉察,它一般不直接表现为政府预算支出增加上,也不表现为个人直接负担的成本的加大,但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却由于这种监管的实施而降低了。监管有可能削弱竞争,导致静态低效率,可能妨碍金融中介的创新,导致动态低效率。监管过于严厉导致社会总福利降低。保险监管的边界,可以运用成本有效性标准分析。为了提高保险监管的有效性,在既定的监管目标下,只有降低监管成本。要探讨一种成本制度安排,在满足各个保险主体成本最优的前提下,达到社会总成本最优。这就要求总成本在不同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方式

二、中国保险业:如何面对WTO 入世对保险业利大于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保险业:如何面对WTO 入世对保险业利大于弊(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保险服务贸易
        二、国际竞争力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二节 保险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
        一、保险贸易壁垒
        二、保险贸易自由化效应
    第三节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一、入世带来的影响
        二、发展及现状
    第四节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
        一、国际竞争力指标
        二、影响因素
第三章 我国保险业及保险服务贸易发展概述
    第一节 我国保险业发展概述
        一、发展历程
        二、发展趋势及前景
        三、国际比较
    第二节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发展概述
        一、我国跨境交付保险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二、我国商业存在保险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第四章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指标选取原则与含义
        二、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分析
        三、小结
    第二节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相关和支持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
        五、政府行为
        六、机会
第五章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与说明
        二、数据来源
        三、模型设定
        四、实证方法
        五、实证过程
    第二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检验
        三、主成分分析
        四、回归分析
        五、实证结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政府的支持
        二、企业的作为
参考文献

(2)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理论基础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2.1 我国保险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2.2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2.2.1 我国跨境交付保险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2.2.2 我国商业存在保险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2.3 我国保险服务业与保险服务贸易发展的关系
第3章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评价
    3.1 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单指数时间序列分析
    3.3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指数国际比较
        3.3.1 数据的选取与分析
        3.3.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指数评价
第4章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保险服务贸易的发展要素状况
        4.1.1 影响保险服务贸易实力的保险资本运用效应
        4.1.2 保险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积累
    4.2 国内保险服务需求条件
    4.3 保险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4.4 国内保险市场竞争状况
第5章 提升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5.1 优化保险资金运用,提升保险服务贸易发展的实力
    5.2 加强保险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5.3 多方位拉动促进潜在保险服务需求增加
    5.4 逐步深化金融合作,在推进混业经营中提升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
    5.5 强化保险创新,提升保险服务水平
    5.6 不断提高保险开放和监管水平,鼓励保险服务业“走出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保险机构效率研究综述
        1.2.2 国内保险机构效率研究综述
    1.3 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2 中国寿险业发展评述
    2.1 中国寿险业发展的宏观分析
        2.1.1 中国寿险业制度变迁的宏观经济背景
        2.1.2 制度变迁视角下中国寿险业发展历程
    2.2 中国寿险业发展状况分析
        2.2.1 中国寿险业竞争格局分析
        2.2.2 中国寿险业承保业务分析
        2.2.3 中国寿险业投资业务分析
    2.3 寿险公司经营规律分析
        2.3.1 长期性
        2.3.2 高负债性
        2.3.3 利润的估计性
        2.3.4 信息不对称性
        2.3.5 产品中包含内置选择权
        2.3.6 寿险公司资本需求的特殊性
    2.4 本章小结
3 效率理论与保险机构效率测度方法
    3.1 效率的内涵
        3.1.1 经济学中效率的定义
        3.1.2 效率与效益、绩效
    3.2 效率理论综述
        3.2.1 古典经济学中的效率思想
        3.2.2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效率思想
        3.2.3 X效率理论
    3.3 保险机构效率测度方法
        3.3.1 财务指标分析法
        3.3.2 边界分析法
    3.4 本文测度寿险公司效率使用的方法
        3.4.1 DEA模型的进一步阐述
        3.4.2 生产率增长和效率长期变动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财务指标和因子分析的中国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综合评价
    4.1 样本选择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样本选择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数据来源
    4.2 研究方法
        4.2.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4.2.2 假设检验
        4.2.3 因子分析步骤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各家寿险公司绩效分析
        4.3.2 中外资寿险公司绩效比较
        4.3.3 新老寿险公司绩效比较
        4.3.4 中资外资、新老寿险公司经营绩效的综合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非参数法的中国寿险业效率实证研究
    5.1 数据来源与样本期间、样本公司的选择
    5.2 投入和产出变量的选取
        5.2.1 产出变量
        5.2.2 投入变量
    5.3 中国寿险业整体效率分析
        5.3.1 研究设计
        5.3.2 中国寿险公司效率变动的总体分析
    5.4 新老寿险公司效率的变动
        5.4.1 共同边界假设检验
        5.4.2 新老寿险公司效率的比较与分析
        5.4.3 大边界下新老寿险公司效率的比较
        5.4.4 入世前后老寿险公司效率的变动
    5.5 中外资寿险公司效率比较
        5.5.1 共同边界假设检验
        5.5.2 中外资寿险公司效率的比较与分析
        5.5.3 大边界下中外资寿险公司效率的比较
    5.6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中国寿险公司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6.1 中国寿险公司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构建
        6.1.1 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6.1.2 寿险公司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建立
    6.2 实证分析
        6.2.1 样本数据说明
        6.2.2 影响关系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提升中国寿险业效率的途径
    7.1 转变经营观念,转换经营模式
    7.2 完善产权结构,改进公司治理
        7.2.1 完善产权结构
        7.2.2 改善公司治理
    7.3 实施寿险公司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再造
        7.3.1 寿险公司组织结构变革
        7.3.2 寿险公司业务流程再造
    7.4 推进寿险公司信息技术建设
        7.4.1 统一技术支持系统
        7.4.2 统一技术支持系统在寿险公司的应用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未来研究的方向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中国保险业应对国际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第一章 保险业国际化的发展特征与趋势
    第一节 保险业国际化概述
        一、保险业国际化的原因
        二、保险业国际化的实现方式
    第二节 保险业国际化发展的特征
        一、保险业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新兴工业化国家保险业快速跟进
        三、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
        四、保险产品结构变革
        五、保险宏观监管目标调整
        六、保险业国际化经营风险加大
    第三节 保险业国际化发展趋势
        一、保险业与其他金融服务业混业经营
        二、保险产品不断创新
        三、保险组织的股份化趋势
        四、保险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调整
        五、保险监管出现新趋势
第二章 中国保险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垄断时期
        二、快速发展阶段
        三、飞速发展时期
    第二节 中国保险业开放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开放的原因
        二、中国保险业开放的过程
        三、中国保险业开放的特征
    第三节 中国保险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一、保险业务结构不均衡
        二、保费收入低、保险费率不合理
        三、保险市场供需不足
        四、保险资金的运用受限
        五、保险税率结构严重失衡
        六、保险法规和保险监管尚需完善
    第四节 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分析与阶段性特征
第三章 保险业国际化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保险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人口优势
        二、前景优势
        三、市场优势
    第二节 入世后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一、总体竞争格局
        二、中外资保险公司竞争格局
        三、我国保险业竞争格局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保险业国际化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
        一、险业开放&金融安全
        二、保险市场&引进保险技术
        三、外资保险&资金逆流
    第四节 保险业开放为中国民族保险业带来的机遇
        一、增强民族保险业的创新意识
        二、全面推进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步伐
        三、为我国培养高级保险专业人才
        四、拓宽民族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五、培育国民保险意识
    第五节 外资保险进入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冲击
        一、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现有保险市场业务结构面临挑战
        三、民族保险业生存空间有限
        四、保险监管面临改革
        五、造成保险资金的外流
        六、造成保险人才的流失
第四章 中国保险业应对保险业国际化的对策
    第一节 选择科学的保险业开放方式
        一、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应遵循的原则
        二、制定科学的保险业对外开放政策
    第二节 加强和完善保险监管
        一、实施开放性监管战略
        二、完善偿付能力监管
        三、加强资产负债监管
    第三节 有效运用保险资金
        一、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
        二、有效运用我国保险资金
    第四节 加速民族保险市场培育
        一、加紧培育再保险市场体系
        二、完善有关保险法律法规
        三、发挥保险中介人的重要作用
        四、保险公司担负培育保险意识重任
        五、开拓农村保险市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主要论文成果简介
致谢

(6)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一、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问题的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问题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经济学分析
        一、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二、外资保险业具有特殊的行业风险
    第二节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价值分析
        一、安全
        二、公平
        三、效率
第二章 外资保险公司准入监管的原则和制度安排
    第一节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原则探析
        一、保护主义原则
        二、对等互惠原则
        三、最惠国待遇原则
        四、国民待遇原则
    第二节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制度安排研究
        一、组织形式的限制
        二、外资保险公司自身条件的要求
        三、准入范围的限制
第三章 WTO 框架下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国际协调
    第一节 WTO 中关于保险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规定
        一、《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
        二、《有关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书协议》的规定
        三、《全球金融服务协议》中的规定
    第二节 各国保险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基本模式
        一、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完全开放模式..
        二、以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限开放模式
        三、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充分开放模式
        四、发展中国家有限开放保险市场的模式
    第三节 对WTO 主要成员方保险服务贸易承诺概况的评析
        一、市场准入是大势所趋
        二、承诺内容各有不同
        三、承诺方式存在差异
第四章 WTO 与我国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及其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具体承诺
        一、关于跨境提供的保险服务
        二、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外资保险企业的形式和外资股权比例限制
        三、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地域范围限制
        四、外国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
        五、设立外资保险机构的许可条件
        六、国民待遇限制
    第二节 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承诺的评析
        一、坚持“逐项给予”
        二、奉行“渐进式开放”
        三、注重“准入监管”
        四、有权“审慎例外”
    第三节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对我国保险业影响的实证考察
        一、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二、对销售模式的影响
        三、对技术、人才和管理制度的影响
        四、对中资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五、对保险监管的影响
    第四节 对入世后我国保险服务贸易法律应对的评析
        一、我国现有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二、我国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商业保险监管研究 ——兼顾成本与效率的监管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和附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保险监管理论与实践综述
        1.2.1 保险监管理论发展综述
        1.2.2 保险监管实践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与指导思想
        1.3.2 研究范式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
    1.6 主要创新
第二章 保险监管收益与成本的均衡分析
    2.1 保险监管的目标定位
    2.2 保险监管收益
        2.2.1 保险监管的边际收益递减特性
        2.2.2 保险监管收益衡量及其阶段划分
    2.3 保险监管成本
        2.3.1 保险监管的直接成本
        2.3.2 保险监管的间接成本
    2.4 保险监管均衡
        2.4.1 保险监管收益与成本的组合
        2.4.2 保险监管的均衡分析
    2.5 保险监管理念探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险市场行为监管及其博弈分析
    3.1 保险市场行为监管
    3.2 保险监管力度结构
    3.3 商业保险监管力度博弈模型
        3.3.1 模型假设
        3.3.2 建立模型
        3.3.3 模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保险业安全稳定与效率的模型研究
    4.1 保险体系稳定与效率的理论分析
        4.1.1 保险资金运用——影响保险体系稳定与效率的核心问题
        4.1.2 保险体系稳定与效率的理论
    4.2 保险资金运用安全与效率两难的模型分析
        4.2.1 模型假设
        4.2.2 模型分析与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保险市场系统分析与垄断创新的博弈模型分析
    5.1 中国保险市场系统分析
        5.1.1 中国保险市场结构
        5.1.2 我国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
        5.1.3 我国保险业统计指标分析
    5.2 垄断条件下我国保险创新及其监管的经济与博弈分析
        5.2.1 我国保险市场的垄断现状及当前的主要问题
        5.2.2 保险创新的经济内涵
        5.2.3 垄断因素对保险创新的影响
        5.2.4 保险创新的若干博弈分析
    5.3 推动我国保险创新发展的措施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保险从业与人才监管研究
    6.1 保险从业及从业发展模式
        6.1.1 保险从业归类与发展趋势分析
        6.1.2 保险从业发展趋势分析
    6.2 保险从业监管模式的演变及趋势
        6.2.1 保险从业监管模式及其演变
        6.2.2 保险从业监管模式发展趋势
    6.3 我国保险从业监管制度研究
        6.3.1 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市场构成
        6.3.2 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市场发展趋势
        6.3.3 我国保险从业监管内容与方式
        6.3.4 我国保险从业监管模式及其选择
        6.3.5 我国保险从业监管政策建议
    6.4 中国保险人才系统分析
        6.4.1 保险人才需求现状
        6.4.2 保险人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6.4.3 保险中介制度缺陷对保险中介人才市场发展的影响
    6.5 保险监管人才的位熵探析
        6.5.1 国内保险监管人才特点及其熵分析
        6.5.2 运用人才社会位评价保险监管人才
        6.5.3 提高保险监管人才社会位、降低人才与组织熵的途径探讨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保险电子商务监管及其政策建议
    7.1 我国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7.2 保险电子商务监管要点
    7.3 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政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保险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1 构建保险监管指标体系的意义
    8.2 保险监管指标体系设计侧重点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2.1 保险监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8.2.2 我国保险指标体系现状
    8.3 保险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3.1 偿付能力水平评价指标
        8.3.2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8.3.3 保险市场总体评价指标
        8.3.4 保险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8.3.5 保险监管综合评价指数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
致谢
插图和附表清单
    图1.1 《中国商业保险监管研究——兼顾成本与效率的保险监管理论与实践》技术路线
    图2.1 保险监管的边际收益递减特性示意图
    图2.2 保险监管成本曲线
    图2.3 保险监管成本与收益示意图
    图3.1 我国保险业统计数据中的半年度效应
    表3.1 保险监管力度与保险企业经营选择的静态博弈
    表3.2 保险监管力度与保险企业经营选择的静态博弈(简化)
    图3.2 监管人的混合策略
    图3.3 保险企业的混合策略
    图5.1 中国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溢额估算(对数)
    图5.2 中国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估算(%)
    图5.3 中国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估算)(%)(6个月平均)
    图5.4 中国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趋势(估算)(%)(6个月平均)
    图5.5 中国保险业整体偿付能力溢额趋势(估算)(对数)
    图5.6 我国保险业发展趋势(对数)
    表5.1 中国保险业有关统计指标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100)
    表5.2 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状况表(2004年10月) 单位:万元
    表5.3 人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状况表(2004年10月) 单位:万元
    图5.7 保险创新的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
    图5.8 保险创新的外部性
    图5.9 垄断对创新的替代效应
    图5.10 垄断对保险创新的挤出效应
    表5.4 国内保险公司缺乏创新能力的博弈分析
    表5.5 外资保险公司对我国保险创新影响的博弈分析
    表5.6 自由竞争模式下保险创新的博弈分析
    表6.1 我国保险中介机构设立数量表
    表6.2 山西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才学历结构表(2001)
    表6.3 中国保险中介机构执业形式和执业条件制度比较

(8)服务业外商投资进入模式与中国服务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2.3 对国内外文献的简要评述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总体思路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理论综述
    2.1 垄断优势理论
    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3 内部化理论
    2.4 交易成本理论
    2.5 折衷理论
    2.6 组织能力理论
    2.7 国际化阶段演进理论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服务国际化的主体和促动因素研究
    3.1 服务国际化的内涵和主体
        3.1.1 服务国际化的内涵
        3.1.2 服务经营国际化的主体
    3.2 促进服务国际化发展的外部因素
        3.2.1 发达国家优势服务业的全球扩张
        3.2.2 发展中国家对服务业外资的开放和积极参与
        3.2.4 技术进步的推动
    3.3 服务国际化发展的微观动因
        3.3.1 追随顾客
        3.3.2 寻求新的市场
        3.3.3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3.4 服务特性对服务国际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3.4.1 服务的不可分离性的影响
        3.4.2 服务体验的互动本质的影响
        3.4.3 服务的异质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服务业外商投资的状况和趋势
    4.1 中国服务业外商投资的现状和特点
        4.1.1 A类服务业 FDI流入状况和特点
        4.1.2 B类服务业 FDI流入状况和特点
        4.1.3 C类服务业 FDI流入状况和特点
        4.1.4 D类服务业 FDI流入状况和特点
    4.2 中国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度和开放承诺
    4.3 中国服务业外资进入的发展趋势预测
        4.3.1 服务业 FDI的规模将继续增加,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4.3.2 FDI的流向将发生结构性的调整
        4.3.3 香港将成为我国服务业外资的重要来源地
        4.3.4 消费者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 FDI的区位选择不同
        4.3.5 独资经营将成为服务业外资进入的主导模式
        4.3.6 服务业跨国并购的方式将被逐步采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服务企业进入模式决策的模型研究
    5.1 服务企业进入模式的类型分析
        5.1.1 出口进入模式
        5.1.2 合约进入模式
        5.1.3 投资进入模式
        5.1.4 各种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比较
    5.2 服务企业进入模式决策倾向的系统测度
        5.2.1 灰局势决策的效果测度方法
        5.2.2 计算步骤
    5.3 服务企业进入模式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服务生产与消费的互动程度对进入模式决策的影响
        5.3.2 资本密集度对进入模式决策的影响
        5.3.3 企业所有权优势对进入模式决策的影响
        5.3.4 东道国市场吸引力对进入模式决策的影响
        5.3.5 国别风险对进入模式决策的影响
        5.3.6 文化距离对进入模式决策的影响
    5.4 服务企业进入模式决策一般分析模型的构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服务业外商投资进入模式的实证分析
    6.1 样本选取
    6.2 样本特征描述
        6.2.1 外资服务企业投资进入模式的总体特征
        6.2.2 不同服务类型企业的投资进入模式的特点
        6.2.3 不同经营期限企业的投资进入模式的特点
        6.2.4 不同资本密集度企业的投资进入模式的特点
        6.2.5 不同文化距离企业的投资进入模式的特点
    6.3 投资进入模式决策影响因素的列联相关分析
        6.3.1 变量类型的确定
        6.3.2 列联相关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6.3.3 投资进入模式决策影响因素的列联相关分析
        6.3.4 相关分析的结果
    6.4 投资进入模式决策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6.4.1 指标的涵义及假设
        6.4.2 计量分析过程与结果
    6.5 研究结论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外资进入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7.1 外资进入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效应
        7.1.1 技术扩散效应
        7.1.2 结构调整和升级效应
        7.1.3 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改进效应
        7.1.4 人力资源开发效应
        7.1.5 环境改善效应
    7.2 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外资的作用分析
        7.2.1 生产性服务业的知识密集型特征
        7.2.2 生产性服务业在创新系统的作用
        7.2.3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增长的促动因素
        7.2.4 引进外资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7.3 外资进入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挑战
        7.3.1 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7.3.2 中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应对策略研究
    8.1 中国服务业有效利用外资的原则
        8.1.1 贯彻贸易自由化原则
        8.1.2 坚持公平竞争原则
        8.1.3 贯彻透明度原则
        8.1.4 利用差别优惠原则
        8.1.5 坚持效益原则
    8.2 政府对服务业监管的重点和政策取向
        8.2.1 商务服务业需要放松政府管制
        8.2.2 个人和社会服务业的开放应有适度限制
        8.2.3 政府在社会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需要调整
        8.2.4 基础设施服务业要在引入竞争的同时加强监管
    8.3 中国服务业有效利用外资的策略选择
        8.3.1 完善服务业外商投资的法律和法规
        8.3.2 推进服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
        8.3.3 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
        8.3.4 引导服务业外资的合理流向
        8.3.5 促进优势服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8.3.6 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人才优势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加入WTO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入世后我国保险业面临的国际化竞争挑战
    (一) 现有的保险市场格局被打破
        1.世界保险市场竞争激烈
        2.国内保险市场的新格局形式
    (二) 现有保险市场业务结构面临挑战
        1.我国保险市场的业务结构
        2.我国保险市场业务结构发生的变革
        3.全球化保险发展趋势下保险经营的创新
        4.金融一体化发展趋势带来的影响
    (三) 对保险企业发展处境的影响
        1.保险人才流失趋于频繁
        (1) 人才流失的原因和流向
        (2) 人才流失造成的后果
        2.资金外流面临潜在可能危险
        (1) 资金外流产生的原因
        (2) 资金外流的影响
    (四) 国内保险法律和监管制度体制与建设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挑战
        1.我国入世后的保险法律制度建设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2.保险监管体制与制度建设状况和面临的挑战
三、我国保险业的应对开放发展之对策
    (一) 政府对策一:充分利用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保护民族保险业
        1.市场准入的限制
        2.设立对象选择的原则
        3.开放市场结构上应遵循的原则
        4.在组织形式上的原则
        5.业务范围划分的原则
        6.经营区域的分配
        7.保险费率执行上的依据
        8.税收政策的制定
        9.民族保险业的增设趋向
    (二) 政府对策二: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尽快向国际惯例接轨
        1.政府立法机关和保险监管机构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2.加强保险业包括外资机构在内的自律制度
        3.建立和完善商业化的再保险市场, 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三) 企业对策一:提高竞争力, 进行保险创新
        1.技术创新。
        2.保险组织创新。
        3.保险经营创新。
    (四) 企业对策二:培养保险专业人才, 建设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五) 其他对策:充分利用刑事法律狠狠打击保险业中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10)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保险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 言
    第一节 保险安全问题研究的缘起
        一、 选题意义:原因和动力
        二、 保险安全的研究对象:保险行业风险与控制
        三、 对于保险安全内涵的理解
        四、 保险安全的衡量标准
    第二节 国内外学术界对保险安全的研究综述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有关保险、金融危机的理论
        二、 国内外学者对保险安全的相关观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框架结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三、 论文框架结构
    第四节 本文的主要创新
第一章 影响我国保险安全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保险行业风险因素及成因分析
        一、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保险安全提出的挑战
        二、 影响我国保险安全性问题分析
    第二节 我国保险监管的体制分析
        一、 我国保险监管体制的历史回顾
        二、 现行体制下保险监管的主要内容
        三、 目前我国保险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保险产业政策分析
        一、 我国保险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二、 保险发达国家的保险产业政策所提供的经验
        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保险产业政策调整的方向
    第四节 我国保险企业税收负担问题分析
        一、 国外保险业税收负担
        二、 我国目前保险行业税收制度及分析
        三、 改革保险业税收制度的一些建议
第二章 保险监管:实现保险安全根本途径
    第一节 保险监管存在的一般理由
        一、 保护自由竞争和反垄断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需要保险监管
        二、 保险行业的性质、特点需要监管
        三、 政府对保险市场进行监管理由的规范模型
    第二节 保险市场主体的有限理性
        一、 保险市场主体的道德风险
        二、 被监管者的从众行为
        三、 监管者行为的有限理性
        四、 囚徒困境与保险挤退风险
    第三节 保险监管的局限性
        一、 政府失灵
        二、 保险监管失灵
        三、 保险监管是实现保险安全的根本手段
第三章 保险安全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保险监管的目标及成本分析
        一、 保险监管的目标分析
        二、 保险监管的成本分析
        三、 保险监管对保险市场效率的影响
        四、 降低监管成本是有效保险监管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保险监管者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动态博弈均衡模型
    第三节 我国保险企业的公司治理分析
        一、 保险公司应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 建立适当的控制权机制是公司治理的关键
        三、 建立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 混业经营形势下的保险安全
    第一节 混业经营模式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压力
        一、 混业经营模式界定
        二、 选择混业经营模式的深刻原因
        三、 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中存在的矛盾
        四、 保险(金融)监管模式选择的压力
    第二节 混业经营模式下我国保险监管研究
        一、 关于监管模式选择
        二、 混业趋势下金融监管的制度缺陷
        三、 适应混业发展设立金融监管“防火墙”
    第三节 从分业走向混业经营模式过渡期间的保险监管政策
        一、 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二、 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操作系统
        三、 制定向混业监管过渡的监管对策
        四、 分阶段、分步骤向混业经营、混业监管推进
第五章 加强我国保险安全管理的构想及对策
    第一节 完善保险安全的基础环境
        一、 加强我国保险企业内部控制
        二、 建立良好的保险市场机制
        三、 建立和完善保险监管的基础性制度
        四、 规范保险企业市场行为
    第二节 建立健全科学的保险安全监管体制、程序和方法
        一、 应建立行政、立法、司法相制衡的监管体制
        二、 完善我国现阶段的保险监管模式
        三、 建立优化监管的运行机制,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
        四、 不断推动监管法治化进程
    第三节 推动保险安全信息系统建设
        一、 建立适当超前的保险公司监管指标体系
        二、 强化保险公司的信息安全建设
        三、 对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监管
    第四节 建立保险安全预警系统
        一、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二、 偿付能力指标的量化
结 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研究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致 谢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四、中国保险业:如何面对WTO 入世对保险业利大于弊(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叶雪云.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03)
  • [2]我国保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 杨岚. 河北大学, 2013(S2)
  • [3]化解金融风险 坚持金融改革 中国入世的一场重大战役[N]. 赵忆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
  • [4]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D]. 刘璐. 东北财经大学, 2009(05)
  • [5]中国保险业应对国际化发展研究[D]. 付强. 四川大学, 2006(03)
  • [6]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 盛枫. 西南财经大学, 2005(04)
  • [7]中国商业保险监管研究 ——兼顾成本与效率的监管理论与实践[D]. 吴九红. 河海大学, 2005(02)
  • [8]服务业外商投资进入模式与中国服务业发展研究[D]. 郑长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01)
  • [9]加入WTO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 刘江格. 河北法学, 2004(06)
  • [10]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保险安全问题研究[D]. 赵利胜. 吉林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中国保险业:如何面对WTO 入世对保险业利大于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