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四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请大家指导一下论文选题,要求是文学类的题目,
- 答:1、《诗经》中的理想爱情模式--中、西方爱情观念思考
2、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3、浅议《骆驼祥子》思想艺术特色中的悲剧色彩
4、金庸武侠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5、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6、论白居易诗歌的感伤情怀
7、浅析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8、浅析杜甫的咏史怀古诗
9、论李清照词中的"愁"字情结
10、论《呼兰河传》的散文化倾向
11、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
12、论王朔作品的语言特色
13、余华作品中的人性与末日意识
14、浅谈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15、《茶馆》的语言艺术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问:论述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 答:“多余人”一词源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是对当时一种文学典型的命名。他们属于贵族知识分子,但既不满足于自己的上流社会,又不能跳出这种生活的小圈子与人民结合。“多余人”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多数出身于没落的名门望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不为官职钱财所利诱;也能看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弊病和缺陷,在反动专制和农奴制下深感窒息。他们虽有变革现实的抱负,但缺少实践。他们生活空虚,性格软弱,没有向贵族社会抗争的勇气,只是用忧郁、彷徨的态度对待生活,无所作为。作家们通过这些人物主要是反映现实的黑暗,希望改变现实,扭转时局。
普希金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不满的现状,却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成为一个苦闷忧郁的多余人。
代表人物: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而这一形象真正的广为流传是在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之后才更加深入人心的。之后又有赫尔岑《谁之罪》中“别尔托夫”,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奥勃洛摩夫”等。